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几种心理障碍问题
数学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数学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数学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需要抽象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面临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自卑和恐惧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数学老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鼓励互动的学习氛围。
他们可以通过赞赏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数学老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困扰,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应该灵活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数学老师可以采取个别辅导、额外练习、分层次教学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提供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教学生一些解题的思路,如建立数学模型、逻辑推理和图形分析等,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此外,数学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记忆技巧和学习工具,如制作数学卡片、利用彩色笔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大胆思考,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反馈。
同时,数学老师还应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数学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关注并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此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纠正方法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纠正方法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不是智力障碍,反而绝大多数是心理障碍造成的。
心理障碍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学习困难学生长期的学习失败的遭遇使得他们在学习技能、学习动机与态度及人格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与困扰,这不仅仅使他们摆脱不了学习困境,而且还影响他们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因此,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我们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
怎样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我认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其心理状况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主要是长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形成的,往往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表现在学习习惯差、急性、懒散、拖沓、破罐子破摔。
从问题上看是学业不良,学习习惯差,从本质上看则是人格障碍。
所以,我们要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辅导,帮助引导他们树立对事物,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障碍不只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人的心理是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结合。
我们在进行心里辅导时就要从人格的整体着眼,不搞“单打一”,顾及学生的知识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
通过教师的辅导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行为协调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障碍。
弗兰克〃戈布尔指出: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应让他们获得三种知识:一是实际体验,二是理论知识,三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理解。
前两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第三种必须通过心理辅导,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正确评价,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辅导。
具体做法是:让学习困难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给予他们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为他们设置“跳起来摘桃子”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亲身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感觉。
在集体活动中多给予关照,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
逐步引导他们同全班同学融洽相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成功感、荣誉感。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心理和身理因素,不少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根据我现任年级学生的表现情况,我将学生心理障碍归纳为以下几种:一、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控能力。
有的学生对学校纪律,班级规定熟视无睹,我行我素,不听老师安排,甚至不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
如:上课时不听讲课,讨论时不参与,自己独自在一边玩,有时还有意无意地做些小动作,讲与课堂无关的话,惹得全班同学大笑,扰乱课堂纪律;有的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集队集会时故意扰乱会场秩序;遇到问题不加思考,好冲动、好发脾气、耍小性子等等。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求知的欲望。
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上课时不集中精力学习,课后不读书、不做作业,贪玩游戏、上网,或东游西逛,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理想、志向。
三、焦虑、抑郁。
有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反应过分敏感,多虑。
心事重重,想入非非。
这主要迫于学习压力、外界压力。
或是家庭要求太高,或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
四、胆小怯懦,缺乏应有的正气、胆识。
有的学生胆小怕事,受人欺负都不敢给老师或父母讲,课堂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让他发言时,紧张得面红耳赤,浑身发抖,说话也结结巴巴,公开场合更不敢抛头露面,发现坏人坏事不敢大胆阻止、揭发等。
五、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
表现在做事放不开手脚。
如: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个别班队干部不能大胆开展工作,事事都问老师;有的学生做作业、考试时,也不相信自己的答案,一有机会,定会偷看、抄袭,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
在家里,大小事都靠爷爷、奶奶、父母的帮助,在学校,作业、值日都靠同学帮着做。
六、缺乏包容心,忍耐性和谦让礼节。
有的学生不能容忍别人的一点缺点和错误,遇事不忍耐、不谦让,为了一点小事就会争论不止,纠缠不休,直至发生口角。
七、缺乏竞争意识。
有部分学生缺乏竞争意识。
如:不积极参加班干部的竞选,不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竞赛活动,不敢大胆展示自己,用古时的观点叫“不涉仕途、与事无争、隐居山野,”用现在的观点叫不求上进、胸无大志、满足现状。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这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观察来实现。
学生的心理障碍可能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
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我们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提供支持和理解学生在面对心理障碍时,最需要的是支持和理解。
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该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告诉他们我们理解他们的困扰,并且愿意提供帮助。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应当采取温和、耐心的态度,尽量避免过于苛求和批评,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当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
可以通过改善教室的布置,保持宿舍的整洁和舒适度,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等方式来改善学习环境。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心理辅导和咨询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或社会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困扰。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
五、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具备战胜困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他们锻炼心理韧性。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表现和心理状况,家长可以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心理障碍论文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小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之时,存在着形形式式的运动心理障碍。
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势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
