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

良好习惯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东城街道小学生的基本素养,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希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德育大纲》为指导,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为依据,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小学生良好习惯主要包含生活行为习惯和思维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学校、社会及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健体等。具体要求是:

(一)生活与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着重从以下十二个方面入手:

1、举止文明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教育学生在学校讲究学校礼仪,在家里讲究家庭礼仪,在社会上讲究社会礼仪,在任何场合举止都要端庄稳重,落落大方。

2、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勇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拾到东西要归还,不贪小便宜,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3、尊重他人的习惯。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其次,尊重他人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

4、守时惜时的习惯。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时间。教育学生做

事要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当日事当日毕,从小懂得“时间就是效率”,要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5、感恩助人的习惯。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我们不仅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同时要学会感谢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做出的贡献,尊重他人的劳动。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6、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从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等生活小节入手,养成节约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生活,从中体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7、按规则行动的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文化,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等。

8、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并要坚持不懈。

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能,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睛保健操,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10、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用眼用脑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要爱护环境,做到不随地扔垃圾,不在墙上乱写乱画等。

11、关心社会的习惯。关心社会是培养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孩子前进的一种动力。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调查了解,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

12、关心集体的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懂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

的每一个成员。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倾听他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时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正确理解、把握讲话者的思想,融洽双方关系,促进交流。

2、敢于质疑的习惯。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氛围,教会提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良好习惯。

3、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在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或给出答案,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4、与人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是当今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逐渐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5、自主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行。教师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从小好读书,读好书,并养成在读书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记的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意义。各校应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讲评,讲评时要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逐步让学生把规范书写变为一种自觉行为。

7、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掌握学法的一种学习行为。教师要教会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搞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