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学作品类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31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
(二)语句翻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_一__般__人__做__事__情__,___常__在__接__近__成__功__时__遭__致__失__败__。__一___如__开__始__时__那__样__,__ __审__慎__面__对__事__情__的__终__结__,__就__不__会__失__败__。__(_得__分__点__:__“__从__事__”__,__做__事__;__“__几__ __成__”__,__接__近__成__功__;__“__慎__”__,_审__慎___;_“__慎__终__如__始__”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__
活用类型及释义 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意动用法,以……为欲 意动用法,以……为贵 名词作动词,树,种植;实,容纳 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硬度 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名词作动词,带兵
⑧能不龟手一也
⑨故亏父而自利 ⑩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⑪兄之不慈弟
龟,使动用法,使……冻裂;一, 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 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使动用法,使……获利 形容词作动词,慈爱
宾语前置句,“自爱”即“爱自”,“自 利”即“利自”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何自”即“自何”
6.文化常识 (1)《老子》又称_《__道__德__经__》_,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 经之王”,传世本共八十一章。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 题思想为“道法自然”,文意深奥,包含广博。 (2)《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汉代以后,尊庄 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__南__华__经__》__。其书与《老子》《周易》 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_杂___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 (3)《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 家著述的汇编。现存《墨子》一书,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 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黄冈竹楼记
(1)比 力(《过秦论》)
④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义项 紧挨,靠近 等到,及
比较
比试 比拟,认为和…… 一样
①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描述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景象
(2)状 ③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情状、情况 (《苏武传》)
④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形状,……的样子 啸呼状(《核舟记》)
(第2段)子城西北隅,雉堞圮 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 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 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 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 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 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 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3.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雉堞(城上短墙,这里泛指城墙) ②鼓(弹奏) ③丁丁(形容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 ) ④助(助成,得力于)
【参考译文】
咸平四年,黄州境内有两只老虎争斗,其中一只死了,被吃了将近 一半。群鸡夜晚鸣叫,过了一个月还不停止;冬季里突然响起了雷声。 王禹偁亲笔写下奏章,引用《尚书·洪范传》陈述警诫,并且检举自己的 过失。皇上派遣宦官乘坐驿站的专车前往慰问,并且举行祭神消灾的祭 祀仪式,皇上又就这些灾异之事询问掌管天象历数的官员,该官员说: “治理当地的官员将承受这一灾祸。”皇上爱惜王禹偁的才能,当天就 下令让他调任蕲州知州。王禹偁上表谢恩,表文中有“宣室鬼神之问, 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的语句。皇上感到奇怪,果然王 禹偁到达蕲州后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终年四十八岁。
7.理解性默写 ①《黄冈竹楼记》中,“_被__鹤__氅__,__戴__华__阳__巾__”两句是作者对自己在竹 楼读书时衣着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具有仙风道骨的隐士形象。 ②《黄冈竹楼记》中,作者通过“_送__夕__阳__,_迎__素__月__”两句把自己在竹 楼里的谪居生活描写得十分诗意,一送一迎,同时暗含了时光的流逝。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2讲考点突破学案文言断句课件新人教版
7.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 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附【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朝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
兼散骑常侍。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苦于风眩病,每每发 作便一二天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亲族都觉得他与众 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能背诵。八岁时,曾写 《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对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感到惊奇,对亲近的 人说:“此儿将来可成大器,至于‘风定花犹落’一句,可以和谢惠连媲美了。” 十三岁时,(谢贞)略通《五经》大意,尤其熟悉《左氏传》,又擅长草书、隶书、 虫篆书。十四岁时,父亲离世,他顿首痛哭,数次哭得死去活来。父亲谢蔺遭逢
附【参考译文】 后世的学习,大概比先王那时候要更加兴盛。居处的安逸,饮食的丰盛,规矩约
束的严苛,先王那时候也不一定具备;但是学习就只为学习,施政者就只为施政。人 们聚集住在一起终年玩乐,有上进心的人只不过通晓经书,写写文章,以考取功名,已 经考取功名做了官,先前所学习的知识,很快就忘记并荒废了。一看文书记载的相 关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的事,就说:“我刚刚从政,哪里懂这些?”唉!后代说治理 国家的人常常赶不上先王的时代,就是治学与为政分开的缘故吧!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提示】根据句意,“通经缉文”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应断开,且“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各自独立,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该选项。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提示】根据句意,结合前面选项的分析,应是“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则昔 之所习者”,选项所断皆不准确,排除该选项。 答案:B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22 《劝学》《师说》
(三)基础双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 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①固无 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 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 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 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 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同“授”,传授
