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十五章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15章沟通详解

管理学第15章沟通详解
第十五章
本章要点:
解释沟通过程。
沟 通
各种类型沟通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非正式沟通的特点及其如何管理。 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及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冲突产生的原因 冲突处理的方法。 谈判以及如何谈判。
避雷针效应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 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 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 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 避免雷击。 雷电因疏导而通,避免了建筑物的雷击; 人因疏导而通,避免了相互间的不协调。 疏导就是沟通。

课堂讨论
1、发生这起恶性事件的关键问题出在哪儿? 2、在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哪些环节应 该及时沟通?该如何沟通? 3、男生乙重回宿舍的初衷是劝架,为什 么却促成了“战争”的升级? 4、沟通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可以起 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4、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
4.1

人际因素
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 靠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结构因素
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 约束四个方面。
技术因素
主要包括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 信息过量。
2、有效沟通的实现
运用反馈 克服误解或不准确; 简化语言 选择措辞并组织信息,使信息清楚明确; 抑制情绪 注意非言语提示 行动比言语更明确;
2、沟通的过程
从表面上看,沟通就是传递信息的过 程。但是实际上,管理学意义上的沟通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
信息源 信息 编码
通道
解码
接受者
反馈
3、沟通的类别

按照功能划分 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按照方法划分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等。

管理学原理---第十五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管理学原理---第十五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8
案例:在50年代初期,松下公司还很小,而东芝公
司已是巨人。但巨人却错误以为,他的国家的 农民等穷人无法买电视,因为他们承受不起这 样奢侈的消费品。但早在此之前,美国和欧洲 的穷人就已经证实了电视机能够达到人们对它 的期望,而且这些期望与传统的经济没有太多 联系。但是东芝总裁没有看到:对顾客特别是 穷顾客来说,电视机并不仅仅是一件“贵重东 西”他可以用来接触一个个全新的世界,可以 是改造我们生活方式的渠道。因此穷人也有购 买的期望。松下公司却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 们到农民家里,一个一个推销电视机,取得了 成功。
7
案例:分期付款的来源
• 在100多年前的美国,当时农民为了提高效 率,很需要收割机,但是他们支付不起昂贵 的价格,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他们;而另一 方面,所有收割机的供应商都面临滞销。 当时有家收割机商家发现,农民的收入是按 照季节的,收获出售后才有资金。这个商家 让农民先用收割机提高工作效率,收入增加 了,每季拿一部分还款,两三年下来就能还 清欠款。

2


反观通用汽车公司则及时地抓住市场机会, 推出了新式样和新颜色的雪佛兰汽车。雪佛 兰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导致福特T 型车的销量剧降。1927年,累计销售已达 1500多万辆的T型车不得不停产,通用公司 也一举超过福特,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根据市场特点及时创新营销理念成就了通用, 而固守僵化的营销理念却使福特遭受了沉重 的打击。从福特T型车的兴衰史可以看出, 营销理念创新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1. 寻找机会
① 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 要有:
a) b) c) 技术的变化,从而可能影响企业资源的获取,生产设 备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人口的变化,从而可能影响劳动市场的供给和产品销 售市场的需求。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迅速增长的经济背景可能给企 业带来不断扩大的市场,而整个国民经济的萧条则可 能降低企业产品需求者的购买能力。 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而可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 偏好或劳动者对工作及其报酬的态度。

管理学第15章创新原理课后练习

管理学第15章创新原理课后练习

管理学第15章创新原理课后练习管理学第15章创新原理课后练习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A组织B创新C控制D领导正确答案是:B2关于企业战略创新的说法,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旨在发现和变⾰组织⽬标B旨在表现出战略决策的流创新C新来者⾯对巨⼤资源短缺也能成功的唯⼀途径D ABC正确答案是:C3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A组织B创新C控制D领导正确答案是:B4德鲁克认为七种创新来源中,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创新具有最漫长的前置期。

A技术性B产品性C流程性D知识性正确答案是:D5实现组织⽬标的直接环节是以下哪⼀个选项A具体操作活动B管理活动C具体操作创新D管理创新正确答案是:A6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进⾏的。