因此很有必要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运动心理障碍这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受周围环境、场地器材、本身性格、身体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而表现出各种不同消极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小学生体育课当中的心理障碍是十分常见的消极型、糊涂型、保守型、小心型、懒惰型五种类型存在。
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要使所有小学生能达到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克服运动心理障碍。
而要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就必须从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
二、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
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
肌肉随着骨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
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
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
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时表露其幼稚性。
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学生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它会对其学习、个人发展以及整体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 提供支持与共情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障碍。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我们应该提供温暖的支持和充分的共情。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倾听学生的烦恼,并尽量理解他们的感受。
通过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宽容的环境。
2. 促进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教育和训练,学生可以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以及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例如自我认知培养、情绪管理、压力调适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力,以及学习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 建立积极心理的环境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对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至关重要。
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赞赏学生的努力和成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园的活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以及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来加强学生的心理支持体系。
在建立这种积极心理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倡导尊重、友善和宽容的原则。
4. 设立适当的学术和社交支持系统学术和社交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学习和人际关系压力时寻求支持和指导。
教育机构可以提供学术辅导和培训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和应对学业挑战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社交支持系统,例如设置同伴辅导小组或学生咨询组织,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友谊。
这样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人际关系。
5. 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
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内容摘要:一、学生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自负心理、忌妒心理、多疑心态。
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些策略1、开设心理咨询,疏通心理障碍2、实施激励教育,消除心理障碍3、营造和谐环境,排除心理障碍关键词:多了解、创环境、勤咨询、重激励近年来,随着生活的都市化和物资的丰富,再加上家庭和社会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无论思想上,还是学习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下面谈谈在小学生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和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一些策略。
一、学生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又进步不明显,因此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感到事事不称心、处处不如意,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这些学生做任何事都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什么事都干不好。
如在课堂上不敢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生怕答错,同学取笑自己。
在交往中,不愿和成绩好的同学结伴,因为做起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即,总觉得“我不行”。
2、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即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产生的抵触、不顺从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与众不同,总喜欢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他们的思维具有一种逆向性。
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我行我素,常无缘无故地大吵大闹,看问题片面,情绪偏激,爱顶撞教育者,常有干愚蠢事和危险事的冲动,容易做出越轨行为。
如别人尊敬老师,他就认为“拍马屁”;他们不但不求上进,反而视学生为“往上爬”、“出风头”。
3、自负心理这种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在成绩拔尖的学生身上,特别是一些长期得到老师器重获奖无数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对取得比自己成绩好的人产生嫉妒,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他们经常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和同学关系也不大融洽。
4、忌妒心理同学之间争强好胜,学习上互相竞争,这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有的学生看到老师表扬别人,总心存忌恨;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而心理不平衡,对别人的长处总喜欢挖苦讽刺。
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加,许多大学生面临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那么,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呢?本文将从提供支持与理解、促进积极心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提供支持与理解。
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障碍时,常常感到孤单和无助。
身边的人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家人、朋友和学生社区可以成为他们的支持系统,通过倾听、鼓励和慰问,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此外,大学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帮助,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第二,促进积极心态。
大学生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心理障碍。
首先,积极思考,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过度焦虑和担忧。
其次,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
此外,与心情愉快的人交往,参加兴趣爱好的活动,也是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
第三,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大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过程中,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情绪和睡眠。
其次,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以提升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此外,适当的锻炼和放松也是缓解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如散步、瑜伽和冥想等。
第四,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较为严重或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他们应该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大学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学生可以预约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或在线咨询。
心理咨询师将通过专业的评估和干预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此外,学生也可以参加心理辅导班或参加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和活动,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调适能力。
总之,大学生面对心理障碍时,需要得到支持与理解、培养积极心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数学学习是许多学生所困扰的科目之一,尤其是一些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因此应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焦虑情绪焦虑是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当学生面对困难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可能感到无力、紧张或害怕失败。