同“否”,不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劝 劝学
古义:_鼓__励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②金
金就砺则利
古义:_金__属__制__的__刀__斧__等__ 今义:黄金
③跪
古义:_蟹__腿___ 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两膝曲折,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君子博学而日 古义:_广__泛__地__学__习__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明也。 译文:_不__通__晓__句__读__,__不__能__解__决__疑___惑__,__有__的__(_指__“__句__读__之__不__知__”__)_向__老__师__ _学__习__,__有__的___(指__“__惑__之__不__解__”__)_不__向__老__师__学__习__,__小___的__方__面__要__学__习__,__大__的__ _方__面__却__放___弃__了__,__我__没__看__出__那__种__人__的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得__分__点___:__以__“__之__”__为__ _标__志__的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_或__”__,__有__的__;__“__小__”__“__大__”__,__小__的__方__面__,__大__的__ _方__面__;__“__遗__”__,__放__弃__;__“__明__”__,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登泰山记
7.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极__天__云__一__线__异__色__,须__臾__成__ _五__采__”。 ②文中“_日__上__,_正__赤__如__丹__,_下__有__红__光__动__摇__承__之__”三句,通过描摹色彩, 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逐渐 略微,稍微 事物的末端 官府发给的粮食, 俸米
5.词类活用
例句 ①崖限当道者 ②明烛天南 ③道少半,越中岭
活用类型及释义 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名词作动词,照 名词作动词,走路
6.特殊句式
例句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判断句 标志词:皆
(第3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颍 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 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 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 色,而皆若偻。
6.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极天(天边) ②或(有的) ③驳(杂) ④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5.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我__在__乾__隆__三__十__九__年__十__二__月__,__从__京__城__冒__着__风__雪__启__程__,__经__过__齐__河__、__长__ _清__两__县__,__穿__过__泰__山__西__北__面___的__山__谷__,__越__过__长__城__的__界__限__,__到__达__泰__安__。__(_得__分__ _点__:__以__、__乘__、__至__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诗歌》PPT课件
等方面的规定。古典诗词中的绝句、律诗、词、曲都是格律诗。不同的 词牌和曲牌,也限定了不同的格律。新诗中也有格律诗(平仄上已不太讲 究),是用旧体写现代的内容,如毛泽东诗词、闻一多的《死水》等。 4.自由诗 自由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形式上较为自由的诗体。它在段数、行 数、句数、字数、音韵等方面比较自由,不受固定的格律限制,没有统一的 格式。它虽不讲究格律,但要有节奏,也要押韵。押什么韵不限,可据诗的 内容和情调而定。 5.民歌 民歌也叫歌谣。它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流传于民间的 一种诗体。它内容质朴,形式多样,短小精悍。一般以五、七言居多,句数 不限,押韵自由;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和谐;表达技巧多样,常用夸张、比喻、
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反衬等手法来写人状物和抒情达意。如陕北 民歌信天游、江苏的吴歌等。 6.散文诗 散文诗是介于抒怀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它用抒情散文的形式来 表达抒情诗的内容。它篇幅短小,抒情浓郁,有诗的意境。它不分行,文字 自由活泼,具有内在的自然节奏。表现手法多样,往往采用联想、象征等手 法。它类似散文,但比抒情散文更精练;它是诗,又比诗更灵活。高尔基的 《海燕》、鲁迅的《雪》是典范之作。
清单二 读懂现代诗歌三部曲
1.了解写作背景,多多诵读诗篇 我们解读诗歌的内涵,不仅要了解它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 感情,因此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如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 诗,初看是在写两种人,采用的是对比手法,然而对于作者为何而写我们却 不甚明了,或者说对诗中的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实质很难把握。 因此,了解作者的写作对象——鲁迅先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查阅资 料,我们可以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能从代表他 人格精神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去感受鲁迅精 神。明白了这些,学生就容易把握诗中所写的两种人了,如这两种人态度的 对比、追求目标的对比和对社会影响的对比。这样就能够更深层地理解 作者写作的灵魂与内涵。 有了这样的基础,此时要想进一步把握诗歌,需要理解作者在诗歌中的感 情,感情的理解应该分两步,首先要学会读出感情,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是
202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二+第二节+散文阅读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 散文阅读
高考演练
一、(2023 年全国甲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
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
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 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 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 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 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 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 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 没有像我一样关心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 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 子林去。
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 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 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 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 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
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身子抖擞了一 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 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 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着一 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 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小说阅读 课时18 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学类阅读•散文板块三学案18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复习任务1.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
