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案标题: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分析和比较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它们对数据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计算方法,如平均数和范围。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提问:平均数能否完全反映一组数据的特征?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某些情况下,是否有其他统计指标能更好地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和分布特征?探究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 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引导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计算出中位数。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中位数能否完全反映一组数据的特征?为什么?4. 引导学生了解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5. 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引导他们计算出众数,并讨论可能存在的情况。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中位数和众数对于数据分布的特征有何影响?如何比较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2.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数据集,引导他们分析和比较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它们对数据分布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的例子,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或成绩,并分析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不同的数据分布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哪个更能反映数据的特征?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以巩固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
评估活动:1. 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要求他们计算出中位数和众数,并分析数据的特征。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公开课)2022年2
§6.2 中位数与众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异,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防止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师: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们又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我们一起来看以下一组数据: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
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婷婷有欺骗妈妈吗?【板书: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n1(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
】生:没有。
师: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三的分数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有投机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生:平均分受两个极端数据2分和10分的影响。
师:你对此有何评价?生:…〔复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响不出问题的,为引入其他数据代表奠定根底。
另外新课伊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
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问题2 阿冲应聘先请一位同学给画面编一段话。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 能够知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1、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
2、对统计量的选择能力。
教学难点:对众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
1.教师讲述牟冠名同学应聘的故事师:假设同学们大学毕业了,牟冠名同学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到处找寻信息,终于发现两则及负有吸引力的招聘广告:(大屏幕出示)旺旺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名,人均月收入2500元,欲招一名会制作电脑动画的大学生,有意者请光临加盟。
星辰软件公司创意部:现有员工10名,人均月收入2019元,欲招一名能力强,绘画水平高的大学毕业生,有意者欢迎前来洽谈。
师:牟冠名拿不定主意了,他想求助于同学们,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帮他做出选择,你同意他去哪家公司,说出为什么?(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讨论)学生讨论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可能出现两种意见,有的学生认为他应该去工资比较高的公司,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看一看两个公司的员工的具体工资,然后再作决定)二、教学中位数、众数的定义。
1.教师出示两家公司的具体工资资料:旺旺电脑公司经理:8200 元副经理:7600 元员工A: 1300 元员工B;1200 元员工:1150 元员工: 800 元员工: 800 元员工: 800 元员工:650 元星辰软件公司经理:2600 元副经理: 2250 元员工B;2200 元员工:2050 元员工:2050 元员工: 1950 元员工: 1900 元员工: 1900 元员工: 1900 元员工: 12002.初步感受并理解中位数的意义:①分析上面两个公司的工资收入情况,你认为牟冠名应该去哪个公司?②旺旺公司的平均工资怎么会比星辰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高呢?(因为旺旺公司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工资高。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或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教学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引例: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6276元)(2)若用算得的平均数6276元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解:(1)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元)(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大家认为合适吗?平均数远远大于绝大多数人(22人)的实际月收入,不太合适。
二、讲授新知(一)数据代表一1、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中位数展例:2,3,4,5,6中位数是42,3,4,5,6,7,8中位数是52,3,4,5,6,7中位数是(4+5)÷2=4.5说明:偶数个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5,6,3,4让学生找,然后指出问题,强调必须先排序,再找中位数。
排序:2,3,4,5,6或6,5,4,3,23、初步应用:下面几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1)5,6,2,3,2排序:2,2,3,5,6中位数是3(2)1,4,3,2,4,5,6,2排序:1,2,2,3,4,4,5,6中位数是(3+4)÷2=3.5思考:一组数据排序后你该如何确定中间位置呢?比如3个数据,中间位置是第几个?5个、7个呢?4个、6个、8个呢?n个呢?小组讨论试一试。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三课时。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使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本节课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认识、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需要,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数学思考:通过实际背景,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现实世界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理解平均数及其含义,能正确地求出平均数,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学生明确运用较少,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学生该部分知识缺少生活经验。
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数据特征,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数据中的特征,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新课:详细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求解,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基本概念题、实际应用题等,旨在巩固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应用。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并进行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然后,我会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生动实例和动画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2. 众数的含义和求法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以及在中位数和众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题目,考察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演示求解方法。
2. 第3-4课时:练习与讨论,应用拓展。
3. 第5课时:小结与作业布置。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3. 实际问题案例十、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讲义、课件、实例2.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初步概念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引入教师将常见的数据统计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去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值。
2.概念讲解教师介绍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解释这两个值对数据有何作用。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值称为众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3.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1)众数的计算方法: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每一组数据必须进行排列。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值。
