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习题附答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选择题1、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甲、乙两装置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以观察装满水并倒置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实验指标),图中所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具有什么特点()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④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却没有成功,以下关于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B、该实验的成败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气达到了平衡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与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达到了平衡3、光合作用实验中,若将叶的主脉切断,一切按规范操作,则发现叶片先端遇碘液未变蓝色。
此实验说明()A、光合作用需要光B、光合作用产生淀粉C、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4、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绵团上浮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变轻而上浮5、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6、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
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问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7、家庭中养鱼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养鱼时,人们喜欢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增加水中氧的含量B、能美化环境C、清洁鱼缸里的水D、起到杀菌作用8、随着“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葡萄种植已成为包河区大圩镇的一大亮点。
~学年上学期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学年上学期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1•扬州〕以下农业消费措施中,运用了光协作用原理的是〔〕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B.收获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C.早春收获后,运用塑料薄膜掩盖地表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局部树叶2.〔2021•聊城〕莘县香瓜知名全国,为提高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面罗列的措施中,与光协作用有关的是〔〕A.合理密植 B.提矮小棚内二氧化碳浓度C.增长光照时间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3.〔2021•广东〕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依据是光协作用〔〕①消耗二氧化碳②发生氧气③消耗水④发生无机物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2021•南通〕某同窗为探求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光协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植物叶片数量/片光照的颜色溫度/0C甲天竺葵 2 红22乙天竺葵 2 绿12该实验设计需求改良的是〔〕A.两组的温度应相反B.两组光照的颜色应相反C.两组叶片的数量应不同 D.两组叶片的外形大小应不同5.〔2021•滁州〕把等量的小麦的不同器官分別放在不同的密闭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停止测定,失掉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容器器官光的颜色温度〔℃〕氧气发生量〔ml〕1 叶绿22 152 叶红22 1203 根红22 0A.表格中光的颜色属于因变量,温度属于自变量B.假定要探求光颜色对氧气发生量的影响,应选择1、2组停止对照实验C.假定探求不同器官对氧气发生量的影响,应选择1、3组停止对照实验D.第3组氧气发生量是0ml的缘由是光照强度不够6.〔2021•广安〕以下措施不能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A.合理密植B.过量添加二氧化碳的浓度C.白昼提高室温,夜间降低室温D.添加氧气浓度7.〔2021•昆明〕早晨,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把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发生的所泡数目,统计结果如图。
2020年人教版生物七上《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练习(含答案)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需要消耗氧气
B.植物呼吸产生氧气,动物呼吸消耗氧气
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制造的有机物有( )
A.水 B.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10.绿色植物被称为“食物之源”是因为它能进行( )
15.温室大棚的建立,让我们每年都能早早地吃上新鲜的草莓,图 1 为草莓大棚,图 2 为不同 波长(对应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值及对应的光合作用强度。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温室大棚的建立,主要是为草莓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__________,夜晚适当降低 温度能提高草莓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 (2)草莓能吸收、转换光能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 温室大棚顶棚-般采用无色玻 璃,据图 2 分析,不采用绿色玻璃(只有绿光能够透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温室大棚的可控性强,如:温室大棚可放养蜜蜂,对于草莓来说,养蜜蜂的作用是 ___;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等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提高草莓产量。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1.根据我们现有知识,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⑤小白鼠生活和蜡烛燃烧都消耗氧气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②③④⑤
12.《天工开物》中记载:“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麦幼苗期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选择题1.新鲜水草在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A.美化鱼的生活环境B.增加鱼缸内的氧C.增加鱼缸内的养料D.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2.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B.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3.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表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阳光 B.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中,甲、乙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充分进行光合作用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吸收干净二氧化碳D.耗尽叶片内的淀粉5.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一不正确的一项是()A.植物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C.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6.在蔬菜大棚内输入二氧化碳,有利于(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8.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主要原因是()A.充分利用阳光B.充分利用土壤肥力C.增加植株数目D.充分利用土壤水分二、填空与分析作答9. 以下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1)在蔬菜生长旺盛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
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
(2)菜农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利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样做的目的和原理。
(3)在可控温室内,可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方法来增加蔬菜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
(4)无土栽培也称溶液栽培,你认为作为培养液应该满足哪两个条件?①。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习题3.doc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选择题1、气孔的开闭,是受( )的控制A、叶绿体B、细胞核C、细胞壁D、保卫细胞2、叶脉的功能是( )A、输导水和无机盐B、气体通道C、输导有机物D、支持和输导3、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 )A、水分B、光照C、湿度D、叶绿体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5、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整个植物体B、绿色的叶片C、所有绿色的部分D、只有茎和叶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繁荣的基础B、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C、光合作用在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进行D、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二、填空题1、太阳光下,金鱼藻不断产生的气泡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猛烈_________起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产生_________。
