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ppt
合集下载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f241f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9.png)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新知讲解
影响
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 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结束。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有人说,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八一九事件”,有人认为是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有人认为是冷战中的军备竞赛,也有人认为是复杂的民 族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以 及P23资料1、资料2的内容)
课堂练习
5、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
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判断他评价的是哪次改革(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堂练习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新知讲解
表现:
东西德国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
柏林墙
新知讲解
想一想
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下材料 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导致各国政党内 部思想混乱,改革越走越远,最后连政权也丢掉了,有人说,这是欢乐的一跳跌进了深渊。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东欧各国制定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政策,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 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
新知讲解 根本原因
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导致严重的 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激化苏联的各种矛盾,使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演变 ”战略的影响。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46张PPT)教材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46张PPT)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e871a401ed9ad51f01df2dd.png)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 苏联的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 剧,内债外外贸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 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 1991年的时候,情况继续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 借机驾祸苏联共产党,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意识危机,鼓励 人们揭露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否定苏联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 建设成就,致使人心涣散,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 南斯拉夫也进行过类似的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 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 1894.4.17~1971.9.11 1953.9.7~1964.10.14第4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34年当选联共 (布)中央委员。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 局委员。1952年当选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 委员会书记。1953年起任苏共第一书记。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苏联 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 《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 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 “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斯大林时代,停止 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释放了绝大多数 古拉格(负责管理全国牢狱营)中的政治犯。并 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观点。 他的自由化政策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 所痛恨,被称为“鲁莽的改革家”。1964年被他 的学生兼党内同志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宫廷 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被迫辞职。 赫鲁晓夫的改革比较全面,在位十年,改革 十年。是积极倡导改革的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也 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304b3152ea551810a68768.png)
2.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两极格局的演变时期 表现为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为美苏争霸所代替; 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解体时期 表现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 人瓦文萨
东欧剧变: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 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 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 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 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 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 束。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 会性质发生改变。
一、东欧剧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上:宣扬多元性,主张放弃 统一的世界观,自称既接受人道主义的启示,又发端 于宗教原则,也不拒绝马克思主义,实质是否认马克 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政治上:主张联合专政,认为资 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否认阶级和阶 级斗争,主张多党制,工人阶级要通过议会多数掌握 国家权力,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 的社会;经济:主张建立“混合经济”,即合作制和 私有制、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相结合,反对消灭私有 制,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和计划化,逐步扩大国有化; 认为通过改良和科技革命,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就 会自动改造为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具有两面 性,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要求 变革的某些愿望,但同时也不主张执行暴力革命与阶 级革命的斗争策略。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
真题回放
(2012· 山东泰安)
56.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 是( )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解体时期 表现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 人瓦文萨
东欧剧变: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 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 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 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 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 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 束。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 会性质发生改变。
一、东欧剧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上:宣扬多元性,主张放弃 统一的世界观,自称既接受人道主义的启示,又发端 于宗教原则,也不拒绝马克思主义,实质是否认马克 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政治上:主张联合专政,认为资 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否认阶级和阶 级斗争,主张多党制,工人阶级要通过议会多数掌握 国家权力,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 的社会;经济:主张建立“混合经济”,即合作制和 私有制、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相结合,反对消灭私有 制,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和计划化,逐步扩大国有化; 认为通过改良和科技革命,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就 会自动改造为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具有两面 性,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要求 变革的某些愿望,但同时也不主张执行暴力革命与阶 级革命的斗争策略。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
真题回放
(2012· 山东泰安)
56.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 是( )
初中历史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9页PPT
![初中历史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6222c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74.png)
初中历史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200d53ddccda38376baf33.png)
•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导入新课
01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 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 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 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 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 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 改革。
02
这反映出东欧各 国实际上没有取得 独立自主的权利。 这也是东欧剧变的 历史原因。
一、东欧剧变
•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独联体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 而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
合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 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 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 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2b5422fd0a79563d1e7284.png)
家政,策促,使都它对们东向欧西的方变靠化拢有,影向响资,本起主了义推转动变作。用由。于”它 所进行的过程—中—苏并钱联没其:有琛“发回新生答思战《维争世”,界外所知交以识,叫》放"和杂松平志了演的对变谈东" 话欧。
外部因素: 国家的控制;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请阅读书本P21页第一、二段,
当今世界五大社会主义国家
中
国
朝鲜
古巴
越南
老挝
对比两张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东欧剧变
请结合书本P22页第一段和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 年代初
5—37,说说东欧剧变“变”在何
处?
