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昔帖木儿

合集下载

阔阔真与成宗朝政治

阔阔真与成宗朝政治

第3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月 Vol.38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6──────────收稿日期:2015-10-11作者简介:葛昊福(199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蒙元史。

-89-阔阔真与成宗朝政治葛昊福(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后宫参政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元朝也不例外。

阔阔真是一位参政、预政的蒙古女性,她助子登基,又尽心辅弼,对成宗一朝的守成政治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阔阔真;争位;成宗;参政 中图分类号:K2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3-0089-03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3.023Kökächin and the Politics during Cheng Zong’s ReignGE Hao-fu(Lanzhou University,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 It is common that Harem participated in politics in China’s history, and the Y uan Dynasty is no exception. Kökächin was a politics and pre-politics Mongolian woman. She helped her son to the throne and assisted him in government affairs, which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olitics during Cheng Zong’s reign.Key Words: Kökächin; fight for throne; Cheng Zong Emperor;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对于阔阔真的研究,前辈学者已有所涉及。

新元史

新元史

新元史卷一百四列传第一后妃烈祖宣懿皇后(即诃额仑或月伦太后)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即弘吉剌·孛儿帖)(忽鲁浑皇后以下附) 太祖忽兰皇后(古儿八速皇后以下附)(古儿八速皇后即古儿别速,成吉思汗赐予术赤台者为亦巴合,而非古儿别速) 太祖也遂皇后(察合皇后以下附)(即察合公主) 太祖也速干皇后(合答安皇后以下附)太祖完颜皇后(即岐国公主或称公主皇后) 太宗孛刺合真皇后(昂灰二皇后以下附)太宗昭慈皇后(即乃马真后) 定宗钦淑皇后(即海迷失后) 拖雷妃显懿庄圣皇后(即克烈·唆鲁禾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也速儿皇后以下附) 世祖帖古伦皇后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喃必皇后以下附) 真金太子姐徽仁裕圣皇后成宗贞慈静懿皇后成宗卜鲁罕皇后(忽帖泥皇后) 答刺麻八刺元妃昭献元圣皇后武宗宣慈惠圣皇后(速哥失理皇后以下附) 武宗仁献章圣皇后武宗文献昭圣皇后武宗伯忽笃皇后仁宗庄懿慈圣皇后(答里麻失里皇后)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牙八忽都鲁皇后以下附) 甘刺麻元姐宣懿淑圣皇后泰定帝八不罕皇后(亦怜真皇后以下附) 明宗八不沙皇后明宗真裕徽圣皇后(按出罕皇后以下附) 文宗不答失里皇后宁宗答里忒迷失皇后惠宗答纳失里皇后(即钦察答纳失里) 惠宗伯颜忽都皇后惠宗完者忽都皇后(即奇皇后)(木纳失里皇后以下附) 附诸公主(昌国大长公主帖木伦即帖木仑,昌国大长公主火臣别吉即火真别姬公主,赵国大长公主阿刺海别吉即阿剌海别吉或壶盖公主以下等附)卷一百五列传第二烈祖诸子哈撒儿也生哥势都儿哈准(即合赤温) 按只吉带哈丹帖木哥斡赤斤(即帖木格或铁木哥斡赤斤) 塔察儿乃颜别克帖儿别勒古台口温不花卷一百六列传第三太祖诸子一术赤拔都伯勒克忙哥帖木儿脱脱月思别鄂尔达昔班土斡耳托克帖木儿卷一百七列传第四太祖诸子二察合台合剌旭烈兀也速蒙哥阿鲁忽博拉克笃哇也先不花怯伯笃来帖木儿贝达尔不里秃剌阿剌忒纳失里卷一百八列传第五太祖诸子三拖雷上旭烈兀出伯阿八哈台古塔儿卷一百九列传第六太祖诸子四拖雷中阿鲁浑盖喀图合赞合儿班答不赛因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七太祖诸子五拖雷下阿里不哥药木忽儿拨绰牙忽都末哥阔烈坚(即阔列坚)也不干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八太宗诸子合失海都察八儿阔端太子只必帖木儿别帖木儿脱脱木儿阔出太子失烈门哈剌察儿灭里阿鲁灰帖木儿合丹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九定宗诸子忽察脑忽禾忽秃鲁宪宗诸子班秃阿速台玉龙答失撒里蛮彻彻秃昔里吉兀鲁思不花晃火帖木儿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十世祖诸子上皇太子真金甘麻剌梁王松山王禅答剌麻八剌魏王阿木哥卷一百十四列传第十一世祖诸子下忙哥刺阿难答那木罕忽哥赤也先帖木儿把匝瓦剌尔密爱牙赤奥鲁赤铁木儿不花老的阿忒思纳失里搠思班党兀班阔阔出脱欢老章孛罗不花大圣奴宽彻不花和尚帖木儿不花蛮子忽都鲁帖木儿成宗皇太子德寿仁宗皇子兀都思不花泰定帝诸子八的麻亦儿间卜小薛允丹藏卜文宗诸子皇太子阿剌忒纳答剌燕帖古思太平讷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十二特薛禅孛秃锁儿哈忽怜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阔里吉思、术忽难、术安)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纽林的斤、帖木儿补化、伯颜不花的斤)卷一百十七列传第十四札木合塔而忽台(即塔里忽台) 脱黑脱阿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十五客烈亦王罕(或称王汗)桑昆(即亦剌合?桑昆) 札合敢不乃蛮太阳罕(即太阳汗) 不月鲁克(或称不亦鲁黑汗) 古出鲁克(即屈出律) 抄思别的因卷一百十九列传第十六木华黎上(孛鲁塔思、霸都鲁安童、兀都带、拜住)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十七木华黎下(速浑罕、乃燕、硕德、别里哥帖木儿、相威、撒蛮、脱脱、朵儿只、朵儿直班乃蛮台、带孙、忽图鲁、塔塔儿台)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十八博尔术(玉昔帖木儿、阿鲁图、纽的该) 博尔忽(布而古儿、月赤察儿、塔剌海、■〈亻瓜〉头塔察儿、密里察而、宋都台、伯里阁不花、赤老温、察剌、脱帖穆儿、月鲁不花、阿剌罕、健都班)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速不台兀良合台阿术卜怜吉歹也速□儿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二十者勒蔑也孙帖额忽必来者别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一术赤台(成吉思汗原娶亦巴合,后来赐予术赤台,《元史》称亦八哈别吉,即札合敢不之女,其妹即唆鲁禾帖尼) 怯台哈答畏答儿博罗欢伯都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二十二答阿里台(即答里台或答里台斡惕赤斤) 蒙力克脱栾伯人儿阔阔出(即通天巫阔阔出) 豁儿赤兀孙(即豁尔赤) 察合安不洼纳牙阿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忽都虎(即失吉忽秃忽) 曲出阔阔出(四养子之一,成吉思汗以其反复无常,杀阔阔出而厚赏其妻) 察罕木华黎塔出亦力撒合立智理威韩嘉讷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四耶律楚材铸希亮有尚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五亦鲁该阿勒赤忽难迭该古出古儿木勒合勒忽布拉忽儿汪古儿者歹朵豁勒忽哈剌察儿阔阔搠思豁儿豁孙蒙古兀儿客帖木格速亦客秃种索轻吉牙歹塔亦儿阿儿孩合撒儿八剌扯儿必八剌斡罗纳儿台掌吉帖木儿蔑格秃合答安薛亦兀儿也客捏兀邻朵歹晃答豁儿速客孩晃孩合儿忽答别都温赤歹朵儿伯多黑申附朵罗阿歹等十又七人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二十六乞失里黑巴歹塔里察抄兀儿哈散纳绍古儿忽都虎铁迈赤虎都铁木禄塔海拜延八都鲁纽儿杰布智儿唵木海忒木台儿抄儿纯只海帖古迭儿大达里咬住卷一百三十列传第二十七阔阔不花按札儿(忙汉拙赤哥) 肖乃台(抹兀答儿兀鲁台脱落合察儿) 吾也而拔不忽槊直腯鲁华(撒吉思卜华明安答儿) 乃丹忒木台(奥鲁赤脱桓不花)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二十八阿剌浅阿剌瓦而思不别斡都蛮哈只哈心昔思铃部爱鲁小钤部赵阿哥潘重喜塔本阿里乞失铁木儿迭里威失锁咬儿哈的迷失曷思麦里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九札刺亦儿台豁儿赤塔出阿只乃怀都塔孩拔都儿阿塔海速哥忽兰失鲁孩麦里昔里吉思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三十镇海(即田镇海,蒙古商队被花剌子模海儿汗亦纳勒术杀害后,成吉思汗派往花剌子模责问摩诃末苏丹而被杀害的使团团长为巴合剌,而非镇海) 