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大纲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大纲

康复医学大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供非康复医学专业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前言《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是医学的第四方面,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康复医学》共设四章,主要内容有康复医学概念、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病损的康复、骨骼肌肉病损的康复、心肺疾病的康复、其他疾病的康复、康复临床中常见病证的处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见病损的康复、熟悉常见的康复治疗技术,以适应临床工作的病伤残者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康复医学》教学总学时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4学时,实验1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的定义、残疾分类、残疾预防。

2.熟悉康复医学的组成、功能恢复的理论。

3.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社会康复。

【教学内容】1.康复医学定义范围。

2.康复医学的发展。

3.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4.功能恢复的理论。

5.残疾学定义及残疾分类。

6.社区康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目的要求】1.掌握康复医学评定定义、方法分类。

2.熟悉康复医学评定的目的和作用。

3.了解康复评定内容范围。

【教学内容】1.康复评定定义。

2.康复评定的目的作用。

3.康复评定的内容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第三章康复治疗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定义、运动治疗处方、水疗法注意事项、言语治疗原则、残疾人的心理适应理论、轮椅的使用。

2.熟悉电疗法、光疗法、冷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作业疗法定义及训练内容、失语症的言语治疗。

3.了解磁疗法、牵引疗法、按摩疗法、石蜡疗法、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1.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电疗法、光疗法、水疗法、冷疗法)。

2.作业疗法:定义、治疗作用、作业疗法处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第四章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目的要求】1.掌握脑卒中、颅脑损伤、小儿脑瘫、脊髓损伤、骨折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完整版)康复医学见习教学大纲

(完整版)康复医学见习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见习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社会体育专业使用)Ⅰ前言康复医学是具有理论基础、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强调整体观和功能观,强化康复理念和思路,重视临床疾患的早期康复介入、全程康复医疗服务。

针对学生的特点,课程以讲授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通过康复医学见习的学习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用的康复医学评定方法及量表,掌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了解康复辅具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8学时,其中见习8学时。

Ⅱ正文一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接触病人,询问病史、进行功能评定、制定治疗计划、了解治疗实施过程等,使学生对康复病人的诊疗流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运动功能评定的内容及方法、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的方法和适应症,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治疗素质和治疗思维方法以及解决治疗问题的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要求康复医学的见习教学需深入各个具体的治疗步骤,以示范操作见习为主,结合当前常见疾病的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物理及作业治疗的实际情况,以分析实际病例为主要手段,充分消化、吸收理论课的内容。

老师在带见习过程中,应根据当前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的治疗技术,同时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各种疾病各种功能障碍的评定及诊疗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运动功能评定1.肌张力评定2.肌力评定3.关节活动范围测定4.步态分析5.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6.感觉功能评定7.心肺运动试验(了解)(二)言语与吞咽功能评定1.言语功能评定2.吞咽障碍评定(三)认知功能评定(四)电诊断(五)活动能力与生存治疗评定(六)物理治疗1.运动治疗: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运动处方2.物理因子治疗:电疗法、光疗法、超短波疗法、磁疗法、水疗法、冷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压力疗法、石蜡疗法3.手法治疗:西方关节松动技术、传统手法治疗(七)作业治疗1.概述:定义、对象、分类、作业治疗的程序、作业治疗的意义2.作业治疗内容:躯体功能障碍、社会心理作业治疗、发展性作业治疗3.常用的干预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转移训练、生产性活动训练、手功能训练、知觉功能训练等4.注意事项注:见习内容可根据临床情况作适当调整。

