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案

合集下载

《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9篇)

《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9篇)

《暮江吟》优秀教案《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暮江吟》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暮江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教师准备:课件,诗签[教法]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分组交流)(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夜晚()天上()地上()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2. 能够理解并朗读出《暮江吟》的意思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精读《暮江吟》2. 能理解《暮江吟》全篇的意思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暮江吟》体会作者的情感2.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自我介绍2. 让学生看一看黑板上的诗句“暮江一帆风似箭,江畔楚山重叠烟。

”3. 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哪一首诗二、新课展开(20分钟)1. 讲解《暮江吟》(1)对暮江的描写(2)对江畔楚山的描写(3)深入探讨全诗意思2. 给学生分发诗歌解读手册,并让学生自读并注重诗意的理解3. 分享学生们的读后感三、讨论与归纳(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表达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画来表现《暮江吟》中的景色和情感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绘画2. 总结学习的过程,把课堂体会写在笔记本上教学反思:1、因为《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都有比较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所以本节课我选择了《暮江吟》这首诗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文化并且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首《暮江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重视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创新,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设计。

3、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除了把课文内容讲明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而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文化修养,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倒映着天空的霞光,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歌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了解不多,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4.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内容的理解。

2.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把握,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诗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4.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白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笔记本:用于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面夕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象,从而引出诗歌《暮江吟》。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然后展示诗歌文本,让学生自读,并注意生字的认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如:“诗中的夕阳、江水、露珠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想表达什么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暮江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文学习1、知诗人,解课题《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

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

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课件](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音乐](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铺:照射瑟瑟:碧绿的颜色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

[课件]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

[课件]3、想意境,悟诗情(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

尤其是“铺”的运用。

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课件]4、诵佳句,背诗文(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

[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瑟”“红”要拉长语调;“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理解:学生需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暮、吟、残、夜、渡、露、流”等,并能理解其在诗中的意义。
-意境感悟:学生通过阅读《暮江吟》,理解并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写作技巧:学生分析诗中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写作特点,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其次,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于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有的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诗歌创作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三首暮江吟》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感悟《暮江吟》,增强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学会运用诗中的优美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3.增强学生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的写作特点,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文化意识,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以诗句或短文的形式进行展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通过《暮江吟》了解了如何用诗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学习了韵律、对仗和意象等诗歌创作技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如果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韵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学生将能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正确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暮江吟》的背景资料和朗读示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的背景和《暮江吟》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暮江吟》- 诗人:白居易- 重点字词: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诗句解读: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意境与情感: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融合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暮江吟》,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查找白居易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示范、逐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暮江吟》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但在理解一些诗句的深层含义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以江景为背景,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美景。

全诗共四句,通过对江面、天空、远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所处的唐代文学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 诗意解析: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所用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诗歌韵律: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文化内涵: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元素,如“暮江吟”的寓意,以及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古诗的韵律和意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意象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江”、“天”、“山”等,并把握其象征意义。

2. 韵律掌握:古诗的韵律规则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并欣赏古诗的韵律美。

3. 文化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音频,展示江景图片等。

2. 教材:《暮江吟》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份。

3. 诗歌鉴赏资料:包括对诗人的介绍、诗歌解析等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江景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江景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诵《暮江吟》,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诵节奏和语气。

3.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韵律分析:介绍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5. 文化拓展: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它诗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1)诗歌朗读的节奏感:学生难以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影响朗读效果。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节奏,结合练习,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2)词语多义性的理解:学生难以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造成理解偏差。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暮江吟》的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提高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及沟通能力。
4.诗歌鉴赏:学习《暮江吟》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创作实践:模仿《暮江吟》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绝句。
本节课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朗读、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暮江吟》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暮江吟》,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鉴赏、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正确朗读《暮江吟》,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体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暮江吟》的内容、意境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识记古诗《暮江吟》中的生字新词,如“瑟”、“残阳”、“真珠”等,并理解其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全诗。

