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的压强》教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 大气的压强教案(9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 大气的压强教案(9篇)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压强教案(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压强教案(第一课时)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

认真的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细长颈玻璃瓶1个水实验步骤: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

(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

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瓶吞鸡蛋实验器材:玻璃瓶(装酸奶用的)1个熟鸡蛋1个热水实验步骤:1.将熟鸡蛋的硬壳皮剥掉。

2.往玻璃瓶中加满热水,过几分钟后倒出玻璃瓶中的水。

3.瓶中的热水倒出后,迅速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口上,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上。

(如图2(1)所示)4.一会儿鸡蛋就会挤入瓶口中,再过几分钟的时间,鸡蛋就会挤入瓶子中,落到瓶底。

(如图2(2)~(6)所示)5.换用一个大一点的鸡蛋做一做,观察一下鸡蛋哪一端在下面时实验容易成功。

实验现象:鸡蛋被瓶口吸住后,然后慢慢的挤入瓶中,落到瓶底。

浙科版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浙科版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八上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

这是在学生学习了水的压强及地球的大气层之后进行的,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为接下来学习风和降水相关内容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从知识起点上来分析,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和水的压强相关知识,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认知起点上来分析,学生对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充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发达,对于大气的压强这一抽象存在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故本节课将借助课堂实验演示以及科学史学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大气压强的存在。

2、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事例。

3、列举大气压测量的工具: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4、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4、说明大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大气压和水压的比较,尝试类比方法。

2、通过亲身感受大气压存在的事例,学会使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大气压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大气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养成探究身边事物的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学习大气压测量方法的发展历史,认同科学技术与工具创新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描述大气压强的存在;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事例;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难点: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事例。

五、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同学生一起回忆所学的“水的压强”,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并将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生活在大气层的我们比作海洋中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会受到水的压强,提问大气是否也会对我们产生压强呢?【学生】认真讨论、思考。

2.3大气的压强(4)-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4)-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气压计:使用弹簧或其他敏感元件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变化。
4.大气压强的应用
-呼吸:人体呼吸过程中,大气压强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气压与天气:大气压强的变化与天气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工程应用:在建筑设计、汽车制造等领域,大气压强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5.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
-大气压强p = ρgh:其中ρ是空气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液柱高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难点:
1.理解并应用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2.精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
解决办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果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类比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在读取气压计数值时,要确保视线与刻度线平行,以减少误差。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准确计算大气压强。
板书设计
1.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粉笔或标记笔,绘制大气压强的示意图,包括气压随海拔高度和温度变化的曲线。
-在板书中加入有趣的图片或图示,如吸管喝水的小漫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大气压强的概念
-定义: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符号:通常用字母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
2.大气压强的来源
-大气压强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于大气分子而产生的。
-大气层中的空气密度不均匀,导致大气压强存在差异。
3.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托里拆利实验: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强。

科学:2.3《大气的压强》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科学:2.3《大气的压强》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大气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气压的观测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方案一:实验引入同学们现在在我们面前有一杯水(染成红色),展示一根玻璃管两头通的。

现在我要往玻璃管中装水看看能否装起来。

将玻璃管放在烧杯的正上方,往玻璃管中加水,然后用手指堵住玻璃管的下端继续加水至满。

问:为什么水不会流下来。

学生:…………如果我这时候松开手指会怎么样?(这时用另一只手指将上端开口堵住)学生:…………方案二:生活中喝豆浆引入取两杯豆浆,一杯戳两个洞,让两位同学来吃这两杯豆浆,其他同学观察两位同学喝豆浆后的杯子有什么区别。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他跟什么有关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一、大气压的存在下面让我们每位同学都来体验一下科学的神奇。

学生分组实验:覆杯实验2位同学一组进行实验先把硬纸片在杯口放一下,看看是不是粘住了。

然后装满水,盖上硬纸片,松开托着的手,观察实验现象。

出示思考的问题:1、为什么空玻璃杯口放硬纸片会掉下来。

2、为什么盛满水后玻璃杯口的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是谁给了硬纸片一个向上的压力?是空气将纸片压在了杯口,有力作用在一定的面积上就会产生压强。

