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主义与教育

改造主义与教育
改造主义与教育

论改造主义与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改造主义的历史背景,改造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人类学基础,改造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最后,对改造主义教育哲学进行评价。

关键词:改造主义教育

一改造主义的历史背景

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中,改造主义的思想曾以这种那种的形式存在过。比如,为未来的城邦进行设计规划的柏拉图,就是一个改造主义的哲学家。他勾勒一个正义的城邦,在这样的规划中,教育将构筑一个美丽的世界。柏拉图相信他所描绘的城邦是人们及其向往的。他要求彻底脱离当时古希腊的习俗,倡导性别平等,共同养育子女以及由哲学王来统治。在法律篇中,他又设想了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禁止索取利息,限制利润,人们像朋友一样共同生活的时代。

奥古斯丁等许多基督教哲学家宣扬改造式的改革,他们以此来形成一个理想的基督政权。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所宣扬的改革指向人们的灵魂而不是物质世界;但是这些改革当中也有关照物质的方面。二十世纪主要改造主义家布拉梅尔德指出奥古斯丁提出的一些难题,是后来的乌托邦式哲学家努力回答的,比如,人类历史是否会鼓励人们他们理想目标能够实现。赛特西蒙,查尔斯傅里叶,这样一些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在其著作中倡导的改造主义理念是通过发展各种形态的社会主义来实现的。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罗伯特欧文和爱德华贝拉米看到了技术的用途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物质财富,而为了改善全世界的人道状况。

马克思批判高谈阔论的,并像改造主义那样认为教育不应该像象牙塔的事物,而应该是一种变革世界的途径。马克思还集中研究了黑格尔的哲学,不过,黑格尔从理论的视角看待宇宙辩证运动,而马克思从经济力量冲突的视角去分析。今天,这些经济力量的冲突已经通过工人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显露出来。以前教育一直被用来作为保持现状的手段,因为它维护统治阶级或中产阶级的利益。然而,马克思认为,教育也能用来推翻这些阶级,使无产阶级掌权,他坚信资产阶级力量将逐步走向衰弱,并最终实现人类的统治。在马克看来,教育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潜在的策略,向人们灌输金钱利益思想,并让人们接受支持这种态度和观念。尽管金钱是中性的,但是通过劳动产品和金钱的交换,劳动者被剥夺了自由。因此工人受到这个制度剥削,他们的生产能力被用来交换金钱这种符号价值。

斯金纳强调运用条件反射或行为推动机的方法,在他的《瓦尔登第二》主要通过提高技能使日常生活发生重要而显著的变化。在《超越自由与尊严》中斯金纳主张,人们不可能在传统之下获得自由,他们必须果断的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次序。

纵观从柏拉图到斯金纳,我们发现,许多乌托邦的思想家都把教育作为社会变革主要方式。

二改造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人类学基础

1、哲学基础:改造主义教育的本体论强调人的经验乃是第一位的。但是,改造主义之所谓经验,不同于进步主义强调的个人经验,而主要指团体经验。在认识论方面,改造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知识的获得无须采用神秘的、超自然的方法,认识论的方法与目标是受人类物质的、经济的和实际利益所决定的。此外,改造主义不承认绝对的终极真理。他们认为知识和真理的出发点是社会,而不是个人。知识产生于对社会目的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社

会目的之方法进行探索的团体。在知识获得方面,改造主义认为,进步主义主张的实验与“解决问题”可以作为认识的方法而加以使用,但这些都是有其缺点。在价值论方面,改造主义与杜威的价值观有着更多一致之处。价值和存在的情境紧密相关,而且在不同的存在背景中价值也不同。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价值乃是由“社会一致”决定的社会目标。价值将随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存在任何不可以改变的价值。

2、人类学基础:20世纪初,人类学的方法开始应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也激发了人类学家利用人类学研究的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人类学以文化的观点研究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指出了教育具有传递文化、转变文化和改造文化的功能。人类学的观点对改造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造主义认为,教育不应该成为传递文化的工具,使年轻的一代适应现存的文化。有一些传统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而且年轻的一代生活的条件同他们父辈生活的条件是不同的。如果教育旨在使儿童适应,那么儿童就不关心变化,不致力于现有环境的改善,因而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改造主义认为,人的最高价值是他的自然的潜在能力的充分实现,教育就是充分解放个人的创造力。在改造主义看来,要使个人在社会方面获得自我实现,其障碍不仅仅在个人方面,社会、政治、经济的环境也是一种阻力,而且,当时制度的模式将妨碍教育发挥作用。所以改造主义者主张,要使获得充分的自我实现并获得好的生活,必须要对社会加以改造。当代青年必须学会与传统的社会期望作斗争,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智慧来证明,人不但能够理解他的环境,而且还能改变环境。

三改造主义哲学。从传统意义上说,改造主义不是一门哲学;也就是说。他并不企图做详细的认识论或逻辑逻辑的研究。上文曾指出过,改造主义就是一种纯粹的的社会哲学。我们与其说它的主要领导人专门的哲学家,还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这是因为改造主义者关注社会文化状况,以及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结构才能更易于人们的广泛参与。

