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权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基层治理形势严峻复杂,也让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的特点。

因此,转变基层治理的矛盾化解方式、留住基层优秀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等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1、矛盾纠纷不易化解。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瓦解,新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不断产生,随之各种新的利益诉求不断涌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缺乏一些制度规范,也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导致一些矛盾问题久拖不决。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臵补偿、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增多。

2、基层留不住优秀人才。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基层实现发展的关键因素,基层往往是出人才的地方,但留住人才的能力却很弱,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基层服务。

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基层治理进度缓慢,老一辈的旧思想禁锢了基层的发展,同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种种阻力和困难。

3、基层干部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权利意识的增强,需要基层治理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受资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基层治理的实际过程中,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很大程度上把治理当管理,缺乏服务意识和理念,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严重虚化,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二、基层治理问题产生原因1、放任式管理存在严重弊端。

目前基层干部对出力不讨好的或者于已不利的“为农服务”的事,譬如农村社区卫生环境整治、社区文化服务等事情,存在不去管,不想管或者大搞形式主义,应付了事。

由于部分乡村干部放任式管理,导致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缓慢,进而使已存在的矛盾问题被激化,甚至滋生出更多新的矛盾纠纷。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一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然而客观实际表明,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笔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权力结构失衡所谓权力结构失衡,此处主要“是指农村在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的一种无序状态”(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

)。

以党政关系而言,则突出地表现为某些乡镇党组织违反国家宪政体制,过分地干预乡镇人大与政府的事务,使政权的运行机制失调和功能萎缩;以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乡镇人大权力“软化”而乡镇政府权力过分“硬化”的现象很普遍。

由于上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的部分行为主体超出宪政体制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各行为主体不能各司其职,造成政权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运作,并导致权力结构失衡的不合理的现象产生。

(二)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农村基层政权功能的削弱表现在权力机关的职能不能落实;而其功能的柔弱则表现在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和政治职能失调。

就前者而言,其显著特点是:①乡镇人大的立法活动明显地滞后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滞后于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②乡镇人大不能有效地履行其领导权和监督权,法定的最高权威往往名不副实;③乡镇人大会议既不经常也不正常。

人大会议或常年不开,开了也往往被党委会议或政府会议取代或“挪用”。

再以后者而言,首先应该指出,“权力机关权力的‘软化’并不能导致政府机关功能的‘硬化’”(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

)。

这是因为:①在很多的乡镇,政府还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改革机构、转变职能;②也有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不配套,不深入,因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③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政治职能失调。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基层治理是指政府在社会基层组织和居民自治基础上,以法制为依据,通过组织、领导、协调和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发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工作的一种模式。

基层治理的良好运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基层治理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

首先,基层治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基层治理人员因为工作能力和素质不足,无法有效履行职责,导致基层治理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加强基层治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

其次,基层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一些地方的基层治理机制不够灵活,无法及时应对社会变化和民生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加强社会参与,增加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的获取渠道,确保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基层治理中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中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易滋生腐败现象。

因此,需要推动权力下放,加强居民自治,实现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第四,基层治理中存在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基层治理中,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社区和居民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基层治理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第五,基层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些地方的基层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治理行为不规范,社会矛盾无法及时解决。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基层治理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力度,确保基层治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加强基层治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

其次,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加强社会参与,增加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的获取渠道。

论对基层政府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对基层政府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对基层政府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
1. 监督方式单一:基层政府权力监督主要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缺乏多元化的监督方式,难以全面覆盖基层政府各个领域及问题。

2. 监督力量不足:一些基层政府监督部门人力、物力等资源紧缺,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3. 监督不到位:由于一些监督部门工作失职、不作为、保护腐
败分子等原因,导致监督不到位,基层政府仍存在一些漠视群众利益、腐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的现象。

对策:
1. 推广多种形式的监督方式:对于基层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组织、群众、媒体等方面进行监督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内部监督机
制建设,实现监督方式的多元化。

2. 增加监督力量: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确保监督人员具备
专业技能以及公正、公平的态度。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监督
人员的安全,鼓励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

3. 改善监督机制和工作过程:完善追责和问责机制,对监督部
门失职、不作为、保护腐败分子等行为,加强处罚力度。

同时,加
强监督工作过程的规范化、透明化,提高监督效果。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五篇范例)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五篇范例)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五篇范例)第一篇: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政治文明取得的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十七大指出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政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政治发展所取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所蕴藏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政治民主化,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些矛盾与问题,同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理性的对待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问题对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摆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有力的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能巩固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通过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村民自治与现行政治体制之间的冲突,村民自治与各种腐蚀民主自治的因素之间的冲突,村民民主意识淡薄,参政能力不高,村民监督措施较为乏力以及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农村基层民主,达到真正实现农民当家做主,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协调的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在通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包括协调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等,相信这会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然,由于知识面的缺陷,经验的不足,本文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希望以后可以吸取经验,取精华,去糟粕,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1.1 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基层政府的职能划分不清晰,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畅,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效果。