A销售活动B营销活动C经营活动D研发活动正确答案是:B7关于创新的说法,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德鲁克认为,任何改变现存物质财富,创造潜⼒的⽅式都可以称为创新B熊彼特从经济学视⾓较早提出了管理创新的思想C熊彼特认为新的⽣产函数包括四种基本形式D实现任何⼀种新的组织也是创新的-种8创新管理决策涉及多个⽅⾯,以下不属于创新决策逻辑的是A创新基础的选择B创新⽅式的选择C创新对象的选择D创新战略的选择正确答案是:D9_是__基础_上的发展,⽽持则是_的逻辑延续。

针对空格选择以下最合适的⼀个选项。

A维持,创新,创新,维持B维持,创新,维持,创新C维持,创新,维持,创新D创新,维持,创新,维持正确答案是:C10关于创新决策逻辑的说法,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创新决策逻辑涉及创新计划、创新分析以及创新决策的定制等多个⽅⾯B创新基础的选择需要⽤以解决在何种层次_上组织创新的问题C创新对象选择主要涉及材料、产品、⼯艺、⼿段等不同⽅⾯D创新⽔平解决的主要是在组织企业创新活动时选择的战略种类正确答案是:A。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l 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 l 设置作为直线主管的助手的参谋职务,可以保证直
线的统一指挥,还能够适应管理复杂活动需要多种专 业知识的要求。然而在实践中,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往 往是组织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考察这些低效率的组 织活动,通常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倾向: l (1)虽然保持了命令的统一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 发挥; l (2)参谋作用发挥失当,破坏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l 4.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就像对环境的评价会影响个人的行为一样,社 会的认可或拒绝也会左右非正式组织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为了群体的利益,为了在正式组织 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往往会自觉或自发地帮助 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虽然有时也会 出现非正式组织的成员犯了错误互相掩饰的情 况,但为了不使整个群体在公众中留下不受欢 迎的印象,非正式组织对那些严重违反正式组 织纪律的害群之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规范、 利用自己特殊的形式予以惩罚。
⑶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l 努力在追求“沟通效果”与“代表性”这两者 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⑷明确委员会的职权和任务 l 要使委员会成功,必须要明确委员会的
职权,使委员们弄清楚他们的使命是作 决策、提建议,还是仅仅进行审议并就 讨论的问题向主席提出一些真知灼见。 ⑸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l 主席的选定是委员会会议成功的关键。 ⑹详细进行会议记录,并形成草案 l 行之有效的交流通常要求传阅记录并核 对结论。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l 区分直线与参谋的另一个标准是分析不同管理部门和管理人 员在 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人们把那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 直线 责任的部门称为直线机构,而把那些为实现组织基本目标协 助直 线人员有效工作而设置的部门称为参谋机构。根据这个标 准,人 们通常把企业中致力于生产或销售产品与劳动的部门称为 直线机 构,而把采购、人事、会计等列为参谋部门。 这种分类方法虽 然有直观明确的好处,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 与职权关系角度的分 类有某种吻合。比如,企业中生产、销售部门 的主管,他们的主 要工作内容是组织所辖部门的生产或销售活动, 因此,主要精力 是处理部门内与直线下属的关系;而会计、人事等 部门及其主管 的主要活动内容则是记录生产与销售部门的资金运 动或制定指导 这些部门活动中的财务、人事政策,因此,主要精力 是处理与这 些直线部门发生的关系,为他们提供建议或服务。但 是,根据在 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来分类,可能会引起某些混乱。 比如,企 业中的物资后勤部门,显然不是主要部门,不直接参与企 业的产 品制造或销售服务活动。因此,根据在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的标准 来衡量,它们不能列为直线部门。毫无疑问,这些部门是为 直线 部门服务的。但把它们列为参谋部门也是不适宜的,因为它 们只 是提供工作或生活上的服务,并无参谋与建议的任务。为了 避免

管理学习题指南笫十五章创新原理

管理学习题指南笫十五章创新原理

笫十五章创新原理三、习题(一)判断题1. 创新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

()2.创新活动是通过设计、启动和监视等维持活动来落实的。

()3.不管组织管理系统设计、启动和监视,还是组织管理调整与变化,它们都是一定管理思想和行动的结果。

()4.维持与创新逻辑上的相互连接、互为延续的关系意味着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