粘合重山南合牙刺洼赤马思忽惕刘敏王德真杨惟中孛鲁欢也先不花答失蛮按摊阿荣搠思监忙哥撒儿伯答沙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一耶律留哥薛阇收国奴古乃善哥蒲鲜万奴王珣荣祖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三十二耶律阿海秃花(即耶律秃花) 秃满答儿忙古带移剌捏儿买奴石抹也先(或译石抹阿辛) 查剌库禄满石抹明安咸得卜石抹孛迭儿石抹海住世昌耶律忒末天佑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三仳里伽贴木儿岳璘贴木儿都尔弥势哈剌普华偰文质偰列篪撒吉思答理麻哈剌阿思兰都大塔塔统阿玉笏迷失力浑迷失哈剌亦哈北鲁阿邻贴木儿沙剌班世杰班野里术铁哥术孟速思阿失贴木儿八丹阿散亦辇真昔班斡罗思密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四严实忠济忠嗣忠范王玉汝张晋享好古齐荣显岳存王德禄信亨祚毕叔贤阎珍孙庆齐圭秉节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史秉直进道天倪楫权元亨天安枢天泽格耀天祥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三十六张柔宏彦宏略宏范珪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三十七张荣邦杰宏宓刘鼎张迪福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八董俊文炳士元士选文蔚文用士廉文直文忠士珍守中守简士良士恭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九汪世显忠臣德臣良臣惟臣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四十石珪天禄王珍文干杨杰只哥刘通复亨渊刘斌思敬赵柔晟耿福继元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一张子良懋王檝高宣天锡塔失不花邸顺浃琮泽张全思忠匡才国政鲜卑仲吉焦德裕李邦瑞唐庆张羽王钧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十二赵天锡贲亨赵瑨秉温秉正赵迪椿龄买塔剌浑六十八乔惟忠袁湘王兆刘会赵祥聂珪靳和用王守道李伯佑杨彦珍吴信段直杨珪周献臣染成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刘伯林黑马元振元礼夹谷常哥常哥子忙古带郭宝玉德海侃石天应安琬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四李守贤彀伯温守正守忠何实李亨安世英薛塔剌海四家奴高闹儿元长灭里干王义奥敦世英保和希恺希尹田雄史千张拔都忙古歹世泽张荣君佐孙威拱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郝和尚拔都天挺何伯祥玮王善庆端梁瑛天翔杜丰思明思忠思敬王玉忱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四十六按竺迩车里步鲁合答国宝赵世延野峻台阿巴直月乃合马润马祖常卷一百五十列传第四十七绰儿马罕希拉们贝住岱尔拔图也速台儿脱忽察儿图格察儿速客图撒里成帖木儿库而古司阿儿浑尼佛鲁慈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四十八常咬住普兰奚普化奥屯世英贞也里迭儿石抹明里刘哈剌八都鲁许国桢扆韩麟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九月里麻思塔不已儿重喜怯怯里相兀速孛罕忽都苫彻拔都儿哈八儿秃察罕阿儿思兰阿散直失剌拔都儿口儿吉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失里伯拜延合剌江坤都岱乌克岱勖实带只儿哈郎秃鲁不花咬住哥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五十田嗣叔子成孟德义郑义江巩彦晖信刘恩石高山隋世昌贺祉楚鼎张均王昔剌宁李天佑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杭忽思阿塔赤伯答儿拔都儿别吉连帖赤帖木儿脱欢帖木儿不花忽都思和尚千奴中仙鼐帖哥术探花爱忽赤脱力世官也罕的斤旦只儿脱欢勃兰奚怯烈举连赤海牙也速■〈碍,角代石〉儿昔都儿阔里吉思伯行铁连谟克博罗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五十二赛典赤赡思丁纳速拉丁乌马儿忽辛布鲁海牙廉希宪廉希贤廉惠山海牙阔阔坚童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三高智耀睿纳麟李桢刘容阔阔出脱欢朵儿赤仁通暗伯亦怜真班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四刘秉中秉恕张文谦窦默姚枢炜燧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五商挺(琥、琦) 赵良弼杨果宋子贞赵璧张雄飞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五十六伯颜相嘉失里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五十七阿里海涯贯云石阿剌罕速迭儿忙兀台完者拔都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五十八昂吉儿哈剌觞忽刺出叶谛弥实塔里赤沙全谒只里囊加歹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李庭刘国杰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六十李忽兰古郑鼎甫昂霄制宜阿儿思兰李进石抹按只不老郑温釭铨石抹乞儿狗狗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一纽璘也速答儿囊加台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速哥探马赤塔海帖木儿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六十二张兴祖宁玉张荣实玉吕德朱国宝吴佑安民梁祯张泰亨继祖珍王守信皇毅靳忠蔡珍韩进刘用世世恩世英苏津王均季庭璋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三张禧宏纲贾辅文备王国昌通解诚赵匣剌孔元张洪赵伯成虎益张万家奴孝忠离昂嘉綦公直忙古台完颜石柱程介福张立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四游显贾居贞钧赵炳李德辉吕张擂辉马亨何荣祖程思廉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五郝经苟宗道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六十六陈祜思谦天祥卷一百七十列传第六十七许衡师敬刘因吴澄当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六十八李冶朱世杰杨恭懿王恂郭守敬齐履谦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九张庭珍庭瑞张立道梁曾李克忠稷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七十郭汝梅张炳袁裕孟祺王庭玉刘好礼李元张础陈元凯许楫孙显王显祖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一李秉彝覃澄谢仲温姜彧高源韩政冯岵胡祗遹王纲思聪曹世贵詹士龙高良弼白栋孙泽良桢赵宏伟琏琬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七十二贺仁杰胜太平也先忽都贾昔刺丑妮子虎林赤秃坚不花吕合刺天麟天祺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三洪福源(茶邱君祥万) 王綧(阿剌帖木儿兀爱)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四杨大渊文安刘整垓夏贵吕文焕师夔范文虎管如德王积翁都中朱焕霁陈奕岩蒲寿庚马成龙周全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五伯帖木儿玉哇失哈答孙塔海乞台哈赞赤答答呵儿答失蛮曷剌不花明安忽林失彻里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七十六土土哈床兀儿燕帖木儿撒敦唐其势卷一百八十列传第七十七唆都(百家奴) 李恒(世安) 来阿八赤樊楫(李天祜唐琮)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七十八史弼高兴亦黑迷失卷一百八十二传第七十九朱清张瑄文虎黄真刘必显罗璧黄头咬童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崔斌宋钦其刘宣秦长卿仲杨居宽居简杨朵儿只教化不花萧拜住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一姚天福崔彧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八十二王磐李昶刘肃赓王鹗徐世隆孟攀鳞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三张惠石天麟杨湜张昉张天佑高觿张九思郝彬王伯胜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四尚文李谦王约张升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王恽逊志高呜王思廉荆玩恒马绍阎复王倚高克恭夹谷之奇臧梦解燕公楠白恪李衎张伯淳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八十六程钜夫袁桷卷一百九十列传第八十七赵孟頫(赵与薰赵大讷) 