乔治康赤与西奥多布拉梅尔德就是很好的证明。布拉梅尔德更接近传统哲学家的形象,更深入地揭示了改造主义哲学的本质。康此是位兴趣广泛的活动家和学者;尽管他们拥有许多哲学方面的知识,但其作品和专业活动都关注大范围的社会革新。

乔治康此出生于一个乡村家庭,它的成年生活在美国主要的一些大学和学界度过。他游历许多国,并从事了大量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对前苏联。康此与杜威认识,并受到这位哲学家的社会信念的极大影响。康此在改造主义方面留下了一本短小但被广为阅读的著作,即《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次序吗》。这本著作的第一次公开发表在一次全国教育会上,由康此的三个演讲组成,“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失序吗”这一主题使教育者们大为震撼。康

此对苏维埃共和国的斗争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930年回国,当时正值大萧条时期,美国陷入一片社会动荡之中。在康此看来,这一社会状况产生没有设么借口,而且可以避免的。他竭力唤醒教育家,以发挥他们在社会文化改造中的战略作用。

康此传递的主要的信息是,尽管教育历来都是传递文化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及工业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将教育作为建设新的文化模式,消除社会恶势力的积极力量。康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者必须设想对社会根本变革的前景,并努力使之实现。他认为,教育者不应该舒舒服服地满足现有的状态,支持社会目前的局面,而应该承担更为困难的任务,成为社会的改革者。他对进步主义教育有些不满,指责它成为“自由思想的上层中产阶级”的代言人。他说:如果进步主义者是真正进步,它必须从这一阶层的影响中解放出来,直接的勇敢地面对每一个问题,应着手应对生活各种赤裸裸的现实;它要建立一种与社会有机联系,形成一种现实的,广泛的福利理论,勾勒一幅人类历史的滚滚向前。充满挑战的图景,而不再像今天那样对压抑和灌输如此的恐惧。

康此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社会变革责任,这一观点受到谴责,他受到批判,并被指责为同情苏维埃的人。批判康此的人认为,学校是个相对较弱机构,并不能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然而康此的观点并不仅仅限于学校,他的激进主义思想更为深刻。确实他们指出“学校不应促进人和改革,但应学生具有向前发展视野,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努力去激起他们的忠诚和热情”。对他来说,所有机构和习俗都应该平批判性检查,学校则可作为一种恰当手段。然而,真正的改革宽文化领域,是彻底的。

西奥多布拉梅尔德,布拉梅尔德对改造主义发展完善的教育哲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他写过许多书,包括《趋向改造的教育哲学》《教育就是力量》和《教育哲学的模式》。他居住在波多黎各,并在那里任教,主要教授哲学和教育哲学,此外,他还在美国一些主要的大学任教任职。

不管从教育上还是从文化上,布拉梅尔德都把改造主义看做一种危机时代的哲学。他看到人性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一条道路将人类引致灭亡,在另一条道路上,人类只有付出努力才可获救。总而言之,他将改造主义看做一种关于价值终极目标和意愿的哲学。虽然他非常明确自己应该选择哪条路,但是他又指出,没有什么能够让我们确信我们应该选择哪条道路。

在布拉梅尔德看来,处在现代文化当中的人们面临着众多困惑和冲突:一方面,人类有着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巨大能力,另一个方面又有着走向毁灭的强大力量,他认为,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拥有明确的目标。广而言之,这就要追求全世界的范围的联合,要求人们放

弃狭窄的民族主义偏见,使全世界成为一个大联合体。这就需要建立全世界的政府和全球文化,“在这种文化下,为了世界和平这一共同目标,所有宗族,国家肤色和宗教信仰的人走到一起,团结在维护国际失序的旗帜下”哲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探究世界联合这一核心目的下不同概念的含义。人们需要一种民主的价值趋向,在这种取向下,人们仍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引导自己和控制自己,并进而影响相关的人。世界政府包括多数派的政策制定,以及少数派批评意见的提供;而教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

改造主义者倾向于从整体看问题。他们认为,问题是相互重叠的,人们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会引发另一个问题;但是他们又坚信,只要鼓励人们视角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几率会大大增加。改造主义者指责到,尽管片段式推进方案有良好的动机,但是修补问题而已,并没有解决它们,并且很可能不知不觉的带来了其他问题。

四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改造主义

1、教育目的:改造主义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在学校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虽然进步主义主张持续不断的变化,并通过不断地解决个人和社会的问题来促进社会进步,但他们实际上帮助人“适应”而不是“改变”社会的工具。改造主义认为,教育固然需要帮助人们适用社会,但这决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直接促进社会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

2、课程:改造主义者看到,进步主义主张的以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课程,旨在给儿童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与生长的机会,这种课程已经不适合改造社会的需要。他们认为,迫切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发生作用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力量。学校的课程也应该包括各种社会问题。改造主义者批评当时流行的课程,迷恋过去,无视现存的问题,且无力解决未来的社会问题。

