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负迁移的消极作用
正迁移和负迁移的概念
![正迁移和负迁移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d8207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3.png)
正迁移和负迁移的概念
正迁移和负迁移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主要是用来描述人
们在互动中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
正迁移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意指在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爱、欣赏、信任等情感在不经意间转移给另一个人。
例如,一个人初次见
到一个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认为他们非常有吸引力,这种情况
就是正迁移。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寄予对方很高的期望值,因为
他们觉得对方%的能力将会像他们想象的一样好。
负迁移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意指在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
不满、气愤、恐惧等情感在不经意间转移到到另一个人身上。
例如,
一个人对她的上司不满意,但是由于不能直接表达出来,他开始对同
事们失去信任,甚至是怀疑他们背后会否会议论自己,这种情况就是
负迁移。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将原有的情感转移给别人,从而影
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正迁移和负迁移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迁移可以
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相互信任和尊重;而负迁移则会对人
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引起矛盾和误解。
因此,了解这两个概念的意
义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感,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更好的发现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情感变化,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
和行为。
浅谈小学数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作用与防止
![浅谈小学数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作用与防止](https://img.taocdn.com/s3/m/9cf411dc26fff705cc170ae6.png)
一
、
先学 知识 对后 学知 识 的影响
人 们 的认 知 心 理 往往 会 出现 先 人 为 主
的倾 向性 。 如学习小数乘法时由于受计算小 数加 减法 时 要注 意小 数 点上 下对 齐 的影 响 , 把两个 因数相乘的积里的小数 点也上下对 齐 以致得 出错 误 的积 。 尤 其是 当相乘 两个 因
如受 数 学知 识共 性 的影 响 , 而忽 视 知识 的特殊 性 ,把 特殊 性 误为 共性 而 造成 错误 。 比如 , 在学 习“ 名数 与 复 名数 互 化 ” 时, 受 相 邻 两个 名 数 之间 的进 位率 为“ 1 0 ” 的影 响 , 而 产生 “ 定势 ” , 把 两邻 两 个 名 数 之 间 的 “ 特 定 进率 ” 也误 为 “ 1 0 ” 进 行计 算 , 从 而造 成错 误 。 例: 3 小时 2 分 =( 3 2 ) 分, 误 为小 时与 分 之间 的进 率为 “ 1 0 ” ; 1 米8 厘米 =( 1 8 ) 厘米 , 把米 与厘 米之 间 的进率 误 为“ 1 O ” … …
数 的 小数 位 数 相 同 时 ,更 会 产 生这 样 的错
误。 另外, 学 习 除数是 小数 的除法 时 , 在 没有 根据 商不 变 性质 , 使 除数 变 为整 数之 前 就 与 被 除数 相 除 ,商 中的小 数点 和 被 除数对 齐 , 造 成计算 错 误 。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5a491e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f.png)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在教育领域,有一个概念被称为“负迁移”,它指的是一个人之前学到的知识或经验对新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在学生中,负迁移经常发生,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困难和挫折。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学生的负迁移,并在错误处“正”生长,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经验背后的负迁移现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积累各种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他们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模式。
有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与当前学习任务不相符合,这就会导致负迁移的发生。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之前学过错误的数学方法,那么他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可能会受到负迁移的影响,导致他难以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我们需要明确负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
负迁移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困难和复杂,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和消极情绪。
在负迁移的影响下,学生可能会出现记忆错误、概念混淆、思维僵化等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长期以往,如果不处理负迁移问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视学生的负迁移,并帮助他们在错误处“正”生长呢?教师需要及时识别学生的负迁移现象。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负迁移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负迁移问题。
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多次练习和反复强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在判断和推理上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训练,从而逐渐克服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本人也应该在错误中“正”生长。
他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负迁移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和改进。
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参加课外辅导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克服负迁移的影响,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析地理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浅析地理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dd32d7701f69e31433294de.png)
浅析地理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为学习活动营造一定的倾向性心理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它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是使学生能够依据所掌握的方法和结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思维定势的形成,也会给学生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惰性、变得呆板,妨碍问题的解决,形成干扰,即形成知识的负迁移。
