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绩效管理
财会[2017]2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
财会[2017]2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指引第100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指引的通知
财会〔2017〕24号 2017-09-29
财会[2014]27号财政部关于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财会[2016]10号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就《管理会计应⽤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指
引答记者问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
法院,⾼检院,各省、⾃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产建设兵团财务
局,财政部驻各省、⾃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作,提升内部管理⽔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管理会计
基本指引》,我部制定了《管理会计应⽤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批22项管理会计应⽤
指引,现予印发,请各单位在开展管理会计⼯作中参照执⾏。
附件:
1. 管理会计应⽤指引第100-101号—战略管理相关应⽤指引
2. 管理会计应⽤指引第200-201号—预算管理相关应⽤指引
3.管理会计应⽤指引第300-304号—成本管理相关应⽤指引
4.管理会计应⽤指引第400-403号—营运管理相关应⽤指引
5.管理会计应⽤指引第500-502号—投融资管理相关应⽤指引
6.管理会计应⽤指引第600-603号—绩效管理相关应⽤指引
7.管理会计应⽤指引第801号—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应⽤指引
8.管理会计应⽤指引第802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指引
财政部
2017年9⽉29⽇。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1号——关键绩效指标法
【管理会计应⽤指引】第601号——关键绩效指标法第⼀章总则第⼀条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基于企业战略⽬标,通过建⽴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体系,将价值创造活动与战略规划⽬标有效联系,并据此进⾏绩效管理的⽅法。
关键绩效指标,是对企业绩效产⽣关键影响⼒的指标,是通过对企业战略⽬标、关键成果领域的绩效特征分析,识别和提炼出的最能有效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指标。
第⼆条关键绩效指标法可单独使⽤,也可与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等其他⽅法结合使⽤。
第三条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应⽤对象可为企业、所属单位(部门)和员⼯。
第⼆章应⽤环境第四条企业应⽤关键绩效指标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中对应⽤环境的⼀般要求。
第五条企业应⽤关键绩效指标法,应综合考虑绩效评价期间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管理需要等因素,构建指标体系。
第六条企业应有明确的战略⽬标。
战略⽬标是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关键绩效指标反映战略⽬标,对战略⽬标实施效果进⾏衡量和监控。
第七条企业应清晰识别价值创造模式,按照价值创造路径识别出关键驱动因素,科学地选择和设置关键绩效指标。
第三章应⽤程序第⼋条企业应⽤关键绩效指标法,⼀般按照制定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的绩效计划、制定激励计划、执⾏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实施绩效评价与激励、编制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程序进⾏。
第九条企业通常按《管理会计应⽤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第⼗条所规定的管理活动制定绩效计划,包括构建指标体系、分配指标权重、确定绩效⽬标值、选择计分⽅法和评价周期、拟定绩效责任书等。
第⼗条企业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般按照以下程序进⾏:(⼀)制定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
企业应根据战略⽬标,结合价值创造模式,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设定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
(⼆)制定所属单位(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
根据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结合所属单位(部门)关键业务流程,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分解的程序,在沟通反馈的基础上,设定所属单位(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603号—绩效管理相关应用指引
- 3 -
第十三条绩效目标值的确定可参考内部标准与外部标准。内部
标准有预算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等;外部标准有行业标准、竞
争对手标准、标杆标准等。
第十四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可分为定量法和定性法。定量法主
要有功效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等;定性法主要有素质法和行为法等。
第十五条绩效评价周期一般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
分方法、特别约定事项、有效期限、签订日期等。绩效责任书一般按
年度或任期签订。
第十七条激励计划是企业为激励被评价对象而采取的行动方
案,包括激励对象、激励形式、激励条件、激励周期等内容。激励计
划按激励形式可分为薪酬激励计划、能力开发激励计划、职业发展激
励计划和其他激励计划。
薪酬激励计划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薪酬激励计划和中长期薪酬激
第二章应用环境
第五条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设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
机构,主要负责审核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
绩效评价结果与激励实施方案、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协调解
决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下设绩效管理工作机构,主要负责
制定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组织绩效计划与
第十八条激励计划的制定应以绩效计划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
激励形式,兼顾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现金激
励与非现金激励、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充分
发挥各种激励形式的综合作用。
第十九条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制定完成后,应经薪酬与考核委
员会或类似机构审核,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审批。经审批的绩效计划
法、平衡计分卡等工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反映企业战略
管理会计与绩效管理
管理会计与绩效管理近年来,管理会计与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和评估工具,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并提高绩效。
本文将探讨管理会计与绩效管理的概念、作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与作用管理会计是指将财务会计的方法和工具应用于内部管理决策,以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信息和数据。
它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成本结构和利润状况。
管理会计通过收集、分析和报告相关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其做出准确的决策。
管理会计主要的作用包括:1. 提供成本信息:管理会计通过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成本效益。
2. 分析绩效指标:管理会计通过制定和监控关键绩效指标,帮助企业评估经营绩效。
通过对绩效指标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决策支持:管理会计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对市场、产品、成本等方面的分析,管理会计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绩效管理的概念与应用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提高员工、团队和组织的工作绩效。
