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中的六大关系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原因、教训和启示如下:原因:1.政治体制的失败:苏联的集权政治体制导致了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领导层的腐败、缺乏民主和人权保障,引发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2.经济崩溃: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国家无法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提高的要求,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3.民族矛盾的激化:苏联由多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差异。
苏联集权体制无法有效解决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教训:1.重视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是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应重视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2.推动经济和市场化:计划经济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推进市场经济,注重发展私营经济和鼓励创业精神,提高经济效率和国家竞争力。
3.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是现代社会的客观存在。
国家应尊重多元文化,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防止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为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启示:1.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性: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地区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和稳定,同时减少了国家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2.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管理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领导层应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追求对人民负责的执政理念。
3.民主转型的挑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显示了民主转型的艰难性。
政府和社会应有耐心和智慧,积极推动民主,同时避免过度急进和暴力冲突。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通过重视民主制度、推进经济、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我们可以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苏联剧变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剧变的原因及启示苏联剧变20年了,当我在高中学到苏联剧变时曾会有这样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可以与强大的美国相对抗的苏联顷刻间倒台。
又是怎样的国内状况使曾经那么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付诸东流。
而且当1991年8月苏共被停止活动,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无论是民众还是苏共党员都没有站出来表示抗议。
这想必是国内的最根本的问题出了状况。
我们应该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根本。
我觉得苏联剧变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苏共在执政的那么多年时间里并没有以人为本,而所声称的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制度实质上是在倒退的,苏共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是违背社会发展的,脱离群众的。
我们应该都明白,执政党失去广大群众的拥护就必然垮台。
在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们群众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使十月革命得到胜利并且苏联成立称为当时世界两大霸主之一。
但是随后在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路线、方针、政策的偏差损害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脱离了群众,人民对党的执政能力有怀疑,对党的执政效果不满意。
随着这种怀疑和不满的积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由亲到疏、由冷到热,最终发展到离心离德的地步。
所以,我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三个代表思想路线。
其次,我认为苏联人民没有得到参与国家事务的机会也是一大原因。
苏联宪法上规定的公民权长期只停留在字面上,人民主权原则没有落实。
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就可看到,违背民主和法制,实行“大清洗”,扼杀了苏联的重要人才,使苏联一步一步走向解体,权力高度集中。
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才开始重视公民权的落实,但是,长期没有经受民主训练的苏联国民,实际上已经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一权利,他们被叶利钦等人的蛊惑宣传所左右,成了推动国家解体的重要力量。
民众没有权利,对国家的决策没有影响,才使政府明显侵犯民众利益的政策长期坚持不改。
苏联虽然是世界上超级大国之一,但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却远不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教训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教训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在2015年归结为两点:一是起步太晚,等到他上台启动实质性改革,对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来说为时已晚;二是急于求成,他推动的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前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有: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
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4、错误的民族政策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二、前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主要就是西方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摘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从而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化。
苏联剧变主要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要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终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要强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关键词:苏联剧变;主要原因;教训一、绪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
苏联解体消亡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苏联红旗落下,俄罗斯三色旗升起,它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从而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化。
对此,中国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邓小平曾指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
”苏东剧变十余年来,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有新的进展。
但是应该看到,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亟待深入,特别在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与教训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正确的观点与错误的观点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我们知道苏联剧变主要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要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认识。
二、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高放先生在《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单一的,应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发展合力论来解释,仔细分析苏联东欧剧变有12 个方面的原因:外因与内因,内因为主;远因与近因,近因为主;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为主;微观原因与宏观原因,宏观原因为主,上层领导出了问题;浅因与深因,深因为主,浅因,如民族矛盾没处理好,深因就是苏联共产党没有很好掌握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此后几任领导人推行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原有模式的束缚。
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教学精品)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
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