2024版康复医学PPT课件大纲

2024版康复医学PPT课件大纲
发展历程
康复医学起源于二战后,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工伤及交通事故增多等 因素,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
康复医学基本原则及目标
基本原则
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 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同时 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等原则。
目标
康复医学的目标是使患者或残疾者在身 体、精神、社会和经济能力上得到尽可 能的恢复,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并参与社 会活动。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康复过程中,患者往往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提 高康复效果。
心理干预方法
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了解其内心需求和困惑,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建议。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心理干预过程,共同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 围、程度
评定康复效果,调整康复 方案
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 计划
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 据
常见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01
关节活动度评定
02
肌力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03
常见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01
步行能力评定
02
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评定
感知、认知功 能评定
03
04
心理、精神功 能评定
效果评估
采用客观指标和患者主观感受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04
06
康复医学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对康复医学影响
智能化康复设备
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高 康复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为患者提供 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远程康复服务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康复服务, 让患者在家就能接受专业的康复指导 和治疗。

(完整版)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

(完整版)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医学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课程代码:ZB32010995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性质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相关基础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骨关节病损的康复内脏疾病的康复其他常见疾病康复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12446512112410 合计26 8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讲授内容]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重点:1.康复与康复医学定义、内涵 2.康复医学的组成与工作方式 3.康复服务的三种方式4.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5.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讲授内容]1.掌握:运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反应、运动对肌肉、骨代谢的影响;制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2.熟悉:神经损伤的反应、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3.了解:人体的力学杠杆、肌肉的收缩形式、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重点: 1.运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反应、运动对肌肉、骨代谢的影响2.制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3.神经损伤的反应、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讲授内容]1.掌握:康复评定的定义、目的、基本要求;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时注意事项;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常用的ADL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及其意义2.熟悉:引起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3.了解:电诊断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重点:1.康复评定的目的.基本要求2.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测量工具.主要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方法、测量时注意事项3.肌力测定: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4.肌张力的定义.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5.步态分析:正常行走的步行周期及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6.常用的ADL评定方法7、平衡的概念与分类8.生存质量的概念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第一节物理治疗[讲授内容]1.掌握:运动疗法基本技术及临床应用。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适用专业: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总学时数: 34 (理论28学时: 自主6学时)学分数: 2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进步生活自理才能、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以及民众对医疗效劳程度的要求不断进步,医学学生必须掌握康复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效劳群众,促进人民安康。

本门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临床课程,于第八学期开设。

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1.明确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和根本理论,熟悉常用的功能障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原那么与方法,理解康复医学的开展史、康复医学工作方式以及康复医学领域的新进展。

通过康复医学课程的学习,理解康复医学及相关领域的根本知识,树立早期康复的理念,强化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指导或介绍病人应用康复疗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概论(4 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根本工作内容和对象,熟悉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及各专业的职责,理解康复医学的开展史。

2.掌握功能、残疾和安康的概念; 掌握ICP 国际分类的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ICP框架之上的整体康复观念。

I教学内容1康复和康复医学的根本概念: 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学科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各类康复机构。

2.残疾的概念; 残疾的国际分类: ICP框架: 残疾的预防。

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根底( 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 人体运动学的概念、骨与关节的运动学、制动时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的可塑性。

2理解: 运动的生理效应、骨与肌肉的生物力学、神经反射3.理解: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中枢神经发育机制、脑老化[教学内容]1.人体运动学: 骨与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康复医学的教学大纲,它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培养合格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康复医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含相关的基础知识。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结构和功能、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等。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康复医学的整体认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康复医学的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参与到临床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康复医学的技能。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康复科的日常工作中,与康复医师一起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评估等工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康复医学的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康复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康复医学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通过科研,学生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康复医学的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康复医学的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区康复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通过与不同的人群接触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求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康复医学教学大纲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康复医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康复医学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康复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标准化,制定康复医学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是指为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目标的文件。

它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在康复医学领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成为合格的康复医生。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理解和应用康复原理的基础。

这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疾病对这些系统的影响。

2. 康复评估和诊断:康复医学的核心是评估和诊断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需求。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评估工具和技术,如功能评定、神经肌肉检查和康复评估量表等。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每个患者的特定需求。

3. 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康复设备和辅助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4. 康复管理和预防:康复医学不仅仅是治疗患者,还包括管理和预防康复需求。

