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全文)
1.建筑与环境
建筑环境与文脉
建筑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生活积淀,从社 会习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 乃至政权更迭等各个方面,影响和充实着 建筑环境的内涵。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 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 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 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 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 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 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南部。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 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 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 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 F·L·赖特设计。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 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强调了 建筑与山水的和谐统一,取得了很好的艺 术效果。
流水别墅是建于20世纪的最上镜的、被拍 摄得最多的私人住宅。尽管它远在宾夕法 尼亚州西南的阿巴拉契山脉脚下,每年都 有超过13万的游客访问。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
干栏建筑一般处于亚热带, 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 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
一般为三层。楼板以下为 “地层”,顶棚以上为楼 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就 其功能而言,地层一般为 牲畜圈及杂物间,也有将 厨房及碓房设置在此间的。 楼层主要是贮藏层。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土掌房
外观
室内布置
用干雪沏成,厚度500mm的墙体可以 提供较好的保温性能。当室外平均温度 -30℃时可维持室内-5℃以上。
建筑与环境++课件2023—2024学年桂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民居建筑欣赏:
国内外民居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呈现出 强烈的地域特色,展现出各国各地区丰富的文化。
课后拓展:
• 1.欣赏中外优秀建筑作品,结合当地环境对建筑进 行评述,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 2.记录你所知道的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的建筑作品,写一篇你认为该如何珍视和保护人类 文化遗产的见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
建筑作品欣赏
• 建筑艺术是占据庞大空间 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 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 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中国建 筑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地域 广、风格鲜明,有极强的传 统风范。
• 从功能大体可分为宫廷建 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 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等。
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 建筑是创造满足人类各种 需要的空间与形式的艺术。 • 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是 当今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 一。
园林建筑欣赏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自由曲折的布局 划分景区、借景 民族风情
公共建筑欣赏:
公共建筑类型 繁多,量大面广、 缤纷多彩。公共建 筑外观既要考虑功 能需要,又要考虑 它所处的环境,使 其与环境相协调, 并能成为该环境中 富有特色的建筑。
《建筑工程环保规范》(GB50509—2024)
《建筑工程环保规范》(GB50509—2024)建筑工程环保规范(GB—2024)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环保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
1.2 规范目的为确保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得到有效实施,减少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3 规范依据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2. 环保设计2.1 环境影响评价建筑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影响程度和范围、防范和减缓措施等。
2.2 环保措施设计设计阶段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噪声、振动控制设施等。
2.3 绿色建筑建筑工程应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环保性能等。
3. 施工3.1 施工环保措施施工单位应按照环保设计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2 施工废弃物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
3.3 施工噪声、振动控制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振动,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产生影响。
4. 验收、运行和维护4.1 环保设施验收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4.2 运行和维护建筑工程投产后,运营单位应按照环保要求,对环保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环保监测建筑工程投产后,应定期进行环保监测,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5. 罚则违反本规范的,由环境保护等相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6. 附则本规范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以上就是《建筑工程环保规范(GB—2024)》的全文,该规范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环保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减少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筑方案建筑与环境
建筑方案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环境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
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载体,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与环境协调融合,创造舒适、健康、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首先,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建筑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的特点和要求。
例如,在设计住宅时,必须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如阳光照射、风向、地形等。
