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蒸汽机车
中国火车的发展史
内燃机的发展
国产内燃机早期试制的五年:建设、巨龙、先行、卫星等
国产第一代内燃机设计生产的五年(1964-1968):东风、东 风2、3、2增、东方红1等
国产第二代内燃机设计生产的20年(1966-1988):东风4A、 4B、4C、东风5、7、8、东方红3、北京等
国产第三代内燃机设计生产:DF6、东风11等
先锋号电力动车组
▪ 先锋号在2000年完成组装并通过了铁道部验收,2001年5月 出厂.2001年10月26日至11月16日期间在广深线进行试验, 创出当时中国国内最高速度的249.6km/h.2002年9月10日在 秦沈客运专线进行的测试中,又创出最高时速292.8公里的 记录.先锋号于2007年7月7日起到2009年9月30日开始担当 成渝成都-重庆北城际特快列车,经由达成铁路、遂渝铁路 运行,最高营运速度被降至160公里/小时.目前先锋号已经 退出成渝线城际列车运行,而其地位被新配属重庆北客运段 的CRH1型动车组代替.
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
▪ 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于中国国家 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合,并开始编组调试 .2002年11月27日,以两辆机车及三辆客车的短编组中华之 星在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进行高速试验,其最高速度创造了 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km/h,成为轰动一时的时事.中 华之星正式配属沈阳铁路局,2005年8月1日中华之星起正式 投入载客运营,担当来往沈阳及山海关的临时准高速列车, 车次为L517/8次,其最高运营速度限制为160 km/h.
国产第四代内燃机开发生产的起步(1999-):捷力(日本三 菱IPM)、出口澳大利亚内燃机车(SDAI)、4400HP机车
三、电力机车
▪ 电力机车有:韶山 神州 先锋 和谐等.
火车发展史..
第二阶段:内燃机车
东风4D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运,1996年生产,正在服 役中。 东风4DF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运,在东风4D基础上增加 了机车供电,正在服役中。 东风4DH型内燃机车。 干线货运,1996年生产,2004 年厂修后最高时速145KM/H,正 在服役中。 东风4D-金温版。 客运,金温铁路公司专用涂装, 正在服役中。
解放型蒸汽机车
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首先选择仿造旧机型中数量最多、
功率较大、性能较好的干线货运机车。1952年7月,新中国 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出厂,命名为解放型,现用代号JF。机车 全长21906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36 千牛,轴式1—4—1。四方、大连、齐齐哈尔等机车厂先后 批量生产,1960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55台。
第二阶段:内燃机车
东风7D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货运,1995年生产,累计生产 527台,正在服役中。 东风7G型内燃机车。 调车/小运转,2003年生产,正在服役中。 东风8B型内燃机车。 干线货运,中国主力货运机车,1997年 生产,正在服役。 东风8B型――戚墅堰厂 干线货运,戚墅堰厂的涂装,正在服役中。 东风8B-金温版。 干线货运,金温铁道公司专用涂装,正在 服役中。 东风8B内燃机车-雪域神州 货运,配属青藏铁路公司,正在服役 中。
厂设计,太原、成都工厂1958年开始生产,1961年停产, 共制造122台。机车全长9735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35公里, 模数牵引力144千牛,轴式0—3—0。其他蒸汽机车还有田 心工厂生产的0—4—0型、成都工厂生产的蓉建型,代号RJ。 大连工厂1958年设计试制的红旗型,代号HQ等。除上述各 型机车外,唐山工厂1965年还根据越南的要求,设计制造了 67台,轴式为1—4—1的米轨(1000毫米)货运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
1875~1900年广泛地应用蒸汽两次膨胀原理,创造了复胀式机车,提高了机车热效率。1900~1920年由 于采用蒸汽过热和给水加热等装置,机车的热效率、牵引力和功率又有提高。
火箭号 1814年7月英国发明家乔治·斯蒂芬森造出他的第一辆机车,被誉为首次成功的机车。后来主要由乔 治 ·斯 蒂 芬 森 之 子 R . 斯 蒂 芬 森 设 计 建 造 的 “ 火 箭 ” 号 蒸 汽 机 车 ( 见 彩 图 ) 于 1 8 2 9 年 1 0 月 参 加 蒸 汽 机 车 比 赛 , 以 运 行可靠、速度最快得奖。比赛时最高时速为47公里。“火箭”号机车采用卧式多烟管锅炉,传热面积大,生成蒸 汽快,锅胴与火箱拼接在一起,锅炉蒸汽压力为0.345兆帕(3.5千克力/厘米2);有两个与水平线成35°角斜装 于锅炉两后侧的汽缸;有一对装于机车前部的动轮,动轮车轴左右各装一曲拐,互成直角,使机车动轮曲拐停在 任何位置均能起动,轴列式为0-1-1。乏汽从烟筒喷出,以诱导通风,促进燃烧。“火箭”号重4吨,能牵引装载 重量三倍于机车自重的车厢。这是第一辆初具现代蒸汽机车基本构造特征的蒸汽机车。1830年R.斯蒂芬森又造出 “行星”号机车,将卧式锅炉的内外火箱和烟箱制成一整体,这种形式的锅炉后称为机车式锅炉。“行星”号机 车的两个汽缸装于锅炉前端的烟箱下部车架内侧水平位置,称为内汽缸式机车,只有一对动轮,装在后部,轴列 式为1-1......
