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精品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公布课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公布课教案苏教版

《端午日》教材简析《端午日》见苏教课标版七上语文第十一课。

这是一篇着重描述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那个文题,按争看划船——赛龙船——竞追鸭子的思路展开,按时刻顺序来安排材料。

教学目标:(1)了解风俗文化的丰硕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育学生阅读明白得和联想、想像的能力;(3)培育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龙舟赛的出色场面描述,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述、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式。

教具预备:龙舟赛的相关图片和朗诵磁带。

教时安排:一教时一、课前导入一、同窗们:能不能告知我,一年当中你最喜爱过的是哪个节日?能说说喜爱的理由吗?(教师鼓舞各抒己见,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之外,还有哪些节日?)二、有同窗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3、咱们那个地址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明白的请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并高声说出来。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4、明白端午节的由来吗?明白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交流、明确: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衰亡后,他满怀悲忿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身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逐蛟龙。

通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风俗被流传下来了。

五、适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伙儿看到过吗?咱们那个地址有那个风俗吗?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窗请举手,包括在现场看过的,也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过的。

六、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归纳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烈火、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7、今天,咱们一路来看看沈从文笔下龙舟赛的出色画面,展现图片。

教师从旁说明: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

船手一样有8-20个,持桨坐在双侧,船头有鼓手。

竞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拍,合力划桨,冲向终点。

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那么指挥假设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精品教学设计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精品教学设计苏教版

《端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湘西端午习俗,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3.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1.端午的习俗、赛龙船的精彩场面描写。

2.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有条理的写好一个场面。

【课时安排】二课时【预习导学】先标出小节序号,然后自读课文一遍,遇到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注解理解(音形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酒峒.()戍.()军泅.()水擂.()鼓桨.()手鹳.()呐.()喊2.辨字。

戍(shù) 戌(xū) 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干燥.急躁噪..音洗澡.早操.挟.持狭.窄侠.女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某某凤凰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散文集。

4.理清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5.再朗读一遍课文,试着填写。

这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展开,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吗?(春节、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可见,在民间端午节习俗多,场面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作者是沈从文,看一看湘某某区的端午节是怎样的。

二、走近作者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他1917年至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1923年至1928年在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某某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某某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某某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是民俗风情的专题。

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都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辉。

这一单元编者编入了四篇课文。

《端午日》是这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端午日》是作家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节选。

沈从文的作品内容丰富,从多种不同的视角和赋予哲理性的慧眼观察人世间的事物,在剖析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民俗方面都显示自己独到的艺术魅力。

这篇文章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舟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

这样的文章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激励争先、合作、爱国热情。

读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人生感受,这样的感受还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价值取向及生活的准则、为人处事的原则,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教学这篇课文,我想寻找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想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想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并结合本单元的目标:①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②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③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以回顾熟悉的传统节日、交流端午节的习俗文化切入。

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传统节日,区别于一般节日,让学生初步感受民俗文化的斑斓多彩。

我以拍掌“说唱歌谣”、“观看视频”等创设情境。

并牢记教学应当始终抓住“语文”来教,而不能在风俗习惯的泛泛而谈中让课堂远离了文本,远离了词汇、句子,其实也就远离了语文。

在教学中对场面描写的词句做重点的揣摩和领会,分析场面描写的作用,让学生尝试描写民俗场面。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1端午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风俗文化的丰硕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育学生阅读明白得和联想、想像的能力(3)培育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重点:(1)龙舟赛的出色场面描述(2)联想的作用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2)投影片(3)朗诵磁带教时:一教时一、课前导入:同窗们:能不能告知我,一年当中你最喜爱过的是哪个节日?能说说喜爱的理由吗?(教师鼓舞各抒己见,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之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窗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 [中国^@%教育&出~版网]咱们那个地址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明白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知你的同窗。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明白端午节的由来吗?明白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衰亡后,他满怀悲忿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身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逐蛟龙。

通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风俗被流传下来了。

适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伙儿看到过吗?咱们那个地址有那个风俗吗?(有)【归纳】:咱们那个地址在水乡河面宽敞的地址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窗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能够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归纳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烈火、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归纳】:好的。

若是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路来看看龙舟赛的出色画面。

展现图片:(网上下载的图片:搜狐体育频道图片库。

连贯播放)教师从旁说明: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

船手一样有8-20个,持桨坐在双侧,船头有鼓手。

竞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拍,合力划桨,冲向终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端午日》教案1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端午日》教案1 苏教版

端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品味生动精炼的语言,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品味生动精炼的语言;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预习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读法,说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三)整体感知
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湘西风俗
①茶峒人端午节这天有哪些风俗?(最好能用三个字来概括)
②那些是详写,那些又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四)精读品味
1、欣赏赛龙船的精彩片段
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直接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解说直接描写)
②这些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句子都运用了那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将这些词语圈画出来。