()5.企业战略创新的永恒目标就是进行战略革命,打破旧的行业规则,确立新的行业规则。

()6.环境创新是仅要求组织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的活动。

()7.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这些不同因素归纳成八种不同的创新来源。

()8.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消费态度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决定一种具体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二)填空题1.管理创新中的“管理”,既是名词,也是。

2. 与在逻辑上表现为相互连接、互为延续的链条。

3.创新源于企业和的一系列不同的机会。

4.对千不同的创新方式,我们可以从和来理解。

5.任何改变现存物质财富,创造潜力的方式都可以称为。

6. 是领导工作的创新和对创新工作有效领导内容的总和。

7.从主要内容来看,创新评估可以分为,,,。

8. 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

(三)选择题1.实现,必须对旧的组织管理进行创新,形成一整套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A.组织战略创新B. 组织领导创新C. 组织形式创新D. 组织制度创新2.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主要涉及材料、产品、工艺、手段等不同方面。

A.创新基础的选择B. 创新水平的选择C.创新对象的选择D. 创新方式的选择3.创新管理决策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不属千创新决策逻辑的是。

A.创新基础的选择B. 创新方式的选择C. 创新对象的选择D. 创新战略的选择4.以下不属于管理创新的角度的是。

A.从形式角度考察不同管理创新的特点 B.从过程角度考察不同管理职能的创新内涵C. 从要素角度讨论管理基础的创新D. 从内容角度讨论管理创新的意义5.在行动上先人一步,目的是在市场竞争中高人一筹、先人一步行动,率先行动的战略是A.先发优势战略B. 后发优势战略C. 先手优势策略D. 后手优势策略6.管理学家科特提出包括八个环节:树立紧迫感;构建愿景规划;沟通创新愿景;广泛授权运动夺取短期胜利;巩固已有成果;深化创新;将创新成果制度化。

管理学原理 第十五章 沟通

管理学原理 第十五章 沟通

管理学原理第十五章沟通名词解释:1、沟通:也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2、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3、非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组织途径以外的信息流通方式。

4、横向沟通:主要是同层次,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

5、链式沟通:这是一个平行网络,其中居于两端的人只能与内侧的一个成员联系,居中的人则可以分别与两人沟通信息。

5、完整性原则: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要实现和维持良好的合作时,他们之间就要进行情报沟通,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沟通的过程?P322答:①沟通主体,即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

(沟通主体确认沟通信息)②编码,指主体采取某种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内容。

③媒体,或称沟通渠道。

(通过沟通渠道传递沟通信息)④沟通的客体,即信息的接受者。

(沟通客体接受信息)⑤译码,指客体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的解释、理解。

⑥做出反应,也即体现出沟通效果。

⑦反馈。

2、简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P323答: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即包括语言文字的沟通,还包括非语言的沟通,如形态语言等。

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消息的流通,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③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④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3、简述沟通目的的和作用?P323-325答:目的:分享信息,使组织的所有行动在既定的目标上保持一致。

作用:①是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②使决策更加合理和有效。

③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统一组织行动。

4、简述正式沟通的优缺点?P327答:①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②缺点:因为依靠组织系统层层传递,所以很刻板,沟通速度很慢,此外也存在着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5、简述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P332答:①优点: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

管理学控制过程讲义

管理学控制过程讲义
• 反馈控制发生在行动之后,主要将工作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出现 的偏差进行纠正,防止偏差的继续发展或再度发生。
案例分析
• 一家生产慢跑、网球等运动鞋的公司发现它的 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在和它进行一场价格大战。 为了弥补降低了的销售收入,公司经理安排了 削减成本的计划,由三部分组成。主要目标是 减少原材料成本的10%、生产成本的15%以及 销售成本的5%。
确立标准(续)
• 波尔•斯德克斯(Paul M. Stokes)选择了八个主要绩效领域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它 们也往往成为企业活动中进行控制的重点: • (1)财务状况(Financial Condition) • (2)业务流程(Operations) • (3)生产力(Productivity) • (4)市场地位(Market Position) • (5)服务或顾客关系(Service or Customers Relation) • (6)公众、顾客和政府关系(Public,Customer and Government Relation) • (7)员工关系与发展(Employee Relation and Development) • (8)股东关系(Ownership and Membership Relations)
?经验估计法是根据管理人员和工作人?控制概述?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控制的主路漫漫其悠远有效控制标准的要求?1简明适用?2协调一致?3可行且易操作?4相对稳定?5前瞻性?控制概述?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控制的主路漫漫其悠远衡量绩效?衡量绩效的工作主要包括衡量和比较两个步骤
管理学控制过程讲义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
第十五章 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第三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控制的主要原则

