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新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专题突破练(A卷)【下载】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A卷 基础巩固)-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训练(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A卷·基础巩固(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含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物质”的含义及物质循环的特点是()A.有机物;循环性、全球性B.元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无机物;循环性、全球性D.元素;循环性、全球性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D.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C.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禁止对任何野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C.为解决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增加陆地面积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5.(2022·全国·高二)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以元素的形式进行的D.稻田除草灭虫能有效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关于下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环境容纳量e点以后,种群数量会始终保持不变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e点上移,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D.可以选择图中c点对应的时间,作为最佳消灭灰鼠的时间8.(2022·全国·模拟预测)信息传递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不管是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是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第九单元第32讲人类与环境随堂高考(含解析)新人教版
1.(2011 ·高考江苏卷) 以下对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栽种后快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 ( 小龙虾 ) 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域后快速扩散,对农田有必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此后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成立自然保护区推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生殖,迁移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成立自然保护区推行就地保护分析:选 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处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必定危害的现象。
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当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遇到威迫, A 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当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批生殖并快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 B 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成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 C 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 D 项正确。
2.(2011 ·高考海南卷) 某地域常年栖息着30 万只鸟类,此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目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爱好集体活动,常集结成宏大的鸟群在天空回旋,形成壮观的景色。
该地域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消除其余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 万只以上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行将使该地域()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定减弱B.鸟的种类必定增添C.农林害虫数目必定大幅度上涨D.生态系统的构造必定发生变化分析:选 D。
栽种单调树种会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减小,生态系统可能会遇到损坏,故 D 正确;单调树种使害虫种类减少,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 B 错误;招引20 万只以上灰椋鸟,必定会使农林害虫数目将减少, C错误;竞争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不属于种内关系, A 错误。
2020年高考高三冲刺一轮 金卷--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 含答案
实用文档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第九单元(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 .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 2.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 值后,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 D .种内斗争最激烈 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B .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年龄金字塔可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C .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为纵坐标绘制的D .种群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在种群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的分布型可能相同4.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B .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同步的C .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D .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呈指数增长5.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 年的种群数量/(t-1)年的种群数量。
2020高考生物大二轮新突破通用版专题限时集训10 生命活动的调节(A)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A)(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2019·龙岩市高三期末)下图为正常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外液,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A液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血红蛋白等物质B.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引起A液pH的剧烈变化C.A、B、C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时,C液含量明显增加D[A液是血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的缓冲物质碳酸氢钠会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pH保持在7.35~7.45之间,B错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C错误。
]○2.(2019·安徽省皖西南高三期末)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细胞X、Y之间的传递过程,其中5羟色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为突触前膜,可以是神经细胞的轴突膜B.图中蛋白M是5羟色胺的受体,同时也能协助K+大量进入细胞C.5羟色胺和蛋白M结合后,可能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5-羟色胺降解酶活性增强,将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发生B[5羟色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蛋白M可携带Na+进入细胞,B 错误。
]3.(2019·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诊断)为探究长期摄入高碘及硒对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随机分为3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饲养4个月后测定血清中T4的含量,处理方法及结果见下表。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4A.据表推测,对照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最高B.为确保实验的严谨性,还需要增加单独补硒的实验C.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据表分析,补硒能缓解高碘导致的小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减少A[据分析可知,高碘组的T4含量较低,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较弱,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应高于对照组,A错误;根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需要增加单独补硒的实验,以确保实验的严谨性,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根据表格数据,高碘加硒组的T4含量与对照组接近,高于高碘组,说明补硒能缓解高碘导致的小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减少,D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突破题型专练【共6套44页】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__准确跨越“128个坑”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2史实方法类__广记归纳勤总结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3图解图示类__有效“架桥”破解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4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__“顺水推舟”破解法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5计算类试题__运用数学思维解答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6信息给予类__“去粗存精”突破法专练含解析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准确跨越“128个坑”通过对比历年的高考试题,高考选择题大多属于这类题型,题干描述简练,多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这类形式命题,四个选择项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在理综抽测考试中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1.[2019·全国卷Ⅲ,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解析:本题借助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高尔基体中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高尔基体内不能合成ATP,C错误;三者都含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正确。
答案:D2.[2018·全国卷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2020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九 核心题型突破 题型4 Word版含答案
题型4 实验分析类选择题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教材实验基本原理、流程、结果的分析,通常一个题目中考查多个教材实验;一类是给出一个全新的实验过程,要求进行结果分析或者误差分析。
后一类题目通常难度较大。
(1)对教材实验要熟练掌握原理、材料、流程、注意事项、结果分析、误差分析,改进措施等内容。
(2)新情景实验要仔细审题,理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给出的结果形式(曲线、表格、直方图等),再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 h 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 的磷酸盐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 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H 2O 处理组与GA 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相等B .GA 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未受精幼铃C .H 2O 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D .GA 对32P 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答案 B解析 结合实验过程和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是否用赤霉素处理,幼铃是否受精;因变量也有两个:脱落率和放射性强度。