3教育方法改造主义对当时学校使用的大多数教学方法持批评的态度,因为旧的方法支持并加强传统的价值和现状,而且抵制变化,教师不知不觉地成了传统价值和观念的维护者。在改造主义看来,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与教师获得解决文化危机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坚信这个任务的价值。当然改造主义者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康茨主张灌输,他提出,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育除了必须有勇气正视社会问题、正视生活的现实,学校与社会建立有机联系等等之外,还必须不要像目前这样把强迫接受和灌输视为洪水猛兽。他还强调指出,所有的教育都包含有很大的强迫接受的成分。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要排除强迫接受是不可能的事,社会的存在和演变依赖于它,因而它是特别需要的。改造主义中也有不同意康茨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改造主义者的解决办法是正确

可靠并且是迫切需要的……民主的目的只有通过“社会一致”的民主过程才能够获得。学校教育的过程应该成为民主实践的过程。

4、学校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改造主义者强调合作的作用,学校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因为社会的文明取决于该社会成员在多大程度上用理智的合作的方法来取代赤裸裸的竞争。学校还必须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加以对待。改造主义者通过自己的课程、民主的方法说服学生改造社会。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社会中。

5、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在改造社会方面起模范的作用,教师要勇敢地面对社会问题,教师要同社会建立更好关系。教师要敢于参与政治活动,在社会改造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除了自己要行动起来之外,还要说服学生投身于社会的改造。

五对改造主义教育的评价

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哲学观方面,同样是实用主义的,在儿童观方面也有类似之处,所以才自称是进步主义的真正继承者。正如布拉梅尔德所说过的,改造主义教育哲学,“从进步主义哪里学到的东西。在某种形式上这两种理论这样相似,以致人们可以合理问,他们实际是否分离的开但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也有不同之处,如进步主义教育更多强调个人中心,关心个人的成长,主张个人主义教育;而改造主义教育是强调社会中心,关心社会的改造,主张社会改造你的教育。

尽管二者有上述的不同,但由于他们的哲学基础是相同的,因而在本体论方面,同属于主观经验论者。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差别,虽然从进步主义的的强调个人经验发展为强调团体经验,但这种团体经验与实用主义的经验并不相同,还是以主观经验为主题。他们对于真理的理解,还是以是否有用作为检验的标准,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实践。布拉梅尔德认为社会问题的真理性,取决于团体的一致同意,只不过是多了几个个人而已。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的社会,社会所有的成员不可能共同的目标,因此所为的社会一致,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奈勒对改造主义的这种设想,也曾提过这样的批评:很难设想像美国这样一个多元的民主社会,能够就布拉梅尔德所建议深远变革达成一致意见。虽然这一批评并未道出社会问题的实质,但也指出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在社会改造问题上,改造主义者通过教育来实现理想社会,以致社会民主和世界民主。改造主义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来设想理想社会的。其结果也只能是对资本主义的修修补补。因而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其实质是一种企图消除经济危机和文化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实际上不可能的。另外,把教育视为社会失序的创造者,而不讲教育首先受社会所制约,并企图用教育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也是过分地和恰当地强调教育作用的维新史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育的哲学基础》HowardA.Ozmon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解读分析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解读分析 一、.摘要:实用主义教育是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通过长期卓越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构筑了一丰富、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一下几点分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背景及基础;教育的价值与职能;教育目的论说;杜威经验课程理论的评说;教学的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思想等。 二、关键词:经验课程;无目的;从做中学;三位一体 三、正文: 1、前言: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其间得到过许多由衷的褒扬也受到过不少 严厉的贬斥,但无法否认的是,实用主义教育曾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经过百年时间的冲刷和沉淀,一些重要的观点学说不是消失殆尽,而是愈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当今各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给人们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是如此,其形成既与当时社会发展密切联系,也有着相应的理论基础。这正是我们分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原因所在。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本文主要就能够体现实用主义思想的深刻内 涵并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内容进行解读分析。 2、本论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密切关联。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哲学 家皮尔斯。1878年,皮尔斯在《我们怎样使观念明确》一文中,首次提出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他认为实在依赖于信仰,不是因为对象是实在的人们才能对它产生信仰,而是因为人们对它有信仰,它才能成为实在的。一个概念是否清楚明白,是否有意义,要看它的实际效果和功用,亦即概念的意义是由其实际效果确定的。皮尔斯的实用主义思想在另一个哲学家詹姆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的重申和退从下得到人们普遍关注,并成为当时美国风行一时的哲学思潮。詹姆斯提出一切实在的东西都是经验,一切经验也都是实在,整个世界统一于经验,经验与实在是等同的,经验是我们认识的源泉,是直接的生活之流。 杜威继承和发展了由皮尔斯创立、詹姆斯使之体系化的实用主义哲学,并把它具体应 用到社会事务和教育领域中。在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中,“经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这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经验。可以说,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理论。而是一种立足于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无论对于自然、社会,还是认识和真理,他都企图确定他们对人的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教育的价值与职能,杜威在其论著中有很多阐述。要实现人生的美好,教育则应 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满足个人的身心发展需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通过指导人的生活经验,增长人的生活智慧,培养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使人学会过美好的生活。杜威理中的美好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这种民主社会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中有着数量更大和种类更多的共同利益,而且更加依赖对作为社会控制的因素的共同利益的认识;二是各社会群体之间能够更加自由的相互影响,并通过应付由于多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新的情况,设计习惯得以不断地重新调整。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前不久,我去图书馆借了本杜威的《民主与教育》,下面,结合大师们的研究,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活相结合。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