它强调对个体和团队工作表现的管理和激励,以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绩效管理的主要步骤包括:1. 目标设定:通过与员工沟通和协商,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预期结果。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
2. 绩效评估: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和标准,对员工、团队或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360度评估、绩效考核表等。
3. 反馈与改进:基于绩效评估结果,向员工提供有关其绩效的反馈,强调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改进绩效。
绩效管理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益处:1. 激励员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工作绩效。
管理会计实务-绩效管理
巩固与提升
单项选择题 3.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构建时,属于核心维度的是( )。 A.客户维度 B.内部流程维度 C.财务维度 D.学习与成长 维度 4.平衡计分中为股东和客户设置的指标是( )。 A财务指标 B.非财务指标 c.内部指标 D.外部指标
表7-2 华强公司绩效指标功效系数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较低
标准值
20%
15%
12%
8%
标准系数
1
0.8
0.6
0.4
量化 1 3 5 7 9
2、4、6、8
较差 5% 0.2
任务导入
任务目标: (1)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五项指标两两比较,确定华强公司各项指标权重。 (2)确定华强公司的绩效目标值。 (3)利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各个指标的得分。 (4)计算华强公司业绩指标总得分。
三、绩效管理的工具方法
2.应用绩效管理的工具方法的程序
A
制定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
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分解的程序制定。
应B 用
程
序
C
审批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
经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核,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审批。
执行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
确保被评价对象能够了解计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D
实施绩效评价与激励
人力资源经理老张笑着说道:“这样说来,我只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哈哈。”
任务实施
具体任务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五项指标两两比较,确定华强公司 各项指标权重。 华强公司对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新客户数量增长率、客户满 意度和经销商满意度指标,根据表7-1评价量化等级表中列示的重要程度 进行两两比较,并以此标注为A、B、C、D、E五项指标,并将结果填 入比较结果表中,如表7-3所示。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604号—绩效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解读考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00分,共90分)1、绘制利益相关者地图后,企业应及时查找现有的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能力在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满意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优化战略和业务流程,提升组织能力,制定行动方案并有效地实施。
()• A.正确• B.错误2、通常情况下,企业对所属单位(部门)所投入资本即股权资本的成本率是相同的,为简化资本成本的计算,所属单位(部门)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一般与企业保持一致。
()• A.正确• B.错误3、利益相关者地图是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按照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依次展开,并以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的平面展开图。
()• A.正确• B.错误4、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系统性、相关性、可操作性、成本效益原则。
各项指标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使用。
()• A.正确• B.错误5、应用经济增加值法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应赋予经济增加值指标较高的权重。
()• A.正确• B.错误6、企业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应综合考虑绩效评价期间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管理需要等因素,构建指标体系。
()• A.正确• B.错误7、一般绩效目标确定的次序是从上至下,根据公司战略确定组织绩效,根据组织绩效确定个人绩效目标,以确保将公司的目标传递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个体目标达成后,可以确保组织绩效目标的达成。
()• A.正确• B.错误8、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是对绩效管理的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
()• A.正确• B.错误9、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商业模式、业务特点等因素界定利益相关者范围,进一步运用态势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绩效棱柱模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 A.正确• B.错误10、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绩效的核心指标,用以产生企业绩效评价的初步结果。
修正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辅助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评价形成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企业绩效评价基本结果。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22条
附件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置作出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战略,是指企业从全局考虑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
第三条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包括选择可竞争的经营领域的总体战略、某经营领域具体竞争策略的业务单位战略(也称竞争战略)和涉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战略。
第四条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目标可行原则。
战略目标的设定,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当的挑战性,使战略目标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并能够使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有效衔接。
(二)资源匹配原则。
企业应根据各业务部门与战略目标的匹配程度进行资源配置。
(三)责任落实原则。
企业应将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中心和责任人,构成不同层级彼此相连的战略目标责任圈。
(四)协同管理原则。
企业应以实现战略目标为核心,考虑不同责任中心业务目标之间的有效协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有效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
战略管理工具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综合应用,以加强战略管理的协同性。
