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课时 儒学成为正统 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2.(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X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X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 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 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1)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 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维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答题术语]1.汉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2.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5.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郡县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 课件:课题三十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影响
儒学在汉代成为统治思想的表现: (1)选官的指导思想,如举孝廉,以经取士。 (2)以礼入法,儒家思想为法律指导思想。 (3)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
对汉代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 政治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 对民族 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 精神 大思想武器
3.汉武帝推广儒学
(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 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垄断教育, 在长安兴办太学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取得民 间独尊的地位。
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所大学,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古老的正规大学。
思想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提出“三纲五常”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三纲五常 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 顺从关系;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 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 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 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礼教化天下
允许博士招收弟 子,学习儒家的 人数不断扩大
提高儒家弟子 的政治地位, 激励读书人
“三纲五常” 思想
“天人合一” 思想
(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董仲舒提出该 观点的目的。
史料二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
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 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⑤。 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⑥。他提 出的“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的是圣人,是天 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⑦。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方法突破』 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 A 项错误;儒法道都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不是 争夺国家政权,故 B 项错误;顺应大变革潮流而 厚今薄古符合法家,不符合儒家和道家,故 C 项 错误;儒法道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故 D 项正确。
『史论链接』 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 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 论”。 (3)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 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 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 调“超脱”。
考法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史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 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 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 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 “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汉代儒学成为 2.(2015·课标全国Ⅰ,40)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 在此命题较多,如2015年全国课
正统思想
3.(2014·课标全国Ⅰ,40)政治统治与“君权神授”
标Ⅰ卷、Ⅱ卷、2014年全国课标
4.(2014·课标全国Ⅱ,25)儒家伦理道德的强化
Ⅰ卷、2012年全国课标都在此以
宋明理学
1.(2015·课标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2014·课标全国Ⅰ,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 3.(2014·课标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4.(2013·课标全国Ⅰ,25)程朱理学的影响 5.(2012·课标全国,40)王阳明的心学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2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含2019届新题新人教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先秦儒家有什么不足? (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3)根据史料三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 指出儒学在民间的推 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提示】 (1)不足:脱离现实。
(2)思想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评价:神化君权,维护君 主专制;规劝君主,缓和矛盾。 (3)内容:识字习字;儒家经典;规范礼仪。地位:在民间开始 处于独尊地位。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 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历史解释——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原因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 治的需要而成为正统思想。客观上反映了儒学的长盛不衰,其 原因如下: 1.内因 (1)自身特点: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 (2)体系开放:能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及外来思想。 (3)适应时代: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调整。 (4)个人贡献:历代儒学家的创新发展。 2.外因: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符合统治需要。汉代儒学之所 以成为正统,是其内外调整、发展的结果。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 35 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背景 1.客观: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 为患,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积极有为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_____________
2.主观:董仲舒 ______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代儒学 成为正 统思想
【高考四元聚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第2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3
材料四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 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 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 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 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其 主要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四,你认为该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思 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B。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中的“吸 收外来文化,阐释儒家思想”,可以排除①,《春秋 繁露》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代表作,董仲舒继承儒 家“仁政”学说,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合理 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家体 系,并未吸收外来文化。所以答案只能是B或者D。 《四书章句集注》由南宋朱熹编著。在魏晋南北朝时 儒家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而佛教 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隋朝儒学家进一 步提出“三教合一”,②正确。故B符合题意。
(3)“ 君 权 神 授 ” 、 “ 天 人 感 应 ” 、 “ 天 人 合 一 ” 、 “春秋大一统”等观点充满唯心主义色彩,是不可取 的。
(4)“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 发展,对今天缓解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
(5)“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 仁、义、礼、智、信,抛开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 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弘扬。其中的 “信”更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 切需要。
孔子的文化成就:整理出《诗》、《书》、《礼》、 《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201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2课时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 2 课时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 . (2007 •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 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 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 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解析: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
答案:D2. 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 “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 “天,有形之大者也”解析: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办法去把握“理”。
答案:C3.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 、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析: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
所谓“理”在社会中的体现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答案:D4. (2010 •北京丰台模拟,13)“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守仁D .李贽解析:材料强调做学问要“格物致知” ,也就是要深刻探究万物以求得真“理”。
这是朱熹的主张。
答案:A5. (2010 •广东深圳模拟,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C6•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解析: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大家,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大师。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35张)
返回
一读图明史——新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解读] 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 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汉武帝正式 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 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史料探史——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解析
返回
5.(2019·大庆模拟)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
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
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
()
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
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
点拨:天人感应的反映。
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
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儒学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的内
2.(2019·湖北华师大附中模拟)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
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
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
A.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点拨:注意儒学在魏 晋南北朝至唐初这 一段时间的发展。
4.影响
儒学在汉代成为统治思想的表现:
返回
(1)选官的指导思想,如举孝廉,以经取士。
(2)以礼入法,儒家思想为法律指导思想。
(3)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
对汉代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 政治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对民族 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 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 大思想武器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课时 儒学成为正统课件
儒学成为正统
[循着线索· 理一理]
[由表及里· 想一想]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 坑儒”在本质上相同吗? [ 提示 ] 相同。秦始皇为巩固专制统治而 “ 焚书坑
儒”,而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大一统而采纳了董仲舒的建 议。二者都是思想专制的表现。
2.《汉书· 董仲舒传》:“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 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汉书· 董仲舒传》中“此”的含义 是什么?为达到“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教化”措施?对 儒家思想有何影响? [提示] 含义:统一思想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
