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绪论1.地貌学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形态(即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2.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1)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
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
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5.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一章地貌学的基本问题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2.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Ⅴ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
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
如岩溶中的孤峰-峰林、峰丛。
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等。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
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溶洞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绝对高度)等。
4.地貌相对等级I巨型地貌、II大型地貌、III中型地貌、Ⅳ-Ⅴ小型地貌5.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地貌:又称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4、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5、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6、单面山:单面山一般形成于岩层倾斜不大(<35°)的单斜地层地区,一般较缓,它与岩层的倾斜方向一致,称为构造坡(顺向坡)。
另一坡较陡,与岩层的构造面不一致,称为剥蚀坡(逆向坡)。
逆向坡上部常呈悬崖峭壁。
7、猪背山:在单斜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构造坡与剥蚀坡的坡度与坡长相差不大时,出现两坡近似对称的山岭,领顶形状如猪被,这种单面山称为猪背山。
8、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受到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9、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10、崩塌:把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1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软弱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12、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并经常性或周期性沿狭长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
.13、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14、.岩坎:基岩河床中由较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横亘于河床底部的突起地形----跌水或瀑布。
15、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河漫滩的下部是先形成的河床相的粗粒冲积物,主要是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相的冲积物,主要为细砂和粘土组成,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16、河流阶地:原来的河谷底与河漫滩,因河流下切而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沉积物是指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包括松散性、可移动性、岩相变化快、成因多样、不同程度地风化和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削高和补低。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地貌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形态包括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谷中谷是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地貌的基本形态是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地貌的形态组合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是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
如果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1.洪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相对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同时,洪积物的分选性较差,常常砾石、砂、粘土混杂在一起。
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通常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在剖面上,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而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成分相对单纯,砾石含量较少,通常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1.第四纪: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时期。
2.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3.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
4.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5.崩塌: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的过程。
6. 崩塌形成、发展与致灾过程(1)陡坡岩(土)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
(2)地下水浸入裂隙(包括岩石原有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土)体与边坡联结力。
(3)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土)体处于临界稳定的危岩状态。
(4)遭受地震、暴雨、融雪、人工不当截坡和爆破等触发,导致岩(土)体突然发生崩塌。
7.顺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
(反之,则为逆地质构造地貌)8.滑坡要素:(1)滑坡体:滑动的岩(土)体。
滑坡体可成一台阶或多级台阶,台面常向坡倾斜,台面上树木倾斜(醉汉林)。
(2)滑动面和滑动带:滑坡体移动所经过的面。
滑动面呈向上凹的近似圆弧形,有时可见擦痕和磨光面。
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可为一组。
在滑动面上下,常可见明显的扰动和拖曳褶皱现象,构成滑动带。
(3)滑床(滑坡底座):在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
9.河谷的形成发展(1)“V”型谷:在河流形成早期(或河谷上游或坚硬岩石或新构造运动上升区)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深深切入基岩,形成河身直,河床坡度陡,急流险滩多,水流湍急,两岸崩塌发育,断面狭窄的“V”型谷。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

