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原因、教训和启示如下:原因:1.政治体制的失败:苏联的集权政治体制导致了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领导层的腐败、缺乏民主和人权保障,引发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2.经济崩溃: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国家无法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提高的要求,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3.民族矛盾的激化:苏联由多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差异。
苏联集权体制无法有效解决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教训:1.重视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是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应重视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2.推动经济和市场化:计划经济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推进市场经济,注重发展私营经济和鼓励创业精神,提高经济效率和国家竞争力。
3.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是现代社会的客观存在。
国家应尊重多元文化,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防止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为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启示:1.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性: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地区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和稳定,同时减少了国家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2.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管理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领导层应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追求对人民负责的执政理念。
3.民主转型的挑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显示了民主转型的艰难性。
政府和社会应有耐心和智慧,积极推动民主,同时避免过度急进和暴力冲突。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通过重视民主制度、推进经济、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我们可以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分析苏联演变的实质、原因和教训
分析苏联演变的实质、原因和教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政局发生急剧的变化,无产阶级的政权遭到颠覆,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演变成为资本主义。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发生这样的悲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遭到的最大的挫折。
苏联演变使得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低潮,这种困难局面,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对于苏联演变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无论是其性质的判断、原因的分析、教训的总结,学术界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在我国,对苏联演变问题的种种看法,就基本问题而言,背后都隐藏着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道路的判断,换句话说,这绝不仅仅是苏联问题,而是间接地对中国问题的表态。
因此,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时间了,仍有必要认真地科学地探讨苏联演变的问题。
一、苏联演变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苏联演变绝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绝不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必然结果,而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探讨苏联演变问题。
份琳联演变的实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的演变,是一件有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其间,政治事件一个接着一个,犹如万花筒一样令人眼花缭乱。
如何透过纷繁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现象抓住事情的本质呢?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这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正如列宁所说的: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阶级划分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同一切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
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苏联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演变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场异常激烈的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苏联演变的实质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社会主义势力(即打着各种旗号的所谓民主派班西方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操纵下,在党内新的修正主义分子(即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分子)的纵容和配合下,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坑靡一气,共同向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发起猖狂进攻,夺取政权。
苏联剧变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剧变的原因及启示苏联剧变20年了,当我在高中学到苏联剧变时曾会有这样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可以与强大的美国相对抗的苏联顷刻间倒台。
又是怎样的国内状况使曾经那么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付诸东流。
而且当1991年8月苏共被停止活动,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无论是民众还是苏共党员都没有站出来表示抗议。
这想必是国内的最根本的问题出了状况。
我们应该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根本。
我觉得苏联剧变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苏共在执政的那么多年时间里并没有以人为本,而所声称的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制度实质上是在倒退的,苏共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是违背社会发展的,脱离群众的。
我们应该都明白,执政党失去广大群众的拥护就必然垮台。
在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们群众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使十月革命得到胜利并且苏联成立称为当时世界两大霸主之一。
但是随后在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路线、方针、政策的偏差损害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脱离了群众,人民对党的执政能力有怀疑,对党的执政效果不满意。
随着这种怀疑和不满的积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由亲到疏、由冷到热,最终发展到离心离德的地步。
所以,我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三个代表思想路线。
其次,我认为苏联人民没有得到参与国家事务的机会也是一大原因。
苏联宪法上规定的公民权长期只停留在字面上,人民主权原则没有落实。
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就可看到,违背民主和法制,实行“大清洗”,扼杀了苏联的重要人才,使苏联一步一步走向解体,权力高度集中。
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才开始重视公民权的落实,但是,长期没有经受民主训练的苏联国民,实际上已经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一权利,他们被叶利钦等人的蛊惑宣传所左右,成了推动国家解体的重要力量。
民众没有权利,对国家的决策没有影响,才使政府明显侵犯民众利益的政策长期坚持不改。
苏联虽然是世界上超级大国之一,但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却远不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曾经霸极一时的社会主义大佬土崩瓦解。
究其原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
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在苏东剧变中,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为代表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迅速泛滥,是与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分不开的。
苏东剧变中起来积极开展夺权斗争的反对派,没有一个不是在西方国家支持和资助下得以发展壮大的。
苏东政局的剧变,就是在西方帝国主义的策划和干预下,在党内修正主义与党外反对派相互勾结的情况下发生的。
曾是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季诺维也夫在1991年9月苏联即将解体时指出:“没有西方的支持,戈尔巴乔夫分子以及激进分子恐怕连一个月也坚持不了。
他们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只是因为他们按西方的意志行事。
”而这个庞大国家的内部,更是腐朽不堪。
党内腐败严重,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严重破坏,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结果使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使党内思想混乱,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苏联在内忧外患中解体。
另一方面,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摘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从而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化。
苏联剧变主要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要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终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要强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关键词:苏联剧变;主要原因;教训一、绪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
苏联解体消亡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苏联红旗落下,俄罗斯三色旗升起,它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从而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化。