第二章应用环境第六条企业应关注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及技术等因素)、产业环境、竞争环境等对其影响长远的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确认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应关注本身的历史及现行战略、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内部环境因素,确认企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第七条企业一般应设置专门机构或部门,牵头负责战略管理工作,并与其他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协同制定战略目标,做好战略实施的部门协调,保障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战略管理有关制度及配套的绩效激励制度等,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切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之绩效管理
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章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的制定
第八条企业应用绩效管理工具方法,一般按照制定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执行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实施绩效评价与激励、编制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程序进行。
第九条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综合考虑绩效评价期间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管理需要等因素,结合业务计划与预算, 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分解的程序,在沟通反馈的基础上, 编制各层级的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
绩效评价,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判的管理活动。绩效评价是企业实施激励管理的重要依据。
激励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员工工作动力的管理活动。激励管理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企业进行绩效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下设绩效管理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组织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的执行与实施,编制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协调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日常问题。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明确绩效管理的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工具方法、信息报告等内容。
第十八条激励计划的制定应以绩效计划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激励形式,兼顾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现金激励与非现金激励、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充分发挥各种激励形式的综合作用。
第十九条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制定完成后,应经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核,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审批。经审批的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应保持稳定,一般不予调整,若受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影响,确需调整的,应严格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管理会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技巧
管理会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技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企业可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励和奖励优秀员工,并及时纠正不足,提高整体绩效。
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决策和控制的重要工具,也可以在绩效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管理会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技巧。
一、目标设定在绩效管理中,目标设定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各个层级或部门的绩效目标,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管理会计可以通过预算和绩效测量等手段,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对其进行监控和分析。
预算可以将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子目标,并通过对实际绩效的测量与预算进行对比,帮助发现问题和改进。
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
通过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可以客观地了解其实际绩效,并据此进行激励和奖励。
在绩效评估中,管理会计可以提供各种指标和工具,帮助衡量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例如,通过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和基于绩效的工资体系,可以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从而评估其绩效水平。
三、绩效改进除了评估绩效,管理会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方案。
通过对绩效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识别出绩效低下的环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管理会计可以运用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帮助企业评估和改进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绩效水平。
四、绩效报告绩效报告是管理会计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编制绩效报告,可以将员工的绩效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各级管理层传达,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管理会计可以制定绩效指标体系,并通过定期报告的方式,展示员工的绩效情况及其与目标的对比。
绩效报告还可以通过图表和可视化手段,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进一步帮助管理层理解员工的绩效表现。
五、激励措施绩效管理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员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管理会计可以提供各种激励措施的设计和实施建议。
通过与绩效数据的对接,可以识别出绩效突出的员工,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4号——绩效棱柱模型
附件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4号——绩效棱柱模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绩效棱柱模型,是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以利益相关者满意为出发点,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以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为手段,用棱柱的五个构面构建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利益相关者,是指有能力影响企业或者被企业所影响的人或者组织,通常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
第二条绩效棱柱模型适用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业务流程比较规范,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企业。
绩效棱柱模型的应用对象可为企业和企业各级所属单位(部门)。
第二章应用环境第三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坚持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建立有效的内外部沟通协调机制,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五条企业应根据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制定战略,优化关键流程,提升组织能力,在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分享其做出的贡献。