叶李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八十八王构士熙土点魏初刘敏中宋道焦养直杨桓尚野师简李之绍谢端曹鉴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九安藏迦鲁纳答思大乘都唐仁祖洁实弥尔兀玉笃实脱烈海牙燕只不花忙兀的斤普颜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九十赵天麟郑介夫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一陆耉李拱辰潘泽李廷王道郭郁任仁发苗好谦韩冲中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九十二陈思济梁贞申屠致远雷膺徐毅滕安上萧泰登张完权秉忠王兴祖黄肯播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三李元礼赵璧秦起宗席郁韩国昌元善董纳赵师鲁于钦宋翼杨按札尔不花杨焕胡彝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四和礼霍孙完泽阿鲁浑萨里岳柱彻里秃忽鲁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五哈剌哈孙不忽木回回巙巙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九十六铁哥乞台普济也克吉儿斡罗斯博罗不花庆童爱薛曲枢伯都伯帖木儿脱虎脱三宝奴察罕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阿沙不花亦纳脱脱(铁木儿塔识达识帖睦迩伯撒里)卷二百一列传第九十八李孟敬俨郭贯刘正王毅高昉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九张孔孙张养浩曹伯启王寿谢让吴元珪畅师文曹元用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王利用刘事义郭明德马煦韩若愚尉迟德诚刘德温吴鼎刘润陈端卜天璋王艮吴恭祖宋崇禄卷二百四列传第一百一旭迈杰倒剌沙卷二百五列传第一百二阿礼海涯脱因纳和尚剌剌拔都儿教化者燕不花万家驴阇里帖木儿兀鲁思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元善明邓文原虞集盘揭傒斯(汯) 黄溍欧阳玄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梁德珪张思明陈颢傅岩起王士宏卷二百八列传第一百五张起岩许有壬宋本(褧) 王结仇浚王思诚卷二百九列传第一百六脱脱(修撰《宋史》《辽史》《金史》) (合剌章)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七彻里帖木儿别儿怯不花定住太不花刘哈剌不花老的沙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八贡奎师泰王守诚李好文孛术鲁翀远苏天爵吴直方莱杨瑀逯鲁曾曾福仲刘闻张翥周伯琦孔克坚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九王克敬崔敬韩镛盖苗归旸徐奭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吕思诚武祺成遵贾鲁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一奕赫抵雅尔丁野讷回回瞻思自当笃列图完者都达里麻识里丑的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一月鲁帖木儿卜颜帖木儿道童达里麻识理也速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二李士赡张桢陈祖仁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三李黼韩准泰不华樊执敬汪泽民福寿贺方褚褚不华普化帖木儿刘鹗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十四董抟霄余阙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五星吉石抹宜孙迈里古思苏友龙也儿吉尼陈有定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十六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 李思齐老保魏赛因不花关关关保刘则礼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七信苴日杨汉英宋阿重杨完者曾华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八李璮王文统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九阿合马庐世荣桑哥要束木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铁木迭儿铁失伯颜哈麻雪雪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韩林儿张士诚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徐寿辉陈友谅理明玉珍升卷二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方国珍何真邵宗愈李质陈均义陈舜隆陈良玉欧普祥邓克明熊天瑞王宣信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帖木儿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循吏刘义谢天吉赵振玉黄顺翁仓振曾冲子张耕葛荣齐克中赵志阎从王琚仁杜处愿刘济周惠李英许维桢王德亮田滋王安贞邢裕秉仁徐泰亨陈春耶律伯坚陈楚仙刘辉柯谦九思王肖翁卢克治赵良辅陈炎酉于宏毅孙天正燕立帖木儿谙都剌杨景行干文传林兴祖观音奴周自强白景亮夏日孜聂以道卢琦王大中野仙不华邹伯颜刘秉直许义夫郭思恭合剌不花罗文焕李惟闰叶森孔涛林泉生缪思恭卷二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忠义一攸哈剌拔都任志刘天孚阚文兴张桓萧景茂侯彦直布景龙毛铎祝兴可樊复张怀德刁代李纯董文彦韩心渊周宏李齐周喜同塔不台韩因卞琛小十李仲亨乔彝张岩起吴德新王佐颜瑜王士元杨朴孙撝石普盛昭杨乘纳速剌丁宝童海鲁丁西山驴胡善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忠义二郑玉金普庵撒里哈海赤王荣忠周镗谢一鲁聂炳明安达尔刘阱孙焘孙硕兴孙俞述祖桂完泽金德丑闾冯三孛罗帖木儿马哈失力彭庭坚王伯颜相桢陈阳盈刘浚健朵里不花达兰不花哈乞陈君用卜理牙敦上都潮海民安图黄绍黄云胡斗元魏中立于大本章善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忠义三王翕朵儿直班高文鼎解子元罗启南姜天恇钱鹤皋梁曾甫孔昺邓可贤张恒张友明周仁陈元善雷灿叶景仁隽李铉马哈麻罗良陈端孙张进九赵观光潘伯修周诚德刘公宽王铨刘良刘溶杨椿李棠卿邹世闻刘受二陈谦训李清七清八林梦正夏璿普元理汤自愿汪伯正江日新陈择许晋刘元谟杨居仁脱脱张升舒泰张远陈无吝黄复圭黄翊杨本岩彭继凯萧同善陈新冯文举郭景杞尚景仁束良曾刘以忠神保邢飞翰张仲仁张名德齐郁邓祖胜张士谦吴讷陶起祖驴儿达德柏帖木儿迭里弥实获步独丁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忠义四伯颜朱春谷廷珪买住张凤仪仪子万里熊义山罗邦佐曹彦可陈道夫梅实吕复堵简囊果歹完者都赵资周冕刘公礼罗辉王成游宏道木薛飞罗武德王英普颜不花申荣闵本拜住赵宏毅恭张正蒙徐猱头堇哻邓烈朴赛因不花张庸段桢郭庸丁好礼朱公选孙德谦叶兰孙昶伯颜子中王翰蔡子英狄琮夏侯尚元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儒林一赵复砚弥坚金履祥卫益富张盨胡炳文程直方许谦张枢吕洙薛玄马道贯吕溥陈庾潘迪牟应龙熊朋来车若绾徐之纲胡一桂戴良齐熊禾马端临胡三省俞琰李简刘德渊薛元宰沂何中董朴荣肇萧■〈奭斗〉韩择侯均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儒林二黄超然陈应润王野翁谢仲直钱义方丁易东陶元干王申子任士林赵采徐之祥魏新之吴霞举邱富国郑仪孙董真卿张理程龙程焕吴迂雷光霆陈深吴鄹刘整陈宏史蒙卿周鼎杨璲夏泰亨刘瑾王天与王充耘黄景昌俞皋鲁震熊复毛应龙乌冲黄泽安熙焦悦同恕第五居仁敖继公邱葵孟文龙秦玉吴师道王余庆陈普韩性熊良辅陈栎保八曹元博吴仪武恪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儒林三刘庄孙刘彭寿林起宗戚崇增程端礼端学倪渊陈澔师凯刘友益冯翼翁彭丝宇文公谅史季敷赵有桂闻人梦吉陈刚陈樵牟楷程时登程复心史伯璿詹道传黄景星曾贯周仁荣仔肩孟梦恂钟律黄清老单庚金俞汉朱公迁朱隐老刘霖陈谟周闻孙邵光祖俞燮元赵汸江克宽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文苑上杨奂员择陆文圭梁益刘辰翁黄圭罗志仁周密卢挚戴表元陈孚冯子振洪希文龚璛宋无白珽刘应龟元淮袁易泰鲜于枢郑滁孙陶孙姚应凤谢晖吾邱衍仇远杨载杨刚中李桓刘诜龙仁夫刘岳申陈旅程文陈绎曾李泂王景贤范椁柳贯李孝光朱文霆周驰朱德润顾辉马莹黄叔英吴福孙胡渭李存卷二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文苑下萨都剌周权陈泰黄许杨士弘万白辛敬周贞郑大同史公廷傅若金李康乃贤黄玠何失程以临王逢蒲道源岑安卿谢宗可郑元佑胡天游周霆震吴定翁孙辙郭钰舒頔李祁王礼戴良吴海王冕钱惟善张昱陶宗仪顾德辉郭翼杨维桢张宪张雨丁鹤年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六笃行上田喜缪伦祖浩然徐师颜陈斗龙胡景清颜应佑赵应祥周古象王闰郭道卿佐卿廷炜萧道寿郭狗狗张闰苪世通丁煦周存义田改住宁猪狗李家奴等樊渊赖禄孙刘德泉朱显吴思达朱汝谐郭回孔全张子夔等杨一张本张庆元善却祥赵毓胡光远庞遵陈韶孙李忠吴国宝李茂羊仁黄觉经章卿孙俞全李鹏飞彻彻王初应施合德石明三郑文嗣太和钦王荐郭全刘德马押忽杨皞丁文忠邵敬祖李彦忠郭成扈铎孙秀实李子敬宗杞赵荣吴道直余丙徐钰尹莘孙希贤卜胜荣刘廷让刘通黄镒丁祥一张旺舅张思孝杜佑长寿梁外僧等孙瑾吴希曾长恭訾汝道赵一德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七笃行下姚仲实夏永庆黄一清祝大昌叶以清秦玉王庸黄赟刘琦刘源陆思孝姜兼胡伴侣王士宏何从义哈。

