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稻瘟病症状特点有哪些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稻瘟病症状特点有哪些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稻瘟病是一种影响时间长,威力大的病,它会在水稻的整个发育期感染它,并且水稻的各个部位它都能侵入。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稻瘟病症状特点,以及稻瘟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稻瘟病症状特点
稻瘟病可以发生在水稻的各个部位,苗瘟、叶瘟、节瘟和穗颈瘟是它对水稻生育期感染的不同名称。
1、苗瘟病
在三叶期前,秧苗就会发病,受病菌侵害的部位底部呈灰黑色,越往上会越呈现出褐色,直至整个秧苗蜷缩枯死。
2、叶瘟病
刚开始时会在水稻上引发水侵状暗绿色病斑。
发展的势头极为迅猛,是典型的急性症状。
最终,病斑会形成棱形或长棱形。
3、节瘟病
在抽穗后发生。
褐色小点在稻节上产生并扩散,直至整个节部变黑,继而腐烂。
情况严重时,受感染的部位会发生横裂折断。
4、穗颈瘟
水稻茎秆呈现出黑褐色,容易导致整穗成白穗,谷粒无法充实。
二、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生产实践中,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来防治稻瘟病:
1、选择优良品种,本身就能有效抵制病害。
2、施肥时要注意均衡施肥。
要保证田地不能太湿或太干,病原
菌就不能趁虚而入。
3、可以使用相应的药水,如16%稻丰收1200g/hm2,或者是50%稻病绝1200g/hm2对水1125kg/hm2喷雾。
这些可以帮助抵制稻瘟病的发生。
4、水稻分蘖期千万不能过度使用氮肥,要防止叶色过于乌嫩,减少病症引发的可能性。
三、防治稻瘟病注意事项
在水稻分蘖盛期及抽穗期,水稻感染它的可能性会更大。
温度有时也会触发它对水稻的感染,25-28℃就是绝佳的一个温度区间。
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水稻病虫害给水稻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其中水稻稻瘟病是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病害之一。
稻瘟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多发生在生长季节中后期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如果不及时治理,会严重降低水稻产量,甚至造成歉收。
本文将介绍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一)叶片上的症状1.灰白色小斑点:比病斑稍小,有锐角,中央枯死,周围有一圈不规则的深褐色边界,这是初期症状。
2.叶面斑点:变大变黄,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或黄色斑点。
3.大斑型:斑点扩大,形成不规则大斑,中央开裂或破碎,有时形成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的焦斑,边缘不整齐。
(二)茎秆的症状1.小溃疡:涌出糊状物,并在表面结痂。
2.中心坏烂:水稻秆曲折,中心部分腐烂,细胞分解后形成一个清澈的、黑色的、空心的管状空腔。
3.从大斑发黑的斑点处开始,茎秆向下开始腐烂,使倒伏的严重程度一天比一天加重。
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稻瘟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有些品种比其他品种更抵御细菌侵袭。
因此,在水稻种植中,应尽量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品种。
2.清除秸秆、残茬及杂草为了减少病菌的传播,必须清除秸秆、残茬及杂草,以保持农田的清洁和干燥。
3.全面施肥充足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减少稻瘟病的感染几率。
4.合理防治在病害高发期采用药物控制病害,可采用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如灰霉菌、木霉素、拮抗细菌等。
在化学防治时,应选择注册授权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
5.改变种植方式在水稻的种植中,应尽量减少密植和连作,避免积水,增加透风透光,以此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总之,水稻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水稻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可以采取全面的综合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清除秸秆、残茬及杂草、全面施肥、合理防治和改变种植方式等,有效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害,它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破坏性,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稻瘟病的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病原特点: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属于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的形式在水稻植株上传播。
病菌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繁殖迅速,形成病斑,并通过气流或雨水的作用向周围的植株传播,引起病害的扩散。
2.发病环境:水稻稻瘟病主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发生,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或者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土壤肥力不足、栽培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也会增加水稻稻瘟病的发生风险。
3.病害特点:水稻稻瘟病主要侵害水稻的叶片,病斑初期呈现为黄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叶片干枯、弯曲,严重者可导致叶片凋萎脱落。
水稻稻瘟病还会影响水稻的茎、穗和种子,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品种进行栽培是降低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抗病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稻瘟病的侵害程度。
2.合理种植密度:适当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是预防水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水稻植株之间的通风性和日照性,减少病菌在植株之间的传播。
3.合理施肥管理: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保证水稻充分的养分供应,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尤其应注重钾肥的施用,钾元素可以增强水稻对于病害的抵抗力,降低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概率。