首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恶习——学而优则仕,学习有了一层功利性的色彩,而不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其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与实际生活的分离,教育改革只局限于教材不断频繁地变换,而没有触及实质性的东西——教育理念。 最后,要关注的是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的教师,他们思想的转变直接影响到祖国花朵的培养方式,如果还是老方式,如何能为祖国培养“实用”人才。 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总纲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在美国创立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和接受民主的教育。力图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力图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者的哲学王而进行的阶级统治。也不同于卢梭的原著《爱弥尔》缺乏实践的支撑脱离实际,空想式的乌托邦。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经验,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纵观杜威的一生,其出生与青少年经历平淡无奇,才资平平。他在小学与大学却也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意义的东西,倒是在这期间的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书籍有大量阅读。因为当时的美国教育已经深陷窠臼,走向僵化机制,已经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这让我想到了当前我国的教育,与美国的老式教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下,学生的成绩为了上好学校在学校里机械的学习,很多学生长期在这种教育作用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摘要]: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思潮。在它的发展历程之中,出现了数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思想,本文从进步主义教育的始末出发,梳理其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以期找出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借 鉴之处。 [关键词]:进步;进步主义教育;观点;借鉴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儿童解放,以适应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提出的各种需要。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物质生产方式、交通、运输的巨大变革。由此带来了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大批城市的兴起。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教育,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发展起来的。 一、“进步”的界定以及进步主义教育的含义 在进步主义教育的研究中,有关概念的分析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产生了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研究范围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与进步主义教育直接相关的首先是“进步”这个概念。在英语中,“进步”(progress)一词出现于15世纪,此后几百年间其词义不断丰富,但其内涵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表示向上、向前或向更高阶段和状态的行动、运动、活动1。这与现代汉语中“进步”的含义并无根本不同2。所不同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中,进步不只是一个词汇、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观。 1 J.A.辛普森等.牛津英语词典[M].伦敦.牛津克莱伦顿出版社,1989:593一59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82.

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续译 一、序言 滕大春先生(1909.10.13-2002.12.16),1928年在北京接受高中教育。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受到北大伟大爱国精神和严谨治学传统的影响,在做人和求学的志趣上深受启发。193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赴济南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除在师范部任课外,主要精力投入附小改革工作,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和“从做中学”的理论落之于实际。1986年,获得全国外国教育史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任河北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河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高教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老年教授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近70载,声名远播,建树非凡。在外国古代(东方)教育史、美国教育史、卢梭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均有卓越成果,著述丰硕。出版了《美国教育史》《今日美国教育》《卢梭教育思想述评》等专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德国教育史》等译著;主编多部著作,主要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教育通史》(共六卷)。此外,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分支主编和《教育大辞典·外国教育史》分卷主编。[1] 该书要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断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研究这本巨著必须掌握这一点。[2] 本书共分26章。依杜威在第24 章的划分, 约含3个部分。实际上,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再后各章系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书中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3] 看书不应仅仅从细节进行揣摩,因而在看书之前,对这本书的整体框架进行把握也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学会顺着作者的角度去阅读这本著作。 杜威理解中的民主社会: 他说衡量社会不能单凭主观臆想来制定标准,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应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优良社会应当便于和善于与其社会交通,是开放型而非封闭型的社会,是人类共存、共利和共赖的社会。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既要冲破阶级的和种族的界限,还要冲出国界,使人类出现与日俱多的接触点和互惠点。[4] [1]https://www.360docs.net/doc/3d6866981.html,/view/454001.htm?fr=ala0_1_1 [2]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 [3]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