为了控制无关变量,清水处理组和GA 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应相同,A 正确;由数据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GA 处理组对受精幼铃的脱落率基本无影响,而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影响较大,B错误;清水组中的幼铃出现放射性强度的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C正确;GA处理组幼铃放射性强度高于清水组的,应是GA 对32P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D正确。
1.恰当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获得科学的结论,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B.以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C.以高等动物的睾丸为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以兔的血液为材料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答案 A解析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代谢活动,因此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0分,共48分)1.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羚羊在奔跑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是双向的B.狮子在猎捕过程中,细胞中的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但ATP含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羚羊在奔跑过程中,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率加快,与胰岛素的作用有关D.上述事例说明物理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3.下面的图l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当丙迁入这个生态系统后,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Y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4.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 (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5.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九)A(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九)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9·黄冈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B.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解析: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很大,但是不能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地震、海啸等,故D错误。
答案:D2.(2019·天津市高三模拟)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诱杀雄性个体一定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解析:由图中可知,未成熟个体2月为0,之后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份为0,再由题中信息“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可推知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因此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进而通过降低出生率,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B错误;由图可知,10月到次年4月,成熟个体最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而6月到8月幼年个体较多,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捕食具有选择性,比如易取食行动较弱的衰老个体和未成熟个体,所以天敌的迁入会导致年龄结构的变化,D正确。
答案:B3.(2019·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
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练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2Word版含解析
9-32(时间:40 分钟分值: 100 分 )一、选择题(共10 小题,每题7 分,共70 分)1. (2018 河·南省名校结盟高三第一次段考)在草原上,拥有“清道夫”之称的蜣螂能以牛羊粪便为食,能将粪球掩埋在土中,对草原生态拥有保护作用。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蜣螂属于第三营养级,对物质循环拥有重要作用B.牛与羊属于初级花费者,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经过摄食粪便,蜣螂可获取牛羊同化量的10% ~ 20%D.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分析】蜣螂以牛羊粪便为食,可知蜣螂属于分解者,不参加食品链的构成, A 项错误;牛、羊均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花费者,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项正确;粪便中的能量是牛羊未同化的能量,蜣螂以粪便为食,所以其不可以获取牛羊同化的能量, C 项错误;同一时间内齐集在必定地区中各样生物种群的会合,叫作群落,所以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D 项错误。
【答案】B2. (2018 ·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河)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的水稻、稗草、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卷叶螟的天敌。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防治害虫可提升生产者和花费者之间的能量传达效率【分析】在食品链中,经过防治害虫只好提升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可以提升能量传达效率, A 错误。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达能够调整种间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固, B 正确。
该稻田中的四种生物,水稻和稗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卷叶螟属于第二营养级,拟水狼蛛是第三营养级, C 正确。
除掉稗草,水稻少了竞争者,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添, D 正确。
【答案】A3.(2018 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检测)如图表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仅指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达过程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C.图中的 A 代表呼吸作用消散的热能D.分解者可利用所有营养级供应的能量【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的输入、传达、转变和消散过程,A 错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达效率为10%~ 20%,B正确;图中的 A 代表呼吸作用消散的热能, C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各个营养级供应的, D 正确。
2020届《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精练 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滚动检测九生物与环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2.(2016·德州模拟)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15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3.(2016·大庆模拟)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D.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5.下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持久保持捕捞强度2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C.保持捕捞强度1,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D.保持捕捞强度2,同时用中网目捕鱼,能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7.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专题突破练(A卷)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专题突破练(A卷)一、选择题1.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并整理如下表。
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答案 A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A错误;该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78+70+69+62)∶(68+54+55+102)=279∶279∶279=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B正确;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C正确;种群数量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即使食物充足,该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呈“S”型增长,D正确。
2.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D.O~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答案 C3.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
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同B.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捕捞小型野杂鱼和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D.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初生演替答案 D解析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其可能处于第三营养级,鳙鱼以浮游植物B为食,其处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鳙鱼分布在中层,浮游植物B生活在表层,这种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B正确;捕捞小型野杂鱼,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鳙鱼,适当的施肥可使浮游植物B增多,从而提高鳙鱼的产量,C正确;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次生演替,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综合能力专题突破卷(6)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综合能力专题突破卷(6)(本卷包括6个选择题36分;5个非选择题54分;总共90分)一、选择题1.【2011·盐城一调】生态工作者对我国北方东西向三种类型的草原(甲、乙、丙)进行调2面积10×1030×3060×6090×90100×100120×120140×140……甲 3 6 9 11 13 13 13 ……乙 3 8 10 15 19 20 20 ……丙 2 2 4 5 5 5 5 ……定性最高的是乙C.完成此项调查的方法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D.调查甲草原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最佳样方面积为100×100cm22.【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3.【2010·北京门头沟3月抽测】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营养关系)能量调查: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4.【2011·福州质检】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
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食物链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的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5.【2011·三明联考】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 l、M2、M3和M4。
【最新】2020高考二轮生物课标版 第1部分 专题9 生物与环境
点
提示: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可以靠自身的调
四
考 节能力维持其相对稳定。
点
二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专
考 (×)
题 限
点
提示: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时 集
三
训
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弱。
返 首 页
考
3.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 考
专 题
考
限
点
群数量,该特征还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时 集
三
训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返 首 页
考
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