4.间作轮作:在水稻田间适当种植其他植物,如豆类、麦类等,可以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因为这些植物中含有一些能够抑制病菌生长的物质,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5.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检查田间水稻植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并加以防治。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变化、病斑的颜色和形状等来判断病害的发展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致病菌性病害,在水稻中非常常见。
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1. 病害发生时间早:稻瘟病一般在水稻拔节期或灌浆期发生,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
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
2. 发病程度严重:稻瘟病病株叶片、茎秆都可能感染,其发病程度非常严重,一旦
发生大规模感染,可能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3. 症状明显:稻瘟病的症状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灰褐色斑点,斑点大小、形态、数量不一,病害发展到后期,叶片、叶鞘、茎秆上出现泛白的霉层。
1. 种植抗病品种:在种植水稻时优先选择抗病优良的水稻品种,如超优杂交稻等。
2. 机械防治:及时清理水稻田间的病叶和病株,防止菌株的传播。
3. 化学防治:可选用有效的化学药剂,如三氯氧磷、硫酸锌等,进行病害的预防与
控制。
4. 病害防治措施结合:与基于微生物的生物技术防治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对水稻
稻瘟病进行综合防控,更好地推动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 种植技术
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种植技术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
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叶瘟指本田期稻株叶片发病。
感病品种很快形成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褐斑,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缩,根腐枯死。
节瘟是指病节初为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色或黑褐色,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
穗颈瘟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染,病斑初期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渍状褪绿病斑,最后变黑褐色,也有的后期呈枯白色。
穗颈瘟严重影响产量,始穗期发病的常造成白穗,全不结实,发病迟或轻时,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差,碎米率增高。
二、发病症状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
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
2..叶瘟: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均可发生,初期表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为慢性型。
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的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部在叶脉间。
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1. 病害简介水稻稻瘟病(也称稻瘟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水稻病害,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
该病害主要侵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瘟病通常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下发生蔓延,密植和缺肥也会加重病害的程度。
2. 预防措施2.1 良种选择选用具有抗病性的优良水稻品种是预防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抗病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能够抵御稻瘟病菌的侵染并减轻病害损失。
因此,根据当地的病害流行情况,选择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2.2 种植布局合理的种植布局能够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种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害的传播方式,合理安排水稻田的间距和间隔。
适当的间距和间隔可以降低病菌传播的风险,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3 田间管理2.3.1 灌水管理稻瘟病菌生长繁殖需要湿润的环境,因此,合理的灌水管理是预防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田间适度的湿度,避免积水,可以减少稻瘟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2.3.2 肥料管理适度的施肥可以增强水稻对病害的抵抗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调节土壤肥力平衡,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能力和抗病能力。
同时,注意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病害发生的机会。
2.3.3 杂草管理及时、有效地控制杂草也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杂草为稻瘟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容易成为病害的源头和传播媒介。
定期除草、清理田间杂草,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4 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病害监测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病害流行季节和孕穗期间,及时巡视田间,观察病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3. 防治方法3.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
通过利用植物本身抗病特性或利用其他生物控制稻瘟病的病原菌,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利用植物提取物、生防菌、寄生菌等进行喷施或处理,可以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水稻病害(二)_稻瘟病
二 稻瘟病
苗瘟
二 稻瘟病