05级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1. 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定义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形态,从全球到微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地貌点、线、面、体等四要素。
地貌点如裂点、山峰等,地貌线如河流、断层、地层分界线等,地貌面如夷平面、平原、斜坡等,地貌体如海洋、高山等;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通过确定地貌类型如阶地、河漫滩等,测量其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等,研究其分布规律,即此类型的地貌形态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及频率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即形成此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具体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从而最终揭露其发展演化规律,为预知未来做铺垫;地貌学是一门四维科学。
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发展演化的一门科学。
2. 第四纪独立研究的原因第四纪是指约2.4百万年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第四纪是自然与人类相互啊作用的时代,单独研究它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反演古气候环境,人们能预知未来,预报地质灾害等。
第四纪独立研究原因有:①第四纪有其重要的特点: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古地磁极变化、古环境变化;构造运动强烈、显著;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广泛的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②第四纪地貌记录了当时地质事件的许多细节,研究第四纪地貌学,人们能充分掌握第四纪构造运动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③第四纪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地质事件,如……仍在进行中,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来掌握第四纪地质规律,可使人们更好的与自然相处,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大自然的突变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3.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三:成因上的联系,任何由外力作用营造出来的地貌均有相应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是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学习地貌学,认识地貌与沉积物的关系,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体够理论资料和实践基础,同时,掌握第四纪地质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地球上地貌成因;时间上的联系,第四纪沉积和侵蚀作用到处可见,可以同时进行,例如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掌握地貌学原理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形成时间提供依据;研究上的联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相互交叉,相互关联,构造运动对地球形态有塑造作用,第四纪构造运动多发,使得地球表面形态万千,地球上第四纪地貌发育、广泛分布,因此研究地貌学必须先掌握相关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研究第四纪地质学必须先掌握地貌学特征等知识。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要点总结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地貌的组成要素:形态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
4、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海拔高度(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坡度(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3、地面破坏坡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5、冰斗:是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形基岩洼地,是雪蚀与冰川剥蚀的结果。
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
是一种陆地抬升或侵蚀基面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风化壳: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所以风化壳和残积物是同义语。
风化壳的物质组成:由原岩岩屑、风化残积矿物及地表新生矿物组成。
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岩溶:是岩溶作用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岩溶形成的条件:(一)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
1、岩石成分对溶蚀率的影响: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卤盐类岩石三类。
其中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很广,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或白云石,在各种碳酸盐类互层的情况下,岩溶发育取决于优势易熔岩石的含量。
2、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石结晶颗粒的大小、结构类型及原生孔隙性。
(二)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1、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
2、厚层的可溶性岩石教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
3、构造发育的地段岩溶作用强、(三)水的溶解性:水的溶解力主要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纯水的溶解力是极其微弱的,只有含有CO2的水才具有溶解性。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篇)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第四纪资源开发与区域地质研究;(2)工程建筑;(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4)其他:摇杆、测量、土地规划、军事、物探、旅游等。
2、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运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4、第四纪划分方案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
相应的地层分别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
中国传统上把第四纪(系)二分,只分为更新世(统)(Qp)和全新世(统)(Qh)。
5、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
6、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标志(1)沉积学标志: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和沉积体形状等特征;(2)地貌标志:剥蚀和堆积地貌是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研究的一种特有标志;A.直接标志:堆积地貌形态;B.间接标志:剥蚀地貌形态及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物理、化学、生物标志。