2、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叶肉是由许多_________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个_________,其中含有的绿色色素叫做_________,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叶脉中的导管输送_________和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__;筛管输送___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利用_________,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合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6、如果我们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是_________,“机器”是_________,“动力”是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1.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2.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3.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A.水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氧气C.二氧化碳和水D.氧气和无机盐4.1881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为了确定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将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生存必需氧气的细菌)的临时装片首先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随后他发现当临时装片整个暴露在光下时,需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图甲所示;当在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时,需氧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易于观察B.将水绵和需氧细菌首先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可以排除实验前环境中氧气的影响C.图乙中,需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表明该部位产生了较多的氧气D.此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把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统计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气泡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B.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最多,原因是光照较强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如果将该试管放在黑暗中,也将会冒出大量气泡7.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
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8.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措施能使植物体积累更多有机物,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A.延长有效光照时间B.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C.合理密植,立体种植D.以上三项都是9.如图表示的是白天发生在植物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答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2019太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可用下边的式子表示,其中的物质X和物质Y分别是( C )X+水有机物+YA.氧气和二氧化碳B.淀粉和氧气C.二氧化碳和氧气D.二氧化碳和淀粉2.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D )A.叶绿素B.光C.二氧化碳D.水3.(2019日照)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
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
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D.光照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a、b、c、d表示光合作用的有关原料、产物,则其中表示二氧化碳和有机物的是( D )A.a,cB.b,dC.c,dD.a,d5.(2019新疆)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B )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
如图,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D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C.萨克斯的实验中,光照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7.用金鱼藻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甲装置放在阳光照射下一段时间后,其玻璃管收集的气体可以助燃,这说明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2)若将甲装置用钟罩罩住,并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另一只烧杯后密封,发现气泡的产生逐渐变少,甚至停止,究其原因是钟罩内缺少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练习(含答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练习(含答案)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______了,小白鼠很快也____了。
(2)将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蜡烛没有____。
(3)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科学实验证明(1)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是绿色植物________的原料。
(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________,还有____。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猛烈地____起,说明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实质和表达式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
2.实质:合成______,储存____。
3.表达式:________+水――→光能储存着能量+____答案:一、1(1)熄灭死亡(2)熄灭(3)正常地生活2.蜡烛燃烧动物呼吸3.(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水二、燃烧氧气三、1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2.有机物能量3.二氧化碳叶绿体有机物氧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1)光照强度。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
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
(2)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3)温度。
植物在10~3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30 ℃最适宜,3 ℃以上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含答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组合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组合分别是( )A.甲与丙 甲与乙B.甲与丙 乙与丙C.甲与乙 甲与丁D.甲与乙 乙与丙2.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晚上将金鱼藻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的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表中。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156025253510455A.试管与灯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的数目越多B.气泡是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C.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4.我国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氾胜之书》中讲到了种植的行株距等问题,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农民已经认识到了( )A.光合作用的过程B.光能的性质及空气、水分所起的作用C.植物生长的规律D.农业中要讲究行距和株距,以接受充足的阳光和空气5.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指数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农作物高产。
下列分析不当的是( )A.叶面积指数过小,影响对光的充分利用B.叶面积指数适中,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C.叶面积指数过大,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有机物D.叶面积指数过大,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效果6.“天上蟠桃,人间肥桃”。
肥桃被誉为“群桃之冠”,屹今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如果你在肥桃飘香的季节到肥桃园参观,会看到每颗桃树都是主干突出,侧枝层叠,形成了“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的树形。
请推测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太阳光的效率高B.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效率高C.抗干旱、抗病虫害能力强D.抑制了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二、非选择题7.某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人教版生物七上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0分钟达标练习)一.选择题(共14小题)1.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目。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气泡是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B.金鱼藻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少C.将试管放在黑暗处,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D.增加试管中金鱼藻的数量对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解析】A、在光下,金鱼藻通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A不正确;B、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气泡(氧气)就会越多。