相似问题解答中的负迁移现象。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情况相似,但如果仔细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会发现这些相似问题,或有不同的成因,或有不同的结果,所以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相似问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以杜绝知识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如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水流会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所以图1中河流南岸(b岸)侵蚀,北岸(a岸)堆积,若给出图2,要求分析水流对河岸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快得出结论——d岸侵蚀,c岸堆积。
表面上看,图1与图2相似,但实际上图1中河流是平直的,而图2中河流是弯曲的,弯曲河道水流对河岸的影响除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外,还要受到弯道离心力的影响,最后往往导致凹岸(c岸)侵蚀,凸岸(d岸)堆积。
所以,地理学习中若不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相似中求不同,解题时很容易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导致判断失误。
地理教学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同是连续性阴雨天气,其成因可能是暖锋、慢行冷锋影响所致,但也可能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产生的阴雨连绵的天气,即使是准静止锋影响所致,成因也有可能不同,抑或地势阻挡所致,抑或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所致;同是温带荒漠,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主要是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而形成的,而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则是受地形的阻挡,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致。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对相似问题进行归类、归纳,分析不同条件、不同过程、不同结果,找出差异性,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抑制知识的负迁移,巩固所学知识。
浅谈初中化学学习中的负迁移
![浅谈初中化学学习中的负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1adc5c6a5acfa1c7aa00cca2.png)
浅谈初中化学学习中的负迁移从教育心理学中了解到: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新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影响和作用。
能产生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
而产生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
产生负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两个:①外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教师的知识层次、知识体系、教学理念等;②内因:主要指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事物的层次、思维定势。
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学习负迁移的具体表现,才能征对负迁移表现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防止负迁移影响学习的方法。
1学习负迁移的主要表现1 1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干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量常识有相当多的在客观上会防碍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冰和水,从外观形状上看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于是很多同学就误认为冰、水是混和物,而实质上化学中谈到的冰水是纯净物;还有冰和干冰从名称上看好象是同一种物质,而实质上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冰是在零度以下时水结成的固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 2事物的表象干扰。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同学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迷惑。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等现象。
于是他们就认为只要有物质发生时发生了光和热的现象时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列如:他们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日光灯通电属于化学变化。
这种错误的判断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的实质,只看到了事物变化的表面现象。
还有在讲解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时,我做了一个实验:在恒温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中不断的加入水,就发现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量逐渐增加于是不少的同学就误认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他们就被这种表面现象所干扰了,而实质上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与溶剂量无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被这些现象所干扰从而影响的自身学习效果。
1 3思维定势的干扰。
学生不注意题意的改变。
没有真正地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概念适用的外在条件,而只把思维集中在类似的解题模式上。
沿用一种固定的思维解题,以致于产生误解。
知识的负迁移对解题的不利影响
![知识的负迁移对解题的不利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0a16c4d33687e21af45a9fc.png)
文章编 号 :61 8x2l)4 O5 2 17—49(O02 —06 一O
A v r e E f c s o r be oV n a s d b e a ie T a s e f K o ld e/ e u q n d e s f e t n P o Im S lig C u e y N g tM r n f ro n we g /W i Y e i
1知识负迁 移的成因
教 学实践 表 明 ,知识 负迁 移 的产生 ,在 于 学生不 能准 确 1 3 常见 “ 题 ”也会 干扰 . 熟 地 掌握物 理概 念和 原理 ,往 往 只注 意知 识 的共 同要素 ,忽视 学 生在 学 习中 ,通过 老 师讲 、 自己练等 形 式 ,积 累下 一
K y wo d p s cs n a i e ra f r f n l g e r s hy i : eg t v t ns e o k ow ed e; e e c s te hi g xrie ac n
A t o ’ d r s u a g M d l o a i n l S h o , F k n , X n i n , C i a 8 10 u h r S a d e s F k n id e V c to a c o l u a g ija g h n 3 5 0
了它 们之 间 的差别 与联 系 ,而 造成 知 识 的负迁 移 。
作者 :魏悦 琴 ,本科 ,阜 康市 职业 中专 讲师 ,从 事 中职物 理 教学工 作 。
