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总结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韩非子生平。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 韩非子生平。 成者, 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达成的 思想家。 思想家。 • 《韩非子》: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 韩非子》 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诸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先秦诸子散文-《孟子》
•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全书不仅记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 《孟子》艺术成就: 孟子》艺术成就: • 巧妙的论辩艺术 。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类比推 逻辑推理的方法, 往往欲擒故纵, 引人入彀。 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 ,引人入彀。 • 宏放、豪迈的文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宏放、豪迈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以善用比喻见长 。 • 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 精练简约、
先秦诸子散文
张亚宁
先秦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关注现实生活,表 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几乎无 所不包。但理论热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 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 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富于形 象性与抒情性。寓形于理、情理兼备,极 大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先秦文学诸子散文大全(先秦文学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诸子散文大全(先秦文学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诸子散文大全(先秦文学诸子散文)《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

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前期《论语》《墨子》《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记录。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篆,故谓之《论语》。

”其说可信。

《论语》的原始记录当杂出众手,后来才由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订成集。

最后成集大概已到了战国初年。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古论语》出孔子家壁中,其书为古文°,凡二十一篇。

《齐论语》为齐国学者所传,凡二十二篇。

以上二本早已亡佚。

《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后经安昌侯张禹传出而行于世。

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论语》。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在先秦散文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论语》的文学价值《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墨家学派言论的总汇。

其中大部分是墨子讲学、由弟子记录整理而成,也有一部分是墨子后学的著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共为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墨子》保存了不少古字,讹夺错乱也较多。

清代毕沅为之校注,其后孙治让吸取各家研究成果,撰《墨子间话》,为较详备的注本。

《墨子》十论尚贤、尚通、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中期《孟子》《庄子》《孟子》共七篇,二百五十八章,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论和活动。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可见《孟子》一书是孟子在门人参加下亲手编订的。

《孟子》的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讲仁义也专门“议兵” 畅言“刑政”,并重 “礼”“法”
·文学性:
多长篇大论,且能围绕一个论题展开周密详备的论述,析理 精微又逻辑谨严,如《劝学》《修身》《礼论》《乐来论证颇为玄奥费解的科学原理,以证代议,寓议于 证,议证交融,合为一体,使文章更有文采,理论更加深化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 《论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 录体,语言简朴、警策。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 《庄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 题论文过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 清楚,文辞生动。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 《韩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 逻辑严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 关注现实生活,表现出强 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 几乎无所不包。但理论热 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独立人 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 富于形象性与抒情性。寓 形于理、情理兼备,极大 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 力。
• “十家九流” •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 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 ——儒、墨、道、法、 阴阳、名、纵横、杂、 农、小说。西汉人刘歆 在《七略诸子略》中讲 小说家去掉,称为“九 流” • “三教九流” • 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 种学术流派。“三教”: 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是先秦的九 个学术流派: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 家、墨家、纵横家、杂 家、农家。
更富人治精神因而更具理性思辨力量,文采斐然
还有以“赋”名篇的文章,被认为是“赋体”文学的源头 (《成相》,当时民间俗唱形式写成,“后世弹词之祖”)
先秦诸子散文之《墨子》

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老子》 是道家经典, 亦称《道德经》 , 凡 81 章, 5000 字。 相传为老聃所著, 实出于战国时 期, 内容基本是老子的思想。 世传《老子》 道经在前, 德经在后,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德经在前, 道经在后。 1993 年湖北荆 门郭店出土的《老子》 被认为是最早的版本。 《老子》 较早的重要注本是三国魏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 。 自汉魏以来, 注释《老子》 之多,仅次于《论语》 。 今人 陈鼓应有《老子今注今译》 。
《孟子》 的思想。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仁政” , 是对孔子“仁爱” 的继承和发展。 提倡王道, 则 反对霸道; 提倡仁政, 则反对暴政。 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贪婪残暴, 包含浓厚的民本思想。 “仁政” 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是对孔子“性相近” 的继承和发 展。 孟子认为如同人人有四肢, 所有的人都先天具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四心分别是仁、 义、 礼、 智的萌芽。 文艺观主张: “知人论世” , 将作品与作者及社会背景联系考察, 以求正解。 理解作品“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 即以古人之意, 求古人之志, 正确探求作者的本义, 而不至于望文生义, 穿凿附会。
《孟子》 的文风。 《孟子》 散文尚未脱尽语录体, 但不同于《论语》 的气度雍容, 坐而论道, 而是以 论辩为特色, 是为论辩文。 其特点一是感情强烈, 气势逼人; 二是善设机巧, 欲擒先纵; 三是长于譬喻, 说理生动。 感情和气势来源于内在的浩然之气和外在的铺排 手法, 机巧和擒纵体现在掌握论辩的主动权,娴熟地运用逻辑推理。 譬喻不见堆砌, 用得恰到好处。 此外作品通过对话过程和表情, 展示出孟子的个性: 傲岸梗直, 坚持原则, 聪明机智, 能言善辩。 有的寓言善于刻画人物, 成为讽刺小品。 如《离娄》 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孟子》文章自然流露中心论点, 自然形成篇章结构, 有些长篇已经初具起承转合的规模。

