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10药学)

合集下载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使用方法。
h
3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 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 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 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 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
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 射。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 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比F(V/V0)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 匀,分剂量准确。
h
1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 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 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 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
h
13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般配制原则为:
(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 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 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 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 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 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药剂学实验
h
1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 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九 软膏剂的制备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探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工艺,验证中药药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实验材料:1. 中药材:金银花、黄芪、当归等。

2. 试剂: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3. 仪器设备:回流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颗粒机、压片机等。

实验方法:1. 提取工艺:选取金银花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

首先将金银花粉碎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再通过旋转蒸发仪浓缩,最后得到提取物。

2. 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和柱温,获得目标化合物。

3. 制剂工艺:将纯化后的有效成分与适宜的辅料混合,通过颗粒机制粒,压片机制片,制备成片剂。

4. 质量控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的含量,确保制剂中有效成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通过水提醇沉法成功从金银花中提取到有效成分,并在HPLC中得到单一峰值,表明目标成分被有效分离。

2. 制备的片剂外观均匀,无明显杂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符合预期标准。

3. 稳定性测试显示,制剂在储存条件下3个月内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从中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有效成分,并将其制备成片剂。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片剂成分稳定,疗效可靠,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剂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以及更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形式。

药剂学实训报告

药剂学实训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 ii吐温80 iii吐温80与90%乙醇ph 澄清度嗅味(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篇二: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实验10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10脂质体的制备
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学教学实验中心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测定脂质体包封 率的方法。 3、熟悉脂质体形成原理,作用特点。 4、了解“主动载药” 与“被动载药” 的 概念。
二、 实验原理 脂质体是由磷脂与(或不与)附加剂为骨 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 状体。
• (4)取预热的PBS 30ml,加至含有磷脂膜的烧 瓶中,65-70℃水浴中搅拌水化10-20min。取出 脂质体液体于烧杯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室温 下,搅拌30-60min,如果溶液体积减少,可补加 水至30m1,混匀,即得。(整个过程也可在旋转 蒸发仪上完成,其它的脂质体制备也可在旋转蒸 发仪上完成。) • (5)取样,在油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画出所 见脂质体结构,记录最多和最大的脂质体的粒径; 随后将所得脂质体溶液通过0.8m微孔滤膜两遍, 进行整粒,再于油镜下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画出 所见脂质体结构,记录最多和最大的脂质体粒径。
脂质体检测结果
脂质体 类别
空白脂质体 被动法载药 脂质体 主动法载药 脂质体
形态
最大粒径 最多粒径 (m) (m)
备注
• 五、思考题 • 1. 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请讨 论影响脂质体形成的因素。 • 2. 从显微镜下的形态上看,“脂质体”、 “乳剂”及“微囊”有何差别? • 3. 如何提高脂质体对药物的包封率? • 4. 请问如何选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本 文所用的方法与“分子筛法”、“超速离 心法”相比,有何优缺点? • 5. 请试着设计一个有关脂质体的实验方 案?本实验方案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inside acid pH
DH+ H+ຫໍສະໝຸດ DH+ H+

药剂学实验与指导 (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使用)

药剂学实验与指导  (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使用)

药剂学实验与指导(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使用)河南中医学院药剂学学科2004年10月前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药学科学的发展,许多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不断涌现,为体现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重现性,在征求任教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参考兄弟院校的药剂学实验指导,选择确定实验内容,并进行了预实验。

本教材可供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

限于水平,编写内容难免有疏漏与不当之处,谨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2004.10药剂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明确实验目的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药环节,是当前教学中焏需加强的重要方面。

根据药物制剂、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剂学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典型制剂的制备与操作,验证、巩固和扩大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试验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或了解制剂研究、生产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保养方法等;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记录和独立的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搞好中药制剂的科研和生产打好基础。

(二)遵守实验规则为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实验作风,确保取得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学生必须遵守下列实验规则。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1. 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药剂学实验则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我所进行的药剂学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制剂,加深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药物和辅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及辅料。

2.准备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和辅料溶解于溶剂中。

3.药剂制备:将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搅拌、过滤等处理。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药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浓度等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论。

