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亚洲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地图册、图片资料、亚洲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5分钟)1. 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珠穆朗玛峰、死海、贝加尔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板书课题:亚洲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三、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收集有关亚洲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1. 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分享收集到的亚洲相关资料。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经济的影响。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亚洲地理位置海报、模型等。
2. 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亚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思考亚洲地理位置对我国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篇1: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读出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类比思维、模拟旅行和角色表演,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给学生以思维美和发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并把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七年级地理《亚洲的人文环境》教案
七年级地理《亚洲的人文环境》教案第一章:亚洲的人口与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亚洲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如人口密度、资源利用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亚洲地图和人口数据引入人口与环境的话题。
讲解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
探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密度、资源利用等问题。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
总结:总结亚洲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亚洲人口分布图,并写一篇关于亚洲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短文。
第二章:亚洲的宗教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宗教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亚洲的主要宗教类型,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宗教的分布特点,如集中地区、传播途径等。
宗教对亚洲文化的影响,如艺术、建筑、生活方式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亚洲地图和宗教数据引入宗教与文化的话题。
讲解亚洲宗教类型:介绍亚洲的主要宗教类型及其特点。
分析宗教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宗教的分布情况。
探讨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宗教对亚洲文化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宗教对亚洲文化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总结:总结亚洲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强调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的宗教信仰,并写一篇关于宗教对亚洲文化影响的短文。
第三章:亚洲的语言与文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特点,认识亚洲的文字体系。
3.2 教学内容亚洲的主要语言类型,如汉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
语言的分布特点,如使用人数、集中地区等。
亚洲的文字体系,如汉字、阿拉伯文、印度文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初中地理教案亚洲
初中地理教案亚洲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3. 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4. 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和首都。
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及主要国家。
教学难点:亚洲地理特征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图、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找出亚洲的位置。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二、亚洲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介绍亚洲的面积、人口、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
2. 讲解亚洲与非洲、欧洲的关系。
三、亚洲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分析亚洲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
2. 讲解亚洲的主要岛屿(日本列岛、菲律宾群岛等)。
3. 介绍亚洲的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乌拉尔山脉等)。
4. 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恒河等)。
四、亚洲的气候类型(10分钟)1. 介绍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2. 分析气候类型在亚洲的分布特点。
五、亚洲的主要国家(10分钟)1. 列出亚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 简要介绍各国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亚洲的地理特点。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亚洲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七、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亚洲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
2. 选择一个亚洲国家,深入了解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使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及主要国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亚洲各国的特点。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绘制亚洲地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选择的亚洲国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亚洲初中地理教案
亚洲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情感,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2. 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剖析法、对照剖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构造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
2. 提问:这些地方分别位于哪个国家?它们在亚洲的什么地方?二、讲解新课1.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限。
4. 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三、亚洲的地理位置1. 提问:亚洲在世界的什么位置?亚洲的范围有多大?2.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四、亚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1. 提问:亚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一、亚洲的地理特点1. 提问:亚洲有哪些地理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二、亚洲的气候特点1. 提问: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三、亚洲的自然灾害1. 提问:亚洲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四、亚洲的人文特点1. 提问:亚洲的人文特点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五、亚洲的国家和地区1. 提问:亚洲有哪些国家和地区?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的地理、气候、自然灾害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感。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 学会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亚洲的特点;3. 运用比较法,探讨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关注亚洲的发展和繁荣,培养国际视野;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亚洲的地理位置1. 经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经25°至170°,北纬0°至80°之间;2. 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3.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二、亚洲的范围和特点1.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2.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海岸等多种地形;3.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4. 亚洲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是人口最多的大洲;5. 亚洲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有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蒙古族等多种民族。
三、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1. 自然环境: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最大的河流——长江和恒河等;2. 人文景观:亚洲有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完成课堂练习。
Step 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七年级地理《亚洲的人文环境》教案
七年级地理《亚洲的人文环境》教案第一章:亚洲的人口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2. 掌握亚洲人口众多国家的名称。
3. 能够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1. 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集中与分散、城乡人口差异。
2. 亚洲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
3.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集中与分散的原因。
2. 举例说明亚洲人口众多国家的名称及人口特点。
3. 组织学生讨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第二章:亚洲的宗教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主要宗教及其分布特点。
2. 掌握亚洲不同文化区的特点及代表性国家。
3. 能够分析宗教与文化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亚洲的主要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
2. 亚洲的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
3. 宗教与文化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宗教对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的影响;文化对饮食习惯、服饰特点的影响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宗教分布图,分析各大宗教的分布特点。
2. 举例说明亚洲不同文化区的特点及代表性国家。
3. 组织学生讨论宗教与文化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
第三章:亚洲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区域差异。
2. 掌握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名称及经济发展状况。
3. 能够分析经济发展对亚洲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亚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快速增长、区域差异显著。
2. 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
3. 经济发展对亚洲人文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贫富差距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经济发展图,分析亚洲经济发展特点及区域差异。
2. 举例说明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名称及经济发展状况。
3. 组织学生讨论经济发展对亚洲人文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初中地理认识大洲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大洲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4.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亚洲地形特点的归纳与理解。
2. 亚洲河流分布与地形关系的推理。