定量 的 “ 验题 ”,他们 一 旦遇到 类似 问题 ,便 不假 思索 , 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 、推理 方法 、搜 集 资料 的方 法 、从事 实 中做 结论 的方 法 以 生 当做 学 习的主 人 。充分 尊重 学生 的潜 能和 创造 性 ,教学 以 导 演 及 分析综 合事 实 的能 力培 养上 面 ;要减 少 教师 讲授 的 内容和 教 师 的 “ ”为 前提 ,以学 生 的 “ ”为 主体 ,把 大量 的课 时 间 ,增 加学 生 自学 的 内容和 时 间;在 自学的 基础 上组 织 学 堂 时 间留给 学生 ,使 他们 有机 会进 行独 立 思考和 相 互讨 论 , 生讨 论 ,通过 研讨 ,促 进 学生对 规 律性 知识 的 掌握 。在 这个 达 到共 同提 高 的 目的,为 不 同层次 的学生提 供 参与 学习 、体 过程 中,教师 要启 发 、点 拨 、诱导 ,使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能 验 成功 的机 会 。教 师应 主动 了解和 学 习各 种关 于课 程改 革 的 够得 到最 充分 的发 挥 。 3 2 改进教 学模 式 .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483a8a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5.png)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摘要】学生经验的负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前一次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影响了后一次学习的效果。
这种负迁移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进步,影响他们的教育体验。
在教育实践中,负迁移现象经常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有效提升。
造成负迁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等。
要纠正负迁移,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促使学生积极发展的途径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学习资源等。
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 学生经验、负迁移、错误成长、教育实践、原因分析、纠正方法、积极发展、观点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生经验的负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由于不良的经验或环境影响,导致行为、态度和观念出现负面变化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经验的负迁移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许多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表现出消极和抵触的态度,无法有效应对问题。
这种负迁移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对整个教育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教育者和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纠正和预防。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负迁移的概念、影响及原因,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现象,帮助学生实现积极发展。
本文将从负迁移的概念、教育实践中的现象、原因分析、纠正方法以及促使学生积极发展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解决学生经验的负迁移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1.2 问题意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及时纠正错误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1dcd08f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d.png)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都可能遇到学生经验的负迁移问题。
什么是负迁移呢?简单地说,负迁移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由于旧有的知识结构或思维方式与新知识不相匹配,从而产生了一种不利的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习的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负迁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们经常会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到这种问题。
这是由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比如,学生可能在学习数学时曾经掌握过一个公式,在后来的学习中,他们却错误的将这个公式应用到了其他的问题中,从而影响了正确的学习方式。
如果老师在此时不正视这一问题,而是盲目的简单说明新的知识点,学生则会更加混淆不清。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负迁移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学生。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错误处“正”生长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的影响,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错误处“正”生长的核心思想是,在学习中遭遇错误并且纠正这些错误,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当学生出现负迁移时,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与他们共同探索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如果老师能够设定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出现错误时不会产生羞耻感或自卑感,他们自然会愿意去主动解决错误,获得正确的思考方式和知识结构。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挫折,但我们却应该视其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和挫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总之,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重要方法。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c9eb6f0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2.png)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每个人都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这些问题和挑战往往来自于学生的经验负迁移。
所谓负迁移,指的是先前学习或经历过的事情对后续学习和经历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比如,我们可能会在学习新知识时,因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习惯,而无法接受新的观点或方法;或者在使用新工具时,可能会因过度依赖旧有的技能而影响学习效果。
负迁移无疑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我们应该正视它,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得我们可以在错误处“正”生长。
首先,学生要正视自己的负迁移。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是正确的,而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会有一种不愿意改变的情绪。
这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方法。
唯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负迁移并对其进行反思,才能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其次,学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新知识或使用新技能时,我们要有勇气接受挑战,逐步地适应新的环境。
我们可以看一些别人的优秀方法,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克服负迁移带来的挑战。
第三,应该不断练习和巩固学习成果。
在学习新知识或使用新技能后,我们要不断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并从中总结经验,找到有效的方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耐心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新知识,解决负迁移造成的学习障碍。
