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一)中枢神经系统

1.网状结构:在中枢内,神经元散布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中,神经元的胞体和神经纤维交错排布,此区域呈“网状”,故称之。

2.菱形窝:即第四脑室底,呈菱形。窝的下外边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外边缘是结合臂和小脑上脚;菱形窝顶的前部是前髓帆,后部是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菱形窝的底以髓纹为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在中线上有正中沟,外侧有其平行的界沟,两沟之间为内侧隆起,隆起的下部为面神经丘,内藏展神经核。下问正中沟的两侧从内上至外下分别为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和最后区;前二者深部分别藏有舌下神经核和迷走神经背核。菱形窝的外侧角有前庭区和听结节,分别藏有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背核。

3.锥体交叉:延髓腹侧上部的膨大为锥体,锥体内的锥体束纤维大部分(75%~80%)于锥体的下方左、右交叉,称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进入脊髓外侧索,构成皮质脊髓侧束;末交叉的少部分纤维进入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

4.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于中央管腹外侧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转而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5.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的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进入脑干后合并,再与一些从脊髓投向上丘等部位的纤维汇合在一起,组成脊髓丘系,上行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6.外侧丘系:由蜗神经的背、腹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在脑桥被盖和基底之间左、右交叉后的纤维斜行穿过内侧丘系,形成纺锤形的斜方体。斜方体纤维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7.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温、痛、触觉的纤维,越过中线,交叉到对侧,转而上行,组成三叉丘系。上行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中继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下1/3部,传导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的痛、温、触觉。

8.锥体束: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发出的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纤维

集中成束为锥体束,锥体束经中脑、脑桥至延髓,在延髓的上部集中,形成锥体。锥体束纤维一部分终止于脑干的躯体运动核,称皮质核束;另一部分则继续下行,进入脊髓,止于脊髓的前角运动细胞,称皮质脊髓束。

9.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向前、内、下膨出的部分,称为小脑扁桃体,因其靠近延髓并位于枕骨大孔附近,当脑患某种疾病(如肿瘤或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将小脑扁桃体挤入枕骨大孔与延髓之间,形成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危及生命。

10.旧小脑:小脑体的蚓部和中间部,在进化上出现较晚,共同组成旧小脑。又称脊髓小脑。它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将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位置变化信息传入小脑,以反射性地进行调整,以恢复平衡。

11.新小脑:小脑体的外侧部在进化过程中出最晚,与大脑皮质同步发展,形体最大,构成新小脑。因纤维主要与大脑发生联系,又称大脑小脑。主要协调人体四肢远端肌肉完成一系列灵巧、精细、准确的运动。

12.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其上界为下丘脑沟;前界为胼胝嘴、终板和前连合;下界为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正中隆起和垂体。下丘脑是调节饮食、血压、睡眠、情绪和内脏等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13.结节垂体束:又称结节漏斗束。起自下丘脑外侧壁内的漏斗核和下丘脑基底内侧部的一些神经细胞,终于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丛,将神经内分泌物质(如ACTH、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素等)经垂体门脉运送至垂体前叶,控制垂体前叶的内分泌活动。

14.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如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和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等)组成。边缘系统主要与情绪、行为、记忆、内脏活动等有关。

15.侧脑室:是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含脑脊液;可分为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部分,分别位于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内。两侧侧脑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室腔内有侧脑室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

16.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在发生上出现较晚,叫做新纹状体。是皮质下运动中枢。

17.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在前端连在一起,两者合称为纹状体。为皮

质下运动调节中枢。

18.基底核:位于端脑的基底部的白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前端相连,合称为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因出现较早,叫做旧纹状体。

20.第一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为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具有以下特点:①交叉支配:由于皮质脊髓束在锥体的下部进行了大部分(70%~80%)交叉,故大脑运动区主要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

②上、下颠倒(但头部本身是正的):被支配对象在运动中枢的投影宛如一倒置的人形,即中央前回上部和旁小叶前部与下肢、臀部的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头颈部肌的运动有关;③被支配对象在中枢的代表区的大小与其形体的大小无关,与机能活动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一致;④除发出纤维外,还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等发来的纤维。

21.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的语言区域,多数位于左半球上包括:①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③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④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

22.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上下行的白质纤维板,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前肢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靠近背侧丘脑的丘脑中央辐射,靠近豆状核的顶、枕、颞桥束中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内囊后肢的后部为听、视辐射。内囊病变累及相应的传导束而产生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即“三偏综合症”。

23.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利用瞳孔对光反射,可以检查视神经、动眼神经、中脑等的病变及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判断。

24.上运动神经元:指的是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内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它有关区域如额叶、顶叶内的锥体细胞。它们发出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控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活动。

25.锥体系:由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三、五层内的巨形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