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实验:急性右心衰竭资料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急性右心衰竭

病理生理学: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步骤
1. 家兔捉拿、称重、麻醉、固定 2. 颈部剪毛,做颈正中切口 3.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 4. 全身肝素化:0.3%肝素,2ml/kg 5. 插管并观察正常数据:血压、呼吸、中心静脉压
实验步骤
左颈总动脉插管: 描计血压
BL-420N 信号选择 1 通道 血压
右颈外静脉插管: 检测中心静脉压
实验步骤
1. 家兔捉拿、称重、麻醉、固定 2. 颈部剪毛,做颈正中切口 3.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 4. 全身肝素化:0.3%肝素,2ml/kg 5. 插管并观察正常数据:血压、呼吸、中心静脉压 6. 急性右心衰竭模型复制:
实验步骤
温热液体石蜡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0.5~1ml,注意血压变化
右颈外静脉三通管大量生理盐水快速注入 注意中心静脉压变化
实验步骤
1. 家兔捉拿、称重、麻醉、固定 2. 颈部剪毛,做颈正中切口 3.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 4. 全身肝素化:0.3%肝素,2ml/kg 5. 插管并观察正常数据:血压、呼吸、中心静脉压 6. 急性右心衰竭模型复制: 7. 解剖家兔:腹水、肝淤血肿大、心脏扩大
家兔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目的
复制急性右心衰竭家兔的病理模 型,通过观察家兔的变化,分析急性 右心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家兔捉拿、称重、麻醉、固定
实验步骤
1. 家兔捉拿、称重、麻醉、固定
30% 乌拉坦, 3.3ml/kg,耳缘静脉注射
实验步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家兔捉拿、称重、麻醉、固定 2. 颈部剪毛,做颈正中切口 3.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

急性右心衰实验

急性右心衰实验

实验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实验使用了小规模动物模型,尚未进行临床试验。 • 实验结果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 • 未来,我们希望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将实验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感谢致辞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改善急性右心衰患者的生活质 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急性右心衰实验
欢迎来到本次急性右心衰实验的演示。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探索新的治 疗方式以改善急性右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目的
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发现针对急性右心衰的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确定有效的药物
我们的目标是确定针对急性右心衰最有效的药物,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 治疗。
实验结果
1 药物A显著改善症状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药物A对急性右心衰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心 功能。
2 药物B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比之下,药物B在急性右心衰的治疗方面表现不佳,对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
3 药物C潜在治疗效果
药物C在实验中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安全性和疗效。
实验分析
药物A 药物B 药物C
显著改善,安全性高 效果一般,需副作用监测 潜在效果,需进一步验证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药物A对急性右心衰的治疗效果最佳,药物B效果一般,而药物C存在一 定的潜在治疗效果。
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药物A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急性右我们也需要注意实验局限性,并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了解疾病机制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深入了解急性右心衰的疾病机制,以便开发更精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 案。

病理生理实验:急性右心衰

病理生理实验:急性右心衰

2. 静脉回流↓,静脉淤血→静脉压↑→CVP↑
3. 体循环淤血水肿:肝淤血,肝-颈静脉回流征⊕
4. 液体石蜡造成肺栓塞→死腔样通气 肺水肿,肺出血→功能性分流
PaO2↓→R↑
5. 心脏扩大:心肌肌源性扩张
【实验目的】:
1. 复制急性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2. 观察实验性右心衰竭时的机能变化。 【实验动物】:
【实验中注意事项】:
1. 颈外V插管,插管应为钝形。 2. 三通活塞的应用:插管时要排气泡!!
注射器
中心静脉压
三不通
静脉推注
测肝颈颈脉回流征
3. 推注液体石蜡要慢。有血压改变时应停止等血压
恢复后再推。
【提问】:
1. 用什么方法复制急性右心衰竭?
2. 心脏代偿分为急性、慢性。本实验中只能见到什么
代偿?为什么?
实验原理:
耳缘静脉缓慢注射液体石蜡→肺栓塞,右心后负荷↑ 颈外静脉输入大量NS→右室前负荷↑
急性右心衰竭
当心脏负荷过重时,心脏出现急性代偿:HR↑,紧张源性扩张 (在注射液体石蜡,NS 50ml时)
当前负荷继续增加时:心脏进入失代偿发生急性右心衰竭
1. 右心输出量↓→进入左心血量↓左心输出量↓→BP↓
3.1%肝素1ml/kg肝素化
4. 颈总A — 血压换能器、测BP 颈外V — 三通活塞(插管插入上腔V与右心房交 界处约3-4cm)测CVP;肝一颈静脉回流征。
5. 观察正常指标:R、BP、HR、CVP ,肝颈V回流征。
6. 耳缘V缓慢推注预热38℃液体石蜡1ml,10分钟推 完;5分钟后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7.在三通活塞处推注N.S 50ml,速度5ml/kg.min, 观察指标变化,再推50ml,100ml,150ml直 到动物死亡。