帖木尔的简介

帖木尔的简介

帖木尔的简介帖木儿,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

他出身于蒙古巴鲁剌思氏部落,其祖先做过察合台汗国的大臣,父亲死后继为碣石的一名封建城主。

虽然帖木儿是突厥化蒙古人,但由于当地自古以来的波斯文化遗留,帖木儿在文化意识上倾向波斯文化。

1362年,帖木儿在故乡附近起义。

与蒙古人作战时,被打伤成了瘸子。

因此敌人称为跛子帖木尔。

后来,为了巩固政权,采取婚姻关系,将西察合台汗国后王的公主纳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

所以又称为驸马帖木尔。

1360年,河中地区大势底定,秃忽鲁帖木儿控制了大部分地区,但帖木尔实际上控制了河中族。

其腿伤亦在此时期受创。

在1364年帖木尔终于扶持侯赛因成为可汗。

但在1369年,他杀死情同手足的西察哈台汗侯赛因,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帖木儿的成就不仅于此。

帖木儿有一个绰号叫“跛子帖木尔”。

这是因为帖木儿发起起义后,在一次战斗中受伤的缘故。

帖木儿另外还有一个绰号叫“驸马帖木尔”。

这是因为巩固起义的成果帖木儿运用联姻的手段,娶了察合台汗国国王的女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驸马帖木儿。

帖木儿的一生都是为了成就霸业,为此不惜杀死共同驰骋沙场、拼死战斗的兄弟侯赛因,最终成为一代可汗帖木儿。

建立起真正的帖氏帝国。

帖木儿一生都在为他的帝国大业而奔走,为了成就帝业他在刀剑无眼战场上成为了一个跛脚残废,为了稳固的统治察合台汗国,他连祖宗也可以改变、替换,自称是铁木真的后裔。

他甚至出卖自己的婚姻,成为察合台汗国国王的驸马。

帖木儿为了自己自那梦想的目标放弃了其他的一切。

当帖木儿六十七岁,他经过从公元一三九八年开始到公元一四零三年,五年多马不停蹄地征战后,他人生的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刻。

帖木儿开始着手实施他内心预谋已久的一个大胆的计划——征战明朝。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帖木儿东征。

如果不是帖木儿在东征途中突然的死亡,我相信帖木儿东征将改变中国的历史。

因为在此之前帖木儿靠武力征服了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而当时的明朝并没有太多的精兵良将,也没有非常先进的现代武器。

元朝“海都叛乱”历时38年,海都为什么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元朝“海都叛乱”历时38年,海都为什么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元朝“海都叛乱”历时38年,海都为什么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成吉思汗带领诸子诸王征服广阔的地域之后,给诸子分封了各自的兀鲁思(领地)。

各兀鲁思(领地)形成后,相互之间的离心倾向逐渐显露出来。

到成吉思汗后期,这种状离心倾向愈加的明显。

到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以及各汗国之间的矛盾和汗位争夺的斗争交织在一起,海都叛乱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生。

海都叛乱的背景:蒙哥汗战死在钓鱼城之后,其弟弟阿里不哥在漠北草原暗自调兵,准备召开忽里台大会,为自己的登上蒙古帝国的汗位做准备。

远在襄樊地区和宋军对战的忽必烈知道信息后,迅速返回草原并提前自立为蒙古大汗,并改国号为元。

于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间,持续了长达五年的征战。

阿里不哥投降后,忽必烈为了行使大蒙古国大汗的职权,也为了其他四大汗国服从忽必烈的管理。

于1264年,以商讨如何处置阿里不哥的名义,邀请伊利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汗王前来参加呼里台大会。

1267年,除窝阔台汗国以外的其他三位汗王同时到达,但是不久后,三位汗王先后去世。

分别由伊利汗国的阿八哈、钦察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察合台的木八剌沙继承。

当时窝阔台汗国的汗王是海都,海都以“牧马尚瘦”为借口故意拖延,并表示只愿意在领地内“服从大汗的命令”。

海都为什么叛乱?海都是窝阔台的孙子,大蒙古国的汗位被托雷系(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夺去后,海都一直心怀不满。

当年阿里不哥在漠北草原自称大汗反对忽必烈的时候,海都曾公开支持过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后,海都便联合钦察汗国的诸王,在窝阔台原来的封地割据自立。

海都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忽必烈为了可以控制其他四大汗国,肯定不能容忍海都的独立行为,所以针对海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忽必烈先派察合台汗国的汗王木八剌沙进攻海都。

