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
中医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中医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慢性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以心悸、喘促、尿少、浮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症。
心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喘证、痰饮、水肿、心悸等病范畴。
本病本虚标实,阳气亏虚为本,瘀血、痰饮、水湿内停为标。
临床用温阳利水、化痰祛瘀平喘、益气养血法,治疗心衰获得较好的疗效。
标签:心力衰竭;心气虚;中医诊治中医没有心衰之名,其相关内容散见于中医学的喘促、痰饮、水肿、心悸等病范畴。
祖国医学对心衰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1]。
《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伤寒明理论》:“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2]。
由上可以看出,阳虚水泛而发生的喘、悸、肿诸症是历代医家认识到的心衰的主要见症,这与现代医学所述心衰以呼吸困难、咳喘、水肿等为临床常见症状相一致。
在心衰演变过程中,必累及他脏,或他脏病变也可累及心。
《景岳全书》曰[3]“水肿乃肺脾肾三脏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临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人的不同主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病因病机心衰的病因分为内外因,外因多为风、寒、湿、热等;内因多为饮食失宜、七情内伤、脏腑内伤[4]。
本病的病因可溯源于心之诸病,如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肺胀等,不外禀赋薄弱,外邪袭心,或劳伤六级,心用过度,日久不复,心体受损,心用耗竭,使气血津液运行不利,奉养无权,形成本病基础[5]。
心衰每可因复感外邪、劳倦太过、情志刺激、妊娠分娩或过食咸寒等诱发加重,因此,外邪常为心衰发作的诱因,外邪反复侵袭,致病情进一步加重[6]。
心衰的最基本病机是心气虚。
本病病位主要在于心,与肺、肾密切相关,并可涉及肝、脾,气、血、水相互为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黄春林治疗心衰经验撷要
施志明教授诊治上述两例患者在短期内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生命等方面)。
分析其原因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在于准确地辨证和灵活多变地用药。
施老师在具体诊治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思维和理论是:对于肿瘤患者由于癌毒的内侵造成不管是气血的不足还是阴阳的失调,但最终落到实处的是脏腑功能的失调、形质的受损以及脏腑相互生克制化关系的失衡。
在侍诊中施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在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一定要注意在扶助患者正气的前提下调理受损之脏腑以及由此产生的虚实、寒热以及痰、瘀等病理产物,而恢复脏腑形质的受损和调理其功能失调的关键在于掌握灵活多样的思维和准确的辨证。
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施老师认为燮理肺脾肾三脏尤为关键,在辨证上更要注意影响因素和病机的复杂性,而要善于掌握如何抓住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
进一步来说就是要在病变的动态中谨守病机、抓住疾病每一个层次的本质、掌握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知常达变,才能做到有效地改善脏腑形质的受损以及及早地燮理由此产生的虚实、寒热以及痰、瘀等病理产物等而起沉疴于危急之中。
此亦即“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缓其泉源”(唐・魏征)之治病图本之理。
[收稿日期]2004212203黄春林治疗心衰经验撷要何怀阳1,李 芳2(11广州中医药大学2003年级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21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东广州510120) [关键词]心力衰竭;辨病治疗;黄春林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388X (2005)0420244202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常见于心脏病的终末期。
依据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怔忡、瘀证、心痹、心衰等范畴。
广东省中医院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
黄春林老师认为,心衰病机主要由于心气虚衰,日久殃及肺、脾、肾诸脏,而致水湿痰瘀滋生互结而成,属本虚标实之证。
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
广东省中医院 吴焕林 邹旭
2021/8/18
1
内容
一、邓老诊治心衰经验 二、心衰证候规律研究 三、暖心方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
2
一、邓老诊治心衰经验
• 1.阴阳分治,阴阳互根; • 2. 补气重于温阳; • 3.五脏相关辨治 • 4.验方及加减
3
1.阴阳分治,阴阳互根
11
• 温阳可用桂枝、附片。对于心阴虚患者,也宜在 益气温阳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血之品。这一点 从养心方即可看出,方中用人参、茯苓、法夏三 药益气祛痰通阳,而仅仅用麦冬一味滋心阴,退 虚热。若虚热已退,气虚突出之时,仍当以益气 扶阳为主。
12
• 心衰日久,穷必及肾。症见阳虚水泛,心肾两虚之证, 治疗必须心肾同治,予真武汤。 • 亡阳欲脱,救急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人参。 • 若心肾阴虚 ,则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对 于阴虚阳亢者,则在益气养阴的基础
16
• 2.对广东省中医院217例心衰急性加重期病人进行 证候调查。
• 采用临床病例直接观察法采集心衰中医证候类型 与四诊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探讨心衰发生发 展全过程中涉及的辨证、辨病因素。
17
• 结果显示心衰的病性证候要素实证以痰证、瘀证 为主,虚证气虚、阳虚、阴虚为主。
• 气虚痰瘀证型,多与心脾肺相关;
两组再次住院情况比较
70.0%
60.0% 50.0% 40.0%
54.90%
42.50%
30.0%
23.90%
20.0%
22.50%
10.0% 0.0% 再次住院例率
心衰急性发作
5.50% 0 急性心肌梗塞
1.40% 1.40% 心绞痛