措施:设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从 儒家学校中重用儒生做官。影响: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发展, 使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史论术语· 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 家、法家 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 “天人感应” 学说的
史论形成
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 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 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 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 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 此处表明新儒学对加强 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 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 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 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积 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山东省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3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2024黑龙江哈九中四模,24)汉初极力减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志向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爱”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志向的治国理念是( )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时间为汉初,题干中“推崇清净慈爱的长者”,再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统治者采纳,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
2.(2024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25)表上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
据此推断,“无为而治”()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复原发展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指汉初经济残缺社会不稳;“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是指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是指通过无为而治,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主要是复原发展经济而不是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故B项错误;小国寡民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地方势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3.(2024福建龙岩二模,25)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经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
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难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历代自然灾难始终不少,这只是材料中“罪己诏”的客观因素,故A项错误;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与材料中“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经常公布‘罪己诏’”“历朝中次数最多”相符,故B项正确;皇帝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在出现自然灾异时”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皇权受到制度约束”,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2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2)文字演变
字体
时间
特点
甲骨文、 金文
殷商时代
比较成熟的文字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_秦__朝__,成熟通行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
汉魏时代
齐安定
字体 _草__书__ 楷书 行书
时间
形成于汉末 晋代开始盛行
特点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
挥到极致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兼_楷__书__和草书的长处,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造纸术 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_蔡__伦__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___十__进__位__值__制____记 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 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图解历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核心观点:(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图解历史】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核心观点:该文物于 1986 年在甘肃天水市的放马滩古墓葬中 出土。属于麻纤维纸。这说明早在公元前 2 世纪的西汉时期, 我国就已经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并且 已经传到河西走廊一带。
1.天人合一: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 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 活都离不开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 系。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 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 这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的束缚 力。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八)儒学成为正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八)儒学成为正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xx·海口调研)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2.(xx·天津名校联考)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3.(xx·吉林质检)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
这说明秦汉时期( )A.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B.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C.忠孝仁义是百家的共同观点D.帝国的政治文化渐趋定型4.(xx·驻马店质检)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5.(xx·邯郸摸底)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
盐铁皆归于民。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6.(xx·昆明摸底)《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 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 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精品课件
探究点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治国理念………[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下相安,故易治也。”
于忧”体现了董仲舒上下相安 利国益民的治国理念。
精品课件
史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如何背
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史料二 (摘自 2014 年江苏高 新创题
由史料二划线信息可得出其主
考 T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 张君贵民轻,然后通过与原始
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 儒学的“民贵君轻”思想比较
史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
史料一 (摘自 2013 年福建高考 治国理念?改编题
T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 首先应找出体现董仲舒治国理
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 念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提
练董仲舒治国理念。
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答案:“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 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则不至
得出答案。
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
答案: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
君以伸天”。
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
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使君
贵民轻,因而背离了原始儒学
的民本思想。
精品课件
史料三表明汉代儒学地位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新创题
史料三 (摘自 2010 年天津高考 首先应找出体现儒学地位变
化的信息,然后据此概括儒学
第二课时 儒学成为正统 [循着线索·理一理]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由表及里·想一想]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 坑儒”在本质上相同吗? [提示] 相同。秦始皇为巩固专制统治而“焚书坑 儒”,而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大一统而采纳了董仲舒的建 议。二者都是思想专制的表现。
精品课件
2.《汉书·董仲舒传》:“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 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汉书·董仲舒传》中“此”的含义 是什么?为达到“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教化”措施?对 儒家思想有何影响?
根据三则史料概括儒学独
史料三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
Hale Waihona Puke 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深远影响。
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
由此表明“大一统”和 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使儒学政治化。“天人合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天人感应”学说的
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的一 个新的思想体系。
2.解决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精品课件
3.评价 (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 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思想,不利于学 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 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 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发展的深远影响。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
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 由此说明儒学成为正统
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思想,促进了文化教育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的发展。
——《汉书·武帝纪》
精品课件
探究点一 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影响…………[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精品课件
(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 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 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4.认识 任何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阶级采纳,关键在于其是否适 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提示] 含义:统一思想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 措施:设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从 儒家学校中重用儒生做官。影响: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发展, 使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精品课件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 家、法家 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 中央集 权统治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提出使皇权理论化。
精品课件
史论形成 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 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 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T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 地位发生的具体变化。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 答案:汉武帝时“白衣为天子
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 风矣”,表明汉代儒学地位显
著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
化的主流。
精品课件
总结升华 全面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 1.理论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
精品课件
探究点一 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影响…………[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史料一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 根据三则史料概括儒学独
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
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 发展的深远影响。
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
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 此处表明新儒学对加强
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 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
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 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积
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极作用。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精品课件
探究点一 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影响…………[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根据三则史料概括儒学独 史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 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