先秦诸子散文思想内容综述

先秦诸子散文思想内容综述

先秦诸子主要思想内容小结一、《论语》主要思想内容:关键词:仁义礼孝悌忠恕中庸之道《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言行的典籍,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的、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散文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所谓“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即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以礼为先,天下就可以归仁了。

所谓的“礼”,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尊卑贵贱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规定。

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仁”,指两个人,由二人延伸至各种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中首要的是五伦之首的父子关系。

所以“孝”是孔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儒家认为父子关系纯以天合,与生俱来,本于自然,所以孝乃是儒家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学而》篇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问之道在做人,建立自己的人生,完善内心的修养,“本立而道生”。

孝是爱的根本,也是爱的最初形式,所以孔子强调“孝”当然对其它关系孔子也非常重视。

如孔子讲为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卫灵公》)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当然,无论是“礼”“仁”,要实现最终的要求都是以提高自我为始点的,要做到自省、自重、自立、有诚信。

如曾子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主要参考书目:⑴、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⑵、南宋朱熹·《論語集注》⑶、清刘宝楠《论语正义》⑷、钱穆《论语新解》,⑸、杨伯峻《论语译注》二、《孟子》主要思想内容:关键词:仁政王道人性善养气穷独达兼舍生取义1、仁政思想孟子“仁政思想”来源于孔子的“仁”。

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1、《论语》
据统计论语中出现“礼”字76处。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泰伯》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论语·尧曰》
“礼”:孔子极力维护的西周以 来的宗法等级制度(即所谓“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 秩序”――《论语.颜渊》)以 及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 范。
♢国语 体裁:国别体 时间:周穆王——鲁哀公 ▷我国第一部分国记史的史书。 ▷文学性不如《左传》,但有些篇章叙事曲折,人 物描写生动,谏词与对话,推理严密,说理充分。
♢战国策 体裁:国别体 时间:战国初年——秦灭六国 作者:非出于一人之手,西汉刘向整理校订
思想:一、崇尚计谋智略,突出谋士的作用。 二、重视名利 三、重视审时度势,认为时势是成败的 关键。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 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 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 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 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 臣请奏其效。”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 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 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 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 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 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 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简评苏秦其人
1.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对于功名 利禄有着巨大的渴望。(朝秦暮楚、引锥刺 股)
先秦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 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 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 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 度和广度。 在文风上,《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 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 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 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 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 密。

【知识梳理】——先秦诸子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诸子散文

【知识梳理】——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考点1】【次要考点】【名词解释】(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

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二)《庄子》。

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可算抒情性说理文。

《专题四:先秦诸子散文》

《专题四: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第一节《论语》、《墨子》一、《论语》《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

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时又很重视“礼”。

所谓的“礼”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规范。

《论语》中出现“礼”字有七十五次。

孔子所谓的“仁”同“礼”是有联系的。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零九次。

孔子对“仁”的含义做了多方面的解释和发挥,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解释就是“爱人”当然这种爱是有差等的,是由亲及疏、由远及近的,这样在孔子的理论体系当中就有了“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等不同的“爱人”的内容,还有一些“爱人”的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作为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有杰出的贡献。

他的弟子有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位,较之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确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先秦诸子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学术思想浓厚。

那我们该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篇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一点大约没有什么问题。

但什么是“仁”,说法就很不一样。

孔子自己,就有好几种说法,比如“爱人”(《论语·颜渊》),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比如“克己复礼曰仁”(《论语·颜渊》)。

我自己比较认同的,是孟子的说法:“恻隐之心,仁也。

”(《孟子·告子上》)仁,当然不等于“恻隐之心”,所以孟子没说“仁,恻隐之心也”。

不过,一个人如果有了“恻隐之心”,那就是“仁”,或者说就有“仁爱之心”了。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看什么是“恻隐之心”。

恻和隐,都有忧伤、悲痛的意思。

所以,恻隐之心,就是“忧伤之心”,就是“悲痛之心”。

这又有什么稀罕呢?谁没有忧伤?谁不会悲痛?原来,恻隐之心,并不是自己悲痛,自己忧伤,而是能够体验到别人的悲痛,别人的忧伤,从而不忍心让别人悲痛忧伤。

所以,恻隐之心,其实就是同情心、怜悯心。

它的基础和核心,则是“不忍之心”。

这个“不忍之心”,孔子没说,孟子讲了,在《梁惠王上》。

我们且来看孟子和齐宣王的这段对话:孟子说,臣下听人讲,有一天,有人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

