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工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教工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摘要:山东大学医学院在对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推行了“以学科或科研团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新模式。本文介绍了这种新模式的具体实践和运行效果,论述了推行新模式的现实意义,以期对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教工党支部学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9-02

高校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阵地。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教育、组织、团结和带领教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高校教工党支部的作用能否得到发挥,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全局。因此,从2011年1月开始,山东大学医学院党委对学院教工党支部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工党支部设置模式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做法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调研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2011年1月,医学院党委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工党员、教工入党积极分子、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党外群众、学生党员代表等。调查内容涉及教

工党支部设置、组织建设,作用发挥等方面。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75份,回收率为91.7%。

2 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院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状况整体是好的,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党支部的整体评价是认可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支部班子工作得到了认可,但党支部设置模式不够科学

对于所在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有88.4%的党员群众选择“好”或“较好”。对于支部在哪些方面的作用发挥的最好,50.8%的党员群众选择“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任务完成的较好”,31.6%的党员群众选择了关心群众,18.6%的党员群众选择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较好。对于支部班子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有82.7%选择了“高”或“较高”。对于学院目前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置党支部模式选择“好”的占42%,不足一半;选择以学科或科研团队为单位设置党支部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科发展的占58%。这说明,党支部设置模式不够科学,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纵向层级式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全面统筹工作,保证党的监督作用落到实处,有助于党政工作目标同步,提高管理效能,但在学科发展日益相互交叉、融合的今天,并不利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合,也不利于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的有效结合。

2.2 组织生活基本正常,但不够健全,质量不高

在组织生活开展方式上,有56.4%的党员选择了党支部活动立项;38.8%的党员选择了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和工作;有62.4%

的党员选择党支部组织生活能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有89.6%的教工党员选择了理论学习,听讲座或报告;有61.3%的教工党员选择了民主生活会;有58.2%的教工党员认为业务忙是影响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原因,68.3%的教工党员选择通常将组织生活放在业务学习之后进行。但选择没有规定时间过组织生活,有事就过,没事不过的占29.3%;很少过组织生活的占8.3%;42.6%的党员认为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一般。这说明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还限于学文件、读报纸等,形式单调枯燥、主题不鲜明,影响了党员教育效果。

2.3 基层单位党政之间能够协调一致,但有些支部工作不和谐

教工党支部大多数能够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支委与教研室行政班子配合默契。有72.5%以上的党员认为党务政务能够形成合力,支部书记与教研室主任开展工作的配合情况为“好”和“较好”,27.5%的党员认为党政是“两张皮”;认为支部书记能积极参与业务工作的占83.6%,认为支部书记参与业务工作不够的占17.4%。这说明,有些基层单位党政干部工作配合不好,互相信任不够,有些行政负责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专家型行政负责人,对支部书记工作的价值认同度不高。

2.4 教工党支部书记多数能胜任,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

认为支部书记工作到位的占81.4%、认为缺乏经验和方法的占18.6%;在对党支部书记的调查中,党支部书记用于支部工作的时间占个人工作时间较少,其中用于支部工作时间占5%的支部书记为9%,用于支部工作时间占10%的支部书记为35.3%,用于支部工作时间占15%的支部书记为4.1%。党支部书记中明确党的基层支部主要责任的占45.7%,表示较明确的占48.7%,表示不明确的占6%。这说明教工党支部书记由于多数是兼职,而且多为骨干教师,工作量大,而且支部书记有关待遇落实不够,党支部书记思想上不够重视,投入精力不足。

2.5 大多数教工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部分党员觉悟不高

认为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的的占91.2%;其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有64.3%的党员选择了思想修养,有57.2%的党员选择了为群众服务,有50.8%的党员选择了工作业绩,有45.2%的党员选择了业务水平。仍有8.8%的党员被认为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说明,党支部在强调党员对组织的奉献同时,轻视了党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有些教工党员也没有认识到个人的教学科研成绩就是党的事业成就。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医学院党委认为,大学的发展是以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建设强势的学科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医学院,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因此,学院改革了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党支部的模式,于2011年5月,试行“以学科或科研团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

新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学科或科研团队上,突出发挥党支部在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途径和方法的创新,是整合学科优势,搭建交叉融合的学科平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以学科建设为载体的党建工作的新探索。

3 以学科为单位建立教工党支部新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 党支部的设置和结构

医学院共有教工党员150余人,基础医学的研究生党员160人,分布于28个教研室。近年来,学院在强化学科建设、实现学术振兴的过程中,提出了“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科研方向”的学术发展目标,因此学院对教研室进行了改革,建立了19个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的研究所,几个教学实验室合并成立了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在已经被评为医学类首批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所联合成立科研团队。根据学科设置情况和对党建工作的深入调研,学院党委撤销了原来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的教工党支部建设模式,除了学院机关党支部,本着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原则,以研究所为基本单位设置党支部,党员数量较少、学术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所联合成立党支部。在院本部学习的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党员按照专业方向编入相应学科的教工党

支部,共设置了12个学科性教工党支部,在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内,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置了党小组,基本构建了以学科或研究团队为单位的教工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