我们把空气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回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原因是什么?那么,空气对放入里面的物体产生大气压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压强是有方向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大气压的方向:重复覆杯实验。

成功后将杯口朝向不同的方向,看看纸片有没有下落。

观察现象:…………学生得出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教案(教学设计)

第3节大气的压强一、认知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生活经验和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并尝试用亲身的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1)建立对大气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大气层人人有责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3)通过对本节课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大气压的存在、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气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影片超人片段,当莱斯星球的恶人拔掉地球上宇航员宇航服上的气压阀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影片中的情况?【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证明我们周围的大气确实有压强吗?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烧杯、纸片、水、可乐瓶【实验】1.纸片托水实验。

2.瓶吞鸡蛋实验。

结论:1.大气向上有压强,托住了纸片和水,使它们不掉下来;2.空气向下有压强,将鸡蛋压入瓶中。

【师】刚才的实验证明了上下方向大气有压强,那么左右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些例子来证明吗?可以是一些现象,也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

【实验】用抽气机抽出饮料瓶中的空气,观察现象。

结论:大气左右方向都存在着压强。

【解释】解释P62,图2-14,2-15【师】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就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问: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很大。

【师】既然大气压这么大,那为什么没把房子压塌?因为房子内也有空气,房子内外受到的大气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房子不会倒塌。

【过渡】大气压很大,那么到底有多大? 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来学习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展示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简单说明使用方法和各自优缺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气的压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气的压强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吸尘器的工作原理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3、了解应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和生产器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的观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2、通过已知的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促进知识的外延,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吸尘器内部结构的探究,学习黑箱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情感与态度:1、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快乐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通过STSE教育,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情分析大气的压强对于学生较为抽象,但它的实际例子学生是非常熟悉的,这节课主要是在生活常识与科学理论之间建立桥梁,教学完全依赖生活实例展开,在学生熟悉的活动中开展教学。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能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教学难点】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5.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吸尘器工作展示自制吸尘器的工作,设置悬念,引出新课。

活动2【导入】大气有压强教师展示:塑料袋灌空气,说明大气有压强活动3【活动】学生观察讨论从给定的生活用品或实验器材中寻找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例子(吸盘、胶头滴管、水、烧杯、小杯子、针筒、烧瓶、鹌鹑蛋、火柴、酒精棉球)学生活动:(实验)吸盘吸桌面、胶头滴管吸水、针筒吸水、覆杯实验、瓶吞蛋,学生探究:魔术展示,瓶吞蛋。

活动4【活动】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小结:大气压强是存在的,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还很大。

提问: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生活其中的我们感受不到呢?学生讨论,教师解释。

活动5【活动】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景象宇航员为什么要穿宇航服,宇航服的设计有什么要求?结论: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大,大气压约小。

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八上科学§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课题 2.3大气的压强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二章第3节,大气压强是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且测量大气压的大小,此前还学习了水的压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为后续学习风和降水的形成奠定基础,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和逻辑性,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3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第2课时主要介绍大气压强对人类的影响;第3课时重点介绍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节课为第3课时,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科学思维:运用空间想象等多种能力,解释生活中与流体压强有关的现象;探究实践: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定性的关系;态度责任: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秘,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重点大气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的现象;难点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时,现象是什么?如果电吹风不吹气,你会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向上吹乒乓球时,球为什么不掉下来,也不向上跑?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流体1、流体: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常称为流体。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

2、大气和水是最常见的两种流体。

过渡: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气体也如此。

那么,当液体或气体的一部分流动起来时,同一深度处的压强还相等吗?(一起来实验验证吧!)活动:1)如图所示,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条中间向下吹气。

八年级科学上册 2.3 大气的压强教案 (新版)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 2.3 大气的压强教案 (新版)浙教版(1)

第3节大气的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和生活事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的数值,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已知的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2、大气压的大小及测量。

