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全册易错易混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与易错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及易错要点1.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半坡聚落,陕西西安半坡村,房屋:半地穴式,农业:粟,彩陶。
河姆渡聚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房屋:干栏式,农业:水稻。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者:启“公天下”喻指禅让制,“家天下” 喻指世袭制。
西周约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镐京5.统治者荒淫暴虐是导致灭亡的原因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6.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制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授民授疆土”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②受封者有义务(3)分封制的作用:①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7.齐桓公最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标志:公元前651 年,葵丘会盟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邲之战。
(问鼎中原)8.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9、春秋战国兼并争霸战争的影响:(1)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2)积极:①冲击着旧的社会秩序;②传统的贵族统治体制渐趋瓦解;③各国竞相改革。
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成为时代风潮最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11.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支持(1)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2)商鞅变法措施: A 富国:①奖励生产;②承认土地私有;B加强中央集权:③推行县制;④编制户口,加强控制;⑤统一度量衡;C强兵:⑥奖励军功(触犯旧贵族利益)。
( 3)商鞅变法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4)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改革措施符合时代要求。
【精编】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考后易错知识总结一.doc
初一历史期中考后易错知识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也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2、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3、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们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第2课“贞观之治”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5、贞观年间,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七年级历史易混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易混知识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易混的知识点,导致我们举棋不定、思考不清。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七年级历史易混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顺序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主要朝代,但是他们的建立顺序常常易混。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夏商周,也就是夏朝、商朝、周朝。
2.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方式。
但是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常会被混淆。
正确的发展顺序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
3. 秦、汉、三国的先后顺序秦、汉、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三个时期,但是他们的先后顺序也常常混淆。
正确的先后顺序是:秦朝→汉朝→三国时期。
4. 道教、佛教的传入道教、佛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的传入时间也常常被混淆。
道教传入时间在汉朝,佛教传入时间在魏晋时期。
5. 红军长征的目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但是它的目的常常被误解。
红军长征的目的是寻找新的根据地和重建红军力量,而不是消灭蒋介石的军队。
6. 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权更替在革命战争时期,政权更替非常频繁,但是它们的先后顺序也常常混淆。
正确的顺序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政府。
7.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始时间中国现代化进程是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起始时间也常常被混淆。
正确的起始时间是1840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易混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知识点,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七下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七下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
2.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舟与水的关系比喻君与民,体现出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3.武则天被后世肯定的原因是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
4.唐朝鼎盛的时期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政策是开明,对外政策是开放。
开明有宽容、平等对待的意思。
6.玄奘西行是在唐太宗时期,鉴真东渡成功是在唐玄宗时期。
7.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此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8.北宋的统一是局部统一。
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的王朝有秦、西晋、隋、元。
9.北宋与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关键人物是宋真宗、寇准;南宋与金议和,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关键人物是宋高宗、岳飞。
10.宋代传入中国的是占城稻;明代传入中国的高产作物是玉米,花生,向日葵,马铃薯和甘薯。
11.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明朝时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12.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3.唐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完成。
14.统一蒙古草原的是成吉思汗(1206);建立元、统一全国的是忽必烈(1279)。
1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
16.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形成是民族交融的表现。
17.元朝时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宣政院设立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西汉时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府在西域开始行使主权。
18.古代四大地方制度: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和元代的行省制。
19.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瓦子;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0.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城市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结果。
初一历史上册易错知识点大全(学霸笔记)
初一历史上册易错知识点大全(学霸笔记)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处于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3、元谋人知道用火,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
4、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处在新石器时代。
5、由穴居到开始定居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原始农业的产生。
6、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主要是自然环境决定的。
7、皇帝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8、与禅让制有关的人物有尧、舜、禹,通过禅让制取得部落联盟首领的是舜和禹。
9、炎帝、皇帝、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皇帝同时存在。
尧、舜、禹先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10、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11、禹建立夏朝;汤建立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周武王建立西周。
夏朝的暴君是桀,商朝的暴君是纣王。
12、仓颉造字是古老传说。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14、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是诸侯争当周王的替代者、争当天下共主的斗争,周天子仍然存在。
春秋时期的霸主是先后存在的。
15、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6、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7、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
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容许土地自由买卖。
对奴隶主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建立县制和统一度量衡。
19、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0、在治理国家问题上,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墨家主张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法家主张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总结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史1.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而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仁政”。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秦国李冰修都江堰。
隋朝李春修赵州桥3.秦长城的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的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 )。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大一统时期。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元朝(1271年,忽必烈)。
6.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隋朝)。
我国殿试制度和武举形成:唐朝的武则天时期。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开始)完成的标志:南宋时期。
西藏成为中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或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的设立(清朝雍正时期)。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朝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北宋7.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
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的,不是汉武帝。
8.文景之治是西汉的文帝和景帝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元盛世是唐玄宗 (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9.①顺治帝赐封dalai喇嘛。
②康熙帝赐封班禅额尔德尼。
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此后历世dalai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册封。
③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dalai、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七年级历史上册易错题型汇总,各种考试都用的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易错题型汇总,各种考试都用的上!