根据这些环境因素,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敞亮度、增加通风口、设置遮阳装置等,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建筑的功能性能与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地区的建筑需要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提供良好的隔热效果和通风效果。
其次,建筑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保护环境。
建筑施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建筑材料的剩余、粉尘、噪音等。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合理利用建筑材料、施工垃圾分类回收、控制噪音和粉尘的扩散等。
此外,建筑设计和规划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减少土地开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另外,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愈加严重,我们需要改变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其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以绿色建筑为例,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创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共生。
在绿色建筑中,我们可以运用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植物墙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环保。
此外,建筑还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建筑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建筑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创造舒适、健康、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只有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建筑与环境
Environmental Education48Environmental Education环境教育/艺术 文化 自然在人类与大自然的距离日渐疏远的今天,建筑与环境不够和谐统一的问题越发显得突出和尖锐。
本来,建筑连同它的建造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大自然中生存,并不存在与环境冲突与分裂的问题。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城市化的日益深入,城市建筑越来越深地脱离了衣、食、住等所直接依赖的有机生物环境,也渐渐疏远和隔离了自然环境。
事实上,建筑本来并不能离开自然环境。
人类用自己建造的墙在大自然圈出一块领地,作为自己生息繁衍的家园。
墙外空间与墙内空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交流的关系,并紧密地与它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类生息的物质的与精神的环境。
建筑就好像是其间的通道,它要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因为,建筑若是粗暴地破坏和割裂了它与环境的统一关系,便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根据,就好像成了孤零零的不可理解的怪物和毫无意义的存在物。
当审视那些成功的建筑作品时,我们会发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好像就是它们的“与邻为善”的品行,这一良好的品行使得这些建筑能够与其周围的建筑群以及整个环境“相处”得“其乐融融”。
建筑师弗朗克・劳艾德・赖特就曾这样说过,房屋应该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生长出来,迎着太阳”。
他的“有机建筑”的设计观念给二十世纪疲惫不已的现代建筑以无比鲜活和强劲的推动力,迷惘中人们好像看到了一条宽阔的前路。
这位建筑大师怀着深厚的“草原情结”,设计了一系列“草原式”的住宅。
这些水平展开的小型的私人住宅静谧安逸,无声无息地消隐在那碧草连天的无际原野上。
他的这些建筑设计,用他本人的比喻来说,确实就如同“从地里生长出来”的生物那样蔓延、攀缘在大地上;这样,建筑中的生硬冷漠顿时全无,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建筑获得其美学意义上的机体生命。
毫无疑问,《流水别墅》是最能够体现他的这种“有机建筑”观念的经典之作。
建筑与环境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 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 和。 古罗马建筑 古代建筑艺术 ——建筑与艺术联系在一起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现代建筑艺术——注重功能的合理与环境的舒适 讲究形式的豪华和 庄严,体现古人的 美学观点
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以人的精神融为一体,让人们充分享受自然环境和 建筑艺术所提供的乐趣,既实用又美观 ——现代建筑思想的基本要求
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对 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把建筑的空间与室外环境通过建筑 装修、园林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
(1)建筑装修—人们观察一座建筑时,他的感受,很大一部分是由 室内外装修得来得,不同的装修处理在同一空间中产生的效果是截然 不同的。(例:中国古建筑) (2)园林设计—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这引起世 界的普遍关注,各城市想方设法加以改变,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增加绿 花建设 大型公园、绿地 设臵园林小品,大至一亭一榭, 小至一水一石。考虑环境衬托建 小型分散广场、街头绿地 筑主体,创造人们休息场所,在 住宅区的庭院 紧张的劳动之余不仅在此处小憩, 同时得到艺术享受。
7、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
三、建筑与生态环境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及其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了人类生活质 量的下降。这种宏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球资源的匮乏。
(2)大气、土壤和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3)随着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增加了十几倍。
(4)城市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各种城市问题。 (5)人类文化资源受到强烈的冲击。 (6)自然灾害和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聚居需要环境
•远古时代(穴居)—利用自然条件创造生息之所。 (1)这种聚居环境不仅是“自然的人”的需要,同时也为“社会 的人” 提供了多种社会活动的环境。 (2)穴居这一建筑形式与周围的自然条件共同构成一个环境整体。 (3)这个整体环境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可以创造和利用环境,同 时也受到环境的制约。 •奴隶制社会建立以后—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开始。建筑物的形制、 结构、施工技术、建筑艺术形式和手法及各个建筑物的基本观念 和设计原理,从很原始的状态发展出来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学论文)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人类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分析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对于理解建筑的本质、优化建筑设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不容忽视。