1.版图的变化
变 2.社会制度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
3.1991年,华约 组织解散
“我们不应该奴隶般
的模仿外国的模样!”
架了捷共领导人。“布拉格之春”被
进布拉格
迫中止。
阅读材料,探究东欧剧变的原因
资料1: 20世纪80年代,经历过改革过的东欧国家经 济发展情况
波兰 南斯拉夫 民主德国 匈牙利 保加利亚
外债
387
210
191
160
69
(亿美元)
历资,有地史料但找是2都到照因:有 一 搬素“长 条 苏:这期 适 联些在 取 沿形 合 的事得 用苏成本一情独 苏联的国套(的立联多情做指控自模方况法东制主式面的。欧下的,的建…剧,权背深设…变东利离社刻从)欧;本会原外来各国主因部得国国义。条虽实 情道这件然际 。路些来很上,国说突没更家,然有多没苏 内西联方部“国新因家思素以维:贷”款本的、国改贸改革易革之、成风科效、技不西等大方各,“种引和手发平段社演诱会变压危”东机的欧。鼓国励
外部因素: 国家的控制;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请阅读书本P21页第一、二段,
当今世界五大社会主义国家
中
国
朝鲜
古巴
越南
老挝
对比两张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东欧剧变
请结合书本P22页第一段和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 年代初
5—37,说说东欧剧变“变”在何
处?
1.版图的变化
变 2.社会制度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
3.1991年,华约 组织解散
“我们不应该奴隶般
的模仿外国的模样!”
架了捷共领导人。“布拉格之春”被
进布拉格
迫中止。
阅读材料,探究东欧剧变的原因
资料1: 20世纪80年代,经历过改革过的东欧国家经 济发展情况
波兰 南斯拉夫 民主德国 匈牙利 保加利亚
外债
387
210
191
160
69
(亿美元)
历资,有地史料但找是2都到照因:有 一 搬素“长 条 苏:这期 适 联些在 取 沿形 合 的事得 用苏成本一情独 苏联的国套(的立联多情做指控自模方况法东制主式面的。欧下的,的建…剧,权背深设…变东利离社刻从)欧;本会原外来各国主因部得国国义。条虽实 情道这件然际 。路些来很上,国说突没更家,然有多没苏 内西联方部“国新因家思素以维:贷”款本的、国改贸改革易革之、成风科效、技不西等大方各,“种引和手发平段社演诱会变压危”东机的欧。鼓国励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5 人教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5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099c6e312b3169a551a414.png)
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多元化”、
“民主化”和“公开性”三大“革命性倡议”;
在党的奋斗目标方面,宣布“向人道的、民主
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在政治体制方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 制,实行西方式三权分立
“新思维外交”
改革的失败和政治经济状况的恶化,使得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 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一年之内,苏联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其 余14个加盟共和国都发表独立宣言或主权宣言,苏联已濒于解 体。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 表示赞同保留联盟和原国名。此后,戈尔巴乔夫与一些共和国 领导人,就签订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8月,《苏维埃主权 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在苏联即将要被改成一个松散邦联的 情况下,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为控制局势,发动了“八· 一九”事 件。“八· 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叶 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 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影响: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 自行解散,苏共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叶利钦威信大增,掌握了 大权。
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 并且运用经济手段来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 西方条件,以“经济制裁”相威胁。
思考
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内部与国际背景诸多方
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因 素是什么呢?