•理解古诗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暮江景色。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描绘出具体的画面。

•教授学生基本的古诗鉴赏方法,如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情感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诗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资源•古诗《暮江吟》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暮江景色。

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展示暮江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色,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感受诗人笔下的暮江景色。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标记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生词卡片进行初步理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进行集中讲解和练习。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确保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指导学生分段理解古诗内容,并理清层次结构:•第一部分(前两句):描绘夕阳西下、残阳铺水的景色。

•第二部分(后两句):描绘夜晚来临、露珠闪烁、弯月初升的景色。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残阳”、“瑟瑟”、“真珠”、“月似弓”等,并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意象所构成的画面。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激趣。

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同桌练说)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⑥理解“暮江吟”。

3.学习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

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傍晚(),夜晚(),天上(),地上()。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2.出示提示语: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③啊!()。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暮江吟》教案15篇

《暮江吟》教案15篇

《暮江吟》教案15篇《暮江吟》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暮江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暮江吟》教案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

“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

(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22篇)《暮江吟》篇1〖教材理解〗《暮江吟》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情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愉悦的心情。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傍晚,唐代诗人白居易信步来到江边,此时江面上红光闪烁,明亮夺目。

过了一会儿,红色渐淡,红绿交融,大自然的景色使诗人陶醉,诗兴大发,不由得脱口而出——《暮江吟》。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练读。

3、解读:暮,傍晚。

吟,吟咏,歌唱,作诗。

题目的意思:歌咏傍晚时候的江上景色。

4、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当时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

七言绝对《暮江吟》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二、初读诗句,探究学法1、老师教第一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⑴解词: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有”斜照”的意思。

⑵明诗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⑶小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出示卡片)2、运用这个学习方法学习第二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

⑴解字词: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指碧绿色。

⑵明诗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⑶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时候的江水会是一半绿色的,一半红色的呢?⑷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3、学生自学第三、四句诗。

⑴按以上学习方法自学,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语理解与运用: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暮”、“吟”、“残阳”等,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描绘景象。
-诗歌意境的把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诗歌写作技巧的认识:学习诗歌的对仗、夸张、拟人等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
举例:在讲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残阳”与“江水”的意象,体会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所表达的情感。
4.背景了解: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的时代意义。
5.创作技巧: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对仗、夸张、拟人等。
6.应用实践:通过仿写、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关爱自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在解读“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瑟瑟”所表达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现场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江水在残阳映照下的动态美。在诗歌写作技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让学生通过对仗的方式仿写,从而突破写作难点。在情感态度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共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诗歌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然之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一、课文背景《古诗三首·暮江吟》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之作。

本课本主要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语意。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语意。

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象。

2.感受古诗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朗读课文,了解整首诗的整体感觉。

2.对古诗中的生词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诗句的语意。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内容。

第二课时1.继续讨论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象。

3.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暮江吟》,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

2.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

3.回答相关问题,总结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以上为《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首优秀的古诗作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描绘了日落时分江边的美景,通过对江水、天空、远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优秀范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和想象,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诗歌语言的品味: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图片和音乐。

2. 课文教材:用于学生阅读和思考。

3. 诗歌朗诵音频:用于学生模仿和学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边日落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引出《暮江吟》。

2. 朗读: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和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品味: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5. 互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诗歌《暮江吟》2. 诗歌作者:白居易3. 诗歌内容:江水、天空、远山、新月等自然景物4. 诗歌情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3. 写一篇关于自然美景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暮江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模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模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模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分析《暮江吟》是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要素之一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述,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诗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该诗构思绝妙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图;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月色图。

诗人在暮色江边的所见所感吟诵成诗,给我们展现了令人陶醉的画卷。

课标依据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

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这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在小组合作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陶醉在暮色中的美景,流连往返的情感,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在配乐诵读、图画直观展示中,刺激感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以突破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景美1.同学们在课内、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有许多是写景的诗,能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2.通过诵读古诗,我们也认识了许多的诗人。