4.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外观:制备好的药剂悬液呈乳白色,无明显颗粒。

•溶解度:药剂在溶剂中溶解良好,无明显析出物。

•PH值:药剂的PH值在6-8之间,符合药物质量标准要求。

•浓度:药剂的浓度符合预期值,并且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实验操作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操作标准,在制备药剂过程中控制了相关变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药剂质量良好:制备的药剂外观良好,溶解度和PH值符合质量标准,浓度与预期一致,说明药物制剂工艺可靠,质量可靠。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药物和辅料、准确制备药剂溶液、控制制剂工艺等无不对药剂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药剂学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药物制剂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我合理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判断。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伍、制备、贮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中药药剂,探索中药的药理学和药剂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2. 研究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分析中药药剂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中药材: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2. 溶剂:乙醇、水;3. 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将其粉碎成细粉;2. 提取:将细粉加入适量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得到提取液;3. 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发皿中,用水浴加热蒸发,直到得到浓缩液;4. 干燥:将浓缩液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得到中药药剂;5. 质量控制: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中药药剂的质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6. 药理学特性研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通过观察中药药剂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微观结构。

在药理学特性研究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通过分析光谱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药剂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药剂学] 实验10 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

[药剂学] 实验10 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

【处方分析】
【思考题】
1.试分析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各辅料的作用。

柠檬酸:调节pH值,防止阿司匹林水解或变色(阿司匹林遇热和湿会逐渐降解为水杨酸,在PH值为3.5时,水解反应最慢,最稳定),也可加入酒石酸;同时柠檬酸还具有矫味的作用。

淀粉浆:黏合剂,将药物细粉润湿、黏合制成颗粒以便于压片。

淀粉浆是最常用的黏合剂,其优点是能均匀地润湿片剂粉料,因为胶冻中包含有大量水分,遇粉料后水逐渐扩散到粉料中,分布均匀润湿一致,制出的片剂崩解性能好,对药物溶出的不良影响小。

滑石粉: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它可以将颗粒表面的凹陷处填满补平,减低颗粒表面的粗糙性,以达到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颗粒流动性的目的。

.配制10%淀粉浆,为何将淀粉加热,稍冷后使用?
淀粉在水中加热,吸水、颗粒膨胀,变成半透明的糊状,这样做可以使其充分化开增强勾芡效果。

在配制淀粉浆时,先加热,再冷却后使用,此时所制淀粉浆的黏度最高。

【讨论】。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置换价测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甘油、无水碳酸钠、硬脂酸、蒸馏水、液体石蜡、药勺、玻璃棒、称量纸。 2、设备与仪器 蒸发皿、水浴锅、栓剂模具、药物天平、量筒(10ml)、电炉。 (二)实验部分 1、甘油栓 【处方】 甘油 8.0g 无水碳酸钠 0.2g 硬脂酸 0.8g 蒸馏水 1.0ml
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1
2
M=kt1/2
k值的大小反映了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的快慢,k值越大,释放越快。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透膜(玻璃纸)到达接受介质(如水)的速度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M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04
03
01
02
取油相成分(十六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置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
取水相成分(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置于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
在不断搅拌下将水相以细流状加入油相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几分钟,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基质稍冷时加入香精。
H2=DT 式中,H—扩散距离(mm),D—扩散系数(mm2/h),T—扩散时间(h),以H2对T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即为D。D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掌握相关制剂技术,并对所制备的药剂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

通过实验,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中药材:_____、_____、_____等。

辅料:_____、_____、_____等。

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精度为 001g。

粉碎机:用于药材的粉碎。

煎煮锅:不锈钢材质,容量_____L。

离心机:转速可达_____rpm。

干燥箱:温度可调节范围为_____℃至_____℃。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药材的预处理对选取的中药材进行拣选,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将药材洗净、晾干,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成适当的粒度。

2、提取工艺称取一定量粉碎后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料液比加入溶剂(如水、乙醇等)。

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煎煮或回流提取。

3、分离与纯化提取液经过滤去除药渣。

滤液采用离心或沉淀等方法进一步去除杂质。

4、浓缩与干燥将滤液放入浓缩设备中,在适当的温度和真空度下进行浓缩。

浓缩液采用干燥箱进行干燥,得到干浸膏。

5、制剂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干浸膏与相应的辅料混合,制备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

6、质量检测对所制备的制剂进行外观、粒度、水分、含量测定等质量检测项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提取工艺结果记录不同提取条件下(如溶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的提取率。