难点: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准备]玻璃杯、冷水、硬纸片,吸管、牛奶盒,塑料袋、广口瓶、橡皮筋,吸管、塑料杯、饮料,挂钩和皮碗,抽气机、马德堡半球演示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复习:液体的压强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侧壁和内部都有压强作用。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教师: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压强的作用,那么,物体在空气中是否也会受到压强的作用呢?(从而引出新课:大气的压强)二、自主体验,生成新知1、大气压强的存在活动1:覆杯实验1、将硬纸片盖住平放的玻璃杯杯口,用手托住硬纸片并把杯子倒置过来,放手后,观察实验现象。

(硬纸片掉下)2、再将玻璃杯装满水,不留气泡,仍用硬纸片盖住平放的玻璃杯杯口,用手托住硬纸片并把杯子倒置过来,放手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师:为什么杯中水不会流出来?硬纸片没有掉下?学生思考后回答。

(虽然杯中的水会对硬纸片产生向下的压强,但空气对硬纸片产生的向上压强很大,因而硬纸片没有掉落下来。

)活动2:用吸管吸牛奶盒内的牛奶,当牛奶吸完后继续吸,观察牛奶盒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牛奶盒变扁了)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牛奶吸完后继续吸,盒内气压减小,由于盒外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变扁了。

2.3大气的压强(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实验操作环节,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操作安全和规范性,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观点。在作业布置环节,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作业负担,合理安排作业量和难度。
板书设计
1. 大气的压强(3)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我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呈现过程中,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大气压强的知识点,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我突出了重点,强调了难点,并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大气压强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我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例题5:
题目:请说明气压计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答案:气压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柱的静压力与大气压强相等来测量大气压强。用途是用于测量大气压强,为气象预报提供重要数据,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气压测量。
2. 测量大气压强
-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 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3. 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 海拔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 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4. 大气压强的应用
- 气压计的使用
- 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5.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 气压与天气的联系
- 气象预报中的气压指标
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变化规律,以及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清晰、简洁的板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变化规律和应用实例。同时,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教案

第3节大气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列举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3、知道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的关系。

4、知道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5、知道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6、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且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吸盘、瓶吞蛋的仪器学生:三个烧杯(一个烧杯中含水)、乒乓球、两根玻璃管〖教学过程〗引入:《射雕英雄传》中的桥段:话说,又到了华山论剑之期,在华山山脚下,郭靖一行人偶遇吸毒欧阳锋,一言不合就来了场内力比试!黄蓉拿出两个合在一起的吸盘,规则:分开两个吸盘者为胜!(板书)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一:杯中的水会流出来吗?学生猜测:水会流出来或水不会流出来实验检验:(让纸片朝下),纸片掉不下来,水也流不出来。

师(启发思维):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纸片掉不下来?生:有个力向上托住了纸片,而这个力可能大于杯子里的水对纸向下的作用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

师:这个力是谁产生的?生:空气。

师:说明大气有压力,压力作用在一定的表面积上就有压强,所以实验可以说明有大气压强存在。

(学生表示认同)实验二:抽出饮料瓶中的空气学生猜测: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检验:瓶子变扁了。

师:思考是什么原因使瓶子变扁。

生:气体被抽出,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的压强,所以…归纳:大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大气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样,大气压强也是确实存在的,大气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存在错误,需要针对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教师评价与反馈: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态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围绕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通过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其次,结合大气压与海拔、温度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模型建构与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再次,通过研究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表达技能,使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大气压相关知识。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收集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压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规律。
-探索大气压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了解飞机如何利用大气压来提升升力、降低油耗等。
-调查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原理的发明,如吸尘器、抽水机等,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结合地理知识,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实验操作演示
-互动问答
-小组讨论与分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3大气的压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吹气球或者使用吸管时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气压的奥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3大气的压强教案2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3大气的压强教案2
师陈述:气体堵住了管口,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力的作用,所以水柱没有流下来!这是大气的压强所导致的结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的压强。
转承
“同学们都知道,地球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量实验表明,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转承
“前面我们学过,水的压强是向各个方向的,那么大气压强的方向是不是也一样的呢?下面老师演示一个实验,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思考大气压是否也向各个方向。”

