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博士研究生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位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同时还需要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首先,提高科研能力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

博士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该有深入的学科知识积累和专业背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性的科研工作。

在博士阶段,学生需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还需要具备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同时,博士研究生要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阅读并理解国内外的学术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其次,博士研究生还需要培养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科学伦理和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学术沟通和表达能力等。

在科研过程中,博士研究生需要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同时,博士研究生还需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导师和同事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研究项目的进展。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应该注重学术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同时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最后,博士研究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关注科学伦理和社会公正,对于科研工作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他们应该能够将科学成果向社会传播,提供专业建议和对策,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升科研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博士研究生能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博士培养计划培训

博士培养计划培训

博士培养计划培训一、培养目标博士培养计划培训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科研能力培养和学术素养提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术风范的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科学的科研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 注重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具备在国际上具竞争力的学术研究水平;3. 具备较强的科研指导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和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4. 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和研究规范,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严守学术规范。

二、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博士培养计划培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科学问题;2. 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课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3.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培养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4. 学术规范:强调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三、培养过程1. 前期准备:在博士培养计划培训开始前,需明确学生的研究领域和导师,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并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学习和科研基础能力培训;2.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3. 科研项目:学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积累科研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论文撰写:学生需要在培养期间撰写学术论文,培养科研写作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5.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考核评价1. 导师评价:导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术能力、科研成果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术表现、科研创新能力、论文撰写和学术道德素养等;2. 专家评审:学生在博士培养计划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学术成果答辩和专家评审,由专家组对学生的论文、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3. 综合评价:最终根据导师评价和专家评审结果,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是否符合博士学位授予条件。

博士早期培训计划方案

博士早期培训计划方案

博士早期培训计划方案一、前言博士早期培训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博士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博士研究生,就必须要关注博士早期培训,加强对博士研究生学科基础、科研能力以及科研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二、早期培训的内容1. 学科基础培训博士研究生是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因此,在博士早期培训中,要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培养,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还应加强对最新科研动态和前沿研究领域的学习和了解,使博士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 科研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是科研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博士早期培训的核心。

首先,要加强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培养其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要加强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最后,要加强科研实践和科研项目的参与,让博士研究生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 科研素养培养科研素养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博士早期培训的重要内容。

科研素养包括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博士研究生要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扎实的研究方法、坚定的科学理想,同时要尊重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则,具备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三、培训计划1. 学科基础培训(1)开设学科基础课程。

例如,物理学博士研究生要学习量子力学、电磁学、统计物理等专业课程;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要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课程。

(2)组织学科前沿讲座和学术讨论。

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介绍最新科研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组织学术讨论会,让博士研究生深入了解所学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向。

2. 科研能力培养(1)开展科研方法和技能培训。

组织培训班,教授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等科研方法和技能,让博士研究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培养以及学术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和培养效果。

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一、注重学术能力培养学术能力是博士研究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

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让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

其次,高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让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学术能力。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术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研究能力培养研究能力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等课程,帮助博士研究生掌握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基本理论。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研究能力。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科研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研究水平。

三、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学术道德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素养,因此,高校应该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让博士研究生明确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遵守学术规范。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让博士研究生了解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要求。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术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学术道德。

高校应该注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具体来说,高校应该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士 培养 目标

博士 培养 目标

博士培养目标博士培养目标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位,是对个人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博士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探讨博士培养目标。

一、知识水平博士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

博士研究生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学科视野。

他们需要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他们还应该具备独立阅读和理解各类学术文献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

二、研究能力博士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能够自主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项目,能够独立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他们应该具备深入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和独立论证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博士研究生还应该具备撰写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的能力,能够将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传播。

三、综合素质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操守,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研究伦理。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博士研究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科研团队,协调和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另外,博士研究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博士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专业人才。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广泛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通过博士培养,学生将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出重要的学术和科研贡献,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博士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博士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博士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科研人才。

在博士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具备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