对此,中国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邓小平曾指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
”苏东剧变十余年来,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有新的进展。
但是应该看到,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亟待深入,特别在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与教训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正确的观点与错误的观点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我们知道苏联剧变主要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要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认识。
二、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高放先生在《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单一的,应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发展合力论来解释,仔细分析苏联东欧剧变有12 个方面的原因:外因与内因,内因为主;远因与近因,近因为主;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为主;微观原因与宏观原因,宏观原因为主,上层领导出了问题;浅因与深因,深因为主,浅因,如民族矛盾没处理好,深因就是苏联共产党没有很好掌握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教学精品)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
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
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
因为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的差距;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必然使人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地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
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人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一、苏东剧变的经过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紧接着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剧变。
蒙古国于1990年发生剧变。
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三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7日在明斯克秘密会晤,讨论了苏联的前途问题。
并签署了著名的《明斯克协定》。
同年12月21日,苏11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除外)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核武器控制权由叶利钦接管。
同时,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代替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
最高苏维埃于12月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宣言。
二、苏东剧变原因苏联的剧变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更是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苏联的剧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旧思维和专制主义俄罗斯在过去有过“直接民主制”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
在后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这种“独裁传统”,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这使得俄罗斯人民和政府改良的社会实践性严重缺乏。
俄罗斯历史的旧制度、旧习俗、旧思维对苏联的新体制、新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政府、决策层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
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的强制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现出来。
这种强制性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时期,竟然还出现了赵神运动,他们把国家领导人当做神仙,盲目的崇拜。
后来进行大清洗,稍有不同意见,即会被清理。
好多先进和优秀的党员和干部群众被冤枉,社会惶恐。
2、领导人水平不高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
经常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摘要: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各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它对整个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各国共产党都造成了重大危害,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
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二十年,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 这里,文章简单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总结了它带给我们的一些深刻的教训。
千年的钟声指导人类走入了新的纪元,回首那连历史都难以载荷的20世纪,我们感慨万千。
这一百年注定了将要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世纪下半段,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峻而又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一场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的“革命”:苏东剧变。
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教训一、苏东剧变原因1、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
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吗,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具有直接的意义。
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
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
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
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
(1)外因决定论,即: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外因,使得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堡垒”从外面被攻破的。
对苏东剧变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
对苏东剧变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一、苏东剧变的原因苏东剧变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1989年至1991年间的政治经济转型过程。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 社会主义制度矛盾激化,推动了政治改革。
2. 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人民对于民主、自由的需求日益增加。
3. 集权式政治管理方式导致经济不景气,国家实力日益减弱。
4. 全球化思想观念的日益普及,让人们意识到自由与开放的重要性。
5. 老年领导层的逝去,新领导层对于政治改革的渴求。
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 社会主义制度并非万能的。
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制度已经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人民渴求开放、自由,政治改革也逐渐成为了必然。
2. 发展经济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
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点,并及时采取措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3. 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法制和民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保障人民权利,保障社会交往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现今社会,我们不论在个人还是在国家层面,都应该始终坚持法制和民主。
4. 改革应该从全局出发而不是单纯追求一时之利。
改革应该考虑全局的利益,创造良好的条件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
改革需要持久的力量,需要整体性的思考和规划,不能单纯追求一时之利。
5. 照顾和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
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政治领导层必须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为国家的保持稳定创造良好的氛围。
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二)苏联的改革及其进程 改革的必要性:
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逐步形成的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种以高度集中 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体制,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和战 后恢复国民经济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
弊端: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崇拜主义严重; 经济上高度集中,统得过死,企业缺乏发展生产和改进 经营的内在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对这种僵化传统的政 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立即开始 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一)戈尔巴乔夫思想的演变
主张“求教于列宁”转变为规避、歪曲列宁主义
1985年春至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领导和推进改革进程 时,主张“求教于列宁”; 1988年6月以后,戈极力规避甚至歪曲列宁的思想; 1988年6月苏共举行第十九届全国代表会议,提出进行全面 政治体制改革。
(一)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认识
勃列日涅夫:1964年,取代赫鲁晓夫担任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他上台伊始,就批评赫鲁晓夫在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 错误,提出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估价社 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与前景。 1967年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胜 利50周年大会上首次做出“苏联已经建成 发达社会主义”的结论。
引子之二:近年来重评斯大林热说明了什么?