A.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B.化学环境标志:指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C.生物环境标志:指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植物化石和遗迹。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考试复习题1、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概念: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
因而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第四纪沉积地貌的岩性、成因、分布和特征;(2)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对地貌形态以及地貌特征对生物演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研究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演化,以及地貌对人类工程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4)断层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规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第四纪下限问题所谓第四纪下限就是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也是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争议颇多的问题。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冰川活动这是早期第四纪下限确定的主要依据,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气候变冷在中低纬度山区出现了冰川活动,且发现与上新世完全不同的环境特征,但是后来在其它地方发现的更早的冰川活动让人们对这一标志产生了动摇。
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第四纪频繁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是第四纪下限的确定很难统一。
动物化石哺乳动物(真马真象真牛)化石的出现可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在欧亚这一标志很清楚。
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的标志性事件,早期的石器测定年代与通用的第四纪年代相当。
沉积--构造事件第四纪的陆相地层发育与老地层有明显差别,第四纪环境变化显著,在地层中有反映。
第四纪下限的方案:第四纪下限的划分方案归纳起来有4种,有些已经被放弃了。
0.70-0.80MaB.P 这是根据冰川活动标志提出的,这一方案不符合现在的研究成果已被弃用。
1.80-1.90MaB.P 这个划分方案得到了软体动物和哺乳动物动物化石,人类出现等标志的支持,得到一些学者的采用。
2.50-2.60MaB.P 此方案划分的依据是:全球降温,北极冰盖扩张,欧亚地区出现针叶树和草本植物等,2008年国际地层表第四纪下限采纳了这个方案。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重点复习大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主编曹伯勋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答: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开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开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开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第四纪:指约2.6Ma BP以来地球开展的最新阶段2、地貌:地球外表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为地形3、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拟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第四纪的特点?答:〔1〕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屡次发生〔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开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资源〔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强度与日俱增2、第四纪分期?答:按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的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相应的地层分别称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3、第四纪沉积物根本特征?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答:〔1〕沉积学标志: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2〕地貌学标志:①直接标志: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②间接标志: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①有机环境标志: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②无机气候标志:a、黄土、岩盐、石膏——干旱b、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c、粘土矿物5、地貌形态特征?答: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根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上下起伏。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雪线,成冰作用(2种)
冰川运动的快慢(从横向,纵向两方面看)
冰川类型(4种)冰斗
冰川溶蚀作用(挖蚀,磨蚀)
单背石(名词解释)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与河流对比
风蚀作用
新月形沙丘(2种)(确定风向)
黄土地貌的成因,发育特征
荒漠类型(填空)
黄土地貌(极地冰芯,深海沉积物,中国黄土)填空
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气候,新构造运动,植被,土壤,人工活动)填空
地貌分带性(垂直分带,纬度分带)纬度分带里重点掌握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特点
地貌年代分(相对年代,地貌地质年代)填空
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继承性)填空
滑坡,滑坡要素,滑坡形态特征(会填图)
{滑坡影响因素(7个)滑坡治理}这个10分
在哪些地貌容易形成城市(①河流的汇合处;②平原或盆地底部;③两大地貌区的分界处;④河谷阶地;⑤海滨和岛屿)填空
中国180万年海面变动特点(3个特点,4个标志)
米兰科维奇曲线(名词解释)
最后自己总结一下第四纪地质学的进展以及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地貌学
岩溶
冰川
黄土地貌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地貌学: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内力,外力
地貌学研究内容(6个)填空
第四纪特点(5点)
新构造运动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7个),地貌形态测量的3个指标(高度,坡度,地面切割程度)填空
地貌相对等级(大致看一下就好)
地貌成因(必考)3个方面,顺构造,逆构造地形,地壳运动分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旋涡流(河底旋涡流、河岸旋涡流)填空以及它们的具体影响
0.52的意义
流水的作用(搬运(3),侵蚀(4),堆积)结合风的作用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
(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