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窄轨)建成通车,那台英制名曰“先导号”......
中国中车:创新是140 年发展的永恒动力
Central Enterprises央企方阵7071赶到领跑的伟大跨越,成为中国递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创新是永恒的动力源泉中国高铁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20年底,高铁营业里程已经达到3.7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9%。
中国高铁的发展是以创新为坚实基础的。
在成功掌握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的基础上,以中国标准为主导,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
在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
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30项关键零部件全部采用中国标准。
时至今日,中国中车已构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谱系——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面投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先后下线;京张、京雄、京沪智能动车组,高原双源动车组,高原电力机车等相继上线运营;大功率机车、重载铁路货车、货运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等轨道交通装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创新过程中,中国中车还形成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涵盖产品研发、仿真计算、试验验证、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十三五”期间,中国中车累计发布国际标准48项、国家标准143项、行业标准243项;拥有有效专利23486项,其中发明专利9974项;2020年,中车位居“世界500强”第349位,位居“全球品牌500强”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第1名。
中车科技创新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服务更多国家便利出行中国中车与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产品,以卓越过硬的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以细致入微的售后服务获得客户肯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中车着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截至目前,中国中车产品已经服务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中国中车已经建立了先进的本土化制造基地。
共和国的火车头那些中国自主生产的铁路机车17
共和国的火车头那些中国自主生产的铁路机车17人民政府的另外一些临时车票描述:胜利7型(Pashina or PASHI-7)煤水车式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7型亚细亚号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7型亚细亚号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7型亚细亚号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7型亚细亚号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7型亚细亚号蒸汽机车胜利7型(Pashina or PASHI-7)煤水车式蒸汽机车苏家屯机务段1981年5月胜利7型的原名是Pashina(PASHI-7),是4-6-2车轴排列的第七号形式的意思。
1934年由日本川崎车辆公司与南满洲铁道沙河口工厂,共制造12辆。
用直径2米的大动论与流线型的车体,从大连到新京(现在的长春)701.4km,使用的特快"亚洲号"。
这是那时候在亚洲铁道中,最豪华又最高速度的特快列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外国人不能知道,该机车的消息。
到1970年代,几位铁路迷发现该机车还在行驶的样子。
--------------------------------------------------------------------------------胜利7型蒸汽机车基本资料车轴排列4-6-2 全传热面积(m2) 379.64整备车重(t) 119.20 水柜容量(m3) 37.0煤水车车重(t) 84.11 煤炭装载量(t) 12.0最大轴重(t) 23.00 锅炉中心线高(mm) 3,150动轮直径(mm) 2000 总长(mm) 25,675汽缸直经×冲程(mm) 610×710 总高(mm) 4,648锅炉压力(kg/cm2) 15.50 机车总长(mm) 15,510炉栅面积(m2) 6.25 煤水车总长(mm) 10,165 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八型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八型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八型蒸汽机车描述:沈阳火车博物馆胜利八型蒸汽机车胜利8型蒸汽机车胜利8型蒸汽机车苏家屯蒸汽机车馆(辽宁省) 1999年4月南满洲铁道和满洲国铁的快客用蒸汽机车。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1.引进阶段(1890-1949年):中国最早的铁路机车是由外国企业引进的,最早的机车是英国的蒸汽机车。
1903年,中国南、北铁路在天津至沈阳之间开始运营,使用了多款外国生产的蒸汽机车,如英国的诺福克蒸汽机车、美国的麦克达克蒸汽机车等。
随着铁路的发展,我国开始逐步引进和自主制造蒸汽机车。
2.自主研发阶段(1949-197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机车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1951年,我国自主研制了首台蒸汽机车“凤凰”,标志着我国铁路机车制造的新起点。
此后,我国逐渐开始自主研制各种型号的蒸汽机车,如“神华”、“小红旗”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电力化时代(1978-2000年):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铁路电气化的战略。
1978年,我国引进了日本的电力机车技术,并自主研制了首台电力机车“和谐号”。
1981年,我国生产出首批国产电力机车,标志着我国电力机车制造的起步。