(2)叶瘟 在3叶期至穗期,以秧苗分蘖 期至拔节为盛期。因气候条件和品 种抗病性等表现不同,主要分慢性 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 ① 慢性型:为稻瘟病的典型症状 ,病斑梭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 中毒部),内圈为褐色(坏死部) ,中央灰白色(崩溃部),病斑两 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 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 生灰白色霉层。“三部一线”为慢 性病斑的主要特征。
二 稻瘟病
二 稻瘟病
(4)叶枕瘟 常发生于,并逐步向叶鞘、叶片扩展,形成不规则斑块。 病斑初为污绿色,后呈灰白色至灰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绿 色霉层。
二 稻瘟病
(5)穗颈瘟和枝梗瘟 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 及向上下扩展,最后变黑折断。穗颈瘟发病早的多造成白穗, 与螟害极相似;而发病晚的则导致部分稻粒形成秕粒。
二 稻瘟病
(5)谷粒瘟 发生于谷粒或护颖上,乳熟期症 状最为明显。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缘褐色或黑褐色,中央为灰白色, 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稻瘟病
稻瘟病诊断要点
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 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 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 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 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 色霉层,“三部一线”是稻瘟 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
不播种带菌种子,病稻草及时处理。
④ 种子消毒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强氯精药剂(TCCA)或石灰水浸种, 方法是:早稻用300倍、晚稻用500倍的强氯精药剂浸种,药量 以水淹过种子约6cm为准,早稻浸种12~16h,晚稻8~12h,清 水洗净后催芽;也可用500g石灰兑50kg水,用上面的清液浸种, 早稻浸2~3d,晚稻浸1~2d,水面要高出种子约13cm,加盖避 免阳光照射,用清水洗净后催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病原侵染范围广、易扩散蔓延以及传播途径多。
针对水稻稻瘟病的特点,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耐病品种选育、科学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稻瘟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下将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病原侵染范围广: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病害,该病菌寄生在水稻植株的叶片上,并通过梭孢子在潮湿的条件下进行传播。
稻瘟病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易于发生和传播,因此在气候湿热的季节,稻瘟病往往容易大面积爆发,导致严重病害。
2. 易扩散蔓延:稻瘟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梭孢子在水稻田间进行远距离的扩散传播,一旦发生病害,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水稻田间。
尤其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稻瘟病菌的传播速度更加迅猛,对水稻的危害也更加严重。
3. 传播途径多:稻瘟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风、雨水以及农田管理活动等多种途径。
这些传播途径使得稻瘟病的防治难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概率。
二、综合防治措施1. 耐病品种选育:为了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抵抗力,可以通过选育耐病品种来减轻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
目前,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手段,已经研发出了一些抗稻瘟病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科学田间管理:在日常的水稻田间管理中,要注意严格控制水稻的密植情况,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适当修剪水稻植株,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并且避免过度施肥和浇水,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3. 化学防治:对于已经发生稻瘟病的水稻田间,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多菌灵、三唑酮等,这些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减轻病害对水稻的损害。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有益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阻止稻瘟病菌的传播和侵染。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节、穗。
主要发生为害的是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病斑初期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病斑长可达3-4cm。
二、稻瘟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二次,隔5-7天一次。
(2)、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破苞期,药剂选用:(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两种药剂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连防三次,隔5-7天一次。
水稻叶瘟病、稻瘟病的分级标准及防治方法
水稻叶瘟病、稻瘟病的分级标准及防治方法水稻叶瘟病、稻瘟病都是水稻常见病,也是对水稻危害较严重的病害。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水稻叶瘟病、稻瘟病的分级标准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水稻叶瘟病的分级标准
1级零星发生,仔细调查方可见病
2级发病稍多,病叶集中在下部
3级发病普遍,病叶集中在中、下部
4级发病较重,病叶集中在中、上部,出现少量落塘
5级发病严重,有明显落塘
二、水稻穗稻瘟的分级标准
1级零星发生白穗,全田损失率在5%以下(不含5%) 2级全田损失率在5-10%(不含10%)
3级全田损失率在10-25%(不含25%)
4级全田损失率在25-50%(不含50%)
5级全田损失率在50%以上
三、水稻叶瘟病、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抗病品种。
(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原。
(3)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4)种子处理:用56摄氏度温汤浸种5分钟。