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之比较,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改造主义、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教育理论之比较兼论其对我 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本文对本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改造主义教育、要素 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的思想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对他们产生的背景、长处、弊端进行辨析与概括,并分析三种教育观对我国现时的教育过程有何积极作用。 【关键词】: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教育比较、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发展,随之产生了教育的重大发展与变革,不仅体现在教育制度的调整与改革,也普遍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的新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派别。这些教育思想流派虽然其中心观点不同,论据不同,结论也各异,但他们都是在对人类古代、近代教育理论进行历史的鉴别与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新主张,也都立足于现时代的需求来对教育现象进行新的探索、认识,并提出新的教育价值观,重新论证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在每一流派的思想见解和理论体系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政治、哲学、教育观),但也都具有反映和应答现时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有益的理论概括,他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揭示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对以往教育理论财富做出了新的增添,对指导、开拓人类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也是在那一时期前后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他们的中心观点不同,论据不同,结论也各异,以下将从不同层次对他们进行比较与辨析。 一、三种教育思想流派产生的背景及其比较。 (一)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它承认,“正在形成中的改造主义哲学从进步主义那里学到了最多的东西”,改造主义的信念在于“试图改正进步主义的弱点”,“补充、统一和加强它的成就”,使它们“将会最好的保存和延续下去”。①可见,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的继承、改变和补充。 而要素主义教育以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由于实用主义教育的盛行,学校教育普遍忽略了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强调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经验为主以及采用设计教学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散,学校管理混乱。于是主张重新恢复学校教育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地位,重新加强对青少年的训练,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永恒主义教育对实用主义教育的观点也是猛烈抨击的,它认为实用主义教育给教育实践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教育看成是没有目标的一种不确定的过程,忽视了受教育者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永恒道德的掌握;第二,过于强调儿童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生长、活动和个人经验的满足,忽略了智力和理性的发展;第三,实用主义教育者把教育看成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并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实用主义教育的上述不足,才使得教育没有很好地担当起维护永恒的社会秩序这一重任。② (二)与社会危机与和类重大事件的关系。 改造主义教育的产生是由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使资本主义制度遭到严重的打击,也使资本主义的文化观点有了重大的变化。在美国教育界中,许多人纷纷出来指责盛行一时的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软弱无力,破坏了传统社会文化的稳定性,强烈要求以新的传统教育代替进步主义教育。并试图寻求一条使学校教育能为建设一个没有经济萧条的新社会作出贡献的道路。 要素主义者正是为了挽救美国社会的危机而提出他们的教育主张的。二三十年代,美国正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民主力量的加强,使美国统治者们忧心忡忡,努力设法寻求和采纳各种专门的指导来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改革上的影响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改革上的影響 外文所碩二 G931205 張維珊 杜威,是實用主義發展上的重要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積極推動社會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致力於民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實踐者。他的思想,對於美國的教育哲學有非常大的影響,同時形成了美國繼實用主義之後而起的實驗主義哲學體系,也間接的影響到進步教育。此份報告將大觀的介紹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以及其對後世教育改革上的影響。 一、實用主義之興起與發展背景 1. 實用主義的發展 實用主義是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之交興起於美國的一種哲學運動。一般以皮耳士、詹姆斯及杜威這三位作為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因為三個人皆為美國人,所以可以說實用主義也被稱作是道地的美國哲學。以發展上的順序而言,皮耳士最早提出實用主義,他於一八七八年提出了pragmatism一詞,到了一九0七年,詹姆斯出版了『實用主義』一書,實用主義的理論才更加系統化。在思想發展的順序上,我們可以說詹姆斯的實用主義是受到了皮耳士的啟發,對皮耳士而言,實用主義只能與科學哲學發生關聯,但是詹姆斯卻把實用主義帶進道德哲

學及宗教哲學的領域中。就實用主義之推廣而言,詹姆斯當居首功,而世人也多由他的著作認識實用主義。而杜威,更把實用主義的觀念應用到許多學術領域與社會研究的層次探討。 2. 實用主義行成的背景因素 實用主義的形成是與工業革命、民主運動、科學思潮及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很大的關係,以下就這四點分別說明。 (一)工業革命-因為工業革命而帶動了工商業的發達與城市的興起;各個行業的繁榮而促進了普通教育的擴張與職業教育的抬頭。而同時的由於社會的劇變,勢必會引起不少新的社會問題,又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法。所以工業革命在實用主義的沿革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二)民主運動-實用主義者認為民主是時代的潮流,他們接納民主的思想,且大力的推動民主,他們不僅是希望政治民主化,更希望社會民主,不僅是個人的追求民主,也要讓全世界的人都學習民主 (三)科學思潮-實用主義萌芽的時代,也正是科學成就輝煌的時代。 科學對實用主義的影響很多,主要可以從三方面概述之。第一、把科學方法當作是求知的工具,即所謂的觀察與實驗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產生新知識,也可以用來驗證舊觀念,這都是實用主義者所強調的。第二、把科學的觀念看作可變的結果。由於科學的新發現不斷地修正舊觀念,使實用主義者改變了對科學的看法。第三、把科學方法用來研究社會與哲學。尤其是杜威,他試圖把科學的方法應用在社會問題的處理及哲學的研究方面。杜威認為,思想是我們可以利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我們由有問題的情境走向安全可靠的情境的整個過程,就是思想的表現,也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同時他並建立了一套探究的邏輯和工具主義的真理理論,由此可知,科學對於實用主義的影響相當深遠。 (四)達爾文的進化論-十九世紀後期出現的達爾文進化論,對當時整個西方的思想界都是個巨大的衝擊,實用主義者當然不例外。實用主義的宇宙論及相對的真理論,都是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3篇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3篇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下面是美文阅读网为大家带来的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让我们知道以前的一些历史任务,为我们做出的贡献。 在这六个地方中有几个地方的印象让我觉得非常深,首先就是中国纪念堂。孙中山先生就是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官洲市大型合演出的重要场所。从80年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最喜爱参观游览胜地,所以中山纪念堂给我的印象很深。 另外我觉得越秀公园的镇海楼也是一个游览胜地。镇海楼位于越秀山小蟠龙上,又名“观海楼”。因为当时珠海河道很宽,所以将“望海楼”改为“观海楼”。因为当时珠海河道很宽,所以将“望海江”改为“望海楼”。又因楼高五层,故又俗称“五层楼”。 通过去参观这六个教育基地,我才深深地认识到这些基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价值,让我受益匪浅。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9月2日下午14时,慈溪阳光实验学校为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做好“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在体验型德育的理念引领下,隆重举行爱国升旗宣誓仪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全校师生佩戴红领巾,手举五星红旗,在大操场排列成“1945—2016”和“70”的数字以及校标图案。此数字图样代表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至今过去七十周年。而今天,9月2日,正是70年前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向同盟国签署投降协议的日子。在704班龚柳伊同学的主持下,全校师生面向国旗庄严敬礼,齐唱国歌拉开本次升旗宣誓仪式的序幕。 随后,学生代表705班徐于思发表国旗下讲话,呼吁同学们站在70年的门槛上回顾历史、缅怀过去,铭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珍惜当下和平幸福的学习时光,用更蓬勃的热情投入到各自的学习生活中去。中学部张科老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重申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我校全体师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最后,由许副校长领誓,全体师生庄严宣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操场上回荡的宣誓声中,全体师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民主主义与教育心得体会 在这本书中,有着哲学功底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杜威用睿智的话语来阐述教育与民主,简单的话中潜藏着深刻的含义,将教育的相关知识讲的深入浅出,能激发我们很多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新的想法,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只要生物能忍受,它就努力为它自己利用周围的力量。它利用光线、空气、水分和土壤。所谓利用它们,就是说把它们变为保存它自己的手段。只要生物不断地生长,它在利用环境时所花费的力量得大于失:它生长着。”“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其实生存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更好的生存,如何使生活变得体面,活的有尊严,有价值,得到他人的敬重和赞扬。尽管现在就业难,但是找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还是不难的,找不到体面的非体力劳动工作,但是体力劳动还是很好找的,比如车间女工,再比如餐厅服务员,超市营销员等,但是这种工作会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不想穷其一生在这种枯燥琐碎劳累的工作上,因为这种工作,不被人敬重,没有我们一直追求的价值感,所以难以忍受。我曾经在小学实习过,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和小学生在一起,或许小学教师是我真正向往的工作,同学的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心,还有学校老师的尊重,都让我体会到