最根本的因素是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
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东欧剧变 概念 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 实质 形式 结 果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罗马尼亚除外) 各国政权易手 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地区性战争不断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原 因 内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33a9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1.png)
(2)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把“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作为三大目标。1990年,苏联修改宪法,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首任总统。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出现无政府主义, 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加剧了经济的恶化,而经济的恶化又大大的加剧了政局和社会的进一步动荡,加剧了苏联的解体。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八一九事件
3、影响: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标志着以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发展困难增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1、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进行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3、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Βιβλιοθήκη 变2.华约组织解散
1.版图的变化
3.社会制度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出现无政府主义, 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加剧了经济的恶化,而经济的恶化又大大的加剧了政局和社会的进一步动荡,加剧了苏联的解体。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八一九事件
3、影响: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标志着以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发展困难增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1、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进行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3、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Βιβλιοθήκη 变2.华约组织解散
1.版图的变化
3.社会制度变化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bb8d290722192e4536f6be.png)
⑦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线索
理论 马克思主义 实践 巴黎公社 现 实 一国胜利:俄十月革命胜利 多国胜利:欧亚社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发展 路成就巨大,健康发展。
目前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5个: 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苏联解体
1.背景: ①伴随着东欧的风云突变,苏联也日益动荡。 ②国民经济大滑坡,罢工浪潮此起彼伏,犯罪率 猛增,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内部的分 歧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2.过程: ①“八一九事件”:
图5-39 “八一九事件” 概 况 影 响 1991年8月19日,几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软禁 了戈尔巴乔夫,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 机”,但很快失败。 使戈尔巴乔夫的总统权力受到削弱,各加盟共和国 独立倾向更趋高涨。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爱沙尼亚
格鲁吉亚
哈萨克
吉尔吉斯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达维亚 俄罗斯
塔吉克
土库曼
乌克兰
乌兹别克
白俄罗斯
资料1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法国学者就曾断言:在 苏联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急需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显然 是民族问题。
资料2 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每生产1辆坦克, 苏联就能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9辆。但就是这样一个能将 国民送上太空的国家,却不能向国民提供足够的面包、袜 子和牙刷。 导致苏联解体的主因,有人认为是“八一九事件”, 有人认为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人认为是冷战中的军备 竞赛,有人认为是复杂的民族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见 解。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34张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55c742b84ae45c3b358c6a.png)
少,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人们 抢购成风,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 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 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 增长负10%。
③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 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国家改革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 (1)根本原因:
义道路,照搬苏联的做法。
(2)国内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严重恶化,广 大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政治危机 。 ③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推行政治多元 化和多党制,使反对派的实力进一步扩大。④冷战扭曲了东欧 各国历史发展的道路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体 系的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一超 多强”格局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 趋势发展。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 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苏联(1922.12---1991.12)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马克思 列宁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生搬硬套苏联模式
大举外债,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戈的政策松绑,东欧寻求改革
政治多元化,局势动荡
各国共产党选举失利,国家制度发生变化
后果——政治版图的变化: (1)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2)南斯拉 夫分裂为五个国家。 (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 克和斯洛伐克。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 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 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 增长负10%。
③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 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国家改革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 (1)根本原因:
义道路,照搬苏联的做法。
(2)国内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严重恶化,广 大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政治危机 。 ③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推行政治多元 化和多党制,使反对派的实力进一步扩大。④冷战扭曲了东欧 各国历史发展的道路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体 系的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一超 多强”格局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 趋势发展。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 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苏联(1922.12---1991.12)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马克思 列宁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生搬硬套苏联模式
大举外债,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戈的政策松绑,东欧寻求改革
政治多元化,局势动荡
各国共产党选举失利,国家制度发生变化
后果——政治版图的变化: (1)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2)南斯拉 夫分裂为五个国家。 (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 克和斯洛伐克。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9b34ff3186bceb19e8bb8d.png)
这一事件 实质是苏 联“传统 派”为了 挽救国家 的完整和 统一,为 了挽救社 会主义而 采取的一 场政变行 动。
1991年10月23日,戈尔 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 败八一九事件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出现。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 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 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摩尔多瓦
3、《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1985年,戈尔 巴乔夫担任新一任 苏共中央总书记。
如何改革?
经济上:
加速发展战略
苏联食品短缺,人 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如何改革?
政治上:
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界混乱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苏共领导地位及 中央政府的控制 力被弱化
进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 主要原因
01
内因:
02
1、“斯 大林模式”的 僵化(根本 原因)
03
2、政治 体制改革失 败,政治混 乱,
04
社 会动荡.