第十五章 创新原理——管理学(马工程)

第十五章 创新原理——管理学(马工程)

行业革 命者
“要不就将未来拱手
让给那些具有革命精 神 “的战略挑就战是者革,命要,不其就 对 他自的己一的切公都司只战不略过的是 方战式术来。一”场革命”。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
二、不同职能领域的管理创新
1、战略创新: 企业战略创新同时包括实现战略革命的管理手段的变革。伴随着目标变 化,企业管理常常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发现新的顾客需要,引入新的产 品、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
第一节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一节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
一 、管理创新的内涵
创新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
包产;新一种熊出生过新括品引市种彼,产的“的五或入场新特管组关新组种者一;的在理合于组织基某种获供《创过生合形本产新得应经新程产”式形品的原来济就,要引。发 是 即 素 入式的生材源展建把和生:一产料;理立一生产引种方或建德存方新论一种产体入新式半立鲁物式是种从条系》一的;成任克质都新新未件。中种特开品何认财可思的有的提新性辟的一为富以想,、称的任创为运何造创行改潜新,变力;是现的创付 诸行动的一切新的想法。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战略改革是 创造财富的关键。战略创新能够调整现存 行业模式……既为客户创造价值,又能打 乱竞争者的脚步。战略创新是新来者面对 巨大资源短缺也能成功的唯一途径” 。
——加里·哈默尔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
二、不同职能领域的管理创新
1、战略创新: 企业战略创新的永恒目标就是进行战略革命,打破旧的行业规则,确立 新的行业规则。加里·哈默尔认为所有行业中都存在三类企业:
2、组织创新: 实现组织战略创新,必须对旧的组织管理进行创新,形成一整套新的组 织管理方式。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 理解群体与团队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 理解群体与团队

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一、理解群体行为1、什么是群体?群体可以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建立的工作群体,它有着明确的工作分工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非正式群体则是社会性的,往往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形成。

2、群体的发展阶段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多数群体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虽然群体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彻底稳定的状态,但群体发展经过了五个标准的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和解体阶段。

二、解释工作群体行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变量:群体成员的能力、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内部的冲突水平、成员遵从群体规范的内在压力。

群体行为模型决定群体绩效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作用于群体的外部环境、群体成员资源、群体结构、群体运行过程和群体任务。

作用于群体的外部环境:作为存在于更大的组织系统中的一些子集,工作群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群体成员资源:群体绩效的潜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成员为群体带来的资源。

它包括群体成员的个人能力和人格特点。

群体结构:群体拥有一定的结构来规范成员的行为。

有关的结构变量包括:角色、规范、地位、群体规模和正式领导。

群体运行过程:就是工作群体内部的运行过程,即用于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处理群体决策、领导行为、权力运作、处理冲突的沟通模式。

群体任务:群体运行过程对群体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取决于群体承担的任务性质。

任务划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复杂的指那些全新的、无常规可循的任务。

简单的指那些常规化和规范化的任务。

群体结构:1、角色:指的是在一个社会单元中,人们对于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在群体中,个体由于自己所处的位置而被期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