毛以林:心衰临床辨治体会
毛以林:心衰临床辨治体会-----说说心衰临床应注意的方面前面我说过,我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心衰的治疗,一直没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写这稿,即然向大家说了要写,就要算数的,呵呵~~否则诸位爱友就会对我这教授说话不算数了。
上一讲,稿子的写法和体例和前几讲都不一样,估计大家对书评一类的可能很少感兴趣,希望在这儿能够学点实在实用的东西,呵呵~我那是临时从以前的讲稿中抽出来的,因为上周由于工作太过于紧张,没时间给大家写稿,但说过一周一篇,总要算数的,只好如此了。
此是闲话,下面我和大家说说我在临床上辨治心衰的体会。
只简言心得。
一、言病机,心衰系本虚标实心衰一证多由心病久病不愈或失治误治,迁延数年而来,少数系重病大病脏器受损而致。
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虚多表现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者亦有之。
大凡肺心、冠心、高心、风心、甲减等以气阳虚为多见;甲亢到致心衰者常有阴虚表现,血虚者多见于贫血性或肾衰日久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致贫血)此是大概,不可胶柱鼓瑟。
阴虚一证多与目前使用西药利尿有关,大家可以回想临床,只要使用利尿剂数日,一般多有舌红无苔,口渴等证,此是药物所致,当记住。
标实为水、瘀、痰、湿四字,参阅相关内科书籍,此不难理解,不再赘言。
气、阳虚为心衰最宜重要的方面,牢记,不可轻易的损阳耗气,此是关键。
病位在肺、脾、肾、心,中医之辨证用药尤以肺、肾为要,大凡喘、肿之证,为心衰临床最突出表现,从肺肾入手!喘平肿消,从脾肺、心脾入手,补肺健脾或补益心气健脾。
二、论治法,当护固气阳为先心衰之治,多从肺胀、喘、哮、水肿等入手辨治,其治疗关键,最重要处是不可损阳耗气,何也?心衰日久,未有不耗气损阳者,其临床多表现为心肾阳虚、心肺气虚、心肺阳虚、心脾气虚,间或挟有水、瘀、痰、湿。
或云有阴虚水停一证,然未见一证系纯阴虚者,试想临床心衰,有几人能无动则气促,气短不足以息者?心、肺气虚者无时不在,不可忘之,因此固护心气宜时刻记在心间,此吾之心得!“久病必穷于肾”,凡肿、喘、气促气短无不与肾有关,肿多于肾阳虚气化失司有关,喘之急证多与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邪凌心射肺相联,喘之缓证、气短气促亦当责之于肾气虚肾不纳气、肺不主气。
『名医经验』孙兰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
『名医经验』孙兰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孙兰军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4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治疗心衰方面更是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
1病证结合“病”与“证”的结合不仅是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结合,也是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模式在一定条件下的结合和融合。
西医诊断和治疗上有其被动性,即单纯的对症下药无法解决复杂疾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中医强调辨证,即根据疾病处于病程某一阶段表现的证候判定其属性及分型。
其观察的对象是多个要素而不是单个症状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整体的表现。
在治疗上中医讲究方证对应原则,方证对应是多层次的,并非专方专证。
因为中医讲的“证”有结构、程度和病位的不同,其内涵是多角度的,不同于单向线性逻辑关系。
治疗心衰,孙教授认为除了必要的西医治疗用药外,还要合理应用中医药,兼顾人体整体内环境的变化。
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特色。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孙教授认为在心衰早期主要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为主,病位多在心肺;心功能Ⅲ级,Ⅳ级即中晚期,主要以气虚、阴虚、阳虚、瘀血、水停、水泛为主,病位涉及心肺脾肾等多个脏器。
临证中往往多个证型同时出现,很少单一出现,而且表现复杂,临证中随其主证加减用药。
她认为心力衰竭的诊治应注重病证结合,“病”不单指中医的“病”。
在证候学认识上,应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分期,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
治疗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紧扣中医理、法、方、药,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病证结合,理效结合,知常达变,常变有度,体现了中西医优势互补。
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辨证是论治的前提,中医学自产生以来,辨证就有一定的模糊性,各种疾病均是如此,心衰亦然。
虽然心力衰竭辨证分型的相关量化标准已经出台,但是现在临床上对心衰的病机认识基本趋于本虚标实,其标本俱病、虚实夹杂。
在临床上,临床辨证虽可分气虚、气阳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肺肾两虚等证,但孙教授认为此种分型未必实用,而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孙教授主要用益气温阳,利水消肿,活血理气法治疗心衰,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酌情用药,平衡阴阳。
吕德主任治疗心衰经验总结
吕德主任治疗心衰经验总结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其中左心衰病人表现为肺淤血: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伴有疲乏无力、心悸等。
右心衰病人主要表现为腔静脉淤血:水肿,上腹部胀满,颈静脉怒张等。
严重时出现全心衰,兼有肺淤血和腔静脉瘀血的表现。
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常危及生命。
中国最新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35~74 岁成年人中约有 400 万心衰患者,死亡率为 30 %,5 年死亡率达 67 %,甚至与一些恶性肿瘤相当。
心衰在中医古籍中属于“喘证”、“心水”、“水肿”等范畴。
我的恩师吕德主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了一定的遣方用药规律,现总结如下。
一、病因病机吕德老师认为:1.心气虚,心阳虚是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心气充沛,则血脉充盈流畅,心气亏虚,则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
《圣济总录》曰:“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