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
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
(5)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
抓住叶瘟,狠治穗瘟。
发病初期喷酒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上,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发生特点:1. 孢子传播途径广泛:稻瘟菌在水稻茎秆、叶片和土壤中都可以存在。
疫病初期,大量孢子随着风雨传播,易感品种遭受感染。
2.发病有规律:稻瘟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主要在水稻拔节至抽秆前期发病最为严重。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更加迅速。
3.病害严重程度:发病期间,稻瘟病可造成稻粒颗粒数减少,灌浆不饱满,甚至导致秆折。
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可以通过品种培育和选择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抗稻瘟病的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适量施用氮肥、磷肥等营养元素,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提高水稻的抵抗力。
3.土壤消毒:稻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热水灌溉、石灰消毒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
4.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田间管理可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定期疏苗和返青,控制水分管理,避免过湿和缺水的情况。
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稻瘟病的发展。
常用的药剂包括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
但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6.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稻瘟病也是一种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利用一些寄生性真菌、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
7.轮作休闲:合理的轮作休闲可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将水稻和其他作物轮作,可以破坏病源传播的连续性,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和田间管理实际,采取综合手段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
该病菌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汇合形成长条状或不规则形的病斑。
严重感染时,叶片呈焦枯、干瘪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菌入侵:病原体主要通过氛围孢子、分生孢子或腐生体进入植株。
氛围孢子主要通过水流或气流传播,进入植株后,侵入叶片上皮组织。
分生孢子直接通过叶片上皮组织透过,或通过伤口侵入植株。
腐生体则通过伤口侵入植株。
2. 病原体的生长:病原菌在寄主体内通过产生酶类和毒素等物质破坏植物组织,从而造成寄主的病症。
病原菌在寄主体内长出菌丝,通过菌丝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继续感染其他部位的植株组织。
3. 寄主抗性:水稻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抗性。
抗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通过激发植物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二是通过产生抗病物质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这些抗病物质包括化学物质、酶类和抗菌肽等。
为了控制和防治水稻稻瘟病,可以采用综合的防治技术:1. 遗传抗性: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选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
通过基因转化或杂交选育,将具有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种和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的新品种。
2. 病害监测:定期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 种植健康种子:选用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避免因种子携带病原菌而引发病害发生。
4. 配套栽培措施:合理的施肥和水分管理,保持植株的生长健壮,提高植物的抵抗病原菌的能力。
5. 农药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在病害发生的高发期,及时对叶面进行喷洒农药,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6. 病害防治措施:包括病田封堵、轮作、间作、深松土地等。
封堵病田可以防止病原菌扩散,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病菌的数量,深松土地可以促进土壤通气和排水。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1. 引言1.1 水稻稻瘟病的定义水稻稻瘟病,又称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白叶枯霉菌所引起的一种重要水稻病害。
病害主要为叶部病征,严重时可发生叶枯、倒伏等症状。
水稻稻瘟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条件下更为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周期一般为稻田培育季节至水稻成熟季节,特别是在稻田生长季节内温湿度较高、气候多雨时更容易引发病害。
病原菌侵入水稻植株后,会在植株内部快速繁殖,导致植株叶部大面积坏死,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水稻稻瘟病往往是造成水稻减产、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及时有效地控制水稻稻瘟病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产实践中,加强对水稻稻瘟病的识别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1.2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表现为使水稻叶片出现灰白色病斑,逐渐扩展并蔓延至整株植株,导致植株叶片枯黄干枯,甚至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水稻叶片上的病斑会逐渐融合形成大面积的病斑,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水稻稻瘟病还会影响水稻的品质,降低粮食的商品价值,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稻田中出现水稻稻瘟病还会引起土壤污染,病原菌随着残茬和秧秸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后茬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造成连作障碍。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以保障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