此后几十年间,我国电力机车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车,成为主要的铁路牵引力源。
4.高速铁路时代(2000年至今):21世纪初,中国开始迈入高速铁路时代。
2024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和谐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上开始运营,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的代表。
2024年,我国研制并投入运营了世界上首个商用载客速度超过300 km/h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复兴号”。
此后,我国的高速铁路机车不断更新换代,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5.创新发展阶段(未来展望):目前,我国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
磁悬浮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等新技术在我国铁路机车中得以应用,我国正朝着更高速、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国也将继续推动国产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铁路机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总的来说,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引进阶段、自主研发阶段、电力化时代、高速铁路时代和创新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铁路机车的技术不断创新,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华]49年-79年国家的成就
49年-79年国家的成绩49年-79年国家的成绩一九五二年,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
一九五四年,中国的第一批飞机及飞机发动机仿制成功。
一九五五年,中国的第一辆拖拉机制造成功。
一九五六年,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开始批量生产。
一九五六年,中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五战斗机仿制成功。
一九五六年,中国的第一架运输机,运五仿制成功。
一九五七年,中国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第一架直升机,直五仿制成功一九五八年,中国的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研制成功。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第一台军用电子管计算机,331机研制成功。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同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建成。
一九五八年,中国第一台交流干线电力机车研制成功。
一九五九年,中国的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仿制成功。
一九五九年,中国的第一型坦克,五九式坦克仿制成功。
一九五九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飞机,歼教1研制成功。
一九六0 年,中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研制成功。
一九六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仿制成功。
一九六一年,中国的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研制。
一九六三年,世界上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在中国成功。
一九六四年,杂交小麦培育成功。
一九六四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四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制造成功。
一九六四年,中国仿制的歼六喷气式战斗机大量投产并装备部队。
一九六四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一九六四年,中国的第一型空对空导弹,霹雳1型仿制成功。
一九六五年,中国用人工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制出结晶牛胰岛素。
一九六五年,中国的第一艘气垫船研制成功。
一九六五年,中国的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一九六六年,中国的第一台2200马力的柴油机研制成功一九六六年,中国的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红旗轿车制造成功。
铁煤蒸汽机车博览园导游词
铁煤蒸汽机车博览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铁煤蒸汽机车博览园。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的铁路博物馆。
首先,让我们来到博物馆的主展厅。
这里展示了许多经典的铁煤蒸汽机车,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四号”机车。
这是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机车,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头。
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这些机车的精密部件和复杂的机械结构。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展示区。
这里展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机车,包括煤气机车、电力机车和柴油机车等。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机车的优缺点,并且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类型的机车驾驶感觉。
最后,让我们来到实验室。
这里展示了许多现代化的铁路设备,包括信号设备、机车安全监测系统和轨道检测设备等。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铁路技术的最新进展,并且可以亲身体验现代化铁路的高效、安全和舒适。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铁煤蒸汽机车博览园的介绍。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同时也能够加深对铁路技术和历史的认识。
谢谢大家!