”指出心气虚为心衰的主因。
心气虚日久,累及于心阳,则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阳虚证候。
因此心阳虚是心力衰竭在气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2.血瘀、水停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环节和必然结果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当气虚不足以行血,则血必有瘀。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寒则泣不能流。
” 故心阳受损,寒自内生是“心衰”致瘀的又一成因。
《金匮要略?水气病》中提出:“血不利则为水”,意即:血液瘀滞,脉络不畅可导致水肿发生。
血脉瘀阻既使肺、脾、肾功能失常,又使血脉内外津血转化障碍,潴留而为水,而致水停。
而心阳不足,不能下助肾火,使肾阳虚亏,气不化津,亦可使津失敷布,停而为水。
任建华老师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7期 -41-任建华老师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Experience of Professor Ren Jianhua for treat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the Huoxue Huayu decoction高军太*(平凉市中医医院,甘肃平凉,744000)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7-0041-证型:BGDA【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为内科常见危重病症,是各种心脏损伤终末阶段的一组症状群,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成为21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吾师任建华在临床上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时,经常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疗效甚著。
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其性、味、质及归经合理配伍、灵活加减,使其发挥最大疗效。
【关键词】心力衰竭;活血化瘀【Abstract】Heart failure is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eriously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similar to malignancy. The Huoxue Huayu decoction on heart failure shows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And according to their sex, taste, quality and meridian, reasonable compatibility can play the greatest effect.【Keywords】Heart failure; Huoxue Huayu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7.018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为内科常见危重病症,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泵功能衰竭,是各种心脏损伤终末阶段的一组症状群,发病率高, 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成为21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
欧阳枝磊辨治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欧阳枝磊辨治心力衰竭经验总结作者:胡连根欧阳枝磊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3期本院欧阳枝磊主任中医师为全国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第四批、第五批全国优秀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
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欧阳老师认为气虚、阳虚、血瘀、水停是心衰的基本病理特点,在治疗心力衰竭一病主张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
笔者师从欧阳枝磊主任中医师,受益颇多,现将其辨治心力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
中医文献中无心力衰竭之病名,而是将此病归类在喘证、肺胀、惊悸、怔忡、水肿、痰饮、阴水等病证中。
如左心衰竭出现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紫绀等症状,在心肾阳虚、肾不纳气、气不化水、水气上逆凌心犯肺的喘证中论述;右心衰出现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又与脾肾阳虚,水湿不化的阴水相似。
因此,使中医病证诊断很不统一和繁琐。
本来是心系病变,却冠以肺胀、痰饮、喘证、阴水等,须加引申解释的病名,而且传统的证型划分和心衰的各阶段临床实际表现又有很大差距,这使辨证分型混乱和牵强。
虽然五脏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肺、脾、肾、肝均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欧阳老师认为,心衰以心为本,病位在心。
同时认为以心衰作为中医诊断的病名,并规范其证型,是中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要。
欧阳老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融合了中西医对心衰病机和临床的各阶段表现,有着独到的见解:1病名、证型与病机的规范1.1左心衰1.1.1心气虚证病机为心气虚,左心排血不足,致使血行不畅,宗气运转不利而症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动则尤甚,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1.1.2心气阴两虚证病机为心气虚,排血不足;心阴虚,神失所养,而致心血失调紊乱。
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眩晕、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等。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
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
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
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