解析:
(1)反击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全盘否定与攻击; (2)俄罗斯民众对过去苏联社会主义的追忆与怀念;
(3)俄罗斯举国上下渴望重拾强国梦;
(4)苏联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精神财 富。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历 史教训。(发展的、辩证的眼光)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在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原苏东国家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发展危机:原苏东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这种只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依靠增加投入和高积累的方式,推动了初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它是不可持续的。
当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资源投入的限制时,这种旧的经济发展动力已经耗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难以出现,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便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
2 、经济体制危机:苏联型旧经济体制采用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在这种“命令经济”基础上的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功能。
它的经济改革则需要来自政治力量的支持,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作相应的配合。
而在政治和经济高度融合的体制框架内,如果缺少来自国家上层领导自身的改革动力,任何改革措施都面临“障碍机制”的困扰并以失败而告终。
3 、社会进步危机:原苏东国家的社会进步危机主要体现在它与发达国家的对比所产生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经济、社会进步与富裕程度诸方面。
几十年来,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中,原苏东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拉开了距离。
在早期封闭的体制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巨大反差对原苏东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东欧各国是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东欧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开始具有不同于苏联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是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多党制的几个阶段联合的人名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一起组成联合政府。
但是,苏联却自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具有国际意义,非要别国照搬不可。
总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它们有的是主动地效仿苏联模式,更多的是苏联向它们推销。
而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其弊端日益显露【1】。
结果,使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
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
然而,苏联东欧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的,相反,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政权丧失。
1.1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国家从时间先后来说分别是,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南斯拉夫八国。
送方式上看有的国家是执政党本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社会党,从而导致社会发展方向的改变;有的国家则是共产党被迫向反对派让权,从而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多数国家的剧变是“和平演变”,个别国家如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一“左”到底,硬要用强力镇压群众,结果被人民以暴力推翻了原有的政权。
但是东欧各国剧变的性质是相同的。
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二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三,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1】。
1.2苏联解体1988年苏联的改革面临复杂形势。
一方面经济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左翼激进有了较快发展。
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苏共二十八大后,苏联的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进行组合,基本形成了以叶利钦等为首的“激进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的三种势力。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苏东剧变,是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挫折,影响当今世界格局、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各国持不同政治立场、学术观点的人们,都在关注和思考着这场给世界造成强烈震撼,给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的事件。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才能正确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认清当今世界局势和未来走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苏共对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众所周知,苏联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快“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历史性悲剧: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具有90多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领土、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帝国主义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被肢解了。
这一剧变就连做梦都在企盼颠覆社会主义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也没有预料到。
这种由完善社会主义的“改革”到摧毁社会主义的“改向”的转变,来势凶猛而又错综复杂,不能不引起世界人民严肃认真地思考。
借用恩格斯的话说,“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综观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苏联剧变是同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紧密相关的;苏联剧变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所谓改革“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和纲领产生、泛滥和破产的过程。
在导致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东领导集团推行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方针。
无论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还是苏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是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的结果。
人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
苏联剧变的原因
苏联剧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以苏为鉴?苏联剧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1)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难以持久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
超前、僵化的生产关系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难以更快地提高。
2)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之一民主与自由的矛盾。
这个矛盾极大地限制了广大人民的民主与自由,损害了人民的权益,越来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3)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第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苏联剧变同戈尔巴乔夫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有密切关系。