- 1 -。
可能会有某一条你不太了解——比较偏门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小知识
可能会有某一条你不太了解——比较偏门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小知识展开全文一、前言很多人说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最大的蒸汽机车,在这里我要提前做个纠正,严格地说前进型蒸汽机车是我国国产最大的蒸汽机车,毕竟在新中国之前,京张铁路还有一批马莱式蒸汽机车服役,其中ML4型机车无论是自身质量还是牵引力都比前进机车大得多,甚至可以肩比东风4型内燃机车。
作为国产最大的蒸汽机车,前进型机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那5对动轮了,还有前端那巨大的挡烟板。
保存于中国工业博物馆内的1316号车二、关于前进型机车的一些小知识1、第一台前进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曾经也采用过多种名字,包括和平、反帝最终改为前进型,机车的设计参考前苏联制造的ФД型蒸汽机车和ЛВ型蒸汽机车,机车的设计图是在1956年3月完成,同年9月首车出厂,机车被命名为和平型,用途为干线货运。
1001号车,和平二字清晰可见2、前进机车的制造厂大家都是知道前进机车是由大同厂批量生产,但是在1965年之前的前进机车并不是由大同制造。
首批5台是由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之后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机车车辆厂也参与过小规模的生产,从1958年到1961年期间一共制造了42台,其中9台配备了老六轴煤水车,剩下的配备了四轴煤水车。
1965年大同机车工厂将机车设计做了重大改进之后进行了最终定型,同时投入量产,之后前进型蒸汽机车正式成为了大同机车工厂的标志性产品。
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次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干线货运蒸汽机车,也是国产蒸汽机车中产量最大的车型,从1956年到1988年累计制造了4708台。
第一台前进,3501号和平型机车3、前进机车的命名第一个时期是1954年到1961年,1954年11月铁道部调集工程技术人员前往大连机车车辆厂并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设计,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铁道部提出的《干线货运蒸汽机车设计技术条件》定由大连机车工厂进行设计,1956年3月份设计图完成,主要参考了前苏联的ФД型蒸汽机车和ЛВ型蒸汽机车,1956年9月第一台和平型机车下线,随后1958年到1961年大连、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厂一共制造了42台。
中国火车大全
一:前进型蒸汽机车。
干线客/货运,1956年生产,总生产4714台,现已基本退役![2楼]:二:建设型蒸汽机车。
干线货运/小运转,1957年生产,累计1921台,已基本退役。
三:东风1型内燃机车。
干线货运,1970年生产,现已基本退役。
四:东风2型内燃机车。
调车/小运转,1964年生产,累计152台,现已基本退役。
东风3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货运,1972年生产,现已基本报废。
六:东风4型内燃机车干线货运,1984-1998年生产,累计3738台,正在服役中。
七:东风4B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运,1984年-1998年生产,正在服役中。
八:东风4BG型内燃机车。
干线货运,在DF4基础上改进,正在服役中。
九:东风4C型内燃机车。
干线货运,1985年首台生产,正在服役中。
十:东风4B-金温版。
客运,金温铁路公司专用涂装,正在服役中。
十一:东风4D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运,1996年生产,正在服役中。
十二:东风4DF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运,在东风4D基础上增加了机车供电,正在服役中。
十三:东风4DH型内燃机车。
干线货运,1996年生产,2004年厂修后最高时速145KM/H,正在服役中。
十四:东风4D-金温版。
客运,金温铁路公司专用涂装,正在服役中。
十五:东风4D内燃机车-毛泽东号。
货运,该车是第三代毛泽东号,配属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值乘丰台――聊城货物运输,正在服役中。
十六:东风5型内燃机车。
调车/小运转,1976生产,部分已退役。
十七:东风7型内燃机车。
调车/小运转,1982生产,部分仍在服役中。
十八:东风7C型内燃机车。
调车/小运转,1991年生产,东风5的代替品,正在服役。
十九:东风7C3型内燃机车。
调车/小运转,2001年生产,正在服役中。
二十:东风7D型内燃机车。
干线客/货运,1995年生产,累计生产527台,正在服役中。
二十一:东风7G型内燃机车。
调车/小运转,2003年生产,正在服役中。
二十二:东风8B型内燃机车。
中国火车发展史
韶山9型电力机车
介绍
图片
韶山9型电力机车是中 国发明,信息不全。
韶山9G型电力机车
介绍
图片
韶山9G型电力机车是中 国发明,速度为170km/h。
HXD1型电力机车
介绍
图片
HXD1型电力机车是德国与 中国一同研发的电力机车, 速度为120km/h。
HXD1B型电力机车
介绍
图片
HXD1B型电力机车是德 国与中国一同研发的电力机 车,速度为120km/h。
金轮号内燃动车组
介绍
图片
金轮号是中国于2001年 发明,信息不全。
“韶山”1型电力机车
介绍
图片
“韶山”1型电力机车是 中国于1969年发明,速度为 90km/h。
韶山2型电力机车
介绍
图片
韶山2型电力机车是中国 发明,信息不全。
韶山3型电力机车
介绍
图片
韶山3型电力机车是中国 于1978年发明,信息不全。
CRH2-380型电力动车组
介绍
图片
CRH2-380型电力动车组是 中国于2010年研发的电力动 车组,速度为380km/h。
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
介绍
图片
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是 中国于2010年研发的电力动 车组,速度为380km/h。