分析提取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2、制剂质量检测结果外观:观察制剂的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判断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粒度:使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制剂的粒度分布,评估其均匀性。

水分:采用干燥失重法测定水分含量,确保在规定范围内。

含量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判断是否达到预定标准。

3、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制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是指在药剂学领域进行的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制备技术、稳定性、药效等方面的实验。

药剂学实验是药
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
物的性质和特点,优化制剂工艺,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药剂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包括:
1.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包括溶解度、稳定性、药物
与溶剂、药物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 药物制剂的制备与优化:包括药物的选择、制剂配方的
设计、制剂工艺的优化等。

3. 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包括药物的纯度、含量测定、溶
出度测试等。

4. 药物的稳定性研究:包括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例如光、温度、湿度等。

5. 药物的活性评价:包括体外和体内药效学实验,用于评
价药物的生物活性和临床疗效。

药剂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药物的特性,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制备工艺的优化,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从而为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药剂学实验教案

药剂学实验教案

药剂学实验教程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教研室2006年2月前言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为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为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素质。

通过典型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和质量评价等实验内容,掌握和熟悉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原理和操作技求,从而为创制新剂型、新品种、新工艺奠定实践基础。

为达到药剂学实验的目的, 要求在实验时必须做到: 实验前, 应预习有关内容, 明确目的, 了解方法与相关仪器和设备, 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过程中, 应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严谨的工作态度, 严密的工作方法和整洁、有序的工作习惯; 做到勤于思考,开拓创新, 正规操作,仔细观察, 如实记录, 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后,做好仪器、实验室清洁; 按要求,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本教材结合我校实际,在历年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药剂学实验教材, 由药剂学教研室组织修订、编写, 供药剂学实验教学用; 为提高外语水平,加强双语教学, 本次修编新增了三个英文实验。

本实验教材修编由尹宗宁副教授、博士承担实验一、二、四、七、十五,何勤副教授、博士承担实验三、十、十一、十二、十四, 黄园讲师承担实验五、六、八、九、十三; 完稿后由尹宗宁博士负责统稿, 教研室侯世详、张志荣、陆彬、王柄南教授对全稿进行了审修。

限于时间与编者水平,本教材尚存不足与错误之处,敬请师生批评指正。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2006年2月目录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三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四滴丸剂的制备………………………………………………………实验五胶囊和颗粒剂的制备………………………………………………实验六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实验七5%抗坏血酸注射液处方筛选………………………………………实验八5%抗坏血酸注射液的制备…………………………………………实验九滴眼剂的制备………………………………………………………实验十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实验十一膜剂的制备………………………………………………………实验十二栓剂置换价的测定及制备………………………………………实验十三微丸的制备………………………………………………………实验十四脂质体的制备……………………………………………………实验十五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Preparation of Solution and Colloid一、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药剂学实验内容

药剂学实验内容

药剂学实验内容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药品配方、制备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药剂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一、药物配方实验药物配方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基础,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计量:学习使用药品名、规格,加工数量、测量剂量等方法。

2. 药品溶解度:了解药物在水、酸、碱、醇、酯等溶剂中的溶解性。

3. 药物稳定性:了解药物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因素。

二、药物制剂实验药物制剂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固体药物制剂:了解固体药品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液体药物制剂:学习液体药品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半固体药物制剂:学习半固体药品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方法。

三、药物质量控制实验药物质量控制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理化性质分析:测量药品的密度、水含量、黏度、溶解度、旋光度等物理性质。

2. 药物化学成分分析:利用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分析药物化学成分。

3. 药物微生物检验:检测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防止微生物污染。

四、药品安全实验药品安全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毒性试验:测定药品的毒性,评估药品的安全性。

2. 不良反应试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代谢试验:了解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剂学实验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药物配方、制剂、质量控制、安全等多方面。

这些实验对药学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

1、碘酊溶液处方:碘:2g 碘化钾:1.5g 乙醇:50毫升蒸馏水加至100毫升取碘化钾置于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至溶解,加入I以及乙醇,搅拌至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

2、炉甘石洗剂处方:炉甘石7.5g zno2.5g 甘油:2.5g cmcna:0.125g 蒸馏水:加至50毫升取已过120目筛的炉甘石和zno于研钵,加cmcna,研磨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加蒸馏水50毫升即得。