最后,要尝试从负迁移中发现机会。
负迁移虽然带来了阻碍和挑战,但也是一个优秀的机会,它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发现并解决自己的缺陷,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在负迁移中,我们可以尝试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真正地学到一些东西。
在学习中,负迁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它,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
与其抱怨和抗拒,不如正视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在错误处“正” 生长。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全文)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47cbe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a.png)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全文) 摘要: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错误和学习困难。
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及有关汉英比较的知识,结合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汉语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在词汇、语言习惯、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进行探讨。
同时针对所探究的现象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影响对策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的影响。
迁移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当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人们常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或技巧简化习得过程。
迁移有正负之分。
正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负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阻碍作用。
语言心理学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借助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学习经验: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似时,往往出现正迁移,对新语言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但当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没有相应结构或两种语言中的对应结构有差异,这时候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即负迁移。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一般是在汉语已经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的。
经过婴、幼年期的自然学习和少年期的计划性学习,对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已经形成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而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语系,两者在语音、词汇、语言文化、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有时甚至十分突出。
本文对汉语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在词汇、语言习惯、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分别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词汇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在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一般体现在词义和词的搭配这两方面。
(一)词义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支柱,必然会很突出地反映文化差异。
实际上,英汉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
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就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倘若不注意,以母语的词汇知识去套用就会引起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
重视负迁移在教学中的消极影响
![重视负迁移在教学中的消极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165ca7b1711cc7931b71670.png)
重视负迁移在教学中的消极影响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产生积极影响的我们称之为正迁移或简称迁移,而产生消极影响的我们称之为负迁移或干扰。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数学有利于学物理,这是不同科目之间的迁移;学珠算有利于学心算,这是同一科目不同部分或方面之间的迁移。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迁移教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促进知识的迁移可引导学生上课时主动求知,课后主动练习,使学生逐步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
负迁移则完全相反。
其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困难。
例如:掌握了汉语语法之后,在学习英语语法的初期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的现象,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正确掌握。
这种负迁移甚至在新知识已经掌握之后仍在起作用。
那么如何消除在学习知识方面的这种负迁移现象、防止干扰的产生呢?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确切地了解题意,区分条件与问题,并在头脑中保持清晰印象是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解答课题中发生障碍或错误常常是由于不能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所致。
比如有些学生不重视基本概念的真正含义之前就进行猜测或盲目尝试;有的学生常常由于疏忽而概念中的某些条件,特别是隐蔽的重要条件,所以说,在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防止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发生负迁移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要帮助学生分清相似的新旧知识的界限人们常说“温故而知新”。
一般说来,“温故”确实可以促进“知新”。
这也是“温故”在学习方面的积极一面。
但教学实践表明,“温故”有时也能产生模糊、混淆新知的干扰作用,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初学阶段,学生由于对相似的新旧知识的本质区别还不能很好把握,所以往往混淆了相似的新旧知识的界限,而造成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障碍与干扰。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6df6bc1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c.png)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负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已学知识或技能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在同一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中出现错误的现象。