另一方面,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滞后,缺乏有效的参与和监督机制,使得社会治理的主体多元化难以实现。

1.2 社会治理资源分配不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地区和群体的社会治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决策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资源分配不公。

1.3 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一方面,基层政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效果。

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慢,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效率。

二、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2.1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了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基层政府的职能划分,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支持和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参与和监督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2.2 优化资源分配要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督,防止资源被利益集团操控;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各地区和群体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治理服务。

2.3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基层政府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推进基层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加大对基层政府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保障。

三、结论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优化资源分配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日趋健全。

亿万农民群众亲身参与了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正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里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一)村民推荐村民代表、选举村干部,实现了民主选举我国农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村委会选举以来,迄今为止已有20多年,以村委会选举为主要标志的农村基层民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村委会60.1万个,村委会成员241万人。

95%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了直接选举,绝大多数农村进行了7次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

各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民主选举,并在秘密划票等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规范。

竞职演讲、治村演说等形式普遍实行,竞争日益激烈。

各地普遍建立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全国35%的村每年都召开村民会议,75%的村每年都召开1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98%以上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85%的村建立了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2%以上的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践证明,村民参与村干部的民主选举,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经过村民慎重思考而选举自己信任的“父母官”,更能代表村民的意志,更好团结带领村民尽快增收致富。

村民广泛开展了协商议事、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等群众性自治活动(二)推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实现了民主决策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事项,是实现村民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

因此,各村从全村实际和村民切身利益出发,建立了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制度。

特别是事关全村经济发展、村民共同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监督主体不明确
监督渠道不畅
监督效果不明显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滞后,不 能满足农民的 基本需求
0 1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资金不足, 缺乏有效的投 入机制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管理不规范, 服务质量有待 提高
0
0
2
3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缺乏统一 规划,资源浪 费和重复建设 现象严重
04
具体措施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农 民的选举权和参与权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 高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
完善基层自治制度,发挥村 民委员会的作用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 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加强村民自治,保障村 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
监督权
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
议,加强群众监督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及 时公开村务信息,接受
村民监督
建立村民议事会等民主 决策机构,让村民参与
决策过程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资 金投入
优化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
完善财政资金监管机制
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 训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农村基础设 施,提高农村生
产生活水平
完善农村教育、 医疗、文化、体 育等公共服务体

加强农村信息化 建设,提高农村
信息化水平
推进农村环境整 治,改善农村人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1、基层对政负债沉重。

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

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

据有关专家调查,湖南桃源县每个乡镇都负债,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负债2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负债最高的达1.09亿元。

从我调查的13个乡镇来看,85%乡镇负了债,最多的达800余万元。

某乡总人口17254人,至去年底负债361万元,人均负债209.2元。

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

在目前中央政府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尚明朗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消减债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

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高风险项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举债建设,搞“形象工程”及“发展产业、达标升级”等。

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百万生猪”工程,末期的“万亩烤烟”基地以及发展村办企业等,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

据调查,1997年一1999年某乡为带动农民种烤烟,建基地、育苗、租地、建烤房以及县、乡工作组伙食开支等全部由乡村负担,乡里为此背上15万元债务。

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

尤其是在“三提五统”、农业税取消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

论梧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梧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梧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概述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设立在农村的、其下不存在行政层级的、直接面对农村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政权组织,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最低一个层级。

以政权体系而言,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基层政权是乡(民族乡)、镇政权。

其中,乡(民族乡)政权是国家按一定条件在乡村地区设立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镇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有相当比例非农业人口的、城镇型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是国家在县级以下集镇地区设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

以政治体制而言,农村基层政权就是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职权的统一体。

①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乡镇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的最低一级。

二、梧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端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村基层政权自身的职能被弱化。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治理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基层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足问题基层政府作为基本单位,需要承担许多重要的职责,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安全等。

但由于基层政府所拥有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组织管理不规范问题由于土地规划缺乏科学和规范,在建设过程中,不少基层组织和企业涉嫌侵占农民耕地和宅基地,导致农民产生恶劣情绪。

3. 沟通渠道不畅通问题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阻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对民众的了解程度,给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4. 思想观念不足问题由于基层治理涉及到的面较广,存在一些由于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惯而导致的治理难题,如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等。

