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nán tílú shān yuán gùgé xiàfèi yòng cè miàn hú xū2.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3.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

题西林壁题:。

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

4.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6.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7.理解诗句的意思。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与理解8.课堂回放(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习题。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2)《题西林壁》是朝诗人观后的总结,借说理,富有理趣。

题目的意思是:。

(3)苏轼的诗还有很多,全是苏轼的诗的一组是_____A.《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B.《惠崇春江晓景》《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晓》《饮湖上初晴后雨》(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部编四上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四上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二、选择题。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B.萧瑟(shè)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3.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三、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词语:可怜:真珠:(2)诗中作者把比作,把比作,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读到这两句诗我会想到这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四、古诗赏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 课时练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 课时练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2.题.西林壁题: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输梅一段香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排序: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

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四、C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B.萧瑟.(shè)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

9 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附: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达标(共10题;共60分)1.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yín shītí mùcè miàn lú sh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 luófèi lìwén zhānɡshān fēn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A. 降(xiánɡ)落伞阁(ɡé)楼 B. 萧瑟(sè)投降( jiànɡ)C. 骚(shāo)客文章(zhānɡ) D. 谦逊(xùn)浪费(fèi)3.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________地________色(吟怜)可________ ________诵(提题)问________ ________高(峰锋烽)________火雷________ 山________4.选择四组成语中写得全对的一组()A. 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应接不瑕同心协力 B. 身临其境无微不至兴高彩烈千均一发C. 神计妙算无优无虑匠心独运各抒己见 D. 安然无恙川流不息风驰电掣再接再厉5.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 《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 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 《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蕴含着的道理是:()A. 当局者迷,旁边者清。

B. 局部的细致观察,有利于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C.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该事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9《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预习3、连一连.暮瑟缘降骚逊输4、书写下列生字.暮吟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 ()()()()()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2.题.西林壁题: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逊梅一段香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排序:四、选择合适的答案.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五、用诗句回答问题.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第二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B.萧瑟.(shè)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二、选字组成词语.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lú()舍周围生长着很多()苇. shū这是一条特()的运()线. cè公路左()是深不可()的悬崖. yuán ()来是这个()故.四、读诗句,完成练习.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解释词语:可怜:真珠:(2)诗中作者把比作 ,把比作 ,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情.(3)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五、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六、古诗赏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 .2.解释词语:题:缘:不识: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七、看图,先根据图意写出两句诗,用上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古诗: , .景色:类文阅读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1)指极短的时间.()(2)江海汇合之处.()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1.解释词语.日暮:()十分春:()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四、C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第二课时一、D 二、墓暮怜吟题提烽锋峰三、庐芦殊输侧测原缘四、1. (1)B (2)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3)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2. (1)可爱珍珠(2)露珠珍珠月亮弓愉悦(3)示例:晶莹露珠像一颗颗钻石在草茎和树叶上闪闪发亮.五、B 六、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2.书写、题写因为、由于不能认识,辨别3.横竖远近高低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B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浪淘沙【参考答案】1.(1)须臾(2)海门2.听觉涨潮视觉退潮3.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4.比喻示例: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雪梅【参考答案】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3.D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巧填同音字。

mù()色羡() tí()目()问yuán ()故()来 fēng 山()()利lú()山香()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瑟.(shè sè)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yǐng)唱着对秋的赞歌。

(2)敌人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手投降.(xiáng jiàng)。

3.字词理解。

(1)“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上面的。

(2)“暮江吟”中“吟”是指。

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地点是。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山的一项的是()。

A.旭日东升B.日薄西山C.残阳如血D.落日余晖②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用得准确、形象B.“铺”字表现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C.诗人抓住了夕阳下的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D.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一片青绿色,未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③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5.读古诗,完成练习。

2020部编语文四上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2020部编语文四上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1、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
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2、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后习题(附答案)

9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日暮( mǔ mù)吟诵(yín rén )瑟瑟(sè bì)
二、辨字组词。

幕()吟()似()
暮()拎()拟()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 yín√ sè √
二、屏幕日暮吟诵拎水似乎拟人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语。

锋( ) 阁 ( ) 章( )
峰( ) 阔( ) 障( )
二、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 真珠—— 缘——
三、我会理解。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案】
一、锋利山峰阁楼阔气文章障碍
二、可爱珍珠因为
三、1.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