其中有一位诗人,他的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猜猜看,他是谁?(白居易)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暮江吟》,品味诗人是怎样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

《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10篇〕《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10篇〕《暮江吟》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学生背。

〔略〕师:学过的诗都记住了,很好。

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

〔板题〕二、理解诗意1.读正确、流利。

师: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只有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学会这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读流利。

2.理解诗句。

师: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吟、铺、残阳、瑟瑟、可怜等。

师:谁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学生根据图,理解了残阳〔夕阳〕,铺〔照〕,瑟瑟〔碧绿色〕。

师画图,让学生标出“瑟瑟”和“红”。

师: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师:看看这风光美不美呀,你们猜一猜“可怜”是什么意思?生:我猜可能是“得意”的意思。

师:正确。

知道了“可怜”是“得意”的意思,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生说诗意,师相机指导理解“半”,“半”在这里,不是确指。

三、想象悟情师: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

〔范读〕师:你们听后能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吟这首诗的?生:在江边,黄昏到夜里在江边吟的。

师:说得好。

〔师勾勒诗人立于江边的简笔画,边画边表达〕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来到江边〔投影:诗中风光图〕,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看图,想想看。

师:随着音乐提示,诗人站在江岸上,只见夕阳……江水……这些美丽的图画你想象到了吗?〔自由说,指名说〕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模拟诗人,把看到的美景说一说。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师:风光这么美,你看到后会说什么?生:……〔用简笔画把学生带入当时当地的气氛中,同时用音乐渲染情境。

此时,老师用语言加以描绘,帮助学生再现当时的风光,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以用表演进一步体会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暮江吟》是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诗的大意是: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让江水受光处呈现出一片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这首诗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是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目标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习该诗拟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占诗大意,找出比喻修辞,赏析古诗重点字词句,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与积累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能力。

但大部分学生觉得古诗晦涩难懂,对古诗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需要教师积极恰当的引导才能顺利理解诗的意境和韵味。

本课是一首写景诗,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观察能力,教师应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美、意境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并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理解“暮”、“瑟瑟”、“可爱”、“真珠”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正确流利朗读和背诵本诗。

2、通过课文插图或其他资料理解古诗大意,培养想象能力。

3、感悟古诗意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插图或其他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识作者,悟诗题。

1、诗歌引入,认识作者。

(1)多媒体出示《忆江南》,让学生说说对该诗的了解,引出作者白居易。

(2)学生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

(3)出示作者资料: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

(板书:暮江吟)2、出示诗题,理解题意。

(1)解读诗题1板书诗题,全班朗读。

2提问: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暮”表明现在是晚上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例如孟郊《游子吟》,于谦《石灰吟》)点拨:“暮”字上面是草字头,太阳正在缓缓下沉,说明太阳落山了,现在自然是傍晚。

(2)指导书写1“暮”字中的两个“日”,中间的“日”字要扁,下面的“日”字要写得瘦长。

2“吟”字右边是“今”不是“令”,要注意辨别。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交流题意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并相互交流题意。

2指导感情朗读,“吟”字可以读的舒缓。

(二)初读古诗,疏通题意。

1、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注意停顿,读出节奏(3)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2、配乐指名生读,师相机正音,特别强调“瑟、似”是平舌音,要读准。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用“/”标注停顿。

4、全班齐读,教师相机指导优点和不足。

5、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1)出示“日暮西沉图”,理解“残阳”一词指的是夕阳的余晖。

(2)结合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等词语意思。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理解的古诗大意。

【设计意图】本诗诗意较浅显,初读古诗,通过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理解古诗意境。

(=)图文结合,找出景物特点。

1、学习一、二句诗意:“日暮西沉图”(1)自由,大声朗读。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3)出示“日暮西沉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残阳落下时江面的情景,感悟落日美。

(4)思考: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残阳、江水点拨:作者描写了江水颜色的变化,说明作者的观察连续、细致、入微。

