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者:李婷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8年第16期

摘要: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一般与数学探究活动相融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探索和分析数学知识,主动掌握新知,良好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开展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锻炼数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连贯性;经历操作过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深刻性;活化操作方式,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灵活性;突显操作体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创新性。

一、创设操作情境,让数学思维具有连贯性

数学源于人类的实践,因此数学活动的开展应具有情境性。教师在创设动手操作环节时,应尊重数学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立足于教学内容。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操作任务,还应以学生的思维起点为基础,通过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来创设适宜学生有效过渡的动手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有效连接新旧知识,实现思维的前后连贯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从生活中熟悉的轴对称图形入手进行链接导入:将服装、建筑、剪纸和工艺品等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形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辨别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按照轴对称和非轴对称进行分类。然后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形绘于图纸上,对比二者的差异。待学生思考后,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图形是否为轴对称进行验证。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地思考和操作,并将自己得到的验证方法和同学交流。

这样,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情境创设,引入生活中实际的图案让学生进行辨别,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有效实现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学生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进行回顾,为后续动手操作活动找到了依据。而在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概念,深入其本质内涵,新旧思维在此实现了有效连接,思维层次也从形象思维提升到了抽象思维的水平。

二、经历操作过程,让数学思维具有深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