以下是博士培养的具体要求。

1. 学科基础知识:博士生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相关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基本原理。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具备对学科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 独立科研能力:博士生应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解读实验结果,并能够从中提出创新性的研究问题。

同时,博士生还应具备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包括准确表达科学观点和清晰组织论文结构的能力。

3. 创新思维能力:博士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能够从学科前沿问题出发,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能够进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在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博士生应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4. 科学道德素养: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

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权威,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同时,博士生还应具备诚信和正直的品质,严守学术规范
和学术道德,不得从事任何科研不端行为。

博士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旨在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科研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和科研实践,培养博士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

博士生将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者,为推动学科发展和科学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浅析“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武汉大学为例

浅析“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武汉大学为例

工 程 ”9 5工 程 ” 点 综 合 性 大 学 . “8 重 为提 高 社 会 的 功 能 。
文试 图结 合 武 汉 大 学的 经 验 .剖 析 我 国 高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 省 部 级 一 级 重 点 学 科 2 另 一方 面 可 培 养 拓展 视野 、 关 突 破 精 神 , 1 攻 校 中博 士 研 究 生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中 的 问 个 、 级 1 二 8个 。 2 0 0 8年 , 士 研 究 生 科 研 培 养 良好 的科 研 心理 品质 ,为 进 一 步 做 好 博 题 和 原 因 .并提 出 了通 过 充 分 发 挥 了培 养 自主基 金 项 目总 资 助 额度 达 196万 元 。 9. 全 其 它科 研 项 目奠 定 良好 基 础 。 近年 的实 践 单 位 的主 体 作 用 、 学 校 的 主 导 作 用和 文化 校 在 不 同的 学 科 点 有 3 4名 博 士 ( 1 4 表 明 ,在 博 士生 科 研 自主 项 目方 面 的稳 定 0 含 + 的 推 动 作 用 来 提 升博 士研 究 生 科 研 自主 创 硕 博连 读 ) 究 生 提 出 ( 中 文 科 6 研 其 5人 、 理 投 入 , 高 校 高 层 次 人 才 的 培 养 卓 有 成 效 。 使
经 验 ,对 我 国高 校 中博 士 研 究 生科 研 创 新
出 相应 的对 策 和措 施 。

基 础 和 应 用 性 研 究 水 平 直 接 影 响综 合 输 送 了 大 量 的 、 秀 的 、 研 能 力 强 的高 层 优 科
能 力培 养 中 的 问题 和 原 因进 行 剖析 ,并 提 科 研 能 力 的 提 高 。武 汉 大 学 作 为 全 国 “ l 次 人 才 , 分发 挥 高校 教 育促 进 科 研 、 务 21 充 服

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生培养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生培养方案## 1. 简介博士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安排。

该方案旨在帮助博士研究生掌握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士生培养方案通常包括培养目标、学习计划、科研要求、学位论文撰写、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等内容。

该方案是博士生在入学后的学习和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具有约束力。

## 2. 培养目标博士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具体而言,培养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需要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熟悉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科研能力: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和独立的科研实践,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研论文撰写等。

3. 培养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具备开展原创性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为学科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4. 培养学术素养:博士研究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学会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 3. 学习计划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计划涉及到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研究项目的开展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习活动。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学习计划:1. 第一学年:- 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学术研究方法等。

- 开展一定的科研项目,参与导师的研究团队。

- 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2. 第二学年:-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课程,选择相关领域的研究课程。

- 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完成相关实验和数据分析。

- 参与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

3. 第三学年:- 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影响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因素调查分析

