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说课稿(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单元《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第二个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基础上,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接着,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为什么塔里木盆地会形成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
课题:《塔里木盆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教材分析:本节是西北地区第二节,塔里木盆地是西北地区的典型代表,首先是因为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其次是该地的自然特点对人口城镇和交通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
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通过大量呈现地图、数据、图片等资料,使得学生很容易得出该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活动式课文则通过让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层层递进,进而归纳出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与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突出了塔里木盆地能源和资源的开发。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应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以图文资料为主,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学习塔里木盆地的概况。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口、城市、农业分布关系的学习,明确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概况,分析其干旱的原因。
2、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与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3、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难点: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法、归纳总结法、学以致用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习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还记不记得我国面积最大的是哪个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三山夹两盆”)就像“疆”字的右半边一样。
我们今天就来走进位于新疆南部的这块“田地”——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部地区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塔里木盆地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部地区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与之前我们所学的地形、气候、河流、水资源等知识联系紧密,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塔里木盆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双赢”,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可以引导学生做“环保卫士”,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2.教材的处理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使用视频、图片及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师生一起动手做模型进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交通线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合作做出塔里木盆地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爱国、爱疆的情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及对人口、城镇分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图片、地形图、河流绿洲分布图、模型二、说学情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地理学习的方法,他们能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某一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
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本课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情况为依据,采用以下教学和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西北地区》的一部分。
本节课通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塔里木盆地的风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一地区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状况,掌握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从地理信息中提取关键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祖国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状况;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干旱气候对塔里木盆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干旱地区的特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资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认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特点,以及掌握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认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土的了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特点,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 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地位和作用:首先,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主要组成部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
其次,本节内容充分展示了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不畏艰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强调了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战略方针,对学生来说,这都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②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③读图文资料,了解东气西输工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能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②通过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知道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②通过西部资源的开发历程,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②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难点: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注重“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双赢”的。
二、说教法1、本课运用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突破:对于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方面,采用模拟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说学法读图法、绘图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用音乐加图片的方式,冲击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展示塔里木盆地,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一)、认识塔里木盆地位置范围: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气候特征: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绿洲分布:绿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合作探究】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使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独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塔里木盆地作为一个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注,增强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归纳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找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激发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兴趣。
2.探究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4.案例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内的塔里木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善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强化记忆。
7.拓展:介绍我国其他干旱地区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拓宽学生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理位置:中国西北部•地形:盆地•气候:干旱•河流:塔里木河•沙漠、戈壁广布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区域的了解还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于枯燥的文字内容可能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塔里木盆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我讲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本节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
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
东气西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
难点是塔里木盆地的开发。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
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_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字谜,请你们猜一猜好吗?“一张土弓射三箭,枝枝箭杆落田边。
”(抢答:疆,老师给予肯定鼓励。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新疆的行政区域图,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
疆字的右半部分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新疆的地形可以概括为什么呢?(三山夹两盆)(出示课件:新疆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看),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走进塔里木盆地这个干旱的宝地。
(板书课题)二、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教学目标,教师引读三、走进新课(一)明确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城镇、交通线、绿洲、水源的分布1、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注,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原因的分析,以及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塔里木盆地的歌曲《塔里木的姑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干旱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干旱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6.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发展与挑战。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塔里木盆地作为一个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发展状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了解其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培养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及其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理解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的呈现与探究:a.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的位置。
b.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沙漠、干旱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特点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c.讲解塔里木盆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以及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3.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文特点和民俗风情。
《干旱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干旱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新疆博乐市第八中学的地理教师田巧玲。
我说课的题目是《干旱宝地-塔里木盆地》,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按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部分进行。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其次,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农业十分典型;第三,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第四,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这些都决定了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案例有着极其鲜明的代表性。
2.研究目标:①掌握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②了解塔里木盆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之间的矛盾,分析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③.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环境问题4.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二、说学生八年级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说教法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学生活动为主体。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也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完成这一环节后,学生对新疆的地理概况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有些疑难的问题还需要老师解惑答疑,特别是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还需要教师指导。