2. 正文2.1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穗、稻叶和茎部的真菌所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孢子传播:水稻稻瘟病主要通过孢子在气流和水流的带动下传播,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易于存活和扩散,造成病害的蔓延。
2. 喜暖湿:水稻稻瘟病病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湿环境是病害大面积发生的条件之一,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常常会出现大面积病情。
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主要是由水稻稻瘟病霉菌侵染引起的。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由水稻传导组织内寄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片、叶鞘和茎部。
一、田间症状水稻稻瘟病主要是在水田田间才能得以发展,其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症状:水稻叶片出现灰白色或灰绿色不规则形状的小斑点。
随着病情的加重,小斑点逐渐扩大,融合成大斑,形成黄褐色或红褐色的斑块。
叶片受害较为严重时枯黄脱落。
2. 茎部症状:在水稻茎部也会出现灰白色或灰绿色的不规则形状的小斑点,使得茎部变得不健康,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3. 叶鞘和穗部症状:受侵染的叶鞘会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小斑点,病变处逐渐蔓延整个叶鞘,叶鞘发黄脱落。
穗部也会出现类似的小斑点,导致水稻的穗部受损。
二、综合防治技术在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中,主要是针对病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发展趋势,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
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良品种选择:选择对水稻稻瘟病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2.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加强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营养状态,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4. 合理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药剂进行喷施,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对水稻稻瘟病具有特异性的微生物来控制病原菌的发展,达到防治的目的。
6. 密切观察:在水稻生长期间,及时发现并且处理病变的叶片,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综合防治水稻稻瘟病,首先要从品种选择、土壤改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田间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科学合理的进行病害防治。
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它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所以,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稻瘟病的田间症状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
它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和穗粒的病害。
下面将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症状进行详细描述。
1. 叶片病害水稻稻瘟病在水稻的生长期内会表现为叶片的病害。
初期病斑为淡褐色,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约1-3mm。
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片的病斑。
叶子上的病斑表面会出现灰白色的霉层,这是病原菌丝的繁殖。
受害叶片会逐渐枯黄并落叶,导致水稻植株的叶片减少,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2. 穗粒病害水稻稻瘟病还会影响水稻的穗粒,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罹病的穗部会出现穗枝枯黄、穗部结实不良、穗粒减少等情况。
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穗部都会受到病害的侵害,导致穗部枯败。
以上就是水稻稻瘟病的主要田间症状,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继续扩散,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二、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针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症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个方面,以便更加全面、有效地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
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水稻稻瘟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是喷洒杀菌剂。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通过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轻病害的损害。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通过喷洒生物防治剂,可以促进土壤中益生菌的繁殖和生长,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损害。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 四) 发病条件 1 . 品种 抗 性 水稻不 同品种对稻瘟病 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同一 品种
三依据 、 二看 。四结合 即化肥与有 机生物肥结合 ; 氮、 磷、 钾 与微量元素结合 ; 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结合 ; 深施 与表施结 合。 三依据即依据 品种特性施肥 ; 依据地力和产量指标标准 施肥 ; 依 据叶龄进程诊断施肥 ; 二看 即看天 、 看苗具体施肥 。
