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2章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3、神经骨骼肌兴奋传导过程:终板前膜→Ca++进入突触轴浆→乙酰胆碱释放→Ach 与终板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通道开放内流→终板电位→近终板肌膜去极化→动作电位,胆碱脂酶,Ach 重吸收到突触前膜【电传递(缝隙连接)CNS 、心肌;化学传递:突触神经递质】4、强、弱电的作用:强电:用来攻击敌害和觅食;弱电:只作为电感受器的一部分【第三章血液】2、各血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免疫红细胞RBC:通过血红蛋白Hb运输O2和CO2,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血小板PLAT: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第四章血液循环】2、等容收缩和舒张相的生理意义室内压变化幅度增大,心脏泵抽吸作用增强。
快速射血和快速充盈相的速度和血量有关。
3、心胀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力储备4、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收缩非自律细胞5、组织液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6、影响静脉回流: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胸内负压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引起血浆胶渗压减小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因素,能促进淋巴量的增加。
7、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不同时期离子通道开放时间0期—快Na+通道开放1期— 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3期— 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膜电位。
【第五章呼吸】2、呼吸膜的结构: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3、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利于呕吐;利于反刍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生理功能)减小吸气阻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稳定大小肺泡容积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co2升高、pH减小、温度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利于氧气的释放。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动物生理学 考研农学联考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讲解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单项选择题1.通道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顺) B.消耗化学能(不耗能) C.转运小分子物质(离子) D.以上都不是2.刺激是:A.外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的变化C.生物体感受的环境变化D.引起机体兴奋的环境变化3.兴奋性是机体______的能力。
A.做功B.运动C.适应D.对刺激产生反应4.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A.消耗ATP B.维持兴奋性C.维持细胞内高钾D.建立势能贮备5.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是:A.K+平衡电位(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高,K外流,带负电的蛋白留于膜内)B.K+外流+Na+内流C.K+外流+C1-外流D.Na+内流+C1-内流6.氧和二氧化碳(脂溶性)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单纯扩散(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7.判断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是:A.阈强度B.阈电位C.强度—时间变化率D.刺激频率8.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是:A.反射活动B.动作电位C.神经传导D.肌肉收缩9.神经细胞锋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是:A.Na+ 内流B.Na+ 外流C.K+ 内流D.K+ 外流10.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 浓度差的机制是:A.Na+、K+ 通道开放B.钠泵活动(亦称Na-K泵)C.K+ 易化扩散D.Na+ 易化扩散11.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正比关系的原因是:A.“全或无”定律P28 B.离子通道不同C.局部电流不同D.各条纤维兴奋性不同12.细胞动作电位的正确叙述是:A.动作电位传导幅度可变B.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C.阈下刺激引起低幅动作电位D.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变化13.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大频率取决于:A.兴奋性B.刺激频率C.刺激强度D.不应期长短14.关于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是:A.开放的Na+ 通道性质不同B.无不应期,衰减性扩布C.属于低幅去极化D.由阈下刺激引起15.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A.极化B.去极化C.复极D.超极化1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是:A.K+内流B.Cl- 内流C.Na+内流D.K+ 外流17.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是:A.极化状态B.局部电位C.锋电位(动作电位)D.局部电流18.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位是:A.终板电位B.突触后电位C.锋电位D.感受器电位19.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是:A.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B.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20.兴奋性为零的时相为: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21.载体转运不具有的特点是:A.饱和性B.电压依赖性C.结构特异性D.相对竞争抑制22.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错误论述是:A.属于细胞内电位,膜外正电,膜内负电B.不同种类细胞数值不同C.数值接近K+ 平衡电位D.数值接近Na+平衡电位23.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错误论述是A.细胞外[K+]小于细胞内B.细胞内[Na+]低于细胞外C.细胞膜对K+ 通透性高,对Na+通透性低D.细胞外[K+]升高时,静息电位值升高24.神经、肌肉和腺体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肌肉收缩B.腺体分泌C.局部电位D.动作电位25.当胞外[K+]↑时,产生:rp(静息电位)\ap(动作电位)A.RP幅值↑,AP幅值↑ B.RP幅值↑,AP幅值↓C.RP幅值↓,AP幅值↓ D.RP幅值↓,AP幅值↑26.当达到K+ 平衡电位(静息电位)时:A.膜内电位为正(负)B.K+ 的净外电流为零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27.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错误描述是:A.产生膜两侧Na+、K+ 不均匀分布B.造成胞内高钾C.造成高血钾D.建立膜两侧的离子储备2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阈电位B.锋电位C.正后电位D.负后电位29.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数值与膜两侧______A.K+ 浓度差呈正变关系B.K+浓度差呈反变关系C.Na+ 浓度差呈正变关系D.Na+浓度差呈反变关系30.