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明明是基础题型,平时都会做,可是到了考试还是做错。
还有一些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题目,做了又做,下次出了还是继续出错。
每次的考试绝对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不但要熟练掌握课本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老师上课讲的重点内容,还要随时严防掉入出题老师设置的各类“陷阱”里。
像历史这类的文科考试,一般出错主要在于审题不清,很多出题老师喜欢玩文字游戏,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仔仔细细,读懂题目问的究竟是什么再进行作答。
今天,王老师特意为大家来一些七年级历史上册容易出错的题型,希望能帮助大家减少在这些易错点上的出错,在考试的时候拿到高分!。
七年级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历史知识点繁杂,常常出现同类知识点易混、易错的问题,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的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顺序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古代朝代,而它们的历史顺序是夏商周。
容易混淆的是商周夏的顺序,实际上按历史先后顺序应该为夏商周。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生于炎黄二帝之后,同属太古时期。
商代是夏代的后继,其下分为商朝和西周,商朝依次为商汤、太甲、仲康、纣王等。
周代又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以周武王建立的周朝为代表。
因此要记好这些历史朝代的顺序。
二、中外历史人物易混历史人物数量众多,有些人物容易被混淆或者记错。
下面列出几个中外历史人物交错的例子,以供参考。
1. 貂禅与达芬奇。
貂禅并不是名画家达芬奇的名字,而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佛教禅师。
在越南称为Đạo Sinh,俗名貂因。
而达芬奇则是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雕塑家和科学家,是历史上的众多文化名人之一。
2. 孙中山与孙武。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创立的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孙武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之一。
三、不同政治团体、组织的区别在学习历史时,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政治团体和组织。
下面列举几个易混淆的团体和组织,以供参考。
1. 国共两党和民主党派。
国共两党分别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一般认为是现代中国政治的两大主要政党。
而民主党派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下的各民主党派。
2. 共产国际和社会主义国际。
共产国际是国际共产主义的组织,成立于1919年。
而社会主义国际是第一个有明确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19年。
四、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常常存在联系,容易导致混淆和遗漏。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以供参考。
七年级上历史错题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错题知识点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错。
面对错题,我们应该及时总结,找到问题所在,科学地学习历史知识。
本文将重点总结七年级上历史错题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夏商周”三代的时间顺序在考试中,会出现夏商周三代的时间先后顺序问题,这是一个十分基础的知识点,我们需要掌握。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其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商朝时间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周朝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256年。
因此,夏商周三代的时间先后顺序为:夏朝、商朝、周朝。
二、两汉时期的时间段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考试重点。
两汉时期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同学们需要记住具体时间。
西汉时间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东汉时间为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
在历史考试中,也会涉及到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点,因此同学们需要掌握两汉末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相对先后顺序。
三、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在历史考试中,我们还会涉及到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问题。
如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等都是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标志性建筑的具体位置和历史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众多,考试中也会对此进行考察。
如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
同学们需要记住这些重要发明的发明时间、发明者和具体用途,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
五、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线路,也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
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中东、南亚等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贸易等作用。
同学们需要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了解其在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全面的认识。
六、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民族团结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
民族团结政策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一项重要政策。
七年级历史上册1-9课易错点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地点: 云南元谋县 生产生 活情况: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时间: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体质特征:
生产生活: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3.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
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 录
山顶洞人
时间: 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质特征: 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 1.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 3.靠采集、渔猎为生; 4.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 5.生活的集体是氏族;
制定出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重大的成 就。 春秋战国 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 之际 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政治主张: “仁” “爱人” “为政以德” 创办私学
大思想家
孔 子
教育成就: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大教育家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百 家 争 鸣
儒家
儒 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庄子 韩非 孙武 孙膑
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 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 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7、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发 展的要求 C.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 支持
七年级历史易混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易混知识点总结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涵盖极广的学科,其中蕴含了各种复杂的知识点和事件,对于学生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学习和消化。
因此,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或混淆的状况。
在此,本文旨在总结一些七年级历史学科中常见易混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汉字和地名的区别在学习古代历史时,汉字和地名之间很容易混淆。
汉字是象形、指事或会意的文字,而地名是指地理位置名称。
例如,诸葛亮的名字中包含“葛”字,但他并不是葛城的人,他是出生在四川绵竹的。
二、年号和年份的区别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年号和年份也是经常混淆的。
年号指的是历代皇帝即位后使用的年号名称,而年份则是指年份数字。
例如,元代皇帝朱元璋建立年号为“洪武”,但这并不是年份。
三、中原和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发源地,学生很容易把中原地区视为人口最多的地区。
然而,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并不是最多的,南方和西北地区的人口数量也比较多。
四、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的区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皇五帝是最为神秘的时期,而夏、商、周三代则是中国最早的王朝。
学生可能会混淆这两个时期的差异,需要认识到三皇五帝是一个更为神秘和模糊的时期,而夏、商、周三代则是有明确纪录和实实在在的文化和历史遗存的时期。
五、法家和道家的区别法家和道家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派别之一,其中法家主张严格的制度和法律,而道家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需要注意的是,法家和法律并不完全一致,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但法家的主张不一定是最高行为准则。
六、郑和和艺术的时期郑和和艺术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学生很容易将这两个时期混淆。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航海家和军事将领,而艺术时期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和艺术风格。
七、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但是,很多学生会将孔子和儒家思想混淆。
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起源,但儒家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
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掌握大量知识的学科。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容易让我们产生混淆或者错误的判断。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
1. 中国历史时期的名称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我们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名称。
常见的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等。
其中,五代十国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为五代时期和十国时期在时间上有一些交叉和重叠。