05
外因:
06
西方 国家的“和平 演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46张PPT)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5ad58a83d049649b66585f.png)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990年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的实质
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 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 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 东欧剧变的原因 方化,最终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三个鲜明特征 ▲经济: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阻碍商 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政治干预经济, 孤立于世界经济市场之外。 ▲政治:党政不分、高度集权,实行专制、 人治。官僚主义盛行、特权腐败泛滥。 ▲思想文化:否定排斥西方文明成果,民族 文化萎缩衰弱。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 方 明 珠 塔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臵上海浦东 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 新飞跃。开发浦东,既是沿海开放的进一步扩展,又奏响沿江开放进军内地的序曲。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 苏联的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 剧,内债外外贸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 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 1991年的时候,情况继续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 借机驾祸苏联共产党,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意识危机,鼓励 人们揭露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否定苏联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 建设成就,致使人心涣散,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教学课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abebc8312b3169a551a410.png)
解析——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看点——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共倒台带给中国的思考 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失去活力和凝聚 力
▲ 涵义: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 由斯大林建立的苏联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制度。
▲表现形式: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运动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开 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 思考》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 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 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 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吗?”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的经 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债外外贸 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 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改革无力
▲赫鲁晓夫改革——未摆脱斯大林体制约束 ▲勃列日涅夫改革——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
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无实质性变 化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的困境
▲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政军精英集团成为新的 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普通工人和农民,控制 苏联各个领域。
▲经济增长下降 ▲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 ▲腐败和贿赂成风 ▲民族运动难以控制 ▲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布尔什维克自身引发的矛盾(大俄罗斯国家观)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看点——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共倒台带给中国的思考 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失去活力和凝聚 力
▲ 涵义: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 由斯大林建立的苏联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制度。
▲表现形式: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运动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开 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 思考》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 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 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 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吗?”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的经 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债外外贸 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 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改革无力
▲赫鲁晓夫改革——未摆脱斯大林体制约束 ▲勃列日涅夫改革——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
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无实质性变 化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的困境
▲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政军精英集团成为新的 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普通工人和农民,控制 苏联各个领域。
▲经济增长下降 ▲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 ▲腐败和贿赂成风 ▲民族运动难以控制 ▲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布尔什维克自身引发的矛盾(大俄罗斯国家观)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ppt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8d5cfbe009581b6bd9ebd9.png)
75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表现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了合法依据76二联邦制的变形与民族矛盾的加深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加盟共和国丧失应有的自主权形成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加盟共和国失去经济自主权俄罗斯人占据中央权力机关的主导地位违反民族平等原则俄联邦共和国处于特殊地位违反各共和国平等的原则77三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与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78四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斗争方式与民族关系危机一斯大林人为地制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镇压少数民族1少数民族反对强制农业集体化运动遭到残酷镇压2借口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迫害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3强迫迁移十几个小民族迫使他们过集中营式的生活4以武力胁迫波罗的海三共和国加入苏联埋下了民族分离的火种5制造犹太人复国罪和医生案件掀起反犹太人运动二赫鲁晓夫借口批判民族分离主义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活动西方大国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80导致两极格局终结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二、“苏联模式”
企业与国家关系行政化 经济管理集中化和指令化 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的实物性
三“苏联模式”的弊端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粗放发展方式导致 经济危机,使联盟总体经济没有搞好;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成共和国经济权限过小 , 使联盟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没有处理好;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只考虑全国生产专业化分 工,忽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使共和国的经济 没有发展好。