(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D.产状E.沉积体形状(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B.间接地貌标志(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B、无机气候标志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6.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第四纪地质学概念及问答题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础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湿饱和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5.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6.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
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
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7.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
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8.风口: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
9.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10.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11.风化壳:在地壳表层的不同深度,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等)、方式(物理的、化学的)及强度的不同,导致风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残积物。
12.石窝: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称为石窝。
13.黄土梁: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可分为平顶黄土梁和斜梁两种。
14.山麓面: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8.地貌的形态组合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4.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5.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6.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7.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一.名词解释:1.风化壳2.古土壤3.残积物4.滚落5.崩塌6.错(座)落7.撒落8.倒石堆9.滑坡10.土层蠕动11.片流12.坡积物13.泥流14.面状洗刷作用二.问答题与论述题:1.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2.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3.什么是坡积物?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5.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一.名词解释、概念:1.坳谷2.洪积物3.洪积扇4.泥石流5.洪流6.河谷7.侵蚀基准面8.隘谷9.障谷10.峡谷11.成形河谷12.河漫滩河谷13.裂点14.迂回扇15.天然堤16.自由曲流17.汊河型河床18.雏形河漫滩19.平坦河漫滩20.牛轭湖21.侵蚀阶地22.基座阶地23.嵌入阶地24.内迭阶地25.上迭阶地26.冲积平原27.水系28.水系形式29.河流袭夺30.断头河(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2.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3.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4.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三.对比题: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一.解释名词、概念:1.岩溶作用2.岩溶堆积物3.岩溶漏斗4.落水洞5.坡立谷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在图中,判别所示的岩溶地貌名称。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期末高频考点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考点(选择、填空、判断)2.第四纪的时段(与地球历史的对比形容)3.第四纪期间地球环境特征4.第四纪划分的阶段第二章河流地貌1.侵蚀基准面2.河漫滩的特征3.河漫滩的形成过程4.河流阶地的特征5.河流阶地形成过程6.河流阶地类型(名词解释)7.河床纵剖面8.河床纵剖面的影响因素9.河流袭夺(概念、产生的地貌类型、产生条件)10.上层遗留河、先成河(填空)11.水系(拔高题)第三章岩溶地貌1.真假岩溶地貌(填空)2.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简答)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填空)4.岩溶水分带(填空)5.岩溶地貌(名词解释)如:溶沟、石芽、石林、岩溶漏斗、峰丛、峰林、溶蚀洼地、落水洞6.识图:落水洞、溶蚀洼地、漏斗、盲谷、干谷、断头河、伏流、暗河、地下湖7.溶洞8.红色石灰土(溶蚀残余堆积物)(名词解释)9.岩溶地形分类表第四章冰川地貌1.冰川类型(问答)2.冰蚀地貌:冰斗、角峰、刃脊等(名词解释)3.羊背石4.冰川谷纵剖面形成机制图解(拔高)5.冰碛地貌(填空)6.鼓丘(问答)7.蛇形丘、冰砺阜、冰砺阜阶地、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名词解释)第五章风成地貌1.风蚀地貌(填空)2.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图解3.纵向沙垄(名词解释)4.纵向沙垄的成因5.黄土沟谷地貌(填空)6.黄土沟间地貌(名词解释)第六章海滨地貌1.为什么浅水区会发生波浪的折射?2.泥沙横(纵)向运动(名词解释)3.海蚀地貌(填空)4.陆连岛、连岛沙坝5.海岸类型的划分—根据海水所淹没的原始陆地地貌划分(填空)第七章构造地貌1.构造阶地2.方山、尖山、丹霞(填空)3.剥露构造平原4.挤压构造盆地(填空)5.河西走廊(填空)6.地形倒置与逆地貌7.单面山和猪背脊8.识图: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发育9.断陷盆地剖面特征10.断层崖的演化第八章第四纪生物1.第四纪哺乳动物划分的标志2.豪格线3.古北区、东洋区、古热带区、澳新区、新北区、新热带区的划分(填空)4.骨骼中符号的代表。
地貌学与第四纪期末考试重点剖析

戴维斯三要素说地质结构(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即“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造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除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外,内力作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实际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全面地起着作用,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造成的。
2、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引起。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人类的出现;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壳运动第四纪的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单斜构造地貌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现在已被破坏的背斜两翼,已被破坏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水平岩层或断层的掀斜层等处。
单斜地貌主要有单面(斜)山和猪背山。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地貌学与第四纪期末考试重点word精品