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国家以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作为物质后盾,再加上运用商品市场经济、多党民主政治和多元自由文化三大武器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我们从苏联剧变中吸取以下三点主要的历史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
第三国际以来各国共产党长期都受苏联共产党“左”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组织路线的深刻影响,宁“左”毋右几乎成了各国共产党的通病。
当然,反“左”还要防右,不能调和折中,而是真正站在不带引号的左派的立场上。
看来不彻底消除、根治“左”的流毒,终究会助长右的抬头,会葬送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剧变的一个惨痛教训是它们的改革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取消、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而是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我们认为,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最基本之点就是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首要的关键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清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进而按照这个特殊的基本规律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苏东剧变指的是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变化,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
这些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20世纪末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其教训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
政治因素是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期间,苏共中央出现了领导层的变化,共产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也遭到了质疑。
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就公开揭发了苏联在古拉格中的人权侵犯,进一步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与此同时,东欧各国的政治局面也发生了变化,东德、波兰等国的民众开始要求民主化,反对共产主义政权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当局的回应方式是采取打压的方式,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剧变。
此外,经济因素也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生产力降低,经济状况越来越差,东欧各国的经济形势也日趋糟糕。
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由于这些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经济状况越来越恶劣。
未来的前途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这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反共情绪。
此外,社会因素也是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期间,社会的革命和变革思潮在东欧各国中不断发酵,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不断升级。
人民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反对政治压迫和镇压,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动荡和异化。
苏东剧变的教训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在政治方面,这一时期的变革告诉我们,一个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必须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固有价值的保护之上。
极权主义带来的是社会动荡和政治压制,对个人自由权的损害,这种制度在长久的时间中难以维持。
其次,在经济方面,毋庸置疑,经济建设才是真正的国家根本。
任何国家,如果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那么无论怎样喊口号,最终都会自食其果。
这需要我们加强国家管控,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改善经济状况和执行效率。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苏联是20世纪最显著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然而在1991年,苏联发生了剧变,解体成了独立的国家。
这个剧变引发了人们对于苏联的原因和教训的深思。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进行分析。
一、经济体制失灵与市场经济的崛起苏联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这个模式在早期确实为苏联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在其他国家的兴起展示了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的优势。
这促使苏联内部出现了一部分渴望改革的人群,他们坚持改革和开放,寻求新的经济体制。
二、中央集权的制度弊端苏联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初期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也给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弊端。
中央集权模式导致了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和控制,这使得经济决策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交流和全球化的兴起,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框架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复杂性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着多种民族和宗教。
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苏联政权通过加强统一意识、禁止宗教活动等手段,试图维持国家的稳定。
然而,这种政策也引发了一些民族和宗教的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
苏联剧变的发生,部分是因为基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不满情绪的爆发。
苏联剧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一、不能忽视经济改革的重要性苏联的剧变是在经济发展滞缓和计划经济模式失灵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也提醒我们,经济改革是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全球化的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加强市场机制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都是确保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合理权力分配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局限性。
权力过度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导致国家无法及时有效地做出适应性决策。
苏联剧变的教训
苏联剧变的教训佟宝昌2012-1-10 11:26:23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3年第3期1991年12月8日三国明斯竟会议和12月21日十一同阿拉木图会议,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从此,苏联真正的解体了,投有国家的总统戈尔巴乔夫也不得不在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被架空了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也无奈在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履行了一个很不完整、也很不象样的法律程序,宣布苏联正式解体。
建立近69年(差4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这样静悄悄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
一个历史上的世界超级大国,曾经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社会主义强国,突然在地球上不见了。
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剧变。
苏联剧变给各国人民,特别是给各国共产党人上了一堂极其生动的反面阶级教育课。
这是一场不动枪炮的夺权斗争。
斗争的结局,是国内右翼势力在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配合下向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夺了权,最后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经济衰退、民族分裂,人民遭难。