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
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
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
(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
最常用的利尿中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
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
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
(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
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
(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
(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
(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
张晓星辨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经验
2.2 肺肾两虚
由于肺肾阳气虚衰,水饮上犯心肺,症见心悸、喘息,咳嗽痰多、白泡沫痰。若痰饮从热化,也可见痰粘,不易咯出,胸闷不能平卧。或有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尿少,面浮肢肿,畏寒怕冷,语音低弱,唇舌青紫,或有肝脏肿大,脉细数无力。治宜补益肺肾、化痰行瘀。可选补虚汤、参蛤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枸杞子、胡桃肉、补骨脂、葶苈子、桑白皮、茯苓、当归、川芎、桃仁、泽兰叶、益母草等。
郭维琴治疗心力衰竭经验介绍
郭维琴治疗心力衰竭经验介绍谭璐芸(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云南玉溪 653100) 摘 要:介绍北京郭维琴主任医师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郭氏认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心衰的主要病机,临床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方药治疗,常收捷效。
关键词:名中医;郭维琴;心力衰竭;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2000)02—0043—02 郭维琴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载,学验俱丰,对心血管疾病尤有研究。
笔者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心内科进修期间,曾有幸跟随郭老学习,受益良多。
现不惴浅陋,将其治疗心力衰竭的部分经验试作整理介绍如下,虽不免挂一漏万,亦可慨见郭老丰富临床经验之一斑。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有急性、慢性,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之分,是心内科常见的一个病理状态,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
中医分属心悸、喘症、水肿、积聚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心悸,呼吸短促难续,咳吐稀白或粉红色泡沫痰,水肿,肿势多自下而上。
心衰日久,则爪甲、口唇青紫,伴有瘀斑,颈部有青筋暴露。
可见腹胀纳呆,右胁下常可 及积块,固定不移,乏力肢冷,四末不温。
多数患者舌质紫暗,苔薄白或水滑。
有的或见五心烦热,口干喜冷,舌红苔少等阴虚内热之象。
严重者,则出现四肢厥逆,喘促息微,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等亡阳危证。
郭老说,纵观心衰的脉舌症表现,可分为气虚、阳虚、阳脱及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
各证型之间不是孤立不变,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
同一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以上各型都可能出现,但无论如何,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却是其最主要的病机。
心气虚,心失所养而心悸不宁;心阳不足,则阴寒之邪上乘,水饮不化,水气凌心则心动悸;脾肾阳虚,痰饮上泛于肺,则喘息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水液不化,泛滥肌肤则水肿;心阳不足,无力鼓动血脉,便出现血脉瘀阻之象。
总之,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涉及心肺脾肾四脏。
国医大师雷忠义治心衰经验
国医大师雷忠义治心衰经验国医大师雷忠义认为心衰的发生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年老体衰、心脏自病或他脏疾病累及于心等因素有关。
临床常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衰,取得良效。
学术思想重视整体观念雷忠义临床非常重视整体观念。
雷忠义在心衰病的治疗中,重视五脏生客制化及脏腑相关理论进行调治。
生理上心与肺气血相依、心与脾母子相生、心与肝气血调节、心与肾水火既济;病理上则会出现肺气上逆、心脾两虚、心肝血虚、心肾不交等证候。
故雷忠义在心衰病的治疗上不忘泻肺利水、健脾利水、疏肝理气、温阳利水、滋阴降火等治法。
辨病辨证相结合雷忠义早年学习西医,先后于1961~1963年,1973~1975年学习中医,同时不忘临床科研工作。
雷忠义开展的羊红膻药理和临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景岳全书》“心本乎肾”的学说,开启了“从肾治心”,即传统医药补肾药物中,筛选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新思路。
因此,雷忠义在运用中医学传统理论治疗心衰病的同时,不忘利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如人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黄芪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赤芍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豨签草具有扩张血管和对血栓形成明显抑制作用;肉桂具有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降糖等作用;荜茇、荜澄茄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作用;薤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水蛭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前胡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收缩力,抗心衰,降血压的作用;甘草具有抗心律失常、减少室颤,抗利尿、降脂作用;僵蚕具有抗凝血和降血糖作用;胡芦巴具有降低血糖、利尿的功效;玉竹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延长耐缺氧时间等作用。