引起机体反应的环境变化是: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应31.阈电位是引起______A.超射的临界膜电位值B.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C.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D.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32.阈强度(阈值)增大代表兴奋性A.增高B.降低C.不变D.先降低后增高3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A.传导速度慢(无髓)B.跳跃式传导C.衰减性传导D.单向传导34.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相关关系A.Ca2+ B. Mg2+C.Na+ D. K+?3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B.肌小节C.肌纤维D.粗肌丝?36.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B.肌膜C.粗面内质网D.肌质网膜37.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的横纹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D.肌质网不如骨骼肌的发达38.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酯酶B.腺苷酸环化酶C.胆碱酯酶(被分解为胆碱和乙酸) D.胆碱乙酰化酶39.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D.乙酰胆碱4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 可引起接头前膜的______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 通道开放D.C1- 通道开放41.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中,ACh与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______。
动物生理学-02第二章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01
02
03
04
线粒体
叶绿体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源工厂”, 负责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作为 细胞的主要能源。
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负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
内质网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主要膜系统 ,参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 输,以及脂质的合成和转运。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加工、 分类和肌肉组织是由可收缩的肌细胞构成的 ,具有运动功能。
分类
肌肉组织可以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两 类。
神经组织
定义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构成的,具有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 等功能。
分类
神经组织可以分为中枢神经和外周神 经两类。
04
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将食物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吸收进入血液,供给身体各部分需要。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结构
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组成。
呼吸系统的功能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内环境的氧和二氧化碳平衡。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循环系统的结构
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
生殖系统的功能
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分泌性激素等维持性征和性功能 。
05
总结与展望
本章总结
消化系统概述
介绍了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 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的作用。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探讨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 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机制。
消化酶与消化液
动物生理学 第一讲(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019
注:∵膜对H2O具高度通透性,∴H2O除单纯扩散 外,还可通过水通道跨膜转运。
第一节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需 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
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特点: 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需由细胞提供能量
逆电-化学势差 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大
不需细胞提供能量 顺电-化学势差 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小
(三)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是通过 细胞本身的吞吐活动进行的,亦可属于主动转 运过程。
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
出的过程。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如激素、神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 1、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
如:Na+-K+泵、Ca2+-Mg2+泵、H+-K+泵等
2、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
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主动转运 (据提供能量方式)
原发性主动转运
直接利用ATP水解产生 的能量进行离子的跨膜 转运。如Na+的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度所贮存的势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第一节1细.胞单膜的跨纯膜物扩质转运散功能((si一m)pl被e 动di转f运fusion)
(1)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O2]o >[O2]i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课件
第八章 泌 尿 第九章 肌 肉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十三章 泌 乳
•
1、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
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
2、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
绪论
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 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 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内分泌(endocrine) 作用方式: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泌(autocrine) 特 点: 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