负迁移常常会给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和挫败感,如果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就可以减少这些误差,帮助学生改正他们的错误,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因此,本文将探讨负迁移的概念和原因,分析其产生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和解决方案。
一、负迁移的概念和原因负迁移是学习动态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它是指在新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中,学生基于已有的学习经验或思维习惯所造成的学习障碍。
负迁移是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或技能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迁移现象。
负迁移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和环境因素。
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1. 意志力不足。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和毅力,其负迁移现象也会比较明显。
2. 过于自信。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个知识或技能,很容易陷入错误的迁移中。
3. 刻板思维。
有些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固化,不善于拓展和更新自己的思路,这也容易导致负迁移的现象。
环境因素的原因可能包括:1. 教学方法不当。
如果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技巧,也会进一步诱发负迁移的现象。
2. 学习环境不良。
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果不良,如噪音干扰较大,空气不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出现负迁移的现象。
3. 国家教育政策。
如果国家的教育政策偏向于应试教育,并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那么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迁移的现象。
二、负迁移的产生机理迁移是指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应运而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其他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负迁移则是指在此过程中,学生采用了一种不适当的推理方式或方法,从而使已知的错误知识或技能影响到新知识或技能的学习。
负迁移是由于某些学习样本所存在错误或偏差而引起的,影响到相关领域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导致学习结果的因果不对应和存在错误的逻辑关联。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6c41fe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0.png)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充分认识到学生经验中存在的负迁移现象,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负迁移是指由于外界的负面影响或内心的负向情绪,导致个体心理或行为出现不良变化的现象。
在学生中,负迁移可能表现为学习焦虑、社交问题、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和行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问题,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正”生长。
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的现状和特点。
学生的负迁移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交压力等。
这些压力会引发学生内心的负向情绪,甚至导致负向行为的出现。
一些学生面对学习压力时会出现逃避行为或考试焦虑,面对社交困难时可能出现自卑自闭等问题。
除了外部压力,社会的消极价值观和传统观念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负迁移。
正确认识学生负迁移的现状和特点,对于我们有效地帮助学生是很重要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
学生经验的负迁移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负迁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
负迁移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无法正确理解问题或正确解决问题。
负迁移会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其无法正常与他人沟通交流,导致孤独感和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负迁移还可能导致学生的逃避行为和攻击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危害。
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接下来,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对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学生经验的负迁移不仅对学生自身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学生的负迁移会增加学校管理和教育资源的负担,比如需要增加心理咨询师资源、增加特殊教育资源等。
名词解释负迁移
![名词解释负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06da376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b.png)
名词解释负迁移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
负迁移的产生: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习者认知混淆而产生的。
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干扰现象;语文学习不能区分一字多义,一字多音;在数学负数运算时错误使用正数的规则等;学会骑三轮车会对学习骑自行车产生消极影响。
这些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作用均属于负迁移。
负迁移的表现: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表现在学习新旧知识,掌握先后方法的相互影响之中。
旧知识的干扰:旧知识的干扰是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和不良作用,旧知识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过程中:(1)干扰新知识技能的领会。
如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开始不容易领会计算法则,往往产生不去对齐小数点而去对齐末位数的错误。
这是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时所掌握的“个位数对齐”知识,在这里干扰了学生对“小数点对齐”这一法则的领会。
(2)干扰新知识技能的巩固。
旧知识技能的“惯性”,影响了新知识技能的巩固。
如学生领会了小数分数互化知识,懂得了混合计算中有些小数可以化分数,有些分数可以化小数,但在巩固练习时,遇到之类的计算,有的学生受乘法分配律消极影响,把它写成了,这样计算就很繁了。
(3)干扰新知识技能的应用。
先前方法的干扰:先前掌握的方法对后面学习产生不良影响,阻碍新知识技能的掌握。
新知识的干扰:新学习的知识技能反过来也会影响旧知识技能的巩固和应用。
这就是所谓“学了后面,糊了前面”。
例如学习了分数乘法后,在去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有的学生竟然用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分别相加减。
后继方法的干扰:学习者后面掌握的方法,也会干扰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如学生学习了复杂分数应用题,掌握了一定解题方法后,再去解答前面简单分数应用题却出现了错误。
浅谈克服学习负迁移的策略
