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初稿)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总是来去匆匆。假日里,我们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在哪里?(乡村)好吧!跟老师来看看吧!(播放课件2-7)

2. 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那么恬静;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那么灵动;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那么朦胧;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那么忙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有关乡村的诗歌,板题:乡村四月。请齐读诗题(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读出向往之请)

3.时间是农历四月,春末夏初,草长莺飞。哪里的乡村呢?是江南一带的乡村,因为那里是

诗人翁卷的故乡啊!(课件8,介绍翁卷)

二、初读,悟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1(你能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顺)

生2(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你心中的乡村四月)

全班读(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做游戏,拍手读(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4.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明白了哪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你用什么办法理解的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这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三,品读,描美景

1.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2.师导: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

辐射:绿遍山原,这是怎样的绿呢?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就了无数种“绿”

初春:草色遥看近却无

晚春:树头花落未成阴

初夏:草木成荫满目翠

在“山原”前面加个词,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3.看啊,山间的原野怎么样?——绿了!往山脚下看,怎么样?——绿了!往上看,山腰怎么样?——绿了!再往上看,山顶怎么样?——也绿了!这座小山怎么样?——绿了!那座小山怎么样?——也绿了!这片原野怎么样?——绿了!那片原野怎么样?——也绿了!是

啊,一座座小山绿了,一片片原野也绿了。这就是——绿遍山原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这“川”让我想起了两个词“一马平川、川流不息”。这“川”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日

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解“川”

意)这里的“川”指的又是什么?(平地——是稻田啊!)

5.师:适逢农历四月,乡村的人们已经在翻耕好的田里灌满了水,即将准备插秧了。水田被天空的亮光映照着,显得怎样?——白亮亮、白茫茫。(出示课件9)看啊,就是这样的白亮亮、白茫茫,诗人称之为“白满川”!

师:是呀,乡村四月,到处都是青山,到处都是白水。绿得鲜亮,白得耀眼,绿白辉映,令人陶醉!美吗?谁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诗?

6.雨如烟

这般的乡村,这般的美。青山白水,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闭上眼,落在你脸颊上,那软绵绵的,凉丝丝的是什么?(细雨)那绵绵细雨的,像什么?(牛毛,花针青丝轻尘烟雾。。。)

就是这样的细雨,轻轻的,它飘落在你的脸上,抚摸着你的脸颊,轻吻着你的额头,惬意至极。就是这样的细雨,密密的,它飞舞着,飘洒着,整个乡村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难怪诗人会说“雨如——(生:烟)”再读轻些,“雨如——烟。”

7.子规

听(播放子规声),这是什么声音?(杜鹃鸟,子规,布谷鸟)它在歌唱什么?

师(染情导读)孩子们,看啊,那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看着这样的美景,置身在这样的蒙蒙细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达胸臆,又想静静的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以表示我满心的愉悦!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课件: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结语】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朦胧的乡村画卷。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这14个字啊!诗人竟用14个字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

四、品读诗句,感受人忙

生活在这里的水乡人家,他们此时又在干什么呢?咱们看看去。(课件出示鸡群乡村)咦?人都哪去了?怎就不见一个人呢?小朋友,请你告诉我,村子里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生:蚕桑插田)

你知道什么是“蚕桑”吗?养蚕要做些什么?

你知道水乡人家是怎么养蚕的吗?咱们去见识见识吧。(课件出示养蚕画面,师简介:采桑——给桑——“上山”——收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尘泪始干)

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怎么样?(繁忙辛苦)

是呀,多么繁忙而辛苦啊!这边要忙着蚕桑,那边又要忙着插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