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塔里木盆地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塔里木盆地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新疆地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塔里木盆地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4. 人地关系: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并了解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对新疆地区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塔里木盆地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塔里木盆地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塔里木盆地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江口县第三中学谢晓燕一、说教材1、说地位和作用:首先,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主要组成部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
其次,本节内容充分展示了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不畏艰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强调了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战略方针,对学生来说,这都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②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③读图文资料,了解东气西输工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能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②通过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知道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②通过西部资源的开发历程,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②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难点: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注重“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双赢”的。
二、说教法1、本课运用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突破:对于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方面,采用模拟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说学法读图法、绘图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用音乐加图片的方式,冲击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展示塔里木盆地,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一)、认识塔里木盆地位置范围: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气候特征: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绿洲分布:绿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合作探究】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西北地区的省内区域。
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了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说学情: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求知欲旺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篇文章,属于地理知识点中的“地理环境和生活”部分。
本课是围绕塔里木盆地这一地理环境展开,通过介绍盆地的地理特征、资源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干旱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掌握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理解干旱地区的生活环境和人类对自然的适应;–掌握人类对塔里木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人民的关心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和资源情况;–人类在干旱地区的适应方式和对资源的开发。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干旱地区的适应方式和资源使用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学生课本和笔记。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干旱地区的特点和困境,引发学生对干旱地区的思考。
同时,引出本课要讨论的问题:“干旱地区的人民生活如何解决干旱问题?有哪些适应方式和资源利用特点?”步骤二:讲授干旱地区的特点(10分钟)通过PowerPoint课件,向学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盆地形成的原因、盆地的地势特点等。
步骤三:讲授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资源情况(15分钟)通过课件和文字描述,向学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植被资源和动物资源情况,包括温度、降水、植被覆盖状况和盆地中的沙漠动物等。
步骤四:探究干旱地区的人类适应方式(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干旱地区,人们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的?有哪些适应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总结出适应干旱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生活方式,如水资源的储存利用、植物的种植技术、动物的养殖方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单元“富饶的祖国”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土资源的认知。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较为偏远地区的认知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拓展出去,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开发与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国土资源的热爱,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开发与保护。
2.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诗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详细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开发与保护。
4.案例分析:分析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和保护塔里木盆地。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说课稿(2)
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是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
学完第一节西北地区概况后,塔里木盆地因地形、资源、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的特殊状况,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矛盾突出,使其成为典型区和代表区。
教材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进一步分析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部分突出了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讲述西部大开发,通过多媒体整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逐步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2.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一些自然环境特征;2)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相关文字材料传授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知识和讲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说明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西气东输难点:1)自然环境对塔里木盆地的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2)能源开发中如何避免破坏环境;二、说学情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但是对于怎样以某区域为例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地理下册 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课题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知道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多媒体、ppt重点难点重点:西气东输工程。
难点:资源开发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问好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我国最大沙漠?位于什么地方?在看似荒芜的塔里木盆地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二、油气资源的开发塔里木盆地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师生问好学生回答问题读图8.19,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
说一说,这里的油气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塔里木盆地的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上有哪些困难?沙漠公路的建成,对组织课堂纪律为下步学习奠定基础直接进入正题。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课堂小结巩固练习阅读材料:P81 塔里木的沙漠公路拓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给我们什么启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有什么意义?读图8.21,结合活动2的内容:回答问题1、找出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2、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哪几个大的地形区和哪几条大河?3、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好处?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中是如何体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基本准则的?学生总结做同步解析与训练地理填充图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时巩固、反馈。
板书设计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二、油气资源的开发1、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2、西气东输工程教学后记本节知识量较大,完全掌握有些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上信中学陈道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是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
学完第一节西北地区概况后,塔里木盆地因地形、资源、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的特殊状况,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矛盾突出,使其成为典型区和代表区。
教材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进一步分析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部分突出了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讲述西部大开发,通过多媒体整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逐步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一些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相关文字材料传授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知识和讲述西
部大开发的战略,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说明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西气东输
难点:
1)自然环境对塔里木盆地的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中如何避免破坏环境;
二、说学情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但是对于怎样以某区域为例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大纲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情境导入中,运用歌曲来构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学习的背景,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在该背景下完成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
地理课堂的教法一般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几种方法为辅。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采用以讲述法为主,讲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节课采用以创设情境为辅,通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声乐、文字整合构建一个学习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中结合其他次要的练习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通过地图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对西气东输程线路和意设计出5个问题,按问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以某个区域为例,理解并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教法和学法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导入歌词并播放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让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初步明确知识点
(三)合作学习,理解新知
通过多媒课件展示关于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重。
通过图片、文字信息,引导学生结归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思考“塔里木盆地内绿洲相互之间距离遥远,对地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以及“荒漠化容易出现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强化学生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的因素”的学习和巩固,为教学难点“自然环境特征对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的影响”的学习作出奠定作用。
通过讲述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对气东输这一工程的基本条件和路线进行合作探究。
通过书本中的图8.19和8.21的活动,阅读书本活动涉及到的材料,让学生完成5个问题:(1)塔里木盆地为什么成为中国中药的油气工业基地?(2)找出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3)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那几个大的地形区和那几条大河?()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好处?(5)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是如何体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基本准则的?通过这些问题进行活动探究,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文字信息、读图分析、思考从而巩固学生对教学重点“西气东输”的记忆,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和“能源开发中如何不破坏环境?”的学习。
(四)课后活动探究
1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能源的输出是否可以得到持续发展?西部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什么?
2西气东输工程路过你的家乡吗?如果路过,说说它给你的家乡带来了那些好处?
五、板书设计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二、能源的开发: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程实施的线路和意义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素材积累】
人生路上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几时起几时落,浮浮沉沉,几时哭几时笑,悲悲喜喜,自信时我们相信自已的直觉,失意时,总是把感觉当成是错觉,而这些错觉会让人掉进一些人生漩涡,如果不看透,可能会危害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