戴维斯三要素说地质结构(岩石与地质构造)营力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即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造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除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外,内力作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实际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全面地起着作用,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造成的。
2、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引起。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人类的出现;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壳运动第四纪的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丹霞地貌(Danxia Iandform)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单斜构造地貌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现在已被破坏的背斜两翼,已被破坏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水平岩层或断层的掀斜层等处。
单斜地貌主要有单面(斜)山和猪背山。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说明:(1)总分100分。
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20分)如: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准平原。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试题及答案【篇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11.古地貌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怎么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举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6.举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12.什么是举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根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思量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 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想法? 24.什么叫坡地?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地貌学与第四纪期末考试重点

戴维斯三要素说地质构造(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发育阶段(时光和阶段) 即“地形是构造.感化和时光的函数”.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白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进程须要必定的时光和必定经由不合的阶段.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感化和外力感化)1.内力感化造成地壳的程度活动和垂直活动,并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除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外,内力感化一般不轻易为人们所发觉,但现实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周全地起着感化,并产生深刻的影响.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如果由内力感化所造成的.2.外力是指地球概况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经由过程大气.水和生物等身分引起.它包含岩石的风化感化,重力滑动感化,以及各类地壳表层载体(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的侵蚀.搬运.沉积.凝结成岩感化,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感化等.外力感化异常活泼,并且易被人们直接不雅察到.第四纪的根本特色人类的消失;大范围的冰川感化;十分活泼的地壳活动第四纪的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指由产状程度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淆不平均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如果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别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分解感化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单斜构造地貌向一个偏向竖直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如今已被损坏的背斜两翼,已被损坏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程度岩层或断层的掀斜层等处.单斜地貌重要有单面(斜)山和猪背山.单面山: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长,两坡不合错误称,一坡与岩层偏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构成.另一坡与岩层偏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它构成山地主体.构成后坡的岩层,也是硬岩层.由不合错误称的两坡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故名单面山.猪背山: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多产生在已被损坏的背斜陡翼上.各类风化感化关系(1)差别物理风化只机械损坏物理性质(由大变小),不改变更学性质,不产生新矿物;化学风化产生化学反响,改变更学成分,产生新矿物.(2)接洽物理风化是基本和先导;化学风化反过来促进物理风化的进行和深刻,因为岩性.构造.气象.流水等前提不合,统一地点风化程度不完整雷同,产生差别风化现象.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性依据风化程度.风化特点以及其物理力学特点的不合,可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划分为4个带,如右图:①泥土层.风化土层(全风化带)②风化碎石带和块石带(强风化带与弱风化带)③风化裂隙带(轻风化带)④新颖未风化的岩层(未风化带)各风化带之间都是慢慢过渡的,没有显著的界限.滑坡的地貌特点滑坡体: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体或岩体.醉汉树(醉林)——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这种歪斜的树木称为醉汉树.马刀树——假如滑坡形成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光,这种歪斜的树又会恢复垂直向上发展,慢慢长成曲折形,叫马刀树.(1)滑坡的形成前提斜坡的地貌特点:斜坡的高度.陡度和外斜坡的构成物资和地质构造:即岩性与构造(2)滑坡的触发身分气象.地下水.地震.工资身分滑坡的三个成长阶段1)蠕动变形阶段:斜坡后壁开端形成拉张裂痕,地表水下渗增强,两侧消失剪切裂痕,滑动面逐渐形成.(2)激烈滑动阶段:滑动面已形成,滑坡体与滑床完整分别;各类裂痕接踵消失,裂痕错距加大;滑坡后壁出露面积越来越大;滑坡体前缘形成滑坡舌与滑坡鼓丘;坡脚渗出大股污浊泉水.此时预示滑坡即将滑动.在其他触发身分的诱发下,将产生激烈滑动.(3)渐趋稳固阶段:经剧滑之后,滑坡体重心降低,能量消掉于战胜进步阻力和土体变形中,位移速度越来越慢,并趋于稳固.土体压实,裂痕逐渐闭合,滑坡壁变缓,形成马刀树.流水地貌流水感化.临时性流水地貌.河道地貌.流域地貌地表流水按其活动情势可分为:坡面片流(Sheet flow). 沟谷暴流.河谷流水(河道)水流流态有两种,即层流和紊流层流是水的质点彼此互相平行流淌,互不干扰和混掺,成为有规矩的分层流淌.紊流是水质点的不规矩活动,当水流流速或水深增长时,层流就掉去稳固性而产生漩涡活动,它使水质点互相混淆以及不合水层间的质点不竭交流,使活动偏向也经常变更.