是中国于1958年发明,速 度为100km/h。
“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
介绍
图片
“东方红”1型内燃机 车是中国于1964年发明, 速度为120km/h。
东风1型内燃机车
介绍
图片
东风1型内燃机车是 中国于1970年发明,信息 不全。
“东风”4型内燃机车
介绍
中国火车速度发展史
中国火车速度发展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火车速度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火车速度的发展历程。
一、初级阶段:蒸汽机车时代中国最早的铁路建设始于19世纪末,当时的火车由蒸汽机车牵引,速度相对较慢。
1906年,中国第一条正式的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但最高时速仅为每小时40公里左右。
蒸汽机车时代的铁路运输主要用于货运,对于人民群众的出行并不便利。
二、中级阶段:电力机车时代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电力机车技术,这标志着中国火车速度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电力机车的运行速度相对较快,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
1969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京广铁路正式通车,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120公里,为当时中国的铁路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高级阶段:高速铁路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出行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民对于高速、便捷出行的需求,中国开始建设高速铁路。
2008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沪宁高速铁路正式通车,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公里。
高速铁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大缩短了不同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不断推进。
2011年,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了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
中国高铁的最高时速也不断刷新纪录,从最初的每小时350公里提升到现在的每小时400公里。
四、未来展望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还将继续。
根据规划,到2035年,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4.5万公里,覆盖全国各个省份。
同时,中国还在研发超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预计最高时速将达到每小时600公里以上。
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火车速度的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总结起来,中国火车速度的发展经历了蒸汽机车时代、电力机车时代和高速铁路时代。
从最初的每小时40公里到现在的每小时400公里,中国的火车速度不断提升,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国近代火车的变迁
水 蒸 汽
第一辆 中国人自己设计
1956年9月 和平型——前进型
汽油气 天然气
1959年试制 1964年批量生产
我是东方 红1~
• 电动机
电磁感应 原理
电能→机 械能
韶山1号 1958年制成 1968年改进
• 污染小 • 噪音小 • 自重轻
• 无自带能源
其基本特征: 运输强度大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2014年12月10日铁路提速
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青藏铁路的修建是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 伟大壮举,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 广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施工条件非常艰 苦。
• 意义: • 经济促进 边陲稳定
• 2011年我国的京沪的和谐号最高试运行时 速达到486.1km/h。
德国进口的1910年制造的复合式机车
捷克进口的1936年制造的草原式机车
米轨是指1000毫米以及小于1435毫米大于 1000毫米的轨距。米轨的好处在于能承载更大 的火车。
瑞士进口的1939年制造的团结式米轨机车。
• 合造车——行李车和邮政车
• 首批21 型行李车是1955年设计的
• 1903年,开办火车邮局,邮政车也来开序幕, 不过那时的邮政车都是外国制造的。
时速达到了140公里 •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速度增加了6.8公里
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第三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 初步形成了中国铁路提速网络
•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提高了5.1公里
• 重新修订了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
• 进一步优化了运输产品结构,初步形成了铁路客货 运输品牌系列以及铁路适应市场的产品系列
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0-3-0型蒸汽机车