特 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 节的补充。
绪论
六、动物体内的控制系统(图示)
1、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Open loop system) 系统内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 制部分的活动。
2、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
绪论
反馈调节(Feedback):
整合生理学
➢ 整合 (integration) ➢ 对生命个体来说:时间和空间的整合(“联系
”和“发展”) ➢ 对生态系统来说:动物、环境和人的协调共存
和可持续发展
绪论
小 结(Summary)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内环境与稳态 五、高等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 六、动物体内的控制系统
• 多利是由三只母羊的基 因克隆的。
体细胞克隆技术分4个步骤: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六版)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转导1.哪些因素影响可通透细胞膜两侧溶质的流动?,脂溶性越高,扩散通量越大。
②易化扩散: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或电势差。
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的数量,载体越多,运输量越大;竞争性抑制物质,抑制物质越少,运输量越大。
③原发性主动转运:能量的供应,离子泵的多少。
④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浓度的梯度,转运①单纯扩散: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和物质的脂溶性。
浓度梯度越大蛋白的数量。
⑤胞膜窖胞吮和受体介导式胞吞:受体的数量,ATP的供应。
⑥胞吐:钙浓度的变化。
2.离子跨膜扩散有哪些主要方式?①易化扩散:有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向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转运,不需要能量,需要通道蛋白介导。
如: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
②原发性主动转运:由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向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转运,需要能量的供应,需要转运蛋白的介导。
如:钠钾泵。
③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顺浓度梯度形成的能量供其他物质的跨膜转运。
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3.阐述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特点。
①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的介导,通过蛋白的构象或构型改变,实现物质的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过程。
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速度快。
②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由转运蛋白介导,需要消耗能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由ATP直接提供能量,通过蛋白质的构象或构型改变实现物质的转运。
如:NA-K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由离子顺浓度或电位梯度产生的能量供其他物质逆浓度的转运,间接地消耗ATP。
如:NA-葡萄糖。
4.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
前者直接使用ATP的能量,后者间接使用ATP。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NA-K泵。
过程:NA-K泵与一个ATP结合后,暴露出NA-K泵上细胞膜内侧的3个钠离子高亲结合位点;NA-K泵水解ATP,留下具有高能键的磷酸基团,将水解后的ADP游离到细胞内液;高能磷酸键释放的能量,改变了载体蛋白的构型。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CDCCB CBBDD DBA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选择题1、兴奋产生与传导的最本质的标志是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动作电位 D.ATP分解释放能量2.Starling定律(心脏定律)主要与()变化有关?A.动作电位 B.心肌代谢 C.外周阻力 D.肌节长度3.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的最多次数取决于()。
A.组织的兴奋性 B.刺激的频率 C.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D.锋电位的幅度4.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A.Na+ B.K+ C.Ca2+ D.Cl- E.Mg2+5.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 )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6.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红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白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骨细胞、腺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淋巴细胞7.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钠泵可使细胞内的K+移出膜外C.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外高Na+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贮备8.通常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B.阈强度C.基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9.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丝D.肌小节10.骨骼肌发生完全性强直收缩是由于( )A.连续的阈下刺激发生总和B.在收缩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C.在舒张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D.在收缩期发生收缩的复合11 .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是()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12.安静状态下,神经和肌肉的细胞膜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 Na +B. K+C. Ca2+D. Cl -1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EC DAAAB CDBDC A14.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 心肌是机能上的合胞体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储存少C 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D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E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1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动物生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大学
动物生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的状态是()。
参考答案:相对恒定2.下列各种实验中,属于急性实验方法的是()。
参考答案:离体蛙心灌流实验3.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化状况的体液是()。