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
因为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的差距;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必然使人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地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
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人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
简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简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姓名王嘉歆专业会计学学号MG10004046关键字:苏东剧变原因教训摘要:发生于1989年到1991年间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各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它对整个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各国共产党都造成了重大危害。
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二十年,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 这里,文章简单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总结了它带给我们的一些深刻的教训。
千年的钟声指导人类走入了新的纪元,回首那连历史都难以载荷的20世纪,我们感慨万千。
这一百年注定了将要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世纪下半段,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峻而又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一场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的“革命”:苏东剧变。
(一)苏东剧变原因对于苏东剧变的本质与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有:(1)外因决定论,即: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外因,使得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堡垒”从外面被攻破的。
(2)个人决定论,即:戈尔巴乔夫等苏东各国党政主要领导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和罪行,成了修正主义者和叛徒,出卖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3)经济决定论,即: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经济搞好。
(4)意识形态决定论,即:①各国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抛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所致。
(5)政党决定论,即:执政党没有把自身的建设搞好,在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出现问题。
(6)模式(体制)决定论,即: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固守传统的苏联模式。
经济上权利高度集中,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
(7)三大矛盾决定论,即:苏联社会长期存在“过‘左’的路线和过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与自由的矛盾;党政官僚特权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主义势力同各族人民的矛盾”。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了。
苏联的演变、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促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课题。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因1.政治因素。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造成了党政不分,缺乏民主,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及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给苏联的政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而长期改革不力也最终败坏了苏联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经济因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不发达国家里高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虽然它在执政时期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并未探索出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规律。
这导致苏联经济建设一直没有搞好,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西方,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导致人民对苏共产生信任危机,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地位。
3.民族因素。
斯大林执政后长期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如不切实际地推行的“一体化”、“民族融合”等政策),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4.领袖人物的个人因素。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政治信仰的丧失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一个深层原因。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
纵览社会主义苏联的政治历史,起初,人民对社会主义和苏共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他们不仅击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且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
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在积聚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政治信仰体系不断瓦解,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开始失去信任,对苏共失去信心。
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使了民众政治信仰的丧失: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对政治信仰构成了直接威胁。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一、苏东剧变的经过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紧接着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剧变。
蒙古国于1990年发生剧变。
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三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7日在明斯克秘密会晤,讨论了苏联的前途问题。
并签署了著名的《明斯克协定》。
同年12月21日,苏11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除外)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核武器控制权由叶利钦接管。
同时,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代替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
最高苏维埃于12月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宣言。
二、苏东剧变原因苏联的剧变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更是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苏联的剧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旧思维和专制主义俄罗斯在过去有过“直接民主制”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
在后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这种“独裁传统”,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这使得俄罗斯人民和政府改良的社会实践性严重缺乏。
俄罗斯历史的旧制度、旧习俗、旧思维对苏联的新体制、新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政府、决策层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
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的强制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现出来。
这种强制性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时期,竟然还出现了赵神运动,他们把国家领导人当做神仙,盲目的崇拜。
后来进行大清洗,稍有不同意见,即会被清理。
好多先进和优秀的党员和干部群众被冤枉,社会惶恐。
2、领导人水平不高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
经常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苏东剧变是指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在1989年后开始剧变。
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
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探究1、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苏联和东欧,长期以来忽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号召全民皆党。