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虽然小学老师也需要耗费脑力,甚至需要熬夜备课,但是我还是很快乐,一堂成功的授课就让我无比自豪。 “事实上,初生的孩子是那样不成熟,如果听任他们自行其是,没有别人指导和援助,他们甚至不能获得身体生存所必需的起码的能力。人类的幼年和很多低等动物的崽仔比较起来,原有的效能差得多,甚至维持身体所需要的力量必须经过教导方能获得。”所以教育成为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或者长辈的示范或教导,我们才能知晓,不学习就是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是未开化就是愚昧无知。因为个人的天生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具备生活所需要的能力。不管是初生的孩子还是世故的成人,都需要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极限的,只有继续学习才能进步,不思进取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积极向上,树立终生学习的人生态度,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从而更好的生存。 “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我十分赞同杜威的这种看法,沟通能创造奇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灵感的激发,也是来自于沟通,通过相互交流,就能帮助我们产生新的创意。很多作家写书没有灵感时,就会到人群中,朋友中去寻找灵感,往往朋友的无心的一句话就能激

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杜威以其实用主义哲学等为基础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的基本原则等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标签: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现代价值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声誉的教育家。杜威一生中,曾反复地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他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这些新型的教育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实用主义的来源及其内涵 实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流派之一。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学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半期,本世纪的前三十年达到鼎盛时期。 “实用主义”一词来自希腊文,是行为的意思,然后引申为“实践”的含义。实用主义的奠基人皮尔士最先用此词来表证实用主义。其基本精神上反对理论思辩,崇尚行为,注重效果。这种精神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探索,实践,求实,进取。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很多,其主要学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从个人、个人的活动和境遇出发,研究和解决与人有关的哲学问题。第二,多元论和相对主义,强调偶然性。第三,强调人的生活的意义,强调信仰的重要性。第四,注重行为,认为人的本质是活动,人以自己的事业和达到自己的目的行动为中心,效果有用性是检验人的思想和行动有无意义的标准。 概括起来说,实用主义是以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非理性主义为特征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它由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在19世纪70年代创立,后经詹姆斯、杜威等人加以补充和发展,至20世纪20、30年代,成为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时髦”思想之一。实用主义把个人的行为效果归结为对自己“是否有利”,“有用”当作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 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

民主社会的教育 一、著作背景 1.写作背景 19世纪末,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革新运动。美国传统教育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脱离社会,二是脱离儿童。这次教育革新运动要代之以全新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2.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柏林顿。1875年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1882年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继续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1896年他创办杜威实验学校,用以检验教与学和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至退休。其主要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作为经验的艺术》(1934)、《经验与教育》(1938)等。 杜威于1894年至1904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系主任。这十年是他改革教育的尝试阶段。杜威顺应当时的新教育潮流,围绕两大中心进行探讨:一是使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二是使学校和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规律合拍。1896年,他创立了实验学校,进行课程、教材和教法上的实验,把教育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他把以粉笔和口讲为形式的课堂改变为儿童由活动而求知的课堂。根据教育改革的实践,他于1897年发表《我的教育信条》,1899年发表《学校和社会》,1902年发表《儿童和课程》,虽都篇幅简短,但发人深省。之后因与芝加哥大学校长教育理念分歧,杜威离开芝加哥大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经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他于1916年才著成《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一具有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著作。 3.写作意义 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杜威