因为察合台地处窝阔台封地以西,这样东面的忽必烈就可以对海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但是,木八剌沙的亲属八剌发动兵变,废黜木八剌沙,自立为汗。

八剌的军队反过来与忽必烈的军队发生冲突。

黄金家族的荣耀——甘肃省白银地区蒙古族后裔族群历史文化研究

黄金家族的荣耀——甘肃省白银地区蒙古族后裔族群历史文化研究
(2)倔强的元室后裔。对游牧族群而言,其单 一的畜牧经济仅能满足部族成员正常的生活,而 对奢侈品的需求要依靠外界的补充才能实现。自 汉唐以来,他们主要通过中原王朝的封赏、互市、 劫掠等方式实现这种需求。在元朝政权建立之 前,他们以快速移动的骑兵征服了西夏、金和西亚 的诸多政权。南下建立政权之后,他们拒绝了传 统农耕礼法文化下培养出的士大夫阶层来实施治 理,引入了来自欧洲的天主教士和大量来自突厥 的伊斯兰教徒制定了蒙古文字和文官制度。在广 袤的中原农耕文化基础上,他们实行了军事化的 中央集权统治,在地方依靠色目人和贵族集团实 施治理。但由于其游牧民族特性,他们更多的是 以户为单位在各地建立部落性质的联盟。针对农 耕文化下的汉人,他们只能去慢慢适应其种植文 化。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碰撞一直在纠葛中持 续前进。在元朝统治的97年里,两种经济相互有 所融合与吸收,但在文化上,蒙古族贵族阶层始终 拒绝中原文化的影响,他们以半俗半正式的蒙古 文书写各类文书,中原的传统文言几乎被摧毁。⑷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游牧的快速移动性和对牧场 的敏锐认知制约了元朝统治者对农耕文化群体对 于土地的依赖。对于元朝统治者而言,占据中原 仅是便于其收取赋税和扩大其权族阶层的封地面
摘 要:甘肃省白银地区自古就以传统农耕文化对抗欧亚游牧文化桥头堡的地位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北
方游牧民族进入农耕文化区域的必经之路,白银地区以其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和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值
得我们去挖掘整理。元末明初,随着蒙古族扩廓帖木儿沈儿峪之战的失败,大量王室成员、贵族官僚被俘,其中
7位黄金家族后裔在白银地区得以隐匿,历经650年繁衍生息,现已发展为10000人的庞大族群。文章遵循了 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式,采取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族群迁徙史及其发展过程作一研究,

正统临戎录 明 杨铭

正统临戎录 明 杨铭

正统临戎录(明)杨铭撰(正统临戎录,原书不载撰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明史艺文志考定为明杨铭撰。

铭,原名哈铭,蒙古人。

幼从其父杨只为通事。

后在瓦剌侍明英宗。

英宗获释南归,铭从帝入京,被赐姓杨。

其事迹附见明史卷一六七袁彬传。

此录一卷,述杨铭出使瓦剌和在漠北侍英宗之见闻,卷末附叙其官职升迁之事。

)锦衣卫指挥使杨铭,正统十三年三月内,同父杨只,随同金吾左卫指挥使王喜,往瓦剌公干回还。

十四年二月内,随父同指挥使吴良,赍送赏赐往瓦剌地面也先太师处。

五月内,到于地名边克哈札儿。

(「到于地名边克哈札儿」,「边克」原作「也先」,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本月内,有也先行营叫我每使臣都近前,说道:「你每为大道理来,不曾来作反。

」「有我这里差去买卖。

回回把我的大明皇帝前去的使臣数内留下了。

我每奏讨对象,也不肯与。

我每去的使臣,做买卖的锅、鞍子等物,都不肯着买了。

既两家做了一家,(「既两家做了一家」,原脱「一」字,据明纪录汇编本补。

)好好的往来,把赏赐也减了。

」「因这等,我上告天,(「我上告天」,原作「上我告天」,据文意改。

)会同脱脱不花王众头目每,将你每使臣存留,分散各爱马养活着。

我领人马到边上看一看,比先大元皇帝一统天下,人民都是大元皇帝的来。

我到边上看了,大明皇帝知道我回来,打发你每回去。

」众人啼哭。

当日,将我每分散,又将我每自己带去辎重、驼马等物,各爱马分用了。

有把郎苦连、平章那哈台分去的使臣吴俊等得脱,(「有把郎苦连平章那哈台分去的使臣吴俊等得脱」,「臣」原作「等」,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拐马走出到边,赴京奏报。

七月内,有也先领大众人马犯边,将我每各使臣膀带木枷,每人着四个达子看守,夜脱绑缚。

(「夜脱绑缚」,「脱」,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作「晚」。

)有也先到边,将大同等处人马杀抢回来。

又于八月复领人马犯边,至本月二十六日转到金山哨马处。

见我每使臣,叫靠前来,说道:「你每都好了,如今天的气候上,(「如今天的气候上」,原脱「上」字,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补。

乃颜之乱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乃颜之乱的结果如何

乃颜之乱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乃颜之乱的结果如何

乃颜之乱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乃颜之乱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世祖应战针对乃颜之乱,忽必烈早就有所准备和行动。

曾派伯颜等人窥觇乃颜动静,掌握了叛军活动的可靠情报。

同时又下诏“驰女真、水达达地弓矢之禁”,并以其“连岁饥荒,移粟赈之,仍尽免今年公赋及减所输皮布之半”,力图缓和东北土著的不满情绪,拆散其与叛军的联合。

故当乃颜发难的消息传来后,忽必烈从容部署,立即筹办征讨事宜。

他一方面调兵遣将,“以不鲁合罕总探马赤军三千人出征”,作为平叛的先遣队伍;另一方面,由于蒙古军与乃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忽必烈听取叶李、伯颜等人采用汉军的建议,驿召左丞李庭至上都,统诸卫汉军一起出征。

同时,积极整顿内部,遣也先传旨谕北京等处宣慰司,凡录乃颜所部者禁其往来,以防止潜在的叛军进行活动。

又派人打入敌方,派阿沙不花等游说诸王,“纳牙悦许之,于是诸王之谋皆解”,有效地瓦解了叛方的同盟。

进剿乃颜在这一切就绪后,忽必烈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自上都出发,其统率之军队为博罗欢麾下之五部军前锋和李庭所部汉军,另有玉昔帖木儿所率军队分道并进,六月三日抵达撒儿都鲁(今内蒙古奈曼旗南)。

元朝官军在这里先后与叛王将领黄海、塔不台遭遇。

叛军号称十万,实则六万,元军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忽必烈却乘象舆贸然临阵,企图以大汗之气场威临叛军,使其自动投降。