当个体面对不同的角色期望时,就会体验到角色冲突。

2、规范:所有群体都会建立规范,即群体成员共同认可的标准或期望。

3、遵从规范:个体都希望被自己所属的群体所接纳,所以他们对遵从规范的压力非常敏感。

《管理学》第十五章 创新

《管理学》第十五章 创新
2017
第十五章 创新
第一节 创新概述 第二节 技术创新 第三节 管理创新
Page 2
管理学
第一节 创新概述
一、创新的概念 所谓创新是指组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更有效
地达到预期目标而对组织现有资源进行更新、更 有效、更科学的整合的行为过程。
Page 3
管理学
二、创新的原则与过程
(一)创新的原则(德鲁克)
Page 7管理学第二节 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广义:技术创新是指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
明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全过程的活动。 狭义: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技术方面及服务方面
为改进和根本的变革所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Page 8
管理学
(二)技术创新的对象 1、产品创新 2、工艺创新 3、材料创新 4、手段创新
Page 5
管理学
三、创新的类别与作用
(一)创新的类型 1、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 2、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 3、被动创新与积极创新
Page 6
管理学
(二)创新的作用 1、提高经济效益 2、降低交易成本 3、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 4、拓展市场,帮助竞争 5、有助于创业家阶层的形成
管理学
1、分析创新机会的各种来源 2、走出去观察、询问和倾听 3、有效的创新必须简单集中 4、有效的创新开始时要求只做一件具体的事 5、创新一开始就以充当领导者作为目标 6、创新需要才干、机智和知识,更需要努力和专注
Page 4
管理学
(二)创新的过程 1、搜集素材 2、深思熟虑 3、酝酿储备 4、领悟阶段 5、确定完善
Page 13
管理学
(二)管理创新的对象
企业经营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 决策管理的创新 战略管理的创新 组织结构的创新

管理学第十五章--创新

管理学第十五章--创新

三、对创新的管理
领导创新; 建立创新行动小组; 消除对创新的抵制; 鼓励创新,形成创新氛围; 允许失败; 用市场检验创新。
作业
什么是创新?创新有哪些作用? 什么是防御型创新和攻击型创新? 创新的内容有哪些?各自的含义? 怎样管理创新? 阅读重点
• 机构创新 • 权力结构创新 • 部门创新 • 人才创新 • 薪酬管理创新 • 工作制度创新 • 工作流程创新 • 考核评估创新
五、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通过多种手段 对部分环境因素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有利于本企 业的方向发展。
• 供应商创新 • 销售渠道创新 • 市场创新 • 公共关系创新 • 融资渠道创新 • 企业网络创新 • 信息网络创新
但是,组织的内外环境在不断变化,经济、文化在不断进 步,仅有维持是不够的,应对组织的目标、机构、人员、 技术、管理方法等进行经常的调整和创造,才能生存和发 展。
维持与创新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维持是维持现状,并为 创新提供依托和基础;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发展,没有创新, 组织则失去生命活力,将被社会淘汰。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及管理
创新的过程 对创新的抵制 对创新的管理
一、创新的过程
在环境变化中寻找机会; 提出创新构想; 形成创新概念; 提出创新方案; 创新决策; 实施创新方案; 评估创新成果。
二、对创新的抵制
抵制创新:保守势力对创新的反对和抵抗。 原因:
• 个人及小集团利益可能受损; • 对创新的前景缺乏了解; • 对创新成果的评价有差异; • 心理压力; • 惰性。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完成国 家下达的生产任务;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满足市 场需求,争取盈利最大化。

管理学第15章创新原理课后练习

管理学第15章创新原理课后练习

管理学第15章创新原理课后练习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A组织B创新C控制D领导正确答案是:B2关于企业战略创新的说法,以下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A旨在发现和变革组织目标B旨在表现出战略决策的流创新C新来者面对巨大资源短缺也能成功的唯一途径D ABC正确答案是:C3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A组织B创新C控制D领导正确答案是:B4德鲁克认为七种创新来源中,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创新具有最漫长的前置期。

A技术性B产品性C流程性D知识性正确答案是:D5实现组织目标的直接环节是以下哪一个选项A具体操作活动B管理活动C具体操作创新D管理创新正确答案是:A6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进行的。

A销售活动B营销活动C经营活动D研发活动正确答案是:B7关于创新的说法,以下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A德鲁克认为,任何改变现存物质财富,创造潜力的方式都可以称为创新B熊彼特从经济学视角较早提出了管理创新的思想C熊彼特认为新的生产函数包括四种基本形式D实现任何一种新的组织也是创新的-种8创新管理决策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不属于创新决策逻辑的是A创新基础的选择B创新方式的选择C创新对象的选择D创新战略的选择正确答案是:D9_是__基础_上的发展,而持则是_的逻辑延续。