学生需要学习康复管理的基本原则,如康复团队的协作和康复计划的制定。

他们还需要了解康复的预防策略,以减少慢性病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5. 伦理和法律问题:康复医学涉及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因此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他们需要了解患者权利和机密性的保护,以及如何处理伦理和道德困境。

制定康复医学教学大纲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学生需求:教学大纲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制定。

学生的背景和目标可能不同,因此教学大纲应灵活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

2. 临床实践需求:康复医学是实践导向的学科,因此教学大纲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康复医学实习大纲

康复医学实习大纲

康复医学实习大纲康复医学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康复医学实习是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康复治疗师做好准备。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在实习前先进行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相关疾病的认识。

2. 实践操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将参与康复医学的实际工作,包括评估病人的康复需求、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记录病历等。

3. 临床观摩:学生将有机会观摩康复专家的临床操作和康复治疗过程,通过亲眼目睹专业人士的工作方式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 学术研究: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一定的学术研究项目,包括参与病例分析、文献综述和学术报告等,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三、实习安排1. 实习时间:实习周期为一学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

2. 实习地点:在学校附属医院或合作的康复医院进行实习,学生将根据实习内容在不同科室轮转,包括神经康复科、骨伤科、康复医护科等。

3. 实习指导:每名学生将有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和学习进度,定期组织授课和讨论。

四、实习要求1. 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时完成实践任务,包括参与病人康复治疗、制定康复计划、评估病人的康复效果等。

2. 学习态度端正: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学习,积极参与康复工作,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循医疗伦理和职业道德。

3. 观摩和交流:学生要积极参与临床观摩和学术研究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争取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4. 报告和总结: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要根据实习体会、案例分析等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和收获。

五、实习评价1. 实习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习报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技术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素养等。

2. 学生的实习成绩将计入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21601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课程类别:选修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儿科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物理学适应专业: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等专业选修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康复医学,黄晓琳和燕铁彬主编,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教学参考书:实用康复医学,南登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康复医学,励建安,黄晓琳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康复医学是一门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新兴医学学科,其首要任务是研究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的深刻理解,指导学生掌握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培养康复诊断的临床思维模式,了解现代康复新技术及其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全面发展医学思维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l) 重点掌握康复医学的组成、早期康复的意义、工作方式以残疾的分类和预防,熟悉ICIDH和ICF的基本框架,了解康复流程、理解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2)了解人体肌肉骨骼的生物力学,熟悉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代谢以及机体的重要影响,理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可塑性以及康复训练队大脑可塑性的影响。

(3) 重点掌握电诊断和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平衡,感觉功能和心肺功能。

熟悉失语症的分类与评定方法以及吞咽障碍的评定内容与方法。

了解康复医学中常见几种心理测验方法和认知功能的评定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方法。

(4) 了解康复治疗的相关技术,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与吞咽治疗、认知与心理治疗、康复器具和注射治疗。

康复医学导论教学大纲1

康复医学导论教学大纲1

《康复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用)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康复医学导论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在介绍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医学概述、残疾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康复医学诊疗工作常规、康复伦理等七个方面,教学时数为54学时,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等。

二、课程目标依据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康复医学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康复治疗的基本技能,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悉康复医学基本工作方式、流程和诊疗工作常规。

3.了解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基本康复设备的配备及作用。

【能力培养目标】1.能运用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康复工作实际进行分析。

2.能应用康复医学的思维方式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3.通过学习实训,对康复常用仪器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素质教育目标】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地位和发展前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尊重、关爱残疾人,热心残疾事业。

3.具有严肃认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优秀品质,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述【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定义和内涵。

2.熟悉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3.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简史。

【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熟练阐述康复、康复医学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的能力。

2.知道康复医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对本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残疾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残疾的概念、分类和预防。

