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学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以及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正比例相关例题、PPT、黑板等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3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3.课堂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及运用。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4.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关于正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

6.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请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速度为15公里/小时,上学需要30分钟。

请问,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2.思考题:判断下列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2)一个人的年龄与他的身高。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及识别正比例关系。

难点: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素材(如图片、案例等)。

3.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及识别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正比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正比例的概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正比例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正比例实例,下节课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正比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正比例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小组讨论,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介绍正比例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如数学、物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正比例的内涵和外延。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正比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找出正比例关系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正比例关系,并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关系,并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关系,并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PPT、例题和练习题等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课本、练习本等相关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第九课时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1页的例5。

例5是以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发展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代数思维,体会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1.结合水费问题,通过阅读信息,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能正确的用正比例关系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沟通和对比“算术方法”和“正比例方法”,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养成代数思维。

3.会用正比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这一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函数思想。

(四)学习重点充分经历和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五)学习难点对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构建。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②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和每组人数。

③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④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⑤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2)下表中,哪个量一定?哪两个量是变化的,有什么变化规律?(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激活经验(1)举出一个生活中正比例关系的例子(明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键是比值)(2)引出课题师:看来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可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2.问题探究(1)用正比例解决问题①创设情境,理解题意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梳理信息,发现问题。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 学生能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正比例的性质。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倾听、理解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概念,能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 学生能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2. 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正比例的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的案例。

学生准备:1. 课本、练习本。

2. 学习用品(如彩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比例?环节二:探索正比例的性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正比例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正比例的性质。

环节三: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环节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正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积极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 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 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正比例关系进行求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工具。

-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正比例的特点。

-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正比例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3. 实践应用(15分钟)-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进行求解。

-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4. 巩固提高(10分钟)-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 通过解答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正比例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

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和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正比例的概念,并理解其数学意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复习课用比例解决问题一、复习内容二、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 熟练掌握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比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复习重点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何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复习难点在整理中构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五、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P84—P85内容,试着对比例的知识进行梳理,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

(2)请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并试着用等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回忆生活中的正反比例的例子引入,从生活实例到理论知识,引出复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二)课堂设计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相关内容。

(板书课题:复习课用比例解决问题)1.回忆基本概念(1)交流课前任务,回顾知识点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搜集的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2—3个学生进行汇报,引导学生评价。

师:在搜集正反比例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收集的例子发言。

分析题中的数学关系:分析: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它们成_______比例。

它们的________是一定的。

即等量关系式:。

②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0页,30天可以读完。

如果每天多读5页,多少天可以读完?分析: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它们成_______比例。

它们的________是一定的。

即等量关系式:。

用比例知识解答,教师板书。

师:用比例解决问题时,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总结)ⅰ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ⅱ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ⅲ列出比例,并解比例;ⅳ检验并作答。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2. 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

3. 能够解决一些与正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并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比例的概念及识别正比例关系。

2. 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

难点:1. 理解正比例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正比例关系的相关教学材料、PPT等。

学生: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的概念。

2. 探究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中的正比例关系,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正比例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

4. 练习与反馈: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

5. 拓展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等。

五、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学生能否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4. 学生对正比例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是否得到培养?六、教学评价: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正比例关系的识别以及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正比例的性质,例如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正比例关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相关实例资料。

3.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正比例的基本性质,用课件或板书演示相关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比例的特点。

3.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组织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举出三个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并简要说明。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对生活中正比例现象的描述,评估其观察生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正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技术、经济等。

2. 布置一些开放性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十、教学计划与安排:1.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

2. 安排适当的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正比例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2. 学习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正比例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正比例概念:讲解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判断一些例子是否成正比例。

3. 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等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教案编辑专员:教案已按照您的要求编写,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有需要,我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在课堂上随机提问,了解学生对正比例知识掌握的程度。

3. 听取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了解团队合作的效果。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回答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举例说明,或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3. 对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加强引导和培训,提高团队合作效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2-2 反比例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反比例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反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关系的含义•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准备好反比例相关的练习题和实例•确保学生理解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4. 教学过程4.1 引入(5分钟)•复习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并引出反比例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反比例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4.2 概念讲解(10分钟)•定义反比例的概念,介绍反比例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反比例的规律和变化趋势4.3 实例分析(15分钟)•讲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让他们尝试应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4.4 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反比例的知识和运用能力•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4.5 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扩展反比例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的意义和实际意义4.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观察反比例的现象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反比例的理解•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将反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6. 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收集学生的反馳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判断方法:观察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3. 正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速度、效率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概念。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正比例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入正比例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量成正比例。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能否运用正比例知识判断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易懂。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比例关系,如反比例。