大王问他,这头牛要牵到哪里去?那人说,牵去宰了,用它的血来衅钟。

大王说,放了它吧!我实在不忍心看它哆哆嗦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却要去死!但是衅钟的仪式又不能废除,结果大王便用一只羊换了这头牛,有这事吗?齐宣王说,有。

孟子说,老百姓都认为大王小气吧?齐宣王说,是呀!不过齐国再小,寡人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舍不得。

实在是不忍心看着它哆哆嗦嗦地无罪而死,这才换成了羊。

孟子说,老百姓这样讲,并不奇怪。

要说“无罪而就死地”,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齐宣王说,寡人也讲不清是怎么回事,看来只好让老百姓说寡人小气了。

孟子说,没关系。

先秦诸子散文 (3)

先秦诸子散文 (3)

庄子
庄子(-369~286),名周,战 国时宋国蒙人,大 体与孟轲同时而稍 后。他继承并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为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世称“老 庄”。
庄子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 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 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 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 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姿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及也。”(《汉文学史 纲要》)(返回)
2、儒的最初含义:
历史事实表明,在中国古代社会,至迟在殷 代就有了专门为人料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这些人便是早期的儒,也可称为术士。他们 精通所在地区多年形成的丧葬礼仪,因此久 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 由于这种职业地位毕竟低微,收入菲薄,既 无固定的财产与收入,还要看主人的眼色行 事。故而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便是儒的 原初本意——柔;也是他们职业的原初性 质——术士。
《荀子》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313? ~-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 存32篇。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 的孟子成为儒家种对立的两派。 (返回)
(二)墨家及《墨子》
1、墨家学派 2、墨子 3、《墨子》
下一页
墨家学派
墨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政治思想派别,以墨 子(名翟)为创始人。主张“兼爱”“非 攻”。他们在战争中扶助弱小抵抗强暴。虽 有“明鬼”“天志”的思想局限,但对朴素 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贡 献。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 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 墨家学派,有着严密的组织,其首领称“巨 子”。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 伯阳,楚国苦县(今鹿 邑县)人。约生活于前 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 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 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 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 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 死于扶风 。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它们都善用比兴、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先秦散文(历史、诸子)

先秦散文(历史、诸子)

4、《孟子》散文的特色
(1)《孟子》散文以雄辩见长,气势磅
薄,感情充沛,辞锋犀利。 (2)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故事 阐明事理。 (3)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 欲擒故纵。
5、孟子散文的贡献
孟子散文比之墨子散文有两点显著的进
步,一是比《墨子》更具有形象性,它 将《墨子》带有故事性的比喻,发展为 更为生动的寓言。二是其长篇议论文字, 比之《墨子》与《孙子》在技巧上更灵 活,更注意结构的安排。
先秦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萌芽
一、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秦散文的萌芽, 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 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 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 是上古历史文献集。就文学而言,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 成的标志。
《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 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 “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论语》:孔子的贡献
孔子的历史贡献是把他以前的中国思想文化的
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并传输给后代,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
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 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 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 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的方案和途径。
班固认为《左氏春秋》同《公羊传》、 《谷梁传》一样,是为解释《春秋》 而作的,因而称《左氏春秋》为《左 传》,即所谓“《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用问答形式 逐层阐释经文的“微言大义”,虽选 词严密、表述洗练,但由于只重训诂 释义,所以历来不为史学与文学研究 者所重视。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知识整理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知识整理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记音】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解释实词】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通假举要】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一词多义】(一)实词——见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虚词——而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词类活用】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古今异义】①遇丈人古义:今义: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①,来者犹可追。

②,,孰为夫子?③,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二、当仁,不让与师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先秦诸子散文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先秦诸子散文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先秦诸子散文【本讲主要内容】第六单元——先秦诸子散文本单元四篇文章涉及先秦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思想流派。

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各个阶级都在转化。

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的阶层——士。

士的来源很复杂,有新兴地主,有没落贵族,也有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自耕农。

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各自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为语录体中杂有质朴说理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议论文的最高水平。

先秦诸子散文,共同特点是善用比喻说明道理。

孟子以“战喻”解答梁惠王的质疑;荀子以灵活多变的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态度和方法;而庄子则以寓言故事为喻来说明道理。

因此喻证法是本单元学习和训练的重点。

喻证法就是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说明一个较抽象、较深刻的道理的议论方法。

这种方法,能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人乐于接受。

运用喻证法,必须选好用来比喻的事物。

喻体可以是起初的事物,也可以是寓言、神话或者作者合理想象的事物,但无论喻体是什么,都应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都要比中出理。

[先秦诸子散文]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篇一 : 关于先秦诸子散文一、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墨子: 名翟,鲁国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

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三、《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汉书》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失18篇。