对于以上药物,雷忠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都能够针对性选用,临床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代中医名家辨治心衰经验采撷
经 验 交 流
Experience Comm unicate
中 国 民族 民间 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1l9 ·
当代 中医 名 家 辨 治 心 衰 经 验 采撷
李启 军 河南省 永城市永 煤集 团总医院内三科 ,河南 永城 476600
孟 昭阳 依据 多年 临床实 践 ,提 出治疗 心衰 的根本 原 则 :益气 温 阳 、活 血 利 水 。方 剂 多 选 用 真 武 汤 、补 阳还 五 汤 、生脉饮等加 减 ,常 选熟 附 子 、人 参 、黄 芪 、桂 枝 、葶 苈子 、川 芎 、三七 、丹 参 、茯 苓等 具 有 益气 温 阳 、活血 利 水功效 的方药 。他认 为在心 衰 的治疗 中益气 温 阳是 主要 措 施 ,利尿 消肿是重要环节 ,而活血化瘀 占据重要 的地位 。
【摘 要பைடு நூலகம்】 慢性 心力衰竭 (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及 最主要 的死亡 原 因。汲取 当代著名 中医如陈 可冀 、邓 铁涛 、施
今墨等辨治本病 的经验 ,有助 于总结临床宝贵经验 ,为本病的治疗开拓思路。
【关键词 】 心衰 ;诊治经验 ;名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49.8
陈可冀 认为 心衰病 位 在心 ,心 气虚 为本 ,水 湿 、痰 浊 、瘀血为标 ,交 互为病 ,形成 了心衰 互为 因果 的恶 性循 环 。提出 CHF的最根本 中医病机 为内虚 ,气 虚血瘀 贯穿心 衰病 始终 。他依据 传统 中 医的思 辨特点 ,将 充 血性 心力 衰 竭分为 3型 :①气 虚血 瘀型 以加 味保元 汤治疗 ;② 中 阳亏 虚 、水饮 内停 型以苓 桂术 甘汤 加味 治疗 ;③ 肾 阳虚衰 、水 饮泛滥型 以真武汤化裁 治疗 。
欧阳枝磊辨治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欧阳枝磊辨治心力衰竭经验总结本院欧阳枝磊主任中医师为全国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第四批、第五批全国优秀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
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欧阳老师认为气虚、阳虚、血瘀、水停是心衰的基本病理特点,在治疗心力衰竭一病主张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
笔者师从欧阳枝磊主任中医师,受益颇多,现将其辨治心力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
中医文献中无心力衰竭之病名,而是将此病归类在喘证、肺胀、惊悸、怔忡、水肿、痰饮、阴水等病证中。
如左心衰竭出现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紫绀等症状,在心肾阳虚、肾不纳气、气不化水、水气上逆凌心犯肺的喘证中论述;右心衰出现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又与脾肾阳虚,水湿不化的阴水相似。
因此,使中医病证诊断很不统一和繁琐。
本来是心系病变,却冠以肺胀、痰饮、喘证、阴水等,须加引申解释的病名,而且传统的证型划分和心衰的各阶段临床实际表现又有很大差距,这使辨证分型混乱和牵强。
虽然五脏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肺、脾、肾、肝均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欧阳老师认为,心衰以心为本,病位在心。
同时认为以心衰作为中医诊断的病名,并规范其证型,是中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要。
欧阳老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融合了中西医对心衰病机和临床的各阶段表现,有着独到的见解:1病名、证型与病机的规范1.1左心衰1.1.1心气虚证病机为心气虚,左心排血不足,致使血行不畅,宗气运转不利而症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动则尤甚,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1.1.2心气阴两虚证病机为心气虚,排血不足;心阴虚,神失所养,而致心血失调紊乱。
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眩晕、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等。
1.1.3心阳虚肺瘀血证病机为心阳虚衰,左心收缩减弱,排血明显不足,脉道不畅,导致肺脏瘀血,肺失宣发、肃降,治节功能亦失调。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医作为
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衰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中医在心衰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汇报。
首先,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和肯定。
临床研究表明,一
些中药制剂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肌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人参、黄芪、丹参等中药材均被证实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机制逐渐被揭示。
现代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对心衰的
治疗作用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抗氧化应激、抗炎等多种途径,中药可以综合调节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新方法不断涌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药在心
衰治疗中的应用也不断创新。
例如,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中药贴膏等新剂型的出现,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也在心衰治疗中得到了新的应用和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中医在心衰治疗中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机制和疗效,努力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为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奋斗。