4.应用实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应用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一所学校的年级总人数为200人,各班级的人数如下:50,90,30,10,20,其中的众数是多少?(2)某班学生的数学分数如下:76,55,89,66,90,70,87,72,86,64。
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5.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自行总结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延伸教师提供更多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继续掌握和熟练运用众数与中位数。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检测2.对学生针对性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升华3.对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和讲义进行定期评价,完善教材素材五、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及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为下一次教学改进和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学生能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的一般情况。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3. 中位数和众数与平均数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能利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的一般情况。
3. 学生能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2. 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2. 众数的含义和求法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及求法。
3. 课堂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练习求中位数和众数,教师巡回指导。
5.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2. 选做题:研究其他统计量(如平均数、方差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求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选择,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重要性。
2.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数学软件或在线平台,辅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3.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新课标的数学教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2. 实例和练习题:收集与生活相关的数据实例和多种类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讲解和实践。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案主题:中位数和众数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2. 能够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分析数据集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集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准备: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2. 数学数据集示例。
3. 学生练习、问题和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吗?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被使用?”来激发学生思考。
介绍中位数:2. 清晰地解释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即将数据按升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3.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计算中位数,解释步骤和方法。
例子:给定一组数据 {3, 5, 2, 9, 7},计算中位数。
步骤:首先将数据排序为 {2, 3, 5, 7, 9},然后找到中间位置,也就是第三个位置,中位数为5。
练习:让学生自己计算一组给定数据的中位数。
介绍众数:4. 清晰地解释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5.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计算众数,解释步骤和方法。
例子:给定一组数据 {3, 5, 2, 9, 7, 5, 3, 7, 7},计算众数。
步骤:统计每个数值的频率,找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即为众数。
练习:让学生自己计算一组给定数据的众数。
应用中位数和众数:6. 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集的意义和影响。
例如,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而众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常出现的数值。
练习和评估:7. 提供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或合作完成,帮助他们巩固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8.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包括对他们的计算准确性以及对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能力的评价。
总结:9. 简要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强调它们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拓展: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相关概念,如中位数的偏差、众数的多模态分布等,以进一步深入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中位数和众数的引入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意义;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2. 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1.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趣;2. 讲解: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讲解求法及注意事项;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4.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中位数的求法2.1 教学目标1. 掌握中位数的求法;2. 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位数的求法;2. 难点:理解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明确中位数的求法;2.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2.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 讲解:讲解中位数的求法,注意引导学生理解;3.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第三章:众数的求法3.1 教学目标1. 掌握众数的求法;2.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众数的求法;2. 难点:理解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明确众数的求法;2.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思考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2.学生可能会提到平均数、数和众数,并提问:“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什么?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有什么作用?”
(2)自主探索(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案例分析(15分钟)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并解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同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数据量为偶数时的中位数计算,进行讲解和指导。
(4)知识巩固(10分钟)
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数据分析过程中,如何正确找出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数据量为偶数时中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寻求帮助;
4.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让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中可能没有众数,也可能有多个众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寻找一组数据的众数,以及如何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组实际数据,引导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并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中位数和众数,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考试成绩、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计算其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其意义。
3.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
七、案例研究1. 教师提供一份关于某班级学绩的统计数据,要求学生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2. 学生分析数据,计算中位数和众数,并讨论这些数值对理解学绩分布的影响。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正确评判.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3 .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1)猜年龄:有九个人在草地上游玩散步,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
猜一猜:他们的年龄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生:学生猜测。
师:想知道真实的年龄么?
(2)真实年龄(单位:岁)
34778999 79
师: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偏大或偏小的数叫做极端数。
师:这组数据中有没有15和15上下的数据?
生:没有
(3)小组讨论:那该用哪个数来表示这组人的年龄情况比较恰当,为什么?