2.熟悉常见的致残原因。

3.了解残疾的预防及有关政策法规。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康复医学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制定一份完整的康复医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背景和意义康复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康复医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康复医学的学科特点和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使得康复医学教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完整的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可以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

二、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构成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康复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涵盖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应包括康复医学的相关学科,如康复心理学、康复工程学等。

3.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论文写作、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三、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实施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教育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支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实施还需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大纲应明确临床实践的要求和安排,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

四、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更新和改进康复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教学大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康复基础知识大纲

康复基础知识大纲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述
第二节残疾学、分类和预防
第一节体表标志
第二节运动系统
第三节神经系统
第四节循环系统
第五节呼吸系统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
第七节泌尿生殖系统
第八节五官
第三章运动学
第一节运动生物力学
第二节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运动生化
第四章生理学第一节细胞生理
第二节循环
第三节呼吸
第四节内分泌
第五节泌尿
第六节消化
第七节慢性疼痛
第五章神经生理学
第一节神经细胞与突触
第二节电生理基础
第六章人体发育学第一节正常发育
第二节异常发育
第七章物理学基础第一节电疗法
第二节光疗法
第三节超声波疗法
第四节磁疗法
第五节温热疗法
第六节水疗法
第八章心理基础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医学心理基础
第九章微生物和免疫基础第一节微生物
第二节免疫基础。

康复医学概论大纲

康复医学概论大纲

康复医学概论大纲第一篇:康复医学概论大纲《康复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09611035课程中文名称:康复医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habilitation Medicin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28学时总学分:2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烈性传染病得以控制和消灭,人类平均期望寿命值延长、人口老化,慢性病和老年病比例大大增加,加之交道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件增多,社会上的残疾人口也相应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也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治病,而要求功能也能得到保存和恢复,渴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为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复医学概论全方位概括和论述了康复医学,分别阐述了康复和康复医学的概念、内容、地位、作用、流程。

特别强调了残疾概念、功能障碍以及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才外还涉及到重要相关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医学伦理学、科学方法研究等等,并对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规范予以说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练习、实践调查等形式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运用,并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提问、作业、实习心得、讲评和考核等形式进行评价。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服务对象,认识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识它区别于临床医学的独有特性;掌握康复医学的组成,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熟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说出残疾、残疾人、残疾学的定义。

残疾预防、残疾评定。

掌握康复预防三层次。

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实用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材。

(完整版)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

(完整版)康复医学教学大纲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医学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课程代码:ZB32010995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性质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相关基础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骨关节病损的康复内脏疾病的康复其他常见疾病康复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12446512112410 合计26 8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讲授内容]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重点:1.康复与康复医学定义、内涵 2.康复医学的组成与工作方式 3.康复服务的三种方式4.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5.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讲授内容]1.掌握:运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反应、运动对肌肉、骨代谢的影响;制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2.熟悉:神经损伤的反应、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3.了解:人体的力学杠杆、肌肉的收缩形式、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重点: 1.运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反应、运动对肌肉、骨代谢的影响2.制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3.神经损伤的反应、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讲授内容]1.掌握:康复评定的定义、目的、基本要求;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时注意事项;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常用的ADL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及其意义2.熟悉:引起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3.了解:电诊断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重点:1.康复评定的目的.基本要求2.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测量工具.主要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方法、测量时注意事项3.肌力测定: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4.肌张力的定义.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5.步态分析:正常行走的步行周期及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6.常用的ADL评定方法7、平衡的概念与分类8.生存质量的概念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第一节物理治疗[讲授内容]1.掌握:运动疗法基本技术及临床应用。

康复医学科笔试大纲

康复医学科笔试大纲

康复医学科笔试大纲一、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总论。

2.人体形态评定。

3.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心肺功能的评定。

4.认知功能的评定;言语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的评定。

5.肌张力的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协调与平衡功能的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检查。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评定。

7.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

8.康复常见并发症的评定。

9.环境评定。

二、康复治疗1.电疗法各类电疗法的生物学效应;直流电疗法;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间动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短波、超短波疗法;分米波、厘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静电疗法。

