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古诗三首》(暮江吟)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9篇)

《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9篇)

《暮江吟》优秀教案《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暮江吟》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暮江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教师准备:课件,诗签[教法]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分组交流)(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夜晚()天上()地上()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8)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8)

《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古诗,展开想象,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及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感受写景诗的特点——借景抒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展开想象,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诗题1.孩子们古人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请同学们看画面来说一说你能想到哪句诗呢?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是呀,这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写景诗----《暮江吟》。

1)板书课题,介绍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在这里作“吟诗”讲。

2)谁来完整的地解释题目: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

3.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板书---白居易4.你对诗人有哪些了解呢?1)生介绍资料。

评价:你是一个善于善于积累的孩子。

2)老师也给大家查了一些资料,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考考你们,白居易诗的语言---通俗平易。

3)方法指导:孩子们,升入五年级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要关注诗人的写作特点,然后在读得过程中细细地品味。

二、读准诗1.好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读。

评价:吐字清晰,读得清楚响亮。

3.谁来提醒大家读得过程中哪些字的音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预设:残,似,瑟是平舌音)评价:你是个细心的孩子。

(似:除了组成“似的“一词读翘舌音外,其余全读平舌音,注意区分”)出示“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4.请你认真观察,这个瑟字怎么能写美观呢?强调要点,同学们提醒的很好,要写好这个字我们要做到:留白匀称,上下对正,卧钩平缓等。

生练写,评价,再练写。

5.把生字放回诗中,谁能有节奏地读。

师评价:你读得节奏分明。

6.老师也想读,要不我们合作读读。

谁想和我合作?老师来读一三句,你来读二四句。

谁还想来?太棒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7.读得不错,我们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有节奏,好吗?8.不错,男孩读得如巍峨的大山,雄浑有力;女孩读得如潺潺溪流,清脆悦耳。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美景。

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难点体会诗歌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

这时,有一位诗人来到了江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暮江吟》。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大家都知道他的哪些诗呀?(引导学生回忆《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四)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一道残阳铺水中”,大家想想,这“残阳”是什么样的呀?就像我们有时候傍晚看到的,太阳只剩下一半,红彤彤的,光芒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那这残阳“铺”在水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就好像给江水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毯子,是不是特别美?“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里的“瑟瑟”指的是青绿色。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江水一半是红色,一半是青绿色,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呀?是不是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在这里可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可怜哦,而是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的夜晚为什么可爱呢?“露似真珠月似弓”,大家看看,那露珠像什么?像珍珠一样圆润、晶莹。

那月亮呢?像弯弯的弓。

多形象的比喻呀!(五)体会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六)诵读诗歌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暮江吟一、教学目标1.了解暮江吟这首古文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暮江吟这首古文的基本知识和词汇;3.能够理解暮江吟这首古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文的欣赏能力;5.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暮江吟2.课文分析和解读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2.提问学生对于暮江吟这个词汇的理解;3.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暮江吟的内容和意义。

步骤二:课文朗读1.教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2.学生自主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步骤三:课文分析和解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2.解读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3.分析课文的语境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理解课文1.学生自觉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2.分组讨论课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3.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解读。

步骤五:激发想象力1.学生尝试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联想;2.帮助学生将个人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步骤六:课程巩固1.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2.学生结合图画进行再创作,写出自己的暮江吟;3.学生进行朗诵和评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暮江吟这首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文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延伸1.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共同完成古文的改编;2.学生利用暮江吟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有关自然景色的作文;3.学生进行课堂分享和展示。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理解:学生需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暮、吟、残、夜、渡、露、流”等,并能理解其在诗中的意义。
-意境感悟:学生通过阅读《暮江吟》,理解并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写作技巧:学生分析诗中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写作特点,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其次,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于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有的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诗歌创作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三首暮江吟》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感悟《暮江吟》,增强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学会运用诗中的优美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3.增强学生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的写作特点,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文化意识,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以诗句或短文的形式进行展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通过《暮江吟》了解了如何用诗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学习了韵律、对仗和意象等诗歌创作技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如果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篇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

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老妪能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