学设想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尔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了解,竭力做到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
便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锻炼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作业布置
《科学作业本B》
板书设计
《大气的压强》板书设计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方向:各个方向
3、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4、用大气压解释一些现象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2.3大气的压强教案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2.3大气的压强教案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2【教学设计理念】1. 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因此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十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爱好中查找规律,明白得规律。

2.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7个小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

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说明生活现象,表达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 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那个知识点的处理,要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纳与气体类比的方法,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制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制造活动中,先通过阅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制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形引入课件展现三个生活情形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差不多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摸索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周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那个小隐秘。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一)学生实验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依照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看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看现象(图1)。

图12. 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看现象。

图2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看两张纸如何样运动。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的压强》word说课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的压强》word说课教案

大气的压强的说课稿林燕芝温教院附校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联系大气的压强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纪上册第二章的第三节的内容,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在前面讲了大气的要素气温之后,这里要讲解大气的另一个要素:大气压。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大气压的存在,学生举例大气压的生活例子,再用大气压的理论来说明其原因。

而且可以跟上一章,液体和固体的压强进行比较,让学生形成压强的系统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水的压强引出大气是否有压强,再展示“覆杯实验”,证明大气有压强。

2、举出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大气压来解释现象。

3、通过展示一段科学史,让学生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4、知道常用的测量大气压的工具,通过学生体验读大气压的数值,比较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了解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指定切实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攻克重点、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能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过程及意义。

3、了解大气压的大小以及一向大气压的因素。

难点:1、用大气压的理论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2、知道大气压的大小,以及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四)课时安排、教学准备1、根据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课时。

2、教学准备:由于本节课有很多演示实验,我准备以下的教具:空杯、硬纸片、空瓶、热水、吸管、滴管、挂钩、马德堡半球、空盒气压计。

二、说教法本节课涉及到很多生活现象,结合教学,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据初中生还存在喜欢动手,喜欢探究的学情,我制定以下教法:生活实例法,实物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发,实验法。

三.说学法本节课有很实验探究构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我制定了以下学法:自主动手学习,观察法,猜测法,体验法。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的压强》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的压强》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的压强》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共两个课时。

本节课介绍的是大气的压强,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之后对其进一步的学习,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且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并且在上一章节中,教材已经介绍了水的压强,这为接下来学习风和降水的形成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设定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学会解释日常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事例;知道大气压测量的工具: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以及大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亲身感受大气压存在的事例,初步建立起通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来探究大气压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大气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树立探究身边事物的精神,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STSE目标通过学习大气压测量方法的发展历史,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具创新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的存在来分析身边常见的现象;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以及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难点:用大气压的存在来分析身边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一、类比推理,引入新课堂开始,教师帮助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并且回顾上一章知识“水的压强”。

[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她笼罩着整个地球;如果我们把笼罩着地球的额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生活在大气层的我们比作海洋中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会受到水的压强,那么大气是否也会对我们产生压强呢?二、实验演示,层层深入[演示实验1]:课本P56活动“覆杯实验”,在盛满水的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

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

当左手拿开后,观察谁是否会流出来?[演示实验2]:在空的矿泉水瓶中灌一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拧紧瓶盖,观察现象;通过以上实验: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3大气的压强(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气压计的制作和使用:介绍气压计的制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气压计来测量大气压强。
3.大气压强的变化:讲解大气压强在不同高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4.大气压强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5.探究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大气压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答案:可以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一个半球放在另一个半球上,抽出中间的空气,用马车拉开两个半球之间的空气隔离器,观察两个半球是否分离。如果分离,说明大气压强存在。
4.分析题
题型6:请分析吸管喝饮料的原理,并解释为什么饮料能够被吸上来。
答案:吸管喝饮料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强。当我们吸走吸管内的空气时,管内压强降低,而外界大气压强将饮料推上吸管。
(5)学生可以参加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科普活动或学术讲座,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重点题型整理
1.概念理解题
题型1:请简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其意义。
答案: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于地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压力。它是维持大气层结构和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题型2:请解释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答案:气压计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对液体或气体的影响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电子气压计等。
(3)在线实验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些在线实验模拟软件,如《大气压强实验》、《气压计制作实验》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操作,加深对大气压强实验过程的理解。
(4)相关研究论文: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提供的科普文章和观看科普视频,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科普素养。