【教学准备】1.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2. 亚洲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亚洲的位置特点(10分钟)1.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特点,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让学生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
三、亚洲的地形特点(10分钟)1. 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等。
2. 让学生结合地图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四、亚洲的河流特点(10分钟)1. 展示亚洲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河流特点,包括河流的长度和流向等。
2. 让学生结合地图归纳亚洲的河流特点。
五、亚洲的地形与河流关系(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亚洲的位置特点、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亚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亚洲的位置特点、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2. 学生能理解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表现出对亚洲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和实例的观察,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位置特点、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
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
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特点和重要国家。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经纬网来确定亚洲的位置,并能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居住大洲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1. 亚洲的分界线和国家分布。
2.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分析。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加深对亚洲特点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典型国家的地理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亚洲有哪些著名的地方?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讲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引导学生理解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讲解亚洲的海陆位置,引导学生理解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3. 讲解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引导学生理解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三、亚洲的自然环境1. 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 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四、亚洲的人文特点1. 讲解亚洲的人口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2. 讲解亚洲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文化多样,包括东亚文化、南亚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和北亚文化等。
第二课时:一、亚洲的重要国家1.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岛国,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
初中地理亚洲人教版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亚洲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分布。
- 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 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意识。
-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分布。
- 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 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划分。
- 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 图片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亚洲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 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亚洲不同地区的特点,理解亚洲的多样性。
-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的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亚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特点。
2.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通过地图观察法,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 讲解亚洲与相邻大洲的分界线。
3. 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 通过图片分析法,展示亚洲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点。
4. 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 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 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
5.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初中地理亚洲位置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位置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 初步掌握使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和范围。
4.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描述。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投影片、地球仪等。
2. 亚洲地图。
教学方法:1. 探究或互动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亚洲地图,引导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亚洲位置和范围的探究。
4. 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绘制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提问:“你们能找出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吗?”2. 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兵马俑、泰姬陵、珠穆朗玛峰、死海、贝加尔湖等,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2. 讲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 讲解亚洲的范围: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四、课堂活动(10分钟)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2. 竞赛活动:开展亚洲位置和范围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热爱亚洲,为生活在亚洲而自豪。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3、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4、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6、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1、亚洲的地形特征2、亚洲的气候特征3、亚洲的河流特征教学难点: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3、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媒体:1、多媒本课件2、时区模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5、 [导入]1、 2、 混乱。
3、 4、 间。
5、 6、 7、 所求时间=8、 界线。
9、 10 课堂小结:教学过程:亚洲地 理位置[新课导入]出示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图,问陆地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并简单回顾其基本特征。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新课讲授]1、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特别强调学生要会看陆高和海深。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区。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归纳:(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第一章 认识亚洲 亚洲概况
第一章认识亚洲[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两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的特点。
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能理解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湖泊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或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湖泊的分布难度: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教学课时]4课时[教具准备]亚洲地形图、亚欧两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世界的陆地可以分为几个大洲?你了解哪些大洲?(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这七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乘着浩荡的长风,来巡游这些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2)亚洲的地理位置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作业布置]见基础训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研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复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五、课时安排6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亚洲、日本……(二)新授板书第一章熟悉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天文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天文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研究,直到熟悉一个大洲的天文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研究,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天文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亚洲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亚洲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特点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亚洲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特点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土地和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而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洲,自然地理和人文特点丰富多样,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认识亚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3. 了解亚洲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语言和文化。
4. 掌握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亚洲地理和人文特点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亚洲位于北半球东部,南北横跨约90度,东西纵跨约140度。
亚洲的边界包括乌拉尔山脉、黑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印度洋和太平洋。
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2.1 地形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
高山地区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和昆仑山脉等;平原地区主要有东亚平原、印度河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和恒河等;湖泊中尤以咸水湖库尔勒湖和热水湖巴盖尔湖最有名。
2.2 气候亚洲的气候种类丰富,包括寒温带、温带和热带气候。
北亚、东亚和中亚主要是寒温带气候,西亚和南亚主要是热带气候,而东南亚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3 自然资源亚洲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大陆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以及水力资源和农业资源。
3. 亚洲的人文特点3.1 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人口分布不均衡。
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2 语言亚洲拥有众多语言,其中汉语、印度尼西亚语和阿拉伯语为亚洲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