第六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一般需要建立由负责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客户和供应商等有关部门及外部专家等组成的项目团队。
第七条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为绩效棱柱模型的实施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章应用程序第八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中对应用程序的一般要求。
第九条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可采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
在应用该方法时,一般按照明确主要利益相关者、绘制利益相关者地图、优化战略和业务流程以及提升能力、制定以绩效棱柱模型为核心的绩效计划等程序进行。
第十条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商业模式、业务特点等因素界定利益相关者范围,进一步运用态势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绩效棱柱模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第十一条企业应根据确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绘制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利益相关者地图。
管理会计视角下全面绩效管理分析
管理会计视角下全面绩效管理分析全面绩效管理(Tot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资源和业务绩效的管理与评价,实现绩效目标的全方位管理。
在全面绩效管理的实施中,管理会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为全面绩效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出发,对全面绩效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 提供绩效数据支持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和成本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全面绩效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资产、人力、生产等方面的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管理会计还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帮助企业确定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从而为全面绩效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2. 辅助绩效评价在全面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对各项业务和部门绩效情况的分析,为企业提供客观的评价数据。
通过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和权重分配,可以帮助企业合理、科学地进行绩效评价,从而更好地推动全面绩效管理的实施。
3. 制定绩效激励机制二、管理会计在全面绩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1. 成本效益分析1. 数据收集和整合困难在全面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管理会计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的绩效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汇总。
这对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支持和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
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内部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应对全面绩效管理中的数据收集和整合难题。
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管理会计需要考虑到指标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并且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权重分配。
这需要对企业内部业务和员工绩效情况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有时候还需要进行数据模拟和测试。
企业需要加强管理会计团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以确保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
附件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绩效管理,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价值创造力,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绩效管理,是指企业与所属单位(部门)、员工之间就绩效目标及如何实现绩效目标达成共识,并帮助和激励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评价和激励管理。
绩效评价,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判的管理活动。
绩效评价是企业实施激励管理的重要依据。
激励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员工工作动力的管理活动。
激励管理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企业进行绩效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战略导向原则。
绩效管理应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支持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二)客观公正原则。
绩效管理应实事求是,评价过程应客观公正,激励实施应公平合理。
(三)规范统一原则。
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应统一明确,并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和流程。
(四)科学有效原则。
绩效管理应做到目标符合实际,方法科学有效,激励与约束并重,操作简便易行。
第四条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股权激励等。
企业可根据自身战略目标、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结合不同工具方法的特征及适用范围,选择一种适合的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单独使用,也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具方法综合运用。
第二章应用环境第五条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设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主要负责审核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绩效评价结果与激励实施方案、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协调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下设绩效管理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组织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的执行与实施,编制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协调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日常问题。
管理会计34项应用指引
管理会计34项应用指引1.成本管理:制定成本预算并监控成本控制。
2.预算控制:实施有效的预算控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
3.财务分析: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业务绩效和获得预测结果。
4.绩效评价:评估业务绩效并提供管理建议。
5.战略制定:合理制定公司战略和发展计划。
6.风险管理:帮助公司预防和控制风险。
7.投资决策:通过分析公司的预测现金流来决定投资。
8.营销成本分析:分析营销活动中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
9.产品成本分析:分析各种产品的成本并确定其售价。
10.项目管理:实施项目评估、监控、控制和评估。
11.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对员工薪酬和福利的管理和优化。
12.资本预算:对于新项目的决策和资本支出的控制。
13.管理报告:制定和交付有关公司运营的管理报告。
14.现金流量分析:对预测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15.区域预算:制定和监控公司的各地区预算和绩效。
16.中长期规划:帮助公司制定中长期业务计划。
17.资产管理:管理、监测和优化公司的各项资产。
18.销售预测:预测产品销售量,确定业务目标和制定计划。
19.产品线分析:分析各个产品线的销售情况和成本构成。
20.成本占比分析:确定成本与销售额之间的比例关系。
21.财务预算:制定和监测公司的财务预算。