急性右心衰竭_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动物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右心衰竭时心功能的变化。

2. 探讨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3. 分析急性右心衰竭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二、实验原理急性右心衰竭是指右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引起体循环淤血和脏器灌注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本实验通过快速增加右心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心功能变化,分析其病理生理机制,并探讨治疗方法及疗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6只。

2. 实验仪器: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超声心动图仪、手术器械、注射器、生理盐水、液体石蜡、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

3. 实验药品:中分子右旋糖苷、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

2. 模型复制:实验组通过快速输注中分子右旋糖苷(右旋70)增加右心室前负荷,缓慢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形成肺小动脉栓塞,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

3. 指标观察:在模型复制前后,观察两组动物的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指标。

4. 治疗干预:实验组给予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五、实验结果1. 心率、血压: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心率明显加快,血压下降;治疗后,心率、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2. 心电图: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出现ST-T改变,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3. 血气分析: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治疗后,PaO2逐渐升高,PaCO2逐渐降低。

4. 超声心动图: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RVEDD)增大;治疗后,RVEF逐渐升高,RVEDD逐渐减小。

六、实验讨论1. 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本实验通过快速增加右心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到动物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电图ST-T改变、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升高、超声心动图RVEF降低、RVEDD增大等表现,与临床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相符。

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摘要:急性右心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通过动物实验,我们观察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急性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而肺动脉高压则是其常见的合并症。

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引言:急性右心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心脏右侧泵功能不全,导致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低灌注。

尽管对急性右心衰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大鼠)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则分别进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肺动脉高压的诱导。

通过监测动物的心功能指标、肺循环指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生程度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诱导的实验组中,动物出现了明显的右心室功能减退,伴随着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低灌注的表现。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导致了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影响了心肌的收缩功能和泵血能力。

而在肺动脉高压诱导的实验组中,动物出现了右心室肥厚和扩张,以及肺循环高压的表现。

肺动脉高压导致了肺循环阻力的增加,进而使右心室承受更大的负荷,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减退。

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急性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影响了心肌的收缩功能和泵血能力。

这与临床上急性右心衰竭常见于冠心病等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观察结果相吻合。

另外,肺动脉高压也是急性右心衰竭的常见合并症。

急性右心衰竭

急性右心衰竭

急性右心衰竭【目的和原理】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肺循环内,引起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如再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大大增加,则在右心室后负荷增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前负荷,右心负荷过重,导致急性右心衰竭,其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出现腹水,直至动物死亡。

本实验要求掌握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观察复制过程中机体出现的表现,理解其发生机制。

【实验对象】兔,体重2.5k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兔手术台、哺乳类手术器械一套、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呼吸描记装置、心室插管、听诊器、注射器(1ml、2 ml、5 ml、20 ml)、输液瓶、胶管、螺旋夹、二道生理记录仪与电刺激器(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

20%乌拉坦、生理盐水、液体石蜡、25%尼可刹米、0.5%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的准备输液装置:排气。

二道生理记录仪参考参数:血压:灵敏度6~12 kPa /cm;走纸速度1mm/s,基线为零;呼吸:灵敏度2mV/cm,时间常数DC,滤波30Hz,直流,基线中线。