2. 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及应用。

2. 练习题:判断哪些量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生活实例:购物、速度、效率等问题。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灵活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正比例关系。

2.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正比例相关例题及练习题。

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如行驶的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正比例关系。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 讲解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3. 通过例题演示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正比例概念。

2. 小组合作完成一道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题。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拓展思维。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正比例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PPT上的课后练习题。

2. 寻找生活中的正比例现象,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检查正比例概念掌握情况。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 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式。

(3)根据关系式,求解未知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以及找出关系式,求解未知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讲练结合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跑道的长度是50米,他每秒跑8米,问小明跑完整个跑道需要几秒?”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展示正比例的解题步骤。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正比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成正比例的例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比例的概念及解题步骤。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正比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是否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找出关系式,求解未知量。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是否能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七、教学反馈:1. 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正确率,了解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年纪-3;质量关系:年纪和质量成正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使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正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引入 - 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比例关系?学生回答。

2. 解释正比例的概念:当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相同时,我们称之为正比例。

例如,如果两个变量A和B成正比,当A增加时,B也会相应增加。

3. 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正比例的情况:例如,如果你每天跑2公里,那么你的体重减少的速度可能是每100克。

讲解 - 20分钟4. 给出一个具体问题:班里12岁的学生平均体重为40公斤。

如果班里来了2个新生,他们的体重和其他学生一样,那么整个班级平均体重会有怎样的变化?5.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和思考,并在黑板上记录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6. 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设置两个变量,年级和班级平均体重。

年级是自变量,班级平均体重是因变量。

我们可以通过年级和体重的比例来解决问题。

实践 - 25分钟7.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并制作一张表格,列出年级和体重的对应数值。

他们可以从12岁到18岁列出年级,根据正比例关系计算相应的体重。

8. 学生互相检查并核对表格的准确性。

9.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他们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并讨论图表的趋势和特征。

总结和展望 - 10分钟10. 回顾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总结如何使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1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实际问题,可以使用正比例关系来解决。

1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正比例关系,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正比例的规律。

2. 运用数学模型和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正比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比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发现并运用正比例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灵活运用正比例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正比例相关案例和问题。

2. 教学课件或板书设计。

学生准备:1. 预习正比例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3.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

如:甲车和乙车出发,甲车速度是乙车的2倍,问甲车和乙车行驶相同距离时,所需时间之比是多少?4. 总结:总结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强调掌握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五、课后作业:(1)一瓶饮料5元,买3瓶需要多少钱?(2)一条路长10千米,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终点?2.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正比例解决?试着举例说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3. 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探索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

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明白得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把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要紧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差不多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那个地点要紧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定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明白得,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预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定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预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定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刻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定,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明白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预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定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摸索: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教师:谁情愿来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的?预设1:28÷8×10=3.5×10=35(元)(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预设2:10÷8×28=1.25×28=35(元)(也能够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关心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正比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正比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和好奇心。他们能够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正比例的定义和表达式掌握得不够牢固。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也强调了判断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希望他们能够掌握这一重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正比例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区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总价与数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物体在相同速度下不同时间的位移,从而验证正比例关系。
(2)正比例关系的判断:通过实际例子,如速度与时间、总价与数量等,让学生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重点强调判断方法,即比较两种量的比值是否始终相等。
(3)正比例图像的绘制: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正比例图像,理解图像上的点表示的实际意义,以及图像与坐标轴的关系。
(4)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速度、计算总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χ=280÷8
χ=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5、检验反思,提炼策略。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
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

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追问:还有列出的比例不同的吗?
师:回想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来归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
一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二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三解(解比例)
四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不仅用我们过去的方法解决了李奶奶的问题,还发现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决李奶奶的问题,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请你们解决一下王大爷的问题吧!
1、“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吨水。

28/8=42/X
28χ=42×8
χ=336÷28
χ=12
答: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12吨水.
(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2、第62页做一做
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自己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交流
3、练习十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