中国蒸汽机车发展史
2012 中国蒸汽机车图册作者:王燕超中国火车发展史目录简介 (3)发展历程 (4)一.简介火车(train),人类的交通工具。
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
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特里维西克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
火车早在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
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室,机车行驶时,驾驶员跟在车旁边走边驾驶。
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引,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火车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机械交通工具,早期称为蒸汽机车,也叫列车。
有独立的轨道行驶。
铁路列车按载荷物,可分为运货的货车和载客的客车;亦有两者一起的客货车。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
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
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
1817年,当斯蒂芬森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任务。
但是,保守的铁路拥有者却对蒸汽机车的能力表示怀疑。
他们提出,在铁路边上固定的牵引机,用拖缆来牵引火车。
斯蒂芬森为了让人们充分相信火车的性能,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
这种机车的卓越表现终于让怀疑者改变了态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还要在运营中耗用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
这些都很不经济。
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转向研究电力和燃煤蒸汽机车。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成就的多个第一
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
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
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
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1920年,排水量14,750吨,时速10.5-,远洋运输轮,美国订单,此后又生产了另外艘。
中国第一架飞机:1912年,广州燕塘广东飞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后坠机,试飞未成功)。
中国第一台柴油机:1913年,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车床制造厂: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飞机专业制造厂:1918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中国第一台汽锤: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铣齿机:1870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1881年,用蒸汽锅炉改制,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辆标准蒸汽机车:1882年,中国火箭号,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黄鹄号,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台车床:1867年,江南制造局。
火车头的发展历程
火车头的发展历程
火车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阶段:
•蒸汽机车。
1814年,由乔治·斯蒂芬森发明,利用蒸汽机,把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作为火车牵引动力。
•内燃机车。
以内燃机(柴油作为燃料)产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
•电力机车。
从外界撷取电力作为能源驱动。
中国的第一台电力机车于1958年诞生,命名为"韶山"号。
•动车组。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CRH动车组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其时速达200公里以上,最高可达350公里。
"复兴号"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
记录中国各型号的蒸汽机车
记录中国各型号的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
编号从601号开始,到1959年停产为止,共计生产了151台。
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前进型蒸汽机车,中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
1956年9月由大连工厂试制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
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
前进型机车先后由大连、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大同等工厂小批量生产。
反帝型蒸汽机车是一种货运机车,制造商是前苏联。
1961年无偿援助我国。