考
点
一
点
四 考
点
二
专
题
考
限
点
(1)图
1
中,当种群数量为
K/2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时 集
三
训
返 首 页
考
(2) 图
1
中 , t1
之前,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的原因 考
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 ) 点
四
考
提示:“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
点
二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专
考 (× )
题 限
点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时 集
三
训
返 首 页
考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 考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仿真标准练(含解析)【共4套32页】
本套资源目录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标准练一含解析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标准练三含解析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标准练二含解析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标准练四含解析仿真标准练(一)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主要浸染人体的传出神经元,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
PV由单链RNA和蛋白质外壳(核衣壳)构成。
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其中VPI可诱导人体产生抗体,因此可将培养的PV减毒制成疫苗,从而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PV的单体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VPI可引发细胞免疫,该过程产生特异性抗体C.可将在人工培养基上获得的PV制成疫苗D.PV可破坏人体的反射弧,使反射活动无法完成解析:构成PV的化合物包括RNA和蛋白质,因此构成PV的单体包括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A错误;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B错误;病毒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获得,C 错误;由题意可知,PV可破坏人体的传出神经元,从而使反射活动无法完成,D正确。
答案:D2.胃粘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它能催化ATP水解,在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H+泵出,从而维持胃液的酸性环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质子泵运输H+和K+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该质子泵能促使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断裂C.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过量分泌D.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K+浓度成正相关解析:胃粘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将胃腔中的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H+泵出到胃腔中,因此胃腔内的K+浓度越大,泵出到胃液中的H+越多,胃液的胃液pH越小。
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K+浓度成负相关。
答案:D3.谷氨酰胺是多种细胞功能必不可少的氨基酸,癌细胞更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专题突破练(A卷)一、选择题1.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并整理如下表。
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0+1+2+3+4+5+6+7+8+9+个体数92 187 78 70 69 62 68 54 55 102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答案 A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A错误;该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78+70+69+62)∶(68+54+55+102)=279∶279∶279=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B正确;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C正确;种群数量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即使食物充足,该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呈“S”型增长,D正确。
2.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D.O~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答案 C3.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
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同B.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捕捞小型野杂鱼和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D.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初生演替答案 D解析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其可能处于第三营养级,鳙鱼以浮游植物B为食,其处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鳙鱼分布在中层,浮游植物B生活在表层,这种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B正确;捕捞小型野杂鱼,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鳙鱼,适当的施肥可使浮游植物B增多,从而提高鳙鱼的产量,C正确;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次生演替,D错误。
4.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①因争夺生存资源(竞争)而消耗;②避免捕食者的捕食所需;③繁育后代]分配比例的四种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答案 C解析据图分析,甲中该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繁殖后代占有的比例最大,该种群密度将增大,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A正确;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如图中的乙、丙,B正确;种群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以热能形式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后者又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等,C错误;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 .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 .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 .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答案 A解析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增加,重金属镉的浓度增加,由题意可知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而引发“痛痛病”,所以人类要预防该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A 正确;丙营养级所含镉浓度最高,说明丙营养级最高,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B 错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必须有分解者,C 错误;四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丁>甲+乙+丙,D 错误。
6.朱鹮是濒危动物,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朱鹮的食物中1/3是小鱼,2/3是泥鳅。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在食物链中,碳以CO 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B .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 .若朱鹮增加1.5 kg 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 kg(干重)D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 C解析 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 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若朱鹮增加1.5 kg 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13÷20%÷20%+1.5×23÷20%÷20%=37.5 kg(干重),C 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 错误。
7.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答案 B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包括草在内的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正确;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C错误;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负反馈调节,D错误。
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且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B.M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 B解析分析题图中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推知,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A正确;M时刻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 错误;分析两个种群曲线可知,甲种群数量的增多,会使乙种群的数量随之增多;当乙种群增多到一定数量,甲种群的数量会随乙种群数量的增多而减少,两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正确;两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A.该现象可以反映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B.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D.“又生”一般存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答案 C解析某一区域火烧之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在被火烧之后,生态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被破坏之前的水平,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火烧之后,加快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但未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火烧之后,增加了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又因植物种群密度降低,该区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加充沛,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
10.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
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 B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稳定或减少,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制约因子可能有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11.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D.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答案 D解析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A项错误;乙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类型外,还包括无机环境,C项错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等,因此X可能是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所以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少数动物,可见图中Y可能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2.在种植棉花的过程中,棉铃虫会严重危害农作物。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如图是某棉花地棉铃虫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要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快速增长,应避免让棉铃虫数量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K/2”或“K”)值。
为了达到既减轻棉铃虫的危害,又生产无公害棉花的目的,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提出解决棉铃虫问题的有效方法及原理(写出两种)。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