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2021年新人教版9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新人教版9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 ) ( ) ( ) ( ) ( )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 ) ( ) ( ) ( ) (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2.题.西林壁题: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雪却逊梅一段香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排序: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

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四、C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 降.落伞(xiánɡ) 阁.楼(ɡé)B.萧瑟.(shè) 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 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 ( )地 ( )色吟怜可 ( ) ( )诵提题问( ) ( )高峰锋烽 ( )火雷( ) 山( ) 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基础篇1.看拼音,写词语。

yè mù yín chànɡ tí mù shān fēnɡ()()()()lúshān yuán yóu fèi yònɡ qiān xùn()()()()2.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暮.江吟(mù mǔ)瑟.瑟(sè bì)缘.由(yuán yán)投降.(jiànɡ xiánɡ)谦逊.(xùn sūn)输.赢(shū sū)3.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可怜..九月初三夜:(2)题.西林壁:(3)只缘.身在此山中:(4)梅须逊.雪三分白:4.解释下列诗句的含义。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5.根据图意写出两句古诗,并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景色。

古诗:景色: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提升篇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瑟.瑟(sè shè)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jīn)唱着对秋的赞歌。

(2)他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手投降.(xiánɡ jiànɡ)。

2.辨字组词。

峰()题()侧()输()锋()提()测()偷()3.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1)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时,从不同角度出发,获得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正像苏轼的《题西林壁》所写的那样: ,。

(2)一首诗就是一幅图。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中准确生动地再现了“一道残阳铺水中, ”这样一幅夕照图,表现了色彩美;而后两句“ , ”却是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形象地比喻,展现了一幅月夜图,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爱之情。

(3)《雪梅》一诗中,诗人对梅和雪的评议是: , 。

9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件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件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 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这两句诗告 诉我们:事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我们 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课后作业
1. 背诵这三首古诗。 2. 收集一些赞颂梅花的古诗,同学之间
相互交流。
背诵指导:第一首诗可边看图边回忆 诗句;第二首诗可抓住表示角度的关键词, 体会先景后理的特点,以帮助记忆;第三
首诗可通过对比体会梅、雪的特点,加强对 诗意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默写指导:默写古诗时,要把字写正确, 特别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壁”“缘”等。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 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 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抒发了对自然 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2课时
[]
题 西 林 壁 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合称为“三苏”。
骚暮逊
瑟缘
二、课内阅读。
(1)将古诗补充完整。 暮江吟
一道__残__阳__铺__水__中__, 半江瑟瑟_半__江__红___。 __可__怜__九月初三夜, __露__似__真__珠__月__似__弓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唐__代诗人_白__居__易___。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 __露__珠__比作_珍__珠___;把_弯__月___比作_弯__弓___。 整首诗格调清新,色彩明艳,表达了诗人 __对__大__自__然__的__热_爱___之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景象。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堂练习题及答案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2.题西林壁题: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逊梅一段香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排序: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

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四、C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B.萧瑟(shè)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9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9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外阅读题及答案古诗三首: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暮江吟江黯暮云愁不开,千里无波唯潺湲。

落日一帆归去远,烟波万里接舰航。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雪花飞舞弄影斑,枝头娇艳绽寒寒。

凝霜银装真可爱,飘雪梅开景色看。

阅读题及答案1. 请简要概括以上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答:以上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江面暮色幽怨、庐山秀丽壮丽、雪梅皑皑纯洁的景象。

暮江吟表达了孤寂遗憾的情感,题西林壁展示了庐山变幻莫测的山色,雪梅则描绘了雪中的梅花的美丽和高洁。

这些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以抒发作者内心的诗意与情感。

2. 请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义。

答:这句诗出自《题西林壁》,表达了诗人眼前的庐山之美凌驾于他人所言之上。

他强调只有亲身在此山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庐山的壮美,而无法完全理解真实的庐山之美。

这句诗也可用于比喻只有真正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3. 对于雪梅的描写,你有怎样的感悟?答:通过雪梅的描写,我感受到了春寒料峭中的坚韧和美丽。

