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区别。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导体和绝缘体,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思考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区别。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体和绝缘体的样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橡胶手套等,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它们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如使用电筒、测量电阻等。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现象。
8.板书(5分钟)导体与绝缘体性质: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举例: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水塑料、陶瓷、玻璃、空气总时长:45分钟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进行编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是电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电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导电性能的探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2.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电池、灯泡、导线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黑板,总结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导体与绝缘体》参考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导体与绝缘体》
参考教案
教师活动
二、引导学生探究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物体,讨论这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说明理由。
2、实验操作:每组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研究规划,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整理实验记录:每组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1、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每个物体的导电性质,并说明理由。
2、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研究规划,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三、总结归纳
1、讨论:请各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2、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
点和应用领域。
幻灯出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领域。
)
3、板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导体:容易导电,广泛应用于电线、电路等领域。
绝缘体:不易导电,广泛应用于绝缘材料、塑料制品等领域。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探究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实证精神和探究惯,同时也增强了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安全保障,以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安全。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导体、绝缘体、实验仪器等。
2.课件: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你们发现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验中有什么不同?”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8.板书(5分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篇1教材与学情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利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
本课分为两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探究活动——检测20余种材料的导电性。
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经验,把不同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
本课希望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另外,在讨论“如何检测橡皮的导电性”活动中,将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
目标与重难点科学概念: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2、检测身边材料的导电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2、培养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检测物体导电性的方法,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讨论制定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检测器,记录单,盘子,木片,塑料片,陶瓷,石头,纸板,橡皮,丝绸,海绵,回形针,旧版1角、5角、1元硬币,玻璃,干毛巾,湿毛巾,磁铁,导线等待测材料。
2.6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一个灯泡和一个开关。”
2. 网络资源:科学实验视频、动画、科普文章等。
教学手段:
1. 讲授法:教师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讲解。
2.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现象,分享心得。
4. 提问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实施过程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方便资源共享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掌握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闪电和绝缘体天空,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如导电性和绝缘性。
2. 教学难点:
(1)导体和绝缘体微观结构的理解:学生难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微观层面的差异,导致对其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不深入。
(2)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致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生活实例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导体和绝缘体现象较多,但难以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结合,形成系统的认识。
7. 导体和绝缘体的分类:导体和绝缘体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分类。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电流的导通能力不同。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6.导体和绝缘体【教材简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能够组装和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
学生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发展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同时加深对电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分析电器元件各部分导电情况。
学生明白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案例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普及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
四年级学生往往会将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为这个物体的性质是相同的,在实验中容易出现错误数据。
并且只能借助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所以要强调细心观察、实测求证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
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上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并能够举例说出具体的材料名称,知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思维]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先预测后检测,按照是否容易导电进行分类,理解导体与绝缘体。
[探究实践]在实验计划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养成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
在检测中尊重事实的实证,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物体的不同材料,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难点]能够正确看待导体与绝缘体,明白它们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部分: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绝缘体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吗?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 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实验要求。
2. 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教师进行点评,完善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四、拓展练习: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教师进行点评,提高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究。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如导体的电阻、绝缘体的耐压等。
教科版科学四下1.5《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1.5《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电器、电路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可能还很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金属、塑料、木材等。
2.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的实物,如金属、塑料、木材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它们。
同时,通过课件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4.巩固(5分钟)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是什么?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重点1.2.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2.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3 教学难点1.3.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1.3.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1.4 教学方法1.4.1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1.4.2 观察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
1.4.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5.2 实验: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1.5.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1.5.4 练习: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5.5 总结:对本次实验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第二章:导体与绝缘体的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2.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2 教学重点2.2.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探究。
2.2.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3 教学难点2.3.1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2.3.2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4 教学方法2.4.1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2.4.2 观察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
2.4.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5.2 实验: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用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3)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教学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制作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及应用。