2.称兔体重,从耳缘静脉注入20%乌拉坦5ml/kg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床上。

3.剪去颈部兔毛,作正中切口,钝性分离颈部组织至气管,作左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血压换能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换能装置)。

4.经右侧颈外静脉插入插管至右心房或右心房口(5~7cm左右),先使插管与输液瓶相通,缓慢输液,保持静脉插管通畅。

如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可把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插入右心室(7~10cm左右),插管的同时开动多导生理记录仪描记右心室的压力曲线以观察是否已插入右心室,此兔从耳缘静脉处输液。

5.观察记录下述各项生理指标:心率、心音强度、肺部听诊(有无异常呼吸音)、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或右心室内压(包括收缩与舒张期压力)、循环时间**。

6.用2ml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按0.5ml/Kg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同时密切观察中心静脉压(或右心室内压)及血压的变化。

急性右心衰竭

急性右心衰竭

急性右心衰竭【著者署名】【摘要】目的:学习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观察急性右心衰竭过程中家兔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发生机制。

方法: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肺循环,引起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观察记录注射前后家兔血压、呼吸发生的变化。

结果:相比于注射前,兔子呼吸加快加深,血压下降。

结论: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液体石蜡造成急性肺小血管栓塞,右心后负荷增加,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关键词】急性右心衰竭呼吸血压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家兔;1.2实验仪器:高灵敏度压力换能器、血压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注射微量注射泵、手术剪、持针器、烧杯、手术盘、流量头。

1.3实验药品: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液体石蜡、肝素。

二、实验方法2.1 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血压换能器、高灵敏度压力换能器、呼吸换能器分别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2通道。

1通道模式为血压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90mmHg;2通道模式为流量,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00mL/s;1、2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采样频率800Hz。

2.2 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仰卧固定。

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 ~7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及颈部肌肉,分离颈外静脉,气管,左侧颈总动脉。

2.3 气管插管:在气管下两根粗棉线备用,在环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倒T形剪口,用棉签将气管切开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用意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

2.4 左侧颈总动脉插管:用注射器向三通管内注射肝素,使之充满液体,并与插管相连。

在右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穿线备用;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V”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

急性右心衰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实验报告急性右心衰实验报告引言:急性右心衰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模型,探究急性右心衰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通过手术操作,制造急性右心衰模型,对照组大鼠则进行假手术。

实验期为四周,每周进行一次检测。

实验结果:1. 急性右心衰模型的建立:通过手术操作,成功制造了急性右心衰模型。

实验组大鼠在手术后出现明显的右心室负荷过重,心功能下降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2. 心功能变化:实验组大鼠的心功能逐渐下降,表现为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脏舒张功能受损等。

对照组大鼠的心功能无明显变化。

实验组大鼠的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扩张。

3. 血流动力学改变:急性右心衰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实验组大鼠的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周围组织灌注不足。

此外,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部充血。

4. 组织损伤:急性右心衰模型的建立引起了心肌和肺组织的损伤。

实验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出现明显的变性和坏死,肺组织中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

讨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急性右心衰模型,并观察到了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损伤的改变。

这些结果与临床观察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急性右心衰的发展过程中,心脏负荷的增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心功能的下降则是其结果。

此外,肺循环的改变也是急性右心衰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注重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并及时干预肺循环的异常。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建立了急性右心衰模型,并观察到了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损伤的改变。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急性右心衰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然而,由于本实验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实验19急性右心衰竭病理模型制备

实验19急性右心衰竭病理模型制备

实验19 急性右心衰竭病理模型制备【目的】本实验要求掌握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观察复制过程中机体出现的表现,理解其发生机制。

1.材料健康成年兔;呼吸换能器,高灵敏度压力换能器,血压换能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微量注射泵,流量头;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2.方法2.1 系统连接和参数设定血压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2Kpa(90mmHg);高灵敏度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25cmH2O,呼吸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3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95ml;采样频率800Hz。