建筑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部分,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位于寒带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保温问题,而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通风散热问题。
同时,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特征,如地形、地貌、植被等,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同样紧密。
建筑是社会活动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社会环境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等,都离不开建筑的支持和引导。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的需求和特点,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建筑与文化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如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代建筑的创作与探索等,都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关注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在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特点和需求,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中,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建筑与经济环境的联系。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活动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资源配置。
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支持。
建筑与环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与环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与环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建筑作为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场所,对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减少其负面效应。
第一部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使用资源和能源:建筑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水、木材、沙石以及电力等。
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能源效率:许多旧建筑的能源效率低下,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因此,建筑应该采用更加可持续和能源高效的设计,例如使用节能玻璃、太阳能板等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土地利用:建筑的扩张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压力,导致了许多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在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
第二部分:建筑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室内空气质量:建筑的设计和建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糟糕的室内空气质量会导致人们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和过敏反应。
因此,建筑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通风系统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噪音污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建筑物周围噪音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压力和睡眠障碍。
因此,建筑应采用隔音材料和设计,以减少噪音污染的影响。
3.自然光线和景观:良好的自然光线和景观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建筑应该注重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景观设计,以提供舒适和宜人的环境。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1.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建筑理念。
通过采用节能、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材料等措施,绿色建筑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建筑节能:建筑应该采用节能技术和设施以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改进建筑隔热和通风系统等。
3.生态恢复:在建筑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并尽量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建筑初步-建筑与环境课件
中国传统园林
10
中庭空间环境
11
n 建筑环境的内与外
建筑一旦建成,不仅形成了内部空间,而且 也与周围环境构成了外部空间。我国的合院建筑、 西方的城市广场都营造了很好的外部空间环境, 而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都 超出了单幢建筑,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探讨建筑与 环境关系 。
12
传统合院空间环境
5
荷兰阿姆斯特丹城市环境
6
雅典卫城
7
8
n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建筑是一项人工产品,提供的是人为环境。而就 人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而言,人工和自然都是不可或 缺的。人们总是渴望在以建筑为主的的人工环境中, 得到与自然的结合。因此,因地制宜,即取人工之巧, 又得自然之利,在不同层次的建筑环境创造中都是一 个重要的内容。
13
传统街巷
14
骑楼空间环境
15
圣马可广场
16
n 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
物理环境包括对建筑物的采光、通风、保温、 隔热以及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
17
行为环境是人们在实 践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模 式和心理需求对建筑环境 所不开一定的空间范围,一定 地域内的气候状况、材料资源、地形地貌对建筑环 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与环境
1
建筑与环境
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以其所形成的各种内部和外部 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多样的环境。因此,建 筑、人、环境应该被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脱离开 人对环境的要求,建筑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
山西临潼姜寨氏族聚落
3
4
n 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
任何建筑环境都是相 对于一定内容而言的,建 筑师所面临的每个具体工 作都有其相应完整的意义。 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然 而局部又隶属于整体。任 何一项建筑设计都不能脱 离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师应有全局观念,树 立环境意识。
建筑与环境
• 减少建筑物的水资源消耗