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

“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

“吟”,即吟诗。

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

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暮江吟》的教案设计

《暮江吟》的教案设计

《暮江吟》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暮江吟》。

(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 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暮江吟》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暮江吟》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暮江吟》,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暮江吟》的诗意,分析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品味赏析:(1)学生欣赏《暮江吟》的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总结,强调欣赏古诗的方法。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古诗,展示自己的才华。

(2)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暮江吟》白居易诗意:技巧: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提高计划。

八、家长沟通:九、教学拓展:1. 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7)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7)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教材第二组“人与自然“的一篇精度课文。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唐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暮江吟》描绘的是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

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温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我来念一句,你们来背整首古诗。

“离离原上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1、解题,知作者(1)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

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是的,从诗题中看出了写作时间,地点:江边(2)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谁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呢?---PPT出示简介(3)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根据七言绝句的读法注意诗句的停顿(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PPT出示简介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资料,自学这首诗,初步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遇到疑惑的地方,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1)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写了那些景物?---板书:残阳、江、露、月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诗句的内容—---PPT出示该古诗,最后依次弹跳每诗句的意思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译: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红的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两句写出了傍晚时分江水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继续理解三四句诗的内容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露珠像珍珠一般,一轮明月像一张精致的弯弓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秋的喜爱之情3、品读探究,合作解疑(1)生初步理解第一句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暮江吟》教案15篇

《暮江吟》教案15篇

《暮江吟》教案15篇《暮江吟》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暮江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暮江吟》教案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

“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

(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1、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4、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

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

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二、听诗。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

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三、读诗。

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前言本教案适用于教授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师。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设计一堂针对“暮江吟”这篇课文的课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等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了解“暮江吟”这篇课文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简介。

•掌握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和主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并模仿古文表达方式。

课前预习在开课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暮江吟”这篇课文。

学生可以根据以下问题进行预习:•课文的题目是什么?你想象这个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你能从中感受到些什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他的生平有哪些特点和成就?课堂教学导入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简短的导入,例如播放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短片,让学生在情感上进一步接近这首诗。

学习课文1.阅读课文首先请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核心内容和主旨。

然后请教师帮助学生强化对课文作者、诗歌的题目和朝代背景等知识点的了解。

2.分析课文接下来,将整个课文分成若干个部分,请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段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文字、名词、词汇的解释及理解。

•语言和表达的方式。

•对诗歌整体的鉴赏和评析。

3.教学延伸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古诗和现代诗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差异和联系。

课堂练习在深入学习和掌握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相关的练习,例如:•根据课文要求,开始进行填空并校对。

•分组讨论:选择一段课文,学生将在小组中进行更加深入和详细的讨论,并对小组的结果进行报告。

•与古代诗歌相关的写作: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暮江吟”这篇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来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暮江吟.doc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暮江吟.doc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着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二、揭题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③“吟”是什么意思?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三、新授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范读3、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6、出示灯片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②“可怜”是什么意思?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分页标题#e#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⑦齐声朗读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作画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3)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3)

《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的语言美和诗中的自然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感受诗的语言美和自然美。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暮江吟》。

我们来看课题,“暮”是什么意思呢?(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江”是“江水”,我们知道了诗人作诗的时间、地点。

“吟”就是“吟诵”,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瞧,我们根据诗题就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傍晚时分江面的景色。

可见,读懂诗题是学习古诗的关键。

二、讲授新课(一)读通1.读正确想要学好古诗,先要把诗读正确了,也就是做到字音准确,字正腔圆。

师范读。

2.读出节奏仅仅读正确还不够,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

师划分不同的节奏来范读。

3.读出韵味师范读。

有些词语读得轻,有些读得重;有些词语读得快,有些读得慢。

像这样的就叫做“轻重缓急”。

这样子的读,就能把诗的味道读出来了。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只是把诗“读通”了,想要学好古诗,我们还要“读懂”它。

(二)读懂我们可以用揣摩关键词句、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等方法来读懂古诗。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铺”:阳光斜照在江面上“瑟瑟”:碧绿色诗意:夕阳斜照在江面上,使得江水一半呈现碧绿色,一半现红色。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这时,我们就读懂了古诗。

想要学好这首诗,光要做到“读懂”还不够,我们还要“读透”它。

(三)读透读透古诗,也就是要读出诗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诗人沉醉其中,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可谓是“借景抒情”。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及其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暮江吟》的题目,激发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暮江吟》。