2.光疗法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光敏疗法;激光疗法。

3.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温热疗法;低温疗法、水疗及生物反馈疗法。

4.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术;牵引技术;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肌力训练与肌耐力训练;牵张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与协调训练;放松训练;转移训练;站立与步行训练;轮椅训练。

5.作业治疗定义、活动特点、治疗作用与原则;与物理治疗的区别;作业分析概念与分类;适应证和禁忌证;设定治疗目标;治疗量和注意事项;运动和感知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增强社会交往、休闲活动和工作训练;视觉、听觉、体觉、空间、单侧忽略、身体失认训练;观念性、观念运动性、运动性、结构性和穿衣失用训练;定向能力、注意力、警觉能力、抽象思维、学习、记忆能力、社交能力和改善自知力训练。

6.失语症的治疗失语症评价与分析;选择训练课题;训练方式;代表性治疗方法;口语表达训练;口语理解训练;阅读与朗读训练;书写训练;实用交流能力训练;交流策略训练;训练时机选择;治疗师的态度。

7.构音障碍的治疗训练前准备;呼吸训练;下颌运动功能训练;口唇运动功能训练;舌运动功能训练;鼻咽腔闭锁功能训练;构音点不同音的组合训练;构音点相同音的组合训练;无意义音节组合训练;有意义音节组合训练;句子水平的组合训练;言语代偿;构音障碍训练。

康复医学实习大纲

康复医学实习大纲

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习大纲(初稿)(供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方向学生使用)康复医学实习大纲目的要求通过毕业实习,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基本掌握能运用康复医学的基本技能,对康复医学科的常见病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康复评定,并提出正确的治疗计划,写出完整的康复病历。

实习时间 6周实习内容及病种(一)掌握实习病种的内容脑卒中1、目的要求掌握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熟悉脑卒中恢复的分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能独立、准确的评定及治疗病人。

2、实习内容:1)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言语功能的评定,ADL评定。

2)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预防并发症,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坐起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训练。

脊髓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脊髓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熟悉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达到能够独立治疗病人。

2、实习内容:1)脊髓损伤康复评定:损伤水平的确定,损伤类型的分类,残存功能的评估,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ADL评定。

2)脊髓损伤早期的康复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肌力训练,ROM训练,轮椅训练,步行训练。

周围神经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熟悉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和病理。

2、实习内容:1)周围神经损伤的的病因和病理。

2)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电诊断对病变程度和预后的评定。

3)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防止挛缩变形、被动活动和推拿防止肌萎缩。

4)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等损伤。

(二)了解实习病种的内容小儿脑性瘫痪1、目的要求:熟悉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了解小儿脑瘫的评定方法。

2、实习内容:1)小儿脑瘫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

2)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头部控制功能训练,上下肢功能训练,站立行走训练)、语言训练、作业治疗、推拿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7(理论课27学时),学分1.5
一、课程课程性质和目的
康复医学是促进伤、病、残者功能康复的一门学科,是为了康复的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列为全面医学的内容体系。

康复医学作为医学的第四方面,逐步被人们重视与应用。

医学不仅要治疗疾病,抢救生命,并要考虑存活后的身心,社会,职业能力。

因此,康复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基础理论、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的手段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为今后临床医疗工作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的定义、内涵与范围;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

熟悉:康复预防三层次、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残疾的分类。

了解: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一、康复、康复医学定义范围
康复定义、内涵、康复服务方式。

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
二、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发展基础
三、康复医学的组成与工作方式
康复医学的组成、工作方式
四、康复医学的地位
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临床医师与康复关系
五、残疾问题
残疾、残疾人、残疾学定义。

残疾预防、残疾评定。

康复预防三层次。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目的要求】
了解神经损伤后的反应
了解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
了解康复训练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
了解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通过自学并联系以往所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康复医学相关的运动学基础、神经学基础等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方法】
自学
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评定的定义、目的、基本要求,熟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的注意事项,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Lovett的6级分级法)及注意事项,常用的ADL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及其意义。