增施硅肥与锌肥。 切忌偏施迟施过量氮肥 。 适当降低氮肥用 量, 避免追肥过晚 , 做到氮 、 磷、 钾配合施用。 病草 、 病谷是稻瘟病菌的越冬 场所 , 也是 翌年 的初次侵 染源 , 因此必须妥善管理。 收割 时病草病谷与健草健谷分开 堆放 , 不得 四处散落 , 收割后尽早对其进行处理。 3 . 抓住关键 , 适时治疗 加强苗床调 查 , 发现病情及时喷药 防治 。 若苗 床出现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病 团, 应拔 除病 团内病株深埋 , 然后喷药。 用2 0 %或 7 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浸秧 f 浸泡秧 苗1  ̄ 3 分钟 , 捞出用塑料薄膜盖严堆 闷 3 O分钟) , 或者 喷秧 f 移栽 前 3天喷雾秧苗) , 然后带 药移栽 , 这种方法能基本控 制 本 田叶瘟 , 防效 达 9 0 %以上 , 从 而大大减 少本 田叶瘟 的 发生面积和防治次数 。因此 , 无论重病 区和轻病区 , 无论秧 苗是否 已发病 , 均应实行费省效宏 的带药移栽法。总之 , 水 稻稻瘟病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 的, 要夺取水稻丰收 , 选用 良 种是基础 , 带药移栽是关键 , 预防穗瘟是保证 。 ( 作 者单位 : 1 5 1 7 0 0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
、
育的 田间小气候 , 因此 , 在改进栽培技术 中 , 特别是肥 、 水管 理与病害的发生 和流行关系密切。 ( 1 ) 肥料 : 肥料 中以氮肥对发病的影 响最大 。氮肥施用 过迟或过量 , 易引起植株贪 青徒 长 , 株 间通风透光差 , 有利 于病菌的侵染 和繁殖 。 ( 2 ) 灌溉 : 分蘖前期浅水勤灌 , 分蘖盛期适时排水 晒田 , 抽穗后湿润灌溉 , 可控制土壤 中氮肥的供应 , 增加土壤通透 性, 促进根系发达 , 使稻株生长健壮 , 增强抗病力 。 ( 3 ) 土壤 :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 如草炭土 , 在春季冷凉时 , 有机物分解慢 , 至夏季高 温分解 快 , 大 量释放出 的氮素 , 为 稻株吸收, 造成贪青徙长 , 使抗病力 降低 , 加 重发病 。 地下水 位高, 土质粘重 , 排 水不 良的土壤 , 有机质在嫌气状态 下分 解, 往往产生毒质 , 伤害根部 , 降低稻株抗病力 , 也易感病 。 二、 稻瘟病综合 防治方法 1 . 因地 制 宜 , 选 用 抗 病 优 质米 品种 选用抗病丰产 良种是 防治稻瘟病 的一条经济有效 的途 径。 常发病 区尤其要注 意更换历年感病品种 , 推广对稻瘟病 具有较好抗性 的品种或组 合 , 实行多质源品种布局 , 避免布 局上 的品种单一化。 2 . 加强栽培管理 , 提高稻株抗病力 大力 推广大中棚旱育壮秧 、 合理密植 、 半旱式栽 培 、 宽 窄行条 栽 、 平衡 配套施肥 、 科 学管水等措施 , 创造有利 于水 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的环境条件 ,增 强水稻 抗病力 。实行 “ 浅一 湿一 干” 间歇灌溉技术 , 加强水稻健身栽 培, 提高抗病 能力 。田间要保持浅水层 , 尽可能降低田间湿 度 。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 孕穗 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 , 以 满 足水稻需水的要求 , 有条件的地 区设 置晒水池 , 以提 高灌 水温度 , 有助 于水稻生育与提高抗病性 。 割净水渠和池埂上 的杂草 , 以增加通风透光性。本 田施肥技术要做到 四结合 、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稻瘟病属天下性病害,是妨害火稻的要害病害之一,正在尔国各火稻产区均有分歧程度的爆收,普遍引导火稻减产1 0%~30%,宽沉时可引导绝支.连年去,黑都会火稻培植里积渐渐夸大,稻瘟病收病率及收病程度渐渐减少,科教灵验防治稻瘟病已成为火稻死产的要害关节,应引起充分沉视.1 爆收症状稻瘟病可正在火稻所有死育期制成妨害,简曲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战谷粒瘟仄分歧典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妨害最为宽沉.苗瘟:由种子戴菌制成,常爆收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乌,上部变褐,若田间干度较大,则可爆收灰乌色霉层(病本菌分死孢子梗战分死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典型,即缓性型、慢性型、褐面型、黑面型.缓性型病斑边沿褐色戴有浓黄色晕圈,中央灰红色,由暗绿色小斑夸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产死没有准则大斑,死少较缓;慢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者椭圆形,叶片正反里均有褐色霉层;褐面型病斑普遍正在下抗品种或者老叶上爆收针尖大小的褐面,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收病;黑面型病斑正在老叶上爆收红色近圆形小斑,普遍没有爆收孢子.节瘟:火稻抽穗后正在稻节上爆收褐色小面,后绕节扩展,病部变乌,易合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面,制成枯黑穗战秕谷.2 收病顺序病菌以菌丝体战分死孢子正在稻草战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产死核心病株,其产死的分死孢子可举止再侵染.其正在适温下干,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好处收病,菌丝死少适温26~28℃,孢子产死的相宜相对于干度正在90%以上,死少适温25~28℃,孢子萌收需有火存留并持绝6~8h.温度相宜才搞产死附着胞并爆收侵进丝,脱透稻株表皮,正在细胞间伸张摄与养分.阳雨连绵,日照缺累或者时阴时雨,或者早早有云雾或者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赶快.3 收病本果 3.1 施肥没有当火稻死产中偏偏施氮肥或者施氮肥过多,制成叶片过老,火稻收棵猛,启止早,稻苗贪青,抗病本领强,易激励稻瘟病.3.2 播期过早少江以北天区,若火稻播期推早,则简单逢上仄衡气温20℃安排,多雾、天阳或者阳雨连绵的天气,简单引导稻瘟病的爆收与流通. 3.3 培植品种没有当分歧火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本领分歧,普遍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早稻比早稻简单熏染稻瘟病,纵然共一品种,其分歧死育期熏染本领也没有相共. 3.4 稻田火分管制没有当稻田少久灌深火没有排;漏火田管制短佳,孕稻期、抽穗期缺火;山区曲交引用热泉火灌田.正在那3种情况下,火稻根部吸支养分的本领降矮,叶构制单薄,病菌简单侵进.4 防治要领 4.1 采用抗病品种就天与材采用2~3个符合当天培植的抗病品种.采用无公害火稻品种,要掌控4个准则,即符合性、歉产性、抗顺性战本量性.对于那些准则要举止概括思量,没有成仅探供产量. 4.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亡菌源,稻草处理火稻支获后,应把稻草局部支回,没有克没有及留正在田中,如要使用必须通过10~15 d下温处理(50~60℃),才搞施正在田里.收病宽沉的稻草应废弃. 4.3 种子处理搞到浸种选药精确,实足浸种消毒,可杀死种子上所戴病菌.可用10%浸种灵乳油5000~6000倍液浸种5d安排,10mL可浸种30~40 kg,注意一浸到底,没有必荡涤曲交催芽;或者用25%咪陈胺乳油1袋(10mL)对于火40~50kg配成药液,浸种60kg,视温度浸5~7d,每天搅动1~2次,一浸到底. 4.4 加强肥火管制按火稻需肥顺序,加强肥火管制是防止稻瘟病的灵验步伐之一.根据火稻品种个性、天力火仄科教配制基肥,采与配圆施肥技能,没有克没有及偏偏施氮肥,应删施硅肥.火稻死少历程中,瞅苗逃肥,使火稻正在抗病较强的3个险期降黄.适度排火晒田,不妨督促稻根新死根的萌收,减少根部的吸支本领;能统制肥效,督促仄常降黄;使茎叶老健,巩固抗病本领. 4.5 化教药剂防治按照“沉正在防止,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准则.