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监管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监管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食品安全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柴米油盐,关系大局,食品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当前我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

1.目前食药监管体制改革靠前和法律法规修改滞后带来基层法律适用的问题。目前,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新的市场监管局也已建成到位。但在具体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因执法程序、文书和标准不统一带来的不适应。国家工商总局和食药监总局制定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和相关执法文书存在较大差异。如在执法文书方面,目前国家食药总局有3套执法文书,工商总局有1套执法文书。若不加整合全部采用,基层使用4套执法文书,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都无法保证。目前,这个问题,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已经在着手进行解决。相信不久就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统一。

2.机构整合后监管任务繁重与当前基层监管人员力量不足带来不匹配的问题。机构改革以后,原工商局、食药监

局和质监局合并成立市场监管局,前后承担的职能和在编人数在总量上并未发生变化,监管力量没有较大的加强。特别是按乡镇设立分局和所以后,部分基层市场监管所只有3名干部,要同时承担原工商、食药监和质监的监管任务,监管事项和监管难度的增加,给食药安全监管风险防控带来难题,也让监管力量与承担的工作量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

3.基层干部能力素质还达不到专业化监管的要求。机构改革后,职能的融合给基层干部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对原工商、质监部门干部来说,从原来分段式监管转变为全程式监管,从定性监管为主转变为定量监管与定性监管并重的监管,监管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虽然多次举办业务培训,但基层干部,特别是45周岁以上的干部,对食品、保健食品的监管知识,短期内难以掌握。

4.下合上不合的机构改革模式带来体制不顺的问题。目前的机构改革,县一级层面已经完成工商、食药监和质监“三局合一”,但市一级层面,仍保留市市场监管局和市质监局两个部门,省一级层面,仍然保留省工商局、省食药监局和省质监局三个部门。下合上不合的模式,使基层在日常监管服务中,带来工作重复、疲于应付等问题,也使食品安全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二)日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隐患普遍存在。食品产业低、小、散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些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没能被及时发现处置,“黑名单”公布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2.信息平台系统还未建立。基层网络人员信息沟通、传递政策等方面不够理想,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信息平台系统还未建立,使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工作监管留有死角。

3.监管执法力量不足。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已整合到位,但部门监管(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局等)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业务知识掌握存在短板现象,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案件查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二、进一步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几点对策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G20峰会将于今年在我省杭州召开,我县位于杭州北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县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一)突出抓好一个“基础”

基层是食品监管的主战场,困难多、任务重、责任大。按照“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的“四有”要求,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基层站所和乡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规范基层站所组织架构,制订基层监管能力专业化建设实施方案,配强执法装备,提升

执法能力,建设设备齐全、顺畅高效、管理规范、监管到位的规范化基层站所。推进乡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健全“上下统一、责任明晰,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机制健全、保障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确保乡镇(开发区)食安办达到规范化要求。在“用网”、“强网”、“管网”上下功夫,加强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探索基层责任网格与信息网络的融合机制,实现动态监管。

(二)着力凝聚三股“合力”

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的同时,需要强化党政同责的保障,凝聚部门联动的合力,构建社会参与的格局。

一是党政同责聚合力。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纳入“平安”、年度绩效考评等考核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健全政府和监管部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到位,提升食品安全属地责任落实的实效性。

二是部门联动聚合力。深化食品安全沟通协作,健全部门间、区域间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厘清监管边界,强化市场监管部门与农业、林业等横向部门的沟通衔接,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加强各级食安办建设,完善协调机制,强化统筹规划、指导推进、制度建设等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树立协调权威。

三是社会共治聚合力。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食品安全共治共管。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打包式推进参保单位风险评估、参保数据库建设、防灾公益金设立,引入第三方机制化解安全风险、服务安全监管。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培育食品行业社会组织,发挥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治理作用。进一步深化媒体合作,建立联合曝光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完善新媒体宣教体系,健全舆情监测网络,深化食品安全宣传科普阵地建设,进一步弘扬食品安全“正能量”,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全力推进三大“建设”

一是突出抓专业监管能力建设。实施监管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食品监管培训基地,推进分层分类培训,多种渠道开展监管人员继续教育,对基层监管人员实行轮训,加强审评审查、检验检测、认证检查、风险监测、标准科研等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推进食品安全专家智库建设,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是突出抓“智慧监管”手段建设。对接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审评审批、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等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食药视界”、阳光厨房管控平台、食品运输质量安全监管等系统,启动建设产品追溯平台,深化食品生产企业实时监控、食品全程追溯试点工作,整体提高监管执法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