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州&邠州
乾州直隶州:冲,繁,难。隶西乾鄜道。明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隶州。东南距省治一百六十里。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十三分。京师偏西八度十五分。领县二。西北:梁山。东北:鸡子堆。西:明月。北漠谷水,西北武水,一名武亭水,即杜水,均迳城西南入武功。东北:泔水,纳甘沟,东入醴泉。镇七:薛禄、陆陌、临平、阳峪、冯市、阳洪、关头。驿一:威胜。武功冲,繁。州西南六十里。东:东原。西:西原。西南:三畤原。渭水自扶风入,迳城南,嘉庆中北徙,东入兴平。西北:武水自州入,迳城北,合漠谷水,又东南,湋水东流来汇,又南入兴平。清水自盩厔入,东北流,迳城东南,又东至兴平入渭。镇六:魏公、游凤、普集、大庄、杨陵、永安。驿一:邰阳。永寿冲。州西北九十里。西南:武陵山。北:分水岭,泔水出,迳城东,漠谷水亦出之,迳城西,并南入州。武水出西南石牛山南,迳州西北,复迳县南入州。西北:拜家河,东北入邠州,注太谷水。北:吕公渠,西南:赵家渠、李家渠、杜渠。镇四:底窖、蒿店、监军、仪并。驿一:永安。邠州直隶州:简。隶凤邠道。明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隶州。东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九十五里。北极高三十五度四分。京师偏西八度二十三分。领县三。南:豳
山。西:无量。东:蒲泽谷。泾水自长武缘界入,西北而东,迳城北,合安化河、白土川即漆水,复合西河、南河,左纳皇涧、过涧,又东南至断泾渡,右纳太峪河,缘永寿界入淳化。镇七:高村、大峪、宜禄、停口、永乐、史店、白吉。驿一:新平。三水简。州东北六十里。城东:翠屏。东南:石门山,七里川出,即姜嫄河,西南入淳化。东北:汃水,一名县河,自宜宾入,受连家河、苍耳沟水,迳城南,并西南入州。西北:大陵水,即皇涧,自甘肃正宁入,会罗川水,其南梁渠川,即过涧,并入州。又西北,马岭水,入甘肃宁州。镇五:土桥、张洪、太羽、职田、底庙。淳化简。州东南百四十里。东北:寿峰山。西北:甘泉山。西:泾水左渎自泾入,受姜嫄河,迳城南入醴泉。冶谷水出县北蝎子掌山,屈东,迳城东,汇甘泉、走马水、胡卢河,东南入泾阳。东北:清水,自耀缘界,东南流,仍入之。镇六:常实、大店、石桥、辛店、通润、姜嫄。长武简。州西北八十里。西:鹑觚原。北:神龙。南:宜山。泾水自甘肃泾州入,迳北界,受马莲河,折南迳城东,至回龙山北。西南黑水即芮水,与纳水合,东南流注之,又东南入邠。镇三:停口、冉店、窑店。驿一:宜禄。乾县在黄帝时称好峙,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峙属京畿辅地.北魏时改好峙为漠西县,隋改为上宜县,唐
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183)因朱濉之乱,德9宗避难奉天,叛平,于兴元元年(784)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辖。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尔后屡有更迭,到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武功县据近年文物普查,境内发现王烧台、香湾、史家、游风街、浮沱子、尚家坡、浒西庄等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先周遗址表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先民已在此劳动生息。唐虞时,县域为炎帝后裔姜姓封地,称有邰国。商朝后期,古公亶父由豳南迁于“岐山之阳”(今岐山、扶风一带),有邰又成为周族活动的地域。周武王灭商,迁都于镐(今西安市莲湖区境内),有邰区为周畿内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后,有邰遂被秦占有。秦时邰地分为武功(今眉县和岐山南部、太白县东部及周至一带)、邰(今扶风南部和武功一带)、美阳(今扶风北部)三县,属内史。秦末,项羽入关,分秦内史地和上郡为雍、翟、塞三国。武功、邰、美阳俱属雍国。西汉初,武功、邰、美阳仍属内史。建元六年(前135)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右扶风。元始五年(5),以武功为安汉公采邑,称汉光邑。王莽新朝天凤二年(15)改作新光县,属光尉郡。东汉永平八年(65),复武功旧名,废邰县、周至,其地改属武功,县治所由渭河南迁至渭河北原邰县治所——邰城
(今杨凌西南),仍属右扶风。曹魏时(220~255)武功属扶风郡。西晋泰始三年(267),署武功郡(今兴平东南),领武功等四县。东晋末,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武功、美阳均属夏之北秦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武功县改郡,属岐州。北周建德三年(574)废武功郡,复武功县,属扶风郡。治所由邰城迁至中亭川(今武功镇)。隋大业三年(607)改属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置稷州,以武功等五县隶之。并在本县东部与始平接壤处(今武功县长宁乡)设扶风县。贞观元年(627)废稷州,武功改隶雍州。撤扶风县,属京兆府。天授二年(691)复置稷州,领武功县等五县,属京兆府。后唐同光元年(923)改隶凤翔府。长兴元年(930)复属京兆府。后晋置武功郡隶晋昌军路。后周改郡为县,隶永兴军路。宋初,属京兆府仍隶永兴军路。政和八年(1118)属醴州,隶环庆军路。金天德三年(1151)属乾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名为武亭,仍属乾州。元复武功县旧名,隶乾州,属奉元路。明、清尚袭旧制,属西安府。民国2年(1913)废府设道,属关中道。17年(1928)废道,直属省辖。27年(1938)10月,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成立,武功属其管辖。1949年5月19日武功县解放,隶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9月,将本县渭河南的三厂区,划归盩厔。1950年5月,改属宝鸡专员公署。1956年6月,撤专署,归省直辖。1958年12月,武功、扶风、兴平三县合并为兴平县,
直属省辖。1961年9月,武功县建制恢复,治所由武功镇迁至普集镇,隶属宝鸡专区。1971年10月属宝鸡市,1979年3月属宝鸡地区,1980年6月又属宝鸡市。1983年1月,以杨陵公社和杨陵镇设杨凌区。1983年10月,武功县改属咸阳市。上古黄帝时代,本区属岐伯、有邰国。尧舜时代,是古农师后稷“教民稼穑”的封地。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57年)县城迁往中亭川(今武功县武功镇),以后隶属武功,随武功变革而变革。1979年成立杨陵特区。1982年杨陵区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建制归由宝鸡市管辖,1983年划归咸阳市管辖。1997年划归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永寿县后魏置广寿县,北周改曰永寿,隋省,唐复置,故城在今陕西永寿县南,元徙今治,清属陕西乾州,今属陕西关中道。彬州文化作为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到尧舜时期。间接文化源头可追溯到尧封周人始祖后稷于邰地(陕西武功县),约公元前2100年。其直接的源头就是后稷的十余世孙公刘避桀居豳时期(约前1562年,相当于夏朝末年)。其后历经九世传至古公亶公(周太王),约公元前1150年,其后太王率族人迁岐。周人前后居豳历史约450年左右(据清代苏东柱的《邠州志》序言中认为是700年)。这数百年历经数十代仁人君子苦心经营,周的先祖在彬州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彬州文化。3500年前,周族部落首领公刘在这里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