B不正确;C、在黑暗处,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将试管放在黑暗处会有少量的由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直接溶解在水中,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
C正确;D、金鱼藻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金鱼藻的数量越多,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胞也就越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也会越多。
D不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第一步操作是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照光后,摘下两装置各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C.实验现象是甲中的叶片变蓝,乙中的叶片不变蓝D.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氢氧化钠溶液【解析】A、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整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原有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B、照光后,摘下两装置各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在密闭的乙瓶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乙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导致叶片不变蓝色。
甲组清水没有此功能,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变蓝,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乙所在的瓶内叶片没有二氧化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01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试题及答案.doc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01知识管理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1)海尔蒙特的实验实验结论: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不足:没有考虑________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________或________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植物体更新空气是因为吸收了________,放出了________。
光合作用的原料:__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________。
2.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实验原理:氧气具有________特性。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漏斗中有________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
3.光合作用概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把________和________转化成贮存能量的______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光照________、________浓度、温度、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温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水分越充足,光合作用越强。
【注意】光照最强,光合作用不一定最强,例如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时,由于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应用: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________。
还可以通过________光照强度、________二氧化碳浓度、使用有机肥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02例题解读【例1】下列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B.释放氧气C.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点+例题讲解+同步练习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本节重难点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2.光合作用产生氧。
3.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 氧气4.光合作用的应用:合理密植例题讲解【经典例题】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精讲精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所以是合成有机物,储存了能量。
【参考答案】A同步练习1.如图实验中,甲盆封闭环境中有植物,乙盆密封环境中有植物和活鼠。
在适合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下,应出现哪一种情况()A.甲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乙盆B.甲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于乙盆C.两盆植物新增加的有机物在理论上一样多D.上述情况不一定出现哪一种2.以下物质或能量中,哪种不是光合作用产生的()A.氧气B.二氧化碳C.淀粉D.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科学家普利斯特莱通过其著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A.植物的生活需要动物的生活和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B.植物能够更新动物呼吸或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C.动物的生活和蜡烛燃烧都需要氧气D.动物的生活和蜡烛燃烧都产生了二氧化碳4.将放有金鱼藻和水的试管放在阳光下照射,水中会冒气泡,气泡中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水蒸气5.阳光充足时,有些藻类植物(如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这是由于()A.光合作用旺盛B.生长迅速C.呼吸作用旺盛D.迅速繁殖6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是下图中的()A.甲与乙B.甲与丙C.甲与丁D.甲与乙7 图为某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
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A. 有光和无光时都能进行B. 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C. 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光D.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叶绿体 光8.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来分析,你认为影响光合作用的最主要的外界条件是()A.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B.温度和湿度C.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D.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9.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其结果是()A.早晨摘取的叶片颜色最深B.傍晚摘取的叶片颜色最深C.深夜摘取的叶片颜色最深D.三片叶子的颜色深浅相同10.萝卜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主要产物是()A.无机盐、二氧化碳B.脂肪、氮气C.淀粉、氧气D.蛋白质、水蒸汽11北方冬季许多树叶掉光了,但人们并不感觉到缺氧,这是因为()A.北方的树干仍能进行光合作用B.冬季的人们需氧量减少C.冬季还有其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它处植物产生的氧气在大气中流动到北方1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氧气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C.水和无机盐D.无机盐和二氧化碳13.光合作用的正确表达式是()A.二氧化碳+水叶绿体有机物+氧B.二氧化碳+氧有机物(贮能)+水C.二氧化碳+水光有机物+氧D.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贮能)+氧14.下列过程中,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燃烧天然气B.呼吸作用C.煅烧石灰石D.光合作用15.生物学和化学方面鉴定氧气存在的一般方法是()A.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B.用火柴在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C.用氢氧化钠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D.用碘液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式子表示为:二氧化碳+X 有机物+氧气。
式子中“X”表示的物质是( )A.淀粉B.水C.葡萄糖D.蛋白质2.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右图)。
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
主要是因为( )A.氧气太多B.缺少二氧化碳C.缺水D.温度太高3.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有机物),又能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细菌B.真菌C.动物D.绿色植物4.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乙和丁5.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图中A~D 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结构;乙是甲部分结构的放大。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
[A] ,[①] 。
(2)图甲若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C]氧气外,还有[ ] 。
(3)图乙中,控制气孔开闭的是[ ]。
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如下表:试管离灯的距离/厘米10 20 30 40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 25 10 5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一定的范围内,金鱼藻离光源的距离越近,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越。
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2)水生的金鱼藻与其他陆生的被子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差别很大,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的。