22.市场营销研究:进行有关市场的调查和研究。
23.战略规划:制定公司战略并监测其执行情况。
24.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和优化采购成本。
25.生产成本控制:管理和优化生产成本。
26.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27.业务细分分析:将业务进行细分并进行分析。
28.经营风险评估:评估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29.绩效管理: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以提高业务绩效。
30.生产组织优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1.提高收益: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公司的收益。
32.支付方案设计:设计和管理公司的支付方案。
33.企业文化建设:帮助公司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603号——绩效管理相关应用指引
绩效目标及如何实现绩效目标达成共识,并帮助和
—603号——绩效管理相
激励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
30 关应用指引
单选 过程。
A
B
C
D
A.错误
B.正确
A.错误 A.错误 A.错误 A.错误 A.错误 A.错误
B.正确 B.正确 B.正确 B.正确 B.正确 B.正确
A.错误 A.错误
4 关应用指引
判断 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
经济增加值为负,表明经营者在为企业创造价值
—603号——绩效管理相
经济增加值为正,表明经营者在损毁企业价值。(
5 关应用指引
判断 )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
—603号——绩效管理相
关键成果领域分析法,是基于对企业价值创造模式
企业营运管理的应用环境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
10 关应用指引
判断 和流程等。( )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
—603号——绩效管理相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确定了对战略目标产生影响的关
11 关应用指引
多选 键流程。企业常用指标有( )等。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
—603号——绩效管理相
12 关应用指引
多选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构建时,应注重( )。
序号 课程
题型 题干
财务维度以财务术语描述了战略目标的有形成果。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
企业常用指标有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
—603号——绩效管理相
率、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利率、战略客户数量等。
1 关应用指引
判断 ( )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
管理会计指引绩效棱柱模型
附件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4号——绩效棱柱模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绩效棱柱模型,是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以利益相关者满意为出发点,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以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为手段,用棱柱的五个构面构建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利益相关者,是指有能力影响企业或者被企业所影响的人或者组织,通常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
第二条绩效棱柱模型适用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业务流程比较规范,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企业。
绩效棱柱模型的应用对象可为企业和企业各级所属单位(部门)。
第二章应用环境第三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坚持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建立有效的内外部沟通协调机制,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五条企业应根据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制定战略,优化关1键流程,提升组织能力,在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分享其做出的贡献。
第六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一般需要建立由负责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客户和供应商等有关部门及外部专家等组成的项目团队。
第七条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为绩效棱柱模型的实施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章应用程序第八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中对应用程序的一般要求。
第九条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可采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
在应用该方法时,一般按照明确主要利益相关者、绘制利益相关者地图、优化战略和业务流程以及提升能力、制定以绩效棱柱模型为核心的绩效计划等程序进行。
第十条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商业模式、业务特点等因素界定利益相关者范围,进一步运用态势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绩效棱柱模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第十一条企业应根据确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绘制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利益相关者地图。
管理会计下的全面绩效管理
管理会计下的全面绩效管理全面绩效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应用之一。
管理会计是指将会计原理用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它关心企业的内在运作,为企业制定计划、控制和协调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全面绩效管理是将全面的管理信息和性能度量整合起来,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
本文将讨论管理会计下的全面绩效管理的作用、组成部分和实践。
全面绩效管理在管理会计领域的作用全面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业在追求长期成功的同时提高其绩效。
它通过设置目标和评价标准来确保企业在各方面都实现了最佳的表现。
全面绩效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表现、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通过收集和分析各个方面的数据,企业能够制定出长期增长和成功的计划。
全面绩效管理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信息,还在于鼓励企业制定长期目标,使其能够持续不断地改善自身。
全面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全面绩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目标固定、指标设定、数据收集和分析和绩效评价与改进。
在目标固定阶段,企业应该制定与其战略和目标相一致的长期目标,以确定其在各个方面应该改善的地方。
在指标设定阶段,企业应该确定其表现的关键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包括财务表现、客户反馈、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方面。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企业应该收集和分析它们的表现数据,并跟踪其在全面绩效管理中的进展情况。
最后,在绩效评价与改进阶段,企业应该对其表现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改进其绩效。
全面绩效管理的实践全面绩效管理的实践需要企业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制定与其目标和战略相一致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传递给其员工。
这些目标需要一定的挑战性,以鼓励员工继续努力。
其次,企业应该选择关键性能指标,并制定与之相一致的计划。
这些计划应该考虑到企业不同方面的要求,包括财务表现、客户反馈、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方面。
第三,企业应该收集和分析与这些指标相关的数据,并分析其表现。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制定适当的措施来改进表现。