一时间党员数量激增,素质下降,党的干部腐化堕落,独裁专断,党内民主被特权意识取代,最终导致老百姓对社会主义热情与积极性的丧失。
所以,忽视党的建设是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苏东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性原因归根到底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而东欧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验田,所以执政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3、内部原因苏联所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制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形成重、轻、农经济结构比例失调,人均生活水平下降, 引发了群众不满情绪, 社会矛盾尖锐。
所以,经济危机是社会政治全面危机的导火线,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4、外部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特别是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加速了苏东剧变进程。
“和平演变”战略是一种旨在通过政治、经济、思想等非军事、非暴力的方式, 瓦解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 推翻共产党的领导, 重新恢复资本主义在全球一统天下的新的战略图谋,80年代末,西方国家更是直接插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内部事务,支持和援助这些国家的内部反动势力,最终实现了“和平演变”,达到了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de)原因及教训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de)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de)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de)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de)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de)苏联模式(de)弊端是根本原因.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 在总结苏东剧变(de)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de)看法和争论.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de)、有价值(de)结论.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de)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de)教训与启发.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de)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de)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de)结果. 作为20 世纪最重大(de)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de)、历史(de)、全面(de)、辨证(de)分析.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de)、决定(de)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de)外部原因.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de)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de)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de)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de)让步,等等.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de)就是支持这些国家(de)政治反对派.东欧国家(de)反对派,从波兰(de)团结工会、匈牙利(de)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de)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de)“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de)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de).如果没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de)“和平演变” ,东欧国家不可能发生如此迅速(de)演变.在苏联,西方敌对势力也从未停止过支持政治反对派即所谓“不同政见者”(de)活动.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 民主化” 、“公开性” 方针(de)推行,西方敌对势力支持苏联政治反对派向共产党夺权、颠覆社会主义(de)活动进一步加剧.这在1991 年“八· 一九事件” 中表现得最为露骨,以美国为首(de)西方国家明目张胆地从各方面施加压力,对“八· 一九事件” (de)迅速失败起了很大作用. 所以说,西方敌对势力(de)“和平演变”对苏东剧变起了催化作用.2、历史问题(de)积淀所造成(de)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de)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指出了新道路,但革命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同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de)模式问题.“斯大林模式”(即“苏联模式”)是在列宁逝世后经过多年(de)实践逐渐形成(de).这一模式(de)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de)严重弊端在实践中长期得不到纠正,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不仅不能发挥应有(de)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变形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de)发展.首先,在思想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de)教条主义,使社会主义理论停止、僵化. 其中突出(de)问题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de)基本前提,将自己定位在各方面都已经比资本主义更高(de)阶段上.其次,经济发展战略失当,囿于产品经济,在经济联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斯大林逝世后(de)苏联几任领导人,不重视党(de)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也不力,官僚主义严重,对干部缺乏监督,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严重脱离群众,逐渐失去群众(de)支持和拥戴. 在民族关系上,大俄罗斯主义根深蒂固,地方民族主义严重,民族矛盾复杂化、尖锐化. 同时,在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方面出现严重失误,尽管一度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等问题上有过局部性(de)比较合理(de)看法,但苏联领导人却热衷于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既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又损害了社会主义(de)形象.这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带来了极大影响,所有这些历史问题(de)积淀造成(de)苏东社会潜伏(de)危机,是苏东剧变(de)深刻(de)历史原因.3、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de)基础性原因.有资料显示,从上世纪5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这30 年,苏联(de)国民经济收人和劳动生产率(de)提高比例一直是在走下坡路,主要是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军事化造成(de),而这两者又交互影响.对此,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一直是改革不力(de).安德罗波夫上台执政(de)短暂时期,虽然在经济上一定程度做出了进步性改革,但是由于他本人不懂经济,也不热衷经济,所以大体上还是没有改变苏联(de)计划体制.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以后,虽然首先推出了经济体制改革(de)方案,却没有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是把改革推进了政治斗争(de)旋涡,使原来就处于停滞状态下(de)国民经济进一步走到了崩溃(de)边缘,从而严重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de)物质基础.所以,苏联改革了30 余年,直到解体,旧体制(de)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致使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这一时期,东欧国家除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外,普遍经济不发达,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de)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有(de)国家社会生产已从原来(de)低速增长变为负增长.这不仅损害了社会主义(de)形象,而且导致了群众思想混乱及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de)信仰危机,为国内外、党内外社会主义敌对势力(de)进攻及“和平演变” 图谋得手提供了条件,也为戈尔巴乔夫等人(de)反马克思主义路线提供了温床.这无疑是苏东剧变(de)基础原因.我们之所以说,苏东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其剧变(de)基础性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没有搞好,如果党(de)领导人头脑清醒,路线对头,就可以进行深刻反思,探究症结所在,摸索出一条发展(de)新路子.换句话说,如果党(de)路线正确,即使经济没有搞好也不至于发展到丢掉政权(de)地步. 