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2)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的组成和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和构成。
2. 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和计算。
3. 会计平衡公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平衡公式的构成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会计平衡公式在实际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构成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核算。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会计平衡公式:详细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构成和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核算。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剩余章节将在的提问中提供。
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会计平衡公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的实时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会计平衡公式的应用经验,评价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会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会计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练习。
3.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PPT等设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构成和运用。
2. 第3-4课时: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核算。
3. 第5-6课时:布置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4. 第7-8课时:进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掌握程度。
会计均衡公式说课稿(2)
会计平衡公式──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说课稿)一、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1、学生对象财会专业高一年级学生。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对《基础会计》已经系统地学过一遍。
多数同学对会计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对会计知识的连贯性、整合性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尤其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于提高。
2、课务选择我选择的是一堂复习课,本节是第二个课时,着重复习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3、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基础,结合社会调查,将供、产、销、利润形成和分配等过程中的业务搜集起来,并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典型的经济业务。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1、地位和作用“会计平衡公式”这一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基本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
学好本节内容,为会计知识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也为会计实务操作奠定了根基。
2、教学目标体验性目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在任务情境下搜集、筛选会计信息资料,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和团结协作的力量。
结果性目标:学生从资料的搜集、判断过程中,认识到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
老师帮助学生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地位。
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愉快教学。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复习课的要求,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难点:涉及到增值税和损益类账户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和分析4、教材处理根据教学需要,为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作了三点处理:(1)首先将“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变化关系的四种类型以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归纳出来。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和意义。
2. 会计平衡公式的基本要素。
3. 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方法和步骤。
4. 会计平衡公式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平衡公式。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会计平衡公式》相关内容。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教案和案例分析。
3.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例子或故事,引出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
2. 讲解会计平衡公式:详细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基本要素和运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平衡公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会计平衡公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
3. 思考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会计问题,尝试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解决。
八、拓展学习:1. 让学生了解会计平衡公式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2. 学习其他相关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提高会计综合素质。
3. 关注会计行业动态,了解会计平衡公式在实际工作中的最新应用。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其学习情况和需求。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与学生保持沟通,及时解答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获奖说课稿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获奖说课稿第一篇: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获奖说课稿《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创设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 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可持续性的培养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选材章节: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玉森主编的《基础会计》(第三版),选取的章节为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的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地位作用:该知识点是会计平衡公式成立的主要理论依据。
同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
因此该知识点是全章的重点和本书的核心,全面掌握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处理:由于会计恒等式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对教材内容处理时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结合实例,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行归纳。
2、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各要素间的关系。
2、掌握掌握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原理。
★技能素质目标1、使学生理解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过程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丰富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该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
★教学难点:该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及为什么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
★解决方法: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尽量多举例,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分析为什么会计平衡等式会成立,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式的平衡关系,也可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举例说明。
会计平衡公式说课课件
8万—(6万—0.5万)=1.5万
动态等式关系反 映经营成果
收入 - 费用 = 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亏损)
二、讲授新课——任务二
会计平衡公式 下面让我们通过案
什么是会计恒等式?
例来验证这一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案例三:小王的公司成立后以5万元偿还一笔借款,款项 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请分析该笔经纪业务引起会计要素什 么变化?
谢谢各位评委指导!
请将对应便签贴到该同学的对应部位。
二、讲授新课——任务二 会计平衡公式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由学生总结老师更正补充
课程延伸
思考:企业是不是资产越多越好呢? 如果企业拥有的闲置资产过多会给企业在成 哪些影响?与我们
现在所提倡的节约高效,低碳环保有没有冲突?
二、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 生为主体
理论结合 实际的教 学理念
教学方法
1.
