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负迁移的消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克服负迁移的消极作用
徐晓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迁移是指学得的经验(知识、技能)对与后来学习的影响。教师在解决新课题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发生负迁移,这样一来就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作用。如何克服负迁移的消极作用,促进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有关基础知识
知识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要素和一般原理,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牢固,掌握新知识就越容易发生正迁移,例如:高年级关于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教学必须以低、中年级的整数加减乘除为基础。再如:低年级学习0-5以内认识及加减法掌握得好,那么就有利于学习6-9以内的认识及加减法。迁移必须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当学生要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必须先要复习与这个知识点的旧知识。这样以旧换新、以旧促新,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在教学中常常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半是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原因。由此可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紧较强的科学,它的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继承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善于研究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把前后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合理迁移。学生概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由于迁移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因此,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认识新知识的本质,因而也越顺利地进行迁移。另外,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具有解答各种问题的现成知识经验,但又不能独立地分析新的问题,因而使他原有的知识不能迁移。例如:教师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往往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几个简单扫应用题,就是由于学生缺乏分析能力的原因。由此可见,知识的学习与概括水平有着相互制约作用。一方面,知识的迁移有赖于概括水平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概括水平和能力又是在知识的学习或不断迁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三、已知“认知结构”的阻碍
学生在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相应的数学“认知结构”,而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既可以成为下一步学习整数加减法时,形成了从低位加减起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对于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常常使学生发生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地、不断地调整和发展学生的认知
结构,消除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阻碍。
四、习惯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就是人们常常爱用同一种习惯了的思路或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同一类问题。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法不当,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刻板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如:凡是“一共”就是“加法”;凡是“还剩”就是“减法”。如果学生掌握这种“诀窍”之后,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总之,教师要特别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结构的研究,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说来,负迁移只是暂时的,通过一定的练习是可以消除的。只要注意正迁移产生的条件以及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负迁移的消极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