• 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提高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经济效益
• 保护建筑物周边的水环境
04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技术:提升建筑环境品质的
途径
智能建筑的概念与特点:自动化、信息化与人性化
智能建筑概念
• 智能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 智能建筑的未来趋势
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生态友好
• 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 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对节能减排的
• 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对生态环境的
理念
作用
影响
• 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 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 建筑行业的生态友好设计理念
• 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技术手
• 应对气候变化的建筑设计和技术的需求
地理环境
• 地形、地貌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 地理环境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 地理环境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性能的影响
自然资源限制
• 建筑材料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 建筑设计与施工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 自然资源限制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
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CREATE TOGETHER
DOCS
• 国内外建筑与环境政策的效果评估对比与启示
政策目标
• 国内外建筑与环境政策的总体目标
• 国内外建筑与环境政策的具体目标
• 国内外建筑与环境政策的差异与原因
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咱得好好唠唠建筑和环境这关系,这俩啊,就像一对亲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我走在大街上,看着那些建筑,就像看一个个有故事的人。
你看那街边的老房子,墙皮都有些脱落了,露出里面斑驳的砖石,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写满了岁月。
这些老房子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得多好啊。
旁边有棵大树,那树干粗得得两三个人才能抱过来,树枝伸展开来,像一把大伞,遮住了老房子的一角。
夏天的时候,那树荫下可凉快了,老人们坐在那儿下棋、唠嗑。
有个老头,头发全白了,脸上带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说着过去的事儿,那老房子就静静地在那儿听着,这画面多和谐。
再看那些新盖的大楼,有的就不那么讲究了。
有个写字楼,玻璃幕墙亮晃晃的,在太阳底下刺眼得很。
它周围本来有个小花园,种着花花草草,还有几棵小树,可这大楼一盖起来,感觉那些花草树木都没了生气,就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大楼就像个霸道的家伙,只顾自己威风,不管周围的环境难受不难受。
我就听到有个路过的大妈嘟囔:“这楼盖得,把好好的地儿都给毁了。
”其实好的建筑得和环境相互成就。
就像有的建筑在山里,那设计得可巧妙了。
房子的颜色和山的颜色差不多,就像从山里长出来似的。
屋顶是那种斜斜的,和山上的树木、石头搭配起来,看着就舒服。
住在里面的人,一开窗就能闻到山里的清新空气,听到鸟儿的叫声,这才是建筑和环境该有的样子。
还有那些水边的建筑,要是设计得好,那也是一景。
我见过一个水乡的建筑,白墙黑瓦,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幅水墨画。
那房子的屋檐有个小弧度,下雨天,雨水顺着屋檐滴到水里,滴答滴答的,像在演奏音乐。
水边还有垂柳,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姑娘的长发,轻轻拂过水面,也拂过那建筑的墙。
这建筑和水、和柳树,就像在跳一场优美的舞蹈,谁也不抢谁的风头。
咱搞建筑啊,不能只想着建筑本身,得把环境考虑进去,这样才能让建筑有灵魂,让环境更美好,不然,就像乱搭积木一样,看着别扭,住着也不舒服。
这关系,得好好琢磨琢磨。
第四节 建筑与环境
建筑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
建筑的起源
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从为 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 伤害栖树、岩洞而居到创 造出各式各样的建筑物。
巢居
河南偃师汤泉沟穴居遗址
聚居需要环境
姜寨氏族聚落
这种聚居环境不仅是“自然的人” 这种聚居环境不仅是“自然的人”的需要,如阳 光、空气、水、食物等,同时也是为“社会的人” 光、空气、水、食物等,同时也是为“社会的人” 提供了劳作、交往、集会、娱乐、和安全等多种 需要的保证。 穴居这一建筑形式是这个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它们还必须与周围的人工部分如围栏、壕沟、 窑厂等和自然部分如河流台地、树木等共同构成 的一个环境整体。 这个整体环境服务的对象是人,人可以创造和利 用环境,但又不可避免的受到环境的制约,二者 共同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就地取材,冬暖夏凉,不怕 火灾,隔音性能好。
干阑竹楼(云南) 干阑竹楼(
防雨,防湿和防热。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渴望人工环境中得到与自然的沟通
流水别墅
水晶宫
J.帕克斯顿 J.帕克斯顿
水晶宫
J.帕克斯顿 J.帕克斯顿
水晶宫
J.帕克斯顿 J.帕克斯顿
水晶宫
J.帕克斯顿 J.帕克斯顿
德国议会大厦 德国议会大
世界上古文明的发源地都位于南北纬20 世界上古文明的发源地都位于南北纬20 ° -40°之间 40°
寒 冷 地 区 建 筑
爱斯基摩人的 冰屋
用干雪沏成,厚度500mm的墙体可以提供 mm的墙体可以提供 用干雪沏成,厚度500mm 较好的保温性能。当室外平均温度-30℃ 较好的保温性能。当室外平均温度-30℃ 时可维持室内温度- 以上。 时可维持室内温度-5℃以上。
建筑设计与环境
建筑设计与环境摘要: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周围的事物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建筑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
对许多建筑而言,创造舒适的小环境与保护自然环境两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
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功能形式、艺术性与实用性等方面的矛盾关系, 会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出现, 只有经过全面的思考,多方面的比较, 不断地优化, 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可持续;Abstract: In any building not exist in isolation, it must exist in a certain environment, and the existence of direct or in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urroundings. Building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opposites, they have a mutual influenc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For many of the building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smal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two there is a certain contradiction.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ctional form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rtist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will continue to emerge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only after a comprehensive thinking, many comparisons to optimize in order to better resolve these problems,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environment of harmony and unity.Key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environment; sustainable;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多学科的综合, 是科学技术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产物, 是历史文脉的一种延续, 概括起来就是综合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过程。