流水活动进程中进行着侵蚀.搬运和沉积感化,这些统称为流水感化.流水损坏地表和牟取地表物资的感化,叫流水的侵蚀感化.流水侵蚀感化按地表水的活动情势,可分为:(1)坡面侵蚀(片蚀):是片流在流淌进程中比较平均地冲刷全部坡面松散物资,使坡面降低,斜坡撤退退却.是以,坡面侵蚀也称作片状侵蚀.因为片流是临时性的,所以片状侵蚀也是临时性的,但它散布异常广泛(2)槽床侵蚀:水流汇集于线状延长的沟槽或河槽中流淌而进行的侵蚀感化,又称线状侵蚀.它包含沟谷流水侵蚀(临时性的)和河谷流水侵蚀(经常性的).槽床侵蚀按侵蚀的偏向,可分为三种:(1).垂直侵蚀(下切.下蚀)它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成果是加深沟床或河床. (2).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侵蚀偏向是不竭向泉源(即上游偏向)进行.侵蚀成果是使沟谷或河谷长度增长.(在溯源侵蚀进程中,经常以裂点(瀑布)撤退退却的方法表示出来.)溯源侵蚀有两种方法:一是暴流在沟头侵蚀,加上片流感化,使沟头崩塌.二是河道上游有泉水出露,泉眼以上的岩层或土体因受掏蚀而产生崩塌撤退退却.(3).侧向侵蚀指流水对沟谷和河谷两岸进行冲刷的感化.侧向侵蚀的成果使谷坡撤退退却,沟谷或河谷展宽.流水的搬运感化的方法有:推移.悬移和化学消融搬运流水的聚积感化: 流水挟带的泥沙,在前提改变时,如坡度削减.流速减缓.水量削减和泥沙量增多等情形下,都邑引起搬运才能减弱,遂产生泥沙的沉降聚积,称为流水的聚积感化.临时性流水包含片流和沟谷流水(暴流)(一).片流感化大气降雨或冰雪熔化后,在竖直地面上,所形成的薄层的面状流水称片流.片流在大多半情形下是由很多渺小的股流构成,它们无固定流路,时分时合,沿坡面呈网状流淌,故又称散流.影响片蚀感化的身分重要有气象.地形.岩性.植被以及工资的影响.片流感化分带(1).弱冲刷带.位于分水岭地段,地形懈弛,集水量较小,片流冲刷才能很弱.(2).冲刷带.位于坡面中部,坡度较陡,片流水量因沿程补给(雨水)而增大,冲刷强烈. (3).淤积带.位于坡麓,因为坡度转缓和流速降低而产生淤积.暴流又称为沟谷水流,它是临时性的线状流水,有固定的流路.水文特色是:①流量变更大,暴跌暴落,有时完整干枯;②水流平缓;③含沙量多,颗粒大小混淆,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差.是以,临时性的暴流也叫大水.临时性流水侵蚀地貌有侵蚀沟,聚积地貌有坡积裙.洪积扇等.侵蚀沟按沟谷的大小和发育形态,可分为四种重要类型:即细沟.切沟.冲沟.坳沟(干谷).坡积裙片流沿斜坡下部和坡麓地带聚积的松散沉积物称坡积物.洪积扇沟谷出口处聚积了由暴流侵蚀的物资,平面外形如扇形,故名.因为沟谷暴流出山后,坡度骤减,流速降低,加上暴流出山后水流疏散成放射状,单宽流量减小,促使暴流搬运才能大大减弱,因而在沟口处聚积大量泥沙和砾石,形似扇状的地貌.泥石流在斜坡或沟谷中的碎屑物资被水浸润后,形成饱含泥沙的固相.液相的快速流体,称为泥石流.泥石流的地貌分区侵蚀区.流畅区.聚积区泥石流形成前提松散碎屑物资.水源前提.陡峻的地形.工资活动河谷是由河道长期侵蚀而成的线状延长的凹地,它的底部有着经常性的水流,至于其他成因如构造活动所成的谷地假如没有河道消失,都不克不及称为河谷.河谷由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构成,谷底由河床及河漫滩构成.河床是河谷中最低部分,它有经常性的水流,在它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它只是在洪水泛滥时才被吞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河谷的发育进程(1).峡谷又称“V”形河谷,在由基岩构成的山区河谷中表示最为显著.河谷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小;谷底即为河床,没有河漫滩,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升沉不服,水流平缓,沿河多激流.瀑布;河谷平面形态较平直.2.河漫滩河谷“V”形河谷进一步成长,下切感化减弱,侧向侵蚀增强,谷底拓宽,并有河漫滩发育,就改变成箱形的河漫滩河谷.3.成形河谷当河漫滩河谷因侵蚀基准面降低而河道从新下切时,原河漫滩就转化为阶地,而后河道又在新的基准面上开拓新的谷地.这种具有阶地的河谷称为成形河谷.它标明阅历了较长时光的成长进程按河谷发育的一般纪律是上游多成深窄的峡谷,中下流多是宽阔的河漫滩河谷和成形河谷,下流以河漫滩河谷为主.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底部最深点的连线.影响身分 1.地质构造和地壳活动的影响 2.岩性的影响 3.地形的影响4.支流的影响河道的下切侵蚀其实不是无尽头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的掌握,河道下切到这一基面后即掉去侵蚀才能,这一基面是个程度面,称为河道侵蚀基准面.山地河道发育比较年轻,以下蚀感化为主,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多壶穴(深潭).石质深槽.岩槛.跌水(瀑布).浅滩,河床底部升沉不服,水流平缓,涡流十分发育依据平原河道的形态及其演化纪律,可以将它分为三种类型:顺直河道(顺直微弯型)曲折河道分汊河道个平分汊河道又可划分为相对稳固型和浪荡型两亚类.洪水期轻易消失塌岸.单向环流感化下,凹岸表流分散并且下沉,能量增大,一方面使河岸受到侵蚀撤退退却,另一方面河底也冲成深槽;而凸岸是底流上升处,加上水流疏散,能量削减,是以产生聚积形成边滩;高低游两个深槽之间,同样是底流上升处,也同样产生聚积形成浅滩.浅滩多半是洪淤.枯冲,而深槽则洪冲.枯淤.江心洲的发育是稳固型汊道产生的地形标记.江心洲的形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水下浅滩.第二阶段是浅滩聚积得到增强,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水道跟着河岸撤退退却而曲折,增强了环流,促使粗粒沙砾即推移质在浅滩上沉积,滩体不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第三阶段是在心滩基本上,阅历多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加积,心滩滩面超出了平水面,就形成了江心洲.河漫滩是在河道洪水期被吞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平展部分.河漫滩在沉积上具有二元构造的特色:上部为细粒的河漫滩相聚积,如粘土及粉沙等,是洪水泛滥期的聚积,故河漫滩又有泛滥平原之称;下部为粗粒的河床相聚积物,如砾石.卵石和粗沙,代表河床侧向移动进程中的产品.阶地是散布于谷坡上的阶梯状地貌,属谷坡的一部分.阶地的成因1.地壳起落活动当地壳相对稳固或降低时,河道以侧向侵蚀感化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纵比降增长,水流转而进入积极下切,于是本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2.气象变更气象变更影响到河道水量和含沙量.气象变干时,河水量削减,地面植被稀少,坡面侵蚀增强,河水含沙量相对增多,此时河床聚积填高;反之,气象潮湿期,河水量增多,植被旺盛,河水含沙量相对变少,导致河道向下侵蚀,形成了阶地.3.侵蚀基准面降低基准面降低后,河道向外伸展,本来河口邻近消失裂点,加快河道下切.今后裂点地位不竭上溯,裂点以下消失阶地,阶地面与裂点以上的河漫滩地位相当.河道阶地依据形态和构造特点,可划分为侵蚀阶地.聚积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四种根本类型.河口处泥沙聚积呈扇形向海伸展,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叫做三角洲水系是指在一个流域体系内各级河道的组合体系.1.树枝状水系(在一个水系内,河道分枝甚多并且分列极不规矩,呈树枝状,各级河道多以锐角订交.它罕有于岩性均一,地形比较平展地区)2.格子状水系 (干支流呈直角订交的水系.典范的格子状水系见于单斜地区,在褶皱山区也可见到)3.平行状水系 4.放射状水系6.环状水系.在一个水系范围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每个流域之间的分水高地称为分水岭河道袭夺侵蚀力强的河道,可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才能衰的河道上游抢夺过来,使本来流入其他流域的大量水流改流人切穿分水岭的河道,称为河道袭夺岩溶地貌由岩溶感化所成,岩溶感化主如果指水对可溶岩石的溶蚀.冲蚀.崩塌和聚积的总称.(以化学溶蚀感化为主,物理感化为次)溶蚀感化是指水经由过程化学感化对矿物和岩石的损坏感化.溶蚀感化可否进行及其溶蚀速度重要受水的溶蚀力.岩石的可溶性及岩石的透水性等身分影响.冲蚀感化水在可溶岩概况流淌时,假如流速大,特殊是夹带着沙砾等固体物与岩面摩擦时,就会产生冲击和磨蚀,统称为冲蚀感化.崩塌感化由溶蚀而诱发的崩塌,可称为岩溶崩塌感化化学聚积以CaCO3为主,特殊是在地下溶洞内异常蓬勃.(一)小型溶蚀地貌溶沟和溶槽岩石概况的石质沟槽,横剖面呈楔形.V形或U形,长度不一,深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沟槽的发育受到构造裂隙.层面和坡面产状等影响.2.石芽.石脊和石林相对凸起于沟槽之间的尖形岩石,竖立在沟槽包抄中的齿形岩石称为石芽,若石芽呈岭脊状延长的称为石脊.嵬峨而密集的石芽,又称为石林3. 漏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溶斗,盘坑.