甚至可以这样说,苏东(de)经济还没有恶化到非要更换政权不可(de)地步.所以说,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原因,把苏东剧变主要归因于经济落后和经济建设没有搞好,就会在政治上得出有害(de)结论.4、“改革” 变成“改向” 是苏东剧变(de)直接原因.苏东各国(de)改革困难虽多,阻力虽大,但如果有一个坚强(de)领导核心,坚持正确(de)路线和方向,并非找不到一条可行(de)改革途径,关键在于,戈尔巴乔夫等人(de)错误路线葬送了改革.19 8 5 年,戈尔巴乔夫人主克里姆林宫后就推行改革.但他在执政(de)6 ~ 7 年中,在如何进行改革,改革(de)突破点选在何处,沿着什么方向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犯了重大错误,使改革(de)性质、方向发生了根本(de)变化,以至最后搞得苏联居民面临挨饿(de)地步,人民并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反而怨声载道,对改革失去信心.经济体制改革受挫,戈尔巴乔夫继而转向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一政治改革,最初说是为了“ 克服改革障碍机制” ,但很快就变成了对社会主义和整个苏维埃制度(de)低毁和攻击.1 98 8年6 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召开第十九次代表会议(de)报告中强调,“公开性” 、“ 民主化” 和“舆论多元化” 是政治体制改革(de)必要条件,从而把政治体制改革引人了歧途.因此,到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共对社会和改革进程(de)领导权不断削弱直至丧失,导致社会、政治、经济、民族(de)全面危机和失控,最终解体.东欧各国(de)改革,尽管各自(de)变化过程和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与苏联一样,大都是朝着放弃共产党(de)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de)方向发展.所以显而易见,苏东国家(de)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崩溃(de)悲剧,其直接原因就是苏东国家把“ 改革” 变成了“改向” ,不是“彻底改革旧体制” ,而是“彻底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5、执政党(de)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de)决定性原因.一个政党(de)理论、路线和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江泽民指出: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de)因素,但是归根到底,是苏联东欧党(de)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de)路线,错误(de)方针和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成(de).考察苏东演变(de)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de),但决定性原因归根到底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de)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de)、民主(de)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de)结果.而东欧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 和“人道(de)、民主(de)社会主义”路线(de)实验田,所以结果是一样(de).戈尔巴乔夫(de)“新思维” 是什么货色呢一是鼓吹“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高于阶级利益” ,即“ 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大家都是地球这条船上(de)乘客,不能让这条船翻沉.第二条诺亚方舟是不会有(de).”二是宣扬“公开性” 、“ 民主化” 和“舆论多元化” .三是建立一个所谓“人道(de)、民主(de)社会主义国家” ,并将此作为党(de)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 社会主义”前面加上“人道(de)” 、“ 民主(de)” 两个定语,实际上意味着从科学社会主义(de)立场上倒退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e)水平,这是理论上(de)一个大错误.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元化(de)社会: 经济多元化,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放弃公有制经济(de)主导地位;思想、舆论多元化,让马克思主义以外(de)各种思想和意见自由存在和传播;政治多元化,允许多党制存在.在苏东各国处于动乱(de)关键时刻,无一例外地实行了多党制,这个闸门一打开,形势急转直下,立即使党陷人深刻(de)危机之中.反对党纷纷出笼,先是要求对话,接下来要求席位,继而通过选举把共产党一个个赶出政坛,自己登台执政,接着就是依靠手中(de)权力,改变原来(de)经济基础,使整个国家“ 换了人间” .戈尔巴乔夫还荒谬地提出,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建立(de)社会主义制度是“极权社会主义”,它使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垄断” ,因此改革就是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形象地说,要炸毁一切”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抛弃十月革命道路,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实现资本主义化.这对东欧各国影响极大.他把人们(de)思想搞乱了,把党搞乱了,把反共反社会主义(de)势力扶植起来了.所以说,苏东演变(de)过程,正是共产党自我否定、自我丑化,从而为自我垮台创造了条件.这是苏东剧变(de)最根本(de)内因和本质.二、从苏东剧变中汲取积极(de)历史教训1、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创新.邓小平在1956 年就说过: “ 马克思列宁主义(de)普遍真理与本国(de)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 “离开本国(de)特点去硬搬外国(de)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事实上,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de)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de)基本原理任何时候决不能丢,否则就丢了灵魂、丢了根本.但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de)理论品质,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诞生(de)包括我国在内(de)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很长(de)时期内,都照搬照抄了斯大林模式,从而使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都相继产生了与苏联极类似(de)难题和困难,也先后遭到了不同程度(de)挫折,有(de)在同资本主义(de)较量中败下阵来.尽管原因不尽相同,性质也有差别,但同样都同一个问题紧密相关,即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de)实际相结合.这是一个付出了很大代价(de)教训.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de)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创新,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de)胜利.2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de)崭新方式,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e)基本形式.社会主义国家(de)共产党人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才能革除传统体制(de)弊端,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但是,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离开这个方向,自然也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de)宗旨,不仅社会主义制度得不到完善,社会主义(de)优越性不能发挥,而且会使改革受挫,甚至亡党亡国.苏东各国(de)执政党普遍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de)改革理论,使改革左右摇摆,难以贯彻到底.尤其致命(de)是,在关键时刻,有(de)国家(de)党发生了分裂,改革(de)旗号被反对派所篡夺,失去了改革(de)主动权;有(de)国家(de)党主动改旗易帜,放弃了共产党(de)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两种情况,使苏东国家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红旗落地.3、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和人(de)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第一原则和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de)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de)真正体现.所以,邓小平强调: “如果在一个很长(de)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de)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de),它就站不住.”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苏东各国,也可找到其必然演变(de)重要原因.苏东各国自6 0 年代起,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减慢,同西方国家比较差距越拉越大.到了80 年代,它们(de)经济基本上都处于过去几十年最衰弱(de)时期: 当时,苏联(de)实际增长率跌到战后最低水平;波兰出现负增长;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de)统计数字虽然不低,实际经济情况却已陷人危机;而过去曾率先改革并有所成效(de)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也双双掉进“滞胀” 泥潭.至少有一半以上(de)东欧国家,生活消费品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水平处于绝对下降状态.在这种糟糕(de)经济形势下,人民能满意吗共产党(de)政权能巩固吗所以,经济建设搞不好,人民生活上不去,人们对党和政府不但不支持、不拥护、而且会用选票,甚至会搞动乱来推翻党(de)领导和国家政权.