![浅谈克服学习负迁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cc022dabd64783e08122b50.png)
浅谈克服学习负迁移的策略学习迁移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迁移是指已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对后续学习产生的影响,一般表现为相类似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已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对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而负迁移则是已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对后续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
负迁移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负迁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
从迁移的意义理解入手可以发现,已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是影响后续学习的重要因素。
研究说明,当两者学习材料之间共同因素越多时,就越容易产生迁移。
而当学习活动与原有活动的刺激与反应相似时,容易产生正迁移;相反,当学习活动与原有活动的刺激相似而反应不相同时,容易产生负迁移。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克服学习负迁移的几点策略。
一、理解知识的真正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所以对于后续学习产生负迁移。
如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中,由于有些学生不会或者不愿意分析数量关系,只是凭借外表的一些现象或者字面的理解盲目做题。
表现在具体的学习中,如看到“多”字就想到用加法,看到“少”字就想到用减法;而在学习了有关倍数的应用题后,见倍“就用乘法”。
产生这种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理解相关概念的实质。
要使学生正确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就得从问题的实质出发,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内涵,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谁是1倍数,谁是几倍数等,通过分析,把问题回归到数量关系的理解上去,就可以防止死记类型,从而防止负迁移,实现知识的正确建构。
二、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1〕恰当铺垫,促进积极迁移学习迁移,它需要有必要的知识、经验、技能作为铺垫。
因此我们要把复习铺垫这个教学环节做好,促进迁移学习的积极进行。
复习铺垫,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课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紧接着上一个单元《小数乘小数》的知识复习、梳理,顺利地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新知探究作了很好的孕伏铺垫。
负迁移的例子
![负迁移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64bb5f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a.png)
负迁移的例子负迁移指的是人们离开一个地方并前往另一个地方,但这种迁移对个人或社区的福祉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负迁移通常是由一些不利因素或困境导致的,如经济转型、战争、环境问题等。
以下是一些负迁移的例子。
1.战争和冲突战争和冲突导致了大量的负迁移。
在战争期间,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寻找安全的地方。
他们可能会失去家庭成员、财产和资源,丧失稳定的生活来源。
由于负迁移,一些人将被迫成为难民,他们不得不在外国寻找庇护,并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文化的挑战。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也会导致负迁移。
当灾害过后,人们可能无家可归,他们可能失去家园、亲人和财产。
他们不得不离开受灾地区,寻找更安全的地方居住,这对他们的经济和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3.经济转型经济转型可能导致负迁移,特别是对那些受到经济变革冲击的人来说。
当一个地区的主要产业消失或衰落时,人们可能失去工作机会,生活质量下降,迫使他们寻找更好的机会而离开家乡。
经济转型也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人们迁移到城市寻找更多就业机会,但可能面临社会排斥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4.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如干旱、沙漠化、土地退化等,也会导致负迁移。
当外来农业和工业活动破坏了土地和水资源时,人们可能失去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生计。
他们可能不得不离开家园,尝试在其他地方重新开始,迁移带来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挑战。
5.文化冲突文化冲突也可能导致负迁移。
当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出现紧张关系和冲突时,人们可能会受到威胁,并选择离开家乡。
这样的迁移可能导致文化和社会的分裂,导致社区关系的破裂和社会不稳定。
在负迁移中,人们面临许多挑战,包括适应新环境和文化、寻找稳定的生计、重建社区关系等。
负迁移对个人和社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隔离。
因此,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提供支持和援助,以帮助那些受到负迁移影响的人们重新建立稳定的生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702ad00a312b3169a551a457.png)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作者:方庆华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3期【摘要】为了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教学中常常产生的负迁移现象,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其现象的发生。
因为负迁移的发生严重危害着我们的教学。
本文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就负迁移现象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思维定势学习迁移正负迁移衔接教学启发教学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一种是负迁移,对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的、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
中学数学教学常出现的负迁移,严重危害了我们的教学,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发展正迁移,尽量减小负迁移的影响。
一、引起负迁移的因(一)范围变化、概念延伸,易产生负迁移由于数学学习的阶段性,随着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不少概念发生了变化,有的外延缩小,内涵扩大;有的外延扩大,内涵缩小。
这时如果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有的范围内,就会出现知识的负迁移。
例:如果一个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___。
错解:真分数。
分析:这是初中学生受小学正数知识的干扰造成的。
刚学有理数时,学生很不习惯,他们常常不考虑负数的情况。
因为自从识数起,在小学六年时间里,他们接受的都是非负数教学。
非负数又比较直观,具体数字可以代表具体的东西。
这就给有理数教学带来干扰。
(二)学风浮躁,方法不当,易产生负迁移随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学习的知识逐渐深化,概念发生变化,这是教学中的必然规律,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常常出现负迁移,而学生较少出现正迁移呢?这与他们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经常出现负迁移的学生大多数学习马虎,解题凭直觉、凭习惯、凭先入为主的印象。