经由满州里入境配属给武汉江岸机务段。
并进行了改造。
首先,改造了轨距:由1.54米改为1.435米我国标准轨距;其次,汽门改在了左侧;第三,回动机(逆转机)改为拉动试。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前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协议,逼迫我国还债,此类型淘汰机车也被迫照价偿还。
该机车的特点是五动轮、汽缸直径大、牵引力大,适合干线运行。
解放型机车刚开始是是美国为满铁设计制造的货运机车,取名“米卡多”(Mikado),代号为M,MA。
以后美国、捷克、日本、法国、中国陆陆续续生产这一系列的机车。
该系列的机车型号有20多种,分别为:JF、JF1、JF2、JF3、JF4、JF5、JF6、JF7、JF8、JF9、JF10、JF11、JF12、JF13、JF15、JF16、JF17、JF18、JF21、JF51。
上游型蒸汽机车(代号SY)是大连厂与唐山厂1959年联合设计的,曾命名为工农型。
1960年在唐山厂制造时又作了部分修改,改名为上游型。
1964年转人批量生产。
唐山厂与四方厂合作,对上游型蒸汽机车进行了改进设计。
改进后的机车具有性能良好、经济实用、结构可靠的优点。
唐山厂为满足厂矿企业的需要,在1988年我国干线蒸汽机车停产后,仍继续生产至199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蒸汽机车总体来讲,蒸汽机车制造技术是国际性的,没有那个具体国家的机车技术能完全独立于世界机车技术体系之外,尤其中国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更不可能独立创造出一套机车技术。
从18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机车技术主导着中国机车技术及其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初,发达国家生产的蒸汽机车有较大改进,锅炉压力高达14-19公斤/厘米,进入高压型,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1930年代出现了时速达200公里左右的机车。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苏、日等发达国家大规模采用内燃和电力机车,他们的蒸汽机车技术几乎停止了发展。
从1950年代初起,美、英、法、苏、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停止生产蒸汽机车。
1960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美、英、法、苏、日等发达国家的干线铁路相继停止使用蒸汽机车。
第三世界国家印度1971年停产蒸汽机车。
从1876年以后,在中国铁路上使用了美、英、法、苏、日、比利时、苏联、捷克等许多国家的蒸汽机车,最适合中国铁路使用的机车是美国机车。
一、1949年前的蒸汽机车设计制造1881年,英国人金达在中国唐山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开创了中国蒸汽机车制造业的先河。
1900年前后中国唐山等工厂开始组装蒸汽机车和单台小批生产蒸汽机车,1914年以后,生产批量逐渐增大。
1900年—1940年代,中国的唐山、四方等机车修理厂除修机车外,也组装部分蒸汽机车,其零部件购自英、美、德等国。
同时,这些机车修理工厂还制造少数蒸汽机车,都是仿制英、美等国的机车,从国外购买关键零部件,自己制造一些普通零部件,组装而成。
这个时期的蒸汽机车技术完全是从英、美、德等国家引进的。
1933年,国民政府铁道部路政司技正应尚才主持设计“联盟”型蒸汽机车,由于中国关内各厂没有生产这种机车的能力,1934年,委托英国沃尔冈工厂生产,1936年生产出24台机车。
应尚才早年留学美国,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的数家机械制造工厂工作,1924年回国,在铁路工厂工作。
结合中国粤汉铁路的实际状况,采用美、英等国技术,设计制造出了性能优越的“联盟”型蒸汽机车。
1907年开始,满铁大连厂除修车外,还组装部分蒸汽机车,其机车零部件购自美国。
1914年开始,到1920年代,大连厂仿制美国的蒸汽机车密卡杜系列货运机车和太平洋系列客运机车。
在仿制的基础上,1918年开始批量设计制造改进后的密卡杜系列货运机车和太平洋系列客运机车。
1927—1945年间,以东北地区大连厂为代表的中国蒸汽机车制造业已非常发达。
1927年以后,大连厂自行研制出太平洋5型(PF5)客运蒸汽机车,在老太平洋型(PF)客运蒸汽机车的基础上,改造完成了太平洋6型(PF6)客运蒸汽机车;1930年代初,自行研制出密卡杜4型(MK4) 大功率蒸汽机车,机车锅炉蒸汽压力17公斤/厘米2,是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中蒸汽压力最高的。
1934年,大连厂自行研制出太平洋7型(PF7) 流线型客运蒸汽机车功率2,180马力,最高速度130公里/小时,是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中速度最高的。
1935年,自行出太平洋8型(PF8)客运蒸汽机车。
1937年以后,大连厂开发制造出了功率2750马力(2021千瓦)的德卡保型(DP)机车;密卡杜KO型货运机车;太平洋Ha型客运机车和密卡杜9型(MK9)特殊复水式机车等蒸汽机车。
这些机车的性能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这些机车的主要零部件开始是从美、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进口,以后逐渐开始在东北制造,但是直到1940年代,机车的关键件还是从国外购买。
这个时期大连厂和大连研究所的主要技术人员管理者和技术工人来自日本,其中的部分技术人员到美、英、德等国留过学或进行过长期考察,大连厂和大连研究所每年都大量定购美、英、德等铁路机车技术发达国家的关于铁路机车方面的杂志、书籍等。
大连厂和大连研究所所采用的机车制造技术是在美、英、德、日等铁路机车技术发达的国家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国东北地区的特点形成的。
东北地区的机车制造技术虽起步晚,但发展快。
1897年才开始运用机车车辆,但是到了1930—1940年代,一跃成为中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设计、制造机车基地,设计制造的部分机车达到了世界水平。
1918年大连厂设计制造出密卡杜1型蒸汽机车,标志着东北的机车车辆技术进入了独立设计制造阶段。