因此,苏东演变深刻(de)教训从反面证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逐步改善人民(de)生活,才能切实地把最广大人民(de)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de)信心,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de)凝聚力. 社会主义(de)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和人(de)全面发展.4、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de)斗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de)“和平演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东剧变也是思想意识形态演变(de)结果.苏东演变(de)过程,就是敌对势力从制造反社会主义舆论开始,搞乱党和人民(de)思想,瓦解党和政府(de)组织领导,制造动乱,乱中夺权,然后利用政权(de)力量,复辟资本主义制度.西方媒体在苏东剧变过程中推波助澜,散布各种蛊惑人心(de)谣言,煽动反社会主义情绪,了十分恶劣(de)作用.可见,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还只是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包围社会主义(de)态势仍然存在,只要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还相对落后,世界资本主义还保持优势,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de)战略就不会改变.而且,和平演变在苏东得逞,又会鼓励资本主义加紧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de)渗透和颠覆活动.这些都表明,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de)斗争是一场持久(de)“世界大战” .同时还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是在对外开放(de)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e).我们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de)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在客观上也为他们“和平演变” 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我们只有时刻保持清醒(de)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de)领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de)思潮,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de)“ 西化” 、“分化” (de)图谋,才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筑起一道坚固(de)钢铁长城.5、社会主义成功(de)关键是搞好执政党(de)建设,不断增强党(de)阶级基础和扩大党(de)群众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坚强、成熟(de)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作为执政党(de)共产党自身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党是国家和社会(de)领导和指挥中心,党出了问题,那是致命(de).邓小平曾经尖锐地指出: “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这也是他总结苏共垮台(de)教训得出(de)结论.苏东共产党内部出了问题,尤其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动摇了党(de)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共产党员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那时(de)党风是好(de),党与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但是,随着时间(de)推移,特别是到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内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变本加厉,党与群众(de)血肉联系变成了油水关系,使苏共不仅丧失了群众基础特别是阶级基础,而且连党本身也丧失了力量.正如戈尔巴乔夫(de)助手瓦· 博尔金所言:“最具有创造性(de)那部分社会力量同苏共疏远,大量不相信理想但却很有能量(de)人涌人苏共,不仅破坏了而且瓦解了党(de)队伍.”“八· 一九事件” ,是苏联共产党企图结束国内危机、避免苏联走向灾难深渊(de)最后尝试.但是,在这个关系到苏联生死存亡(de)关头,未能得到苏联人民、甚至广大党员(de)积极响应,相反却有不少人站到“ 民主派” 一边去了.当戈尔巴乔夫非法宣布解散苏共时,人民群众没有起来保卫共产党,党(de)各级组织也没有任何抵制,当时这个仍有1 5 0 万党员(de)党,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瓦解了.可见,苏联共产党(de)地位和威信下降到何等地步.人民不仅丧失了对共产党(de)信任,丧失了对社会主义(de)信心,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丧失了民族自尊心.这一惨痛教训向人们表明: 共产党执政后,要使党坚强有力,必须加强和改进党(de)建设,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党(de)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de)群众基础,维护党(de)先进性;必须使党(de)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de)人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de)指导地位.参考文献[l]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M」北京二新华出版社,19 87 ,9[2]邓小平文选(1)[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 8 9 ,2 5 8 一2 5 9[3]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00 3 93[4]社会主义(de)东方实践——从苏联到中国[M] 人民出版社 2003,。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问题的反映,更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1.政治原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共产主义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集中、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在政治上的错误决策和失误,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
2.经济原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在经济上表现为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贫困等问题。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体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
3.文化原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文化制度是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在文化上表现为思想僵化、创新不足、文化贫乏等问题。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文化体系无法适应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
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教训1.政治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民主化是必要的。
政治制度的改革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否则会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民主化的过程需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和权利,不能强行推行。
2.经济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否则会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
3.文化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文化多元化和创新是必要的。
文化多元化和创新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否则会引发文化危机和社会动荡。
文化多元化和创新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制度和文化规则,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三、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启示1.政治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启示我们,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民主化是必要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
1.它是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使社会主义运动降至低潮,也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 重大压力。
苏联解体的影响4
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影响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战后最严重的挫 折和损失。
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
2.它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终结,加速 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 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直接 原因和导火线。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 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 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的理论依据。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勃 列日涅 夫的霸 权主义