心脏问题中医临床治疗经验及用药心得,含本人家传经验方一首
心脏问题中医临床治疗经验及用药心得,含本人家传经验方一首今天和大家详细聊聊中医关于心脏病治疗的一些思路、经验、用药心得。
内容讲得比较细,临床实用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兴趣的可以耐心看完。
首先中医说的心和西医讲的心是不完全一致的,中医的心包括两个系统一个就是西医解剖上的心脏功能,另一个就是包含大脑的作用。
内经上讲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一个国家的君主就是负责发号施令,统筹全国,是最高的指挥系统。
中医说的心涵盖的功能就包括大脑的思维,我们经常会说胆大心细是指这个人思维周密,说一个人小心眼不是心脏真的小了,而是指思维意识格局不够宽广。
明白了这两点,对于我们下面讲中医心脏临床辩证用药至关重要。
我先给大家讲下实质性的心脏问题,临床心功能减退的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目眩、水肿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医有很多很好的强心药比如远志、丹参、三七、灵芝、红景天、人参等等,具体使用还需要结合每个患者不同情况来选择。
一般心脏病常用的底方就是生脉散、四逆汤、炙甘草汤、木防己汤、天王补心丹等等。
比如说心包积液,这个病以患者胸闷、呼吸急促困难为主,中医的木防己汤就可以帮助改善因为水气凌心,心脏气血不足推动无力造成的水湿停滞引起的心包积液,方子组成很简包括木防己、石膏、鸡子黄、桂枝、人参。
这个方子里面防己行水化饮,桂枝温阳通络,人参补心气强心增强水液推动力,石膏清热,鸡子黄养心血。
临床用药的时候如果患者热证不明显可以去掉石膏,加丹参、三七、木香、郁金、蒲黄。
这个鸡子黄是很好的一个养阴血的中药,拿几个鸡蛋煮熟去掉蛋清,蛋黄入汤剂一起煎煮就行。
再给大家说个我们家家传的补心气养心血通心络的方子,我们家通常是把西洋参、人参、丹参、三七、当归打成粉,然后和鸡子黄一起炒,炒到出油微微发黄黑为止,之后晾晒干就可以了。
说到心脏病很多心脏病老患者第一想到的就是丹参滴丸,但实际上在心脏病治疗上最常用的方子是生脉饮,四逆汤,生脉饮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
黄衍寿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黄衍寿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标签:名医经验;黄衍寿;慢性心力衰竭黄衍寿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余年,在心脏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从师临证,获益良多。
现将黄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黄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六淫及饮食劳倦损伤心体所致,包括气(阳)虚、血瘀、水停。
《素问·举痛论篇》云:“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
”说明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心气虚,进而气损及阳,终致他脏阳虚而使病情恶化。
阳虚也可进而损及于阴,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加重病情。
气虚不能行血、水液不能输布,形成血瘀、水停,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心主血脉。
血能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有赖于心气之充沛与肺主治节功能正常;若心肺气虚,心阳亏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脉瘀阻。
肺脉瘀阻,不能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脉瘀阻,则运化失司,生化不能;肝脉瘀阻,则不能疏泄;肾脉瘀阻,则肾不纳气,不能化气行水,从而产生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如气促、胸闷、心悸、下肢水肿、胁下痞块等。
因此,临证务必抓住气虚阳虚这一病理关键。
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瘀血。
因心气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导致脏腑经络瘀血。
在疾病进程中,瘀血的程度从轻到重;由于血瘀不行,最终导致痰饮阻肺,水湿内停,此即所谓“血不利则为水”。
因此,血瘀在本病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贯穿疾病始终。
2 辨证论治2.1 分型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
黄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两虚、瘀血水停,其二为阳气虚衰、瘀血水停。
2.2 常用治法2.2.1 益气温阳法因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故益气温阳法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治法。
其目的是补充心气,气足则血流;鼓舞心阳,并使虚衰之脏腑阳气得以恢复,阳回则阴消,水饮可化,瘀血见消,诸症可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琪认为心衰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心阳鼓 动无力,心气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为病之本;瘀血、水饮等病 理产物阻滞为病之标。心阳虚衰、血络瘀阻证治以益气温阳、活 血通络,方子调心饮子加减,药用人参159,黄芪259,甘草209, 小麦509,红枣5枚。附子(先煎)、桂枝、麦冬、五味子、红花各 159,丹参209,鸡血藤309,赤芍159。心肾阳衰、水气凌心、血络 瘀阻证治以益气温阳利水,方予温阳益心饮加减,药用人参、附 子各159,茯苓209,白术159,白芍209,桂枝、生姜各159,泽泻、 丹参各209,红花159,葶苈子209,甘草159I“。 柯雪帆以气喘、水肿与怔忡为心衰的辨证主要依据,并重视 舌象和脉象的辨证。治疗重点为温阳益气、利水化饮,在此基础 上灵活应用活血化瘀,宣通气机,化痰。疏肝、健脾和胃,纳气,宁 心安神,宣肃肺气等法。认为心衰温阳要达到温振元阳目的,必 用附子,代表方为四逆汤。心衰大补元气,用药首推人参。红参、 白参随宜使用。剂量平时调理,每日3—59,病情较重者8—109, 严重时15~209,危急抢救时309。气脱是心衰致死主要原因,可 用参附龙牡汤,益气温阳固脱同用;亦可用生脉散,取五味子纳 气固脱。利水分通阳利水与泻水逐饮两类,其中通阳利水药物首 推桂枝,方剂选五苓散与真武汤。泻水逐饮用于水肿严重或痰涎 壅盛时,主方为己椒苈黄丸,主药当推葶苈子。活血化瘀只是辅 助治法。活血药中偏温的有川芎、红花、当归;偏凉的有丹皮、丹 参、赤芍、桃仁,其中以川芎、桃仁效果较佳191。 周仲瑛认为心衰属于本虚标实,气(阳)虚而瘀,水饮上犯心 肺。由于气(阳)虚血滞,脏腑气化功能障碍,水液输布失常,使体 内水湿痰饮潴留,以致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且尤以血瘀为其 主要病理因素。确立以“益阴助阳、活血通脉”,血行则痰化、饮祛、水 行tlol。 查玉明认为慢性心衰的发展系正虚邪实、心肺两损,最终精 气被夺,出现心阳衰竭之重证。心衰病机,其标在心,其本在肾。 温肾阳、益心气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最佳法则,以真武汤为基础加 减化裁…】。 林沛湘认为心衰本虚为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标实为瘀血、 痰饮。气虚与阳虚,主要是心肺肾气虚与心肾阳虚。气虚者宜养 心补肺益肾,常用养心汤合补肺汤化裁。阳虚内寒,水湿泛滥者,