(2)准备实验器材,如各种金属、塑料、玻璃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1)分组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1)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各组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导体和绝缘体的思维导图。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3. 思考: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家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它们的导电性。
2. 社会调查:让学生调查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7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
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板书:导体、绝缘体)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检测记录”表。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导体与绝缘体》篇1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插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明标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导体与绝缘体》,选自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导体和绝缘体,但可能没有系统地了解过它们。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辨别,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2.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想法,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体和绝缘体的实物样品,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物样品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确认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实验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教具学具:教师:电路检测器导线橡皮插头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粉笔、纸片、铁片、铜片、铝片、螺丝钉、塑料片、回形针、木片、陶瓷、塑料尺、布条、毛线、钢锯条、铅笔芯、易拉罐、硬币、钥匙、小刀、海绵等多种物体。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学会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现在,请同学们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比比哪组的同学组装的又快又正确。
1、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3、讨论:如果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4、教师演示:那我们现在把这根导线接起来,小灯泡是不是会重新亮起来?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5、问: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6、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体与绝缘体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二、实验器材自制电路检测器、金属棒、木棍、橡皮、铅笔芯、泥土、自来水、新奇的树枝、周围常见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利用自制装置能较好的对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进行导电与否的检测,同时声光显示,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实验趣味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利用周围唾手可得的废旧电器材料,制作半导体振荡电路,操纵偏置电阻,给三级管基极信号,使它导通与截止,推动喇叭发声,发光二极管闪亮。
五、实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明白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明白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容易导电,是导体。
科学探究:1、引领学生依照任务要求,制订小组研究打算,并依照打算完成探究活动。
2、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有关检测的方法,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通过活动,学生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认识到规范操作和安全用电是专门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物质不断改进与探究,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差不多获得了一些电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这一课的活动中,将引领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物质按照导电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作用,更能明白得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一)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否导电,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
(二)利用自制的装置检测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差不多上导体。
(三)查找教室里的电器设备,让学生明白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同样重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七、实验教学过程利用教材中的方法检测常见材料的导电性。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叫做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二者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差别,主动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难点】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电荷转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衔接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一个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又举例子说明带点的物体与其他的物体接触有时候会因此而失去电荷。
从而引出问题,为什么会因为接触而失去电荷。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观察演示实验准备了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让学生观察A和B的区别,回顾知识。
然后取出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让学生观察A和B的金属箔张角变化。
然后再次使A带电,B不带电。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 和B连接起来,观察A和B的金属箔张角变化。
(二)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描述一下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并说出两个实验的现象区别。
提出假设解释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尤其是用金属棒连接的验电器。
金属箔张开说明带电,金属箔张开角度变小说明带电量变小。
我们上一节讲过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金属棒连接的验电器应该如何解释。
最后给出解释,金属棒链接的验电器中的电荷从一个验电器转移到了另一个验电器。
而橡胶棒连接的验电器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说明橡胶棒中并没有电荷移动。
并从此引出导体和绝缘体。
(三)总结实验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观察刚才演示实验用的橡胶棒和金属棒有什么区别,尤其是结构上的区别,等到学生发现金属棒上有绝缘柄时,继续提问,这个柄时起到什么作用的,为什么不能像橡胶棒一样直接用手拿着?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到结论,绝缘柄的作用是使人体和金属棒之间绝缘,因为人体、金属、大地都是导体,人直接拿着金属棒的话电荷会随着人体进入大地,从而看不到电荷在两个验电器之间转移的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导体与绝缘体》,属于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导体与绝缘体是电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电的传导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使他们了解导体的特点,能够辨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电的基础知识,如电流、电压等,他们对电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的注意力和耐心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导体的特点,能够辨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导体的特点,能够辨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体和绝缘体的实物样本、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导线、灯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实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电流通过时的不同表现,如灯泡的亮灭等,引导学生分析导体的特点,并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导线、灯泡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辨别导体和绝缘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细节。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二)学生准备: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
包住了就没有危险。
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二)新课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三)问题: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
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
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导体有:绝缘体有:(五)小结: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水是导体吗?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人体是导体吗?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九)安全用电:P35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
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能够通过实验区分常见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区分常见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教学难点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
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实验。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和电线,提问学生:这些电器和电线为什么能够导电呢?引出导体的概念。
再展示一些不导电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等,提问学生:这些材料为什么不能导电呢?引出绝缘体的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是导体,塑料、橡胶、玻璃等是绝缘体。
3.实验探究:区分导体和绝缘体介绍实验材料和工具:电路检测器、各种常见材料(如金属丝、塑料棒、铅笔芯、橡皮等)。
讲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把要检测的材料两端分别与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如果小灯泡发光,说明该材料是导体;如果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该材料是绝缘体。
依次检测各种材料,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实验结果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将各种材料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
引导学生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思考为什么有些材料能导电,而有些材料不能导电。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导体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中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任务要求制订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
培训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通过检测区分常见物体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理解从物体构成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示范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电路检测器,试验记录表,橡皮、小刀、钥匙、纸板、泡沫、回形针、普通布料、石头、等检测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线)
(出示电线)电线的每个部分都容易让电流通过吗?一、谈话引入:了解学生前知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与“电”有关的内容,关于电,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大家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电器?