雪花飞舞,银装素裹的梅花在寒冷的气候中依然娇艳动人。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恬静的美丽给人以启示,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也要坚强、积极地面对生活。

同时,雪梅的描写还让我想到了纯洁和高洁的含义,它代表着对纯正品质的追求和对清新美好的向往。

4. 这三首古诗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答:这三首古诗给我带来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思考。

古诗以崇高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令人沉浸其中。

暮江吟表达了人们对辽阔江面的思念和无限的遗憾,引发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思考;题西林壁带给人们对山水之美的思考和探索,呼吁人们真实感受大自然的力量;雪梅则传递着雪中梅花高洁的品质,启发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和积极。

通过这些诗歌,我思考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应如何理解和珍惜自然的美。

总结:以上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江面暮色、庐山山势和雪中梅花等景观,展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思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9、古诗三首(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9、古诗三首(含答案)

9、古诗三首一.填空题(共7小题)1.看拼音,写词语。

sāo rén gēbǐpíng zhāng xùn xuě2.比一比,组词。

暮吟题峰须墓怜提锋顺3.《雪梅》的作者是,字,他是代表诗人,以留名千古。

4.根据古诗内容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的“题”意思是。

诗人从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5.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6.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日暮.( mǔmù)吟.诵(yín rén )瑟.瑟(sèbì)7.我会填。

(把下列的诗句补充完整)(1)一道铺水中,半江瑟瑟。

(2)可怜九月初三夜,。

二.选择题(共4小题)8.《七步诗》的作者是()A.曹操B.曹丕C.曹植9.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0.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11.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列诗句没有说明人生道理的一句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句子训练场(共2小题)12.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这个想到心惊有点一就肉跳我13.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来了果子野的早已秋天满山熟透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4.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句是:。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一幅是。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作业每课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作业每课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作业每课练习题及答案作业题目:一、看拼音,写词语。

木犀荫诗题墨册面绿杉柚原酱落飞立文张山枫二、选择题。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B.萧瑟(shè)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2.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4.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三、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无法看到庐山的真正面目。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江水流春去,花枝秋已繁。

其中“花枝秋已繁”比喻时间的流逝。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读诗句,完成练。

1.梅雪争春何似,一人独占美。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梅花和雪花争相开放,但是只有一人能欣赏到这美景。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词语:可怜:值得同情的;真珠:一种珍贵的宝石。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巧填同音字。

mù()色羡() tí()目()问yuán ()故()来 fēng 山()()利lú()山香()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瑟.(shè sè)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yǐng)唱着对秋的赞歌。

(2)敌人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手投降.(xiáng jiàng)。

3.字词理解。

(1)“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上面的。

(2)“暮江吟”中“吟”是指。

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地点是。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山的一项的是()。

A.旭日东升B.日薄西山C.残阳如血D.落日余晖②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用得准确、形象B.“铺”字表现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C.诗人抓住了夕阳下的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D.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一片青绿色,未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③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5.读古诗,完成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

()(2)江海汇合之处。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

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

【参考答案】1.(1)须臾(2)海门2.听觉涨潮视觉退潮3.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4.比喻示例: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十分春: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D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
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
()()()()()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
..九月初三夜. 可怜:
2.题.西林壁题:
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
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雪却逊梅一段香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
④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
.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
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
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
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
四、C
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
B.萧瑟.(shè)投降.(xiánɡ)
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
D.谦逊.(xùn)浪费.(fèi)
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
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lú()舍周围生长着很多()苇. shū这是一条特()的运()线.
cè公路左()是深不可()的悬崖. yuán ()来是这个()故.
四、读诗句.完成练习.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
.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词语:可怜:真珠:
(2)诗中作者把比作 .把比
作 .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3)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
五、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六、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 .
2.解释词语:
题:缘:不识: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七、看图.先根据图意写出两句诗.用上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古诗: . .
景色:
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答案
一、D
二、墓暮怜吟题提烽锋峰
三、庐芦殊输侧测原缘
四、1. (1)B
(2)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
(3)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2. (1)可爱珍珠
(2)露珠珍珠月亮弓愉悦
(3)示例:晶莹露珠像一颗颗钻石在草茎和树叶上闪闪发亮.
五、B
六、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
2.书写、题写因为、由于不能认识.辨别
3.横竖远近高低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B
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