2.2 手术和插管2.2.1 兔称重、麻醉固定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 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

仰卧固定。

颈部剪毛,作正中切口,切口5~7cm,钝性分离颈部组织、肌肉。

分离气管、左侧颈总动脉。

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右颈外静脉插管、气管插管。

2.3 实验观察2.3.1 观察记录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或右心房内压),呼吸曲线,监听呼吸音。

2.3.2 以10ml/min的速度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ml。

每2min标记一次。

观察记录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或右心房内压),呼吸曲线,监听呼吸音。

2.3.3按0.5ml/kg体重剂量由耳缘静脉注射37℃的液体石蜡,用微量注射泵控制在2~3min (0.5ml/min)注射,观察中心静脉压、血压、呼吸、呼吸音的变化。

待呼吸加强时,停止注射,观察血压是否下降20mmHg,中心静脉压是否持续升高,如是,停止注射液体石蜡。

否则继续注射。

2.3.4 血压下降20mmHg稳定5~10min后,以1ml/min的速度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直至动物死亡。

连续观察记录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或右心房内压),呼吸曲线,监听呼吸音。

2.3.5 待动物出现明显的心衰血流动力学变化后,处死家兔并尸检。

急性右心衰竭z

急性右心衰竭z
急性右心衰竭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舒 缩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减少,以至不能满 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原因: (1)原发性舒缩功能障碍 (2)心负荷过重: 压力(后)负荷 容量(前)负荷
分类 按发生部位分为: (1)左心衰:肺水肿、肺循环淤血 (2)右心衰:体循环淤血、全身性水肿
结果分析
➢心音强度:由强变弱 ➢Bp↓
➢ 注射液体石蜡→肺循环栓塞→右心射出的血液 不能经肺循环到左心,左心回心血量↓→ Bp↓
➢输液后→右心前负荷↑,右心收缩无力,右心射 入肺循环的血量↓→心输出量↓↓→Bp↓↓
➢HR↑
➢Bp↓→交感神经兴奋→HR↑
➢R↑:缺氧
➢CVP↑
➢右心衰竭时,右室心肌收缩力降低,回到右心 室的血液不能被完全排出,右心室血量↑
目的 1.通过急性增加右心前、后负荷,制造家 兔急性右心衰竭的模型。 2.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改变。 3原理]
注射液体石蜡→栓塞肺小A—→肺A压力↑— →右心后负荷↑
快速输液—→回心血量↑—→右心前负荷↑
→急性右心衰
步骤
1.称重、全麻(1ml/kg) 、固定、剪毛 2.颈部正中口,分离(1)右颈外V (2)左颈总A 3.右颈外静脉插管 4. (1)注射肝素(1ml/kg)抗凝(2) 左颈总动脉插管 5.观察并记录指标 6.注射液体石蜡(0.5ml/kg),测,5min后 。 7.快速输入N·S,输液100ml 和200ml 8.尸检
➢肝-颈反流征阳性
➢尸检:
➢右心衰竭时,收缩期右心不能将血液完全排出, 舒张期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脉压↑,体循 环淤血
结论 过度增加右心前后负荷可引起急性右 心衰,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14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14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急性右心功能衰竭【实验目的】1、通过急骤过度增加右心室的前、后负荷,造成家兔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2、观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3、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心功能衰竭病理生理变化的理解。

4、熟悉动物呼吸、血压和中心静脉庄的测量及动物尸检的一般观察分法。

【实验原理】由于心肌舒缩功能降低或充盈受限,导致以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为特征的循环功能障碍称为心功能不全。

严重时心泵功能不能满足代谢所需,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生心力衰竭。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部位分类:右心衰竭、左心衰竭。

根据功能障碍的发展速度分类: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本实验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和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同时增加家兔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家兔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右心衰。

【实验材料】1、动物,2.5kg左右健康家兔一只(雌雄不限)。

2、试剂和药品:20%乌拉坦溶液、1%普鲁卡因、0.3%肝素生理盐水、液体石蜡(37℃温浴)、0.9%生理盐水3、装置和器材:兔手术台、注射器(lml、l0ml、50ml),听诊器、BL-410生理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压测量装置、输液装置、手术器械。