苏联的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
入侵捷克斯洛 伐克
捷群众阻挡苏军坦克
入侵捷克
苏联的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
入侵阿富汗
苏联士兵横行在喀布尔
入侵阿富汗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4.错误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罗斯主义行为,埋 下了满足分裂的祸根,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 化、民主化的鼓动下,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泛 滥。
苏联的霸权主义
赫鲁晓夫的霸权主义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 联开始走上了与美国争夺 世界霸权的道路。
赫鲁晓夫 的霸权 主义
赫鲁晓夫
苏联的霸权主义
赫鲁晓夫的霸权主义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在古巴的中程导弹基地
古巴导弹 危机
苏联的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 后,乘美国在亚、非、拉 战略收缩之机,积极对外 扩张,推行南下战略, 插 手世界事务,与美国全面 争夺世界霸权。
对苏东剧变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
对苏东剧变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一、苏东剧变的原因苏东剧变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1989年至1991年间的政治经济转型过程。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 社会主义制度矛盾激化,推动了政治改革。
2. 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人民对于民主、自由的需求日益增加。
3. 集权式政治管理方式导致经济不景气,国家实力日益减弱。
4. 全球化思想观念的日益普及,让人们意识到自由与开放的重要性。
5. 老年领导层的逝去,新领导层对于政治改革的渴求。
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 社会主义制度并非万能的。
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制度已经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人民渴求开放、自由,政治改革也逐渐成为了必然。
2. 发展经济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
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点,并及时采取措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3. 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法制和民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保障人民权利,保障社会交往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现今社会,我们不论在个人还是在国家层面,都应该始终坚持法制和民主。
4. 改革应该从全局出发而不是单纯追求一时之利。
改革应该考虑全局的利益,创造良好的条件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
改革需要持久的力量,需要整体性的思考和规划,不能单纯追求一时之利。
5. 照顾和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
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政治领导层必须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为国家的保持稳定创造良好的氛围。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苏东剧变,是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挫折,影响当今世界格局、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各国持不同政治立场、学术观点的人们,都在关注和思考着这场给世界造成强烈震撼,给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的事件。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才能正确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认清当今世界局势和未来走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苏共对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众所周知,苏联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快“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历史性悲剧: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具有90多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领土、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帝国主义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被肢解了。
这一剧变就连做梦都在企盼颠覆社会主义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也没有预料到。
这种由完善社会主义的“改革”到摧毁社会主义的“改向”的转变,来势凶猛而又错综复杂,不能不引起世界人民严肃认真地思考。
借用恩格斯的话说,“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综观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苏联剧变是同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紧密相关的;苏联剧变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所谓改革“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和纲领产生、泛滥和破产的过程。
在导致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东领导集团推行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方针。
无论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还是苏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是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的结果。
人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
苏联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
苏联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在二十世纪的国际政治大舞台上,苏联与东欧国家曾经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
然而,苏联与其周边国家的剧变,以及苏东集团解体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整个国际关系的格局。
这一巨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不得不深入探究的重要历史事件。
一. 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崩溃历史上,苏联和东欧国家一直以来被视为一个国际政治力量。
然而,在经济上,它们的实力却并不坚如磐石。
苏联的经济依赖于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而多年来,这些产品的价格波动和对欧洲的货币依赖加剧了苏联经济的不稳定。
此外,苏联的科技落后和生产效率低下也导致了其经济的衰退。
与此同时,东欧国家也同样经历着自己的经济困境。
这些国家从1947年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其经济以工业和农业为主体,国家对生产和资源的分配为主导。
但是,这些计划制度的实施却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和质量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崩溃。
二. 对不同阶层的不满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治系统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残酷、冷酷的。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通过与普通民众声援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这种做法再加上对异见人士的严格审查和镇压,最终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恐惧、压抑和不满。
尤其是在苏联,各种异见派别的诞生和崛起使得苏联社会充满了不满和不安。
苏联领导人的严厉统治,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都引发了广泛的反感。
最终,这些不满演变成了抗议和暴力事件,成为了苏联与东欧国家剧变的重要因素。
三. 国际政治的转型与全球化的冲击苏东集团解体的发生,影响不仅局限在苏联与东欧国家内。
它也引发了国际政治的深刻转型。
随着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的民主化,德国的统一和欧盟的发展,国际政治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同时,全球化的浪潮也向各国冲击,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
结语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整个国际关系的格局,并促进了欧洲统一和发展。
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深入思考其影响和意义,对于今天的世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1991年12月25日,当苏联总统宣布辞职并交出象征最高权力的核按钮时,一个横跨欧亚的社会主义大国转瞬之间支离破碎。