影响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因素调查分析

士 生是课 程学 习主 体 的地 位 。 博 士生 课 程考 核 标 准 比较 模 糊 , 定程 度 上 存 一
在着 不可 控制 的人 为 因素 。 3 博 士生对 课程 建设 的需 求 . 目前课 程设 置价 值取 向更 多地 是 以专业 体 系建
主 , 当在课 程 中引入 专题 讲座 , 以尝试 聘请 相关 适 可 领 域专 家讲 学 , 加 博 士 生 通过 课 程 学 习 得 到专 家 增
程 及 个 性 化 服 务 方 面 ; 2 优 化 课 程 结 构 , 置 跨 学 () 设
结构 比例不 合理 , 学 科 及 前 沿 性 课 程 比重 小 。课 跨 程 结构 不合 理性 体 现 在公 共 课 程 多 , 选 修课 程 不 而
足 , 中最 为突 出 的是 选 修课 程 中跨 学 科 类课 程偏 其
教 育科 学文 摘
21 0 0年 第 4期
教 学 与课 程 研 究
影 响博士 生科研能力培养 的课程 因素调查分析
张祥 兰 , 秋 丽。 林 莉 萍。 王 ,
1 北京 科技 大学 高 等教 育研 究所 , . 北京 1 0 8 ; 0 0 3 2 北京 师 范大学 , . 北京 1 0 8 ; 0 0 8 3 北京 航 空航 天 大学 研 究生 院 , 京 10 8 . 北 0 03 《 学位 与研 究生教 育9 0 0年 第 5期 , 8 0 21 约 0 0字
指 导 的机 会 。
2 思 考 .
在 国家层 面 , 评价博 士 生 的培养 质量 , 主要 以抽
・ 55 ・
教 育 科学 文摘
21 00年 第 4期
教 学 与 课 程 研 究
论 开 发 与 利 用 家 长 课 程 资 源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培养博士生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多年来,我作为一名导师,培养了许多博士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培养博士生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

作为导师,我们应该与博士生一起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确定一个清晰的研究计划。

这有助于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目标的清晰性,并且能够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其次,要注重培养博士生的科研能力。

博士阶段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关键时期,导师应该将科研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我们应该鼓励博士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他们撰写科研论文,培养他们在解决科学问题和开展独立研究方面的能力。

同时,要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科研能力,博士生才能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不断进步。

此外,我们还应该花时间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是指博士生在科研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道德操守、学术纪律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应该教育博士生要遵循学术道德规范,坚守学术纪律,不得剽窃抄袭他人的科研成果。

同时,要鼓励博士生在研究中敢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培养博士生还需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我们应该关心博士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同时,要鼓励博士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认同度。

此外,还要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

最后,作为导师,我们应该成为博士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要与博士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信任和尊重,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解决他们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博士生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结起来,培养博士生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成就感的工作。

只有我们作为导师精心培养出的博士生,才能在未来的学术和科研领域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写作规范和评审流程。

4. 学术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包括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团队和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1. 导师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由一位有经验、有资质的导师指导,并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职业发展。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学术领域中的新生力量。

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一、科研能力的培养1.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

导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思考,并提出科研方向和方法。

2.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其他学术圈的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学习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方法。

3.科研项目: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培养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素质的提高1.学术道德: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倡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诚信的学术行为,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2.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学科交叉:鼓励博士研究生在不同学科领域间进行交叉学习和研究,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三、提高环节的落实和评估1.制定培养计划:学校和导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措施。

2.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优秀表现。

3.资源保障: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经费、学术交流评台等,保障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才、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导师能够重视这一问题,持续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台湾清华大学的EECS教授博士培养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博士学习计划,旨在培养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科研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培养、学术交流和专项实习等方面,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备独立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学习:学生在博士阶段需要修读一定的学术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选修课程则着重于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

2. 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博士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学习前沿科学问题,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具备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

3.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等。

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和提升学术能力。

4. 专项实习: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的专项实习计划。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企业实习等方式,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台湾清华大学为博士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图书馆资源、科研经费等。

学生还可以选择申请校内或校外的科研项目资助,提升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总之,台湾清华大学的EECS教授博士培养方案通过全面的学科学习、科研训练和实践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1. 引言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促进博士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博士生研究能力而制定的计划。

该方案旨在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并帮助他们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博士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 博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博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水平研究人才。

该方案旨在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研究实践机会,帮助博士生全面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术研究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博士生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并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科研项目。