【实验方法】1、实验步骤(1)麻醉固定:取健康家免一只称重后由耳缘静脉注入20%乌拉坦5ml/kg,待肌张力降低后将其仰卧固定于免手术台上。

(2)颈部于术:分离出气管、左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外静脉,分别穿线备用。

(3)插管:自耳缘静脉注入0.3%肝素生理盐水(2ml/kg)进行全身肝素化,然后行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及静脉插管。

(4)连接测量装置:将动脉插管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描记血压曲线。

通过对与颈静脉插管相连的三通开关的控制,测量中心静脉压CVP或输液。

(5)心功能衰竭模型的复制:①完成手术后让动物安静5min,调节好记录装置,记录一组各观察指标的对照值。

②用1ml注射器抽取加温至37度的液体石蜡(0.5ml/kg),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入(约3~5min),5min后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机能实验学 6 急性右心衰

机能实验学 6 急性右心衰
滴会破坏呼吸膜增加了其通透性,因而本实验中虽造成的是 右心衰但也出现了肺淤血的表现。
心力衰竭模型的复制
1.压力超负荷型心衰 2.容量超负荷型心衰 3. 心肌快速起搏型心衰 4. 结扎冠状动脉型心衰 5. 遗传性心衰:转基因心衰动物 6. 化学物质诱导心衰:戊巴比妥钠,阿霉素、乙醇等
本实验: 注射液体石蜡和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增加心脏后、前负荷
实验原理
中心静脉压(CVP)
指近右心房的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取决 于心脏和血管两方面的功能状态。当心脏的射血功能 增强时,中心静脉压下降;反之,则上升;当静脉回 流量增加时,中心静脉压上升;反之,则下降。
讨论
本实验是如何造成心力衰竭的? 右心衰竭对机体的影响是什么?在本实验中可
观察到什么? 本实验有无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粉肺石环膜腹红水蜡的等水有色肿阻。脏)、右泡的塞通器,心心沫表了常也由包衰样现肺左相于积主痰,循心入荷应 流 液,但环要衰生,的 体 等右是增引会本理 使淤 静 表心本加起出实盐 家血 压 现衰实了体现验水 兔表验肺肿 的 。肺循通现中循同 在大 升循环过为,环时 短( 高环淤注体我的增 时肝 会淤血循们流射加 间血、 表,环通体液,家 内脾 现整淤过静体从兔 发、出个血耳压石而心生肠胸体,缘,出蜡脏心系水一静同循现和的衰、般脉时肺快前。不注石水速后会射蜡肿输负出液小和现体液
最后剪破腔静脉,观察肝脏和心脏的改变。
材料与方法
注意事项
静脉壁分离时须小心,谨防撕裂,动脉插管时, 应注意不要让管尖扎破血管壁。
注射液体石蜡时注意剂量及速度,一定要慢。在 注射过程中注意血压及CVP的变化,如果血压降 低或CVP升高较明显时应立即停止注射。
测量装置中不能有气泡,若插管中实验原理

急性右心衰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急性右心衰在实验大鼠体内的表现和影响。

实验方法:4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右心房压迫法诱导急性右心衰,对照组则进行假手术。

在诱导急性右心衰的同时,记录大鼠的心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液学指标,并在术后的第1、3、7、14天进行动态监测。

实验结果:实验组大鼠心肺功能指标和血液学指标在手术后明显下降,其中右心室收缩压、肺小动脉舒张压和肺小动脉压均下降明显,心脏指数和心输出量也明显降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学指标也呈下降趋势。

对照组大鼠则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右心室收缩压、肺小动脉舒张压和肺小动脉压的降低是急性右心衰在实验大鼠体内的表现之一,同时心肺功能指标和血液学指标也明显下降。

这些结果说明,急性右心衰能够显著影响动物的生理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从而导致病死率的增加。