2.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通讲过授案法例是教对学基法础调科动目学教生学的不学可习或积缺极的性方,法同,时通培过 养这学一生方提法出将问有题关、知分识析传问授题给、学解生决使问其题对的基综础合理能论 力有。了一定认识。
三、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11会计电算化2 班的学生,他们目前处在一年级的第二 学期,这班学生的特点主要是: 1、学生文化课成绩参差不齐,自我学习 的能力强弱不均,但他们年龄小具有较 强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2、专业知识的学习刚刚开始,仅对基础 会计中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 还处在刚刚入门阶段,不喜欢深奥难懂 的专业理论 。
本节内容的学习是我们学习了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 计要素及每项要素的内容、会计核算方法后,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 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的一节 内容。具有很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基础会计(财经版)教案:第二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02.doc
2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第 页
教学内容(讲稿)
备注
(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
1.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第25-30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90分钟
课题(章节)
第二章 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找出会计核算法的内容。课堂练习、业:对会计核算法的练习
课后小结:
说出什么是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的组成和运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和意义。
2. 会计平衡公式的组成: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3. 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方法:会计分录、账户余额、财务报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组成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方法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组成和运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会计平衡公式:详细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组成和运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的实际运用。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会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会计平衡公式。
3. 案例资料:收集和整理实际会计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4. 实践工具:提供会计软件或手工操作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组成和运用方法。
2. 第3-4周: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
3. 第5-6周: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的实际运用。
4. 第7-8周:进行教学评价,总结所学知识。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的组成和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平衡公式的组成: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3. 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组成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组成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会计平衡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组成和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会计平衡公式的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b. 学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c.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七、课后作业1. 复习会计平衡公式的定义、组成和运用。
2. 分析课后案例,运用会计平衡公式进行会计核算。
八、教学拓展1. 会计平衡公式的应用范围: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
2. 会计平衡公式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单位中的应用特点。
3. 会计平衡公式在会计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会计平衡公式。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掌握程度,是否存在问题。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方法。
3.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方法。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教案封面课题会计平衡公式教材:《基础会计》(高教版)授课人:安徽省泾县高级职业中学秦凤英课题会计平衡公式班级:职高一财会时间:12月4日授课人: 秦凤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会计平衡公式,理解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掌握四类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经济业务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由学生亲自分析操作,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①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②会计平衡公式;③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难点:会计平衡公式的含义关键点: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创设情景,设疑激趣,贯穿对比讲授与操作演示,启发与引导结合,配以适量的实际操作组织教学:1、职高一学生刚学《基础会计》,以前很少接触过专业方面的知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采取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思想的载体和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层层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和鼓励其思考与探究;2、教材中依次介绍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如按此顺序进行教学,会计平衡公式就显得枯燥、抽象,既影响学生对平衡公式含义的把握,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教材着重分析经济业务对平衡关系的影响,而没有分析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势必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片面性。
为此,在教学本节课时:①、对教学内容的顺序作适当调整,由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分析导出会计平衡公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②、在讲授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等式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情况。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
相等
权10益,000元
偿还 负债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10000
简化:1.有资产就有权益
+ 4.
并存
(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 2.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
相等
(关闭窗口) (全屏) 分析:凯丰工厂资产增加10,000
元,同时资产减少10,000 元。
复习提问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会计平衡公式
+ = + 1. 投入资产=权益
为1,200,000元,权益分为利1,2润00,000所元有。 权益
(资产增加、权益增加)
- - 2. 1200000资1产200000
借入 3.
+-
权益
偿还 负债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 4.简化:1.有资产就有权益
并存
(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 2.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
复习提问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00000 资权15产0益0与0的0权0 平益衡是厂同关会以一系计资银呢金平?行的衡两公存个式款方面100000元,偿
+ 还= 短期+借款。 主50010.0投+入5资资00产0产0=权益
权益
(2)2004年1月15日分,利凯丰润工厂所有权益
以银行存款(10资0,产00增0元加,、偿权还益短增期加)
1200000 122.00000-资产
(1)+50000债主 +借50入000
+- 3.
- 权益 偿还 负债 投(资资产设内备部一增一减) 价值50000元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举例:某公司200X年1月1日情况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000000=700000+1300000
业务:
1,1月1日,公司接受国家的投入的大型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
固定资产↑ 实收资本↑
2, 1月10日、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偿还短期借款
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2,1月14日、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0000元
银行存款↓ 原材料↑
4, 1月20日.公司开出商业承兑票汇票一张,金额为50000元
以抵付前欠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课后小结
思考题与作业
三,填制和审程凭证
四,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一,会计要素相互关系
资产=权益
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资产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运用情况。
权益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来源情况
二,会计平衡公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直接费用:材料 人工 其他费用
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不计入产品成本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六,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后的盈余,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结果。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指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监督一种专门方法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教学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负债,所有
第二章第三节会计平衡公式
减少100000元
金 额
减少100000元
项 目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存 货 固定资产 资产总计
400 000 200 000 1 500 000 2 100 000
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且减少的金额相等。
例3:1月14日,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0 000元。
减少100000元
资 项目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 期末结转后,利润一部分分配给投资者,一部分增加了所有者 权益,会计等式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是基本等式,是静态的,反映了企业经营周期中起始 和终点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3)式是动态等式,反映了 经营过程中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
起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过程:收入-费用=利润 结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3、对会计基本等式,即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的理解:
(1)资产与权益之间是客观存在、互为依存、对立统一的。
会计中理论知识较多,照本宣科或理论讲的过深,都会使学生难以接受, 失去兴趣,从而对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刚刚开始就失败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如何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 说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我希望学生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收获: 1、认知目标 (1)、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2)、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 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为学习会计实务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处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业 务的能力,开拓视野。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其感到懂得一些会计知识非常有用 有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厌学情绪。