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撰而成。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篇二 : 先秦诸子散文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一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钳;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总结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总结

春秋(前770-前476)
苏格拉底 前469年-前399年 约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 柏拉图 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 前427年-前347年 亚里士多德 标》的作者卡尔· 前384年-前322年 雅斯贝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庄子 前369年-前286年 时代。 荀子 前313年-前238年 秦始皇嬴政 前259年-前210年 韩非 前281?-前233年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老子:以道为核心的道家代表
一、以“道”为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 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 之。”(章七十八)《有无相生 》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 的社会理想。
春秋战国时代
前770-前476和前475-前221
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
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人,就生在先秦; 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雄,就活在盛唐。
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
• 儒法相互影响
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 《管子· 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 孝悌之道。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 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 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特点。
《孟子》中的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 《庄子》中的白驹过隙、呆木如鸡、得鱼忘筌、得意忘形、东 施效颦、邯郸学步、每况愈下、鹏程万里、吐故纳新、望洋 兴叹、贻笑大方、亦步亦趋、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 志 、运斤成风; 《韩非子》的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买 椟还珠、老马识途、吹毛求疵等至今仍为人引用。 有些寓言往往能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人物,突出他的性格,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描绘人物的手法,对后代散文以至 小说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儒道相互影响
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的影响,郭沫若认为孟子的“浩然之气” 袭取《管子· 内业》的“浩然和平,以为气渊”。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也受黄老之学影响。《管子· 心术 上》说:“虚其欲,神将入舍”。《内业》说:“能去忧乐、喜 怒、欲利,心乃反济”。两者一比较,其影响是明显的。
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使 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老子:以道为核心的道家代表
一、以“道”为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 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 之。”(章七十八)《有无相生 》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 的社会理想。
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特点。
《孟子》中的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 《庄子》中的白驹过隙、呆木如鸡、得鱼忘筌、得意忘形、东 施效颦、邯郸学步、每况愈下、鹏程万里、吐故纳新、望洋 兴叹、贻笑大方、亦步亦趋、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 志 、运斤成风; 《韩非子》的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买 椟还珠、老马识途、吹毛求疵等至今仍为人引用。 有些寓言往往能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人物,突出他的性格,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描绘人物的手法,对后代散文以至 小说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一、张扬性善说 二、宣扬民本思想
《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三、提倡仁政
《王好战,请以战喻》《王何必曰利》《人 和》
四、修炼大丈夫人格
《我善养浩然正气》《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的思想。 认为人的是邪恶的——性恶论,所以弘扬 “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 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春秋战国时代
前770-前476和前475-前221
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
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人,就生在先秦; 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雄,就活在盛唐。
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
• 儒法相互影响
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 《管子· 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 孝悌之道。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 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 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庄子逍遥型的理想人格
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无端崖之辞》 遵循规律的理性意识《东海之大乐》 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鹏之徙于南冥》 物我为一的高超视域《 恶乎往而不可》《尊生》 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
优游自在 甘心寂寞
淡泊名利 出世脱俗
隐于江湖 匿于荒野
墨家:与儒家对立的派别
• 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 墨子,战国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 阶层的思想家。 • 思想核心“兼爱”《兼爱》 • 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尚 贤”“明鬼”等。《非攻》《尚贤》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 主张积极入世。
释家: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
道家: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 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约前 565 年-前 485 年 前551年-前479年 约前571?-前471?
释迦牟尼 孔子 老子
春秋(前770-前476)
苏格拉底 前469年-前399年 约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 柏拉图 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 前427年-前347年 亚里士多德 标》的作者卡尔· 前384年-前322年 雅斯贝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庄子 前369年-前286年 时代。 荀子 前313年-前238年 秦始皇嬴政 前259年-前210年 韩非 前281?-前233年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秦诸子散文艺术特色
•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论 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录体,语 言简朴、警策。 •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庄 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过 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清楚,文辞生 动。 •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韩 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逻辑严 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 老子首提“道”,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 义哲学,片面地强调了抽象思维的作用。 • 墨子特别强调经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克服了老子哲学强调抽象思维的片面性。 • 荀子吸取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之长,建立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同时又吸取宋鈃、尹文唯物主义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的 地位。——其认识论在前人基础上提高了一步。 • 老子强调天道无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儒家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孟子又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 荀子批判了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吸取了他重视人的主观 能动性的合理部分,继承了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形成 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孔子的人格魅力
• 孜孜不倦的学者、 知人论世的智者
《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教无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兼善天下的仁者、乐观坚毅的通者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 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 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法家与韩非
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 害、慎到等,都是各国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后期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法家是主张君主专制的, 商鞅注重“法”,申不害注重“术”,慎到注重 “势”。韩非子把三者结合起来。认为“法治、 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并且要关注眼下现 实,为统治者服务。《郑人有且买履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