3、复方硫磺洗剂处方:沉降硫:1.5g znso41.5g 樟脑胥12.5毫升甘油:2毫升蒸馏水加至50ml制法:取硫磺于研钵中加甘油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10ml。

研匀,然后按照处方量,加入樟脑胥成份,边加边研,所得制剂为黄色混悬液。

4、液状石膏腊处方:液状石蜡:12毫升阿拉伯胶:4g 尼泊金乙酯醇溶液2d 蒸馏水加至:30毫升制法:干胶法加阿拉伯胶至于研钵中,加入液体石蜡,稍加研磨,使胶粉分散,后加水8毫升,不断研磨至发生噼啪声音,形成浓厚的乳状液,即成初乳状。

加水5ml,研磨后,加入尼泊尔金2d,研匀,加至蒸馏水30毫升。

淡黄米色溶液5、石灰乳擦剂处方:(Ca0H)2溶液10毫升花生油10ml新生皂法: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于塞三角瓶子加盖振摇至乳状生成。

6、硫酸阿托品倍散处方:硫酸阿托品0.25g 胭脂红乳糖:0.25g 乳糖24.5g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倾出,将硫酸阿托品溶液与胭脂红糖至于研钵中,再以等量逐加法,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取出。

7、痱子粉处方:薄荷脑0.6g 樟脑0.6g 麝香草酚:0.6g 氧化锌6g 水杨酸1.4g 升华硫4g淀粉10g 硼酸:8.5g 薄荷油:0.6ml 滑石粉加至100g制法:去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形成低共融物,与薄荷油研匀,另外将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升华硫,淀粉分别研细混合,用混合物细粉吸收低共融物,最后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滑石粉,研匀使成为100g需要滑石粉68g,过七号筛,即得。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
1.分析炉甘石洗剂与硫磺洗剂制备方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2.樟脑醑加入到水中,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使产品微粒不致太粗?
3.分析在实验中加入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意义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3)
授课题目:
乳剂的制备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基本内容:
(一)休止角的测定
(二)流出速度的测定
教具与设备要求:
1.原辅料、试剂:自制阿司匹林片、羟丙甲纤维素、防潮性欧巴代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1.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助流剂的机制时什么?助流剂量过多会影响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3.硬脂酸镁是润滑剂,与助流剂的作用机制有什么不同?
讲授提纲:讲解不同基质的软膏剂制备方法
重点:1.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
2.W/O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
3.软膏剂质量检查及质量评定。
4.琼脂扩散法测定软膏中药物释放。
难点:1.基质熔化、水相与油相混合的方法。
2. 软膏中药物释放测定的操作。
基本内容:
(一) 单软膏的制备
(二)乳剂型软膏基质的制备
2.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基本内容:
(一)加液研磨法制氧化锌混悬剂
(二)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三)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教具与设备要求:
1.原辅料、试剂:氧化锌、硫酸铜、硫磺、炉甘石、樟脑、三氧化铝、枸橼酸钠、沉降硫磺、硫酸锌、樟脑醑、甘油、5%新洁尔灭溶液、吐温80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目录一、基本知识与技能一)药剂学实验任务二)药物剂型的分类三)药剂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二、验证性实验实验一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二乳浊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油类所需HLB值的测定实验三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观察实验四氯霉素眼药水的制备实验五双氯酚酸钠缓释片的制备及一般质量评估实验六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主药含量及释放度的测定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实验八凝胶剂的制备实验九阿司匹林水溶液的稳定性预测实验十栓剂的制备实验十一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十二脂质体的制备三、设计性实验实验一包合物的制备实验二不同软膏基质的制备及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实验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四、综合性实验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制备实验二对乙酰水杨酸肠溶片的制备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的制备基本知识与技能一、药剂学实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处方组成、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随着医学、药学及相邻学科的发展,药剂学的内容有很大的发展。

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药剂学实验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

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通过典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工艺操作/质量评定等实验内容,使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药学各专业本科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动物经皮吸收实验方法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参加制剂新品种、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制剂研究与生产提供一个实践基础二、药物剂型的分类(一)按物质形态分类1.液体剂型通常是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一定的溶媒中而制成。

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搽剂等。

2.固体剂型通常将药物和一定的辅料经过粉碎、过筛、混合、成型而制成,一般需要特殊的设备。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导言: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着重研究中药的混合、加工以及制剂的制备等方面。