盆坑和圆凹地等,是一种呈漏斗形或碟形的关闭凹地,(二)岩溶凹地是一种关闭性的小型盆地,凹地是包气带岩溶感化下的产品,也是岩溶感化初期的地貌标记,是以它在岩溶高原上发育得最广泛. (三)坡立谷与槽谷 (大型岩溶盆地)大型的岩溶盆地,四周多被峰林石山环绕,谷坡坡陡,横剖面呈槽形,又称槽谷(四).盲谷和干谷当地表河道潜入溶洞或落水洞之后,河谷忽然中止,这种下流不正常延长的河谷称为盲谷.干谷是一种干枯的河谷,它原是岩溶区往日的河谷,因谷底岩溶感化活泼,当地壳上升,或岩溶基准面降低时,河水沿谷底漏陷地貌渗入地下成为伏流,使本来的河谷变成干枯的“悬谷”.(五).岩溶石山它是岩溶感化下所成的山体,这类山体异常奇特,不单有奇怪的地表形态,并且还有庞杂的山内地貌.1.峰丛石山它是基座相连而峰顶分别的石山群,基座的厚度大于峰顶的厚度.2.峰林石山它是基座分别或稍有相连的石山群,又称为“塔状岩溶”.百米以上3.孤峰石山(残丘) 散布在岩溶平原或坡立谷中的孤立石山,形态低矮,相对高度数十米.(六).岩溶平原岩溶高原和石灰岩山地经由长期的溶蚀损坏,地形高度逐渐降低,升沉减小,最后成长成为面积辽阔的平原.二.地下岩溶地貌(一).落水洞它是从地面通往地下深处的窟窿,洞口常接岩溶漏斗底部,洞底常与地下程度溶洞.地下河或大裂隙衔接,具有吸纳和渗出地表水的功效,故称(二).溶洞广义上说它包含了地下大小不合的各类类型的窟窿,个中也包含了落水洞.但这里所指的主如果发育在饱水带或季候变动带内的程度状溶洞,溶洞形态 (1).通道是指人能经由过程的管状洞的总称 (2).洞室.洞厅这是长.宽.高度类似的单个溶洞或洞段,范围小的称洞室,大的称洞厅 (3).石窟石窟是沿程度偏向切人陡坡.陡壁或洞壁的单个浅洞.溶洞化学聚积形态(1).石钟乳.石笋.石柱石钟乳是从洞顶垂直往下吊挂的聚积形态石钟乳下伸触及洞底,或石笋上长至洞顶,或二者相向对生后衔接时,就成为石柱.(三).地下河有长年流水的地下溶洞称为地下河或暗河第六章冰川与冻地盘貌冰雪地区的重要外力感化是冰川感化,由冰川感化所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冻土的重要外力感化是融冻感化,以融冻感化为主所形成的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总称为冻地盘貌.雪线指的是某一个海拔高度,在这个高度上,每年降低的雪刚好在当年熔化完.雪线以上的区域,从天空降低的雪和从山坡上滑下的雪,轻易在地形低洼的地方集合起来.因为低洼的地形一般都是状如盆地,所以冰川学上称其为粒雪盆.(一)冰川的形态分类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范围,地球上的冰川根本上分为两大类,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是不受地形束缚而发育的冰川.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山岳冰川它是完整受地形束缚而发育的冰川,重要散布于地球的中低纬高山地带. 山岳冰川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1).悬冰川成群见于雪线高度邻近的山坡上,像盾牌似的吊挂在陡坡上(2).冰斗冰川散布在河谷泉源或谷地两侧围椅状的凹洼处,冰斗底部平展,而壁龛陡峻.(3).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发育最成熟的类型,具有山岳冰川的全体感化功效.(4).山麓冰川伟大的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在山麓地带冰舌扩大或会合成大片辽阔的冰体,叫山麓冰川.(5).平顶冰川是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的一种过渡类型,它发育在升沉懈弛的高原和高山夷平面上一.冰蚀感化与冰蚀地貌(一)冰蚀感化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损坏才能.冰蚀感化包含挖蚀感化和磨蚀感化.冰蚀感化包含挖蚀感化和磨蚀感化.冰川的挖蚀感化重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和冰体的活动,致使底床基岩破裂,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从而使裂隙扩大,岩体不竭破裂,冰川就像铁犁铲土一样,把松动的石块挖起带走.它形成的冰碛物比较粗大,大陆冰川感化区的大量漂砾,一般是冰川挖蚀感化的产品.冰川的磨蚀感化是由冰川对冰床产生的伟大压力所引起的.经由过程冰川的活动,就可促使底部石块压碎;压碎了的岩屑冻结于冰川的底部,成为冰川对冰床进行刮削.锉磨的对象,从而造成一些粒级较细的冰碛物,以粉砂.粘土为主.(在磨光面上,常带有冰川擦痕.)(二).冰蚀地貌冰斗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启齿,外形呈围椅状.因为冰斗多发育于雪线邻近,是以冰斗具有指导雪线的意义,即可以依据古冰斗底部的高度来揣摸当时雪线的地位.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跟着冰斗的进一步扩大,斗壁撤退退却,岭脊不竭变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称为刃脊.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成长所夹峙的尖利山岳,叫做角峰.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今后由冰川切割V形河谷而成,但两者的地貌特点却显然不合.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感化形成的石质小丘,常成群散布,了望如同蒲伏的羊群,鲸背石是迎冰面与背冰面均作流线型,挖蚀感化根本不消失,解释冰底滑动应以水层滑动为主.羊背石在一般山地冰川的冰床上均易于消失,鲸背石则多属大陆冰盖下的产品,但山地冰川也有消失.羊背石和鲸背石的长轴偏向,与冰川活动偏向平行,因而可以指导冰川活动的偏向.冰川在活动进程中,不但具有壮大的侵蚀力,并且还能携带冰蚀感化产生的很多岩屑物资,以及冰川谷两侧山坡上因融冻风化.雪崩等感化所造成的坠落聚积物.它们不加分选地随冰川一路向下活动,这些大小不等的碎屑物资,统称为冰碛物(活动冰碛).冰碛物中的伟大石块,叫做漂砾.直接由冰川冰沉积的未受水体扰动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冰碛物的特点:(1).缺少分选(不等于没有分选),在各类较细的基质中,常含有人小不等的岩屑(包含卵石);(2).构造趋势于块体状,没有平整的纹理或平均的层理(3).构成的成分为各类矿物和岩石的混淆物,个中有些曾长途搬运而成多面体岩块,亦有未经长途搬运而成磨圆卵石(冰下冰碛物中);(4).冰碛物中有擦痕石和具有微弱擦痕的颗粒;(5).长条形碎屑物可能有一个配合的偏向;(6).因为沉积时代推却了伟大的压力,是以,可能比四周其他沉积物更为坚实;(7).因为搬运时代的一再决裂和局部磨蚀,岩屑外形以次棱角占优势;(8).冰碛层可能位于具有擦痕的基岩或沉积底床上6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答: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地貌或地形,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答:第四级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于第四纪的地貌地形。
研究内容为(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可分为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组合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冲沟、沙丘等。
7.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盆地、沙漠等。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答: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貌形态测量是指用数值表示地貌形态的一种定量方法,通常指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答: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如阶地、垅、丘.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如谷地、洼地、坑、穴4.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答: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任何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地貌相对年代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关系确定,如切割关系、过渡关系、掩埋关系等,绝对年代的确定是通过地貌的地质年代来确定,可通过古生物法、年间方法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地质年代。
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答:Davis侵蚀旋回理论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