曾经的加盟国由于获得了自治权而欢呼雀跃,过去的老对手为苏联在新年到来之前的彻底消失而欣喜若狂。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当凛冽的北风迎面吹过那些一夜之间“由官转民”的人们的脸颊时,他们可曾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结局?为什么苏联东欧各国的执政共产党和国家政权会在短暂的改革期间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倒下垮台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是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总的合力的结果。
(1)苏联解体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指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指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
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2)苏联解体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
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
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就苏共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
(6)、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这种开放不仅内部是开放的,而且对外部也应该是开放的。
(7)、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2)、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教训。
(1)、社会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苏联是20世纪最显著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然而在1991年,苏联发生了剧变,解体成了独立的国家。
这个剧变引发了人们对于苏联的原因和教训的深思。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进行分析。
一、经济体制失灵与市场经济的崛起苏联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这个模式在早期确实为苏联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在其他国家的兴起展示了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的优势。
这促使苏联内部出现了一部分渴望改革的人群,他们坚持改革和开放,寻求新的经济体制。
二、中央集权的制度弊端苏联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初期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也给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弊端。
中央集权模式导致了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和控制,这使得经济决策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交流和全球化的兴起,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框架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复杂性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着多种民族和宗教。
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苏联政权通过加强统一意识、禁止宗教活动等手段,试图维持国家的稳定。
然而,这种政策也引发了一些民族和宗教的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
苏联剧变的发生,部分是因为基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不满情绪的爆发。
苏联剧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一、不能忽视经济改革的重要性苏联的剧变是在经济发展滞缓和计划经济模式失灵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也提醒我们,经济改革是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全球化的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加强市场机制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都是确保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合理权力分配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局限性。
权力过度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导致国家无法及时有效地做出适应性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中的六大关系黄宗良2012-1-8 17:19:33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3年第1期全面地、系统地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固和教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巴黎公社才存在72天,至今已过去120多年,其经验教训仍有理论和实际意义,人们还在不断地研究它,总结它。
一个具有90年左右的历史,有18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一下子丧失了政权,一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头号大国一下子解体,其教训有极高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更需要系统地,深入地加以研究和总结。
下边拟从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处理几对经常碰到的矛盾谈谈对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的粗略看法。
一、政治任务与经济任务:什么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重心,根本任务?能否在一个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搞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早在十月革命前就已成为中心问题引起争论。
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孟什维克都说“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
列宁回驳他们时首先肯定说,这是“无可争辩的论点”。
列宁反对的是认为缺乏这个经济文化前提就不该夺取政权的观点。
他认为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人民”。
这里,列宁强调在搞社会主义中运用政权和制度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在他看来,不用专政的手段就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只是空想主义,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
[1]显然,他讲运用政权和制度的力量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服务的。
在实践上.他一有机会,那怕是在战争期间的喘息时机也要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
[2]他认为劳动生产率是新的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对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理解上的差异,实际上引出实现社会主义的两种基本思路:以经济建设为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过分地强调阶级斗争、专政手段,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后者无疑是对列宁思想时曲解。
单从维护政权这个意义上,列宁就明白地说过:“单靠专政、暴力、强制是坚持不住的,唯有掌握了文明的、技术先进的、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全部经验,使用一切有这种经验的人,才能坚持得住。
”[3]斯大林倒不是象一种流行的观点所说的那样,只注意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不注意抓发展生产力。
他是两个方面都抓得太急了。
他提出建成社会主义就是建立起其经济基础,而重工业是基础的基础。
这是唯物主义的。
他还反对在贫苦生活的基础上用拉平的办法搞社会主义。
[4]但他不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也过分地热衷于依靠阶级斗争、动用专政手段。
当他提出“通过残酷的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5]经过“最大限度”地加强国家政权的道路来使国家消亡时”,[6]他又背离了历史唯物论。
他强行推行全盘农业集体化,搞大清洗等,不仅造成大量尖锐、深刻的社会矛盾,而且也由于挫伤、压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而阻碍以至破坏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斯大林在向城乡资本主义发动了全线进攻,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不久,匆匆忙忙宣布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过渡。
这种超越阶段、急于过渡是以降低生产力标准为前提的。
后来赫鲁晓夫提出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宣布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都是继续了斯大林的错误。
在缺乏牢靠的物质和文化基础的条件下宣布建立起的新社会制度,不能不过分地依靠政治、特别是国家机器来维持,因而归根结底是经不起风浪的吹打的。
还必须看到,真正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
苏联几十年来用了很大一部分力量去搞军科、军工,这在斯大林时期还是可以理解的。
在哪种国际环境中,不加强军备、国防,难以保卫住社会主义阵地。
但后来的事情就不能完全这样来评价了。
60年代以后,苏联大搞军备竞赛,同美国争霸全球。
它搞的是准军事化的经济,不是服务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服务于他们自称的“世界革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其实是服务于政治目的、军事扩张。