同时,请大家思考: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③除了这些直接的描写方法外,作者还从什么方面来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④当比赛进入高潮时,作者想到了什么情景?这是什么手法?又有什么作用?
2、第三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将它删掉吗?为什么?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对将要举行的运动会的某个场景行描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 课《端午日》教课方案《端午日》教课方案教课目标: 1.认识风俗,感觉乡土文化。

2.培育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取对人生的有利启迪教课要点:出色的场面描绘。

教课难点:出色的场面描绘。

详写和略写相联合。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听说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可以洗得直臣冤。

那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边端阳,到处都端阳。

)师生齐读。

可见,端午节风俗之多,场面之热情。

今日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

(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留,初步感知课文感觉一下这儿端阳,那边端阳,到处都端阳。

的节日氛围和第1页/共3页湘西一带的端午风俗。

(1-2 名学生复述课文粗心。

)三、本文比许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纳分组议论自主学习的方法。

先自由朗诵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尝,标示疑点,疑惑和不解的地方。

边读边议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可以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沟通。

1.字词方面的不解。

如缓促调治、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比赛,为何还要写从前练习的事?(1)议论侧面衬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

(3 处)3.以便令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各种情况中各种情况不描绘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议论详写和略写的办理。

(2)从文中再找近似的句子。

(3)在此达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绘详细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色。

四、谈感觉最深的场面(一)人流如潮的场所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2)从文中找其余写人多的句子。

(二)要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第2页/共3页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二、研读课文:
1、同学们朗读课文:
2、茶峒人端午日有哪些风俗活动?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三、仔细品味龙舟竞赛场面:
1、请一位同学来读这段文字: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浆手。。。。。。擂鼓的种种情2、在描写盛况时,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准确地写出赛手、浆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动作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从龙 舟比赛中我们可领 悟到做事要“合作努力、奋勇争先”,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
7、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下面安排的是 什么余兴节目呀?目的是什么?
我 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
【归纳】体现出 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其实,在我们 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 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
2、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还有赛马、秋千、竹杆舞等活动,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奋进不息的民族的精神,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我们要在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端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端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端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端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端午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中国古代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日》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

本文将围绕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进行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文化意义,感受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2.学习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和活动,提高节日文化的认知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开展端午节相关手工制作和体验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4.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完成相关课文的阅读和演讲。

二、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在教学前期,教师需要准备教材、制作课件和手工制作材料等。

同时,还需在班级和学校内宣传和组织相关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重视和参与度。

2.课堂教学2.1 调研环节通过大家的分享,了解同学们对于端午节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探索相关文化和历史背景。

2.2 阅读环节让学生们阅读《屈原》的传说和端午节的历史发展,从文学和历史角度探讨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及由来。

2.3 学习环节老师宣读相关端午节的诗词,让学生们感受端午节的诗情画意。

同时,老师介绍端午节相关的传统食品和活动,并引导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感受。

2.4 创作环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艾叶包、五彩线人等,让学生们动手创造,体验其中乐趣和文化魅力。

2.5 演讲环节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端午节的历史意义或传统文化等主题进行演讲,加深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记忆。

3.活动实施在课堂学习之外,可以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的端午节文化活动,如集中观看赛龙舟、制作粽子、举行耍龙狮等,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认知。

三、教学评估评估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演讲、作品展示和问答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活动参与程度,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提升。

结语通过《端午日》教学设计,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知水平,更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了解,为促进全方位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专门魅力。

二、观赏本文杰出的龙舟竞渡的场面。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伙儿进入〝民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大伙儿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下面请小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

〔师咨询:2分钟能够了吗?〕〔生讨论的基础上〕小小组代表发言〔多媒体交替显现有关传统节日的画面〕2.刚才你们讲到了端午节,谁能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吗?〔师〕〔生回答〕〔老师作适当补充〕〔媒体出示有关文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节有关的文章〔画面出示课题及作者〕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初步探究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学情愿出来把文章朗读一下。

〔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出示朗读的配乐画面〕要求:〔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讲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2.研读重点段落并作深层探究刚才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杰出,同学们情愿看吗?〔1〕播放赛龙舟的场面〔学生观赏〕〔2〕请学生齐声朗读有关这方面的文字〔3〕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以下两个咨询题:〔画面显示〕A:假如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确实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何感受?B: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渲染龙舟竞渡的场面的?〔4〕我们常讲〝学贵有疑〞,〝有疑咨询才会有进步〞,针对课文内容,谁有疑义吗?学生自主提咨询,自主解决。

3.借助课外材料作拓展探究本文作者凭借自己自学成长的语言功底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写得专门杰出,同学们想学吗?今天老师想为你们搭建一个舞台,让你们大显身手。

〔1〕播放舞狮子的画面。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画这一画面。

〔3〕小小组先交流,再班上交流,并请学生作评判。

同时画面显示老师写的舞狮子场面。

三、总结全结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1端午日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重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联想的作用教具安排:龙舟赛的相关图片投影片朗读磁带教时:一教时一、课前导入: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有这个习俗吗?【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归纳】:好的。