例:解不等式x2>4错解:∵x2>4 ∴x>±2。
分析: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之一“直接开平方法”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负迁移,由于x2>4与x2=4直观上非常相似,因此,有些学生就凭直感,用类似方法解不等式,出现了错误。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94ad75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a.png)
正视学生经验的负迁移,在错误处“正”生长在教育领域中,我们经常会谈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成长。
有时学生的经验不一定都是积极的,有些甚至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种负迁移的学生经验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并帮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负迁移的经验中寻找正。
什么是负迁移的学生经验呢?负迁移指的是负面的情绪、观念或者行为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这在学生的学习中尤为常见。
一个学生在家庭中受到家暴或者虐待,可能会对学校中的学习和教育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中的学习经验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家庭生活。
这种负迁移的学生经验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视这些负迁移的学生经验,并帮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负迁移的经验中寻找正呢?教育者和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绪健康和心理健康。
如果一个学生出现了负迁移的情况,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抑郁、自闭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故事,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绪辅导和心理咨询。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的情绪和压力。
学校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负迁移的经验,重拾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负迁移的学生经验。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情绪教育和情绪管理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和情绪管理技巧,让他们能在负迁移的经验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学校和家庭还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
积极的环境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增强情绪调节和抗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克服负迁移的消极作用
徐晓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迁移是指学得的经验(知识、技能)对与后来学习的影响。
教师在解决新课题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发生负迁移,这样一来就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作用。
如何克服负迁移的消极作用,促进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有关基础知识
知识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要素和一般原理,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牢固,掌握新知识就越容易发生正迁移,例如:高年级关于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教学必须以低、中年级的整数加减乘除为基础。
再如:低年级学习0-5以内认识及加减法掌握得好,那么就有利于学习6-9以内的认识及加减法。
迁移必须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
因此,当学生要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必须先要复习与这个知识点的旧知识。
这样以旧换新、以旧促新,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些学生在教学中常常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半是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原因。
由此可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紧较强的科学,它的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继承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善于研究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把前后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合理迁移。
学生概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由于迁移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因此,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认识新知识的本质,因而也越顺利地进行迁移。
另外,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有的学生具有解答各种问题的现成知识经验,但又不能独立地分析新的问题,因而使他原有的知识不能迁移。
例如:教师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往往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几个简单扫应用题,就是由于学生缺乏分析能力的原因。
由此可见,知识的学习与概括水平有着相互制约作用。
一方面,知识的迁移有赖于概括水平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概括水平和能力又是在知识的学习或不断迁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三、已知“认知结构”的阻碍
学生在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相应的数学“认知结构”,而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既可以成为下一步学习整数加减法时,形成了从低位加减起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对于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常常使学生发生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地、不断地调整和发展学生的认知
结构,消除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阻碍。
四、习惯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就是人们常常爱用同一种习惯了的思路或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同一类问题。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法不当,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刻板的、固定的思维方式。
如:凡是“一共”就是“加法”;凡是“还剩”就是“减法”。
如果学生掌握这种“诀窍”之后,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总之,教师要特别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结构的研究,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般说来,负迁移只是暂时的,通过一定的练习是可以消除的。
只要注意正迁移产生的条件以及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负迁移的消极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