- 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和科研讨论,博士生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 培养领导能力:通过参与学术组织和科研团队管理,博士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并能够在学术界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3. 博士培养方案的内容(1)学科导师指导:每个博士生都将被分配一个学科导师,导师将负责协助博士生确定研究方向和课程选择,并提供科研指导和学术建议。

(2)学术课程学习:博士生将参加一系列学术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础课程,选修课则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提供相关专业课程。

(3)科研项目实践:博士生将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并与导师和团队成员合作开展具体研究工作。

博士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和学校级科研项目。

(4)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博士生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博士生还将被鼓励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

(5)学术评定和管理:博士生将根据学术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定期评定,评定结果将直接影响博士生的奖学金和学业发展。

4. 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博士培养方案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

学校教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博士生的课程安排、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项目实践等。

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博士生教育成为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培养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当前博士生培养的困境。

一、缺乏全面评估机制目前,博士生培养中存在一种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倾向。

以发表论文数量为唯一考核指标,忽视了博士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很多学校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博士生培养评估机制,导致培养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多维度的博士生培养评估体系。

除了考核发表论文数量外,应该评估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以及学术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建立起评估的具体指标和标准,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学术导师不当行为的存在博士生培养中,学术导师在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一些学术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存在不当行为,如不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过度要求或者过度控制学生的研究方向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发展,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学术导师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科研指导和教育能力。

建立学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评估机制,确保学术导师履行其职责,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三、学术能力培养不足博士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博士生在科研能力培养上存在不足。

部分原因是在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际项目的锻炼,导致博士生在面对实际科研问题时较为薄弱。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过程应该注重博士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项目的参与,使其在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时能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学校和导师也应该鼓励博士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增强其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博士生就业压力和就业前景不明朗当前,博士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同时就业前景也不是很明朗。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者。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求:1. 系统而完备的学术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术活动等;2. 扎实的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论文发表等;3.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机制,保证博士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4.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二、培养计划和周期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3-4年。

具体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课程: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课程的安排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渐进性,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术需求。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深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发表,提高科研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动力。

4. 导师指导: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应制定明确的导师指导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评估和质量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评估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绩评估: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估,包括学术课程成绩和学术论文发表等。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我院制定了以下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术才能:通过系统学习、实验训练、学术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学术基础知识,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学科交叉能力:注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以及教学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体系1.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修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内的学位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以确保学生获得该领域的扎实知识基础。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学术论文写作:博士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承担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撰写。

学生需进行独立或合作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导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指导和评估。

3.科研训练和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训练和实践,如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科研成果发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以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合作能力。

三、培养流程1.入学阶段:学生进入学院后,将进行入学教育和培训,包括学院规章制度的学习、教学计划的了解以及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培养。

2.学术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阶段将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同时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

3.学术研究阶段: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此外,学生还需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4.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在培养期满后,需要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学生需通过学院评审,评估其培养成果。

四、培养保障1.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会分配一位负责指导学生的导师。

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以及论文撰写等事务。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电子信息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电子信息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电子信息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高级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宽阔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备扎实的科研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要求1. 理论知识: 具有宽广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深刻理解专业知识的新发展,熟悉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

2. 科研技能: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独立选择研究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3. 实验能力: 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承担科研项目的实验任务。

4. 创新能力: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科技成果的研发、技术改进与创新。

5. 实际能力: 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6. 人文素养: 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培养内容和方式1. 课程学习(1)专业课程:电子信息工程博士生要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微电子学、通信原理、信息论等专业课程。

(2)学科前沿:学习国内外相关学科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最新技术,阅读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学习国外相关学科或实验室提供的先进技术。

2. 科研训练(1)科研能力培养: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行研究课题的撰写、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报告。

(2)科研实践:长期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相关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论文撰写和学术讨论等工作。

(3)科研论文:培养发表SCI/EI检索论文的能力,通过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研究生学术讲座、国内外重要权威学术期刊等途径,提高学术论文发表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研究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尝试于立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研究能力培养中的基本问题,结合作者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实践,提出了博士生研究能力的定义以及培养博士生研究能力的8个途径。