苏联活生生的现实锻炼了人民,教育了人民,使人们头脑清醒了,眼睛明亮了,以往模糊不清的问题,现在看清楚了。
苏联剧变的教训是多方面的。
(一)党的演变是苏联剧变的前导颠覆和消灭社会主义是帝国主义同家的一贯战略。
这是由垄断资产阶级的本质及其根本利益决定的。
只要垄断资产阶级存在,这个既定战略就不会政变,所改变的只能是实行这个战略的手段和形式。
帝国主义国家曾经采用武装干涉和颠覆的手段,妄图把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战后初期又曾采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等手段企图遏制和困死社会主义。
这些手段都未能得逞。
西方反共政治家们认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象中国、苏联这样的大国,从外部攻是攻不破的,而且愈攻其凝聚力愈强,因而只能从内部搞和平演变,从堡垒内部攻破。
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已有40多年的历史。
这种战略最初是由美国驻荚代办乔治·凯南提出来的。
1946年2月,他在发给国务院的8000字的“长电报”,中指出:“在最近这次大战的事例之后,还侈谈对苏联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那是彻头彻尾的胡言乱语。
苏东剧变的启示PPT课件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不断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 主义第一原则和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 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 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真正体现。
5、社会主义成功的关键是搞好执政党 的建没,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 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 有坚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 核心。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作为执政党的 共产党自身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党是国家 和社会的领导和指挥中心,党出了问题, 那是致命的。
苏东剧变的启示
苏东剧变
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 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 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 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 制度的剧烈动荡。
苏东剧变的背景 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的启示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在西欧及大西洋两岸成 立,推行资本主义并大力扶植反苏政权(不论民主或 独裁)。另一方面,苏联则加强其对东欧各国实行军 事占领,推行共产主义并扶植亲苏的共产党政权。 1955年5月,华沙公约组织成立,除了南斯拉夫外, 所有东欧国家均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 东欧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美苏两国之间的政治集团于 欧洲展开全面对峙,历史进入“冷战时期”。在冷战 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内因上: 在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 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在政治方面, 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因为缺乏监督和选举,贪污 腐败、践踏法律和人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在外因上: 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 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同时戈尔巴乔夫采取 “辛纳屈主义”减少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可以说, 东欧剧变是东欧各国在冷战期间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 的总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1991年12月25日晚7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发表电视讲话,宣读了他的辞职声明:“我停止履行自己担任苏联总统职务的一切活动。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确认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主体停止存在。
这标志着具有波澜壮阔历史的苏联解体了。
苏联剧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西方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弹冠相庆,拍手称快。
而全世界的进步人士和左翼力量对此感到无比痛心。
导致苏联剧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遭到挫折的原因,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对于我们分清是非,树立信念和增强信心积极投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一)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1、俄罗斯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和封建主义传统的影响2、十月工资革命及其历史地位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圣彼得堡的工人、革命士兵、水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晚年对国家体制改革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借助于国家调节下的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把小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统一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上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列宁晚年长期为病魔所困。
他一方面同疾病作顽强斗争,另一方面在病榻上苦苦思索关系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命运的很多重大问题,写作或口授了《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以立法职能》、《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俄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宝贵文献。
(二)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
此后逐步形成的苏联模式(也称斯大林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全民所有制(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急于消灭私有制,认为全民所有制是最高级的公有制形式,而集体所有制是低级的公有制形式,力图向共产主义过渡。
《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
1939年他又宣布苏联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2、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对商品和市场机制采取排斥态度,至多只容许在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交换,否认或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政治体制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4、在思想文化体制方面,国家通过行政命令手段对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严格控制,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打击了大批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
5、在民族政策上实行大俄罗斯主义。
6、在对外政策上实行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
(三)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苏联模式就其性质来说带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从基本制度来说,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早期初步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苏联模式有着严重的弊端。
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早期的、不成熟的、在某些方面有不少弊病的社会主义。