2.导入新课
(1)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位数与众数。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中位数和众数的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作用学会计算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学生身高、考试成绩等准备幻灯片或教学课件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引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趣1.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1.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和应用第二章:中位数的性质和应用2.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的性质和特点学会利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的性质和特点难点:灵活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2.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考试成绩、人口年龄分布等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一家公司的员工年龄分布,引起学生对中位数性质和应用的兴趣2.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中位数的性质和特点举例说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2.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第三章:众数的定义和计算3.1 教学目标了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会寻找数据集中的众数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如何找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3.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学生喜欢的科目、商品销售数据等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学生喜欢的科目调查,引起学生对众数的兴趣3.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如何找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3.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寻找给定数据集的众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3.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第四章: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学会利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难点:灵活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4.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商品销售数据、学生喜欢的科目等4.4 教学过程4.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一家餐厅最受欢迎的菜品,引起学生对众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兴趣4.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4.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众数解决给定实际问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4.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众数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第五章: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5.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学会使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复杂问题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应用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5.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班级成绩分析、市场调查数据等5.4 教学过程5.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一次考试的班级成绩分布,引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综合应用的兴趣5.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如何综合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5.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给定实际问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5.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性第六章: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学会使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应用难点:如何根据中位数和众数做出合理的决策6.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决策性的实际问题,如产品定价、招聘标准等6.4 教学过程6.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决策性的实际问题,如一家公司的产品定价,引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应用的兴趣6.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中位数和众数做出合理的决策6.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给定决策问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6.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重要性第七章:案例分析与讨论7.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解读学会通过案例讨论,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7.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际案例分析难点:从案例中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7.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案例,如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分析、社会调查等7.4 教学过程7.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案例,如一次选举的投票结果分析,引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兴趣7.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分析案例中的数据,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案例中的作用7.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给定案例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7.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从案例中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第八章:拓展与思考8.1 教学目标能够从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8.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从生活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难点: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8.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生活现象,如购物时的商品选择、社交媒体的使用等8.4 教学过程8.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现象,如购物时消费者的选择,引起学生对生活中中位数和众数概念的兴趣8.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8.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给定生活现象中的中位数和众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重点解析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综合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从生活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第一章:中位数的基本概念1.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感受中位数的重要性。
1.2 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中位数。
1.3 讲解中位数的性质:对于一组数据,中位数将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大于中位数,一部分小于中位数。
1.4 举例说明中位数的求法。
第二章:众数的基本概念2.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感受众数的重要性。
2.2 讲解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
2.3 讲解众数的性质:众数能够反映出数据的出现频率。
2.4 举例说明众数的求法。
第三章: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3.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感受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
3.2 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中位数是将数据分为两部分,而众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数,两者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3.3 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第四章: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2 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中位数和众数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五章: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5.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5.2 讲解中位数的求法: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找到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
5.3 讲解众数的求法:统计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众数。
5.4 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
第六章:中位数的性质与应用6.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2 讲解中位数的稳定性:无论数据如何变化,只要数据个数不变,中位数的位置不变。
6.3 讲解中位数的应用:中位数在评估数据集中趋势、解决争议数据等问题上的作用。
6.4 举例说明中位数的应用。
第七章:众数的性质与应用7.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众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2 讲解众数的唯一性与非唯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有一个众数,也可能有多个众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东川区乌龙中学秦光普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好朋友李强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广告
本超市需招聘职员数名,平均月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到XX公司三楼面试。
XX超市
2014年6月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2000元。
师:是啊!李强认为月平均工资2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13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2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
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XX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元)
3.观察数据,分析原因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员工的工资全都小于等于2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没有错?
生:我算了一下,10个数的平均数是2000,月平均工资2000元没有错? 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2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因为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1)引入中位数
师:1、你能将下面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吗?
3 1 7
4 6 生1: 从小到大: 1 3 4 6 7 生2: 从大到小: 7 6 4 3 1 师:排列以后你能找出最中间那一个吗? 生:是4
(2)导出中位数的特点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 4就是上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叫做中位数。
(板书:中位数) (3)总结中位数的定义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1、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2、(1)若该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
(2)若该数据含有偶数个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师:要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你知道中间位置如何确定吗?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1、 n 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
第 个
2、 n 为偶数时,中间位置是 第 , 个
21+n 12+n 2n
学生练习:
下列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10 5 4 12 5
(2)8 1 4 8 11 6
2.众数定义:
一、你能在这组数据中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吗?
65 58 78 95 78 74 78 95
二、众数
板书: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
例题讲解:
例5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
解:由表可以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23.5码的鞋销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23.5码的鞋。
练一练
下列数据 400 1300 6000 1100 1800
400 1200 1300 5000 1300
的众数是3 ()注意:众数不是次数,而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练习2 :数据 6、3、-1、6、1、3 中,众数是()结论: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思考: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有多个吗?
结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三)、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
练习: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万元/人.年)如下表所示:
部门 A B C D E F G
人数 1 1 2 4 2 2 3
利润20 5 2.5 2.1 1.5 1.5 1.2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空:
(1)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
万元,中位数是()万元,众数是()万元。
(2)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来描述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一般水
平?( )。
小结:谈谈学习本节课您有什么体会与收获?作业:课本121页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