参考答案:血浆4.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错5.整体水平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机体各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生理功能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调节机理。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
参考答案:单纯扩敢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参考答案:动作电位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时的变化是()。
参考答案:Na+的平衡电位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离子流是()。
参考答案:Na+内流5.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是()。
参考答案: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6.与产生第二信使DG和IP3有关的膜脂质是()。
参考答案:磷脂酰肌醇7.通道转运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没有正确选项8.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机制是()。
参考答案:钠泵活动9.入胞和出胞主要依靠细胞本身的活动来完成,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对10.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的兴奋性为零。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参考答案:NaCl2.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参考答案:红细胞数量3.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红细胞的形态特点4.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参考答案:中性粒细胞5.血清成分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6.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
参考答案:血浆中NaCl浓度7.在外科手术时用温盐水纱布压迫可止血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血小板解题,加速酶促反应8.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5.体液调节:机体内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输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细胞膜呈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膜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镶嵌的蛋白质与磷脂双层分子交替排列。
2.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简单扩散。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5.钠泵: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性质,是Na+—K+依赖ATP酶。
活化的钠泵可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通过构型的改变来转动物质,不断地将Na+泵出细胞,同时又将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内,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衡分布,完成对其他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6.受体:受体是细胞拥有的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与配体结合后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引发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根据其位于细胞的位置不同,分为膜受体、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动物生理学重点资料
动物生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家畜生理学的三个层次1、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功能联系;整体与环境互作。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易化扩散分类: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2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一、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过程。
三、后电位产生机制负后电位:细胞外K瞬间蓄积正后电位:Na泵活动增强四、兴奋(Exitation)—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五、兴奋性(Exitability)—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六、可兴奋组织(Exitable tissue)—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七、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以上三种条件均达到阈值才能引起兴奋。
)八、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九、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十、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锋电位上升支与下降支初期特点: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2、相对不应期:锋电位下降支的后期特点:对阈上刺激反应。
3、超常期:负后电位特点: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
4、低常期:正后电位特点: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第三章血液一、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浆?两者有何区别?血清(serum):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浆(Plasma):将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与3.8%柠檬酸钠混匀,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水平:1)细胞和分子学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实验后动物死亡①离体器官实验法②活体解剖实验法2)慢性实验:以完整、正常的实验动物为对象,在正常、科学的环境下做各种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自我更新以及机体内部所实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转移过程。
2)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的特性。
3)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
4)生殖:动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生殖或自我复制。
4.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5.7.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特点:快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8.反馈控制系统——动物生理学中主要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①兴奋性定义: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②阈值:在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