可以说它是一种“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积极这表现在:1、使苏联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2、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3、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4、苏联的成就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导致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联剧变决不是偶然现象,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导致苏联剧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又有上层建筑方面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在这些因素中,最根本的是长期作为苏联唯一执政党的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没有搞好。
党的内部出了问题,是导致苏联剧变的最重要的原因。
1、苏联模式的僵化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在这里所说的实际上就是苏联剧变的历史因素:苏联模式的僵化。
2、经济发展的滞后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发展战略上,苏联经济长期采取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
由于苏联领导人思想僵化,错过了新科技革命的时机,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综合国力上落后于西方国家。
日常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匮乏,其他消费品严重不足,生活水平大大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得手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手段有:首先,利用经济手段,迫使苏联作出符合它们意图的让步。
其次,以“人权”、“民主”、“自由”为名,直接干涉苏联内政,通过各种方式扶植苏联内部的反社会主义势力,从而搞乱苏联的政治局面。
第三,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对苏联实行渗透。
可见,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得手是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挫折的重要外部因素。
4、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和转向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5年3月-1988年6月。
这是戈尔巴乔夫仍坚持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经济持否定态度。
1986年2月苏共二十七大强调加速发展要在科技进步为核心的全面集约化的基础上进行。
这一阶段把“完善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的基本任务,基本上还没有超出社会主义改革的范围。
第二个阶段是1988年6月-1990年2月。
从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起,苏联的改革方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第三个阶段是1990年2月-1991年12月。
1990年3月召开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修改补充法》,从宪法中删去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的条文。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共产党为非法。
可见,改革的转向,是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受挫的最直接的现实因素。
5、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的激化苏联剧变有三重含义:一是传统的苏联模式被抛弃,同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遭到否定;二是长期作为苏联唯一执政党的苏共丧失执政地位;三是原先作为多民族国家联盟的苏联遭到瓦解,分裂为一系列独立的国家。
如果从第三种含义来看苏联剧变,那么其重要原因是苏联没有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大俄罗斯主义的盛行和对少数民族的伤害,使各民族产生越来越严重的离心倾向。
因此,可以说苏联的解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恶性发展并且合流的结果。
6、共产党身身建设没有搞好党的建设工作的严重缺陷,首先是没有紧密联系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的国际环境中,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党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共同冲击下,广大党员思想陷于混乱,从而组织陷于涣散,丧失了战斗力。
在政治路线方面,斯大林超越苏联的实际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赫鲁晓夫宣布要在20年内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戈尔巴乔夫则走到另一个极端,提出要“根本改造”从经济基础础到上层建筑的整个社会大厦,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在组织建设方面,在斯大林时期,权力过于集中,最终形成个人专权、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当时对解放思想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赫鲁晓夫采取了极为错误的方式,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同时又大搞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和唯意志论,在决策程序上随心所欲,对外搞大国主义、大党主义,造成许多消极影响。
勃列日涅夫虽然口头上强调集体领导,但实际上他大权独揽,不受任何监督,对外搞霸权主义,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加上党内腐败现象日益明显暴露,党逐渐失去广大群众的支持,失去民心。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公然把党的领导同人民群众扩大和加强民主的要求对立起来,完全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倡导“政治多元化”,以致党内再现各种政治派别,党的统一遭到严重破坏。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宣布在苏联实行多党制。
1991年“8•19”事件后,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在未经全党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情况下,竟然擅自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直接导致苏共瓦解,苏联解体。
在作风建设方面,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内腐败形象日益严重,裙带关系之风盛行。
党的高级干部及其子女享有各种特权,少数官僚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营私舞弊。
在80年代初,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子经济”。
在党的学风方面,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形式主义泛滥成灾。
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因循守旧,脱离群众。
可见,执政党的建设没有搞好,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层在思想路线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和蜕化变质,是导致苏联剧变最为关键的因素。
三、苏联剧变的教训概括地说,可以把苏联剧变的主要教训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1、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领导人民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不失时机地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逐步地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
3、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搞好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思考和练习一、选择题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A 1991年12月25日B 1991年12月26日C 1992年12月25日D 1992年12月26日2、导致苏联剧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苏联模式的僵化B 经济发展的滞后C 党的内部出了问题D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得手3、1936年11月,()在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所作的《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
A 列宁B 斯大林C 赫鲁晓夫D 勃列日涅夫4、十月革命的时间是()。
A 1917年10月7日B 1917年11月7日C 1917年12月7日D 俄历1917年10月25日5、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圣彼得堡的()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A工人 B 革命士兵C 水兵 D 农民6、列宁晚年写作或口授了()等宝贵文献。
A 《给代表大会的信》B 《日记摘录》C 《论合作社》D《论俄国革命》二、判断题1、1991年12月25日晚7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发表电视讲话,宣读了他的辞职声明:“ 我停止履行自己担任苏联总统职务的一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