二、基层治理的对策1. 增加投入由于资源的缺乏和投入不足是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治理的财政投入,包括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的资金投入,为基层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规范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于土地规划、建设工程等的管理,包括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监察和管理,加强项目审批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减少黑匣子工程、工程质量问题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

3. 推行信息化政府需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渠道,通过推行信息化手段,如建设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在工作中及时回应民众要求,增加公众满意度。

4. 培育人才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与管理,推动基层干部对于治理工作的更深入、系统化的理解,并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进而提高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结论总之,基层治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稳定器,包括增加投入、规范管理、推行信息化和培育人才等,都是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关键。

【政治学】农村基层政权治理性危机表现、根源及对策

【政治学】农村基层政权治理性危机表现、根源及对策

农村基层政权治理性危机的表现、根源和解决之道一、农村治理性危机的主要标志我之所以认为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治理性危机,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其一,近十年来,全国乡镇政府普遍出现了财政危机,目前全国65%的乡镇共负债达3200多亿元,其中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最为严重,这些乡镇还债能力低下,致使负债仍在不断增长,濒临破产的经济状况已严重地制约了乡镇政权的施政能力。

其二,广大农村特别是中部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农民针对基层政权的集体抗争活动,这些事件不仅快速增长,组织化程度也迅速提高,规模越来越大,对抗性日益增强,暴力化趋势普遍蔓延。

其三,部分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出现了黑恶化,乡村干部为完成各种“任务” 假借地痞流氓之手恫吓和强迫农民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恶霸和地头蛇控制农村基层组织的情况已十分严重,黑恶势力进入县乡政权直接掌握国家权力也屡见不鲜。

应该说,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因果,都集中地表明了国家基层政权合法性正在逐渐丧失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降低。

但是,它们所表明问题的性质又有一定的区别。

其中,乡镇财政危机表明的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国家财政体制和税收政策、乡镇政权汲取资源的能力及财政开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农民有组织抗争作为转型期社会冲突的表现形式,表明的是农村政治秩序的稳定状况。

它可以破坏社会的稳定性,也可以作为一定时期内各种利益关系的外部化,具有结构的可控性,特别是对“能够容纳冲突的开放社会”而言,“能够从冲突中得到封闭、专制的社会所难以得到的益处”;而基层政权的黑恶化则表明国家机体发生了病变,这种病变不仅仅是国家政权出现了功能性异化,而更严重的是一种结构性退化。

甚至可以说,如果黑恶势力侵入基层政权,是制度性的原因在起主导作用的话,就标志着国家政权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对此,美国历史学家杜赞奇曾经有过探讨。

他在研究民国时期乡村政治状况时就发现,随着地方乡绅从传统的乡村自治中退出,农村政治领域出现了真空,地方恶势力就进入到了乡村政治之中。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深究问题析原因理顺体制定举措—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2、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

据统计,我市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新党员。

如某乡15个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村就有2个。

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

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

如某县70多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外出务工党员14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6.9%,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42%。

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的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3、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

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追存在“条块分割”问题。

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

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不对称、参与度低等。

本文将从这些主要问题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基层治理的健康发展。

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在当前基层治理中,往往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少数人或个别领导者便能够决定大多数事务,并容易形成官员的任性行为和腐败现象。

另外,在制定政策和解决矛盾时缺乏广泛民意参与,则可能导致决策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1. 推进权力下放:通过逐步实现事权下放和预算授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并促使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

2. 实行阳光透明: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对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的监督,让公众了解和参与政府工作,并监督政府行为。

3. 加强岗位责任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考核、选拔等制度,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推动党风廉洁建设。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民众权益难以维护在基层治理中,由于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以及参与主体素质差异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管理缺乏效果以及民众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增加官方渠道发布的政务信息数量和更新速度,并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不平衡现象。

2. 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完善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构设置,并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确保民众知声言快、有效获得解决。

3. 推进数字化治理: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公开透明程度和民众参与度,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四、基层治理参与度低导致民主意识淡薄在一些地区或社区中存在着参与程度低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很多重要事务只由少数人决策,而普通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则无法得到充分表达。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基层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层治理依然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妨碍了其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缺乏充分授权和自治权基层组织在行使职责和权限时,常常受到上级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缺乏充分授权和自治权使得基层组织无法自主决策,并且对于各种事务需要迅速反应时效率较低。

1.2 信息不对称和交流不畅在基层治理中,信息传递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相互间交流不畅,导致决策者无法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且无法与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交流合作。

1.3 行政能力薄弱很多基层组织在人员配置、管理水平以及运作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行政能力薄弱,导致一些重要事务处理不当、工作推进缓慢,使基层治理效果不佳。