主要按3个步调举止:第1步早期防止.7月1日启初,正在火稻拔节期,注意瞅察天气情况,如果阳天或者下雨天连绝2d以上,应赶快施药防止稻叶瘟.防止用药有三环唑、咪陈胺或者其复配剂,视天气情况连绝防止2~3次,每5~7d喷施1次,可基础统制稻瘟病的爆收,简曲用量遵从植保人员的指挥或者按证明书籍庄重使用.第2步即时用药.正在病害爆收初期,即时用药统制病情,以防病菌扩集齐田制成流通.采用的药剂有稻瘟灵、富士一号、50%氯溴同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没有成漏喷.第3步瞅田施药.如果叶瘟战穗瘟爆收已经很宽沉,每穴有30%以上的灵验穗受害时,可根据火稻所处死育期采与2种办理要领:一是稻穗已到完死期,叶片有20%脆持绿色,那时要继承施药以统制病害扩集,而且必须先用强氧化剂先灭菌,而后用富士一号等举止后期呵护.两是稻穗已经达到实足老练,粒皮黄色,稻粒搞硬,那种情况便没有必采与防治步伐,果为纵然没有防治也没有会举止再侵染战扩展. 正在药剂防治历程中,喷洒农药时央供搞到“五准”:一是病虫诊疗要准.两是用药要准,对于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证明书籍剂量央供配药.四是里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五是时间要准,掌控病害爆收的时期即时用药,喷药时间普遍采用15:00以去喷药,早上叶片有露火没有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收快,没有宜喷药.若喷药后8h内降雨,药液被浑洗,等雨后天阴还应补喷,或者加进劣量的删效剂,才搞支到良佳的防治效验.(念霜)。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病原体稻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的病害。
该病害的症状表现
为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褪色后形成黄色环状斑,枯死后整叶干枯。
严重时,导
致稻子失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原因:
1. 气候因素:高温多湿是稻瘟菌繁殖的最适宜生长环境,夏季湿度过大,有利于病
菌繁殖;
2. 土壤因素:缺乏养分会使水稻达不到正常生长水平,减弱发抗病能力,也会影响
稻瘟菌的引起和发展;
3. 农业措施:长期大田连作、化肥连用、不及时深松土壤等,都会导致水稻植株生
长不佳,易生病。
防治策略:
1. 选种抗病品种:采用抗病品种,可降低水稻感染稻瘟病的几率;
2. 合理施肥管理:适量施肥,注意合理供水,增强水稻植株的免疫力;
3. 种植间作物:利用间作等措施,既可以避免长期单一作物耗损耕地养分,也可以
控制稻瘟病的流行;
4. 清除病源:发现病害及时清除,减少病菌扩散和影响;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除了能够控制病情外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建议小
心使用;
6.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防治,可以增加水稻植株免疫力,减少化学物质的使
用。
综上所述,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措施进行。
从根本上解决稻瘟病的发生,需要注意做好土壤肥力的管理,改善种植环境。
同时,定期喷药、加强病害监测和清理病源,对于控制病情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处理病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方面的问题,
尽量使用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识别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 种植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识别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种植技术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
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下面一起具体了解一下: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识别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一、稻瘟病的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白点型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1)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2)慢性型病斑: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
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
3.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4.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桨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二、稻瘟病的发病条件1.病稻草、病秕谷未进行销毁或处理不彻底,越冬菌源多,发病常重。
2..气象条件如分蘖期阴雨连绵、雨日和雨次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日照时数少)的环境,可以降低水稻抗病性,从而有利于叶瘟发生;抽穗期前后仍为连雨天气,降雨日多,降雨次数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条件,不利干水稻生育,但对病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入有利。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季节长、适应性广、容易滋生病虫害等特点,使得水稻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的正常发展。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病害防治(一)稻瘟病发病特点:稻瘟病是水稻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后的40天左右。
发病初期呈现灰绿色,后来逐渐变为稻叶上的白色霉点,霉点愈来愈大,相互连成片状,并向叶缘蔓延。
最后可导致叶片完全枯死。
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抵御稻瘟病的危害,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稻瘟病的发生率。
3.及时清除病害来源:病株及时清除可以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防止病害扩散。
4.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一般选用三唑酮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但不能过度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二)白叶枯病发病特点:白叶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条件下水稻易受感染的病害。
发病初期,水稻叶面有白色粉末状斑点,随着病程的推进,叶片渐渐变黄,形成大片坏死,最终叶片脱落。
1.搭建遮阳棚: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使水稻感染白叶枯病,适当搭建遮阳棚可以降低气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工作液浓度为400倍左右,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喷洒。