结论建议:右心衰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治疗。

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模拟急性右心衰的方法,并初步验证了急性右心衰对生理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由于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心脏
瓣膜疾病等原因引起。

本实验旨在模拟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实验设计及方法:
首先,我们选取实验动物(家兔)进行实验。

将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肺动脉血栓素,模拟肺栓塞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记录实验组家兔在注射后的生理参数变化,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肺动脉压、右心室压力等指标,观察家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实验结果:
实验组家兔在注射肺动脉血栓素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肺动脉压
升高、右心室压力增加等症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

对照组家兔未出现上述症状。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肺动脉压
升高导致右心室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

治疗方法主要是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室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尝试了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的治疗效果,发现对急性右心衰竭有一定的疗效。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实验4 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4  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4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时间:6月13日【实验目的】1、复制家兔急性右心衰的动物模型。

2、观察家兔急性右心衰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3、通过实验,加深对家兔急性右心衰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的理解。

【实验材料】家兔及固定台,1ml、10ml、50ml注射器各一支,听诊器一付,Med 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YT—2型血压换能器,CVP检测器经三通活塞与输液器连接配套,常规手术器械,20%乌拉坦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1%肝素溶液,预温至38℃液体石蜡。

【方法和步骤】1、家兔称重,由耳缘静脉注入20%乌拉坦溶液5ml/kg,仰位固定于兔台,颈前剪毛后于其皮下酌量注射1%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使手术更易进行,作正中纵切口,逐层分离组织,分别游离出气管,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及其二属支(腭内外)后,由耳缘静脉注入1%肝素液,剂量为1ml/kg。

调节CVP测管“0”位点与兔腋中线处于同一平面,转动三通开关,使CVP测管内充满生理盐水,转动开关至相互不通位置,由颈外静脉属支插入静脉插管,转动开关,使CVP测管与静脉插管通而与输液器不通,继续推进静脉插管深入约5~6cm至中心静脉位置,可见CVP测管内液面逐步下降直至随呼吸而上下搏动时,固定静脉插管,CVP测量管内液面高度即为CVP值。

2、使动脉插管内充满生理盐水,把动脉套管后端与血压换能器的一个(进压)管嘴相连,组成测定系统。

换能器与Med lab相连。

结扎颈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以动脉夹夹闭,在结扎线下方剪口,插入动脉插管,并固定牢固后去除动脉夹,描记动脉血压。

3、检查手术野有无出血,各导管是否固定良好,用组织钳对合皮肤并敷以温盐水纱布。

4、实验前各项指标值的测量并完整记录,包括动脉血压、CVP、肝—CVP返流试验,听诊呼吸、心率及动物一般状况后,开始以下实验。

5、实验过程:用1ml注射器抽取已预温至38℃液体石蜡1ml,以每分钟0.1ml速度推注入耳缘静脉内,若动脉血压有明显下降或CVP有明显上升,即停止注射,观察5分钟,若血压与CVP又恢复至原水平,可再缓慢推注少量液体石蜡,直至血压有轻度下降[约1.33~2.67kPa(10~20mmHg)]或/和CVP有明显升高时止(一般液体石蜡用量为0.5~1ml),同时测记其余指标。

实验性急性右心衰竭及其抢救

实验性急性右心衰竭及其抢救

【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性急性右心衰竭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2)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3)初步分析讨论急性右心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立题依据】心力衰竭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为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和心脏负荷(包括前负荷和后负荷)过度。

前负荷指心脏舒张时所承受的容量负荷,后负荷指心脏收缩时所承受的压力负荷。

通过静脉注射油酸,可增加肺动脉压,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大量快速注射静脉输液可增加右心室的前负荷。

当右心室前后负荷的快速增加超过右心室的代偿能力时,则可发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强心苷类药物可抑制Na+-K+ ATP酶,加强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脏做功和每搏输出量。