建筑与环境
建筑与环境谢一平摘 要:从建筑与环境的概念及特点出发,就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为环境和建筑与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将环境因素引入建筑,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和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环境。
关键词:建筑,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T U 023文献标识码:A1 概论当今,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转而投向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这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
建筑是空间构筑物的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形式也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征,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建筑艺术美的最根本精神功能在于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当然,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
协调并不是单单只求形式表面的相同或相近,建筑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
不但要创造和谐统一,而且要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环境艺术的宗旨。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原有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植被及一切生物所构成的地域空间。
人为环境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而形成的人为地域空间,如城市、乡村、建筑、道路、桥梁等。
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都是物质存在物,是可认知和体验到的室外空间。
2 建筑与自然环境(见图1)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原有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植被及一切生物所构成的地域空间。
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受到环境包容和制约的同时,又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形成新的环境景观。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
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尤其在中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很不相同,更需要因地制宜。
建筑作为城市的载体,就要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成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机体,创造优美的整体环境。
建筑与环境
建筑与环境摘要:文章论述了建筑与环境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映衬的有机整体。
指出环境的构成有其要素及基本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
建筑物不再只满足内部使用要求,其外观亦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城市需要具备更高的环境质量、观光条件、文化气氛、人情味道。
1、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一栋建筑物的存在,自然把空间划分为两部分:建筑内部使用空间与外部环境空间,两种空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对提高居住质量与美化城市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建筑物环境设计的尺度,色彩与质感等,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感觉。
环境对建筑物起着修饰、点缀及烘托的作用。
优秀的环境设计可以使一栋栋毫无个性的建筑物重现生机,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需要有不同气氛的环境空间与之相依托。
建筑物与环境对人产生直接的视觉印象和感受,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对人们的行为起引导作用,不同性质、不同感觉的建筑环境构成了多彩多姿的城市空间。
2、构成环境的要素与设计建筑及其环境构成了建筑的整体效果,总平面的各种因素则是构成环境的因素,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灵活应用,以使建筑物的形态及个性在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展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1硬质环境的设计硬质铺地:地面是建筑与环境空间的使用者--人的行为支承面,它的色彩,高差处理及质感的不同,均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导与限制的作用。
为了便于人们行走与活动,地面常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砌块铺设,具有防滑、耐磨、防尘、排水等性能,并因其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改善了城市环境,而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室外活动空间中。
色彩设计:地面以色彩为主,确定了整个环境的基调,它可以与建筑物的色彩构成对比或统一。
一般来说,环境空间较大,气氛要求活跃的宜采用对比手法;环境空间较小,气氛要求安静的宜采用统一手法。
同时色彩应充分考虑所处的环境,整个地面在小环境中仅起到背景作用。
在同一环境氛围下,亦可通过局部不同色彩的处理,去区分不同功能局部空间,对人们行为起限制或引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环境
一、前言
面对全球能源日益缺乏,以及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现象等问题。
以这种“环境”概念为基准,以“建筑”的设计为内容,从而可以理解为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以及由此在其中构成的形态的关系成为“建筑与环境”。
并由此作为课题的出发点使得不少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因此,安全建筑和节能环保建筑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ZG改革和进展的迫切需求,这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定性,是21实际ZG建筑事业进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