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 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遵循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人为地否认民族矛盾 和问题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 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 建立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国家体制,是一场 失败的试验 区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界限,坚持用政治和法律 方式解决民族关系问题 淡化民族意识,树立公民权利高于民族权利的观念
二、“苏联模式”
企业与国家关系行政化 经济管理集中化和指令化 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的实物性
三“苏联模式”的弊端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粗放发展方式导致 经济危机,使联盟总体经济没有搞好;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成共和国经济权限过小 , 使联盟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没有处理好;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只考虑全国生产专业化分 工,忽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使共和国的经济 没有发展好。
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 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遵循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人为地否认民族矛盾 和问题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 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 建立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国家体制,是一场 失败的试验 区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界限,坚持用政治和法律 方式解决民族关系问题 淡化民族意识,树立公民权利高于民族权利的观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ebed0ebd64783e09122b74.png)
D
C
C
(4)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 之后( ) 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 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C
(5)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立陶宛宣布独立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
存在于1963至1992年, 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 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 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 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 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 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 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 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 黑)和科索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 布拉格爆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
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民主德国人涌入西柏林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 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 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 国(联邦德国、西德)。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 府下令打开柏林墙,促进 了德国统一。1990年6月, 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 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 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 现在仅存几部分墙体和瞭 望塔作为纪念。
5.实质: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二)、苏联解体
经过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立陶宛首先)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八一九事件”(1991.8.19)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掌权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联体正式成立
1991年10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八一九事件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共15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9c83fa28ea81c758f57842.png)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共第一书 记,并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但 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继 续改革,片面发展重工业导 致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困境中的尝试
“苏联改革三部曲”
第14课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苏联解体
1991 时间:②____________ 年12月 两极格局 瓦解,冷战结束。 影响:③____________
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开始 苏东剧变
多元化 走向政治④____________ 。 社会制度 的改变。 实质:⑤____________
导致思想界极度混乱
(2)政治上:①提出“民主化”、“公开性”、
“政治多元化”的口号. ②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联总书记
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各加盟国脱离苏联
(3)、改革的结果:
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各加 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4)、改革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 5)、改革的实质: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 夫改革给 我们带来 什么启示
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苏联解体的过程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及新思维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合作探究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启示
1.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具有本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不应照搬、照套。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4. 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因素
西方大国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 演变 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 军备竞赛
三。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导致两极格局终结,加速了世 界的多极化进程。
造成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美 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 战乱加剧。
四。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 一 章 俄 罗 斯 概 况
五、地铁 特点:
莫斯科的地铁以以下四个特点著称于世: 世界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世界上效率最高 的地铁站;世界上 深入地下最深的地铁站;世 界上最富丽堂皇、最宏伟的地铁站。车站的装 饰各具特色,或典雅,或堂皇,或庄重,或简 约。
莫斯科地铁站
1
2 莫斯科地铁站
莫斯科地铁站 4
莫斯科地铁站 5
莫斯科地铁站
6
莫斯科地铁站 7
莫斯科地铁站 8
莫斯科地铁站 9
莫斯科地铁站 10
莫斯科地铁站
11
莫斯科地铁站 12
莫斯科地铁(爱读书的俄罗斯人)
莫斯科地铁(读书)
莫斯科地铁 (地铁艺人)
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 事纲领》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在各国发 展的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 家内同时取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 几个国家中取得胜利。——转引《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
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 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遵循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人为地否认民族矛盾 和问题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 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 建立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国家体制,是一场 失败的试验 区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界限,坚持用政治和法律 方式解决民族关系问题 淡化民族意识,树立公民权利高于民族权利的观念
乌拉尔山脉
东欧平原
厄山花莲
厄尔布鲁士山
白熊
北极荒漠带动物
北极荒漠带动物 海豹
海鸟
海象
海象
苔原带植被 苔原沼泽 沼泽草
低矮植物
云莓
苔原带动物
北极狐
北方鹿
驯鹿
狩猎归来
针叶林 第 一 章 俄 罗 斯 概 况
第 一 章 俄 罗 斯 概 况
混交林
针叶林 泰加林
云杉
松树
230页
列宁
斯大林
马林科夫