但叛军强弓劲射,全力攻击象舆。

忽必烈被迫下舆乘马,并以汉军前列步战,迷惑叛军。

塔不台惧中伏引退,忽必烈采纳李庭之建议,组织敢死队于夜晚炮轰叛军阵地,结果叛军大乱,仓皇败退。

元朝诗人王恽对这次战役描述道:“横空云作阵,裹抱如长城。

嚣纷任使前,万矢飞搀枪。

我师静而俟,衔枚听鼙声。

夜半机石发,万火随雷轰。

少须短兵接,天地为震惊。

前徒即倒戈,溃败如山崩”。

随后,另一支平叛军队即玉昔帖木儿所领的蒙古军与忽必烈的大部队会师。

李庭欲率汉军追击乃颜,被忽必烈阻止。

这时候,乃颜已东撤到大兴安岭西侧的不里古都伯塔哈(蒙语borgutu boldagha,译言“有鹰的孤山”)。

天道循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相隔一百多年的冤冤相报

天道循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相隔一百多年的冤冤相报

天道循环,忽必烈与阿⾥不哥相隔⼀百多年的冤冤相报上⼀篇谈到,忽必烈成功挫败了阿⾥不哥。

阿⾥不哥死后,他的后裔去向不详。

北元脱古思帖⽊⼉上台之后,昔⽇的蒙元帝国已经名存实亡,这时候作为阿⾥不哥系后裔的也速迭⼉却突然冒了出来。

根据明⼈编写的《华夷译语》⼀书中当时北元知枢密院事捏怯来的也速迭⼉却突然冒了出来。

的报告,他说⼤王也速迭⼉是阿⾥不哥的⼦孙,就是他连同斡亦剌惕作乱,杀害了脱古思帖⽊⼉。

脱古思帖⽊⼉作为明朝官⽅编修的史书,《明实录》中并没有提及有关也速迭⼉的⾝世背景,只是说捕鱼⼉海⼤败之后,脱古思帖⽊⼉与余部逃出,准备返回和林,联络丞相咬住,徐图再举。

就在脱古思帖⽊⼉⼀⾏⾏⾄⼟剌河时,受到也速迭⼉的袭击。

本来在捕鱼⼉海之战后的败军就经不起惊扰,遇到突然袭击,不知到底发⽣了什么事,很快就个⼈了。

此时本来驻守和脱古思帖⽊⼉慌不择路,跑出战场之后,⾝边只剩下16个⼈了。

四散奔逃。

脱古思帖⽊⼉慌不择路,跑出战场之后,⾝边只剩下林的丞相咬住、太尉马⼉哈咱听到捕鱼⼉海的败信,担⼼⼤汗出事,赶忙率领三千兵马前来迎接,两批⼈就在⼟刺河附近碰了头。

简单商量⼀下之后,⼤家认为⼤将阔阔帖⽊⼉⼿下兵马较多,他的防区距离捕鱼⼉海较远,此也是脱古思帖⽊⼉命中注定,正在计议已时应当没有受到攻击,便准备前往阔阔帖⽊⼉处。

也是脱古思帖⽊⼉命中注定,正在计议已定,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天降暴雪。

草原上⼀旦下起暴雪,对于⾏旅来说,不啻为⼀场灾定,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天降暴雪。

难,不仅道路变得难以辨认,⽽且随⾏马匹牲畜也有冻毙的危险。

于是脱古思帖⽊⼉只得决定先临时安下营帐,等暴雪过后再⾛。

就这样待在原地,⽩⽩错过了两天的时间。

脱古思帖⽊⼉于是也速迭⼉的叛军发现了脱古思帖⽊⼉的⾏踪,派⼤王⽕⼉忽塔孙、王府官孛罗率兵偷袭,终于⽣擒脱古思帖⽊⼉。

也速迭⼉亲⼿⽤⼸弦勒死了他。

真是天道循环,⼀百多年前忽必烈打败了阿⾥不哥夺取了汗位,⼀百多年后则是阿⾥不哥的后⼈把忽必烈⼀系的⼦孙杀光,⼜将汗位夺回,不能不让⼈感叹历史背后似乎总有⼀只看不到的⼿,在拨弄着⼈们命运的细弦。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1《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3行,20字。

行书。

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1.1王羲之《孔侍中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6行,42字。

行书。

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

不知领军疾后问。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2.姨母帖《姨母帖》行书,纸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

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首顿首。

3.初月帖《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

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

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

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

’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任情的俊气,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

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

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

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

方陟道忧悴,力不具。

羲之报。

4.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貌王羲之《平安》帖点击浏览高清晰图片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不多得《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为尺牍。

《元史·卷四-卷五》◎世祖一-◎世祖二

《元史·卷四-卷五》◎世祖一-◎世祖二

《元史·卷四-卷五》◎世祖一-◎世祖二《元史·卷四》◎世祖一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

母庄圣太后,怯烈氏。

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

及长,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

纳弘吉剌氏为妃。

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

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瓜忽都之地。

邢州有两答剌罕言于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万余户,今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耳,宜选良吏抚循之。

”帝从其言,承制以脱兀脱及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邢乃大治。

岁壬子,帝驻桓、抚间。

宪宗令断事官牙鲁瓦赤与不只儿等总天下财赋于燕,视事一日,杀二十八人。

其一人盗马者,杖而释之矣,偶有献环刀者,遂追还所杖者,手试刀斩之。

帝责之曰:“凡死罪,必详谳而后行刑,今一日杀二十八人,必多非辜。

既杖复斩,此何刑也?”不只儿错愕不能对。

太宗朝立军储所于新卫,以收山东、河北丁粮,后惟计直取银帛,军行则以资之。

帝请于宪宗,设官筑五仓于河上,始令民入粟。

宋遣兵攻虢之卢氏、河南之永宁、卫之八柳渡,帝言之宪宗,立经略司于汴,以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使,陈纪、杨果为参议,俾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仍置屯田万户于邓,完城以备之。

夏六月,入觐宪宗于曲先恼儿之地,奉命帅师征云南。

秋七月丙午,祃牙西行。

岁癸丑,受京兆分地。

诸将皆筑第京兆,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兴元诸州。

又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从宜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募民受盐入粟,转漕嘉陵。

夏,遣王府尚书姚枢立京兆宣抚司,以孛兰及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

又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

秋八月,师次临洮。

遣玉律术、王君候、王鉴谕大理,不果行。

九月壬寅,师次忒剌,分三道以进。

大将兀良合带率西道兵,由晏当路;诸王抄合、也只烈帅东道兵,由白蛮;帝由中道。

乙巳,至满陀城,留辎重。

元朝乃颜传

元朝乃颜传

元朝乃颜传(附脱脱)关于乃颜世系乃颜(Nayan,?—1287),成吉思汗幼弟铁木格斡赤斤后王。

关于他的世次,因为东西史料记载的歧异,至今难以确言。

伯希和认为:“乃颜世系几乎可以肯定如下,即斡赤斤——只不干——塔察儿——阿术鲁——乃颜。

”①《史集》俄译本第一卷第二分册和德黑兰波斯文刊本,则分别将乃颜世次载录如下:俄译本:斡赤斤——只不(即只不干)——塔察儿——失儿不海——阿术鲁——乃颜——脱黑台;德黑兰刊本:斡赤斤——只不(即只不干)——塔察儿——?——乃颜——脱黑台②。

除《史集》外,穆斯林史料《贵显世系》也将乃颜列为塔察儿后裔,这一点应当没有什么疑问③。

失儿不海后来率部逃往西道诸王海都的兀鲁思,时间大概是在乃颜之乱失败后,此人当拉施都丁撰写《史集》时仍然在世。

《贵显世系》所载塔察儿后人中也有他。

至于阿术鲁,按《元史·宗室世系表》,实为只不干兄斡端的长子,与塔察儿是堂兄弟④。

他之羼入塔察儿世系,当是由于他继塔察儿之后担任过斡赤斤兀鲁思的汗。

因此,乃颜的世系应当是:塔察儿——失儿不海——乃颜——脱黑台。

失儿不海一支或即因乃颜叛乱而不显,故未见于《元史·宗室世系表》。

举兵称乱及其败亡见于文献的乃颜最早的活动,是在至元七年(1270)元军在木华黎后人头辇哥指挥下进征高丽时。

他继族祖阿术鲁担任斡赤斤兀鲁思汗的年代,大约是在至元二十年前后。

除了漠北份地以外,斡赤斤诸王与元廷争夺对辽东地区控制权的斗争,在乃颜时期日趋尖锐。

随着乃颜反状日益明显,元廷越来越担心治理辽东政事的宣慰司“望轻”,不足临镇一方,因此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罢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将辽东的地方行政机构升格为“东京等处行中书省”(治今辽宁沈阳市)。