针对空格选择以下最合适的一个选项。

A维持,创新,创新,维持B维持,创新,维持,创新C维持,创新,维持,创新D创新,维持,创新,维持正确答案是:C10关于创新决策逻辑的说法,以下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A创新决策逻辑涉及创新计划、创新分析以及创新决策的定制等多个方面B创新基础的选择需要用以解决在何种层次_上组织创新的问题C创新对象选择主要涉及材料、产品、工艺、手段等不同方面D创新水平解决的主要是在组织企业创新活动时选择的战略种类正确答案是:A。

吴照云《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控制工作【圣才出品】

吴照云《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控制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控制工作15.1 复习笔记一、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指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控制的作用包括:①检验作用。

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与合理性;②调整作用。

调整行动或计划,使两者相吻合。

没有计划,控制没有目标;没有控制,计划得不到保障。

二、控制过程1.确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的制定是控制能否有效实行的关键。

控制标准有定量和定性两大类。

(1)定量标准包括:①实物量标准;②货币标准;③时间标准;④综合标准。

(2)定性标准只是用于某些不能用数量来衡量的方面,只能用一些定性描述,有时有一定的弹性。

2.衡量实际成效将实际工作成绩和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从中发现二者的偏差,为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衡量实际成效要知道衡量什么和怎样衡量。

在“衡量什么”中找准关键点,在“怎样衡量”中,用什么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一般造成偏差的原因有以下三类:(1)计划操作原因当由于计划执行者的自身原因使偏差发生时,可采取重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明确激励措施,按规定处罚有关人员;或调整工作人员,加强员工培训,改组领导班子等方法。

(2)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原因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偏差时,只能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以尽量消除不良影响,然后改变策略,避开锋芒,或变换目标,另辟蹊径。

(3)计划不合理原因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目标,使之在合理的水平。

应注意不能凭一时冲动,随意更改计划,否则,计划将失去存在意义,也就谈不上有效控制了。

三、控制的基本类型根据控制点的不同时期,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

1.预先控制指在系统运行的输入阶段就进行控制,也称前馈,由于控制早于行动,又称面向未来的控制。

2.现场控制指在计划的执行中同步进行控制。

它不仅取决于控制人员的素质,还取决于计划执行人员的配合。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5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5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十五章组织力量的整合一、教学要点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2、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3、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4、直线和参谋的内涵。

5、直线和参谋的矛盾表现。

6、如何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7、运用委员会的理由。

8、委员会的局限性。

9、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10、关键名词: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直线关系、参谋关系、委员会二、习题(一)填充题1.正式组织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_________的原则,而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____________上的因素。

2.组织文化是指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3.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是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不同的身份来从事管理工作的。

4.直线关系是一种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权力。

5.参谋关系是一种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授予参谋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6.委员会的工作方式所具有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向参谋授予必要权力之后,要防止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危险。

8.谨慎地使用职能权力,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要认真分析授予职能权力的_________,其次要明确职能权力的_____________。

9.委员会的规模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在确定委员会的规模时,要努力在追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11.组织设计的结果形成____________组织,而___________组织是伴随着它的运转而形成的。

1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___________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

管理学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管理学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管理学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传统的控制方法


一、预算 (一)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预算是用数字、特别是用财务数据的形 式来描述组织未来的活动计划,它预估了 组织在未来时期收入和现金流量,同时也 为各部门或各项活动规定了在资金、劳动、 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的额度。(周三 多) 预算通过财务形式把计划数字化,就是把
(一)、财务比率
4.盈利比率:
• 利润与销售额、全部 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 •反映企业在的盈利程度 •和变化情况
1.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
之比 •反映了企业偿还需要 付现的流动负值能力
3.负债比率:
财务比率
•企业总负债与总 资产之比
•反映企业所有者提 供的资金与债权 人 提供资 金的比率关系
11
经济订购批量示意图:
总成本 成 本 保管成本
订购成本
O 经济订购批量 订购批量
12
三、质量控制

质量的概念:


广义:产品质量 狭义:除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工作质量 质量检查阶段:20世纪20到40年代 工作重点在产品生产出来的质量检查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40至50年代 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统计方法作为工具,对生产过程加强 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C)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 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企业全体员工参与

(二)平衡记分卡控制的优点:

31
(三)平衡积分卡的控制指标
♠ ♠
1、财务方面

财务方面是其它几个衡量方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客户方面,核心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客 户回头率、新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和从客户处所 获得的利润率 在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应本着满足客户需要来制订衡 量指标 在学习和成长方面,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信息系统 和组织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控制第十五章控制有效的管理者应该始终督促他人,以保证应该采取的行动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保证他人应该达到的目标事实上已经达到。

——斯蒂芬〃P〃罗宾斯第一节概述控制是管理过程循环的最后一环,通常认为,管理工作始于计划的制定,然后是组织和领导计划的实施,但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是难以预测到的,例如,竞争对手策略的改变、供应商竞争格局的变化、消费者喜好的转移、重要目标市场所在地的自然灾害的爆发以及本组织内部人员的变动等。

这些都将对组织目标和计划的实现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并非高层管理者把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确定以后,交给相应的部门去执行,到时候组织目标就实现了。

本章的内容就是关于管理着如何通过管理的控制职能,来保证组织目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实现。

一、控制的概念人类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人类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为实现自己的目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向着目标前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控制好时间,控制好工作或学习的速度,控制开支等,即我们必须随时注意自己手中所进行的事件的实际状态。

如果这种状态和我们事先的预期不一致,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控制的含义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控制概念没有质的区别。

只是日常生活中的控制一般指比较具体的事物,而管理学中的控制一般指对组织运行状态的控制。

所谓控制是监督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来两个方面来理解控制的概念:一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状况,针对出现的偏差情况采取校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也就是“纠偏”,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理解;二是在纠偏的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加适合实际情况,这是现代意义上的广义的理解。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控制可以说既是一个管理工作过程的终结,又是一个新的管理工作过程的开始。

为准确把握控制职能的含义,我们还需要把控制与计划职能联系起来。

计划和控制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计划而没有控制,人们可能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但无法知道自己干的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另一方面,有控制而没有目标和计划,人们将不会知道要控制什么,也不会知道怎么控制。

所以,计划和控制二者密不可分。

事实上,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也就越容易得到实施。

控制好比是汽车驾驶员的方向盘,它把组织、领导职能与计划设定的目标联结在一起,在必要时,它能随时启动新的计划方案,使组织运行的目标更加符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

二、控制的类型控制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是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间地点不同将控制分为:前馈控制(预防控制)、现场控制(同步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如下图所示:1、前馈控制:是发生在行为之前的控制行为,即在实际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管理行为,避免预期问题的出现。

例如接种疫苗预防天花、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事故的发生等。

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岗前培训、设备维修预防、原料进厂检验等属于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予以补救,要实现这个目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及对活动未来结果的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管理者对此可以分两部分工作来进行:一是检查活动所需各种资源的准备情况和保证程度;二是分析影响活动的各种因素,预测活动可能的结果。

如果资源不能充分保证,或者预测结果不能满足要求,管理者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要么督促相关人员加强有关工作,要么就必须对计划或执行程序作必要的调整。

从现实看,要做好以上工作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组织也必须依靠其他方式的控制。

由于前馈控制是未雨绸缪,可以防患于未然,这种方法是最经济的,同时该方法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而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面对面的冲突,易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2、现场控制:是监控正在发生的行为。

是指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予以控制。

管理者采用同期控制的方法,可以及早发现活动与计划的偏差,以便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在发生重大问题之前及时纠正,例如对驾驶员的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计算机中的纠错程序,当操作者出现错误时,计算机能提供及时的反馈。

如果你输入了一个错误命令,同步控制程序会拒绝执行你的命令,甚至可能告诉你为何是错误的。

现场控制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马上纠正,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避免问题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指导是管理者亲临现场,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当面解释工作要领和技巧,或与下属共同商讨,使他们能正确的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但现场控制也有很多弊端:首先,运用这种控制方式容易受到管理者的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只能偶尔或在关键项目上使用这种控制方式。