安全、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进展的关键。
可持续建筑应遵守节约化、生态化、人性化、无害化等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服务于可持续进展的最终目标。
二、建筑与环境的观念
对“环境问题”的揭示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进展。
今天,“环境问题”与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民族以及军事等等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已经一跃成为影响甚至左右人类进展方向的首要议题之一对“环境”的理解,即“环境观念”也逐渐从“自然资源环境”拓展至.人文资源环境”一地域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健康环境、美学环境、权力环境、军事环境、经济环境、信息环境等话语,已经得到普遍接受。
几十年来,不少学
者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探究与“建筑与环境”相关的课题,如建筑文化、建筑社会、建筑心理、环境行为、环境美学等。
这些研究极大地扩展了“建筑与环境”的内涵。
三、建筑的节能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对建筑和环境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舒适的,合乎要求的室内外环成为人们的理想之所。
所以温度、湿度、空气、阳光、声音、绿化、水体等这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就变得非常重要。
设计结合自然实际是用生态观念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顺应自然规律。
建筑的节能设计,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等均属这种范畴。
在建筑物的各种物理指标满足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
在废物污染的排放,在环境空气质量的操纵,在建筑材料的开发,在城市建筑规划的布置,在与人类生活相关联的各处。
建筑设计与自然都需要很好地结合,建立一种面向可持续进展的建筑通常环境条件越是不好,环境设计越要精心。
1、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2、一般来讲,节能建筑概念有3个基本层次:最初仅强调“节能”,即为了达到节能的目标可以牺牲部分热舒适的要求;后来强调“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即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目前较普遍的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即积极主动的高效用能。
我国建筑界对第三层次的概念有较一致的看法,即合
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节能建筑的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h,最小日照距离1.lh,窗墙面积比宜
四、建筑的抗震
对于建筑抗震来说,建筑设计在其总体规划和初步设计中是否把抗震的设计要求考虑在内,是否把建筑设计与结构抗震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将直接关系到所设计建筑物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较大的抗震承载力,能否在未来地震中使建筑物确保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和不出现较重震害的抗震效果。
建筑设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认为,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初步设计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而如果建筑师提供的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抗震要求,那就会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较多困难,使结构的抗震布置和设计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钢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耗费。
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从总体上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建筑设计是作好建筑抗震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1、建筑构件(非结构构件)设计及建筑连接节点构造设计
在采纳玻璃幕墙时,在建筑设计要求上,必须使玻璃幕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在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上,要将连接节点设计成能沿水平向有相应变位能力的节点构造,使其与建筑物的地震变形脱开,不给外挂的玻璃幕墙造成变形破坏。
对于外挂的大型石材面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也应按上述要求考虑处理。
对直接外贴的板材和瓷砖,则必须使其与主体结构能牢固锚拉和粘结,使其在地震时不脱开不坠落。
对室内的各种装饰工程,尤其是悬吊的大型灯具,浮挂的雕塑,各种悬桃的人工艺术造景等,在建筑设计上,一定要重视其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稳定性,在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上也宜考虑它有一定的相对于建筑物的变形能力和必要的节点连接强度,防止其在地震中发生坠落或倒塌伤人。
在建筑设计中,还有相当多的属于建筑布置的非结构构件,如内隔墙、内隔断、玻璃隔断、壁橱(柜)等,也要考虑它们与主体结构(柱、墙)的牢固锚拉,保障其抗震稳定性,不发生倒塌破坏,或采纳与主体结构脱开的保障自身稳定的抗震措施。
2、房屋抗震横墙间距和局部墙体尺寸的限值操纵
这是根据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为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在历次地震中所出现的破坏特征所提出来的规定。
对抗震横墙间距的最大限值操纵,是因为当横墙间距过大时,楼盖的平面刚度削弱,水平地震力不能即时传递,使纵墙的侧向变形加大,抗震承载力降低,甚至导致纵墙的侧向失稳破坏倒塌。
对房屋局部墙体尺寸最
小限值的操纵,是因为这些部位的墙体(包括承重和非承重外墙的尽端墙,内墙的阴角,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在小于规定的最小限值时,墙体截面的抗震强度(抗弯、抗剪)就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导致墙体的开裂和倒塌破坏。
所以,在建筑进行平立面布置设计时,要考虑这些来自实际震害经险的设计操纵规定,使建筑设计为建筑抗震提供良好的基础。
3、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
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屋顶建筑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
对于过高、过重的屋顶建筑,加大了变形,也加大了地震作用。
对屋顶建筑自身较干燥,高度约为15cm,加上基底同意残留冻土层厚度对冻深的削碱(对冻胀土可减少约10cm),埋深取50cm是可靠的。
五、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高,优秀的的建筑是当今人们主要追求之一。
目前,进展“安全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市场机遇日趋成熟,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
在建筑业中建筑抗震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要,而且是建筑业中安全的的基础。
建筑的是否考虑好抗震要求,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好的建筑抗震结构必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共同协作和良好配合才能实现。
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
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制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