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品德与社会课是知识性很强,集地理、历史、文学等知识于一体的课程,也是一门经验性和体验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突出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

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父母的疼爱》一课,主题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并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疼爱。

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和父母间的故事多得数不清,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往往容易被忽视,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冷漠的心理。

课堂上,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因为那些不用老师讲,学生都清楚。

我就设计了“亲情故事会”的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的付出,并选父母最疼爱自己的故事,在组里、在班上讲一讲。

我还设计了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场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就与家长产生冲突的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孩子理解了父母的用心,体会到了父母的苦心,从而更深层次地感悟到父母的爱。

二、教学过程活动化
活动化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

在教学活动中,活动开展得好,能起到激发情感、领悟道理、发展品德的作用,反之,教学目标却难以达成。

例如六年级上册《男生女生》一课意在让学生从小就科学地认识到男女生在性别上的差异所带来的体能、思维、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学会科学地面对这些差异;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重视活动的设计和选择,努力使教学活动有趣味、有实效,使学生喜欢。

于是组织开展了掰手腕游戏。

这一游戏不仅证实了同学们自己的猜想,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

还开展男生沙龙和女生活动俱乐部活动。

这一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做主人。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1、明理激情导行方式。

明理激情导行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讲解模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合作学
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它强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小组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我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2、“问题讨论、合作”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节水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淡水资源的缺乏状况不太了解以及家庭成员没能以身作则。

教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让他们交流讨论节水护水金点子,由于是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他们也充分发挥了合作的功能,想了很多的办法,不仅巩固了课堂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指明了方向。

3、角色扮演方式。

教学中,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或故事产生亲近感,加深内心的体验。

如在学《我来做个小导游》,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找家乡名胜古迹的资料,教学过程中,让多位学生扮演小导游,手拿导游旗出场,逐一向“游客”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让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美好风光介绍给同学。

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家乡,增进了对家乡的感情。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容量特别大,而且有很多东西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

教学时,在课件中出示一幅被成为“文字活化石”的纳西东巴文,让学生去猜一猜这幅“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出示的是一张百元人民币,让学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找一找上面的少数民族文字;因为这类知识,学生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所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孩子们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生动的情境创设,有趣的语言介绍,帮助学生升华情感,把学生带进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世界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少数民族祖先也创造了自己的本民族文字,他们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各民族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新课标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
社会生活实际,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地讲述道理”。

它既强调了对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人本主义思想。

我想,在教学中能够努力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