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项目,如调查当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分析大气压强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问题,如登山时海拔对呼吸的影响、吸管喝饮料的原理等,并进行探究和分享。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或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探究竞赛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气科学》:提供关于大气的组成、结构以及大气压强的形成和变化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气的性质和特点。
-《气象学与应用》:介绍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大气压强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拓展学生对气象学的认识。
-《物理学中的实验与探索》:收录了多个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经典实验,详细介绍了实验原理、步骤和现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的压强知识点,掌握大气的压强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大气的压强”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大气的压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大气的压强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的压强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浙教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3节 大气的压强

浙教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3节大气的压强1. 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1.确认大气压的存在,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一、引入新课师:大家都看过魔术表演,常常被精彩的节目深深的吸引,对魔术师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

今天老师就过一回魔术师的瘾,给大家表演两个小魔术。

魔术一:“倒不出的水”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

然后将杯子的杯口朝不同方向转一下,水还是不会流下来。

魔术二:“会自动变形的矿泉水瓶”在空矿泉水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魔术三:“刺不破的矿泉水瓶”用矿泉水瓶装满水,盖紧瓶盖。

然后用铁钉依次将瓶的左右侧和底部刺一个小孔,结果水不会流出来。

是瓶子没有破还是孔太小造成的吗?教师这时打开瓶盖时水就流出来了。

(注意:盖瓶盖时瓶子要压着一点,这样可以避免铁钉刺入时会有一点点水流出来)师:大家想知道这三个魔术的原理吗?那就来学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一) 大气压强的存在讲述: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各个方向会受到液体压强。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上述实验表明:大气对浸在它里的一切物体都会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师:下面我们来揭开上面三个魔术的秘密。

(图1)(图2)(图3)如图1:因为大气压将纸片托住如图2:因为瓶内气体冷却后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如图3:实际上孔是在的,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水无法流出,但打开瓶盖后,水面也受到大气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值接近1.01×105帕(760毫米汞柱)规定:这个大气压值称为标准大气压。
②向下.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
③猜想向左、向往是否也有大气压,如何证实?(让学生自己证实)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及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解释】图2-14、2-15、2-16(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吸盘的作用)
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1、气压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图片及课件下载
教学过 程
调控对策
一、大气压的存在
【演示实验】抽出可乐瓶中的气体
实验现象:可乐瓶变瘪
实验结论:气体向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设问】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的压强》教案浙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第3节大气的压强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实验引入】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出示】水银压强计
补充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中说明水银压强计的原理。
【简单比较】:两种压强计的优缺点
2、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解释: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
登山运动员初次迅速攀登很高的山峰时,会出现以下现象:睡眠不好,全身感觉不舒服,软弱无力,懒散和情绪低落,动作协调性差。呼吸系统的症状是:气喘,时常感到空气不足,睡眠时发生周期性的呼吸停顿,夜间感到窒息发闷。由于心脏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变化引起头晕、鼻出血、耳鸣和血管跳动的感觉,皮肤和粘膜变得青紫或苍白,常常恶心和呕吐。严重的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
二、大气压的大小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1、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出示】空盒压强计(或叫金属盒压强计、无液压强计)观察:其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说明它的原理和构造。
3).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微笑,齐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教师自言自语: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可用左手倒拿着管,夸张地放到眼底瞧一瞧)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
学生轻笑,同时产生了想获知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低,人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的分压也低,造成肺泡中的氧分压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平原地区的青年人在高山地区居住一段时间后,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和缺氧的抵抗能力都会提高。一般地说,高山病的急性症状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身体健康的人和训练有素的登山运动员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强。
2)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实例:高山上气压很低。有些登山运动员在进入高山地区后,会发生高山病。高山病的症状差别很大,包括: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等。每个人的反应随一系列的条件而不同,主要决定于训练的程度和海拔高度的转变速度等。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
9).改用胶头,套住玻璃管的一端,再做一遍,同样获得满意效果。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学生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
①向上.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如图1.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