赫鲁晓夫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1917-1991)
勃列日涅夫1964-82
安德罗波夫1982-84
契尔年科1984-85
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 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 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苏 联 解 体
一.前苏联发展到解体过程 1.列宁时期
民族原因
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Βιβλιοθήκη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 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的表现,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 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 了合法依据
二、联邦制的变形与民族矛盾的加深
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加 盟共和国丧失应有的自主权 形成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加 盟共和国失去经济自主权 俄罗斯人占据中央权力机关的主导地位, 违反民族平等原则 俄联邦共和国处于特殊地位,违反各共 和国平等的原则
二、“苏联模式”
企业与国家关系行政化 经济管理集中化和指令化 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的实物性
三“苏联模式”的弊端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粗放发展方式导致 经济危机,使联盟总体经济没有搞好;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成共和国经济权限过小 , 使联盟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没有处理好;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只考虑全国生产专业化分 工,忽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使共和国的经济 没有发展好。
二。苏联解体原因
政治原因 经济原因 民族原因 外部原因
解体前的苏联
立陶宛 乌克兰 摩尔多瓦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哈萨克
拉托维亚 爱沙尼亚
解体后的苏联
政治原因
一、苏共的过分集权 √苏共高度集权,以党代政,联盟国家兴 衰系于苏共 √苏共思想理论僵化、唯上唯书,逐渐丧 失思想上的先进性 √苏共缺乏党内民主,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处于渐变的过程中
乌克兰人
巴什基尔人
楚瓦什人
车臣人
亚美尼亚人
莫斯科地铁:
俄罗斯人以莫斯科地铁为荣。莫斯科地铁 是俄罗斯第一条地铁,1932年动工,1935年建 成后正式通车。莫斯科地铁现有1条环线,9条 呈辐射状的支线,总长度300多公里,有150多 个车站,总共有 506 部电动扶梯,每天将 800 多万名乘客运送到7840辆列车上,与地面的交 通网络相辅相成,相接。“没有地铁,就没有 莫斯科人的生活。”
阔叶林
槭树
泰加林带动物
松鼠
紫貂
泰加林带动物
棕熊
麋鹿
亚热带(黑海沿岸的高加索山鹿)
索契(浴场)
索契(雪域风光)
索契(滑雪)
160多个大小民族。其中80%的人口为 俄 罗斯族,超过百万人口的民族有:俄罗斯 人、鞑靼人、乌克兰人、巴什基尔人、楚 瓦什人、车臣人、亚美尼亚人。
俄罗斯人
鞑靼人
3.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4.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5.安德罗波夫时期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 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 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苏联进入安德罗波夫 时期。
二、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苏维埃制的变形
政治体制中的苏维埃地位的下降 苏维埃的变形 徒有虚名的联邦制
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痼疾
意识形态工作教条化、僵化,禁锢思想 文化的发展 从信任危机到信仰危机
经济原因
一、“苏联模式”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 大工业、银行、运输业和对外贸易国有化; √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使商 品货币关系受到极大的限制,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逐 渐实物化; √ 1921- 1925年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新经济 政策,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杠杆来发展经 济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926年苏联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了高速 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到1932年苏联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同时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苏 联模式”便在苏联形成;
6.契尔年科时期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 导人的是73 岁的契尔年科。
7.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 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 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 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 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 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 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 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三、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与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
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权地位 强制推广俄语,旨在实现俄罗斯化
四、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斗争方式与民族关系危机
一、斯大林人为地制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镇压少数民族 1、少数民族反对强制农业集体化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2、借口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迫害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 分子 3、强迫迁移十几个小民族,迫使他们过集中营式的生活 4、以武力胁迫波罗的海三共和国加入苏联,埋下了民族分离的 火种 5、制造“犹太人复国罪”和“医生案件”,掀起反犹太人运动 二、赫鲁晓夫借口批判“民族分离主义”,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 活动 三、勃列日涅夫压制民族自主的要求,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活动
√ 1937-1953年“苏联模式”得到巩固,并形成 了系统化和理论化; √斯大林逝世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 政时期,基本上是坚持并发展了在斯大林时期 形成的“苏联模式”,都对“苏联模式”存在 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但仍没有跳出 这一模式的框框;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行 “根本改革”; √ 1985-1989年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的改革目标,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继续追求总 产值和高指标,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 构未进行调整,从1990年起戈尔巴乔夫转向全 面否定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引起了全党、 全国严重的思想混乱,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无 政府状态,经济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导致苏共 的覆灭和苏联的解体,同时也宣告了“苏联模 式”的终结。
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 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 之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 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 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朝鲜等国接壤。其中同中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 和吉林等省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 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摩尔多瓦、 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这15个加 盟共和国都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并加入联合国。从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到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是联合国的成员国。这两个国家又都 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因此苏联在联合国就有了三个席位,俗称“一国三票”。 苏联解体前有286730817人口,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 兰人占15% ,乌兹别克人占6%,白俄罗斯人占4%,其他为哈萨克人、鞑靼人、 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 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约占24% 。 苏联曾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 ”之一。 苏联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直是中国政治领域的老师,和经济领域的支持者,同 时也是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