根据剥蚀程度可分为幼年、壮年和老年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只表示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
幼年期时间较短,起伏迅速增加,表现出峡谷、v字型、高差大。
壮年期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
表现出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边宽谷。
老年期地形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表现出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小小的残丘老年期发展的终极状态为准平原状态。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一.名词解释:1.风化壳:有残疾物和土壤在陆地上构成的、薄厚不均匀的不连续的薄壳。
2.古土壤: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土壤称为古土壤,因其往往被后期地层所埋藏,故又称埋藏土壤。
3.残积物:陆地表层的基岩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由物理风化产生的碎屑和化学风化产生的残余矿物和新生矿物在原地堆积,统称为残积物。
4.滚落5.崩塌:陡坡(大于50度)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6.错(座)落: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45-70度)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7.撒落:山坡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撒落常大面积发生在坡度50-30度的斜坡上,形成剥蚀地貌,称剥蚀坡。
8.倒石堆:倒石锥是撒落的堆积地貌。
9.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滑坡。
10.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活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斜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11.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流水12.坡积物: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杂着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13.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流动的现象14.面状洗刷作用:无数条无固定流路的细小股流泛滥成的面状流水,沿坡受重力向下流动,带走雨滴溅起的泥沙,对坡面上松散的土层产生较均匀的破坏作用。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1.试述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答:残积物:?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切的联系?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坡积物:1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2坡积物岩性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其正态概率为细一段式。
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坡上基岩一致3坡积物厚度4与斜坡形态和坡面流速有关5坡积物结构、构造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6平面上:近坡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7垂直坡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
表面常发育古土壤8坡积物层理与坡面倾向、倾角大体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轴与坡向近垂直2、简述斜坡重力作用的分类答:按斜坡上块体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灾害性质、斜坡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三种基本类型3、简述滑坡要素和主要的滑坡地貌答:滑坡要素为滑坡体、滑动面与滑动带、滑坡床。
主要的滑坡地貌有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隙4、简述滑坡形成条件答: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候和水分条件、地震、人工活动5、古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答:滑坡壁遗迹、反坡台阶、坡脚出现渗泉、孤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等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一、解释名词、概念:1.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
2.岩溶地貌受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洞穴系统,称为岩溶地貌,又叫卡斯特地貌。
按其出露与分布情况,可分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两类。
3.岩溶堆积物岩溶堆积物是指与各种岩溶作用有关的堆积物的通称,据其分布位置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堆积物和洞穴堆积物。
4.岩溶漏斗岩溶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米。
5.落水洞是从地面通往地下深处的洞穴,垂向形态受构造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面控制,呈垂直的、倾斜的或阶梯状的。
洞口常接岩溶漏斗底部,洞底常与地下水平溶洞、地下河或大裂隙连接,具有吸纳和排泄地表水的功能,故称落水洞。
6.坡立谷亦称坡立谷,是比溶蚀洼地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岩溶地形。
三.对比题:1.峰丛与峰林峰丛,是一种基部相联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地形,基座的厚度大于峰顶的厚度,峰丛之间常发育岩溶洼地、漏斗和落水洞。
这类石山的生成是因石灰岩区内洼地扩大,而洼地之间蚀余的岩石就成为峰顶,属岩溶作用中期的产物;峰林,是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是由峰丛进一步溶蚀所形成,属岩溶作用后期的产物。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一.基本概念:1.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的地壳构造运动。
2.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3.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6.现代构造运动: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7.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8.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二.问答题及思考题:15.论述新构造运动的标志a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b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块山、断陷盆地等,线性谷(或槽地)河流断错或扭曲、断层陡坎、断陷城、阻塞脊等。
间接地貌标志:由主要与水有关地貌的发育过程所表现的新构造运动。
如多级夷平面、多级河流(海、湖)阶地、多层溶洞等;洪积扇和阶地的变形变位、水系扭曲与错断等;水系的同步转弯、汇流和分叉点的线状分布及洪积扇顶点的线状排列。
c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d火山活动e地震f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变异常;重力异常、磁异常16.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