时间阈值:达到刺激产生的最短时间。
③组织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2)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3)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4)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①内外离子分布特点:外正内负,高钾低钠。
②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钾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作用下携带正电荷外流。
2)动作电位:可兴奋的组织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有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两侧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
术语:①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②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害,膜内外电位差减至0③反极化:膜内外电位变正,膜外电位变负的现象。
动物生理学 问答题
第二章:问答题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催产素(OXT),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FSH,LH,PRL),胎盘产生的促性腺激素(PMSG,hCG),性腺激素(A,E,P)及局部激素(PG)的名称缩写,来源,主要生理作用及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1.什么是公畜的性行为序列?它在配种和采精中有什么意义?性行为序列(性行为链)是公畜在交配(或采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完整性行为,主要包括:求偶、勃起、爬跨、交配、射精及射精结束等步骤。
这些步骤是定型的,并严格按一定顺序表现出来的,不能前后颠倒,也不能省略或超越。
并且完整的性行为链是完成交配和顺利采精的必要条件。
2.简述精子发生。
精子发生指在睾丸的曲精细管中,精原细胞经过分化、增殖和变形,最后形成精子的过程。
其发生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原细胞的分裂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
第二阶段: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形成。
第三阶段:精子细胞的变形和精子的形成。
3.精子成熟的标志有哪些?精子的成熟涉及形态和机能的变化,包括:结构(原生质脱水浓缩、顶体和头部略有收缩)、精子膜(膜电荷、通透性、膜蛋白)、运动能力、受精能力的变化等。
4. 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精子的运动和代谢活动的?(1)温度:精子在37度时可保持正常的代谢和运动状态;高温时精子代谢加强使生存时间缩短。
超过45度会出现热僵直现象并迅速死亡;(2)渗透压:高渗稀释液中,精子膜内的水分会向外渗出,造成精子脱水,严重时精子会干瘪而死亡;低渗溶液中,水会主动向精子膜内渗入,引起精子膨胀变形,最后死亡。
(3)PH值:精子适宜PH范围为6.9--7.3,在一定范围内,酸性环境对精子的代谢和运动有抑制作用;碱性环境则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超过一定限度均会不可逆的酸抑制或因加剧代谢和运动而造成精子酸中毒、碱中毒而死亡。
(4)光照与辐射:阳光直射对精子的代谢和运动有激发作用,加速精子的代谢和运动,不利于精子的存活;(5)电解质:电解质对精子的影响与其在精液中的电离的离子类型和浓度有关。
动物生理学 第2、3、4、5章 神经与肌肉生理学
(二)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非脂溶性 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蛋白质的帮助而实现的被动扩 散。
如Na+、Ca2+等。
根据帮助转运的蛋白质的活动方式不同,可 分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转运形式:
1、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carrier)是镶嵌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上面存 在着特异性的结合点结合某种物质,然后引起分子 构形发生改变,将物质转运到膜的另一侧再分离开, 本身的分子构形然后再复原。
钠—钾泵目前已经被提纯,分子量大约为25万, 当被装配到人工细胞膜中时,仍然具有转运Na+和K+的 能力。
钠—钾泵大约消耗细胞代谢能量的20~30%。
钠—钾泵的工作为细胞建立了一种势能储备,是神 经和肌肉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基础。
(四)大分子团块物质的转运——入胞和 出胞作用
这种方式转运的是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团块, 是一种更加复杂的主动转运方式。
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学
完整的神经肌肉标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本章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大问题
第一节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的传递功能 第二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四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第五节 肌肉的收缩
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模式 1895年,人们发现甲基脲(脂溶性)很容易穿过细
主动转运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帮助主动转运的是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专门转运某种离子的物质是镶嵌在细胞中的膜 蛋白质,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离子泵”。
钠-钾泵
钠—钾泵:又称为钠—钾依赖ATP酶,它普遍存在于动物 的各种细胞膜上,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离子泵。 当细胞内液的Na+浓度升高、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时, 在Mg2+的参与下,它可以分解ATP,每分解一个ATP分子, 可以向细胞外液泵出3个Na+,与此同时向细胞内液摄入2 个K+。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二章 血液
第二章血液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1.T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____________免疫有关,而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____________免疫有关。
2.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红细胞成熟因子是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已知的各种凝血因子中,除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外都是蛋白质。
5.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组成是凝血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与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相当的小分子物质溶液有_____ %NaCl和5%____________等。
7.组织液是细胞_______液的一部分,它与血浆约占体重的_____%8.成年公畜红细胞数比母畜多,原因是公畜体内的______________水平较高的缘故。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1.家畜机体内的大部分体液存在于组织间隙。
()2.血浆中最主要的生理性抗凝血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3.血浆蛋白不参与生理止血过程()4.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表现其脆性越大。
()5.某一体重为300kg的健康成年动物,其体液量约为24kg。