翌月,又北徙东京省治于咸平(今辽宁开原县)。

东京行省虽然不满半年即撤销,但仍然引起乃颜的不满。

次年四月,他联合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等,在漠北份地举兵反元。

王维善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王维善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王维善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学习《王维善画》先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以及王维的个人信息。

掌握好这些信息,才能更好的学习这篇文言文。

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亦善画。

《王维善画》创作背景: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

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

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王维善画》原文: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王维善画》翻译:到哪儿去寻访吴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

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

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

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到处气势已先夺人。

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

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

觉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鬼王,互相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拼命把头伸。

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芳芬。

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若死灰不会再温。

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

描写孝顺的古诗词

描写孝顺的古诗词

描写孝顺的古诗词1.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苏轼《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2.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3.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白居易《赠友五首》4.以此事君定忠臣,以此事父定孝子。

——钱时《蚕妇叹》5.九折政思为孝子,七襄未用乞天孙。

——方回《次韵权季玉枕上偶成》6.孝子不愿为高官,履危未必亲心安。

——方回《武宁茶提举相台郑君思恭之萱堂太夫人冯氏大》7.小诗更举樊崇事,好与慈孙孝子传。

——方回《赠淳邑风水山人何君》8.潮小淹留孝子祠,雪花须要老夫诗。

——苏泂《泊祠下诗》9.升堂知孝子,即事每思亲。

——苏泂《怀亲堂》10.高堂有亲今老矣,孝子晨昏奉甘旨。

——仇远《题季路负米图》11.况复其间多发掘,孝子慈孙泪如雨。

——张嵲《寒食行》12.不欺当从一念始,自古孝子为忠臣。

——陆游《感寓·人生堂堂七尺身》13.湘江沈忠臣,越江沈孝子。

——林景熙《端午次韵怀古或疑屈原曹娥死非正命是不知杀》14.君不见书台之北爵瑞里,安成令君旌孝子。

——杨万里《题安成刘伯深爵瑞里报德堂上白爵图》15.更傅雪爵云上随,天表孝子蹈雪行。

——杨万里《题安成刘伯深爵瑞里报德堂上白爵图》16.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

——苏轼《李宪仲哀词》17.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梅尧臣《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板与曾至郑》18.坚坚孝子心,森森柏庭閟。

——梅尧臣《读永叔所撰薛云卫碣》19.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黄庭坚《慈竹》20.孝子流离在中野,羁臣归来哭亡社。

——黄庭坚《西禅听戴道士弹琴》21.喜君未忘太平事,独称赦书旌孝子。

——苏辙《赠提刑贾司门青》22.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范成大《夏至·石鼎声中朝暮》23.难兄难弟名偏重,孝子贤孙贵自多。

——邵雍《训世孝弟诗十首·其二》24.天方罪予不孝子,行未半驿翁阽危。

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 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惠宗简介

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 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惠宗简介

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惠宗简介本文导读: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

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

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

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

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

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人物生平少年时代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妥懽帖睦尔出生于西北察合台汗国所属的金山(阿尔泰山)一带。

他是元朝周王和世瓎(后来的元明宗)的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孙,其世系依次是真金(元裕宗)、答剌麻八剌(元顺宗)、海山(元武宗)、和世瓎(元明宗),而妥懽帖睦尔的出生与成长也是伴随着皇位之争的腥风血雨。

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海山(妥懽帖睦尔的祖父)驾崩,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继位,是为元仁宗。

按元武宗与元仁宗的约定,继承仁宗皇位的是武宗长子和世瓎,但仁宗即位后却反悔了,试图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后来的元英宗)为皇太子,而把和世瓎封为周王,命其出镇云南。

延祐三年(1316年)十一月,和世瓎行至延安时,与武宗旧臣图谋恢复皇储地位,结果招来仁宗的追杀,和世瓎被迫奔往西北的金山(阿尔泰山),得到察合台汗国的庇护。

妥灌帖睦尔简介

妥灌帖睦尔简介

妥灌帖睦尔简介
元顺帝妥灌帖睦尔简介
(1320-1370)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母罕禄鲁氏。

1330年,其母被害后,他被流放于高丽大青岛,次年被迁到广西静江(今桂林市)。

1332年,文宗皇后命中书右丞迎其于静江。

1333年六月即位,改元元统。

1335年,挫败燕铁木儿之子左丞相唐其势的叛乱,从此不设左丞相之职,以右丞相伯颜独揽朝政。

妥欢帖木儿还听信明宗亲臣的"天下事重,宜委宰相决之,庶可责其;若躬自听断,则必负恶名"进言,"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焉"(《元史·顺帝本纪》一),致使宫廷内部矛盾重重。

加上伯颜揽权擅政,停止科考,贬斥汉人,使汉蒙矛盾加剧。

还禁止汉人、南人蒙古、色目文字,不许收藏武器等。

1350年,发行"至正宝钞",物价飞涨。

次年,又大兴"开河",全国农民爆发。

当时,宫廷内发生权臣纷争和汗位之争,使他不能控制朝政。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占通州(今北京通州区),逼近大都,他逃往上都,后逃至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

他退居应昌后,命也速不花率领四万大军进攻通州、大都,因明军迎击而撤军。

1370年死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在位三十六年。

大明皇帝朱元璋"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加号顺帝。

明实录--明太祖实录(标点版)卷002-至正15年(1355年)正月

明实录--明太祖实录(标点版)卷002-至正15年(1355年)正月

明实录--明太祖实录(标点版)卷002-至正15年(1355年)正月关于这篇文字的说明《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

全书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

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无标点蓝本取来自社科院为《明实录》版。

以本人浅陋的功底,标注标点、日期、人名仅为朋友们方便阅读。

并表达对开创历史的先人及研究史实的今人的敬意。

望能为从事地方志,人物志,分类志、今日话当年的朋友提供便利。

抛砖引玉,全无章法。

欢迎指正。

望版主、编辑,高抬贵手,明实录流传于世,源于手抄。

清末至今逾百年,尚未有完整的标点及人名备注版,确为憾事。

为其标点、校正、勘误则大费周章,且颇为费时。

一日完成一卷,尚需10年之时。

能过则过,功德无量。

本篇原标点标注作者为燕山妫水。

本人仅完成时间及人物标注的补充及能力范围内勘误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正月○乙未春正月戊午朔(至正十五年正月初一公元1355-01-14)○滁师乏粮,诸将谋所向,子兴言计多失。