实验报告旨在记录我们进行的一次中药药剂学实验以及所获得的结果和结论。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中药的制剂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药的制剂技术,了解中药的合理配伍规律,并掌握制备中药煎剂和丸剂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1)中药材: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

(2)辅料:麦芽糊精、淀粉、葡萄糖。

2. 仪器设备:(1)研钵、研针、药锅。

(2)电子天平、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1. 中药煎剂的制备:(1)称取适量的人参、黄芪、当归分别,洗净。

(2)将药材放入研钵中,添加一定量的水,并用研针细细磨碎。

(3)将磨碎的药材放入药锅中,加水适量,加热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一段时间。

(4)煎煮完成后,倒入容器中,待凉后过滤出煎剂。

2. 中药丸剂的制备:(1)称取适量的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洗净。

(2)将药材放入研钵中,加入麦芽糊精、葡萄糖并一起研磨。

(3)将研磨后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搅拌均匀。

(4)将混合好的药丸料压制成均匀大小的丸剂。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中药煎剂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制备的人参、黄芪、当归煎剂均具有很好的颜色和气味,表明制剂的工艺操作正确。

通过对煎剂的理化性质实验,我们发现,人参煎剂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黄芪煎剂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当归煎剂具有补血、调经的功能。

这与我们预期的中药性能相符合,说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靠。

2. 中药丸剂实验结果分析:在制备中药丸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药丸料的加入量和压制力度对丸剂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药丸料过多或压制力度不均匀,则丸剂易碎或质量不均匀。

通过多次调整药丸料的加入量和压制力度,我们最终制备出了质量稳定、形状均匀的中药丸剂。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的制剂技术,了解了中药的合理配伍规律,并成功制备出中药煎剂和丸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 (2)强力搅拌以及用棉花、滤纸过滤, 对其活性和稳定性均有影响,故宜注意操 作,其活性通过实验可以比较。 (3)胃蛋白酶的消化活力应为1:3000, 若用其他规格则用量应按规定折算。
五、实验结果 六、结论与讨论 七、思考题

出制备的一般流程及物料加入的次序.
二.实验原理
概念: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
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 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
类型: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 酊剂、醑剂和糖浆剂、涂剂等。 高分子溶液剂:亲水性高分子溶液
非 水 性高 分子溶液剂 。
【制备】
Ⅰ法:取稀盐酸与处方量约2/3的纯化
水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使膨胀 溶解,必要时轻加搅拌,加甘油混匀, 并加适量水至全量,即得。
Ⅱ法:取胃蛋白酶加稀盐酸研磨,加纯
化水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适量水至全 量,混匀,即得。
【质量检查】
比较两种操作制备的合剂质量.
【注释】
(1)胃蛋白酶极易吸潮,称取操作宜迅
薄荷油 纯化水 0.2ml 加至100ml
【制备】

(1)称取滑石粉1.0g置于干净研钵中,量取薄 荷油加到滑石粉上,充分研匀。量取蒸馏90ml, 分次加到研钵中,先加少量,研匀后再逐次加入 其余部分的蒸馏水,每次都要研匀,最后留下少 量蒸馏水。 (2)将上述混合液移入150ml的有塞玻瓶中,用 余下的蒸馏水将研钵中的滑石粉洗入玻瓶,加塞 剧烈振摇10min。 (3)用润湿过的滤纸反复滤过,直至澄清。再 从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00ml,即得
二.实验原理
常用溶剂: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
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
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
质量要求:溶液型药剂外观、色泽、PH、
含量。
二.实验原理
制备方法:溶解法(溶胀)、稀释法和化学反应 法。 一般制备过程:称量→溶解(溶胀)→混合→过 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 称量器具的选择: 最小称重量应大于天平感量的20倍(相当于相 对误差小于5%)原则选择称量器具。 复方药制剂,按处方顺序称量,但含麻醉药的, 麻醉药最后称,且需核对和登记。 根据不同量具的量取准确性和影响因素来选择 量具及正确量取方法及关于滴的处理。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洗量具,荡洗液 合并于溶器中。
用何种灵敏度的电子天平? 2.滴在制剂处方中常为处方中的小量液体 的量取单位,那么滴是不是体积单位?影响 滴重量的因素有哪些?相同液体不同滴落 方式的液滴体积是否一样?实际工作中应 如何处理? 3.是否可用投药瓶量取液体药物配制处方? 为什么?
称量实验
做P3(二),并做好记录.
8.溶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试列