・978・
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6月第19卷第6期
JETCM.Jun.2010,V01.19,No.6
・名医精粹・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半
潘光明 邹 旭 盛小刚
中图分类号:R249 【摘要】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0)06—0978—03
笔者收集并简要概括施今墨、邓铁涛等13位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些临床经验,认为名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No.200707004)
万方数据
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6月第19卷第6期
JETCM.Jun.2010,V01.19,No.6
・979-
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 药‘“。 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 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 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 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 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气活血是关键。据此制定温运阳气方、行 气活血方【温运阳气方药物组成为熟附子69,炙麻黄99,细辛 4.59,生蒲黄99(包煎),丹参159,葛根159。行气活血方药物组 成为桃仁99,红花99,赤芍99,当归99,川芎99,生地黄129,柴 胡4.59,枳壳69,牛膝99,桔梗69,降香2.49,黄芪159】,每于辨 证论治基础上加以下药对(1)附子配半夏:两药合用,同气相求, 具温阳化饮,降逆散结之效。(2)黄苠配葶苈子:攻补相兼,一升 一降,升则补宗气以扶正,降则泻肺气以消水,用治心水证有固 本清源之效。(3)泽兰配益母草:两药相配,相须而施,活血利 水,瘀水同治,用治“血不利则为水”之证,有“菀陈则除之”之功
效【6.7I。
常用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若为格阳戴阳者,则须回阳救 逆,可用四逆汤合独参汤加味治之。气阴两虚又可表现为心肺气 阴两虚、心脾气阴两虚及心肾气阴两虚。以心肺气阴两虚为主 者,用生脉散合补肺汤化裁。以心脾气阴两虚为主者,方用归脾 汤合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化裁。心肾气阴两虚者,方用参芪 地黄丸加味。瘀血阻滞宜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化裁。痰湿者 治宜燥湿化痰,可用二陈汤、平胃散为主治疗。若痰饮甚者,治宜 化痰逐饮,方用五皮饮或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2)。 李可擅于运用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垂危重症,该方以附子 30—200—3009,干姜609,炙甘草609,高丽参10~309。山茱萸 净肉60。1209,生龙骨粉、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9,麝香0.59 组成。本方以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重用 附子、山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使用大剂量附子,以大剂量甘 草监制附子的毒性。重用山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认为山茱萸 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 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l“。 郭维琴认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心衰的主要病机。心气 虚、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心环节,瘀血、痰浊、 水饮乃其标实之候。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法。强 调扶正固本,绝不可本末倒置,一味攻逐,以伤正气。常用基本方 为黄芪15—309,党参15—3异,益母草10—159,泽兰109,桂枝 6一lOg,制半夏109,北五加皮4—109。咳嗽喘息不得卧者加紫 苏子、葶苈子、桑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沫痰者加白 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 显、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 桂枝者加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 顽固性心衰而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减少;有呕吐者加用竹 茹、生姜;若见阳脱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固阳救逆,并配合相 应的西药急救,以图转危为安““。 总之,名老中医均认为心衰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 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本虚(心阳气亏虚)是心衰 发病的关键,是心衰发作的始动因素,并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始 终。气虚及阴,可表现为气阴两虚。但气虚、阳虚、血瘀是心衰中 医辨证的纲领。标实乃因本虚所致.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的, 标实为心衰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兼证;主要表现为血瘀、水停 及水邪上泛、痰浊。急性发作期是在气虚、阳虚基础上偏于标实 (水饮、瘀血、痰浊),缓解期偏于本虚(气虚、阳虚、阴虚)。治疗上 均认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则,同时需要兼顾养 阴。以补虚扶正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重在益气温阳,驱邪重 在活血化瘀,化痰利水。