其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畴较窄,一般来说,对于便于计量的工作较易进行现场控制,而对一些难以计量的工作,就很难进行现场控制。

再次,现场控制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伤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是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

这种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作或行为的结果上,通过对已形成的结果与计划的比较分析,发现偏差,并分析偏差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存在或发展。

例如,企业发现不合格产品后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制定防范再次出现质量事故的规章,发现产品销路不畅而相应做出减产、转产或加强促销的决定,以及学校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罚等。

反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由于它是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对已经造成的损失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亡羊补牢”,但它对后续活动的计划、实施等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在:①在周期性活动中,可以避免下一次活动发生类似的问题。

②可以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的影响。

如产品在出场前进行最终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产品,避免这些产品流入市场对品牌信誉和顾客使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③借助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

④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同时满足了员工希望获得工作完成情况的信息需要,从而强化了员工的工作动机。

三、控制的内容进行控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控制什么”,这是在决定控制标准之前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的控制范围很广泛,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人员控制:组织的目标是要由人来实现的,员工应该按照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式去做。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控制。

对人员的控制最简明的方法是直接巡视,发现问题马上纠正。

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评估,通过评估,对绩效好的予以奖励,使其维持或加强良好的表现,对绩效差的管理就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出现的行为偏差。

2、信息控制: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在组织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不精确、不完善、不及时的信息会大大降低组织效率。

因此,在现代组织中对信息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对信息的控制就是要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使它能及时地为管理者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

3、财务控制:财务控制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并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它包括:(1)资金使用控制:通过审核各期的财务报表,来保证一定的现金存量,保证债务的负担不至于过重,保证各项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预算是最常用的资金控制衡量标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工具。

(2)设备和技术装备控制。

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在一定条件下使生产技术条件达到最佳,生产效率达到最高。

(3)物资消耗控制:尽量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减少物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率的目的。

(4)库存控制: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产品及时供货的情况下,使采购费用和仓库保管费用之和最低。

4 、作业控制:所谓作业,就是指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转换过程,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作业控制就是通过对作业过程的控制,来评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5、组织绩效控制:组织绩效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个组织的整体效果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衡量,生产率、产量、市场占有率、员工福利、组织的成本、组织能力、满足战略伙伴需求并获得他们支持的能力等,都可能成为衡量指标,关键是看组织的目标取向,即要根据组织完成目标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目标所设置的标准来衡量组织绩效。

第二节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制定标准、考核绩效和纠正偏差。

一、制定标准实际上,计划本身已确定了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因此,从逻辑关系上说,制定计划本身实际上构成控制过程的第一步。

但由于计划相对来说都比较概要,不可能对组织运行的各方面都制定出非常具体的工作标准,所以一般来说,计划目标并不可能直接地用作控制的标准,所以需要制定专门的控制标准作为管理控制过程的开始。

(一)控制标准的要求标准是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标尺或尺度,控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测定实际工作绩效的基础。

没有一套完整的控制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就会失去客观的依据。

什么样的控制标准才是有效的,能在控制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通常,有效的控制标准需要满足以下基本特征的要求:1、简明性。

即对标准的量值、单位、可允许的偏差范围要有明确说明,对标准的表述要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把握。

2、适用性。

建立的标准要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要对每一项工作的衡量都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幅度和具体的衡量内容与要求,以便能准确的反映组织活动的状态。

3、一致性。

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的体现协调一致、公平合理的原则。

管理控制工作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可互相冲突。

同时,控制标准应在所规定的范围内保持公平性。

4、可行性。

即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使绝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

因为建立标准的目的,是用它来衡量实际工作,并希望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如果标准过高,人们将因根本无法实现而放弃努力;如果标准过低,人们的潜力又会得不到充分发挥。

具有可行性的控制标准,应该要保持挑战性和可达性的平衡。

5、可操作性。

即标准要便于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衡量、比较、考核和评价;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当出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责任单位。

如成本控制,不仅要规定总生产费用,而且要按成本项目规定标准,为每个部门规定费用标准等。

6、相对稳定性。

即建立的标准既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特殊情况能够例外处理。

7、前瞻性。

即建立的标准既要符合现实的需要,又要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将组织当前运行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