关键词:研究能力、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创新精神作者简介: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专业:产业经济学。

研究方向:(1)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2)规制理论与政策;(3)企业内部组织。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生导师的逐渐增多,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结合自己指导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的体会,试图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在探讨之前需要说明,本文所针对的博士生是指全日制(Full-time)、入学前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1者,因为这些学生能够按照正规的培养要求进行学习和从事研究。

一、博士生研究能力的含义博士生一般应该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这是天经地义的。

我认为,博士生研究能力的含义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三是富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博士生研究能力的完整概念。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保证,而积极的创新精神是动力。

1. 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具备一定层次的知识基础就无法从事科学研究,对于这一点不存在异议,但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而新知识则是层出不穷的,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算是“合理的”,如何调整或者优化博士生的知识结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重视基础。

关键在于能否把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在于学过多少门课程,记住多少条概念。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爆炸,新知识突飞猛进。

有相当多的知识,只能是“急用现学”,“活学活用”。

东北财经大学的产业经济学和部分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课,一直由早年留美的汪祥春教授讲授,并一直使用原文教材,效果明显。

第二,既“博”又“专”。

在博士生的知识面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概括的比较好,即“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导师在推荐书目、提供资料方面作用重大。

我本人深受导师汪祥春教授的影响,2多年来利用课题经费和其他途径,积累了一些“分专题、成系列”的原文经典论文集或丛书,为博士生钻研相关方面问题创造1在很多国家,除类似MBA、MPA等特殊专业学位外,硕士只是过渡性学位。

因此,“硕博连读”应是常规,只读普通硕士倒是例外情况。

2重视博士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点的首位导师汪祥春教授所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

汪祥春教授指导的博士中,目前已有9人担任博士生导师。

良好条件。

详见附表1。

第三,学会选择。

经济学(我国目前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内容不断更新,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具有新观点、新方法的论文和著作读不胜读。

在这种情况下,博士生能否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来更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至关重要。

不会科学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是博士生的大忌,因此应该引导博士生在涉猎知识时学会选择和“过滤”,而在研究问题时重在思考。

2. 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methodology)方面,对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来说,经济计量学方法、博弈论、案例方法、实验方法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至少要做到熟悉其一,兼用其他。

我们经常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计量学是这一原则的恰好体现。

另外,随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三位对博弈论及其应用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纳什、赛尔顿和海萨尼之后,博弈论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案例方法是工商管理研究与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案例方法对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是非常重要,这一点常被人们所忽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和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实验方法是通过在可控的实验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或为决策提供依据。

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欣赏。

在掌握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原则。

3. 积极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精神是博士生研究能力的重要内涵。

创新精神(innovational mind),类似于“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其最高境界是使创新精神成为本能。

为了培养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研究工作产生兴(乐)趣,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古今中外,真正的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都有一种“如醉如痴”的精神,他们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十分执著投入,甚至“上瘾”。

只是为了过关或评职晋升而从事“研究”是不能持久的;(2)时时处处以“批判”的精神观察事物和现象,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对一些假设和结论提出问题或异议;(3)不迷信权威,不满足现状,独立思考。

应该明确提出,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贡献,否则不应授予博士学位。

这种“贡献”,可以分为若干档次或情况,如提出并证明新的理论或方法;推翻或质疑原有理论或方法;运用原有理论解释新现象、新事物;运用原有方法解决新问题;等等。

另外,我极其赞成借鉴理工科有关专业培养博士生的经验,应在博士学位论文的首页上,列出“独创性声明”3,并由学位申请者和导师签名。

二、培养博士生研究能力的途径1.经常参加“专题讨论会”(Seminar),扩大研究思路,增强思辨能力3其体例可以如下:“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国外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往往不象国内那样重视所谓的讲授教学,而是更多地重视Seminar。