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起来看看龙舟赛的精彩画面。

展示图片:老师从旁解释: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

船手一般有8-20个,持桨坐在两侧,船头有鼓手。

比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冲向终点。

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则指挥若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归纳】看过之后,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龙舟赛的热闹与欢腾、紧张激烈。

二、正文引入:好了,光谈我们这里的端午节和龙舟赛了,忘了正事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

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

在听朗读时思考一下: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茶峒擂鼓呐喊调理不拘泅水戍军蘸酒请位同学来读一遍,适当纠正。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然后起来来告诉其他同学。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用雄黄涂在额头,但他们写“王”字,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第11课《端午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地域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让感受赛龙舟场面描述的的出色和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述的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进程】<一>导入语《端午日》选自《边城》,写的是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地方的端午日风俗。

端午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同一个节日,各地的过法却很有地方特色,让咱们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一路来感受湘西端午的活动气氛。

<二>整体把握1.(1)文顶用什么顺序介绍了哪些风俗习惯?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事后;赛船事后;天晚。

归纳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了什么,这样的写法叫什么?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

详略适当,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2.全文仅仅三个自然段,但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风俗的细致观察,描述赛龙舟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风俗。

细读课文,想一想如何划分段落?(1)描述茶峒人端午日到长谭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面。

(2)记叙赛龙船后人们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的场景。

(3)简述划船竞赛和捉鸭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节全民同乐之久。

<三>合作探讨1.赛龙舟的描述是一个场面描述,超级出色。

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的?(1)描述人物的时候用了什么描述方式?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外貌与动作的描述,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

(2)除这些描述之外,作者还从什么角度描述了这个场面?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听觉上有锣鼓声;呐喊助威声、鞭炮声、加油声……视觉上描画了红色的旗帜、龙身有的黄色的、有的红色的、江水浑黄色,桨手的衣饰统一色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端午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学习用准确生动、精练明快的语言来描述出色场面。

(2)把握本文层次清楚、详略适当的写法。

【进程与方式】(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有情感的朗诵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

(3)阅读重点文段,研究出色的场面描述,体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风俗文化的丰硕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重点】出色场面的描述【难点】运用正面描述、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式和虚实结合的方式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方式:自主探讨,讨论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地域范围风俗适应也不尽相同。

昨天让同窗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大伙儿来谈谈,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追问)适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对,咱们明白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奇,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咱们这边过端午节的时候一样会包粽子,煮鸡蛋。

那么在湖南他们又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咱们今天就去那儿了解一下老百姓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自学功效展现(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形反馈)1、字音、字形、诗文名句字音:蘸.酒(zhàn)伶俐..(líng lì)擂.鼓(léi)泅.水(qiú)老鹳.河(guàn)呐.喊(nà)一律.(lǜ)茶峒.(dòng)硫化砷.(shēn)颈.脖(jǐng)翘.首(qiáo)好hǎo (好事) 为wéi(为数不多) 数shǔ(数数)hào (爱好) wèi(为了) shù(数学)shuò(数见不鲜)形近字:茶峒侗族胴体;暴躁干燥;划桨浆糊;戊戌戍卒;名句默写: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日》
教学目标:(1)了解联想的作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2)联想的作用。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揭标引学
1、导入:完成趣味填空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
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

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有一首诗这样描写端午节:
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 (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2、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的作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

一生共著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小说十余部,近三百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短篇小说《萧萧》、《丈夫》。

另有小说、散文三十余部及长篇小说《长河》等。

二、自学反馈
蘸(zhàn)酒峒(dòng)泅(qiú)水数(shù〕天前
擂(léi)鼓鹳(guàn)呐(nà)喊 shù(戍)军
jiǎng(桨)手泥jiāng〔浆〕一律(lǜ)
三、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湘西一带的端午节有那些风俗?主要记叙了那两件活动?哪件事情详写?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两个习俗的?(时间顺序)
3、“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明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景,突出了茶峒人对赛龙舟的重视,渲染了过节的喜
庆和热闹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激烈热闹作铺垫。

四、交流合作
1、请同学们找出船和船竞赛的场面中作者描写的三个场面。

河边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
2、参加赛龙船的人有哪几类?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和外貌.并讨论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桨手——持、划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团结合作,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热闹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

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联想)。

两者相似点在: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

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让我们犹如身历其境。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赛龙舟的精彩画面。

(见课件)
4、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课文中话回答)
(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五、拓展延伸
1.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的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

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或者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

(温馨提示:河面上抓鸭子一般采用: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等方法。


2.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六、总结反思
这篇散文描写了端午日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着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

让我们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七、课后实践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以“中秋日”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附: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描写(正面) 热烈欢腾
龙舟竞赛详团结合作的努力
联想(侧面) 紧张激烈
竞追鸭子 (想象略与民同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