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

课题阶段报告

自开展高效课堂以来,我们发现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研究工作于2016年9月了。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步骤的安排进行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概述

高效课堂在我校已经试行快一学期了,在实验中,我们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带来的变化。它对学生思维、合作能力的培养及转变学习方式等都很有好处。不过,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发言权基本上掌握在一些优生手中,其他学生成了“听众”。这部分“听众”之所以很难有发言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课前对要学的内容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也就是说,课前的预习做得不理想,让他们很难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拥有发言权。事实上,在实施导学案教学中,“预习”环节被单独列了出来,并有明确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能上!预习的作用可见一斑。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预习基本上仅仅停留在完成“预习”环节中的填空、问答上,难以达

到预期要求,致使一堂课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难实现课堂的高效。可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这一目标,学生预习与否,预习效果的好坏起着很关键的因素。反思我们的教学,在预习环节中,我们的导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真有利于达成我们的目标?在指导上,我们做到位了吗?教给学生方法了吗?很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不够,教师对预习的指导不到位,导致高效课堂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即使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更是如此。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如果已经有所预习,就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才会争取到发言的机会,才能融入小组讨论中去;在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才会有所侧重地听讲,而且思维会一直跟随老师,注意力会很集中,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决定进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力争探讨出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效。

二、本阶段研究所解决的问题

1、预习收效不大的问题。

2、如何学生预习,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对象:

本校三年级学生、六年级三班学生、四年级二班学生。

四、本研究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理论的学习

从2016年的9月起,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式开始。利用这半年的时间,我们主要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了许多与预习指导、教育科研有关的文章,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的几个关键字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实践与研究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目前预习数学的现状及方法。调查问卷显示:(1)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要预习数学,也在预习数学,但是预习的次数还不多;(2)绝大部分同学都知道预习后容易掌握新知识,但是他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层;(3)同学们预习数学的方法看似

都选择了比较有效的,但从日常的各种反馈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完全起效。总之,学生没有问题意识,预习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阶段,预习能力还比较弱。在有了这些认识之后,课题研究开始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的展开。2、根据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查找各种资料,根据研究计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收到了一定效果。

(1)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教师通过细心钻研教材,将知识点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在设计问题时,多设计一些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注意新旧知识的链接,通过温习以前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将新知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产生兴趣。

(2)保证学生预习时间丰富预习形式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如果开始就把预习布置在课下的话,学生很难认真去预习,这样不仅起不到预习的效果,更难养成预习的习惯。因此,在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将预习任务放在课内进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预习。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合作探究交流—当堂检测——预习下一节新知识”的模式,让预习任务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待学生形成习惯后,再放手让学生课下预习。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多种预习方式:单独预习、小组成员间共同预习、小组集体预习等,

丰富的形式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每个新知识点学习的导学案的“预习任务”中设计“质疑问难”环节,引导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学习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然后在导学案后设计一个问题解决汇总,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这项要求应该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在实践中,学生很喜欢这个环节,特别是当他们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时,他们会很自豪地写在导学案后的“我解决了:”一栏中。

(3)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预习方法。如: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当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