它是一种有主题的小型非正规学术讨论会。

“有主题”是说一般有一个人围绕某个问题作中心发言,这个问题可以是某篇论文的立意,也可就某篇重要论文或著作进行评价分析;“小型”是说讨论规模不必大,少到三五个人,多到十几个人均可;“非正规”是说不必有固定的主持人和报告人,形式可以比较灵活,既可以“海阔天空”,又可以“吹毛求疵”,不争个面红耳赤绝不罢休。

通过这种方式,博士生们不仅能够在知识结构方面取长补短,更主要的是能够因此而激活思想,产生灵感,增强思辨能力。

2.研究和撰写案例,了解现实,进行方法论训练案例对MBA教育十分重要,这是人所共知的。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博士生研究能力培养也应特别重视案例教学,而且应该要求博士生独立撰写案例。

经济学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但可以“就理论理”,即根据已有理论,遵循科学逻辑,“推论”出新的理论;也可以“就理论事”,即用理论解释现象。

然而,更重要的是“就事论理”。

“就事论理”译成英文就是Seeking truth from cases (facts),与“实事求是”意义完全相同。

当然本文所说的“事”主要不应是简单的事实(即facts)或例子(examples),而是比较复杂的案例(cases)。

我们认为,事实(即facts)或例子(examples)有助于了解现实,而案例(cases)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更是一种方法论训练。

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就理论事”或“就事论理”都是可以的,但不要“就事论事”。

我本人所指导的博士生培养方向有“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规制理论与政策”和“企业内部组织”。

4最近,我主编出版了两部工商管理案例集,我指导的几位博士生也参与了一些调查和编写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同博士生们都切身感到,与某些“理论文章”、“重要讲话”和“政策规定”相比,现实更复杂、更真实,也更有“条理”。

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乡镇企业产权与治理结构研究》需要大量案例,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更加认识到案例研究在博士生研究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3.安排博士生当“助手”,言传身教博士生当“助手”可有几种途径:(1)当助教:协助辅导学生、批改作业。

也可以就前沿性课程或系列讲座,协助整理讲义或文稿,再由导师加工完善成教科书或专著。

例如,我最近撰写的《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专题与案例》一书,针对国有企业、家族企业、乡镇企业、企业集团等各类企业,以及董事会结构与风格、监事会的实质与误区等专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讨论,并附有大量案例,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2)当科研助理。

2000年,东北财经大学为申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原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由我担任中心主任。

我选聘两名博士生担任科研助理,协助处理有关课题申请、进度协调、调研组织等项工作。

这样做,一方面提高我本人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较快地了解了有关科研工作的程序和重点。

(3)当课题秘书。

到目前为止,我申请并主持着(过)几项研究课题。

每项课题我都选聘一名博士生担任课题秘书,这对他们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

4.协助指导硕士生(含MBA)毕业论文由于我同时还担任着东北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每年都要指导多篇MBA研究生学位论文。

MBA研究生的特点是实践知识较多,而博士生的特点是理论知识较深,二者的结合可使博士生从中受益良多。

实践中,(1)可让博士生经常参与MBA研究生的选题、开题和答辩过程,并适当给予其发表意见的机会;(2)也可让博士生阅读一些导师修改过的4实质上,这三个研究方向都属于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框架之内。

初稿,使其体会其中的奥秘;(3)有时也可让博士生先提出初步修改意见,再由导师最后归纳敲定。

我在指导普通硕士生的过程中,也曾进行过类似的尝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参加校外学术会议,开眼界、出观点导师应该尽量多地为博士生创造到校外(甚至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包括负责一定的会议出行费用。

学校一般也应主要根据导师承担学术课题的情况和经费数量确定其招收博士生的名额。

5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往往是博士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极好时机。

在每年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年会时,我都鼓励博士生为年会多写些文章,支持他们参加年会,使他们开阔视野,增进才识。

我推荐“硕博连读”博士生肖兴志参加“世界银行第三期技术合作项目——工业化国家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项目。

他于1999年7月赴英国、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受益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