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分析标题意蕴2018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分析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活动一 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 和方法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 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 。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 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 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 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 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 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5
• 2.题型设置上采用简答题形式。 • 3.设题规律:命题遵循基本阅读规律,即
从语义理解到有关信息的识别与筛选, 再到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是一般 阅读规律,也是命题规律,更是解题规律 。命题尽量顾及一般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 序,尽量体现由语义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组成由浅入深的序列,形成梯度,同时命 题的角度有侧重性,综合性也较明显。
1
2
2007、2008、2009、2010年 全国卷文学作品阅读一览表
3
• 2007《总想为你唱支歌》 散文 22分 ;理解文中重要词 语(形象)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 2008《阳关古道苍凉美》 散文 22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7
• 5. 重视鉴赏能力的考查。无论是全国卷还 是单独命题的各省市的试卷,都加大了对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能力的考查,同时还涉及对文章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从题干表述 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的用意是什 么”“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往往着眼的就是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这类题目综合性较强,能较好的体现对 文学作品的阅读进行考查的特点
4
• 由上表可以看出: • 1.偏爱散文,关注社会,注重文化品位。
从题材来看,大多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 厚历史积淀的生活感悟类散文;从作家作品 来看,大多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当代文 坛影响较大的名家新作占主导地位。从选文 的风格来看多是语言清新优美、感情质朴的 抒情散文,特别是有忧患意识,有悲悯情怀 ,关注民生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散文。前三年 选文居然都是关于大西北的散文。
8
• (2007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
总想为你唱支歌
•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
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
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
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
11
• 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 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 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 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 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 地涌动一层情思。
•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 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 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 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 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 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 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 会重新平衡。
6
• 4.命题以能力、素养为先,以知识、基础 为重的方向。综观2007年以来的试题,都 是考查阅读一篇文章应该具有的基本理解 和鉴赏能力,一般学生都能根据原文信息 和高中生应有的阅读积累进行整合作答。 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集中,如 归纳、概括、演绎、因果、联想、想象等 ;都要求体现语言文字的表述书写能力, 力求能区别出语言表述的简练精确、形象 生动、特色鲜明等特点。
•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 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 的孩子会长大。
•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 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 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 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 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
•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 唱支歌。
12
• 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 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 的用意是什么?(6分)
•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 打了。
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
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
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
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9
•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 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 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 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 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 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 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 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 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 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 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 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 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 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 抗争。
• 2009《彩色的荒漠》 散文 22分 ; 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010 《灯火》 散文 22分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 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