基础会计(高教版)教案:第2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doc
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20分钟
15分钟
15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第25-30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90分钟
课题(章节)
第二章 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1.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组成内容
2.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组成内容
3.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会计要素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教学中使用讲授课,让学生理解相关会计要素的概念。
课堂练习、作业:
背诵会计六要素中的相关概念。
课后小结:
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的构成。
第 页
教学内容(讲稿)
备注
(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组成内容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简称。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的个体内容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某公司2011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如下:
该公司一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例1】1月5日,公司接受投资单位投入大型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
【例2】1月10日,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基础会计——会计平衡公式》说课设计
《基础会计——会计平衡公式》说课设计作者:王娟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第02期【摘要】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
本书按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主干课程《基础会计教学基本要求》和财政部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编写。
本文根据说课要求,从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介绍该课程的说课设计,供中职院校同类课程教师参考。
【关键词】基础会计;会计平衡公式;说课设计【授课班级】中等职业学校2016级会计班(一年级)【学生人数】 17 人【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会计平衡公式【授课形式】课堂讲授+综合实训【授课课时】2课时(80分钟)一、教材内容本说课案例选择的内容是由张玉森、陈伟清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四版)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三节第2部分《会计平衡公式》。
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是因为:会计平衡公式是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二、教学对象本课程是针对中职学校财经专业一年级学生来设计的,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刚刚学会了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了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原理;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对纯理论课感到乏味,然而对技能课颇感兴趣,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
三、教法学法1、教法:(1)任务驱动法:以实例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法贯穿始终,深化教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任务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平衡公式
──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
1、学生对象
财会专业高一年级学生。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对《基础会计》已经系统地学过一遍。
多数同学对会计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对会计知识的连贯性、整合性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尤其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于提高。
2、课务选择
我选择的是一堂复习课,本节是第二个课时,着重复习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3、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基础,结合社会调查,将供、产、销、利润形成和分配等过程中的业务搜集起来,并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典型的经济业务。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1、地位和作用
“会计平衡公式”这一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基本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
学好本节容,为会计知识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也为会计实务操作奠定了根基。
2、教学目标
体验性目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在任务情境下搜集、筛选会计信息资料,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和团结协作的力量。
结果性目标:学生从资料的搜集、判断过程中,认识到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
老师帮助学生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地位。
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愉快教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复习课的要求,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难点:涉及到增值税和损益类账户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和分析
4、教材处理
根据教学需要,为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作了三点处理:
(1)首先将“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变化关系的四种类型以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归纳出来。
(2)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影响时,借助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规则。
(3)将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梯度设问(“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以“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归纳在一起,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在情境模式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能力的培养,重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犹如这棵小树,在老师的帮助下,吸收养分,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
(树)
具体方法:启发诱导、小组竞赛、分组讨论,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
设计意图:在分组时遵循“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平衡各组的整体水平,形成组成员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组的竞争力,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用动画和图表直观展示,使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容更丰富。
四、学法培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学生始终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叶圣先生说过:“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法的指导。
”针对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情境去搜集资料,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点评。
得出结论:这些业务没有破坏平衡关系。
这一反馈措施,教师掌握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完整性,实现了信息反馈的重要性、系统性。
(2)比较分析,提炼观点,解决难点。
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时,学生的心理进一步调整,初次感到成功的喜悦,为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打下基础。
学生对基本业务的变化已经掌握的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发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普通发票和一物资采购的增值税发票。
通过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票)
从这三发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会计分录怎么写?归纳到哪种类型?有没有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不同,不仅记录了应税货物或劳务的名称、金额,还记录了税率、税额。
做会计分录时一般体现“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或(销项税额)”。
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到某一种变化类型。
要说明为什么不能简单归纳?理由是什么?这是关键,也是难点。
用多媒体继续演示会计分录。
(分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归纳这种业务虽然从记账规则上看借贷双方金额相等,但登账的依据只有一完税发票,如果将税金单独登记是没有意义,平时做账时不能拆成两笔分录。
从而突破第一个难点,实现第二次信息反馈。
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涉及收入、费用的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会取得收入,因制造产品会发生费用,对这类经济业务该怎样理解和归类呢?这是本节课第二个难点所在。
为了突破该难点,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仍然采用小组讨论,提炼观点的方法。
对于解决关键问题,不能一味依赖教师的讲解,否则教学效果不明显。
小组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学生最容易将收入的增加,简单地归纳为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简单地归纳为资产的减少。
如果这种问题出现的话,我就会进一步设问收入与资产类的记账方向相同吗?其实这是学生在旧知识层面的一个理解错误,也是新旧知识碰
撞而产生的火花,是本节课的焦点所在。
我在组织教学中设法激活学生思维的细胞,大胆思考,大胆竞争,达到本节课的高潮,从而解决难点。
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结论:收入最终导致的是净资产的增加,即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账方向与权益类一致。
费用最终导致的是净资产的减少,记账方向与权益类相反。
(图)
(三)课堂练习(8分钟)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新知识的重构已初步形成,为了巩固知识,课堂上设置了10笔业务题,各小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答。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正确答案在表格中填出。
通过这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层次。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交流、合作、竞争的乐趣。
实现第四次信息反馈。
(题目、图表)
(四)归纳总结(3分钟)
学生总结:(1)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
(2)任何经济业务的变化均不会破坏“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
教师总结:(1)点评各组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2)将学生的总结进一步深化:有的业务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有的业务不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
用多媒体演示出四种类型的关系图。
通过以上问题探究和归纳,最终得出结论: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化不会破坏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而且这个平衡关系是科目设置、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树)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课后配套练习。
2、实践练习。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容,补充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验供产销各阶段的经济业务类型,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是愉快教育为目的复习课,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
媒体参与教学。
创设情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学生的积极性高,归纳的问题典型,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较满意的是学生收集的资料丰富,小组竞争激烈,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
但由于基础不同,个别学生对会计分录不熟练,不敢主动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