3.3 文化亚洲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汉字文化、印度的佛教文化和韩国的传统舞蹈文化等都是亚洲的独特文化表现。
四、教学活动1. 使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亚洲的地理和人文特点,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展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亚洲地理:认识亚洲各国间的地理界限和联系的教案
亚洲地理:认识亚洲各国间的地理界限和联系的教案认识亚洲各国间的地理界限和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了解亚洲各国之间的地理联系和地理界限。
3.增强学生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亚洲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亚洲是全球最大的洲,其面积达到了4.44亿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洲,人口超过45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60%以上。
亚洲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2.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界限亚洲各国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包括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
同时,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也有着界限和分歧。
例如,朝鲜和韩国之间存在着历史和政治上的分歧,因此地理上的分界线也比较明显。
三、教学步骤1.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亚洲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知识讲解简要介绍亚洲各国之间的地理联系和界限,让学生了解亚洲地理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探究亚洲各国之间的某一方面的联系和界限,并通过小组讨论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4.课堂展示让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就相应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5.亲身体验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亚洲各国之间的地理联系和界限。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和展示以及对课堂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不断的教学尝试和反思,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亚洲地理,做好未来的准备。
初中地理亚洲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大洲——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讨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的具体国家或地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亚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亚洲有哪些著名的地理特征?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
2. 讲解亚洲的范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东与北美洲相望。
3. 讲解亚洲的气候: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讲解亚洲的自然资源:亚洲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水资源丰富,有长江、黄河、恒河等。
5. 讲解亚洲的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匀,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人口较为稠密。
6. 讲解亚洲的经济特点:亚洲经济实力雄厚,有中国、日本、印度等世界强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国家仍处于贫困状态。
四、案例分析1. 分析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
亚洲教案初中
亚洲教案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特征的认知和兴趣。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亚洲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分布。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详细解释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相关章节。
2. 亚洲地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3. 教学视频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亚洲国家名称。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介绍亚洲的面积: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
3. 介绍亚洲的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三、亚洲的地形和气候(各5分钟)1. 介绍亚洲的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 介绍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四、亚洲的河流和湖泊(5分钟)1. 介绍亚洲的河流特点:河流众多,长河较多,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流入海。
2. 介绍亚洲的湖泊: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以及贝加尔湖等著名湖泊。
第二课时:一、亚洲的国家和地区(5分钟)1. 介绍亚洲的国家数量:亚洲共有约50个国家。
2. 介绍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二、亚洲的经济和文化(各5分钟)1. 介绍亚洲的经济特点: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有发达国家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印度等。
2. 介绍亚洲的文化特点:亚洲文化多样,有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等,各有特色。
三、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亚洲的地理特点: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认识亚洲主要国家和地理分区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认识亚洲主要国家和地理分区认识亚洲主要国家和地理分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其面积超过44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亚洲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和文化,能够让人们深入体验到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大陆。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亚洲的地理情况,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加强亚洲教学的深入和广泛,让学生们在认识主要国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以期达到深入挖掘亚洲文化的效果。
一、亚洲主要国家介绍1.中国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地形情况非常丰富,有高山、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亚洲东部。
日本拥有壮丽的山川、美丽的海滩、古老的神社、现代的摩天大楼等世界闻名的景观。
日本的文化表现在其传统饮食、戏剧、艺术等方面,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3.印度印度是一个南亚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印度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而享有盛誉。
印度的文化对世界汉族、瑜伽、辣椒、烤饼、胡椒、滴滴留声等都有重要贡献。
4.韩国韩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韩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精美的文化艺术作品和高科技现代产业,深受人们的欢迎。
5.伊朗伊朗位于亚洲的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伊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和艺术、建筑、文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深厚的底蕴。
以上是五个亚洲主要国家的简介,这些国家的规划面积和人口数量都非常巨大,同时也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底蕴,学生应了解和掌握这些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
二、亚洲地理分区亚洲地理分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亚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西北部、蒙古、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部等地。
这个地区地貌丰富,同时也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东南亚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亚洲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章认识亚洲
[教学目的]
1、了解亚、欧两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的特点。
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能理解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湖泊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
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或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湖泊的分布
难度: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具准备]
亚洲地形图、亚欧两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世界的陆地可以分为几个大洲?你了解哪些大洲?(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这七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乘着浩荡的长风,来巡游这些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4、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
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
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作业布置]
见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亚、欧两洲的地形
(1)亚洲的地形特征
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
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
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
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
七年级地理教案
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
3、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
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
(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3)中部低平
(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
5、学生完成p6表格
[作业布置]
见填充图册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亚洲的地形有何特征?
三、亚洲的气候
(一)气候负责多样
1、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数一数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设问: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由此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复杂多样)
2、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设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学生阅读p7-8文字,思考说明)
(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和降水的复杂性体现出来
(5)结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别大
(6)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别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
(7)展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
(8)讨论:为什么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二)大陆性强
(9)展示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过渡)亚洲的气候不但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而且季风气候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讲述季风的含义: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2、结合本地实际,提问:当地冬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有什么特征?夏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又有什么特征?
(过渡)亚洲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
1、结合板图讲述风的形成过程及与气压、气温的关系
2、板画亚洲简图,理解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