熟悉:引起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

了解:语言、吞咽功能评定。

【教学内容】
一、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的目的,基本要求。

二、运动功能评定
肌张力的定义,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肌力测定: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Lovett的6级分级法)及注意事项。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测量工具,主要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方法,测量时注意事项,测量的准确性及影响测量的因素,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分析。

步态分析:正常行走的步行周期及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参与行走过程中的肌肉与关节活动。

平衡的概念与分类,平衡的维持机制。

三、失语症、吞咽障碍的评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
【目的要求】
掌握:物理治疗的种类与作用,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疗法特点、应用原则以及它在康复中的作用。

熟悉:运动疗法的基本类型;运动疗法适应证、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的内容;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治疗作用,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的种类、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的基本概念及治疗作用;作业治疗的定义和目的、作业疗法的种类、常用方法。

了解:激光疗法的定义及治疗作用,磁疗法石蜡疗法的治疗作用;言语和吞咽治疗的方法;假肢、矫形器、助行器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内容】
一、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的分类、基本类型、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运动处方。

运动疗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二、物理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电疗法的种类、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高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短波、超短波、微波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疗法的定义及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超声波疗法、磁疗法、石蜡疗法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三、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的定义、目的、作业疗法的种类、常用的方法、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四、言语与吞咽治疗
言语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言语治疗的适应症和治疗原则。

失语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分类及评定。

构音障碍的临床表现特征,分类及评定
五、康复工程
康复医学工程的定义,假肢、矫形器、助行器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五章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脑卒中的运动功能的评定、康复目标和时机的选择、康复治疗
的原则。

熟悉:脑卒中各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康复评定,持续植物状态诊断。

脊髓损伤平面的诊断,脊髓损伤的AISA分级,不同时期的康复
治疗与并发症的处理。

小儿脑性瘫痪定义与分型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

了解:颅脑损伤的各期的康复治疗。

【教学内容】
一.脑血管意外的定义与分类、脑血管意外康复的意义、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脑血管意外的康复原则。

脑血管意外各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脑血管意外的预后及康复时机
二.颅脑外伤的定义与分类,损伤程度的评定,各期的康复治疗。

三.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与分型,康复评定与治疗。

四.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康复评定与治疗。

五.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9学时
第六章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颈椎病的分型,康复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和目标。

手外伤康复的定义、评定与治疗方法。

熟悉:脊柱侧弯、骨关节炎、截肢、关节置换等的康复治疗。

【教学内容】
一.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康复治疗方法。

二.手外伤的定义、康复评定与治疗。

三.人工关节置换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四.截肢后的康复的定义、诊断要点、康复评定与治疗。

五.脊柱侧凸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六.颈肩腰腿痛的临床表现与康复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9学时
第七章内脏疾病的康复
【目的要求】
熟悉糖尿病的运动疗法的机制与运动处方。

了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

【教学内容】
一.冠心病的分期与康复治疗。

二.慢阻肺的呼吸训练,排痰训练,运动训练,生活指导。

三.糖尿病的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八章其他常见疾病的康复
【目的要求】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康复。

了解癌症的康复。

了解烧伤的康复。

【教学内容】
通过自学了解骨质疏松的评定标准、康复治疗的方法。

了解几种具体癌症的康复处理及针对癌症患者进行康复的意义。

了解不同时期烧伤的康复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
第九章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目的要求】
熟悉痉挛的康复处理。

熟悉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

了解疼痛、压疮、局部感染的处理。

【教学内容】
疼痛、痉挛、压疮、感染、神经源性膀胱等临床问题会在具体疾病的康复治疗中讲解,建议同学们在进入各论学习时自学本章内容,不专门开辟课时讲解
【教学方法】
自学
康复医学教研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