府”、“去菀陈荃”、“治水三法”,方能奏效121。
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 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 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 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I临床常 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 键。最常用的利尿中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 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 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 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 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英、珍 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 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 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 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
老中医大都认同心衰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气虚及阴,可表现为 气阴两虚。治疗上均认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则,同时需要兼顾养阴。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名老中医经验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 好的效果。为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 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 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 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施今墨认为本病以心气心阳不足为多,或有心气心阴(血) 虚亏者。其临床发作症状,则呈气逆(滞)血瘀(郁)、水气泛滥为 要。若以心脾两虚之证为主,而呈心悸气短、纳差肢肿、失眠神 疲者,则用归脾汤、柏子养心丸以益气养血、补心健脾。若以水 肿为主,当判断证候虚实。虚证为心气(阳)不足,。肾阳虚衰。轻 则益气强心、通阳利水,药如黄芪、党参、桂枝、茯苓,只从心阳治 疗即可收效;重则宜温。肾壮阳、利水消肿,以附子、白术、桂枝、黄 芪、防己为主,并用金匮肾气丸、滋肾通关丸,必须心肾同治,方 有作用。水肿重症,拟活血、行气、利水之法,以气滞血瘀、水气 泛滥为标实图治;若水道通利,腹水见消,即改用桂附八味丸缓 补脾肾而效…I。 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 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 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 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 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 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 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 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 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 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 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 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131。 邓铁涛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 停为标。五脏相关,以心为本,他脏为标。治疗上阴阳分治,以温 补阳气为上。心衰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心阳虚型与心阴虚 型,故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 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与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半 夏、茯苓、田三七等)。在此基础上,血瘀者加用桃红饮(桃仁、红 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或选用丹参、三七、鸡血藤 等;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稀莶草、北杏 仁、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胆南星、 海浮石;湿重苔厚者加薏苡仁。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 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 固脱。在心衰用药方面,邓老补气除用参、芪、术、草之外,喜用五 爪龙,且用量多在309以上。对于心衰的辨治,强调病证结合,灵 活变通。根据心衰的不同病因,适当调整治疗方案。病因为冠心 病者,多见气虚夹痰、痰瘀互结,可用温胆汤加人参、白术、稀莶 草、田三七等,以益气祛痰、温阳通脉。若属阴虚,则多用温胆汤 合生脉散加减。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者,每有风寒湿邪伏留,易 反复发作,治疗则在原基础上加用威灵仙、桑寄生、稀莶草、防 己、鸡血藤、桃仁、红花以祛风除湿。病因为肺源性心脏病者,可 配合三子养亲汤、猴枣散,鹅管石、海浮石等温肾纳气,降气平 喘。病因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者,大多数肝阳偏亢,则需配合平肝 潜阳法,常用药物有草决明、石决明、代赭石、龟板、牡蛎、钩藤 等。原有糖尿病或甲亢的患者,证候多属气阴两虚,治疗一般以 生脉散加味。糖尿病患者可加山茱萸肉、桑螵蛸、玉米须、仙鹤 草、淮山药等,淮山药用量宜大,一般60—909;甲亢者则加用浙 贝母、生牡蛎、山慈姑、玄参等,以化痰软坚、散结…。 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 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