东北设计制造的密卡杜1、密卡杜2型及太平洋5型等蒸汽机车是当时中国制造的最先进的机车。
1922年,在大连成立的沙河口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研究机车车辆的研究所。
1930一1940年代,是东北机车技术及生产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新开发的机车,技术先进,性能优良,1934年设计制造的亚洲第一高速客车“亚细亚”号的蒸汽机车达到了世界水平。
伪满14年间,沙河口技术研究所在机车的研究方面,一直代表着中国水平,也是亚洲最先进的研究所之一。
抗战胜利前的东北机车技术和工业之所以发展非常快,主要是下列四方面促成的:第一,日本侵略者重视发展机车工业,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并鼓励日本本土的资本家到东北办厂;第二,未遭到战争破坏,而且战争促进了机车工业的发展;第三,东北从国外进口机车的同时,非常重视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大力发展自己的设计生产能力,即首先是从美国购进了部分机车投入运用,修理过程中学习技术,而后从美国购买机车零部件,进行组装,再后仿制这些美国机车,同时有所改进,进而跟上世界机车技术的发展,大量设计生产件能优良的机车,并大力发展零部件及原材料制造工业;第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如沙河口研究所为大连厂等研究解决了大量的机车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1945年“八一五”以前,东北共有12个铁路机车厂。
抗战结束后,由于战争的破坏,日本人的破坏、及苏军拆迁运走了大量大型设备、高精度设备、稀有设备等重要设备,以及带电动机的先进设备。
使各机车制造厂,机车零部件及材料制造工厂损失惨重,大连机械制作所等4个工厂彻底消亡了,大连沙河口铁道工场(即大连厂)等机车制造工厂损失惨重,机车零部件及材料制造工厂也遭到了很大破坏。
导致东北的机车生产停止了,大连厂只修理机车车辆。
然而,经过几十年机车设计制造的实践,培养出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1950年代迅速恢复机车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945—1951年间,由于战争破坏等原因,中国的蒸汽机车制造业遭受很大破坏,停止了蒸汽机车制造。
二、1949年后的蒸汽机车设计制造1950—1960年代,中国大规模发展了蒸汽机车制造业。
1952年铁道部成立了机车车辆制造局,并将大连厂、四方厂等定为机车制造厂,开始了蒸汽机车的仿制工作。
1953—1958年间,机车制造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兴建了专业生产蒸汽机车的大同厂。
鉴于对蒸汽机车需求量的增加,1958年以后,戚墅堰厂、二七机车厂、沈阳厂、唐山厂、牡丹江等修理厂和新建的大同厂、长机厂相继加入了国家铁路蒸汽机车的制造行列;至1959年,制造蒸汽机车的工厂增至13个。
机车产量迅速提高,产量最高的1960年共生产量了846台蒸汽机车。
此后,铁道部对机车车辆工业进行了调整,将机车车辆制造集中到少数工厂,尽可能按车种和车型分工定点生产,绝大多数机车车辆厂相继停止制造蒸汽机车,年产量有所下降。
直到1988年停产止,蒸汽机车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200—400台之间,例如1974年生产427台蒸汽机车,1988年生产228台。
以1988年12月21日大同厂停产铁路干线蒸汽机车为标志,中国停止批量制造蒸汽机车,至此全世界批量生产铁路干线蒸汽机车的时代亦彻底结束了。
从1989年开始,中国国家铁路不再增补蒸汽机车。
截止1999年,铁道部所属的机车车辆工厂共计制造了各种类型、不同用途的蒸汽机车9814台。
其中,中国自行开发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制造数量高达4714台,位列各种型号蒸汽机车制造数量之冠。
近20多年来(1979~2003),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制造工业迅速发展,蒸汽机车在铁路运输牵引动力中的主导地位随之逐渐被取代。
2000年以来,铁道部很多铁路局的干线铁路停止了蒸汽机车牵引,中国完成了牵引动力现代化。
2002年底,铁道部直接经营的铁路蒸汽机车保有量101台。
1950—1960年代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
1952年7月仿密卡杜1型(MK1、ㄇ丂1)蒸汽机车四方厂制造出了解放型货运蒸汽机车,同年开始批量生产,1960年停产。
1956年9月,仿太平洋6型(PF6、ㄆㄒ6)蒸汽机车制造出了胜利型客运蒸汽机车,同年开始批量生产,1959年停产。
这两种机车是中国1950年代生产的铁路干线主型机车。
在对解放型蒸汽机车进行技术改造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大连厂吸取了当时业已完成设计和试制的和平型蒸汽机车的设计经验和新技术,于1956年完成了建设型货运蒸汽机车的设计,1957年7月试制出样车,同年开始批量生产,1965年停产。
1957年,在胜利型蒸汽机车的基础上,大连厂进行了人民型客运蒸气机车的设计,1958年4月,四方厂试制出样车,同年开始批量生产,1966年停产。
这两种机车是中国1950—1960年代的铁路干线主型机车,是满铁密卡杜1型和太平洋6型蒸汽机车的改造产品。
1955—1956年,参照苏联Л型1—5—0轴式货运蒸汽机车图纸和2—4—2轴式的客运蒸气机车图纸,在苏联蒸汽机车设计专家和制造专家的指导下,大连厂设计制造出轴式1—5—1的“和平”型货运蒸汽机车。
此后开始小批量试生产。
改进后,1965年大同厂等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型号改为前进(反帝)型,1988年底停产。
1960—1990年代,这种机车是中国铁路干线的主型机车。
这种机车基本是采用苏联技术设计制造的。
1950年代以后,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锅炉压力不超过15公斤/厘米²,最高速度110公里/小时,最大功率2982马力(2191.8千瓦)。
总之,从性能及结构上讲,相当于1930年代世界水平,但是从未达到最先进的水平。
摘自《中国铁路机车史》(张治中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