1.4 缺乏权责清晰的监督机制基层组织在实施日常工作和决策时,常常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权责模糊导致基层干部对于工作责任感不强,一些违法乱纪行为得以滋生。

二、基层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为了有效解决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必须采取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2.1 加强充分授权和自治权给予基层组织更多自主决策的权限和资源,在边界内全面赋予其充分授权和自治权。

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并鼓励创新实践,激发基层组织动力。

2.2 构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开展沟通合作。

通过加强网络技术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提高政务运作及人民群众参与度。

2.3 提升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人员自我提高,促进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4 完善权责清晰的监督机制建立权责清晰、监督有效的机制,加强对基层治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社会发展中,基层治理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基层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以下将从人员配备不足、权责不明确以及参与度低等几个方面探讨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员配备不足在很多地方,由于资源有限或管理机制欠完善,导致基层组织中专业人才缺乏甚至空缺现象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在开展工作时出现了经验不足、能力匮乏等情况,影响了对各类事件的应对能力和解决效果。

此外,在一些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由于条件相对恶劣且工资待遇较低,很多有实力和潜力的年轻人都选择离开本土去更具发展前景的城市就业。

这样一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加速城市化进程之时,造成了过度集中精英资源以及底层服务还不能做到最优。

2. 权责不明确在部分基层组织内部,权责划分并未明确。

一些干部因为职位岗位设定的规定模糊而产生工作责任不清晰的状态,带来了一些政府服务或社区建设上的混乱。

同时,权责不清也容易导致推诿、敷衍甚至忽视公共利益。

此外,权力滥用也是基层治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些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并在执行过程中牟取个人私利或违反公平正义原则。

这对于基层民众的信任度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3. 参与度低在基层治理中,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度普遍较低。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群众缺乏时间关心公共事务等因素影响,导致决策时缺少有效参与和民意引导。

另外,在垄断性行业或高灵活就业领域,在相应政府机构开展自查自纠难免有所偏向而无法创新发展。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以下将从加大人才投入、明确权责以及提高群众参与度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加大人才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治理的关注,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这可以包括改善基层干部待遇,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以及搭建交流平台等。

同时,可以适当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或外部专家,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新思路和动力。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一、引言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公共事务的有效运行。

因此,本文将分析并论述目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改进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二、主体部分1.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缺乏对基层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的机制是一个普遍存在且突出的问题。

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畅通、民众参与程度低等原因,导致了政府对执行工作难以进行监控。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全面的监督体系,完善对基层政府各项工作进行监测和考核,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向公众开放相关数据。

2. 资金管理不规范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存在滥用、浪费等问题。

这与地方政府资金管理不规范密切相关。

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财务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审计,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3. 政府服务不便民基层政府是距离群众最近、服务最直接的层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服务机构少、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

此外,政府服务往往存在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在改进基层治理中,应当注重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优化窗口单位设置和人员管理机制,加快政务服务网建设,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4. Base64行为失信部分基层干部在执法执纪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索取好处等不正之风。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与社会公信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并建立健全惩罚机制来处理违纪违法干部。

5. 缺乏参与感当前的基层治理中存在很多民众参与度低的问题,导致了基层治理缺乏社会共识和公共支持。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培养公民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适应地方特点的咨询机构和参与平台,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对话和沟通。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治理主体意识不强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核心问题之一是治理主体意识不强。

在一些基层组织中,领导干部重视自身政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关注和推进。

这导致了对于治理问题的忽视和处理不及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决策过程不透明基层决策的透明度不高是另一个问题。

决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公开,导致居民对决策结果不满意。

这不仅削弱了居民对治理机构的信任,也限制了基层治理的效果。

3.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参与度不高是基层治理的另一个问题。

在一些社区和村庄中,居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对治理活动的热情和意愿。

这导致治理工作无法获取大多数人的支持和配合,影响了治理结果的实施。

4.信息不对称基层治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方面,相关政策、措施和信息未能及时传达到基层,居民对于治理的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基层治理机构缺乏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和反馈的机制,导致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下降。

二、对策提出1.加强基层治理主体意识为了解决治理主体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基层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政府应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履行治理职责。

同时,设立完善的基层治理监督机制,确保各级治理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2.提高决策透明度为了解决决策过程不透明的问题,基层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向居民公开有关决策的信息和过程,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听取并吸收各方意见,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3.促进社会参与为了提高社会参与度,政府应当加强对居民组织的培育和支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和村庄事务,激发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同时,政府还应组织各种形式的公共参与活动,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居民参与决策和监督。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区和村庄治理的有效性和民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农村多数基层政权建设卓有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产生严重后果。

