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
辨清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法。
2.同病异治:病同证不同,故治法不同。异病同治:病不同但证相同,则治法
相同。
3.精气: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的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
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
4.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它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5.三宝:即精、气、神。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神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故精气神被称之为人身三宝。
6.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
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等内容。
7.阴阳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互相约束的性质,在相互制约中达到动态平
衡。
8.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有另一方,即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阴阳当中复有阴阳。
9.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在不断地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10.阴阳互根: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11.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
可转化为阴,转化的条件是“极”和“重”。
12.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13.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4.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
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内在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论。
15.五行相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滋生、促进的关系。
16.五行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17.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制约以维持系统平衡协调的关系。
18.五行胜复: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
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与平衡。
19.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超出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
正常的协调关系,又叫“倍克”。
20.五行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制约
它,反而被它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21.母病及子:指病邪从母脏传及子脏。
22.子病及母:指病邪从子脏传及母脏。
23.培土生金:即健脾补肺法,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肺脾
虚弱证。
24.益火补土:即温肾健脾法,指用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方法,适用于脾肾阳
虚证。
25.金水相生:即滋养肺肾法,通过肺肾同治以滋养肺肾之阴,适用于肺肾阴
虚证。
26.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法,是以疏肝、平肝,佐以健脾治疗肝旺乘脾证。
27.泻南补北:即泻心火(南)滋肾水(北),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水
火不济的心肾不交证。
28.培土制水:是指通过温运脾阳以治疗水湿停聚的方法,适用于脾虚水湿不
运之证。
29.藏象:“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可从外部察知的现象。所谓“藏
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30.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
31.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作用。
32.肺气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呼出浊气,布散精气
于全身,宣发卫气。】
33.肺气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吸入清气,
清肃气道,向下布散清气,水液下降。】
3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血脉而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吸清呼浊,
气体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是肺助心行血的基础。
35.肺为水之上源:肺居上焦,位最高,肺气的肃降作用不断地将上焦水液下
输至肾和膀胱,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36.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传输至全身的功能。
37.脾主升清:指脾气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及头面五官,通过心肺
的作用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
38.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功能。
39.肝体阴用阳:“体阴”主要是指肝贮藏阴血之本体,“用阳”主要指肝的气
机主升主动之功能及特性。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常用“体阴用阳”
来概括肝主藏血和主疏泄气机的功能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40.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表浅,协助肺完成呼
吸的功能。
41.泌清别浊:小肠具有将胃下降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分化为水谷精
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的功能。
42.大肠主津:指大肠具有进一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的功能,从而与体内
的水液代谢有关。
43.水火既济:也叫“心肾相交”。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心火下暖
于肾,可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阴,可使心阳不亢;同时,心阴还可资助肾阴,肾阳还可温煦心阳。这种心肾阴阳互济互补,维持心肾两脏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被称为“水火既济”或“心肾相济”。
44.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言肾精的充盛赖肝血的滋养;肝血
的充盈又赖肾精的化生,精与血可以相互滋生和转化。又称为“肝肾同源”、“已癸同源”。
45.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人体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
能的精微物质。
46.五神藏:即神魂魄意志五神分属于心肝肺脾肾五脏。其中心藏神、肝藏魂、
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故称之。
47.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在出生前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