需要注意的是,五代是指907-960年,十国是指907-979年。
2.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在学习中国历史朝代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地掌握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有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等。
其中,夏商周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古代文明,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而在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中,元是与明朝相邻的朝代,而不是宋朝相邻。
3. 世界历史的时间顺序在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各个事件和时期的时间顺序。
常见的有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世纪史并不等同于欧洲历史,而是一个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时期。
4. 世界历史的时期名称在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清楚地掌握各个时期的名称。
常见的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复兴不仅发生在欧洲,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现象。
5.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清楚地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比如,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于13世纪到达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方旅行家,而不是中国人。
6. 历史地理的位置关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掌握各个地区的位置关系。
比如,日本是中国的东邻国,而不是西邻国。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的内容。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不断加强记忆和理解,避免犯错。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看历史书籍、多看历史电影等方式,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初中古代史之秦汉魏晋时期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初中古代史之秦汉魏晋时期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历史是民族的记忆,不能忘却,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当下和未来。
秦汉魏晋时期易错易混知识点分别是什么?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初中古代史之秦汉魏晋时期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易错易混:(1)秦国≠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统一的朝代。
(2)在秦朝开创的各种制度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其最本质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
(3)县制并不是秦始皇首创,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出现;秦始皇将县制发展为郡县制并推行全国。
2、秦始皇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根源为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思想。
秦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使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中国文明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易考点: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第二阶段指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4、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易错易混:(1)汉武帝“大一统”不叫“大统一”。
统一仅止国土,大一统则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多个方面。
(2)秦始皇统一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做为标准货币。
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
(3)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对儒学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但二者的本质相同,即均为文化专制的手段。
它们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4)关于治国思想,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及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则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易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
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措施的异同。
初中历史易错知识点
初中历史易错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
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成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易混点:1. 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依据。
2.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天然火,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这是北京人进步的地方。
山顶洞人则更进一步,会人工取火。
3. 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陶器(刻画符号)→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一竹木简、丝帛(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4.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
易考点:一、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分封制,西周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一项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平民、奴隶进行分封给诸侯,建立侯国,诸侯又可以继续往下分封,等级鲜明,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缴纳贡品,镇守疆土,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政治上: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出现了局部统一;各国实行改革变法,成为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
2.经济上:铁农具使用范围得到推广,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4.社会形态上: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步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5、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易混易错: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实现了改革目的,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商鞅变法中商鞅被处死,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说明变法失败,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易混易错:都江堰和灵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灵渠是运河,主要作用是航运。
另外,前者是秦国(战国时期)修建的,后者是秦朝时修建的。
7、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法家思想顺应时局需要,受到统治者青睐。
(2)儒家的政治理念体现了民本思想,虽不适应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需求,但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考点: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秦汉魏晋时期
易错易混:
1、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
(1)秦国≠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则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统一的朝代。
(2)在秦朝开创的各种制度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其最本质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
(3)县制并不是秦始皇首创,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出现;秦始皇将县制发展为郡县制并推行全国。
2、秦始皇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根源为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思想。
秦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使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中国文明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易考点: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第二阶段指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4、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大一统”不叫“大统一”。
统一仅止国土,大一统则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多个方面。
(2)秦始皇统一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做为标准货币。
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
(3)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对儒学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但二者的本质相同,即均为文化专制的手段。
它们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4)关于治国思想,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及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则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易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
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措施的异同。
易错点:1. 重要历史名词书写:张骞、贾思勰、王羲之、西域都护、民族交融(不要写成“民族融合”,更不能写成“民族合并”)2. 其他(1)魏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汉化”,汉化的过程也是北魏封建化的过程。
易混点:1.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而非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
2.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指的是南方经济优于北方。
易考点:1.联系“一带一路”时政热点,考查古代丝绸之路和对外交往2.以造纸术为例考查中国传统文化3.由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民族交融4.司马迁对史料的考证及治史态度有时成为命题材料,适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