这种焦虑情绪会阻碍他们专注于问题的解决,造成学习困难。
应对策略:1.化解压力: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放慢学习节奏,合理规划时间,减少过高的期望与压力。
2.培养自信:鼓励学生参与数学讨论,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与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3.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潜力和努力会带来进步。
二、记忆困难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和应用知识。
一些学生在掌握和记忆公式、定理、方法时面临困难,导致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困惑。
应对策略:1.拓宽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习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实用性。
2.良好总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总结,将学习内容归纳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以便复习和记忆。
3.多种方式学习: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通过图表、实例演示、互动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三、固定思维一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存在固定思维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他们可能依赖于记忆的公式和方法,而忽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应对策略:1.培养问题意识: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审视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帮助他们发展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
2.启发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采用启发式的方法,例如对比和类比,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3.实践应用:提供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和案例,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数学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他们可能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
应对策略:1.发现兴趣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举例子、讲解问题和应用案例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浅析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
浅析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摘要】一般说,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学的总称,包括轻重两部分:轻度心理障碍包括许多不良的心理行为;重度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导致心理疾病,它使病人失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心理上形成障碍,发展为精神失常,患精神病,有时甚至走上绝路,它是社会发展、竞争加剧、人类生存压力增大的一种产物。
本文探讨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的探索、尝试,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提高他们的承受挫折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障碍解决方法在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当代学生因社会生存、就业压力,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学习竞争愈演愈烈。
所产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心理压力就越来越大。
一般说,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学的总称,包括轻重两部分:轻度心理障碍包括许多不良的心理行为。
如情感上过度焦虑与抑郁。
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知如何应付;重度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导致心理疾病,它使病人失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如有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特别想考重点高中,在考前比较着急、焦虑,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在心理上形成障碍,发展为精神失常,患精神病,有时甚至走上绝路,它是社会发展、竞争加剧、人类生存压力增大的一种产物。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工作、人际交往、生活、家庭关系等各方面,均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根据记载:中科院心理所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进行跟踪调查发现,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纵观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学习紧张型。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繁重的课后作业及频繁的各级各类竞赛使心理脆弱的学生感到不适,精神紧张,并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疲惫。
(2)生活压力型。
在当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看重成绩的压力下,学生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稍不如意,自信心易受到挫伤,导致心理产生障碍。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作者:肖燕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1期摘要: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
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会有很多毛病和缺点暴露在我们的面前,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成熟的时期,他们在心理层面的稚嫩和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举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面临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因人而异地指导孩子们,促成孩子们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心理障碍;教学教育;心理素质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84-02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
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会有很多毛病和缺点暴露在我们的面前,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成熟的时期,他们在心理层面的稚嫩和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举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面临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因人而异地指导孩子们,促成孩子们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大部分学生都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障碍有自私、保守、自卑、焦虑等多方面。
下面我根据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学生现实心理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集体主义,克服自私心理自私心理是人在利益面前一种本能的反应,每个人多多少少的都会有一些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的驱使会让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其他因素或者别人的感受,集体的利益往往也屈从于个人利益。
这类自私心理比较强的学生中,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利益,因而也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他们能刻苦读书、严厉律己,有着非常好的自控能力和奋斗精神。
同时,由于他们太专注于自己的得失,所以对集体的观念就会相对很淡薄,对集体利益的得失也置之不理。
其实在他们身上有着很好的学习的态度和劲头,所以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的时候,一定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和奋进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在他们慢慢建立起的集体主义观念后,才会慢慢的影响到其他学生,同时还要用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态度,带动整个集体的良好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克服几种心理障碍
帮助学生克服几种心理障碍董明生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
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无不受其自身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等)的维持、定向、激励或强化作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显现,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本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教育效益,是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自私心理、保守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等诸方面。