发病特点: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后期。
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灰色细长的纵条状斑点,随着病程的继续,病斑逐渐变大、变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干枯斑片。
防治方法:防治纹枯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先进品种:选用耐病、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2.积极除去鼠害:鼠类是纹枯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应该加强田间鼠害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稻瘟病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
因发生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劲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期前,由种子带苗所致。
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色,卷缩而死,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稻瘟病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一、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节瘟:多发生在抽穗期,在节上发生褐色小点,逐渐环形扩大,节部变黑,向内凹陷,易折断,发生严重时造成白穗。
3.穗颈瘟:穗颈上部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褐绿现象,向下、上扩展,长达2--3厘米的长斑,发病早的造成白穗,发病晚的则成熟度下降,秕粒增加,穗部的枝梗及小枝梗也可受害,变为灰褐色。
4.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①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②慢性型病斑: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
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
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
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
二、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在病稻草上和病种子上越冬。
除病种子在旱育秧条件下有可能发生苗瘟外,主要是病菌在病稻草上越冬,来年温、湿度适宜,病稻草上病菌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水稻上,遇到适宜温湿度条件时很快萌发,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引起初侵染,使叶瘟发生,再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使叶瘟加重,并繁殖出大量分生孢子。
借气流传播,进而引起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
收割脱谷后病菌则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
三、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当前生产上所用抗病品种多属垂直抗性品种,其抗性因生理小种组成只能保持一定时期抗性,一旦劣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某些品种则丧失抗病性,而使病害发生。
2.菌源数量如病种子多,又未进行浸种消毒,尤其病稻草、病谷未进行销毁或处理不彻底,越冬菌源多,发病常重。
3.气象条件如分蘖期阴雨连绵、雨日和雨次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日照时数少)的环境,可以降低水稻抗病性。
从而有利于叶瘟发生;抽穗期前后仍为连雨天气,降雨日多,降雨次数多,形成
高湿、低温、寡照条件,不利干水稻生育,但对病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入有利,其中,高湿有利病菌孢子萌发与侵入;而低温寡照条件使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常重。
4.稻田管理如施用氮肥过多、过晚;经常冷水灌、深水灌等,会降低水稻抗病力,均可加重病情。
四、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性:在培育壮秧的前提下,要做到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科学地施用氮、磷、钾肥。
要在平整土地的前提下,实行合理浅灌,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穗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以满足水稻需水的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设置晒水池,以提高灌水温度,有助于水稻生育与提高抗病性。
2.农业防治:首先要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垦稻10、龙粳14、垦稻12、龙粳12、东农99-21等。
其次要种子消毒,先进行25%盐水溶液选种,然后用25%使百克20克稀释500-800倍液浸稻种40-50千克,以药剂没过种子为宜,经常翻动,使药液浸种均匀。
合理施肥也是减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因素,在公顷施用氮肥(尿素)250公斤情况下,基肥占30%,分蘖肥占40%,穗肥在穗苞茎分化时(约6月20日前后)应根据水稻长势而定,若长势繁茂可以不追或减量到10-15%。
栽培管理方面也要做到浅水灌溉,这样能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药剂防治:①40%富士1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或30%稻瘟
灵乳油,每公顷900-1125克,加水喷雾;②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1500克,或75%比艳(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0-450克,加水喷雾:③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④2%春雷霉素水剂,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⑤0.4%低聚寡糖水剂,每公顷3000毫升,加水喷雾。
为了保证高效,应注意下列事宜:
①对水量要足够,以便喷得均匀周到。
尤其用飞机喷药,对水量更应加大,每公顷喷药液量不能少于75升。
②抢(趁)晴喷药,因东北地区防治叶瘟、穗颈瘟时恰值雨季,降雨天多,影响正常喷药,为了及时防治,应根据气象预报,抓紧时机抢晴天(4小时内不降雨)喷药。
③根据多年观察节瘟发生也较重,在防治叶瘟和穗颈瘟时应对稻株所有节部亦应喷到药。
不论叶瘟、穗颈瘟还是节瘟,均应做到及早防,及时治,并应做到喷得均匀、周到。
方能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单位:162131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