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管理计划创新的企业的现代化物流模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物流管理创新的企业现代化物流模式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国内外市场加速培育发展,这些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物流,认识到建立高效的企业物流模式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也使企业现代化物流开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两个重大转折:一是初步工业化之后的纵向深化发展,一是工业化向信息化的逐步转变;因此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和作为拓展企业国内外市场支持系统一体化的物流模式都将会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巨大功能和作用必定会促使企业的领导者下定决心改善和整合自己企业的物流系统。企业物流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的物流现代化以及竞争优势的取得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多种方式。现代物流正在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飞速发展的物流技术与装备、网络信息资源都使企业物流的现代化成为可能,但是对现代物流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如何把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物流及企业物流管理的形成
任何一件商品交换必然包括了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是从人类最初的简单的以物易物到今天纷繁复杂的商业活动所共同遵循的。[1]而物流活动也是古已有之,物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它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当时物流的范围仅仅限于物料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行为。现代物流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对原有概念的重复,而是在传统物流概念的基础上加入了包括信息技术、统筹观念等现代理念和高新技术等在内的新内容。现代物流包括生产领域里
的物资流通,流通领域里的商品流通,是物质资料从供应来源地经过生产和销售到消费的整个过程的一切物流活动。
企业物流是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的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投入—转换—产出,企业的物流活动便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的。任何系统的经济活动都包括投入和产出两大部分,投入是指在生产活动中的消耗,产出是指生产活动的结果,投入和产出之间则伴随着各种各样转换。[3]相对于投入的是企业供应或企业外输入物流;相对于转换的是企业内生产物流或企业内转换物流;相对于产出的是企业销售物流或企业外服务物流。但传统的物流概念中企业物资流通由企业各部门独立进行,各部门间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和目标,容易产生分歧从而损害企业的总体利益。为了解决这个冲突,企业把物流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平衡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减少企业内部矛盾,从而达到协调企业各环节活动的目的,并最终实现物流高质量优化管理,这也就是物流管理形成的原因。
二、企业物流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物流理论创新,中国物流实践在最近的几年内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薄弱的环节。从宏观方面看来,我国的企业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灵魂的只是各行业的少数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影响企业物流整体推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经济体制和物流观念相对落后
我国企业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行业产出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认识不足。这是因为我国物流的发展,是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不同的经济和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的条块分割状况比其他产业和部门更为严重,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旧体制的影响(续致信
网上一页内容)和约束。而企业要实现物流系统化,重新配置资源,调整管理权限必然要涉及权力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同时因为企业物流发展有可能导致原有的工作人员失去传统工作,成为企业的冗员。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都还不十分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采取物流方式,而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企业选择物流将使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从企业整体和长远利益来看,经济效益将会得到提高,但是对当前或短期的影响却不一定都是有益的。因为一方面,企业需要废弃一些不再需要的装备和设施,另一方面又需要增加适应物流所需要的新条件;前者是资源的浪费,后者又需要增加新的投入,在企业形成的初始阶段,并不一定能达到足够的经济规模,成本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企业往往不选择物流化。
(三)选择物流化的企业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资源浪费大,物料流管理混乱,操作重复,流动路径不顺畅,产品供应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及时,不仅严重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而且就社会生产总体而言,采用物流管理的企业还是少数的,物流并没有真正渗透到社会生产中去,加之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低下,许多企业还根本谈不上物流管理和物流现代化,即使中国的综合物流能够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逐步成长起来,也将会面临着发展起来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
(四)物流网络和物流法规不健全
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企业物流的发展,制约着企业物流向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程度不高,物流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少有企业能提供全国性或世界性的物流服务网络。目前企业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电子商务物流法规,而只是有
一些地方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4]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的建立,因而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发展以及现代物流模式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局部及总体规划布局中的物流格局不清晰
大多数企业并未考虑中心仓库、集中仓储和配送比较困难的问题,企业生产节奏难以协调,车间暂存库存量较大,并且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的结合并不紧密。相对运作比较成功部门的物流成本也相对较高。如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是整个企业当中运作地较成功的部门,由于库存控制尚未达到最佳状态,分销商、供货方供应周期长、检验时间长造成库存量加大以及信息管理分散,各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计算机管理,尚未采用统一的ERP系统这些都导致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六)物流专业功能管理不完善
一方面企业的外租库存较多,仅仅具备存放功能,而其他的分装、拆装、遴选、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均不具备。外租库分散于各处,不便于集中管理,库位的使用率不高,增加了仓储和运输费用,外租库没有办法纳入企业系统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并没有完全做到。
最后不可忽略的一点是物流人才的缺乏,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物流人才中,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达30—40万人。[5]为了实现物流管理的目标,就应该着手建立新型的物流管理模式,通过物流重组,实现物流管理的新目标,即试图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物流管理创新对企业物流现代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