改造主义与教育

论改造主义与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改造主义的历史背景,改造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人类学基础,改造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最后,对改造主义教育哲学进行评价。 关键词:改造主义教育 一改造主义的历史背景 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中,改造主义的思想曾以这种那种的形式存在过。比如,为未来的城邦进行设计规划的柏拉图,就是一个改造主义的哲学家。他勾勒一个正义的城邦,在这样的规划中,教育将构筑一个美丽的世界。柏拉图相信他所描绘的城邦是人们及其向往的。他要求彻底脱离当时古希腊的习俗,倡导性别平等,共同养育子女以及由哲学王来统治。在法律篇中,他又设想了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禁止索取利息,限制利润,人们像朋友一样共同生活的时代。 奥古斯丁等许多基督教哲学家宣扬改造式的改革,他们以此来形成一个理想的基督政权。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所宣扬的改革指向人们的灵魂而不是物质世界;但是这些改革当中也有关照物质的方面。二十世纪主要改造主义家布拉梅尔德指出奥古斯丁提出的一些难题,是后来的乌托邦式哲学家努力回答的,比如,人类历史是否会鼓励人们他们理想目标能够实现。赛特西蒙,查尔斯傅里叶,这样一些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在其著作中倡导的改造主义理念是通过发展各种形态的社会主义来实现的。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罗伯特欧文和爱德华贝拉米看到了技术的用途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物质财富,而为了改善全世界的人道状况。 马克思批判高谈阔论的,并像改造主义那样认为教育不应该像象牙塔的事物,而应该是一种变革世界的途径。马克思还集中研究了黑格尔的哲学,不过,黑格尔从理论的视角看待宇宙辩证运动,而马克思从经济力量冲突的视角去分析。今天,这些经济力量的冲突已经通过工人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显露出来。以前教育一直被用来作为保持现状的手段,因为它维护统治阶级或中产阶级的利益。然而,马克思认为,教育也能用来推翻这些阶级,使无产阶级掌权,他坚信资产阶级力量将逐步走向衰弱,并最终实现人类的统治。在马克看来,教育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潜在的策略,向人们灌输金钱利益思想,并让人们接受支持这种态度和观念。尽管金钱是中性的,但是通过劳动产品和金钱的交换,劳动者被剥夺了自由。因此工人受到这个制度剥削,他们的生产能力被用来交换金钱这种符号价值。 斯金纳强调运用条件反射或行为推动机的方法,在他的《瓦尔登第二》主要通过提高技能使日常生活发生重要而显著的变化。在《超越自由与尊严》中斯金纳主张,人们不可能在传统之下获得自由,他们必须果断的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次序。 纵观从柏拉图到斯金纳,我们发现,许多乌托邦的思想家都把教育作为社会变革主要方式。 二改造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人类学基础 1、哲学基础:改造主义教育的本体论强调人的经验乃是第一位的。但是,改造主义之所谓经验,不同于进步主义强调的个人经验,而主要指团体经验。在认识论方面,改造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知识的获得无须采用神秘的、超自然的方法,认识论的方法与目标是受人类物质的、经济的和实际利益所决定的。此外,改造主义不承认绝对的终极真理。他们认为知识和真理的出发点是社会,而不是个人。知识产生于对社会目的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社

2018年教育综合知识模考大赛(第一季)试卷+答案

2018年教育综合知识模考大赛(第一季)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小题0.8分,共56分) 1.下列行为活动中,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偷车贼将偷车的秘诀告诉徒弟 B.妈妈告诉聪聪不要随地吐痰 C.三岁的小刚去端一杯热水,烫到小手之后知道要等水凉一下再拿 D.小花偶然发现从学校到家的近路,从此她改变了回家的路线 2.下列关于教育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把个体从自然人转为社会人,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B.教育的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功能,不能转变为显性功能 C.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在社会中都存在 D.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积极的,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 3.在《教育学》课上,同学们就教育的起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看法。下列看法中,哪种观点承认了教育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A.教育是由人格化的上帝创造的,体现神或者上帝的意志 B.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教育是一种本能 D.教育是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统一 4.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新的思想流派。该理论流派认为学习者的兴趣和目的必须由富于经验的教师加以改造,教师是教材逻辑组织的主宰者,而且懂得教育发展的过程;同时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该教育理论流派是()。 A.改造主义教育 B.要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5.《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体现了古代教育的()特征。 A.非生产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道统性 6.下列选项中,人物和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卢梭:性恶论 B.杜威:提出五步教学法 C.赫尔巴特: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D.康德:把课程作为专业术语提了出来 7.下列哪个观点是由“中国幼儿教育之父”提出的()。 A.强调乡农学校的政教合一 B.现在的生活就是接受的教育 C.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D.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 8.张萌萌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起到塑造学生的灵魂和品格的作用。”,刘咚咚却说:“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决定学生的命运。”依据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可以得出刘咚咚否定了()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二因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是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三个问题。杜威认为“是什么”的问题,应由科学,而不是由哲学来解决。“为什么”和“有什么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而,实用主义哲学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只相信人的经验。人的经验就是真理的尺度。有用的就是真理,没有用的便是谬误。以事物的多样性而抹杀事物的共同性,以事物的多变性而抹杀事物的永恒性,以事物的价值形态取代事物的实体形态。实用主义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价值哲学。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而,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他的教育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的。2. 社会个人主义的社会观杜威从“人性论”观点出发。并接受了实证主义者的“庸