最后,企业需要确保其员工理解全面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概念,并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中。
管理会计视角下的全面绩效管理
管理会it视角下的金酶Oi全面绩效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可以起到提高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各行各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强对全面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一、全面绩效管理的作用与理论基础(一)作用当今社会背景下,全面绩效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着诸多重要作用。
1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全面绩效管理近年来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的全面绩效管理,可以对企业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通过有效开展全面绩效管理,还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的考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纠正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2 .对全面绩效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其可以对企业运营情况、资源变动情况等进行系统化分析,同时也能对企业资金收支情况、资源效率等开展有效的管理,从而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经济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但需要注意,控制员工并不是全面绩效管理的目的所在,而是要采取合理的绩效与考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
3 .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应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为此,企业应积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在实践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规划,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新要求。
全面绩效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新兴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鉴于此,企业应加大对全面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有效开展全面绩效管理,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理论基础从理论基础角度考虑,全面绩效管理主要涉及心理学理论、效益理论以及绩效评估理论。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4号——绩效棱柱模型
附件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4号——绩效棱柱模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绩效棱柱模型,是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以利益相关者满意为出发点,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以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为手段,用棱柱的五个构面构建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利益相关者,是指有能力影响企业或者被企业所影响的人或者组织,通常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
第二条绩效棱柱模型适用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业务流程比较规范,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企业。
绩效棱柱模型的应用对象可为企业和企业各级所属单位(部门)。
第二章应用环境第三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坚持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建立有效的内外部沟通协调机制,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五条企业应根据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制定战略,优化关键流程,提升组织能力,在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分享其做出的贡献。
第六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一般需要建立由负责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客户和供应商等有关部门及外部专家等组成的项目团队。
第七条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为绩效棱柱模型的实施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章应用程序第八条企业应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中对应用程序的一般要求。
第九条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可采用绩效棱柱模型工具方法。
在应用该方法时,一般按照明确主要利益相关者、绘制利益相关者地图、优化战略和业务流程以及提升能力、制定以绩效棱柱模型为核心的绩效计划等程序进行。
第十条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商业模式、业务特点等因素界定利益相关者范围,进一步运用态势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绩效棱柱模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第十一条企业应根据确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绘制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利益相关者地图。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解读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为何进行绩效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持续得为股东创造价值员工工作的目的赚钱自我增值实现自我价值绩效管理企业战略3-5年经营目标公司预算部门行动计划和预算绩效管理明确战略行动方案财务预算预算控制中长期战略年度战略年度计划部门计划实施路径组织架构财务预算KPI设定经营分析滚动预算绩效考核战略业务财务人力1. 平衡积分法2. 关键绩效指标法3. 经济增加值法1. 平衡积分法战略远景财务为了实现战略,财务应该有哪些成功内部经营过程为了实现战略,内部经营应该有哪些成长学习和成长为了实现战略,如何保持改变和提高的能力客户为了实现战略,向客户展示的成功财务方面内部营运方面客户导向方面学习/成长净资产收益率新成本开发能力市场占有率员工流动率利润额产品制造周期客户满意度员工忠诚度销售利润率产品设计水平产品质量登记员工培训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设备利用率产品保修期限管理水平现金流量安全生产率产品维修比率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资产负债率研发费用增长率产品退货率环境保护成本降低率设备停产率产品返修率员工知识水平CEO KPIa. 收入增长50%b.市场占有率增长30%c. 利润增长30%d. 新产品收入超过1千万e. 产业集中f. 保持优秀团队国内销售总监a.收入增长50%b. 毛利润增长28%c. TOP10大客户的突破d.新产品收入超过1千万e. DSO保持不变f. 保持优秀团队华东总监a. 增加10个客户,合计销售额1000万b. 收入增长40%c.毛利增长30%d.DSO保持不变e. 代理新产品收入300万大客户总监a.重点两个客户突破,销售额超过1千万b. 收入增长55%c. 毛利增长 35%d. DSO 保持不变e. 代理新产品收入100万销售员A集团经营目标部门经营目标部门内职能经营目标个人KPI1. 权重如何确定?a. 主观赋权法 - 公司管理层的侧重点b. 客观赋权法 – 指标的统计性质,根据数据调查和统计学方法2. 目标值的确定a. 内部标准 – 预算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b. 外部标准– 行业标准、竞争对手标准、标杆标准3. 如何对绩效进行评分a. 定量法 , 客观的数字b. 定性法, 素质/行为 主观的一些评判4. 一定要与激励计划进行挂钩a.薪酬激励计划短期: 奖金、加薪长期: 升迁、股份激励其他:培训、能力开发、轮岗a.全公司激励计划1.公司利润 < 去年110%, 员工年终奖基本乘数为2个月2.110%<公司利润 <130%, 员工年终奖基本乘数为3个月3.130%<公司利润 <150%, 员工年终奖基本乘数为5个月b. 员工激励计划1.评分 <60 分 无奖金2.评分60-80,奖金乘数 0.63.评分 80 -100, 奖金乘数 14. 评分 100-120 奖金乘数 1.45. 评分>100分,奖金乘数 25. 定期(每季度)进行绩效评审a.评价指标到目前为止的完成情况b.评价到目前为止指标差异的原因和行动计划c.少数情况下,可以进行绩效的修正6. 绩效计划和激励计划是否公开?还是不公开?董事会/管理层批准公司绩效计划绩效计划下达到每个员工定期评价/反馈绩效计划完成年终绩效评定和相应激励计划分析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优化工作绩效管理科学公平有效对外部环境的要求1. 完善绩效考核的审批组织2. 健全得绩效考核的设定流程3. 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和评估流程4. 良好的绩效管理所需要的报表支持谢谢观看。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号 绩效管理