下面是我对其中几种心理问题所做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集体主义,克服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指的是言行举止只考虑自己本人的利益,只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而没有从社会大局和集体利益着想。
这类学生中,有些能立志升学深造,希望干一番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业,他们自身能力和自学精神很强,能尊师守纪,勤学苦练,但因经常埋头学习,往往集体观念比较薄弱,甚至于对集体工作漠不关心,只为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着想。
对于这类学生,既要发挥其学习上的积极性,更要抓住尊师守纪听从教导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能以其优秀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成为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带头人,达到既帮助别人又改造自己的目的。
为此,我首先在全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相互关系、人们对待集体、对待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良好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一切言行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然后我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意愿,分配适当的工作,让他们管人,同时受人管,让他们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以逐步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
小李同学是班班干部,学习成绩优良,处事公道,在同学中有影响,同学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但他的思想顾虑较多,不敢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对一些违纪事件未能大胆制止,事后亦不敢如实反映。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困扰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困扰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然而,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障碍和困扰,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信心心理障碍和困扰常常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信心不足。
因此,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信心是克服这些障碍的第一步。
学生应该相信自己具备取得好成绩的能力,而且能通过努力克服困难。
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学习保持积极的动力和热情。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是有效克服学习障碍的关键。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提高某门课的成绩或通过一项考试。
然后,他们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心理压力。
三、寻求适当的帮助与支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勇于寻求适当的帮助与支持。
可以向老师请教问题,参加复习班或找同学一起学习。
此外,学校通常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可以咨询专业心理辅导师,倾诉自己的困扰并获得指导和支持。
适当的帮助与支持可以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技巧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扰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学习、休息和娱乐。
此外,学生还可以培养一些学习技巧,如记忆方法、阅读理解技巧和做笔记技巧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五、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园活动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园活动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困扰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参与校园活动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社交圈子,增强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六、保持身心健康与平衡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发展对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困扰至关重要。
心理问题学生帮扶方案
心理问题学生帮扶方案心理问题学生帮扶方案篇一学生的中学时代,随着个性的形成中有着自己的理想,憧憬美好的未来。
他们对未来幻想,他们积极奋发充满活力。
同时在失败时也会产生徘徊,苦闷与失望。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
但有时固执己见,不轻意的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在情感日益丰富中成长。
各种情感得到发展,有时会激动或冲动,或高兴、振奋,或消沉、泄气。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通过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接纳自己,进面欣赏自己。
并在成长中的障碍,改变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的过程,维护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针对我校的实际,特制定辅导方案如下:一、辅导形式:(一)书信咨询对于一些对自己的心里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学生,这和咨询交流方式,操作简单,运用方便,中学生情感丰富浪漫,处于探索自我的交友重要时期,书信交流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由于外界的压力,应给学生保密,消除顾虑,取得学生的信任。
设立专门信箱,信箱名称可称“心灵之约”,对于学生来信及时回复。
(二)电话咨询公布办公室电话或辅导教师的手机号码,通过电话交流,定时给学生帮助。
(三)门诊咨询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室内力求舒适、放松、安静,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光线柔和。
在工作室挂上心理辅导职责,消除学生顾虑,取得领先感,一周集中两天进行,周三、周五,早8:00-11:00,午13:30-16:00,在些时间外,也可接受咨询。
(四)专栏咨询专栏咨询是辅导工作的实际,学校定期广播,一段时间内对学生普遍性的典型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可使大多数学生受到辅导。
(五)开展团体心理讲座针对一段时期内的普遍心理问题,对团体进行指导和咨询,这样能使一些不好意思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在心中同样困惑能得以解决。
同时要教会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善于理解别人,与他人和揩相处,消除精神压力,使其能够自我诊断,自我减压,以表格形式,通过内心独白自我调控。
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何处置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当今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光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看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和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保证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识别学生心理问题:1. 观察行为变化:学习兴趣迅速下降、成绩明显下降、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选择逃避社交活动、情绪波动不稳定、睡眠和饮食习惯改变等行为变化,都很可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预兆。
2. 静静地倾听学生心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日常交流中,敏锐地察觉学生异常的心理状态。
3. 应用专业工具:可使用心理测评量表等专业工具,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1. 心理疏导: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学习自我调节方法,逐步改善心理状态。
2. 专业咨询:对于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时建议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的帮助,并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创造和谐支持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宽容理解、充满爱和包容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师长和同伴的关爱与支持,帮助其建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的认知,学习情绪疏导、压力管理等心理技能。
2. 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心理剧表演、团体游戏等,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3. 成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学校可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热线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心理辅导等服务,并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四、家校联动:1. 学校与家长定期交流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帮助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如何帮助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当今社会,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小学生的心理调适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帮助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认识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心理调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状态,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调适。