毒毛花苷K静脉注射5-10min后开始起效,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衰。

速效利尿药可减少血容量,降低右心后负荷。

而扩血管药物硝普钠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也可用于治疗心衰。

【实验方案】1、实验对象:家兔2、实验药品与器材: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溶液,1%普鲁卡因,1%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油酸,0.9%生理盐水、10mg/ml呋塞米、0.25mg/ml毒毛花苷K注射液、100mg/ml硝普钠;兔台,婴儿秤,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两套,张力换能器一套,三通管,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静脉输液装置一套,注射器(1ml、5ml、10ml、30ml),丝线,纱布,棉球,听诊器3、实验方法和步骤:(1)家兔称重后,腹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兔台,颈部剪毛备皮。

(2)颈部正中皮下注射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在甲状软骨与胸骨切迹之间作正中切口,逐层分离颈部组织,游离右侧颈外静脉和左侧颈总动脉。

(3)由耳缘静脉注入1%肝素(1ml/kg)抗凝。

(4)进行右侧颈外静脉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实验:急性右心衰竭
病理生理学实验:急性右心衰竭
介绍: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心力衰竭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为:低输出量性和高输出量性;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是从肺循环流到左心的血液不能充分射入主动脉,因而出现肺淤血及肺水肿;右心衰竭常见于大块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衰竭的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分排至肺循环,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上升而产生下肢甚至全身性水肿。

心脏负荷分为: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压力负荷又称后负荷,指心室射血所要克服的阻力,即心脏收缩所承受的阻力负荷;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压力负荷的?);三尖瓣或肺动脉关闭不全时引起右心室容量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容量负荷的?)。

一、实验目的:
1:复制急性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2:观察增加前、后负荷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
1.称重:
需掌握捉拿家兔的正确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抓住家兔项背部皮肤,再以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将其重心承托在掌上;切忌以手抓提兔耳或捉拿腰背部(可伤耳、造成皮下出血)。

2.麻醉: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0g/L乌拉坦(5ml/kg)行全身麻醉。

3.固定:背位交叉固定法
先把固定带系4个活扣,分别套在家兔的四肢上,前肢套在腕关节以上,后肢套在踝关节以上,抽紧固定带的长头。

2个同学,1个人抓住两前肢和耳朵,1个抓住两后肢,把兔子翻过来仰卧位放在兔台上,(翻转过程中,家兔会出现剧烈的挣扎,同学们一定要抓住家兔,勿放松,以免被家兔抓伤)。

先把两后肢分开、固定在兔台底端的金属框上,再把捆绑两前肢的固定带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压住对侧的前肢的前臂,然后固定在兔台两侧的金属框上,最后用兔头固定器固定头部,适当调整一下固定器的高度,使家兔的颈部保持平直(做到固定牢、体位正),便于手术操作。

4.剪毛
手术部位是颈部和胸部,把这两个部位的毛剪干净。

剪毛的时候,用左手把皮肤绷紧,右手用粗剪刀贴近皮肤剪毛。

5.分离血管
①左颈总动脉--监测血压。

颈部做长4-6cm的皮肤切口,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气管,分离气管,翻开肌肉层,就可以看到颈总动脉,它被包在血管神经鞘里,颈总动脉的特点是搏动明显、粉红色、壁韧,很容易分辨。

把颈总动脉小心分离出来,尽量游离得长一些,下面穿两根线备用。

②右侧颈外静脉--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输液
颈外静脉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很容易分辨。

它的特点是壁薄,粗大,色暗,没有明显的搏动,钝性分离,尽量游离得长一些,下面穿两根线备用。

6.监测主动脉血流量
胸部剪毛,沿胸骨左缘切开皮肤,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胸骨。

从下往上数第3-5肋骨,先用止血钳将肋间肌肉钝性分离,再用大剪刀在肋骨与胸骨相连的软骨部位剪断上述肋骨。

在切口处放入开胸器,小心打开开胸器,暴露胸腔。

剪开心包膜,找到主动脉(在心脏的上方会看到一条白色的血管即为主动脉)。

用止血钳轻轻将主动脉提起,将弯镊从主动脉下方穿过,并将电磁流量计探头挂在主动脉的根部。

我们要强调的是,切口必须紧贴胸骨的左缘,否则很容易造成气胸。

在挂探头的同时应避免损伤肺主动脉。

7.肝素化:
从耳缘静脉注射肝素3ml/kg
8.血管插管
分别做左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插管。

