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第一天语文总结】<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有的谈(修身做人)。

《论语》十篇(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的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邱,名钟倪,春秋时生于鲁国邹城(今山东曲阜)。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时习]时常的复习。

(4)(说)古代的“悦”字令人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绅士】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7)[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

孔子的学生。

(8)人称代词。

(9)[日]每天。

(10)【三次反省】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3、指多次。

p44(1) [信]真诚、诚实。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 [回顾旧的,了解新的]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论和经验。

(4)[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 [几乎]有害。

p45(1) [you]指孔子的学生钟佑(公元前542-480年)。

他姓钟,名游,字子路。

春秋时期,他出生在鲁国的边(今山东泗水)。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这很聪明。

是的,这个,这个。

知识和智慧。

(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 [弘毅]坚强勇敢。

(6)[凋]凋谢。

(7) [它的宽恕]可能是“宽恕”。

很可能,也许。

宽恕指的是儒家的原则,即把自己推给他人,善待他人。

孔子是伟大的,其著作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知识点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最新版论语十则的知识梳理

最新版论语十则的知识梳理

最新版《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论语》(lún⑵不亦乐乎(lâ⑶三省吾身(xǐng⑷罔(wǎng⑸殆(dài⑹愠(yùn⑺传不习乎(chu án⑻弘毅(hóng⑼凋(diāo⑽恕(shù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⑵不亦说乎(通“悦”,愉快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⑷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⑸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⑹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⑺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⑻是知也(此,这⑼其恕乎(大概,也许⑽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⑾是知也(通“智”,聪明⑿己所不欲(要,想做⒀勿施于人(给,施加⒁其恕乎(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⒂见贤思齐焉(看齐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⒄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⒅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⒆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⒇死而后已(停止5、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③知通智,智慧,聪明6、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温故而知新古义:老的,旧的,过去的。

今义:缘故,故意,意外的事情。

②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③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④是知也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

⑤死而后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7、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无答案)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无答案)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远方来..之,不亦说.乎?有朋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师矣..可以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焉..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于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二、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示: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示:③任重而.道远:表示④拔山倒树而.来:表示2、焉:①见贤思齐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其:①其.恕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4、之:①知之为知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可以为.师矣:③仁以为.己任: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论语》十则·知识点精析

《论语》十则·知识点精析

《论语》十则知识点精析一、课文译评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重点字词①学而时习:顺接连词。

②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译为“不也……吗?”。

亦,也。

③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④知:了解。

⑤不知而不温:转折连词,译为“却”。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旁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评析:本则语录讲了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和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的问题。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①三省: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②信:真诚,诚实。

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评析:本则语录是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①故:旧的。

②知:领会。

③可以为师:是省略句。

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做老师”。

可,可以;以,把。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评析:本则语录讲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强调“温故”与“知新”并重。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①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

②罔:迷惑无所得。

③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学习却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却不肯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评析:这则语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讲了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①诲:教导。

②知:知道,懂得。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论语十则复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复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知识点★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与《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又称《周易》)、《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重点字词释义学而时习..之:时习,时常地复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有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或“新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诲女..知之乎:诲,教诲。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凋谢。

★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却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接连词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能张目对日太阳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天其其恕乎大概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们”细察其纹理代词,指“藐小之物”蹲其身代词,指“自己”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知.之为知之明白,知道,懂得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道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为可以为师矣成为以虫蚁为兽当做项为之强因为★出自《<论语>十则》中的成语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则
孔子
【人物介绍】 孔丘(前 551- 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 505- 前 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 542- 前 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全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 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 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第四则是 学习 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阐明了”学“与”思“的辩 证关系。
第五则是 学习态度 ,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 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 的十条语录。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 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通假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论语》十则(知识讲解)

《论语》十则(知识讲解)

《论语》十则(知识讲解)《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家学说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出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

“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⑤是.智也(是:代词,这)⑥盍.各言尔志(盍:何不)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重点语句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把握重点“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本文题目: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一、关键词1标点以下内容:愠yùn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三:多次。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⑼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⑽是知也。

是:此,这。

⑾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⑿勿施于人施:施加。

⒀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3、找了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不亦说乎。

说,悦的古字,愉快。

⑵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⑶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4.请写出几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日三省。

二、关键句子记忆知识列表:1.用原文填空。

(1)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填空,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论语十则【—总结之论语十则】,在这里孔老先生教会我们很多学习的道理,大家跟我一起来学吧,(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知识点考点

《论语十则》知识点考点

《论语十则》知识点、考点《论语十则》一、《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行的。

《〈论语〉十则》中都是与学习有关,其中有的谈________如____________ (文中原句)。

有的谈_________如_________(文中原句)(答案见课前预习及注(1))。

二、给加点的字词注音、释义,并译画横线的句子论语是知也;通“智”,智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诲女如之乎(教导你,你懂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是以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默而识之(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吾尝终日不食,经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的效果好啊。

三、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四、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五、积累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至少两条)六、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论语十篇》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尝试总结文章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子: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不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默学习/回顾过去,了解新事物。

3、理解背诵
① 《论语》中解释学与思关系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失,思而不学则危。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 孔子用这个话题来教导他的弟子要勤奋好学。

这句话是:快速、渴望学习,不羞于提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

不知道就不能假装理解的句子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 孔子感叹时间飞逝,鼓励自己和学生珍惜时间和学习。

这句话是:时间像这样日夜流逝。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基础知识1、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2、通假字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4、重点词语⑴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 ) 4人不知而不愠( )5不亦君子乎( ) 6吾日三省吾身( )(7为人谋而不忠乎( )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传不习乎( ) 10温故而知新( )11可以为师矣(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诲女知之乎( )( ) 15是知也( ) 16见贤思齐焉( )( ) 17士不可以不弘毅( ) 18死而后已( )19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21其恕乎( )( ) 22己所不欲( )23勿施于人( )( )5、“而”的用法“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三、课文理解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论语十则笔记整理

论语十则笔记整理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思想: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它,指学过的知识 ) 之, 诲女知之乎。(指代知与不知的态正确度) 之 知之为知之。(它) 代 择其善者而从之 (指“善者”) 词。 其不善者而改之 (指“不善者”)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指“一言”)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可以为师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文言实词
《论语》十则 笔记整理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 尊为“圣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的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共
20篇。其内容大多讲述治理国家和为 人处事的道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可以,能够
以,把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们的) 其恕乎 (大概,也许)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而,承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而,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而,并列。
文言实词: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常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 / 时常 习,复习
能张目对日。日,太阳。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考) 思 思而不学则殆 (空想) (想要,希望) 见贤思齐焉 学而时习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
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全书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

(11)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
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

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通“怠”。

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是:这。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

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向他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停止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翻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 深刻含义:
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词语解释: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
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
施加给别人。

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
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
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
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