7.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练习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单项选择题1.养殖金鱼时,常常在金鱼缸内放置一些新鲜水草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金鱼缸内的氧气B.美化金鱼的生活环境C.增加金鱼缸内的养料D.增加金鱼缸内的二氧化碳【解析】选A。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氧气,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2.如下图,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对照实验装置分别是()A.甲与乙、甲与丁B.甲与丙、甲与乙C.甲与丁、乙与丙D.甲与乙、乙与丙【解析】选B。
设计实验要先辨别实验的变量,注意对照实验中只有变量是不一样的,确保单一变量。
因此,对于第一个研究实验,变量应该是植物的有无,同时根据题设要求是在有光的条件,因此,选择甲、丙作为第一组对照实验;对于第二个研究实验,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同时要求研究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实验装置中植物是必要的条件,所以选择甲、乙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
3.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b点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解析】选A。
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及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临界值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改变。
a点表明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此二氧化碳吸收量为负值;b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持平,因此二氧化碳吸收量未零;从a 点开始,植物见光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光照强度大于n2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而非不进行光合作用。
二、识图填空题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①选出甲、乙两盆天竺葵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人教版七上生物 第3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基础(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18分)1.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 制造有机物,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B. 分解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C. 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D. 分解有机物,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2. 将经过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下图)。
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是因为A. 氧气太多B. 缺乏二氧化碳C. 缺水D. 温度太高3. 绿色植物生理活动如图所示,分析合理的是A. 表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B. 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C. 若a表示水,根吸收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D. 若b表示有机物,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4. 若把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经过光照后,脱去叶绿素再滴上碘酒,发现整个叶片A. 变蓝B. 边缘变蓝,其他部位不变蓝C. 不变蓝D. 边缘不变蓝,其他部位变蓝5. 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A. 二氧化碳B. 叶绿体C. 光D. 水6. 研究发现,一种通体碧绿的软体动物——海兔,能在取食藻类后,将其叶绿体保留在体内合成有机物。
此外,它还取食海葵和水螅等可口的“小点心”。
由此推测这种海兔A. 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 体内能进行光合作用C. 其结构比海葵更为简单D. 与藻类是合作关系7. 科学家推测大气中氧气的积累来自于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化学合成D. 原始大气8.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光合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前需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B. 实验中所选用的塑料袋应该是透明的C. 甲装置中叶片脱色后,再用碘液染色会变为蓝色D. 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9. 下列关于生产实践中涉及的生物学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A. 合理密植是为了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B. 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C. 种植蔬菜的温室在夜间开灯是为了增加合成有机物D. 早春播种覆盖塑料薄膜是为了提高地表温度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8分)10. 小明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设计了以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减弱,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
C.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D.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答案:D
2.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3.植物在白天时能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
①蒸腾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4.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
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20多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C.构成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解析:组成萝卜、冬瓜、藕的物质主要是它们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5.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D.延长光照时间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项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项合理密植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D项延长光照时间可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
答案:B
6.有人将90千克土壤盛在木桶里,将重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桶中,只浇灌纯净水5年
后再次称量,发现土壤重量减少0.057千克,柳树重量增加74.5千克。
柳树增加的重量
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有机物
C.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解析: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D。
答案:D
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解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一定同时进行,例如在无光条件下,植物就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过程相反。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将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了出来。
但不能说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另外,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含有叶绿体的细胞,而呼吸作用则在全株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答案:B
8.
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甲),另一片叶的两面均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乙)。
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4小时。
取下两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
部位不呈蓝色,B部位呈蓝色,C部位不呈蓝色。
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解析:甲叶片的主脉切断,植物所需的水不能运输到叶片,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部位不呈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乙叶片的C部位得不到光的照射,就不能制造淀粉,所以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C部位不呈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答案:C
9.下图的植物应该属于植物。
在阳光下,有4种物质进出叶片。
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是,能储存在果实里并能提供能量的是( )
A.被子植物,物质1,物质4
B.裸子植物,物质1,物质4
C.被子植物,物质3,物质2
D.蕨类植物,物质1,物质3
解析:题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由图中可以看出物质1是二氧化碳,物质2是氧气,物质3是水,物质4是有机物。
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是二氧化碳,能储存在果实里并能提供能量的是有机物。
答案:A
10.在完全封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置是( )
A.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植物、动物和光照
答案:C
11.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060
2025
3010
40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
答案:(1)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就越多。
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
(2)如果将试管放在黑暗中,将不会有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