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毛概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l 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错:应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l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l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l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于其中居于指导地位。

☆11、分析: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错: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

☆13、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l 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l 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

①由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②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由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l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分析:“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

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l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l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l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分析: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

☆19、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l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l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l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l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l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l 共性上:都属于市场经济,以市场调配资源。

l 个性上:a、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l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l 基本依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l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必然客观性。

①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l 要规划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2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l 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l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6、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l 必要性: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l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8、结合你对当前主旋律文化和流行文化基本情况的了解,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的认识。

l 结合现实,自行编造即可。

l 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世界;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0、分析:稳定、富裕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2、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l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l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l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l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l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l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7、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错: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40、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线和总体布局
l “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l “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提出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重要意义。

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坚持和贯彻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l 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l 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l 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l 重要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b、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c、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6、分析: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对。

7、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错:领导阶级不同,一为无产阶级,一为民族资产阶级。

8、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它们没有区别。

错:目标不同,一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一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9、试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阐述和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l 社会性质:半殖半封
l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l 主要内容:a、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b、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c、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d、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2、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对。

14、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分析: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

24、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总体要求)
l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

l a、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b、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5、分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错:坚持最根本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内在关系。

l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l 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l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l 科学内涵: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②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
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33、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l 由来: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退居台湾。

由于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进入台湾与台湾海峡,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l 实质: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国际上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理所应当完全享有并行使中国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主权。

3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l 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l 重要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5、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l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l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6、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l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l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l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8、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l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39、联系实际理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l 联系实际,胡编即可。

l 重要性: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2)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