(5)补充资料:公元822年,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赴任杭州刺史。

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看到眼前的美景,便写下了这一首广为流传的《暮江吟》。

【设计意图】将朗读和插图结合起来理解诗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读准、读通,到借助想象想象画面,促进学生逐步理解古诗所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适时的资料补充不仅升华了情感的认识,还链接了单元语文要素。

(6)体会“铺”字的精妙。

1引导学生感受“铺”字:太阳都是照射的,为什么作者用“铺”呢?引导学生“铺”字组词(铺床单,铺被褥),感悟“铺”字的平缓,柔和。

3提问:是否可以将“铺”字换成“照”,“映”等字。

4点拨:请学生用手势动作感受“铺”,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5师总结:“铺”字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诗人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于历经了九百多年,我们还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设计意图】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还是得从文字中切入,抓住最有特色的字词引导学生品读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还能感受到诗文用字用词的巧妙。

(7)指导朗读:朗读古诗第一二句,边读边做出“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的舒展和平缓。

“瑟瑟”要读得轻而短,读出江水的不同颜色。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做动作等多种方式理解古诗,抓住景物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生动。

2、学习三、四句诗意:晚夜月露图(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正确理解“可怜”在诗中意思,与现在“可怜”的意思相区分。

理解“真珠”含义,注意与现在“珍珠”写法相区别。

(3)圈画诗句描写的景物,明确写作时间。

(4)根据作者运用的修辞写法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残阳落下后,露水和月亮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大自然的美丽。

(5)说一说:说一说作者分别把露水和月亮比做成什么?通过这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6)指导朗读:小组赛读,这么美的夜晚,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出作者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来展开想象,走进古诗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味。

(四)想象画面,个性诵读。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1)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白居易,站在宽阔的江边,看残阳缓缓落下,江面平缓,残阳好似铺在江面上,江面一半青绿一半红,夜晚露水晶莹好似珍珠,月亮弯弯好似弯弓,你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设计意图】真正走进诗句描写的美好意境,需要代入感,即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想象自己与诗人一起伫立在江畔,从夕阳西沉一直到夜第降临,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述,走进景物画面,感便诗人创作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江水的青绿和红色像什么?点拨:红如,青绿如。

(3)走进诗境: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晖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

江水似乎分成了两半,这一半是青绿青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

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

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站在江边,久久不忍离去。

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

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

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1)回顾全诗,配乐朗诵。

(2)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欣赏了美景,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再来读出这份美。

(3)想象诗中景物,填空并朗诵。

一道()()铺水中,半江()()半江()。

可怜九月初三夜,()似()()()似()。

(4)你能根据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和书中的插图,尝试将这首诗背诵下来吗?(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设计意图】从朗读到背诵,根据诗歌具有画面感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并且设计有梯度的想象练习,帮助学生记忆,最终达成理解诗意,从而自然而然地背诵。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指名学生说一说对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可以让学生从表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提问:说说你还学过哪些景物诗。

预设:《登鹳雀楼》3、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

前两句是写残阳落下时的江面的情景(板书:残阳落时),后两句是写残阳落后露水和月亮的情景(板书:残阳落后)。

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热爱自然)3、动手操作:将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一个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9.荐江吟 一道Z半红/可怜/露似/ 八、教学总评(一)学生主体,理解诗意。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不丰富,语言感悟能力也没有这么强,他们学古诗时在理解词义、诗句方面会有较大困难,该让学生理解的就要想办法让他们理解占诗里到底有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预习时就让孩子借助图画帮助他们去理解古诗。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设计让孩子先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他所理解的古诗词,这时候就少不了小组合作环节,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合作把任务都完成,并绘声绘色的说着自己的理解。

其实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畅游在诗词世界,有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更深刻。

我们不能成为诗人本人,谁也无法真正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词,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着学生可以站在诗人身边,进一步的切身体会。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