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把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原因看作是带有人类原始本性的个人的结合。社会既然是人性的组合,因此教育在改进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使社会进步,只需要采取发展人性、激发智慧的教育方法,而无需进行阶级斗争。杜文这种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反对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观点是改良主义。即通过对个人的教育达到社会改良的要求。3 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杜威认为,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有机体处于一种本能的需要,而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他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和探索的本能。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社交和艺术表现与探索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可见,杜威所强调的“做”基本上是指基于生物本能需求的一种“活动”,与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心理学也叫“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了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这个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杜威认为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反对仅仅研究意识的内容。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学家应关心的是整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 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一块石头,它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也可以用“经验”来代替“生活”这个词。同时,他认为“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会是这种生活的延续呢?对于这一点,杜威在文章里回答了我。他认为“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因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面临死亡,如果在临死之前没有将生活中的那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那么毫无疑问生活将无法延

教育思想

20世纪前半期的重要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潮 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50年代真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康茨和布拉梅尔德。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3.强调行为科学对象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5.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批判进步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巴格莱、贝斯特、康南特和里科弗等。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三)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建立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之上。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阿德勒和法国的阿兰及英国的利文斯通等。 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 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地。代表人物有法国神学家马利坦。 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复活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年)的经院哲学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4.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五)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产生于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整个西方世界流行,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和奥地利的布伯。50 年代,美国教育家奈勒、莫里斯等将存在主义运用于教育理论,于是形成一种教育思想流派。 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 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 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 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中介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1.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2.程序教学 3.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马莉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基点,透析杜威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揭示其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现实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是当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 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杜威来中国访问并讲学,随后他的学生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人大力宣传,因此,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也得到了传播。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哲学是实用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该理论的首倡者皮尔斯(1878)认为,“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即在于它能引起人的有效的行动,我们思考时,只须考虑它含有什么样可能的实际效果”。在他看来,不产生效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就是有用”。这种观点虽然是主观唯心的,但对于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开拓创业、发展工业的美国来说,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用主义另一代表詹姆斯继承了皮尔斯关于“存在就是有用”这一观点,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有用就是真理”的观点,指出“一个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10篇完整版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一):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五月一日的早晨,踏着一早的清新,沐浴着阳光,我来到北京参观了位于海淀区复兴路的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军事历史类博物馆,是一个承载着中国历史革命的地方,是凝聚了中国英雄儿女血与泪的地方。 一进大门,一片军绿色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里瞬间便涌出一股崇敬之情,顿时觉得连那里的空气都肃穆了。博物馆的大楼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书写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大型牌匾,为肃穆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份雄壮。 这次的参观,博物馆大楼正在修缮,无法进入到博物馆内部参观。虽然有一点点的遗憾,但这次参观也不是一无所获的。军事博物馆的兵器棚是露天的,我们能够随意地、近距离地参观。 中央的兵器库陈列的是各种坦克,这些坦克体积庞大,厚重的履带,坚硬的外壳,粗长的炮筒。一眼瞧上去,便能看出它们是体积庞大的杀伤性武器。这些武器有的是在战场上从敌军那里搜缴回来的,有的是中国自己制造的。不管它们来自那里,它们都对中国的革命有很大的帮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其中,有两辆坦克让我印象深刻。它们是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和美国造的M3A3轻型坦克。 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是在抗日战争后从日本关东军军营搜缴的。加入人民军队序列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战役战斗。在1948年攻打锦州作战中,董来扶等驾驶该坦克孤军冲向敌军阵地,消灭敌军火力点多处,为步兵扫除了前进障碍。因其战功突出,被任命为功臣号坦克,并作为领头车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另一辆坦克是美国造M3A3轻型坦克,在1947年鲁南战役中被我军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该坦克参加了攻打永固门的战斗,为了清晰把握打击目标,炮手沈许打开炮塔窗口,探出身子观察,并实施抵近射击,连续发射30多发炮弹,摧毁敌人碉堡,工事多个,为步兵冲锋扫清了障碍,该坦克因此被授予功勋坦克。 无论是冲锋陷阵,孤军作战,还是打开窗口,精确瞄准,这需要足够的胆量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爱国心。在那个混乱的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孤身前行,是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他们能够冲在前头,必定抱着一颗视死如归的心。子弹和炮火是无情的,一旦被射中,这些英勇的战士们便有可能牺牲在战场上。但是他们不怕,他们无畏于死亡,他们心底有个坚定的信念:为了抗战的胜利而不懈奋斗!正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战士们,才会留下如此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才会有抗战的胜利,才会有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虽然我们已经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依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