第四章 业绩评价与激励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绩效管理工作机构应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实施 业绩评价与激励,按照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的约定,对被评价对象的 业绩表现进行系统、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 相应的激励。 第二十五条 评价主体应按照业绩计划收集相关信息,获取被评 价对象的业绩指标实际值,对照目标值,应用选定的计分方法,计算 评价分值,并进一步形成对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 第二十六条 业绩评价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结果应得到
第六条 企业应建立有助于绩效管理实施的信息系统,为绩效管 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第七条 绩效管理的主要工具方法有:关键业绩指标法、经济增 加值法、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评价、股权激励等。企业可根据自 身战略规划、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结合不同工具方法的特征及适用 范围,选择一种适合的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单独使用,也可选择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工具方法综合运用。
‐5‐
行情况等内容。收集信息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 馈法等。
(二)分析与纠偏。根据监控与记录的结果,重点分析指标完成 值与目标值的偏差、激励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提出相应整改建议 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三)编制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主要反映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的 执行情况及分析结果,其频率可以是月度、季度、年度,也可根据需 要编制。
‐3‐
争对手标准、标杆标准等。 第十四条 业绩评价计分方法可分为定量法和定性法。定量法主
要有功效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等,定性法主要有素质法和行为法等。 第十五条 业绩评价周期一般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
果进行衡量和监控。 第六条 企业应清晰识别价值创造模式,按照价值创造路径识别
附件6: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号——绩效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升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 性,增强价值创造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绩效管理,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就业绩目标及如何实 现业绩目标达成共识,并帮助和激励员工取得优异业绩,从而实 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业绩评价和激励管理。 业绩评价,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对一定时期内企业 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判的管理活动。业绩评价是企业实施 激励管理的重要依据。 激励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员工工作动力的管理活动。激 励管理是促进企业业绩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 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价值导向原则。绩效管理应为企业实现战略规划服务, 支持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二)客观公正原则。绩效管理应实事求是,评价过程应客观 公正,激励实施应公平合理。 (三)规范统一原则。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应统一明确,应
第八条 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应用的一般程序,包括制定业绩计划 与激励计划、执行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实施业绩评价与激励、编制
‐2‐
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
第二章 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的制定 第九条 企业应根据战略规划,综合考虑业绩评价期间宏观经济 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管理需要等因素,结合业务计划与预算, 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分解的程序,在沟通反馈的基础上, 编制各层级的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 第十条 业绩计划是企业开展业绩评价工作的行动方案,包括构 建指标体系、分配指标权重、确定业绩目标值、选择计分方法和评价 周期、签订业绩合同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制定业绩计划通常从企业级 开始,层层分解到下级单位(部门),最终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员工。 第十一条 企业可单独或综合运用关键业绩指标法、经济增加值 法、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评价等工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 系应反映企业战略规划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具体指标应含义明确、 可度量。 第十二条 指标权重的确定可选择运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 法,也可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主观赋权法是利用专家或个人的知识 与经验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 权法是从指标的统计性质入手,由调查数据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如 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法等。 第十三条 业绩目标值的确定可参考内部标准与外部标准。内部 标准有预算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等,外部标准有行业标准、竞
第二十八条 业绩结果发布后,企业应依据业绩评价的结果,组 织实施激励计划,综合运用业绩薪酬、股权、晋升与降职、培训与教 育、表扬与批评等多种方式,逐级兑现激励承诺。
第五章 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 第二十九条 绩效管理工作机构应定期或根据需要编制业绩评价 与激励管理报告,对业绩评价和激励管理的结果进行反映。 第三十条 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是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可靠、分析客观、结论清楚,为报 告使用者提供满足决策需要的信息。 第三十一条 业绩评价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反映被评价对象 的业绩计划完成情况,通常由报告正文和附件构成。报告正文主要包 括以下两部分: (一)评价情况说明,包括评价对象、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 价结果、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等;
薪酬激励计划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薪酬激励计划和中长期薪酬激 励计划。短期薪酬激励计划主要包括业绩工资、业绩奖金、业绩福利 等。中长期薪酬激励计划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 票以及虚拟股票等。
能力开发激励计划主要包括对员工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计 划。
职业发展激励计划主要是对员工职业发展做出的规划。
‐5‐
行情况等内容。收集信息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 馈法等。