()6.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其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7.血浆中存在许多缓冲对,其中以KHCO3/H2CO3这对最为重要。
()8.因为球蛋白的分子量比白蛋白大,因此在同等浓度时,球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比白蛋白高。
()9.许多凝血因子都是蛋白酶,它们可将肽链分解为很多个氨基酸。
()10.缺氧引起的动物红细胞增多是由于雄激素增多的缘故。
()11.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红细胞,而不是血浆。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限选一个字母填入括号中,多填不得分)1.血液PH值主要决定于下列哪种缓冲对( )A.KHCO3/H2CO3B.K2HPO4/K2H2PO4C.NaHCO3/H2CO3D.NaHPO4/NaH2PO4E.蛋白质-Na/蛋白质2.下列情况哪项可使血沉加快()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的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血液中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球蛋白减少E.血液中加入钠离子3.成年家畜血液占体重的()A.6%~8%B.10%~12%C.12%~14%D.14%~16%E.16%~18%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的受体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特异性凝集素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5.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或防止凝血? ()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纳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肝素D.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E.血液置于较低温下保证6.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恶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β型地中海贫血7.正常人血液PH值为()A.6.35-6.45 B7.05-7.15 C.7.35-7.45 D.7.65-7.75 E.8.35-8.458.下列哪种离子较易通过红细胞膜? ()A.Fe2+B.Ca2+C.K+D. Na+E.Cl-和HCO3-9.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激活因子ⅧB.分解纤维蛋白原C.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D.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E.使因子Ⅷ的作用加强10.某人血样与抗A标准血清发生凝集,不与抗B标准血清凝集,其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E.无法判断11.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D.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E.有抗凝物质存在四、名词解释(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举例)1. 红细胞压积——2. 碱储——3. 血沉——4. 纤维蛋白溶解——5. 血型——五、问答题1. 简述正常机体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动物生理学名词
动物生理学名词第二章——第五章1.刺激:生理学上将凡能引起机体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因子都称做刺激。
2.反应:有刺激而引起的集体活动状态的改变都谶纬反应。
3.兴奋:生理学把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充当的反应成为兴奋。
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发生兴奋产生冲动的能力。
5.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
6.时值:当刺激强度为基强度的2倍时,刚能引起反应所需的最短刺激持续时间为时值。
7.生物电:生物提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电现象成为生物电。
8.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所存在的电位差,所以又称为静息膜电位或筒称静息电位。
9.极化:大多数细胞,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静息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这一现象称为极化。
10.动作电位:一次刺激导致一个电位波动,代表一次兴奋。
这种电位波动就称为动作膜电位,简称动作电位。
11.阈电位:临界膜电位水平称为阈值膜电位或简称电位。
12.神经肌肉接点:神经-肌肉突触的一种形式。
13.兴奋收缩偶连:肌膜的电变化和肌节的机械缩短之间所存在的中介性过程。
第六章神经系统1、感觉神经元:也叫传入神经元,直接与感受器联系,把信息有外周传向中枢,如脑和脊髓的神经节细胞。
2、运动神经元:也叫传出神经元,直接与效应器联系,把冲动由中枢传向效应器,如分布在重水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节内的多数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也叫联合神经元,其机能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后,再将冲动传给另一神经元,起到联络作用。
中间神经元为分布在脑和脊髓内的多极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多形成神经网络。
4、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5、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6、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应部分的膜。
7、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8、中枢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统称为中枢递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 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
A. 因子Ⅰ
B. 因子Ⅱ
C. 因子Ⅳ
D. 因子Ⅲ
E. 因子Ⅹ
[2.023]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
A. 红细胞上的受体类型
B.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B. 电解质渗透压
C. 胶体渗透压
D. 总渗透压
E. 氯离子浓度
[2.003] 关于血浆渗透压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溶液
B.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葡萄糖溶液
C. 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A. 运输物质
B. 缓冲pH
C. 参与抗体的免疫功能
D. 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E. 加快血流速度
[2.040] 引起血沉加快的原因是( )。
A. 血浆球蛋白增多
B. 血浆白蛋白增多
C.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D. 血浆磷脂增多
E. 血浆中钠离子增多
D.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024] 因子Ⅷ复合物的作用是( )。
A. 使Ⅹa激活因子Ⅱ的作用加快
B. 激活因子Ⅹ的作用加快
C. 使Ⅱa激活因子Ⅰ的作用加快
D. 激活因子Ⅸ
E. 以上都不是
[2.025] 体液是指( )。
A.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2.015]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 )。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 单核细胞
E. 噬碱性粒细胞
[2.037] 下列哪项不是血清的特点 ( )。
A. 缺乏纤维蛋白原