(4)另用轻质碳酸镁、活性碳各1.0g,分别按上 法制备薄荷水。记录不同分散剂制备薄荷水观察 到的结果。 【质量检查】比较三种分散剂制备的薄荷水pH、澄 明度、嗅味等。
四、实验内容
2、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碘化钾 蒸馏水
1g 2g 加至20ml

【制备】
取碘化钾置于适宜的容器中,加蒸馏水约2ml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制操作。
2.掌握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称量器具的正确使
用方法。 3.掌握常用溶液型制剂备方法、质量标准及 检查方法。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 用机制及常用量。
请问答下列问题
1.请问称取10g、1g、0.1g、0.01g分别选

(4)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 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胶塞及金属塞接触。 避免被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四、实验内容
3、复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 【处方】

硫酸亚铁 稀盐酸 单糖浆
1.0g 0.75ml 40ml
薄荷油
纯化水
0.01ml
加至50ml
【制备】
(1)量取纯化水25ml,煮沸,加入蔗糖42.5g, 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趁热用脱脂棉 过滤,在滤器脱脂棉上续加适量的热水滤过,使 滤液冷至室温时为50ml,搅匀,即为单糖浆。 (2) 量取纯化水约7.5ml,加入处方量的硫酸亚 铁、稀盐酸、薄荷油,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过 滤。滤液加入单糖浆,搅拌均匀,加入薄荷油, 补加适量的纯化水,使成全量50ml,混匀,即得。

二.实验原理

物料加入顺序:
先加:复合溶剂、助溶剂、稳定剂等;
难溶的固体药物 后加:易溶药物、液体药物、 挥发性药物 溶解:先用溶剂的50%-75%的量溶解,搅拌
或加热溶解;
固体药物用另器溶解,过滤;
最后定全量。
实验安排
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及检查 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及检查
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及检查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及检查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烧杯,试剂瓶,玻璃漏斗,量筒,
磨塞小口玻璃瓶,电子天平,
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
性碳、碘化钾、碘、硫酸亚铁、枸橼酸、 蔗糖、纯化水、稀盐酸、甘油、胃蛋白酶 (以下每个实验自选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
低份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 [处方]
【质量检查】
成品的外观、性状,测定溶液的PH。
注释

(1)硫酸亚铁置空气中吸潮后易氧化生成黄棕色碱 式硫酸铁,不能供药用,其反应式如下: 4FeSO4+2H2O+O2→4Fe(OH)SO4 其水溶液长期放置同样有此变化,本品中所加 枸橼酸,主要使部分蔗糖转化成具有还原性的果 糖和葡萄糖,以防止硫酸亚铁的氧化变色。 附:本品主要用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 子宫肌瘤出血、钩虫病失血等)、营养不良、妊 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溶解,加入碘,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
加蒸馏水至20ml,振摇均匀即得 【用途】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 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质量检查】 成品的外观、性状。

注意事项
(1)碘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可用玻璃器皿或蜡 纸,不宜用纸,并不得接触皮肤与粘膜。 (2)处方中碘化钾起助溶剂和稳定剂作用,因 碘有挥发性又难溶于水(1∶2950),碘化 钾(或碘化钠)可与碘生成易溶性配合物而 溶解,同时此配合物可减少刺激性。结合形 成如下:I2+KI→KI3 (3)在制备时,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 化钾加适量纯化水(1∶2)配成浓溶液,然 后加入碘溶解。
(2)蔗糖宜按上法分次加入溶解,避免溶液 粘稠,不易过滤。 (3)本品用冷溶法制备,薄荷油不能完全溶 解,有一部分油析出,应用水湿润的滤材 反复过滤澄清。
(三)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
【处方】

胃蛋白酶 稀盐酸 甘油 纯化水
1. 0g 0.70ml 10.0ml 50.0ml
药剂学实验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药学系
10级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实验三 青霉素G钾盐水溶液的稳定性试验实 验四 散剂与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五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 实验六 栓剂的制备 实验七 软膏剂的制备及软膏剂的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八 片剂的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