3. 解析诗意(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残阳”、“江水”、“露珠”等。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4. 领略意境(1)讨论诗中的意境,如“静谧的江面”、“夕阳余晖”等。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中的意境。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 课堂小结:(2)强调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2. 课后拓展:(1)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推荐其他白居易的诗作,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诗中的自然景色,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自主发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上《暮江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上《暮江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上《暮江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

1.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1.3学习唐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2.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

1.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2.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2.2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与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板书课题《暮江吟》,引导学生关注。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暮江”的理解。

2.诗歌朗读与背诵2.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2.3学生背诵,检查记忆效果。

3.理解诗句意思3.1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引导学生理解。

3.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

3.3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点评。

4.感受诗歌意境4.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4.2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景色。

5.诗歌鉴赏方法5.1教师讲解唐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5.2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暮江吟》的艺术特色。

6.小组合作与讨论6.1学生分组,讨论《暮江吟》的主题、情感等。

6.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课外熟读《暮江吟》,巩固记忆。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描绘“暮江”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诗歌朗读与背诵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一句一句地读《暮江吟》,我来开始——一道残阳铺水中,注意‘残阳’的‘残’字要轻声,你们跟着我读。

”1.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同学们,这句‘半江瑟瑟半江红’,你们觉得‘瑟瑟’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像风吹动水面,波纹荡漾的感觉?‘半江红’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夕阳映照在江面上,江水都变得红彤彤的?”2.教学难点2.1生僻字词教师:“在《暮江吟》中,有一个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那就是‘露’字。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暮江吟》的意境;(2)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自然美,培养审美能力;(3)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2.2 教学难点:(1)理解《暮江吟》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2)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暮江吟》的诗意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3.2 学生准备:(1)预习《暮江吟》;(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暮江吟》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暮江吟》,并提醒他们注意字的书写和发音。

4.3 理解诗意(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理解《暮江吟》的诗意;(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4.4 文学鉴赏(1)教授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比较、联想等;(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暮江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赏析文章,可以是感受、欣赏或评价;(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进行欣赏和评价。

《暮江吟》优秀教案

《暮江吟》优秀教案

《暮江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暮江吟》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解读《暮江吟》的意境,感受诗人笔下的美景。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暮江吟》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暮江吟》的配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学生齐声朗读《暮江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暮江吟》,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诗中的美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暮江吟》的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暮江吟》的优美诗句,提高文学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感受古诗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中的美景。

(2)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自然的珍惜和环保意识。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诗意和美景。

(2)学生课后拓展学习,欣赏更多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配乐、图片展示等手段,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暮江吟教案设计范文

暮江吟教案设计范文

暮江吟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暮江吟,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暮江吟的主题和情感,掌握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通过对暮江吟的研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欣赏唐代画家的山水画,引入暮江吟的主题和情境。

学生可以观察画作中的江景、船只和人物,设想自己乘船在暮色中游江的情景,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研读与分析:学生分小组进行暮江吟的研读和分析。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段落,分析诗中的文字表达和意蕴,总结出段落的主题和情感,并组织语言进行讲解和展示。

3.集体讨论:全班讨论各小组的研读成果,比较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共同理解诗的主旨和情感。

4.创作与表演: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诗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诗中的情境和情感。

其他同学观看表演并进行观后感的分享。

5.评价与总结: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暮江吟的独特之处和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1.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分析、表演、评价等。

2.学习资源:教材《中华文化经典导读》、唐代山水画作品、课件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围绕暮江吟的教学目标进行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表演、讨论和书面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欣赏暮江吟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对古人智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望天门山》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

“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学习建议: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

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

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订正字音:石径斜(xiá)生(shēng)处理解难词含义: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

(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

(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弯曲以及“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虚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

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三、作业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望天门山山行(唐)李白(唐)杜牧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碧水东流至此回。

白云人家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孤帆一片日边来。

霜叶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

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二、导入新课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

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谁体会到了?(生1:“吟“是有感情。

生2:声音大。

生3:“吟”就是有节奏……)对了,有节奏。

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学生纷纷发言,预计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再予以深入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

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

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

”,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准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面要尤为注意。

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四、作业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分析】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

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