B.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D. 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E. 含钙离子较少
第二章 血 液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01] 机体的内环境通常是指( )。
A. 血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间液
D. 细胞外液
E. 以上均是
[2.002]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
A. 钠离子浓度
[2.044] 不属于凝血酶的作用是( )。
A. 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B. 激活因子ⅩⅢ
C.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与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D. 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E. 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 [2.045] 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内Na+浓度下降,而膜外K+浓度增加
B. 膜内Na+浓度增加,而膜外K+ 浓度减少
C. 膜内Na+浓度和膜外K+浓度均增加
D. 膜内Na+浓度和膜外K+浓度均减少
E. 膜内Na+浓度和膜外K+浓度均不变
[2.006] 下列关于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6~8%
B. 10~12%
C. 12~14%
D. 14~16%
E. 16~18%
[2.030]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 )。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恶性贫血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 β型地中海贫血
E. 以上都不是
[2.018]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E. 以上都不是
[2.019]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
D.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E.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
[2.047] 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
A. 由因子Ⅲ发动
B. 所需时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
C. 不需要钙离子参与
D. 需要因子Ⅶ参与
E. 由因子Ⅴ发动
[2.048]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要外加因子
D.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E. 激活因子Ⅸ的途径不同
[2.020]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
A. 激活因子ⅩⅢ
B. 分解纤维蛋白原
A. 白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逸出管外
B. 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
C. 白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
D. 白细胞不能作变形运动
E. 白细胞具有化学趋向性
[2.007] 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哪种缓冲对( )。
A. KHCO3/H2CO3
B. K2HPO4/KH2PO4
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011] 红细胞沉降率变大多半是由于( )。
A. 红细胞比容增大
B. 红细胞比容减小
C. 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 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2.012]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
[2.038]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总渗透压的特点( )。
A. 近似于0.9%NaCl的渗透压
B. 相当于300毫渗透压单位
C. 主要由Na+和Cl-所形成
D. 对抗毛细血管内液体流出
E. 近似5%葡萄糖的渗透压
[2.039] 下列叙述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
C.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D.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E. 使因子Ⅷ的作用加强
[2.021] 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是( )。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D. 中和酶性凝血物质
E. 以上都不是
A. 葡萄糖
B. Na+
C. K+
D. 球蛋白
E. 白蛋白
[2.028] 体液占体重的( )。
A. 6~8%
B. 20~30%
C. 40~50%
D. 60~70%
E. 70~80%
[2.029] 血液占体重的( )。
C. NaHCO3/H2CO3
D. Na2HPO4/NaH2PO4
E.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2.008]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A. 纤维蛋白原
B. α-球蛋白
C. β-球蛋白
D. γ-球蛋白
E. 白蛋白
[2.009] 体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 组织间液
E. 血液
[2.026] 细胞外液是指( )。
A. 组织液
B. 淋巴液
C. 脑脊液
D. 血浆
E. 以上都是
[2.027]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
A. 血液流动快
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D. 有抗凝物质存在
E. 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
[2.046]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
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 血液中加入肝素
D. 血浆总渗透压对抗体液从毛细血管内滤出
E.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循环血量影响不大
[2.004]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发生( )。
A. 溶血
B. 凝集
C. 脆性增加
D. 血栓形成
E. 叠连加速
[2.005] 长期在低温(4 ℃)下保存血液,红细胞出现( )。
A. 雄激素
B. 雌激素
C. 红细胞提取物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E. 促肾上腺皮质素
[2.013]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
A. 肾和肝
B. 脾和肝
C. 胸腺和骨骼
D. 肺
E. 淋巴结
[2.014]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E.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2.010]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 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短
D. 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
E. 血小板减少时,出血和凝血时间均不变
[2.017] 凝血块回缩是由于( )。
A.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
C. 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D.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
[2.041] 缺铁性贫血时( )。
A. 红细胞数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