一、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如下:
第一,干部心态失衡,存在思想危机。

一些基层干部经受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世界观、价值观发生蜕变,与党离心离德,为自己谋退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当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中还蔓延着一种浮躁之风,对发展事业、求名求利、改善生活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急于求成,头脑发热,脱离实际,想一炮打响,一举成功。

一些基层干部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一门心思用在脱离农村、谋求更高的职位上。

有的为了出政绩,大干劳民伤财之事。

有的跑官要官,不择手段。

这种浮躁之风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政府权威失灵,存在政治危机。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曾经是很有权威的。

一些地方现在不行了,农民对基层政权缺乏信任和认同感,许多农民根本不听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你让他住东他偏往西”,令基层干部无可奈何。

基层政府权威失灵,直接后果是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下降,也就是基层政权退化。

第三,财政收入失源,存在生存危机。

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地区乡、村两级有债务,有的地方几乎村村、镇镇有债务。

从全国看,80%左右的乡镇难以足额按时发放工资。

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人心惶惶,他们一不知道乡镇政府的前景如何,二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

村级财政状况更不容乐观。

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组织的合法
收入锐减,加之征收困难,没有一分钱收入的“空壳村”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空壳村”高达60%以上。

这些地方的村“两委”已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靠自身能力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第四,社会管理失控,存在安全危机。

在一些农村,党和政府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宗族组织、宗教组织、各种非法宗教迷信甚至邪教组织、黑社会组织却大行其道,一手遮天。

农民群众最不能容忍的是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出现的“黑恶化”。

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沦为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南霸天”、“东霸天”,他们寻衅滋事、非法拘禁、贪赃枉法,惹得民怨沸腾。

在这些地方,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已严重丧失,坚持跟党和政府走的老党员、老干部、老积极分子心存芥蒂,敢怒不敢言。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地方党组织在工作指导上的偏差和失误。

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只注重经济工作,忽视党的建设;一些领导干部对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

二是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本身就带有矛盾性、离散性、叛逆性的力量,加上社会不公、党内腐败、道德滑坡等因素,激化干群矛盾,动摇了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制约。

相对于城市来说,广大农村,经济基础差,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集体经济每况愈下,“无钱办事”的局面日益突出,基层政权建设中各种“老大难”问题积重难返,极大地制约了基层政权的创造力、凝聚力、控制力的发挥。

四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矛盾影响。

村委会直选、村民自治在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如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矛盾、村两委之间的矛盾、人员素质不高与推
进民主的高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家族宗派干扰操纵村委会选举等矛盾和问题,弱化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的领导。

五是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

近几年,虽然中央强调抓“三级联创”,但一些地方收效并不明显。

全国70万个村党支部,大约有15%—20%软弱涣散,60%处于中间状态。

二、对策建议
必须正视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研究。

必须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大局、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作为一个重大社会科学课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调研,把握其规律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做出正确的战略对策。

对这一重大社会科学课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十分重视,都应以“时不我待”的态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快出成果,出对策,指导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发展。

第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建立有效机制,真正解决县、乡两级党委和有关部门抓基层政权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促使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政要管政”、“从严治政”思想观念,增强抓基层政权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大力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龙头”和领导核心地位,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
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执政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的生存能力、调控能力有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

夯实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最根本的措施是抓好乡村集体经济。

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县以上党委、政府要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大力促进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真正改变一些地方“无钱开支”、“无钱办事”的问题,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彻底告别“无米之炊”、“非法生存”,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对农村乡、村两级债务及基层政权运转经费的资金缺口,建议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以解决。

第四,切实加强基层政权的法规和制度建设,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应按照宪法的有关规定,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管理权力、公共服务责任以及队伍建设、财政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可依。

针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建议对有关条文进行修改完善,从立法高度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村党支部的关系。

针对农村非正式组织大量出现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地位低下、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职责、晋升、退休、福利、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创建一种让更多的人才、财富和文化留在基层的制度,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基层干部、生活上优待基层干部、工作上支持基层干部,使基层干部在农村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第五,要切实加强农村的社会治理工作。

一是要利用有效的形
式和途径,向农村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民主观、法制观、宗教观、义利观,掌握先进文化和科技致富知识,正确处理与党组织、与基层政权、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新型农民。

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

对农村社会治安中的问题,要加大整治力度。

对农村中的非正式组织,也要加以正确引导、疏导和协调,在“多元”与“统一”,分散与集中之间达到均衡。

对确属反动的非法组织,则一定要坚决取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