这些电器工作时,电是通过什么物体流到电器的?
小结:是啊,电线里面的铜丝是一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是一种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
(板书)
二、引导学习,合作展示:
1、首先请问怎么才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呢?
(用电路检测器)对,可以使用同学们前一课所学的“电路检测器”。
现在将前后三桌分成一小组,老师将发给每小组个实验盒。
拿到实验盒后,大家先不要乱动里面的东西。
(分发实验盒)
现在大家看看实验盒里有些什么:每个实验盒里都装有电路检测器,还有橡皮、纸板、钥匙、石头等物体需要大家待会检测其导电性能。
另外还有一张“导体与绝缘体材料检测记录表”,在这张表上已经列出了一些待检测物体的名字,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检测另外一些表上没列出的物体,但是每检测一种,都请在“被检测物体”列的空格里填上相应的名字。
2、在进行检测之前,谁来说说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
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引脚接触被检测的物体,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容易导电,反之,说明被检测体不容易导电。
3、演示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并作下记录。
思考: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
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4、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次实验的具体要求(出示要求,要求学生朗读):
(1)分工合作、认真仔细。
(2)每次检测前检查检测器是否正常。
(3)按“预测—检测—观察—结论”的步骤,重复检测两次以上。
(4)分析总结,填写检测情况记录表。
5、读懂了吗?现在请一位同学来重复老师刚才的演示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做得对不对。
6、他做得对不对?你们理解了吗?(理解了)好,分组检测现在开始!学生开始分组实验,并根据实验情况,完成记录表。
教师巡视指导。
三、成果总结,知识延伸
1、检测已经结束,各组整理好试验器材,放回盒子里。
各小组整理实验记录。
2、抽取代表小组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做好记录。
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3、把被检测物体按照能否导电分成两组。
这部分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导体;反之,这边这部分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把它们称为绝缘体。
4、观察两组材料,你有什么发现?
生:导体大多是金属,而绝缘体都不是金属。
对,实际上,导电不电是看物体中拥有自由电子的多少。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当然,除金属外,还有石墨、人体、一些溶液等也是导体;还有一类被称做半导体的材料,它们通常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导电的,
但在温度升高等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变成容易导电的物体。
离我们最近的一种会转化导电性质的材料就玻璃,它在固体的情况下是绝缘体,如果加热到熔化状态下则会变成导体。
5、导体有用还是绝缘体有用?为什么??
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去;
绝缘体:阻止电流能不能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去。
四、拓展练习
1 观看<安全用电>视频
2、在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与电有关的设备?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它们起什么作用?
3、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你怎么知道的?
4、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小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好希望同学们把本课学到的知识带到生活中来,注意用电安全。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小刀 橡皮
回形针 纸板 钥匙 塑胶尺
…… ……
容易让电流通过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金属、人
体、石
墨、食盐
水溶液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说明
这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电并了解简单的电路。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合作探究、分类总结,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难点是突破两个概念的理解误区,以及扩展到日常生活其它物体导电性的判断常识。
在教学设计上,我用一个故事来导入,目的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埋下分辨导体与绝缘体,以及安全用电的伏笔,留下拓展的空间。
接着引出使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否导电。
这里的重点是检测器的正确使用,和检测物体的步骤。
要求学生必须要严谨对街,用科学的方法,通过预测、检测、观察、反复检测、观察、得出结论的步骤来完成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并提出自已的疑问。
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的过程。
接下来,在小组总结汇报中,把被检测物体按其导电能力分类,通过分类,归纳出判断物体是否导电的基本方法,即从物体的物质构成来分析判断,从突破难点。
在这个环节上,除了让学生用规范的语
言来汇报实验结果外,再以“导体入绝缘体哪个有用?”、“只有金属才是导体”以及学生相互间的质疑、解惑的过程来引起学生动脑思考。
他们相互质疑、解答,实际上也是在他们自已大脑里面引发一场思维风暴,解答别人的质疑,同时也提升了自已。
第四是拓展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分辨导体与绝缘体,总结本课所学,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导体与绝缘体材料检测记录表
(在相应的格子内“是”打√或,“不是”打×)
被检测物体
预测情况
(会亮吗)第1次检测
(亮了吗)
第1次检测
(亮了吗)
结论
(导电吗)
橡皮
纸板
回形针
钥匙
普通布料
泡沫块
小刀
塑料尺
小组汇报:
一、检测情况:
我们小组共检测了()种材料。
能使小灯炮发光的材料有()种,它们是:();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它们是:(
)。
我们预测错误的材料有()
二、有何发现:
三、有何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