上数谏之,子兴不听。

上郁郁,因致疾。

○一日,议出师,遣人召上,上以疾辞;召至再三,乃力疾往。

子兴命定计,上曰:“困守孤城,诚非计。

今欲谋所向,惟和阳可图。

然其城小而坚,可以计取,难以力胜。

”子兴曰:“何如?”上曰:“向攻民寨时,得民兵号二,其文曰:‘庐州路’。

义兵今拟制三千,选勇敢士椎髻左衽,衣青衣腹背悬之,徉为彼兵。

以四槖驼载赏物,驱而行,使人声言:‘庐州兵送使者入和阳,赏赉将士。

’和阳兵见之,必纳无疑。

因以绛衣兵万人继其后,约相距十余里。

俟青衣兵薄城举火为应,绛衣兵即鼓行而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昔帖木儿
玉昔帖木儿(Usutemur,又译玉速帖木儿,1242—1295),蒙古阿儿剌氏(Arlat),成吉思汗建国功臣“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孙,世祖赐号“月吕鲁那颜”(Orlug-noyan,意为“能官”。

Orlug 又译月儿鲁、月鲁、玉吕鲁),遂常以此号代其名。

父孛栾台,袭博尔术职为右翼万户,统领蒙古西部直到阿勒台(阿尔泰)山诸蒙古千户。

窝阔台八年(1236)分授贵戚勋臣中原州县民户,得广平路洺水县(今河北威县)份地民户17333 户。

中统二年,(1261)玉昔帖木儿20 岁袭父职,后被召入朝,为怯薛官宝儿赤(ba’urchi),掌内廷饮膳,成为世祖的亲信侍臣。

至元十二年(1275),出任御史大夫。

当时,御史台下属有七道提刑按察司,分掌纠弹地方官吏奸邪、违法及检查各地方官府文卷等事。

十三年,因省并衙门,诏罢各道按察司。

玉昔帖木儿以监察御史姚天福之言入奏,陈述设立按察司是为了扩大朝廷耳目,防范非常,系出于深远考虑,不仅纠察地方官府而已,不宜罢。

世祖大悟,即下诏复立按察司①。

十四年,置江南行御史台,职在监察南方各行省官府。

起初,行台文卷令行省官检核,十六年,玉昔帖木儿奏称:这样做不便于行台执行其监察职能。

乃诏改之。

二十二年,中书右丞卢世荣总领财赋,受到世祖宠信,奏请将各道提刑按察司改为提刑转运司,兼领钱谷事(财政),凡刑名事报御史台,钱谷事报户部呈中书省。

玉昔帖木儿奏言:如按察司兼掌钱谷,则其纠弹之职废矣,此事应请丞相安童与朝廷老臣集议,终于得以不改②。

二十四年,尚书省平章政事桑哥专擅朝政,又提出应让各路管民官检核按察司文案,以互相纠察,并称这符合太祖圣旨“凡临官事者互相觉察”的旧制。

世祖已准其奏,玉昔帖木儿谏言:监察机构职在止息奸邪,若如此则有伤监督之体。

于是桑哥之议不能实行。

玉昔帖木儿领御史台事达二十年,多次阻止了权臣削弱监察机构的企图,维护了台察的权力和职能。

元朝制度,凡军国重事,多令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长官共议而行。

玉昔帖木儿除领导全国监察机构外,还参与许多重大军、政事务的决策,如与丞相伯颜等拟定江淮以南镇戍军的部署和屯戍体制,西北边境防范叛王海都、都哇的军事布置,发兵镇压江南各地反元起义等等。

至元二十四年,以乃颜为首的东道诸王发动叛乱,世祖亲征,玉昔帖木儿为前军主帅,统兵先进,击退敌军。

与世祖会合,渡哈剌河(今哈拉哈河),夺取乃颜之失剌斡耳朵(今新巴尔虎左旗东辉河旁),复率蒙、汉诸军追击乃颜,擒之。

世祖还都,玉昔帖木儿奉命统领诸军继续征讨乃颜余党塔不台、金家奴等,败之于海剌儿河,追至蒙可山(当在今海拉尔河上游)、那兀江(今嫩江),皆擒之。

二十五年,乃颜余党诸王哈丹等复叛于辽东,皇孙铁穆耳督诸军征讨,玉昔帖木儿再任统兵官,率军出征。

初与哈丹军战于贴列可、木骨儿抄剌,不利;八月,会土土哈等部军,进至贵列儿河(今归流河①《元史》卷一六八《姚天福传》。

此传系罢按察司事于十二年,据《元史·百官志》,应为十三年事。

又据同书《王磐传》,权臣私以按察司不便,欲乘汰冗官之机并罢之,因王磐言得不罢。

②阎复:《太师广平贞宪王碑》,《元文类》卷二三;《元史》卷十三《世祖纪》十;卷二○五《卢世荣传》。

——洮儿河上游支流),击败哈丹军,又追击于托吾儿河(今洮儿河)、那兀江等处,哈丹遁走。

九月,遣部将伯帖木儿往那兀江以东各处招集叛王所属蒙古、契丹、女真等百姓①。

其年冬,佯言驻兵休整以待来春进讨,乘敌不备,率军倍道兼进,过黑龙江,突袭叛王营垒,杀戳甚众,哈丹逃亡,后奔入高丽。

二十六年春,班师,以平叛功,诏赐内府七宝冠带,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

先是,西北诸王海都和阿里不哥子明里铁木儿相结,于至元二十六年大举进攻漠北地区,世祖以丞相伯颜兼知枢密院事统领漠北诸军讨之,并留镇和林。

二十九年秋,海都又入寇,廷臣中有人进谗,谓“伯颜久居北边,与海都通好,因仍保守,无尺寸之获”,世祖诏召伯颜南还,遣玉昔帖木儿代之出镇,加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命漠北诸王、将帅皆听其号令,特赐步辇使乘以入宫,“位望之崇,廷臣无出其右”。

三十年,诏命皇孙铁穆耳“抚军”(总领诸军)于漠北,以玉昔帖木儿辅之。

玉昔帖木儿奏请将“皇太子
宝”授予皇孙以重其权。

他与铁穆耳结成更密切的关系。

三十一年,世祖病故,玉昔帖木儿护送铁穆耳回到上都。

宗亲大臣召开忽里台大会共议推举新帝继位,晋王甘麻剌和铁穆耳在帝位继承上发生争执,以致世祖死后三个月还未能推举出新帝。

玉昔帖木儿谓晋王曰:“..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

畴昔储闱符玺既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弗言。

”这就是说,他利用世祖已将“皇太子宝”授予铁穆耳为理由,迫甘麻剌放弃争位并拥戴铁穆耳。

其实授“皇太子宝”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主要还是由于铁穆耳和玉昔帖木儿总领军事的实力,以及掌握朝政大权的伯颜丞相的支持,使甘麻剌不得不屈从,于是宗王勋戚大臣共推铁穆耳即帝位(是为成宗)。

玉昔帖木儿以推戴之功进拜太师,仍还镇漠北。

元贞元年(1295)冬,玉昔帖木儿回朝商议边事,备受恩宠。

十一月,病死于大都家中,诏赐厚葬。

大德五年(1301),赠功臣封号,追封为广平王,谥“贞宪”。

有子三人。

长木剌忽,袭职为万户;至大四年(1311),仁宗特授知枢密院事;皇庆元年(1312),封广平王。

幼脱脱哈(又译秃秃合、脱忒哈),延祐六年(1319)以勋臣之后由御史中丞进拜御史大夫,七年英宗即位,因曾谋废立罪被诛。

木剌忽子阿鲁图,至正间拜中书右丞相,为元末名臣。

①《元史》卷一三一《伯帖木儿传》;卷一五四《洪万传》;卷一一八《特薛禅传》。

阎复撰碑称初战“两与敌遇,皆败之”,唯据《伯帖木儿传》,贴列可之战显然是失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