动脉插管:插管的时候三通管要关闭,颈总动脉插管提前用生理盐水充满。

注意一定只有在形成动脉盲管以后才能进行动脉插管。

结扎远心端,用动脉夹夹闭近心端,用眼科剪在靠近远心端处剪开一个"V"形斜口,动脉插管用生理盐水润滑一下,插入动脉插管。

动脉结扎线提前要湿润一下,结扎一定要牢固。

静脉插管:小心的将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插入至靠近右心房处(此时它的压力为0-12)。

颈外静脉插管一定要避免进去气泡,防止发生气栓,因此静脉插管要事先通满生理盐水,排净里面的气泡。

先夹闭近心端,再结扎远心端,同学们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让静脉充盈一会儿,剪口的时候容易剪一些。

在靠近远心端剪口,插入静脉插管以后,可以松开动脉夹,向静脉内送入一段插管,然后结扎。

同时,可以调整三通管的方向,应用此侧颈外静脉给家兔输入生理盐水。

插管完成以后,为了防止插管滑脱,我们可以把结扎线顺着插管的方向捋直,用胶布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再把插管固定在兔头固定器上。

通过压力换能器描记一段正常的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9.增加右心后负荷
用1ml的注射器抽取水浴加热至38℃的液体石蜡1mL,以0.1mL/min的速度缓慢注入耳缘静脉,同时仔细观察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当动脉血压明显下降或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时,立即停止注射并观察5分钟。

如果血压或中心静脉压又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以在缓慢注入少许石蜡,直至血压轻度下降(10-
20mmHg)或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为止(液体石蜡用量一般不超过
0.5mL/kg),记录各项指标。

注入石蜡时一定要缓慢,否则动物极易死亡。

10.增加右心前负荷
注射液体石蜡后观察5分钟,然后以5ml/min.kg快速输入生理盐水。

输水过程中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

11.观察动物死亡后,剖开胸、腹腔,观察动物有无胸水、腹水,肝脏体积及外观情况,肠壁有无水肿,肠系膜血管充盈情况。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耳缘静脉注入液体石蜡为何引起急性右心衰竭?
液体石蜡是一种大分子的物质,它从耳缘静脉注射入体内后会跟随体循环回流至右心室,进而排至肺循环,并能阻塞肺小动脉,使右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大大增加,右心室射血明显降低。

由于发病急剧,心脏常常来不及充分的代偿,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发生。

2.快速输液怎样导致心力衰竭?
在进行快速输液以前心脏已经发生右心衰竭,此时如果快速的静脉输液,会造成体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的升高,右心室容量负荷大大增加,在短时间内没有代偿的机制,最后发生心力衰竭。

3.右心衰竭的表现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体静脉压升高
肝脏肿大
胸水、腹水
肠系膜水肿
原因:水钠储留、血容量增加,右心房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出现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

4.急性右心衰竭可导致那些血流动力学变化?
1) 刚输入液体石蜡,石蜡经耳缘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
环,进而堵塞肺小动脉,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初始右心室为克服阻力,出现代偿性心收缩力增加,从而BP一过性增加,右心房血液淤积或不明显,故CVP 上升不明显或出于正常水平(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得血压称为CVP,CVP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CVP高于正常并有进行性升高的趋势,则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机能不全),主动脉血流量轻度上升或不明显;当心脏不断克服阻力做功,心脏耗氧量不断增加,心脏逐渐失代偿,心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不断减少,出现BP下降,CVP明显升高,主动脉血流量明显下降,发生急性右心衰竭。

2)当输入生理盐水,血容量明显增加,出现一过性心输出量增加,BP短暂升高,CVP继续升高;继续输液,右心失代偿程度不断加重,右心房血液淤积,右心房压力不断升高,静脉淤血,右心室射血减少,回流入左心房的血液减少,左心室射血减少,主动脉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