二、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适应障碍等。
焦虑症状包括过度紧张、不安、害怕等;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自卑、退缩、兴趣减退等;适应障碍包括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等。
如果发现学生有这些心理障碍的表现,应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三、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对于学生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情绪教育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消化和解决情绪问题。
例如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发泄情绪,释放压力。
同时,建立情感沟通机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的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提供温馨的课堂、舒适的休息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心、放松和舒适。
同时,建立合理的考试评价方式,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心理创伤。
五、家庭和学校合作中小学生的心理调适不仅需要学校的关注和帮助,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合作。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
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理调适的关键。
饮食、睡眠、运动、娱乐等方面的健康习惯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专家视角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它不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更会对学校教育秩序造成潜在威胁。
作为教育专家,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识别与评估:1. 建立预警机制:关注学生行为、情绪、学习等方面的细微变化,例如:成绩逐渐下降、社交退缩、情绪波动、攻击行为等。
教师应定期仔细观察学生,及时识别潜在心理问题。
2. 利用专业评估工具:借用专业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估,如SCL-90、MMPI等,客观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 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二、干预与辅导:1. 个体化干预: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认知疗法等方法进行干预。
2. 家庭学校协同合作:与家长建立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3. 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应创造和谐、轻松、积极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三、预防与培育: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生活,促进社交能力发展。
3. 建立心理援助网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
四、关注与反思: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专业素养。
2. 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不断学习与研究: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在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问题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提供支持和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和重视小学生的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源自于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社交困难等多种原因。
我们应该采取耐心和理解的态度,与他们建立互信关系,并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建立情绪管理技能小学生通常缺乏成熟的情绪管理技能,因此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情绪。
例如,他们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写日记或与朋友交流等。
这些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减轻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影响。
提供情绪表达的渠道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写作、戏剧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困扰内心的情绪,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积极心态对于情绪低落和自闭的小学生来说,建立积极心态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设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渐渐恢复自信和积极面对生活。
鼓励社交参与社交能力的不足是情绪低落和自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鼓励他们与同学合作、分享和交流。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游戏活动、班级讨论等方式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提升。
提供专业支持对于一些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较为严重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寻求专业支持。
可以与家长、学校心理老师或心理专业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
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总结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
在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同时,我们也要提供温暖和理解,建立起互信关系。
登山心理教案:教你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登山中的心理障碍
登山心理教案:教你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登山中的心理障碍。
1.缺乏自信心很多学生在登山中会面临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自我怀疑。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制定合适的计划:在登山前,建议学生立即制定一个计划,包括必要的计划和目标。
提供指导并确认他们的计划是合理的。
-让他们参加认知行为疗法(CBT)课程:CBT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并改变消极和错误的思维模式。
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登山学习中,引导学生明确他们的思维和情绪,并尝试将其转化为更积极和有益的思维和行为。
-激励他们实践:让学生逐步尝试更具挑战性的活动,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
随着每一步的达成目的,学生会感到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2.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很多学生在登山中会体验到这种感觉。
它可能会使人们失去信心,影响他们的表现和成果。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焦虑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登山和技术:以正确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登山中的知识和技术,给他们一种自我保护的感觉。
-给他们充足的休息和冷静的空间 : 没有已经逾期的事情,没有需要紧急解决的事情,让学生可以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环境和缓解情绪。
-告诉他们如何冷静下来: 告诉自己做些变化和适当的行动.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深呼吸和放松肌肉可以有效地舒缓情绪。
3.害怕害怕是另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登山体验和成果。
它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高度,或者害怕身体受伤等等。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风险中的挑战:在登山中,会有很多挑战和风险。
但是,长时间的休息和预防措施,为学生提供挑战和风险教育,可以降低其焦虑和害怕地原因。
-让学生了解挑战的意义:每项活动都会有挑战,而面对挑战可能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因此,我们可以向学生传达这个信息,并表示这些挑战是成功和成长的机会。
结论登山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奋斗的活动,但它也是一项具有大量心理障碍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几种心理障碍问题摘要: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
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无不受其自身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等)的维持、定向、激励或强化作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显现,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本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教育效益,是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问题正文:根据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同学在考试失利之后,对其没有影响,27%的同学会更加的努力,有10%同学是情绪波动很大的,没有人是认为自己很无能的,这表明大多数的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考试失利,存在一些问题;有17%的同学经常性的莫名其妙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有70%的同学偶尔莫名其妙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还有13%的同学从没有莫名其妙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所以这些数据表明多数同学存在某些心理上的问题;有20%的同学愿意与别人交谈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有30%同学是通过网络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还有17%、13%分别是通过电话和日记缓解的,还有20%的同学不清楚怎样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这说明部分同学存在问题却不懂得如何处理。