人民生活长期桩置于服从“国家长远利益”的地位。
其结果是国家的军事实力上去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不能与时代同步提高。
而戈尔巴乔火上台之后,由于其方针政策的错误,不仅没有扭转经济的停滞落后局面,而且使生产继续下降,人民生活恶化。
经济没有搞好,是苏共失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实践告诉人们,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说到底要靠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离开这个基础,是非失败不可的。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闭关锁国还是坚持对外开放,吸取和借鉴西方文明成果?在俄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否实行对外开放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指出,大工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拓,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成为世界性的。
马克思讲的落后的俄国农村公社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皮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提出的不发达国家可以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走向社会主义,都是放在当时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中来考察的。
列宁甚至把问题提到如此高度: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
[7]他把问题抽象为一个公式;苏维埃政权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等于社会主义。
[8]苏联人对这个公式并不陌生,但实行得并不好,使苏联始终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
苏联的剧变正是从这种状态中被惊醒一下子走向另一个极端所致。
苏联在此问题上的教训使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理论性认识:第一,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国际化的总趋势之下,社会主义国家如果闭关自守决不可能发达起来。
斯大林在20一30年代虽不否认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是“互相依赖”,应“互通有无”,但他过于强调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就会使苏联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属品”。
在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之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论断,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可以不从资本主义国家输入商品了。
这就把苏联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妨碍了它的经济文化发展。
第二,必须全面估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发展,充分认识两种制度并存共处的长期性。
苏联长期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缺乏客观的分析和全面的估量。
共产国际六大(1928年)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提法一直被沿用到80年代初。
由此而来的是对两种制度长期和平共处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对外开放缺乏紧迫感,并凭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实行进攻性的阶级斗争战略”,到处扩张同美国争霸天下。
这一方面影响了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往,阻碍和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这是其国民经济搞不好的重要原因。
第三,既要肯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优越性,又要清醒地看到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起点的落后性。
在苏联,对这个“优越性”和“落后性”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出现或“左”或右的偏差。
人们长期片面地理解这个“优越性”,不理解经济上、文化上的落后性难免要影响和贬低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如它使官僚主义、家长制、个人崇拜等东西复活、滋长,阻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行,在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保留着的封建主义残余和小生产者意识则妨碍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按劳分配等经济制度的实行。
脱离现实情况,喜欢从原则上、理论上去理解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当苏联某些颟顸的官僚从苏联什么都是世界第一的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时,其科技总体水平已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了十几二十年。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全盘否定70年历史所取得的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实际存在的优越性,使苏联从夜郎自大走到崇洋媚外,乞求西方的金钱和药方。
连民族自尊心都不要了,更谈不上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在发展经济中更为需要的自力更生精神了。
第四,既要认识两种制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又要看到它们之间互相吸收、借鉴和一定条件下合作的可能性。
过分地强调前者而忽视甚至否认后者足社会主义国家曾犯过的通病。
两种制度的长期对抗、国际环境的险恶、大国的丰富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巨大成就,使苏联的病情更为严重。
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缺乏应有认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性质不做具体分析,把其看成都是姓“资”的,都是屈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对市场经济的大规模批判等,都是典型例子。
这样,社会政治、经济某些环节机制的运转难免偏离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道。
尽管斯大林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同西方的经济交往方面也有过可观的成绩,但苏联封闭型的体制并没有根本打破过。
戈尔巴乔夫则过分强调世界的整体性、全人类利益的共同性,抹杀了两种制度之间的根本区别及其对立和斗争,于是,全盘西化,“回到欧洲去”的思潮在俄罗斯大地泛滥,苏联的政治、经济全面失控。
第五,要树立各国革命只能靠各国人民自己进行的观念,不要包打天下,更不能称雄争霸。
一国建设与世界各国的革命斗争关系如何处理,是苏联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对世界革命发展进程长期存在估计过快的乐观情绪,二是对如何处理各国共产党之间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缺乏实践经验,三是大国沙文主义作怪。
所以,从斯大林开始,苏共就犯了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的错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干涉他党内部事务,到60一70年代,发展为在国际主义的借口下,对别国进行武力干涉,搞霸权主义、扩张主义。
其恶果有三,一是不仅无助、而且有损于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进步事业,影响各国党之间的团结,损害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二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不同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和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三是加重了苏联的经济负担,成为苏联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阻碍因素。
这就说明在对外关系中,既要坚持国际主义原则,又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承认各国人民有权也有能力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选扦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这对于搞好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决不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三、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是全部政治建设、包括政权建设、党的建设、体制建设和改革的中心问题研究反“和平演变”、苏共丧权的教训,如果绕过这个中心问题,可以说是隔靴搔痒。
搞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行,但领导如果脱离被领导的人民群众,那就不成其为领导。
所谓共产党丧失政权,其实就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在“自由选举”中,多数群众没有投共产党代表的票。
在近一个世纪中宣传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其总体上看也应该说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为何落到这般地步?问题在于原则、理论与实际,纲领、根本制度与体制和具体制度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某种脱节的现象。
从苏联的根本制度、从国体上说,它的每部宪法、党纲都标明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利益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