(二)分析与纠偏。根据监控与记录的结果,重点分析指标完成 值与目标值的偏差、激励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提出相应整改建议 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三)编制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主要反映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的 执行情况及分析结果,其频率可以是月度、季度、年度,也可根据需 要编制。
‐3‐
争对手标准、标杆标准等。 第十四条 业绩评价计分方法可分为定量法和定性法。定量法主
要有功效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等,定性法主要有素质法和行为法等。 第十五条 业绩评价周期一般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
任期。月度、季度业绩评价一般适用于企业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半 年度业绩评价一般适用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年度业绩评价适用于 企业所有被评价对象,任期业绩评价主要适用于企业负责人。
第六条 企业应建立有助于绩效管理实施的信息系统,为绩效管 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第七条 绩效管理的主要工具方法有:关键业绩指标法、经济增 加值法、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评价、股权激励等。企业可根据自 身战略规划、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结合不同工具方法的特征及适用 范围,选择一种适合的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单独使用,也可选择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工具方法综合运用。
第三章 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的执行 第二十条 审批后的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应以正式文件的形式 下达执行,确保与计划相关的被评价对象能够了解计划的具体内容和 要求。 第二十一条 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下达后,各计划执行单位(部 门)应认真组织实施,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落实到各下级单位(部门)、 各岗位员工,形成全方位的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执行责任体系。 第二十二条 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建立配套 的监督控制机制,及时记录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与纠偏,持续优 化业务流程,确保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的有效执行。 (一)监控与记录。企业可借助信息系统或其他信息支持手段, 监控和记录指标完成情况、重大事项、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励措施执
第二十三条 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执行过程中,绩效管理工作机 构应通过会议、培训、网络、报纸、公告栏等形式,进行多渠道、多 样化、持续不断地沟通与辅导,使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得到充分理解 和有效执行。
第四章 业绩评价与激励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绩效管理工作机构应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实施 业绩评价与激励,按照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的约定,对被评价对象的 业绩表现进行系统、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 相应的激励。 第二十五条 评价主体应按照业绩计划收集相关信息,获取被评 价对象的业绩指标实际值,对照目标值,应用选定的计分方法,计算 评价分值,并进一步形成对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 第二十六条 业绩评价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结果应得到
‐6‐
评价主体和被评价对象的确认,并进行公开发布或保密发布。公开发 布的主要方式有召开业绩发布会、企业网站业绩公示、面板业绩公告 等;保密发布一般采用一对一书面、电子邮件函告或面谈告知等方式 进行。
第二十七条 评价主体应及时向被评价对象进行业绩反馈,反馈 内容包括评价结果、差距分析、改进建议及措施等,可采取反馈报告、 反馈面谈、反馈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下设绩效管理工作机构,主要负责 制定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组织业绩计划与 激励计划的执行与实施,编制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协调解决 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日常问题。
第五条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明确绩 效管理的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工具方法、信息报告等内 容。
‐4‐
其他激励计划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晋升与降职、表扬与批评等。 第十八条 激励计划的编制应以业绩计划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 激励手段,兼顾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现金激 励与非现金激励、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充分 发挥各种激励形式的综合作用。 第十九条 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编制完成后,应经薪酬与考核委 员会或类似机构审核,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审批。经审批的业绩计划 与激励计划应保持稳定,一般不予调整,若受国家政策、市场环境、 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影响,确需调整的,应严格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7‐
(二)管理建议。 报告附件包括评价计分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专家咨询意见等 报告正文的支持性文档。 第三十二条 激励管理报告根据激励计划的执行结果编制,反映 被评价对象的激励计划实施情况。激励管理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两部 分: (一)激励情况说明,包括激励对象、激励依据、激励措施、激 励执行结果、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等; (二)管理建议。 可以根据需要以附件形式提供支持性文档。 第三十三条 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可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 报告。 定期报告主要反映一定期间被评价对象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 情况。每个会计年度至少出具一份定期报告。 不定期报告根据需要编制,反映部分特殊事项或特定项目的业绩 评价与激励管理情况。 第三十四条 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应根据需要及时报送薪酬 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核,并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审批。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定期通过回顾和分析,检查和评估业绩评价 与激励管理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业绩计划和激励计划,改进未来绩 效管理工作。
出关键驱动因素,科学地选择和设置关键业绩指标。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七条 关键业绩指标法应用的一般程序包括制定以关键业绩指 标为核心的业绩计划、制定激励计划、执行业绩计划与激励计划、实 施业绩评价与激励、编制业绩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 第八条 业绩计划是企业开展业绩评价工作的行动方案,包括构 建指标体系、分配指标权重、确定业绩目标值、选择计分方法和评价 周期、签订业绩合同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制定业绩计划通常从企业级 开始,层层分解到下级单位(部门),最终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员工。 第九条 构建关键业绩指标体系的一般流程如下: (一)制定企业级关键业绩指标。企业应根据战略规划,结合价 值创造模式,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设定企业级关键业绩指标。 (二)制定下级单位(部门)级关键业绩指标。根据企业级关键 业绩指标,结合下级单位(部门)关键业务流程,按照上下结合、分 级编制、逐级分解的程序,在沟通反馈的基础上,设定下级单位(部 门)级关键业绩指标。 (三)制定岗位(员工)级关键业绩指标。根据下级单位(部门) 级关键业绩指标,结合员工岗位职责和关键工作价值贡献,设定岗位 (员工)级关键业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