所以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刻不容缓。
心理障碍是指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智能、注意、意志以及行为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并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为,不能适应社会。
学生心理障碍分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针对这些心理障碍,我将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持续的心理冲突,学生视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常见的神经症有神经衰弱、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
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指在某些长期存在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脑机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使活动能力减弱。
心理压力和个体素质是神经衰弱产生的两大原因。
典型案例:临近期末考试时,某重点高中高一的小张找到心理医生诉说,他上初中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最近他发现自己无法睡觉,大脑极度兴奋只要一闭上眼睛满脑子全是考试,白天一沾书脑门就疼,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东西,有时一页书都看几个小时还是没明白意思。
根据小张诉说的状况来看,他得的是神经衰弱症。
对于患神经衰弱的学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并配合必要的治疗。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该类学生做心理辅导,为他们缓解压力。
矫正他们的认知,这往往有釜底抽薪的效果。
2、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强迫症状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学生知道强迫症状不正常,并竭力克制。
有强迫人格的个性易在心理压力下或生活事物应激下发展为强迫症。
典型案例: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描写了麦克白夫人因杀害国王邓肯而充满恐惧,她虽然洗净了手,但她总觉得她的手上仍沾着死去国王的鲜血。
“滚开,该死的血迹!”她尖叫着把不存在的血迹擦了又擦。
侍女说:“这是她的一个惯常动作,好像在洗手似的,我曾经看她这样擦了足有一刻钟的时间。
”这是强迫症的典型表现。
其实,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有过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
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
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
强迫症的根治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相互配合。
作为教师,应该联系学生家长,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一些心理上的治疗和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对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症状有重要的意义。
3、抑郁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外因性的抑郁障碍,它的形成同环境和心理有关。
抑郁性神经症除有神经症的共同症状外,突出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伴有焦虑、认知障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患者多有抑郁人格,表现为缺乏自信和自尊,对人过分依赖,容易悲观,感情脆弱。
抑郁性神经症一般有以下的情绪反应:(1)忧郁情绪容易感到不安,过敏、易怒、消极、悲观、情绪容易起伏,经常对老师、同学表现得情绪低落或突然暴躁。
(2)自贬的意识负面的自我形象,例如:自觉丑陋、愚笨、没有价值。
(3)两极化的行为表现挑衅行为,即喜欢争吵,急躁易怒,易萌生打架念头,对老师尊重程度较以前下降;减少社交生活,即逃避或减少社交联谊,与朋友疏远,不合群。
(4)生理变化睡眠失调,身体出现毛病,体重及胃口有不正常的转变,动力减弱,容易疲劳。
(5)在校表现转变对学习兴趣降低,上课开小差,坐立不安,难以集中精神,记忆力差,不想上学。
4、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是指发作性或持续地出现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某种难以对付的危险,并伴有头昏、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出汗、口干等症状和运动性不安。
中学生焦虑性神经症较多见,除个体的遗传素质、身体、性格因素外,主要诱因来自学习紧张压力、考试压力、竞争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压力等。
二.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情感。
嫉妒心理的产生,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的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坏境。
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有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
如自己与某人相处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
2、较深的嫉妒,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
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显露出来。
如对被嫉妒者做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
3、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
向对方做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人于死地。
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三.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自卑感在人群中相当普遍,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
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呢?一、神经症1、神经衰弱(1)从解决认识问题入手,并在行为上进行自我调节,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健康。
(2)放松心情,应该冷静的分析一下,这种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来自何方。
(3)必要时也需要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要量力而行,要把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充分发挥潜能,而又不导致精神崩溃的限度。
(4)相信自己,减少心理障碍。
(5)合理安排生活,改变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和工作学习的计划性,并与医生积极配合,是治疗神经衰弱症的主要环节。
(6)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2、强迫症首先要确信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凌乱也是一种美。
方法主要在于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做任何事情都顺其自然,做完就不要再想它了,不再评价它了。
3、抑郁症(1)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妄自菲薄,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
常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鼓励自己,从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与快乐(2)不要把事物看成非黑即白,遇到不愉快的事,要从好处和积极方面着想,以微笑面对痛苦,以乐观战胜困难。
(3)重新定义一些不愉快的画面,发掘里面的主角配角种种可笑虚伪之处,有助于情绪的转换。
(4)不局限于自我这个小空间,应该置身于集体之中,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尤其多和精神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5)要大胆的向知心朋友、家人诉说自己不愉快的事,想哭就哭。
或者多参加文体活动、写日记、写不寄出的信等等。
(6)合理饮食。
(7)多活动活动身体。
4、焦虑症自信可以治愈焦虑症。
应暗示自己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的能力,坚信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消除焦虑症。
多一点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些,同时又反过来使自己变得更自信,这个良性循环将帮助你摆脱焦虑症的纠缠。
二、嫉妒心理学会发挥自我优势。
要学会全面的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现状,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正确看待人生价值。
这样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
消除误解产生。
这时应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密切交往,加深理解,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的消除。
三、自卑心理正确对待失败。
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
对待失败应以平常之心,避免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
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
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心理障碍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
从而优化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心理健康》海潮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朱月龙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